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7700芭比

    孩子都愛玩,手機又是時代產物,好奇心理,攀比心理。人家小孩子玩,為什麼不讓他玩?家長玩,去不讓自己孩子玩,孩子怎麼想?別人的手機可以玩這些,自己的不行,孩子會怎麼想?現在的小孩很聰明,你根本不可能騙得了。

    父母要負主要責任,要想改變這些首先需要家長有很大的耐心,和孩子溝通,巧妙引導;其次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榜樣和家庭氛圍;然後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將精力花在別的上面;最後多陪陪孩子

  • 2 # 愛挑戰的柚子

    大家好,這個是孩子的攀比心在作祟啊,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應該告訴孩子他得到的這個東西是父母掙了多久,費了多大勁才給他買的。 孩子的心理到底不成熟,父母切記不可過於溺愛,以防以後後悔。

  • 3 # 健康闢謠進行時

    你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

    孩子攀比是因為要融入整體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先說為什麼攀比是為了融入整體:

    講一個我妹妹的故事,我比她大十一歲,她上初中的時候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你不讓我玩遊戲,下課了她們都在聊那個,我聽不懂

    對我妹妹來說,玩遊戲並不是重點,她想要的是被她後面的那個集體接受,不再是排除在外的那個。學習不是孩子的全部,她有她自己的圈子和處事方式。

    繼續說你的問題。孩子比手機,如果在換手機和朋友之間做選擇,她肯定會選擇朋友,因為朋友意味著來自同伴的認同,這才是他更需要的。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融入集體最簡單的方式,是大家一樣的事兒,而這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孩子要透過融入集體,來理解集體背後的潛規則,從而確定自己是什麼人,在完成身份認同。

    我們最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攀比”,他可能是想要獲得集體的認同,他想要融入這個集體,不受排擠而已。

    想要和別人一樣的手機,可能她只是想融入這個集體而已。

    為了滿足虛榮心

    我們作為家長,先想想孩子這個習慣是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是不是總是拿他的成績和別人攀比,“你看xx考了多少分,你看看你?你看XX多懂事,幫媽媽打掃衛生,你看看你”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孩子可能就會想要用外在的物質,來抬高自己。

    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他會不會覺得因為買不起這個東西怕被別人鄙視?

    應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物質上,不能缺,該買的我都會去想辦法滿足。但是不能多,多了孩子就不知道去珍惜,另外父母對這個事情態度很重要。

    簡單說下我的教育方式。我家孩子有自己的小金庫。每次她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我會給出我自己的心理價位,比如100元。她想買的東西是150元。那麼我就會告訴她,我建議你買100元的,如果你買150元的,那另外50你自己出。這樣如果她買了150的它就會非常珍惜,因為也是她花錢自己買的。包括怕喜歡的課外班也是一樣,她很珍惜。我們兩個之間有很多小小的約定。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把孩子當小朋友對待,她其實什麼都懂,而且總有一天她要去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現在就開始接觸和了解,我認為並不是一件壞事。

  • 4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這是孩子的一種攀比現象,認為別人的總比自己的要好。不只是手機問題,現在的孩子都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在學校裡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什麼東西,回家後也要讓家長買。如果家長不給的話就會大哭大鬧,作為家長既不希望孩子出現這種攀比心理,但是又不知該如何說讓孩子戒掉這種心理。今天淘媽就給大家介紹這麼幾種技巧,讓孩子輕鬆的改掉愛攀比的壞毛病。

    1. 家長要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就有愛攀比的現象,見別人買了什麼好看衣服她也要買;別人家換了車,自己也要嚷嚷著換車。如果家長就是這種人的話,那麼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形成攀比的心理。所以要不想讓孩子有這種心理的話,家長就要做到以身作則。

    2. 語言上不做比較

    大多數的家長為了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你同學多聰明,你怎麼那麼笨呢?”,“人家鄰居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才考這麼點分數”。殊不知,這樣的語言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容易讓孩子有一種挫敗感,而且在無形中就形成了攀比的心理。

    3. 日常中要以肯定為主

    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家長是應該管教,但是要以鼓勵和肯定為主。對於孩子做的正確的事應該及時的給予肯定,這樣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4. 灌輸知足常樂的思想

    我們經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告誡人們應該學會知足常樂。如果家長在生活中可以給孩子灌輸這個思想的話,那麼孩子也就不容易產生攀比的心理。人的慾望是沒有窮盡的,如果不懂得知足的話很容易誤入歧途。

    5. 從思想上抵制

    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交流談心,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然後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讓孩子可以從思想上就能做到不攀比。

    6. 正確的引導

    如果孩子為了面子而進行了攀比,那麼家長不要打罵孩子或者是從語言上進行諷刺。家長應該做的是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意識到這麼做的危害,讓他自己發自內心的去改變。

  • 5 # 察秋毫

    我認為小孩子在一起比手機好壞,是一種依靠外物,增強自己自信心的一種行為。這也從側面說明孩子的自信心不足,需要外物來撐起自己的自尊。

    第一,小孩子自信心不足,就很容易受外圍環境的影響。孩子加入的群體若是喜歡比手機,孩子也就喜歡和別人比手機,炫耀自己的手機。

    第二,小孩子沒有比較擅長的東西,或者說比較感興趣的東西。當孩子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興趣,沒有領先別人的才能,就只能在玩的時候被別人主導,遵從別人的擺佈。打個比方,一個班學生,他如果考試得到第1名,那這個時候他最容易和別人比成績,而不是炫耀自己的鋼筆有多好,而那些落後的選手,能夠比的、能夠獲得安慰的,就是自己的鋼筆比人家好,從這裡獲得慰藉。

    所以說只要增強孩子的自信,不讓孩子比手機,就要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家長就要根據他們的興趣來輔助孩子鍛鍊自己的能力,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或者拔尖。這個時候這種外物的影響就會很小,孩子不會在和小朋友們去做這種比手機的低階行為,而是發展自己的興趣,提高自己的能力。

    結束語:比手機就是一種物質的攀比行為,這也是孩子自信心本身自信心不足的一種表現。家長需要轉移孩子的注意,發展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只有孩子本身自己強大,他們才能不在乎物質而發展內心。

  • 6 # 肯定式教養

    小孩為什麼老是和別人比手機?

