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史大夫001
-
2 # 讀史能明鑑
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韓信,蜀國統一中國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原因如下:
1.人口因素。在古代,人口數量是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蜀國的人口基數遠不如魏國,導致其無法保證較多的兵員,一旦軍隊人數過高,那麼人民的負擔就會加重;
2.人才限制。蜀國在經歷荊州,夷陵慘敗後,人才損耗較大,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蜀國在後期始終無法挖掘出足夠多的優秀人才;
3.大局環境限制。在楚漢相爭時期,各地均處於鬆散狀態,很容易各個擊破,韓信北擊趙地就是例子,但是在三國時期,蜀國北邊的強敵就是一個統一的政體魏國,魏國很容易集中優勢兵力防守蜀國的進攻。
-
3 # 富元製作
韓信確實為一代戰神,但是成功背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手們謀略稍偏弱,連韓信最大的敵人項羽團隊也是缺少謀略性和戰略性,獨有的范增也被小小反間計解決了,所有的謀略一邊斜地倒向了劉邦,不要說韓信,換成三國裡的程昱也許都能助成劉邦成就大業。
到了三國時期,那些謀略性不足的集團迅速滅亡,如公孫瓚劉岱等迅速滅亡,留下的都是人才濟濟的三國,換成了韓信也與張遼徐晃交兵尚可,遇上了司馬甏陸遜郭嘉,韓信也許就不那麼幸運了。
-
4 # 青山私塾
不能,孔明也好,韓信也罷,以一蜀抗全國之力事難成也,孔明無容人之雅量,韓信無稱帝之野心。
孔明,與張飛關羽不合,又排擠魏延等事件足己說明,孔明無海納百川之胸懷。
韓信活埋生母一把頭髮,為獨佔世代出王爺的風水寶地,到手握百萬雄兵不敢造反而錯失天賜良機,足以說明他沒有一統天下稱帝的雄心壯志,而只是想當個錦衣玉食的貴族。
-
5 # 陸一說歷史
答:不能!只能完的更快!
我分個人原因和國家層面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個人原因諸葛亮在蜀國是什麼角色?
他是丞相而不是軍事統帥,劉備死後,諸葛亮大權獨攬延續了蜀漢政權。
劉備可謂是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第一代創業者團隊里老的老死的死,蜀軍精銳被吳國消滅了,荊州也沒了。
諸葛亮不僅僅要帶兵打仗,他還要整頓國內發展、人事任用、梳理朝綱等等,這些都是他的事。因為他是丞相而非將軍。
韓信是幹什麼的?
韓信是專門帶兵打仗的,他和諸葛亮乾的本質上是兩個活!
要比軍事才能,我敢說諸葛亮遠遠比不上韓信!
但是,你讓韓信當丞相?那我估計蜀國完的更快!
韓信打仗的時候,後面有蕭何張良的一眾後勤保障,他只管打好仗就行,政治之類的他不需要管。
他這個人有先天的性格缺陷,情商還低,這點從他結局這麼慘就能看得出來。換句話說,他玩不了政治官場那一套。
國家層面古代戰爭,拼的是人口、面積和生產力。
你再有名將,硬實力和對方差一大截,你可能偶爾一兩場戰役打得好,但歸根到底你還是打不過人家!
蜀國在三國裡面是最弱的政權。
蜀華人口約400萬、面積100平方公里左右;吳華人口550萬、面積150平方公里左右;魏華人口1300萬、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
除非魏國內訌分解,蜀國吳國從硬實力來說天生就差一大截。
蜀國想要一統天下,換成誰也是難於上青天!
-
6 # 觀微影品歷史
前兩天,筆者和一個歷史圈的朋友
聊到了一個話題:關羽敗亡後,蜀
漢似乎已經沒有多少足以獨當一面
的將領了,之後的東征孫吳和多次
北伐曹魏,分別是先主劉備和丞相
諸葛亮親自領兵出征,盡皆無果。
朋友說,他們兩人的軍事才能都無
法與韓信相比,如果有韓信在,漢
朝再次從蜀中打出去也不是不可
能。戈說,三國時期與凳朝末年的情勢不同,韓信當時在北方需要面對的,是多個下同的勢力,但蜀漢面對的,卻是鐵板一塊的大魏王朝,韓信打仗,可以一個一個慢慢來,蜀漢北伐,一打就要面對整個北方勢力。
韓信與諸葛亮,他們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若論軍事才能,當
屬韓信更為優秀。不必多說,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人一生戰績,幾乎是重新上演了一場秦滅六國的大戲,且沒有什麼”奮六世之餘烈” ,幾乎所有資本都是自己實打實發展出來的,不僅僅是漢朝,就算是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也是一大將才。後世評價為“兵仙” ,可謂實至名歸。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主要就體現在平定內亂和北伐曹魏上,說實在的,武侯的。幸事並沒有太多黑點,先主駕崩後,他致力平定內亂,恢復生產,而之後北伐,也甚少輸局,多是“糧盡而退” ,直到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關羽兵敗身亡,荊州丟失,對諸葛亮的隆中策來說是一大變故 ,“兩頭並
進"已經無法實現。再及先主東征失敗,抑鬱而死。儘管此後諸葛丞相勤勤懇
懇,南征北伐,鞠躬盡瘁,卻終其一生都沒能再為蜀漢取得一 大突破。韓信打仗,幾乎-路高歌猛進,為大漢朝首席開國功臣;而諸葛亮終其一生不
能再有突破,令人唏噓。這就引出一個議論,如果將諸葛亮換成韓信在先主駕崩後發動北伐戰爭,蜀漢是否能夠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夙原?
