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白非常崇拜孟浩然,那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5
回覆列表
  • 1 # 清悠初見

    開元14年的春天,李白順江而下來到武昌,在武昌結識了孟浩然,並在黃鶴樓上作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人生有此一遇,李白與孟浩然遂成摯友。李白後來對孟浩然推崇備至,說“不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有關孟浩然的詩,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他那首《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是孟浩然年輕時隱居鹿門山時所作,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典型代表作。

    孟浩然可以說是盛唐所有著名詩人中唯一心懷家國天下之志卻命運不濟,終生不得入仕之人。當然雖然孟浩然終身不登仕途,除了因為它天生具有的隱者氣質之外,大概還與他不能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性格有關。

    孟浩然20歲之前的努力治學、讀書、習劍,為人生一展抱負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修煉出獨特的精神氣質,以期投身那個輝煌而昂揚的時代。然而命運卻與孟浩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雖然天下人盡知孟浩然的才學,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但是被朝廷重用的機會卻總是從他身邊溜走,每次都是名落孫山。

    他在京城居住時認識了王維,兩個人就成了忘年之交。據說在這期間孟浩然還有一次特別的機會,有一天孟浩然來到王維的住處,剛好碰到唐玄宗忽然到來,孟浩然是一介草民,慌忙之下就躲在床下。而王維則趁機向唐玄宗推薦孟浩然的才學,並把躲在床下的孟浩然引出拜見玄宗。

    玄宗想看看孟浩然的才學,然而第一次見皇帝的孟浩然有點緊張,竟然吟誦了一首《歲暮歸南山》,其中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讓唐玄宗聽了直上頭,他不高興的說:“你當不上官卻賴我,而我並沒有放棄你,真是不可救藥。”從此孟浩然的仕途便徹底斷了。

    孟浩然雖然註定與仕途無緣,但是卻得到了明朝宰相張九齡的看重,後來張九齡任荊州長史便將孟浩然聘至幕府。最終孟浩然認清了命運的真實面目,於是迴歸田野,回到故鄉,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 2 # 詩書君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是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是對孟浩然的讚許。我們很多的時候對歷史人物是模糊的,憑藉自己的印象來對他們的年齡進行揣測。

    秦始皇和劉邦是兩個朝代的建立者,於是我們認為他們是兩代人,實際上兩個人年齡只差三歲;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在一起就感覺是同齡人,實際上王楊比盧駱小一輩,所以楊炯才說了愧在盧前,實際上是對盧照鄰的一種尊重。而李白雖然和孟浩然認識,實際上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算得上是忘年交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面,孟浩然彷彿是一個隱士,這樣說來並不似很確切。自然,孟浩然受到前輩龐德公等人的影響,肯定對隱居充滿渴望。但是讀書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也在是人的心中紮下了根。

    孟浩然的朋友都是當時的名流,所以也給孟浩然提供過幫助,當時的襄陽採訪時韓朝宗和他約好一起進京,結果孟浩然喝的酩酊大醉,最後韓朝宗一氣之下,自己入京了。可是孟浩然自己也寫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對於做官的願望如此強烈,說明在他的心中出世與入世也是相當矛盾的。

    後人將孟浩然和王維放在一起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山水田園詩開創自陶淵明,經過南朝謝靈運的繼承,到了孟浩然這裡,已經相當的成熟。

    孟浩然的詩風清新淡雅,他的詩歌之中不會有太多的感情,就算是有,也是平淡的不是激昂的,彷彿朋友之間閒談家常一樣。他的代表作品,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淡淡的情義,如溪水一般在句子之中流動。

    李白對孟浩然如此的推崇,也是因為兩個人共同的愛好。他們都喜歡莊子。

    莊子講究淡然處世,孟浩然就發揮了這種說法,而且在詩中得到了呈現,他的詩: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 魚行潭樹下,猿掛鳥藤間。

    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 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還。

    聞一多先生說著這首詩中孟浩然已經和詩結為一體,人就是詩了。

  • 3 # 隨手談詩

    問這個問題的同學真是太過分了,之前一直流傳杜甫有多愛李白,結果李白睡過之後連封書信都沒有。現在又用孟浩然來說事,為杜甫大人抱不平是吧?

