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平楠說史

    荊州人馬謖,其兄為蜀國侍中馬良。據《襄陽記》記載:馬謖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華,其中才華最為出眾的便是馬良。馬良與諸葛亮乃是多年至交好友,因馬良死於東征途中,諸葛亮便愛屋及烏將馬良之弟馬謖帶在自己身邊,為蜀軍效力。《襄陽記》中曾記載,臨死之前,身在獄中的馬謖曾寫過一封信給諸葛亮。信中馬謖稱:諸葛亮待自己如親子一般,自己也把諸葛亮當作了自己的父親。這段記載既說明了,諸葛亮和馬謖,情同父子。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街亭失守後,馬謖沒有立即被諸葛亮處死,而是在大牢中呆了一段時間。

    在獄中這段時間,馬謖和諸葛亮並沒有見面,不然他也不會給諸葛亮寫信了。公元223年臨終之際的劉備曾叮囑諸葛亮:馬謖其人言過其實,難當重任,丞相還需仔細考察。但隨後諸葛亮卻選擇了暫時將劉備的話拋在腦後。這又是為何呢?諸葛亮平定孟獲之亂時,馬謖確實從旁出謀劃策,為蜀軍出力不少。但到了北伐魏國時,蜀國上下卻一致反對派馬謖鎮守街亭。在諸葛亮拍板決定北伐時,臣子們卻提議可以嘗試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計。

    毫無疑問魏延的計謀,會讓蜀國付出的代價更小。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魏延的險計,隨後諸葛亮又讓趙雲領兵去誘惑魏軍於漢中,這時街亭對於蜀軍而言,就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當時蜀國眾臣,一致推舉魏延和吳憲去鎮守街亭,但諸葛亮卻力排眾議選擇了馬謖。這就說明此時的蜀國內部,對於北伐之事和鎮守街亭的主將人選,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諸葛亮之所以力排眾議,選擇馬謖為鎮守街亭的主將,正是因為馬謖是馬良的弟弟,算是自己的親信。臨行前諸葛亮不但反覆叮囑馬謖要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他還派出穩重的王平去輔佐馬謖。

    換句白話來講,諸葛亮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現在我獨攬蜀國大權勵志北伐,蜀中許多人對我有所不滿。馬謖你可是我的親信,此次鎮守街亭一定要穩住,給我長臉呀!馬謖領軍到了街亭又是怎麼做的呢?《三國志》記載:馬謖到了街亭就改變了諸葛亮命他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處的軍令。隨後舍水上山的蜀軍,被張郃大軍圍困、擊敗。

    原本諸葛亮覺得馬謖守住了街亭,待自己攻佔了隴西郡,兩軍就可以合圍殲滅張郃大軍。誰曾想馬謖卻一意孤行,不聽王平的屢次規勸,最終讓蜀軍滿盤皆輸。馬謖兵敗後,真如演義小說描述的那樣,自縛於帳前,向諸葛亮請罪了嗎?並沒有。《三國志》中記載:街亭失守後,馬謖選擇了逃亡,是王平緩緩收攏敗退的蜀軍。隨後趙雲又死守棧道,為蜀軍留下了入川的歸路。

    《馬謖傳》中稱:馬謖逃亡後被捉回了成都並被下獄,諸葛亮見到昔日馬謖用過的物品淚流滿面(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隨後在獄中的馬謖,還沒等到諸葛亮的斬首命令下達,就已經死在了獄中。《王平傳》中提及的戮謖、誅謖等詞彙,並不是指諸葛亮下令處斬馬謖,而是指諸葛亮不再過問馬謖之事,但依照軍規馬謖還是被定了死罪。對於街亭失守後,馬謖選擇逃亡還有一段佐證。《向朗傳》中記載道:向朗與馬謖是多年好友,馬謖逃亡後,諸葛亮詢問向朗馬謖的去向,向朗聲稱不知,被諸葛亮問了個知情不舉的罪名。

