-
1 # 走錯路的丫頭
-
2 # 美術程老師
我想這個看經濟條件和家長觀念。
有些寶寶出生就開始用掛鈴,到20個月應該很多了吧。
寶寶一歲半後就多給孩子玩些有利開發智力的玩具吧。
比如,順序套圈類,捶打類,穿插類,閃卡類,早教音樂敲擊琴鼓等。培養鍛鍊手眼腦的靈活性。訓練聽力和節奏感,鍛鍊體能和觀察等等。
玩具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條件還是要多給寶寶買些玩具的。並且,玩具是有階段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玩具會過時,可以把過時的玩具送給年齡小的親友,再給孩子增加新的玩具。
買玩具不要一次買過多,讓孩子玩透再增加。
一次過多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不利於耐心和耐力的養成,沒有新鮮感也造成浪費。
-
3 # 有言Pro
大多數人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而且會堆積起來任由寶寶自己玩,這就會造成寶寶從小注意力不集中,同時也會影響寶寶探索發現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最好的方式不要一次給寶寶提供太多的玩具,儘量讓寶寶玩一個玩具的時間久一點…
-
4 # 可愛的嚶嚶醬
一歲半的寶寶已經蹣跚學步,也已經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詞彙,能夠聽懂家長絕大多數的話。一歲半的寶寶已經可以玩很多的玩具,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精挑細選適合自己的孩子的玩具,這樣才能夠促進寶寶的成長。那麼一歲半的寶寶該玩什麼呢?
1歲半的寶寶該玩什麼
1、促進寶寶語言發展的玩具。
(1)圖書、圖片。圖書和圖片色彩鮮豔,孩子既可看到圖片中的畫面,又可認識色彩,學說詞語。媽媽還可利用圖片給孩子講簡短的故事,念短小的兒歌。
(2)鏡子。媽媽抱著孩子一起照鏡子。媽媽說出五官和身體的某個部位,如手、腳、頭等,讓孩子指認,也可由媽媽指出五官和身體的部位,讓孩子說出名稱。
(3)錄音磁帶。孩子收聽磁帶中的兒歌、故事和歌曲,語言和樂感可以得到發展。
2、促進孩子認識能力的玩具。
(1)娃娃和餐具。寶寶抱娃娃,擺弄鍋、碗、勺、盆,認識了常見物品及其玩法。
(2)沙水玩具。如鏟子、篩子、瓶子,寶寶隨意玩耍,從中獲得感性經驗。
(3)套疊玩具。如套碗、套盒、套杯、大小瓶蓋等。寶寶在擺弄中獲得對大小概念的感性認識。
3、促進孩子動作發展的玩具。
(1)促進手部動作發展的構建玩具。如積木、塑膠拼搭玩具。孩子把玩具摞高、接長,手的動作更加靈巧。
(2)皮球。孩子可以用手擲、滾、用腳踢。
(3)串珠。訓練手眼協調。
(4)運動器具。如滑梯、搖船、攀登架等。爸爸和媽媽可帶孩子到公園的兒童樂園去玩運動器具,既可鍛鍊膽量又可發展動作。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
5 # 一一A媽咪
其實寶寶家裡有多少玩具完全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或者寶寶愛不愛玩玩具。我們家的經濟不是很好,寶寶也不怎麼愛玩玩具,就喜歡玩遙控板或者其他新奇的東西,所以說我們家寶寶的玩具很少。但是這不怎麼影響他的興趣或者玩耍。我記得他半歲會坐的時候,我給他買了一個可以唱歌,上面還有動手的玩具,我很興致勃勃的給他拿回來,可是他根本就不喜歡。
讓人覺得沒必要糾結寶寶有多少玩具啊,或者別人家有多少玩具,只要他能玩,或者說他每天開心就可以了,我家寶寶每天我帶去摘菜,他都很開心。
-
6 # 張陽說險
有多少玩具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現在孩子眼前的不要同時多過兩件。玩具大多五顏六色,會吸引孩子,同時過多的玩具會讓孩子應接不暇,分散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對孩子非常不好。玩具的種類最好是少有聲光電玩具,多一些拼接,拼插,積木,黏土,讓孩子可以自由創造和提高認知。
-
7 # 欣姨說
寶寶家裡的玩具,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品種是否齊全。我看到有的小孩子喜歡車,家裡的車,大的、小的、模型類的、玩具類的車,有300多輛,而其他品類的玩具,接近於0。有沒有一種挑食的感覺?
1歲八個月的孩子,玩具品類有:過家家類(如廚房、醫生工具箱、玩偶等),積木類、球類、促進精細運動的沙子(大米也可以替代),當然還有孩子自己喜歡的玩具,例如交通工具,小車,但同類型玩具不建議購入太多。
如果去遊樂場比較多的話,也可以在遊樂場玩到這些玩具。
此外還有各類繪本,好習慣的養成、簡單文字少的有趣故事、情商培養類故事等等。差不多就這些啦。
回覆列表
我們家親戚寶寶一歲半,家裡專門有個房間是給寶寶放玩具的。每次去他家看到寶寶玩具都感覺相當壯觀。模擬汽車,輪船,飛機✈️變形機器人,托馬斯小火車……應有盡有,親戚開玩笑的說,就這些玩具都夠把這個房間買下來了了。看來價值不菲啊。
另一位朋友家寶寶兩歲了,玩具只有一個小收納箱。每次玩完玩具,都會自己主動收起來,然後告訴媽媽我把玩具放好了,可以吃飯了。
其實玩具多或者少無所謂,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同時寓教於樂,更多的是孩子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大人引導的好,即使沒有玩具一樣可以有一個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