    我看了很多網友回答,但是說實話,我對於大多數都回答都是不贊同的。

    網友們說孩子攀比,愛慕虛榮,這是正確的。但是背後的心理問題網友們卻沒有看到,基本也沒有回答的。而根本原因沒有搞清楚,然後就評價對錯,就有些先入為主了。

    《甲方乙方》中馮小剛說過一段經典臺詞:

    錢康:任何一副藥都不能包治百病,就像一個患了絕症,病得要死的人一樣,明明知道嗎啡只能暫時減緩他的痛苦,甚至還會有嗜癮的不良作用,你給不給他注射呢,是看著他在痛苦中掙扎不管,還是讓他獲得短暫的安寧。所以說,這個道德呀他不是空泛的,脫離物件孤立存在的,你給一個健康的人注射嗎啡那是犯罪,而你給一個垂死的人注射嗎啡那就是最大的道德。

    在孩子的攀比手機問題上,同樣如此。

    孩子為什麼攀比手機

    孩子,特別是年齡幼小的孩子,如果你仔細觀察下的話,他不僅是攀比手機,他什麼都攀比,攀比爸爸的強壯、攀比媽媽的美麗、攀比衣服、攀比鞋子……總之孩子喜歡攀比一切。

    我以前過年去丈母孃家,我小姨子拿的是一個蘋果6手機,然後就被我女兒瘋狂的嘲笑。說她的手機小,沒有她爸爸的手機大。事實上,我的手機確實比小姨子的手機大,但我的是1000來塊錢小米的,跟人家的可沒法比。但是我女兒不懂這些,在她眼裡,只要是大的就是好的。

    為什麼孩子特別喜歡攀比,因為孩子有強烈的好勝心,他們想在所有的方面都勝過別人,所以跟別的孩子攀比一切。

    這種好勝心不僅體現在攀比上,其實體現在孩子的各個方面,比如父母跟孩子做遊戲,父母會發現孩子輸不起,只能贏不能輸,只要輸了他們就會又哭又叫,滿地打滾,逼著父母承認他們贏。

    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了孩子對勝利的渴望,對勝利的在乎。

    為什麼小孩子這麼在乎勝利呢?

    這牽扯到孩子自我認知的形成。

    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剛來這個世界不久,他們首先要建立的是面對這個世界的自信,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積極的面對世界,去接受各種挑戰,解決各種問題,才能儘快的適應我們的世界。因此年齡幼小的孩子普遍具有較高的全能自戀感,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是無所不能的。這是幾百萬年來基因進化的結果。

    正是基於這種較高全能自戀帶來的自信,孩子們敢於探索,敢於嘗試,從而鍛鍊了身體肌肉、神經、大腦,儘快的適應了我們環境,提高了他們的生存機率。假如孩子們沒有了這種自信,孩子覺得外面世界都是危險,他應付不來,他就只可能躲在家裡不出去,那麼他如何鍛鍊自己,如何接觸新的知識,如何儘快的適應我們的世界。

    但是全能自戀不能光想,是需要客觀現實來支撐的。因此孩子會特別在乎成功,因為每一次成功都在加強他的自我認可,讓他覺得自己真的是最厲害的,自信心越來越強。

    但現實卻不能完全支撐孩子的這種全能自戀的。孩子不可能無所不能,也不可能幹什麼都最厲害,因此這就產生了一種認知不協調。如果這種認知不協調,孩子就會處於不斷的焦慮中。而為了化解這種焦慮,孩子就啟用了另一套心理防禦機制:他透過逃避、扭曲對現實的解釋假裝自己成功。

    所以當孩子覺得自己很難成功時,會拒絕嘗試;孩子輸了後,會撒潑打滾輸不起,包括孩子攀比手機、父母等各種攀比、愛慕虛榮的行為,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維護他的全能自戀,保持自己的自信心。

    父母應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攀比行為,有的父母就不淡定了,覺得這種行為不好,然後上綱上線的教育孩子。

    但是經過我們的分析,我們會發現7歲前的攀比是孩子正常成長的表現,父母無需特別在意。甚至父母還應該儘量的滿足孩子的這種優越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對孩子的將來是有益的。

    7歲後,隨著孩子智力的發育,他們會更加全面的認知自己,全能自戀感會降低,會開始接受自己的優缺點,孩子也會逐漸淡化這種攀比行為。如果孩子這時還特別在乎外在的攀比行為,攀比手機、鞋包,父母就要注意了,需要強化教育,淡化孩子對這方面的攀比行為,轉而引導孩子注重內在的自我發展,培養自己的優點,讓孩子透過優點建立自信心。否則孩子一旦形成了外在攀比依賴,不是透過發展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孩子就可能真成了一個愛慕虛榮、喜歡攀比的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培機構開在城市好還是在鄉鎮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