    隨後諸葛亮下令免去馬謖的官職,並命人全境捉拿馬謖。最終馬謖被捕,被押回了成都。綜上所述,街頭失守後諸葛亮還沒有來得及下令處斬馬謖,馬謖就先逃跑了。隨後被諸葛亮免去官職的馬謖,又被捉回了成都。在馬謖被看押在監獄期間,馬謖曾給諸葛亮寫過一封回憶彼此感情的信。但諸葛亮並沒有前去看望馬謖,也沒有立即下令處斬馬謖,而是讓馬謖依照蜀軍軍規被定了罪,最終馬謖死於獄中。

    所以說馬謖並不是,死在諸葛亮手上。需要說明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當時正是馬謖麾下的參軍。陳父受馬謖牽連,被諸葛亮判了個髡刑。馬謖自縛於帳前,請求諸葛亮遵照軍令,處死自己的一幕,只不過是演義小說的杜撰。真實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過。

  • 2 # 北派說書人

    你想吧,在古代站在年間,一位主帥常常身邊有一名高徒,沒事衝著大家誇誇,他有多厲害,幹什麼都向著他,自然容易惹的人嫉妒,然後主帥給了他一哥升官發財的好機會,他也立了軍令狀,結果給搞砸了,還差點坑了趙雲等眾人,再加上當時蜀國政局不穩,諸葛亮自然不會再保他,而且還會殺雞儆猴,會告訴別人,勝過己出的弟子,山人也要砍,朝中那些鬧事的人,我會留情嗎?

  • 3 # 狼的影子319

    馬謖是替諸葛亮背鍋的,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信誓旦旦的向劉禪立下軍令狀,“願陛下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白紙黑字,人神共鑑,而諸葛亮的戰果怎麼樣呢?”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將,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散騎,突騎一千餘人”,這就是諸葛亮交給劉禪的戰績,按蜀漢軍制“二隊為一屯轄100人,五屯為一曲轄500人”,也就是說諸葛亮這次北伐損失了曲長,屯將這樣的營連級軍官七十多人,那一千多個突將,散騎,突騎應該就是班排級的基層軍官。軍官和將領的傷亡都如此慘重,士兵的傷亡就更慘不忍睹了,街亭馬謖的二萬五千人被張郃“大破”,損失至少一半以上,加上列柳城,陽平關,箕谷的損失,至少有二萬人的陣亡。這樣的戰績,讓那個躊躇滿志,信誓旦旦的舉著“金斧鉞一對,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和虎賁六十”的半副鑾駕出征的“相父”這張老臉往哪兒放啊,滿朝文武都等著看笑話呢,都等著看丞相是如何兌現自己吹的“不效則治臣之罪”的軍令狀呢,這個時候如果不拿出一顆有點分量的人頭,是堵不住朝野上下的口誅筆伐的。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馬謖是諸葛亮的學生,親信,而事實上馬謖是諸葛亮的軍事老師,因為劉備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讓諸葛亮染指過軍事,他在蜀漢一直就是從事稅務,後勤,內政的文官,從來沒有任何軍事實踐,他那點可憐的軍事知識,基本上都是馬謖教的,二人經常通宵達旦的討論軍事,兵書戰策無所不讀,劉備就是看透了這師徒二人的能力,又不好意思當面打擊諸葛亮的自尊心,所以才跟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實際上他的潛臺詞是警告諸葛亮:你那個老師都是個紙上談兵的書呆子,你跟他能學到什麼好?沒想到諸葛亮不但沒聽進去,還對馬謖委以重任,馬謖碰上曹操的百戰名將張郃,失敗那是自不必說,其實諸葛亮自己在當時也是焦頭爛額,雖然他這次突然出兵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隴西三郡不戰而降,但是曹魏的實力並沒有收到損失,隴西郡,廣魏郡,岐山堡都還在曹魏手中,隴西郡太守遊楚憑藉一小股地方部隊和民兵,死守不降,諸葛亮打了20多天也沒有打下來,曹魏的涼州刺史徐尊正在組織力量收復失地,雍州刺史郭淮也相機而動,在列柳城擊敗了蜀漢的高翔,截斷了街亭蜀軍的後路,同時,箕谷的趙雲也被曹真擊敗,至此,諸葛亮的北伐已經是全線挫敗,四面楚歌,即使馬謖守住了街亭也是於事無補,可以說,這次北伐失敗最大的責任人就是諸葛亮自己,如果此時蜀漢的皇帝是劉備,那麼諸葛亮回來以後至少是解除兵權,撤職查辦,削爵降職,再不準帶兵,重則或廢為庶人,或下獄治罪。就是因為蜀漢政權“主少國疑”,諸葛亮權傾朝野,所以,如何追究戰敗之責的權力掌握在諸葛亮自己手裡,然後,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結果,馬謖因為“違亮節度,不下據城,大為郃所破”,扛起了整個戰爭失敗的責任,用自己的腦袋替諸葛亮堵住了眾人之口,連“斷後死戰,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的趙雲都糊里糊塗的承擔了戰敗之責,被貶為鎮軍將軍,跟隨馬謖的一眾大小將禆20餘人都跟著受了責罰,唯獨諸葛亮只擔了一個領導責任,“自貶三級,權領右將軍,所總統如前”。