有人評價說:如果把“北伐”
作為軍事行動,韓信替下諸葛或許能有所作為;但是如果考慮到“北伐”的政治和經濟前提,韓信可能連門都出不了。
簡而言之,不是主將的問題,而是喜觀條件的不允許。如果只論軍事,在筆者看來,關羽敗亡後,蜀漢丟了荊州,幾乎已經是絕境。當時的蜀漢與北方的大魏國相比,經濟、人口、人才以及君主個人素質等方面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退一萬步講,即使漢軍真能攻陷長安,距離滅國也還差十萬八千里。
韓信,只論軍事的話他的成就很可能比孔明先生大,但上限大概也只能停留在
攻陷長安了。在此之後,首先一個大問題就是怎麼在長安穩重陣腳,擊退魏國
很快就會到達的援軍,另方面,東吳也不可能眼巴巴地看著蜀漢慢慢做大。
畢竟,曹丕、曹睿和孫權,都沒項羽那麼傻。
並且,除了軍事方面,韓信在其它很多方面都難能做到和諸葛亮一樣好。
人言託孤重臣一般只有兩個結局,要麼算位自立,要麼在生前或是死後被君主
清算報復,唯獨孔明先生開創了第三個結局:君臣和睦,互相尊重。
諸葛亮謙遜謹慎,韓信飛揚跋扈,首先劉禪能不能放心讓他領兵就是個大問
題。
另外,蜀漢複雜的派系矛盾,韓信八成是搞不定的,這種事兒搞不定,北伐戰
爭就真的是連門都出不了了。至於完善律令、發展經濟之類的內政,至少韓信
始終沒有表現出他治理內政的能力,
因此.把諸慕亮換成韓信,應該不會更好,甚至會更槽。
-
7 # 悠悠芳草心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用韓信來代替孔明,蜀漢能統一天下嗎?
我的回答是,不能。
咱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先說韓信。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著有《韓信》兵法三篇。曾滅楚於垓下。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項羽武功蓋世,傳說他的力氣很大,能拔山。就是這樣一位大英雄被韓信打敗了,最後在烏江自刎而死。
所以說韓信用兵如神。再說說孔明。孔明,諸葛亮也。號臥龍。沒出世之間就享有盛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費了好大勁才請出山來。
孔明果然不負眾望,先後取得了連連的勝利,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計取荊州,使劉備有了立足之地。後又聯合東吳,火燒赤壁,最後取西川,幫劉備建立蜀國 ,可謂功高蓋世。
孔明用兵也是用兵如神。綜上所述,韓信和孔明比起來不分伯仲。
一個國家的統一不是僅僅靠有幾個軍事天才決定的。影響國家統一的因素很多,生產力的發展,民族的融合,軍事力量如何等等諸多因素。所以,如果用韓信來代替孔明蜀漢依然不能取得統一。
-
8 # 康齊得齊
韓信代替孔明,同樣不能一統天下。主要原因在於,即便由韓信來總攬蜀國事務,所面對的依然是處於超強地位的曹魏政權,韓信的軍事才能雖然出眾,然曹魏政權所擁有的軍事人才同樣眾多,而這眾多的軍事人才並未遇到象項羽這樣順昌逆亡的主人,可以一展身手,也足以在戰場上與韓信相抗衡。而且打仗打的是國力,以蜀漢的國力對抗曹魏,無異於以卵擊石。還有,曹魏也不比項羽殘暴,難以從內部分化。所以,就算是由韓信代替孔明,蜀國同樣不能一統天下。
-
9 # 棄子有天命
諸葛亮善於治國、安民、練兵、戰略,而韓信主攻戰略,韓信帶兵確實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當時蜀國地少民寡,靠的是諸葛亮的治國安民,養精蓄銳,老百姓基本做到全民皆兵,才能有蜀國的雄師出征。靠韓信的主戰確沒有“多多益善”的兵源支援,可能三國結局韓信很難做的比諸葛亮好。
-
10 # 若望財經
韓信替代諸葛亮肯定能統一,內政方面諸葛亮並不是特別厲害,有蔣琬等一幫人,何況有韓信幾個勝仗一下,會有新人才投奔,就孫權孫策那樣子都可佔江南,劉備,帝王之後,有韓信能不成?何況韓信內政也不弱,佔了趙,燕,齊等地都能安定下來,這不是能力?