    這是一段非常虐心的三角戀,杜甫愛李白,李白愛孟浩然,孟浩然不知道愛誰。

    就像你愛女神,女神愛另一個男神,另一個男神不知道愛誰一樣,虐心!

    李白和孟浩然的愛情故事

    據我所知,李白確實是深愛著孟浩然的,他為孟浩然寫過不少詩,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耳熟能詳的課本詩,就不多說了。

    最深情的表白要數這首《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提筆就來,我愛孟浩然,十分直白,毫不掩飾。接下來更羞羞啊:風流天下聞。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是孟老夫子似乎沒有小白白。

    回到題主的問題,說孟浩然

    老孟生當盛唐,我們一般說到他就是山水田園詩人,跟王維並稱:王孟。

    其實,這位同學的際遇可以說是非常悲慘了。

    求人不如求己

    他早年就透過各種門路求仕,從712年,24歲一直到724年,謁見了各種王公貴族,寫了不少詩文,每個人看了都指著孟浩然鼻子說你丫真牛。

    但就是不給官做!

    到725年,李白出蜀,兩人相識成了好夥伴。一年後兩人又在揚州相遇,李白寫下了那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插曲,李白在老孟生命裡沒那麼重要。)

    727年,39歲高齡的老孟突然醒悟,原來靠這些達官貴人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個世界,還是要靠自己!然後就赴京趕考了。

    沒考上。(期間認識了王維,兩人又成了好夥伴。)

    偶遇高人,差點帶飛……差點

    老孟一看靠自己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啊,於是又開始到處寫詩寫文,求帶飛。

    你別說,這一飛啊,還真飛起來了。人們怎麼評價的呢: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這可是在盛唐,人才輩出的時代。這可是在長安,人才聚集的地方。

    這期間他又交了一個好朋友,名字叫張說。

    這個張說,在當時可謂是文壇領袖,並且官至宰相。

    孟浩然從此就屁顛兒屁顛兒地在張說家裡吟詩作賦,好不痛快。

    得罪皇上,放歸襄陽

    這天倆人正在家裡喝酒,玄宗皇帝突然到張說家串門,孟浩然嚇得躲到了床下,但是張說可不敢隱瞞啊,就順帶手把孟浩然介紹給了皇帝。

    皇帝說你既然這麼有才,那就馬上作詩一首,我看看?

    孟浩然張口就來:不才明主棄……

    皇帝這就急了,說:你不要黑我!我什麼時候棄你了?你既然這麼說,那我就棄給你看看。

    放歸襄陽……(你去搜索引擎搜“得罪皇上”這個關鍵字,赫然就是孟大人的畫像,心疼)

    心灰意冷,歸隱山林

    從此老孟心灰意冷,潛心山水之中。有人要推薦他做官,他都拒絕了。

    但是嘴上這麼說,身體卻很誠實。

    734年,46歲高齡的孟浩然同學又去考試了。

    如你所想,他又沒考上。

    這時候,孟浩然終於想起了李白……倆人在襄陽浪了一圈,相別。

    之後老孟在張九齡手底下做了幾天事,但畢竟心灰意冷,提不起興趣,就辭職不幹了。

    740年,身患重病的孟浩然在家接待王昌齡,倆人縱情狂飲。

    孟浩然,卒。

  • 4 # 物道

    在唐朝,有一個人是李白的偶像。

    當李白還是個毛頭小子時,他已經揚名天下。當他去揚州時,李白專門寫了一首詩送他,“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失意時,李白寫詩贈他,“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真的是赤裸裸的示愛!

