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琴草

    左手爬格子或者不同的音階訓練怕由於肌肉記憶交叉覆蓋,個人感覺可能會一點,但是這些東西最重要的是鍛鍊了手指得獨立性, 並且肌肉記憶記憶體也是相當大的,所以都能記住。

    所以個人感覺根本不用擔心 大膽騷氣的練就好

  • 2 # v劉浩哥哥v

    彈電吉他左手爬格子,是在練習手指的靈活度和跨度,張力,也是練習左右手配合,也是初學者剛接觸吉他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彈吉他本身就是靈活的,不像投籃或其他體育運動需要肌肉記憶。

    如果說肌肉記憶覆蓋,也是在彈音階,在指型和把位上,容易混淆,所以,要動腦,練琴要動腦,不要為了應付,草草了事,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這跟健身是一樣道理的,付出多少,回報多少,百分之百不會騙人。

    希望廣大吉他初學者,跟對老師,會少走彎路,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自學,就要有堅強的毅力,和自律的練琴意識,多找資料,多看影片,多跟朋友溝通,多向高手請教。祝大家都能成為大師,為中國,為全人類,彈出美妙的音樂!

  • 3 # 彈琴說愛好

    感謝讓我來解答,本人沒彈過電吉他,但民謠古典都接觸過,對於爬格子這個機械的練習法來說,爬了半年的我深有體會,你所謂的肌肉記憶會覆蓋,那是你沒尋到規律,其實爬格子的目的,就是讓手指的速度提上去,手指的力度提上去,尤其是小指,無名指這兩個指頭,不管你是半音階爬格子,還是八度音階爬格子,不管你是單絃爬格子,還是交替爬格子,總之,你的四個手指是有規律的在工作,也就是一定要記住,你的左手手指是分工負責的,是各負其責的,比如你爬半音階時,或者八度音階爬格子練習時,一定是四個指頭分別負責不同的品位,而不是跳著亂爬,比如說,食指一品,中指二品,無名指三品,小指四品,不管你是半音階爬,還是八度音階爬,這些手指按弦的品位是固定的,你不能六絃一品用食指,爬到三絃,你二品換成食指,這樣是不會形成肌肉記憶的,只會亂了套,所以,一定要各負其責,比如我爬G調音階時,我的食指使終負責一品上的音,其實在G大調中,一到四品的音階中,只有二絃一品食指用得上,其他弦上一直不用食指,但你不能說,彈到五絃的二品的咪時,你用食指來按,那不行,你如果這樣爬格子,那你永遠都無法做到盲彈,因為你本身就沒按規律來,所以,爬格子一定要記住這個各負其責的規律,否則,肌肉記憶,盲彈,你根本做不到,這也是本人彈吉他來總結的經驗,現在基本上普通的曲子,可以做到不看品位和指法,就能輕鬆的彈準,你可以試試!

  • 4 # 大雄一娛樂

    爬格子和音階都是彈吉他的基本功。想要提升水平,最好每天練習半個小時基本功,基本功紮實了,彈琴時你會發現力度均勻度都牢固了,音色也好聽了

  • 5 # 吉他小目標

    其實肌肉記憶的相互覆蓋是因為某一類的練習太多某一類的練習的太少,並且手指的機能不夠強大,導致新的練習容易出錯,只要安排好每天的練習,手指就會適應各種練習,這些問題將不會存在。

  • 6 # 蟲蟲樂器影音工作室

    我錄了一期練習目的的教學影片,大概就解釋了你現在的問題 我們練習方法和要求不一樣時,同樣的練習會有不同的作用。你說的相互覆蓋也有可能,但我們有著不同的練習目的肯定也會有不同的作用

  • 7 # 鬚鬍Lockie

    1.右手三分鐘的練習  

    這個簡單的練習將拆解成兩個部分。首先,在一個你覺得舒適的速度用下撥絃彈奏一連串的八分音符,持續彈奏三分鐘。接著,在一樣的速度下換成用交替撥絃彈奏三分鐘的八分音符。這兩個個三分鐘的練習將有助於你增強肌耐力跟節奏感,同時也能建立肌肉的記憶。

     這練習雖然簡單,但需要注意的是他會考驗吉他手的耐心。切記,使用節拍器並不是在比賽,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知道什麼樣的速度才是對自己最舒適的,不要一味地想加快到你無法維持住的速度。