    這就是馬謖被殺的真實原因。

  • 4 # 劍膽琴心01

    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實在出於無奈。

    劉備佔領成都以後,百廢待興,由諸葛亮牽頭,制定《蜀科》約束益州軍民。而劉璋舊部法正希望諸葛亮效仿漢高祖劉邦故事,從寬處理,諸葛亮說現在的情況和秦末不同,劉璋時法制鬆弛,不修德政,威嚴俱失,我現在實行這些嚴刑峻法,就是為了糾正這種風氣。

    劉備集團本來是荊襄外部勢力入侵的,所以即使佔領益州,也需要時間分化瓦解益州土著,以及劉璋舊部的影響,這也是諸葛亮以嚴治國,同時也可以壓制益州勢力的初衷。

    但是當諸葛亮北伐失利時,如果用的別人還好說,可以戴罪立功,但是他破格提拔嫡系馬謖,如果不治罪,那麼其它兩大勢力就會說,原來丞相以法治國,是針對我們的。從嚴治國的遊戲規則是諸葛亮制定的,他當然要遵守。所以不得不斬殺馬謖,讓其它派系沒得說,這樣既穩固了蜀漢政權,又嚴明瞭軍紀。

  • 5 # 明鏡塵

    馬謖丟了街亭犯下打錯,諸葛亮也不得不殺他,三國演義裡,不是有一個片段叫揮淚斬馬謖嗎?諸葛亮那是時勢所迫,不得不如此。

    首先說明一點,諸葛亮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厲害,他也是凡人,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會呼風喚雨,會草船借箭,會舌戰群儒,甚至還會起死回生,可是在真實的歷史裡呢?諸葛亮只是個凡人,他沒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也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甚至神機妙算也稱不上,但是諸葛亮也確實了不起,一個人撐起了蜀漢的大局。

    這樣真實的諸葛亮,當然也會犯錯,馬謖就是諸葛亮犯的為數不多的錯誤之一,諸葛亮想不想殺馬謖呢?依他們兩個的交情來看,諸葛亮其實是不想的,但是他不想也沒有辦法,馬謖這次犯下的不是普通的錯誤,而且大錯,不殺馬謖,諸葛亮的地位都有可能會動搖,你要是諸葛亮,你同樣會選擇殺馬謖。

    再器重的將軍,犯了錯,照樣要死,比如袁崇煥、年羹堯,當然袁崇煥、年羹堯比馬謖厲害多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皇帝器重的人,馬謖是丞相器重,但是他們最後都死了,都是時勢所迫。

  • 6 # UFO101

    1.整肅軍紀,敗退不可避免,只能靠殺馬謖來穩定軍心,避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產生。2.為了給蜀國戰敗的命運找個替罪羊,給蜀國上下君臣百姓一個交代。畢竟連年戰爭,死了太多人,耗費了太多國力。

  • 7 # 蓮花清溫

    馬謖是諸葛亮的愛將這不假,諸葛亮之所以要揮淚斬馬謖,那是因為馬謖丟了戰略要地街亭。

    有一次,劉備就問諸葛亮,馬謖這個人如何?諸葛亮說,馬謖有經天緯地之才,是一個難得的武將。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派誰去鎮守街亭時,馬謖就毛遂自薦,結果出人意料的就被諸葛亮同意了,這讓其它武將大跌眼鏡。