    他是誰?就是孟浩然。是那個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

    孟浩然,何許人也?湖北襄陽人,從小讀書習劍,20歲起就隱居在鹿門山。

    據說他很瘦,也帥氣,“骨貌淑清,風神散朗”,喜歡穿白衣服,還真有點仙氣。難怪詩仙李白會成為他的迷弟。

    那時候,唐詩的半壁江山都可以說是孟浩然的粉絲團,有王維、李白,還有張九齡、王昌齡。

    看上去本應該意氣風發,站在唐詩的高山上睥睨眾生的孟浩然,但一生卻總是在糾結,甚至創造了三個史上之最。

    史上最尷尬的面試

    因為兩個自己

    孟浩然的人生,被39歲那年的進京趕考劈成兩半。

    前半生,他是住在深山,四處雲遊,看花寫詩吃飯飲酒的隱士。後半生,他卻奔波在求仕和求仕不得之間,糾結在功名和淡泊之間。

    那一年第一次落榜的孟浩然,去好朋友王維家裡玩耍。這時,唐玄宗突然來了。不知為何,孟浩然嚇得不敢拜見,一股腦兒躲進了王維的床底。

    誰料唐玄宗察覺不對,就問王維。王維只得如實相告。唐玄宗卻說,“朕聽過他的名字,詩做得不錯,出來見見吧。”孟浩然只好灰頭土臉地從床底下鑽出來,委實尷尬。

    但更尷尬的是,當唐玄宗命他做詩時,孟浩然居然念起了《歲暮歸南山》,裡頭有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這句話觸怒了唐玄宗,“你從沒來考試進取過,朕何來棄置人才,這不是誣告朕?”還讓他回南山。

    這場面試堪稱史上最尷尬,或許這是因為他很糾結。在他的內心,有兩個自己:一個渴望世俗的功名,一個卻想歸隱山林。

    兩個自己一直在撕扯,撕扯到他年近不惑才來考取功名,撕扯到不知應當如何面對機會,撕扯到念不出自己最好的詩作,只得倉皇應對,倉皇而走。

    每個人在做自己這條路上,總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這時候的孟浩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越是機會當前,越是迷茫糾結。

    被唐玄宗面試的那個孟浩然,不是大詩人,也不是李白的偶像,他只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迷茫人。

    迷茫的人不可恥,可恥的是你不往前走。因為路總是越走越清晰。

    史上最無理的拒絕

    因為結束掙扎

    考試失敗的孟浩然,走到山水之間,繼續遊歷,去追問,去尋找。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兩樣,但在某些時候,那份憂愁難以排解。

    有一天黃昏,他的小船剛好駛到建德江。那時煙霧矇矓,江水悠悠,站在江邊的他突然想起了那些意氣風發進長安的日子,想起了遙遠的家鄉。於是,一首千古名篇《宿建德江》誕生了: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唯有一個“愁”字,一個“新”字,其他都在描畫風景如何美。這就是孟浩然,誰也無從得知他內心有多少糾結掙扎,因為他不說。他把所有的思緒,都化作風清月明的詩句。

    是啊,真正的煩惱哪有那麼容易說出口?能說出來的,都不足以煩惱。

    後來,他又做了一件大事。

    襄州刺史韓朝宗很欣賞他,便說想請他一起赴京,到時向朝廷舉薦他。

    可是等到那天,有朋友來找孟浩然,他們便去喝酒吃飯了。孟浩然一不小心就喝高了,這時有人提醒他別忘了和韓朝宗的約定。

    誰知道孟浩然大手一揮,“喝都喝了,我現在全身都很痛快,哪有空管其他事情啊!”