-
11 # 布衣俗子
更不行,韓信實際上能力沒有諸葛亮強,三國時期蜀國實力最弱,劉備死後丞相一已之力讓蜀國有能力六出祁山北伐討魏,雖然都失敗了,但那是那個時代一個有遠大理想政治家的唯一選擇,打仗打的是綜合實力,說白了打的是錢。就算是孔明加韓信也實現不了統一。
-
12 # 上將噯福斯
如果劉備有韓信,輕鬆吊打曹操孫權,最多五年就能統一全國!
劉備集團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
這是導致劉備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
諸葛亮自己在總結北伐戰爭的時候,就說的清清楚楚。之所以失敗,關鍵不是軍隊少,關鍵在一人耳!
也就是說,關鍵是沒有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劉備集團的武將,以五虎上將最為著名,偏偏這五位都是勇猛有餘,謀略不足。
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用來衝鋒陷陣天下無敵。但是說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劉備前期,軍事主要依靠這哥倆,所以屢戰屢敗,被打的東奔西走。
假如起兵之初,劉備手下有個韓信,守住徐州肯定沒問題,半年就能打敗袁術,半年消滅呂布,兩年剿滅曹操,兩年剿滅袁紹。
可以,劉備只有關張。
關張二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斷成長,後期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軍事統帥。可是終究謀略不足,關羽被人暗算,丟了荊州。導致滿盤皆輸。
假如是韓信在荊州,只有他算計別人,怎麼可能被別人暗算。
假如韓信替換諸葛亮以劉備的寬厚性格,韓信可以得到充分的信任,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華。
赤壁之戰,劉備集團可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佔領荊州全境。
漢中之戰,可以殲滅曹操全軍。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可以派韓信吞併東吳。
假如韓信代替諸葛亮北伐。根本不用六出祁山,一次就可以打到長安,獨佔西北。然後偷渡黃河,佔領山西。大軍越過太行山東進,佔領河北,形成對曹魏的戰略包圍。然後再來一次十面埋伏。
可惜,劉備手下沒有韓信。
-
13 # 二曲人
如果韓信代替孔明,蜀漢能否一統天下,是未可知,但絕不至於偏於西蜀一隅而屢進不果。
諸葛用兵,每出漢中而向西北,所謂智取陳倉(今陝西寶雞)為最佳戰果,但距長安仍有近三百里之遙。這是孔明謹慎性格所致,雖不大勝,可以全師而退。以致連年消耗,國困兵疲,六出祁山未取尺寸之功。如果換作韓信,則用魏延之謀,自漢中發兵,透過子午谷,採取便裝慢進,步步為營的方式,兵鋒直指東北,直搗長安。倉促之間,長安難守;攻下長安,以戰養戰,再攻洛陽,天下大勢逆轉為蜀優魏劣,也應是預料中之事。
-
14 # 揚州小滴哥
不能。
1.諸葛亮換韓信,能不等有蜀都兩說。韓信善於帶兵打仗,至於權謀不行,自己帶兵30萬,楚都滅了,這個時候你只有兩條路,要麼告老還鄉交出兵權,要麼造反,他居然邀功封王。劉邦不殺他都對不起天下姓劉的。所以有韓信,蜀都不一定有。
2.假使韓信在三國鼎立代替諸葛亮,這個時候還是不能。電視上雖然放三國鼎立,但是天下9州,魏已經得其六。蜀吳不過3州,吳直接向南擴張。而魏佔有中原地區,曹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完全屬於正統。後面曹丕封孫權為王,吳為了抗蜀也同意做王就是這麼回事,不管你願不願意他都可以嘔心你一下,而且是以天子名義,你反抗的餘地都沒有,這個就叫做名正言順。
3.兵力,人才,制度等魏也要比魏蜀健全。兵力號稱百萬即使沒有保守估計比蜀吳單方都要多。人才,天下人才都去了魏,因為魏對人才是靠才,而且有天下隴川名仕荀彧在,天下人才絡繹不絕。制度,三國雖然都稱國,只有魏是以郡縣來治理的。你看蜀,荊州派關羽,關中派魏延,而且蜀都是上層舉薦制度,下層人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綜上。不管何人代替諸葛亮蜀都統一不了三國。蜀國就是義,跟水滸梁山沒什麼區別,一個人的才能打仗兩方相差不大或許有用,相差太大就沒用了。蜀又不富裕,為什麼諸葛亮堅持要北伐,因為諸葛亮知道,往後拖的越久,魏會越來越強大,所以民生凋零也要北伐。
-
15 # 柳勇57820261