    2.左手耐力練習 

     接下來的練習將會運用每一種手指的排列組合,這是一個不需要picking,純粹擊勾弦的練習,在15秒之內以你所能最快的速度,儘可能用力的做擊勾弦的動作,如果正確地做到的話,你的整個左手,從手指到手臂都會感覺得到有被”練習”到。再次建議,練習前先伸展你的手指,手腕跟手臂。

    首先用你的食指按住第三絃的第五格,然後用你的中指,以你所能的最大力道在第六格上做出擊勾弦的動作,如此反覆做15秒,15秒過後,不間斷的換成用無名指在第七格做擊勾弦接續下去,以此類推15秒後再換成小指擊勾第八格,在這不間斷的過程中。食指始終保持按在第五格的位置。緊接著,一樣不中斷的換成將中指按在第六格,然後依序用無名指跟小指分別在第七格跟第八格各擊勾15秒,最後一樣的模式,不間斷的換成無名指按住第七格,小指擊勾第八格15秒。

    當你練到可以很順暢地完成完成這個練習後就可以試著把時間加長至20秒,另外也建議特別把不順暢的部分拿出來單獨加強練習。

    3.雙手同步練習 

     最後,我建議用這個非常常見的基本練習來訓練雙手的同步協調性,雖然很普遍,但正確並且持續性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就是爬格子)  最終目標是要能夠在每一個音跟音之間,還有跨弦的時候都能夠讓雙手的動作完全同步,建議配合節拍器練習並且把速度放慢到完全不會彈錯的速度練習。

    加油,遇到困難多交流,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

  • 8 # 葉吉他

    你能點開這篇,真的是太感謝了。

    今天要先祝福偉大繼續祖國繁榮昌盛。

    左手爬格子一般的訓練方法就有三種:

    1、24種組合指法;2、擴指練習;3、跳弦練習。

    這也是最常見的三種練習方式。

    先來看看24種組合指法:

    剛開始很長一個階段,手指肌肉都是有總被覆蓋的感覺。

    比方說,你練習1234彈的非常熟練了,甚至160的速度16分音符都沒有問題。

    但是你再換一條比如3412,感覺又像打回原形了。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至少很長時間都是這樣一個感覺。

    就好像你要練習劈叉一樣,尤其是成人想要把劈叉練出來。

    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練習過程的。

    練出來之後,你不練了,又會被打回原形。

    我自己是在這個感覺上呆了很久的,甚至後來都不想練習了。

    因為對於爬格子,本來就存在兩派的爭議,一派說沒有用,一派說很有用。

    一旦我碰到困難了,一下子爬不到自己想要的速度,就想放棄。

    直到碰到星海音樂學院的蔡劍老師,他教學給我的印象一直就是簡單明瞭且有效。

    他對爬格子的總結就非常的好:

    1、爬格子有效,但是是每天彈個10分鐘到30分鐘拿來熱身就可以了;2、24種組合指法,每天練習兩到三條,專挑自己覺得彆扭的指法練習就可以了。

    吉他大師Guthrie Govan在他的教程裡也是這麼說的。

    他甚至要求你可以把上面的排練方式,橫向的做一條練習。

    這樣對手指的鍛鍊才是更有挑戰的。

    下面的譜子不要看著練習,直接看上面的表格看指法去練習就可以了。

    看譜子會更加暈的:

    當然了,這些都需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我自己結合我的情況,覺得自己就算是有三輩子的時間也達不到Guthrie Govan大師的程度。

    所以,我一般就選擇24種指法,每天選擇兩條做熱身練習就夠了。

    覺得無名指與小指比較弱,無名指有力氣不靈活,小指靈活沒有力氣。

    那我就找到了一條林正如老師(征服琴海的作者)的練習:1234/4321/14342434/14342434

    其實我就覺得很夠用了。

    再來說擴指練習,特別適合感覺手小的朋友。

    這個練習,每天也是一樣10分鐘就夠了。

    同樣的方式,覺得哪兩個手指比較難擴就專門練習哪一條。

    一般我們也是有三條練習:

    1、食指與中指;2、無名指與小指;3、中指與無名指。

    比如中指和無名指的擴指。

    還是不要看譜,記得是1234就可以了,從12品開始練習,木吉他可以從9品開始練習。

    到中指與無名指的時候,故意隔開一個品,這個就是在擴指了。

    然後一直往琴頭方向移動,直到能在第一品彈奏為止。

    而我自己喜歡練習兩條混合擴指。

    1、食指中指與無名指;2、食指無名指與小指。

    下面這條練習就是食指中指與無名指:

    這個練習我最寬是從食指5品擴到小指11品,這個真的要量力而行。

    一般來說,我們的左手手指最寬只需要從1品到第5品就夠用了,如果你想富餘一點,最多到6品就行了,多出來的真的是要你手指本身就很長。

    最後來說說調絃練習。

    調絃練習對右手也是一種挑戰,練習方法也是一樣。

    24種組合指法任選,來設計練習,比如我們選擇1324.