    這一聲拒絕,真的是拒得無理,又拒得坦蕩蕩。此事一傳出,再也無人想舉薦他了。

    也許這才是孟浩然的真正目的。到了年近半百的時候,他終於看清自己的路:自己想要的和合適的自己,終究是兩條不同的路。

    孟浩然結束了大半生的掙扎,也許自己生性就不適合官場,何必強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才是我的理想歸宿。

    這就是做自己的第二個階段:總要活到某個時候才會頓悟,之前的擰巴都是因為在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許你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不適合自己的一定不能要。

    人都是越活越開。

    史上最任性的死法

    只為活在當下

    幾年後,朋友王昌齡被貶嶺南,順路來看孟浩然。

    他可高興了,又擔心朋友被貶後吃不到好東西,立馬備上大魚大肉,其中有一道正是襄陽人待客必備的漢江查頭鯿,鮮美之極。

    可是,那會兒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生叫他要忌口,不可吃生鮮。但孟浩然這個人,一開心哪還想這些,只管大口吃魚大口喝酒。

    結果王昌齡走了沒多久,他就舊疾復發,離開人世。

    誰也未曾料到,孟浩然會為任性付出生命的代價,真是一枚大吃貨。

    或許到了晚年,他已經走到做自己的第三個階段:只為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想要的、不想要的、合適的、不合適的……都不再糾結,而是從容地安於當下。

    他從歸隱,走到了歸心。

    回顧孟浩然這一生,總有些許唏噓。他任性過,瀟灑過,糾結過,掙扎過。

    他是渴望功名利祿,聞名於世的,可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清高,只能在出世與入世間掙扎。

    從唐朝開始,長安的大雁塔塔壁都會刻下每一任新科進士的姓名。但千百年過去了,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些曾經光榮的名字?

    我們只記得“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惜春之殤,只記得“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淡淡鄉愁,只記得“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胸懷大志……真正被銘記的是詩與詩人。

    生命的價值,從不能只以目前為尺度。

    孟浩然的平凡與偉大,是他糾結了一生,卻留下了雋永的詩歌,榮耀了千年。

    生活中遭遇的尷尬與遺憾,不過都是皮囊之苦。

    孟浩然的一生,讓我們懂得,你終究有過不去的坎兒,但你依然可以任性一點,可以愛山川河流,喜風和日麗。

  • 5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的一生,一直在出仕與歸隱之間糾結掙扎著。生當盛唐,像多數人一樣,孟浩然有建功立業、慨然用世的志向,但鬱郁不得志之後,生性灑脫疏狂的他只能在修道歸隱中含恨而終。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書香之家,從小和弟弟一起讀書學劍。王士源在《孟浩然集》的序言裡說,孟浩然容貌清雅,風神俊朗,他崇尚正義,樂於助人,常常為人排解糾紛;他和人交往,坦蕩無私;他喜歡載竹種菜,他讀書卻不願意成為儒生,專好寫作;他寫作不受古人拘束,追求獨特之妙。

    二十多歲時,孟浩然在鹿門山隱居了一段時間。在後來求仕不得,重歸鹿門山時,他寫過一首《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閒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迫於無奈而隱居的情懷。

    第二年,孟浩然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認識了詩人王維,兩人成為忘年之交。雖然沒有考中進士,孟浩然在長安卻獲得了詩名。據說有一次在秘書省舉行詩會,文人薈萃,孟浩然也在其間。當時大家以秋月為題賦詩,孟浩然的“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聯,被眾公卿大加讚賞,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傳說在京城期間,張說曾私邀孟浩然進入內署(也有說是王維請他進入宮中),碰巧玄宗皇帝突然駕臨,孟浩然沒有官職,是偷偷進宮的,嚇得躲在了床下。張說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讓他出來相見。皇帝也聽過孟浩然的名字,就讓他誦讀自己的詩作,孟浩然讀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意思是說我沒有才能,明主不任用我,我身體多病,連朋友也少往來了。這兩句詩是自謙,也有點牢騷。皇帝聽了很不高興,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惹得皇帝不高興了,孟浩然只能離開長安,輾轉游玩於襄陽、洛陽、吳越等地。幾年之後,他第二次來到長安求仕,向張九齡獻上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雖然有求於人,但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很有特色。尤其是,他把洞庭湖的景色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取得了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得此詩實際上成為了一篇山水傑作。