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那現在作一個換位思考,只以才華論。首先說明,用韓信代替孔明也不能一統天下。既然說是韓信代替孔明,那就從孔明出山開始的各個階段等位替代來考慮。首先是隆中對到劉備退居江夏開始。這個階段孔明助劉備火燒新野、樊城,退曹軍,最後劉琦接應。前一部分是軍事,後面劉琦過來接應,完全有賴於孔明之前的安排。這一點涉及政治,軍事部分我相信以韓信的才能可以做到退敵,但是政治安排顯然不如孔明。第二個階段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本就是處於政治戰略,韓信做不到這一點。第三個階段,三分天下到關羽敗走麥城。以微弱兵力取樊城得荊州本就是一場政治角力,韓信做不到在得到荊州的情況下還能維護好孫劉聯盟。第四階段,六出祁山。這個階段可以參考韓信民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純軍事戰略不好,這部分韓信可以比諸葛做的更好。總結起來,孔明強在政治,韓信強在軍事,當然孔明軍事也高明。即使是韓信去代替孔明,
-
16 # 野草的沉思
不能。
韓信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他也很幸運。在他的全部征戰中,沒有遇到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家的對手。在伐趙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厲害的角色李左車,可是昏庸的趙王遷還沒采納李左車的意見。如果趙王遷重用李左車,韓信未必能取勝。韓信打的最著名的戰役是背水一戰。而背水一戰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趙王遷不會用兵,又不聽李左車的計謀,所以韓信才取勝的。如果遇到曹操,或是司馬懿,或是諸葛亮,韓信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再說一下項羽。項羽勇冠三軍,但是沒有智謀,這是他最終敗給劉邦和韓信的原因之一。其實項羽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有始終重用聽信范增。范增是當時的傑出的政治軍事全才人物。項羽開始取得非常大的成績,屢戰屢勝,都是因為有范增為他出謀劃策。後來,劉邦給陳平四萬斤黃金,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項羽果然中計,猜忌范增。范增氣得得病而死。范增不死,劉邦韓信未必能得天下。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他之所以最後未能統一天下,一是關羽和劉備犯了大錯誤,耗盡了蜀漢的精華。更主要的,是當時傑出的人物太多了。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就特殊在很多一流的人物都集中在了這一時期。曹操,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龐統,周瑜,陸遜……這裡挑出任何一個人來,都足以與韓信抗衡。與諸葛亮相比,在軍事上韓信或能相對,綜合而言,韓信不如諸葛亮。如果韓信生在三國時期,他頂多也就達到周瑜和司馬懿的成就和名望。
所以,韓信若代諸葛亮,也不能使蜀漢統一天下。
-
17 # 歐耶說
能。
一群傻逼電視看多了!都以為三國演義神話的諸葛亮是真諸葛亮。現實中諸葛亮和韓信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一個一統天下,一個三分天下,能比?
以同樣剛在四川立足的漢和蜀相比,蜀只比漢更強。劉邦剛但四川的時候,其實兵力並不多,都跑了好多,蜀的實力絕對比漢強。
以對手而言,項羽已讓各諸侯王臣服(起碼錶面上是這樣)。而曹操被沒有。項羽相當於號令天下,而曹操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其他諸侯並沒有臣服曹操。
韓信好幾次兵被劉邦帶走,結果自己馬上又能組建一支實力強勁隊伍。好幾次以弱勝強。
韓信以更弱的實力挑戰更強的對手都能一統天下,更何況更好的家底和更弱的對手?
回覆列表
把諸葛亮換成韓信也統一不了全國,韓信是古往今來難得的帥才。他的成功是離不開劉邦的大力扶持,還有張良,蕭何等人在後方所做的努力。
項羽的能力確實也是無以倫比,就是性格和脾氣不好,人稱霸王,做事也霸道了些,身邊也缺一些好的謀士,這也是韓信的取勝的原因之一。
曹操那裡有五大謀士,戰將千員。曹操本人就是一等一的人才,後來的司馬懿更是老謀深算。魏國後方比較安定,司法,內政,軍事系統完善,項羽當時可沒有這麼完善。
吳國那裡經過孫權哥倆的用心經營,國家富庶,江南本身就是魚米之鄉。像周瑜,陸遜等也是才人輩出。
如果讓韓信去大孫權和曹操肯定也是難以統一。之所以能夠三國鼎立,就是誰都沒有辦法去戰勝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