    結果,馬謖鎮守街亭的結果就是失去了戰略要地街亭。馬謖在去鎮守街亭的時侯是立下軍令狀的,如今丟失街亭就要軍法從事。

    於是,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幕。諸葛亮之所以要揮淚斬馬謖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1,先帝駕崩後,諸葛亮就依法治國。如果諸葛亮就這件事法外開恩的話,那麼,以後怎麼依法辦事。

    2,先帝在世時,就明確的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是一個言過其實的傢伙。愧對先帝的忠告。想到這裡,諸葛亮流淚了。

    3,這是諸葛亮權術上的一次失敗,馬謖毫無疑問就是這次權術的犧牲品。諸葛亮也自我降職,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心目中對於諸葛亮的崇拜和敬仰,他是歷朝歷代正義的化身,是中國士大夫的楷模。

    我們現代的國家公務員就應該學習諸葛亮的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之中最要的一部分。

  • 8 # 小鴻哥

    馬謖是荊州人,是侍中馬良的弟弟。據襄陽記:馬氏五常並有才名,白眉最良。就是說馬家五兄弟都有才,最有才的是馬良。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非常的好,馬良稱呼諸葛亮為尊兄。但馬良死於東征。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好,弟弟馬謖跟諸葛亮的關係也是非常好的。據襄陽記馬謖在獄中寫信給諸葛亮: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就是說馬謖把諸葛亮當做父親,諸葛亮把馬謖當做兒子。

    公元223年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講: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諸葛亮太欣賞馬謖了,並沒有把劉備的話記在心裡。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府。任用馬謖為參軍。所以馬謖跟諸葛亮經常談論軍國大事。據三國志: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就是說每次跟馬謖討論軍國要事,能從白天談到晚上。說明馬謖的很多見解都是很不錯的。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馬謖送行數十里。諸葛亮講: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這是說諸葛亮征討南中的事已經跟馬謖謀劃了很久。馬謖建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諸葛亮率軍進攻隴西郡。派趙雲鄧芝率軍出箕谷吸引曹真部的注意力。只要隴西郡一破,諸葛亮就能切斷涼州、西域跟魏國的聯絡。後來姜維北伐也是如此。據三國志:三國志講: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師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

    隴西郡官員講:只要你們能擋住援軍一個月以上,不用你們打我們都會降。這時正是張郃率五萬人前去救隴西郡。於是就有要有人去街亭擋住張郃。據三國志: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就是說當時軍中推舉的是魏延和吳壹,但諸葛亮不顧眾將的反對用馬謖。

    馬謖帶著王平、李盛、張休、黃襲等人前去街亭,高翔駐屯柳城。馬謖所部數量不詳,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兩萬五左右。

    馬謖到了街亭改變了戰前諸葛亮交待的作戰計劃。據三國志: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諸葛亮戰前計劃並沒有記錄,但可以知道馬謖在街亭的軍事佈署是違反諸葛亮戰前安排的。馬謖到了街亭舍水上山,沒有據城而守。據三國志: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就是說馬謖犯了兩個錯誤1舍水上山,不下據城。我猜測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據城而守擋住張郃一個月。我覺得兩萬人據城而守擋住五萬人是很有可能的。隴西郡一破,諸葛亮就能回師跟馬謖內外夾擊張郃。但是馬謖沒有這樣做,當時王平數次規勸,馬謖不聽。

    張郃率軍到街亭看到馬謖舍水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馬上派兵切斷馬謖軍取水之道。軍隊沒有了水,勢必軍心大亂。沒有水喝,戰鬥力也沒有了。三國志: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街亭之戰大敗後,馬謖逃跑了。據三國志:謖逃亡。而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諸葛亮下了斬殺馬謖的命令,還沒有來得及執行馬謖就死在獄中了。諸葛亮斬殺馬謖的原因:

    第一:馬謖違亮節度

    軍令如山,這次馬謖違背了軍令卻沒事。那麼下次別人不聽軍令,怎麼處理?如果馬謖完全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去做,也許罪沒有那麼大。再如果馬謖打贏了,也能說是功過相抵。

    諸葛亮給阿斗的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

    第二:馬謖戰敗

    馬謖戰敗至使北伐無功而反,還損失至少一萬多將士。這樣不處罰如何能服眾?

