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籟人2

    宇宙的本質只是一個系統概念和理論觀點。宇宙起源於意識,是意識思維的延續,宇宙並無邊際,宇宙是由意識的思維活動所引起的各種自然綜合運動與物質結構的引力合成和生命的智慧活動與生物工程的引力天擎。

  • 2 # 明貞

    宇宙法則的根基是正義的生存並延續,徹底轉化並消滅迷惑並罪惡,使生存正能良知趣味和諧長久乃至永恆!

    圓德成道,德即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義有效知能,道即永生永存全知全能永恆愛情親情友誼即和諧大同!

  • 3 # 魯中居士

    這題目反映的僅是"人的想法″而已,宇宙它哪兒來的"法則"?看看地球上所有的有脊椎動物,靈長類動物,除了人之外,哪有討論"法則″的。這是在做"杞人憂天"之事,是拿″科學″說事兒。再說了,三千年前中華祖先就用《易經》告訴我們: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就是說,世間沒有"法則",只有道!

  • 4 # 李志勇LZY

    基本物質基本元素週期構宇宙,

    整體互益恆地木衛隕皆定規律。

    古今中外天地物人存認還不全,

    黨政教專社國族家形哲學很亂。

  • 5 # 宇宙時空聯盟

    宇宙的全部法則與哲學根基僅需三句話就講明白了:

    1)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2)一切都是為了愛.

    3)一切都是為了生命進化.

    問題也只是出在地球上的正常人類所擁有的智力對這三句話表達的真實內涵理解常常會輕易出現嚴重的偏差偏見邪見垃圾見了而已.

  • 6 # 萬華4021

    宇宙法則是:宇宙真理,不二定律,宇宙萬物皆唯一。

    宇宙哲學的基礎是:動,動是變基礎,宇宙之內無靜處,永動永循是宇宙。

  • 7 # 天外之天

    哲學的基礎是堅持用發展的觀念看問題。

    宇宙的法制很多。

    未來的不確定性,未來的可選擇性,宇宙的可知性是宇宙最基本的法制。

  • 8 # 童宏倉

    宇宙的法則,就是萬事萬物在生命的運動中誕生,存在和滅亡。新舊交替,無限延續。宇宙哲學的基礎,是人與對自然的認識和應用。

  • 9 # 北芪2sunguixiang

    從人類哲學理論中看;只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理論,即;陰陽哲學思想與理論,能夠釋解宇宙的真相、及宇宙法則。並且,完全有可能成為宇宙哲學的基礎。

    尋找宇宙法則,就必須搞清楚宇宙的來處、及執行規律和真相。

    從傳統陰陽哲學理論來推論;我們存在的宇宙;為呈陽性宇宙,來自於呈陰性宇宙中,所以;呈陽性宇宙中的主切存在;具備呈陽負陰狀態便會表現出昌盛狀態。負陰,才會有具體的存在,呈陽,才會有正常的執行、變化的動力!這就是宇宙執行存在的宏觀法則!

    所以說;中華傳統陰陽哲學不單是宇宙哲學的基礎、更是開啟宇宙之門的鑰匙!

  • 10 # 淡淡一掬水

    宇宙的法則是什麼?

    宇宙法則就是物質的存在與不存在。存在的物質按物質自身的性質和規律運動和變化,並與其他物質發生聯絡和反應。物質不存在時,為物質提供空間和時間。嚴格來講,沒有無物質存在的空間和時間。真空地帶也有溫度為-3k的宇宙背景存在。

    宇宙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哲學是人類認識宇宙、認識世界和認識人類自身的一種觀點和方法。離開了人類,哲學不存在。哲學是人類特有的精神和意識的思維活動,是人類對宇宙、世界和人類文明進行的解釋。沒有人類就沒有哲學。宇宙只有自身的運動規律,沒有什麼屬於宇宙自己的哲學。所謂“宇宙哲學”是人類強加於宇宙的名詞。

  • 11 # 有德司契

    華夏民族的人學始祖與哲學之父老子認為,宇宙的法則,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是“大道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簡而言之,宇宙的法則與法規就是無為法治的大法模式。

    正因此,才有了“天道有常,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與“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及“不道早已”以及“愛民治國,能無為乎?”與“我無為而民自化”的哲理。

    而宇宙的哲學,不就是老子具有全息宇宙觀與宇宙論的,以“道”為核心的大道學說嗎?