    調絃練習,我個人喜歡支點音符,它不僅可以練習右手的跳弦,還可以練習5678度音程,對左手的擴指也有幫助。

    總的來說,一定要先定好自己的目標,找到合適自己的練習就好。

    你能看到這裡,再次感謝。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麻煩你分享給我。

    等你.......

  • 9 # 曹白菜

    不太明白你的互相覆蓋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是記混淆的話 大可不必擔心 因為不管你爬格子,或者按和絃 還是後面彈solo 都不是你想的像爬格子那樣直接用手一頓操就行了 你的腦子應該要有整個譜說白了就是用腦子彈琴 肌肉記憶是其次。

  • 10 # 小一鴨

    其實對於這個方法很好解決:

    要從一而終,千萬不要這兩天用這一種方法,而明後兩天就用另一種方法!這樣的話肌肉很難形成良好的記憶,就像你說的一樣,可能還會產生疊加的現象。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堅持一個月或者是三個月都用一種方法,直到我們對這個方法滾瓜爛熟然後才繼續下一個方法,否則的話就會出現疊加的現象,這樣練習的話反而進度會很慢,甚至會原地踏步!我個人的建議就是一個月或者是三個月都用一種方法!

    比如說傳統的爬格子,我們就按照順序一個一個來,杜絕花裡胡哨的錯開順序!等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第一種方法的爬格子做到熟能生巧,那麼我們接下來再考慮第二種方法,假如說今天練這個明天練那個,這樣會導致手指的肌肉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肌肉中的記憶也分不清,到底應該使用哪一個技能。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些乏味, 但是我們不要灰心,也不要覺得很無趣!

  • 11 # 張麒談吉他

    首先我還不知道你練習爬格子的幾種方法都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試試每種方式在繼續提升練習,再看看有什麼變化。

    然後我跟你分享一下爬格子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一、我認為應該要先固定好左手每一根手指觸弦的位置,也就是說手指應該按每個品的位置要確定好。太靠前了,可能會發出雜音。考後一些或者說在品絲前方,緊鄰品絲的位置應該是最理想,音色最飽滿。然後手指要記住這個位置,無論手指移動到哪個品都要保證觸弦的位置儘量準確。

    二、左手在做下行手指運動的時候,在你一指也就是食指按住一弦一品的時候,其他手指應該全部裡開指板,在剩下品位上方做好準備。如一指按在一弦一品,二指應該在一弦二品上方做好準備,三指在一弦三品上方做好準備,四指在一弦四品上方做好準備,手指距離琴絃的高度儘量低,越低,未來演奏快速的都東西會有幫助而且會減少演奏失誤率。當一指演奏完畢,二指按在一弦二品的時候一指要抬起,其他兩根(三指、四指)以上在品的上方準備。這裡要注意,一指抬起和二指落下的這兩個動作一定要同時進行,才能保證音的延續性。

    這是下行的也就是從一品往下彈的演奏方法,上行的方法與下行一樣,只是開始的手指為四指,同樣要注意上述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左手拇指和食指第二關鍵應像卡子一樣夾住指板的兩側,但是力度一定要注意好,太用力,反而會影響手指上下行的運動,能起到支撐或保證按弦和觸弦穩定即可。手腕的狀態要一定要根據手指運動的方向去變換。

    四、右手撥絃始終要保證音色、音量、力度都保持一致,不會出現聲音過大、力度過大等情況。

    最後想說的是,無論什麼方法,堅持練習,保證準確率,減少失誤。多種方法重疊練習也沒問題 但一定要取之精華,自己加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練習和提升。

  • 12 # 小莊吉他

    肌肉記憶的意思是透過不斷重複的練習達到不用思考,手指已經動起來了,所以如果練習度夠的情況下,不會存在肌肉記憶覆蓋,因為每一條練習都可以形成新的肌肉記憶,在不斷的積累和彈奏以後,彈琴就有自己的習慣和風格,可以理解成手癖,如果出現彈完上條,再練下一條導致上一條忘記了或者彈不好了,證明上一條的練習度還不夠,還沒形成深刻的肌肉記憶,可以透過反覆練習直到融匯貫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從小時候到40歲人生已折騰太久,40之後又覺時光短暫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