    後來蔣琬到了漢中講天下未定殺傑才,不是很可惜嗎?諸葛亮講: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幹亂法,魏絳戮其僕。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王平戰前連規諫馬謖,戰時嗚鼓自持,戰後收散兵徐徐而退。諸葛亮重獎王平: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第三平息眾怒

    前面講了當時眾人推薦的的魏延和吳壹的,諸葛亮是違眾拔謖的。馬謖成功大家也許沒話說,但偏偏馬謖敗了。大家就看諸葛亮怎麼處理馬謖。因為馬謖是諸葛亮親信,當初大家並不同意由馬謖守街亭的,加上馬謖失敗了。據三國志:戮謖以謝眾

    雖然馬謖是在獄中死的,沒來得及執行斬首。但如果不把馬謖下獄也許並不會死。

  • 9 # 枕籍經史0

    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殺了一個最不該殺的人,這個人就是馬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馬謖雖然失了街亭,致使諸葛亮一次北伐中原失利,但是人才難得。諸葛亮殺馬謖,完全是自斷膀臂,於事無補。還記得諸葛亮攻打南中孟獲之前,是聽了馬謖的主張,恩威並用,收降孟獲,使其心甘情願為西蜀效力。若論見識,馬謖比諸葛亮還要強上許多。而且正如劉備臨終告誡諸葛亮的那樣,馬謖不可委以重任。但是諸葛亮完全把這話當成了耳旁風,結果既害了蜀軍,更害了馬謖。

      有人說,諸葛亮斬馬謖,自己也不落忍,自己也流淚了。可是那樣有用嗎?諸葛亮最終不還是把馬謖給殺了嗎?還有人說,諸葛亮殺馬謖是為了執行軍紀,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按照當時蜀漢的實力,就為了一個執行軍紀的虛名,就殺了一員大將,也太扯了吧!蜀漢有多少大將這樣能殺得起?  那麼說,馬謖到底該不該殺呢?行者認為,諸葛亮完全沒有必要殺馬謖,只要嚴懲,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也就對了。還有說馬謖不堪大用。我覺得這樣說,就太武斷了。要知道,馬謖也是熟讀兵書戰策的,否則怎麼能做到參軍之職呢?那可是軍中具有決策權的重要職位。

      當時,西蜀本就人才匱乏,而諸葛亮還偏偏斬殺馬謖,這是自斷手足。對於蜀國後期出現這種狀況,和諸葛亮在蜀國事無鉅細,太過專權有關。諸葛亮不注意培養人才,甚至說是不會用人,街亭之失不能全怪馬謖,首先要怪的就是諸葛亮。

  • 10 # 坡哥29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 11 # 雞念原生態土雞

    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任命馬謖為先鋒,而馬謖有些有些自作主張,按著自己的想法行事,他在作為先鋒的時候,沒有接受諸葛亮的意見,沒有把隊伍駐紮在山下,而是把軍隊駐紮在南山上,但是山上沒有水源,而且水源又有張頜的部隊在埋伏,軍隊取不到水,軍心大亂,這個時候,張頜要帶兵來突擊,士兵潰敗,到處亂跑,諸葛亮的後續部隊也沒有落腳之處,無奈之下,諸葛亮只能帶大軍班師回朝,諸葛亮沒有辦法向百姓交代,更無法向君王交代,儘管諸葛亮十分不忍心,還是下令斬了他斬了他之後,諸葛十分傷心,一直落淚,並安撫和後代了他的家屬!另一傳聞就是馬謖失敗之後,感覺非常害怕,他也不敢回去,而是自己逃跑了,但是他還沒有跑掉,就被諸葛亮抓住要處理極刑,,但是他還沒有被斬首就在獄中死了,諸葛亮對他的死也感到非常傷心,可以說至少一點可以確認,諸葛亮對於他的死比較傷心,至於是真的或者假的殺他無從考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以來,您的丈夫或妻子做的哪一件事,讓你最為感動,到現在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