  • 12 # 劉敦傑

    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需要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哲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各門具體科學,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以不斷豐富的各門具體科學提供的知識為前提,哲學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

    擴充套件資料:

    哲學與具體科學都研究規律,都以概念、範疇、規律的邏輯體系來反映現實。這是它們的共性。

    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又有差別,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哲學從總體上揭示人與世界的關係,研究世界的本質與規律,而各門具體科學從某一方面,某一領域來研究世界,把握某一客觀規律。兩者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2、哲學還是一種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哲學與政治密切相關。

  • 13 # 小杰80164096

    宇宙法則是精神。

    宇宙哲學的基礎是精神。

    一切問題的答案就是精神。

    精神即上帝。

    精神是宇宙的真相。

  • 14 # 熊貓超燃影視

    宇宙法則是指適用於整個宇宙的定律。

    不過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自由意志,自由選擇,

    一切講究因果,種有因,必有果.因果自負.等等

    宇宙哲學的基礎

    基於韋達體系中的宇宙整體觀來簡要概述生命的基本原則

    【宇宙法則1】:絕對真理不受時間、空間、物質所影響,他放之四海而皆準,他可被永恆地覺悟,他永遠可被驗證;【宇宙法則2】:在宇宙中,唯一可以被認知為永恆的絕對真實存在的便是靈魂;他體現了生命、光明、喜悅,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幻象;【宇宙法則3】:宇宙萬物都由永恆的絕對靈魂(全能的神)而生,只為神自在的快樂或逍遙而設;【宇宙法則4】:宇宙萬物亦真亦幻,即像一個夢境,又似一場電影——眼前的景象猶如霧裡觀花,水中望月,須臾變換,捉摸不定,其浩瀚無邊的整體展示讓人不可思議,但對當下的生命而言,它卻似乎又是真實的。對於宇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似乎關乎它的所有知識、視角、責任都沒有定論,充滿著相對和虛設;【宇宙法則5】:善良(Sattva)、激情(Rajas)、愚昧(Tamas)物質世界三種形態(或者說三重驅動力或特性)掌控著宇宙萬物,三者相互作用使萬物發生,而靈魂只是旁觀者。靈魂是“一”,但是透過不同的眼睛、感官和心意來觀察事物,當介質(如有色眼睛、水或不同的視覺)有所差異時,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宇宙法則6】:三種物質形態包羅永珍。善良(Sattva)將人們領入知識和喜悅的道路;激情(Rajas)迫使人們行動起來,從而產生反作用力,麻煩由此而生;愚昧(Tamas)迷惑人們的雙眼,人們開始犯錯,卻執迷不悟,最終自我毀滅。所以世界上才有形形色色的人。在這千變萬化的在宇宙電影中,三者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不可或缺。善良(Sattva)優於其他二者;【宇宙法則7】:心意具有想象的功能,同時也是被感知物件的一部分。心意的本質是物質,但是它又特別神奇。透過心意我們可以覺知到受展示於不同的時間、地域和物質中的宇宙萬物。自我、智慧和心智器官包含在其中,使得我們可以去體驗、認知、記憶和察覺萬物——悲喜、愛恨、善惡、對錯、潔汙、樂苦——心意是宇宙中最具威力的。心意的5大方面是愛、恨、關心、愚昧和利己;【宇宙法則8】:所以控制自己的心意也便成了萬物執行的關鍵。高尚而正直的生活方式——想得正、說得正、行得正——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只要我們願意放下世俗干擾,讓生活變得善良、簡單和虔誠,那麼我們的心意便可以被淨化。無論男女、物種,我們都需要神的法則來約束;【宇宙法則9】:宇宙的誕生伴隨著宇宙法則的創立。這些法則在啟示經典中得以向世人展示,古老的韋達經用雋永優美的語言訴說宇宙奧秘,一代代的聖賢用它啟迪世人。作為神的啟示錄,韋達經並非世人可以衡量和臆斷的;