    到了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做了荊州長史,就招孟浩然到了他的幕府。沒過不久,孟浩然又返回了故居。

    第二年夏天,孟浩然得了背疽,臥床不起,好友們都來探望他。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齡被貶官路過了襄陽,去看望孟浩然。王孟二人,命運相近,惺惺相惜。孟浩然背上的毒瘡,經過醫治,本已經快好了,此時一見王昌齡,特別高興,就在襄陽設宴,款待老朋友。於是二人推杯換盞,縱情宴飲,好不快樂。哪知樂極生悲,孟浩然因為吃了魚蝦海鮮,毒瘡發作,沒過幾天就逝世了,死時只有五十二歲。

    孟浩然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以五言古詩見長,主要表達隱居閒適和羈旅愁思。他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之一,後人把他和王維並稱為“王孟”。他的詩歌清淡自然,比如這首《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還有這首《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還有這首人人都會背誦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沒有顯赫的仕途,卻獲得了自然的詩情,這或許是上天給他的補償吧。

  • 6 # 灃河彎

    是個送潮人,喜歡寫詩,喜歡喝酒,喜歡坐船,遊山玩水,我跟他喝過酒,打過牌 k過歌,吃過火,我們都不是網紅!

  • 7 # 福兮壽長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一生。創作寫詩兩百餘首最具有代表作品,生水田園詩歌既使孟浩然不得不看談論官場,從此決議,隱居山林做出無奈,之舉,孟浩然非常耿直的一個人,他注重獨立個人的生活。孟浩然的詩歌文學多數是五言短篇他寫的作品多數是山水田園,在唐代當時他寫的這些難以使用與官場。這個人非常倔強所以,孟浩然的文學藝術創作,當時都一致認為,孟浩以詩為琴他以字為音,彈奏出美妙的清新的唐盛旋律,以報可求山水田園自然景色描繪出。秀美的山水田園詩,從藝術角度看孟浩然可以獨立。成為和唐代的詩派著名的詩人他所寫的作品非常之高,如孟浩然的長安早春等一些作品廣泛流傳至今供人欣賞閱讀詩歌的含義廣為閱讀者研究探討詩歌的魅力永不衰退。

    福兮壽長,發刊,2019,2,21,曰

    大聖問筨

  • 8 # 層城鵷雛

    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外貌幾何啊?性格是什麼樣的?我們無從而知,只能從其詩中窺探一二。這個寫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盛唐大詩人,在其一生的落花風雨中,有哪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呢?

    從歷史地位來說,孟浩然是唐朝的第一流大詩人,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都對其寵愛有加,尤其是高傲狂放的李白,對其欽佩之至。李白的五言律詩《贈孟浩然》和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是最好的明證。《贈孟浩然》高度讚揚了孟浩然的一生,勾勒出了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名士形象,達到了高山仰止的地步,簡直就是李白的偶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足見孟浩然的人格魅力無敵。

    要知道,李白一生傲氣十足,眼中沒有幾個人能夠入其法眼,即使對於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唐玄宗,經常也是“天子呼來不上船”;即使對其有知遇之恩的“詩狂”賀知章,心中也只有感激,談不上敬仰;對於小其十一歲的後起之秀杜甫,也常常調侃,“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我想,李白之所以崇拜孟浩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孟浩然名滿天下,才華橫溢,詩風恬淡自然,正是李白所追求的。孟浩然風流儒雅,自是世間真名士。其代表作之一《過故人莊》,被稱為田園詩的壓卷之作。“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明白如話,意蘊深刻,堪與晉代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相媲美。在這首詩裡,詩人與老朋友不談仕途經濟,只談農家的賞心樂事,讓人羨豔不已。

    從社會地位來說,孟浩然一生布衣,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儘管他一生干謁達官貴人無數,可悲的是,始終沒有撈到一官半職,最終落下了一個“孟襄陽”的稱號,反觀同時代的大詩人,稱號都是姓氏+官名,比如李白被稱為李翰林(李白做過翰林學士),王維被稱為王右丞(王維做過尚書右丞),即使社會地位不高的杜甫也被稱為杜拾遺或杜工部(杜甫曾做過這兩個官職),別的詩人多多少少都有職位,只有孟浩然是白身。

    造成這種現象就不能只怪命運了,更大的可能是孟浩然情商不高。剛開始別人一聽說其大名,都很敬仰他。可是一相處,就發現了孟浩然的朝秦暮楚,情商不高。俗話說,找個大樹好乘涼,孟浩然為自己找了那麼多大樹,如張悅、張九齡、王維等,皆以失敗而告終。

    那麼孟浩然一生中有沒有機會出仕呢?機會當然是有的,都被其一一錯過了。傳說孟浩然有一次在王維家裡的時候,唐玄宗突然到訪,孟浩然因為不是官員,級別不夠,不能見玄宗,躲到了床底下。但是唐玄宗也是通情達理的人,讓孟浩然來面試。結果呢,孟浩然給唐玄宗呈上了一首“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讓唐玄宗大怒,這是實實在在對皇帝的汙衊。孟浩然不分場合,情商簡直為零啊!即使孟浩然能夠寫出來“竹露滴清響”和“微雲淡河漢”的曠世佳句也不能抵消唐玄宗的憤怒。

    以上故事未必是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以下這個機會是真真切切的,可惜孟浩然依舊沒有把握住。在開元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35年,韓朝宗為襄州刺史,極其欣賞孟浩然的才華,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並向朝廷舉薦他,孟浩然因上次拜訪張九齡未果,就認為韓朝宗也無法讓他入仕,便沒有按照約定赴京。

    孟浩然犯了極大的錯誤,要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張九齡辦不成的事情,韓朝宗沒準就能辦成呢。孟浩然的想法是錯誤的,失去了這次機會,實在太可惜了。

    也許經歷了多次的挫折和失敗,孟浩然心灰意冷了,已無意於功名利祿。不管怎麼說,孟浩然都是唐朝第一流大詩人,歷史上許多王侯將相皆湮沒無聞,而孟浩然卻能夠以詩名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無疑是成功的。“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的歷史格局很大,對人生也看淡了,但其一生布衣,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 9 # 倚齋聽風雨

    李白在《贈孟浩然》中寫道——“我敬愛孟先生,性情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年輕時不愛冠冕車馬,白首時隱居山林;常常在月下醉飲,不喜事君王,只迷戀花草;你那如高山般的品格,我又怎能仰望得了呢,只能在此揖敬你的清逸芬芳。”詩中推崇了孟浩然風雅瀟灑的逸士品格,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敬慕之情。

    首聯開門見山,直抒對孟浩然的敬愛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和世間塵埃,追慕高雅脫俗,白首高臥山林的豁達隱士形象;尾聯把孟浩然的品格高度比作高山,令人仰止。全詩情真意切,格調古樸清雅,與孟浩然的品格配合得恰到好處。

    作為孟浩然的知己好友,李白的描述是最確切的。也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正如當時許多有隱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隱居而隱居,為了一個浪漫的理想,為著對古人的一個神聖的默契而隱居。”

    然而,孟浩然真的是沒想過要做官嗎?

    不是的!

    在他的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有寫道:“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我想渡過湖水但找不到舟楫,聖明時代閒居實在感到羞恥;光坐著觀看別人釣魚,只能白白地羨慕別人釣到魚。”向張九齡暗示了自己有為國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希望他予以推薦。

    孟浩然是有想過進入仕途的,但到了約好引薦的那天,他卻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錯過了機會。大概是修道歸隱之心強於涉足官場之慾的緣故吧!

  • 10 # 動圓靜方

    小 資 達 人孟 浩 然

    近遊吳越,聯想起孟浩然遊吳越及其所作所為,筆者驚訝地發現,孟浩然堪稱小資達人!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曾做過當官的夢,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他不慪氣,不媚俗,也不亂噴。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自己處。於是,他回到老家襄陽。

    孟夫子的家鄉襄陽,景色那是一個美啊!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就連寫景高手王維,大讚襄陽時也只好寫到: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他天天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田園牧歌,悠哉樂哉。

    孟浩然想沒想過發財,這個不得而知。但是,他沒發過大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說,孟浩然不是大款,而他有房子,有田地,有山林,不當房奴,不吃外賣,也沒搬過磚。由此看來,說他是小資恰如其分。

    為了佐證筆者的觀點,讓我們來看看他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夫子這首詩的意思是:老友備好了豐盛的飯菜,邀我到他的農家田舍做客。老友住的地方綠樹環繞、青山橫臥。我們開啟窗子,面對穀場菜園,端起酒杯,暢談桑麻農事。臨走時不忘強調,等到九九重陽節的那一天,我還要來飲酒賞花。

    看到沒?小資情調顯露於一言一行,浸透在字裡行間!

    說孟浩然是達人,那也是當之無愧。

    先說他寫的詩,至今還有好幾首是代代黃口總角們必需背誦的,比如《春曉》。這個成績有幾個人能達到?

    再者,就是他的粉絲超級的多,而且檔次高。唐朝第一牛詩人李白,就特別推崇孟夫子。孟夫子想到江南遊一圈,李白就專門在武漢為他寫了一首送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似乎還表達不了詩仙的崇敬心情,後來他乾脆直接寫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大意是說,孟浩然的品德就像高山一樣,哪裡看得到山頂啊!我只能在這裡恭恭敬敬地作揖,聞一聞飄下來的清香。你看,多麼直白!詩聖杜甫算得上是孟浩然的老鄉,也十分喜歡他,讚美他。說: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詩魔白居易對他也是推崇備至,還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詩,名叫《遊襄陽懷孟浩然》。

    只看上面兩點,你說他是不是達人?不僅是,而且是超級達人!

    這麼牛的人,該矜持了吧?該拽了吧?恰好相反,孟浩然不驕不躁、很講感情。身上長瘡,不能喝酒吃河鮮,但是,王昌齡來襄陽了,怎麼辦?那可不是一般人物啊!你知道《出塞(其一)》嗎?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還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些千古名句就是這位仁兄寫的,後人謂之“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孟大哥見到王小弟,哪有不高興的?管他這不準那忌諱呀,端上襄陽縮項鯿,開啟宜城竹葉酒,吃吧,喝吧。可惜遺憾的很,為了感情,孟夫子竟駕鶴西去。

    孟浩然是小資達人,是真正的大寫的人。

  • 11 # 傻吃悶睡871

    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

    實話實說,直來直去——

    孟浩然是唐代唯一的一個終身布衣的大詩人。

    終身布衣,就是一輩子沒當官。之所以一輩子沒當官,並不是他不想當官,而是因為偶然的機緣而弄巧成拙,結果便導致其落寞一生。

    孟浩然出而拜見,明皇曰:“近段有何新詩?背來我聽”?孟浩然便背誦《歲暮歸南山》,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被叫停,並被責怪:“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孟浩然無言以對,於是被放還,終生未仕。

    其實,孟浩然當時非常想當官,那兩句也是半真半假,下句“多病故人疏”是實際情況,上句“不才明主棄”則是出於律詩對仗的要求,而無中生有的杜撰。

    本來就是杜撰,偏偏又背給明皇,結果慘遭打臉,被無情放還。

    對此,十年前,我曾撰寫論文《誣陷明皇非故意,律詩對仗是陷阱——孟浩然誦詩“誣陷”唐明皇之辨析》。

    這就是他想當官而失去機會的過程,也是落寞一生的主要原因。

    不再贅述,總之一句話,孟浩然是唐代唯一的一個終身布衣的大詩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歷不高,沒有技術,我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