    【宇宙法則10】:“因果”是宇宙基本法則之一,無論善惡還是不聞不問,但凡有因,便有果。通俗講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整體,想要收穫快樂,必須種下善良的種子(善行),反之,惡行導致痛苦。

    善行的定義是那些可以幫助我們走近神的行為,而惡行則與之背道而馳;漠然置之最為常見,我們似乎對神漠不關心,雖然作出努力卻依然原地不動;

    【宇宙法則11】:神聖的宇宙藍圖完美無瑕、又神秘莫測,因為它出自至尊人格神首之手,只有他才通曉一切法則。人類的至善就是追隨神的法則,無論對我們來說是好還是壞,這都是為了個人乃至宇宙萬物的福祉。

    人在做,神再看。按照神的藍圖,人類自己“播種”的因結出相應的果,無論享受還是折磨。“業報法則(即因果定律)”鐵面無私,只有神的眷顧方能使人倖免。神的指引是基礎,而單憑人類的智慧卻只會迷失方向;

    【宇宙法則12】:真誠、非暴力、苦行、純淨、投身於神的道路、覺悟最高的知識等都是善行的要素。正確的生命觀意味著將生命看作一場對神的神聖祭祀,因為只有神才是我們人類需要臻達的終極現實。

    那麼由此便衍生出繁多的賦定職責,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是強制性還是可選擇,都是由上述中心點發散而來。聖賢已經從不同方面給予我們教誨(接受還是拋棄,選擇在我們)。還有一點就是女性是家庭的天使,她們的一生都必須得到應有的保護;

    【宇宙法則13】:宇宙猶如浩瀚無際的王國,世間萬物透過“對與錯”的法則由唯一的至尊神掌管。生命猶如滾滾前行的車輪,萬物終會獲得公正,賞罰分明。在神的王國中,每一區域性的郡邦都是一個執行精準的模型,均符合神的宏觀宇宙設計;

    【宇宙法則14】:韋達經Vedas中向世人啟示的宗教道路(或法,Dharma)是最初始的途徑,是神為人類設立的。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基於韋達經而來的宗教信仰與知識,由前面所論述的善良(Sattva)、激情(Rajas)、愚昧(Tamas)這三種物質自然形態的驅動,人類的智性、思辨和適應性各不相同,因此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

  • 15 # yq101yq

    哲學是對物質世界的本源,以及人的意識與物質存在的關係的探索,而宇宙法則是指物質世界的運作規律。這實際上就是在問人類所處的宇宙是如何建構和保持存在性的?宇宙從哪裡來?宇宙又往何處去?宇宙規律就其自身而言,可能是簡單的,大道至簡嘛,但是限於目前人類已知的有限知識,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還比較困難,因為我們還沒有掌握解開宇宙奧秘的最終鑰匙。

    這裡試著從自然科學、中國哲學等兩個角度,來簡單探討一下我們的宇宙問題,前者具有現實意義,後者具有參考意義。

    1、先從自然科學角度探討。根據現有科學研究表明,宇宙是由物質以及物質之間的基本作用力所組成。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宇宙中所有的粒子包括兩類,一類粒子的組合構成了物質,這類粒子被稱為費米子,比如電子、中子、質子;另一類粒子構成了基本作用力,被稱為波色子,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強力、弱力、電磁力、萬有引力,分別由不同型別的波色子所構成。但是愛因斯坦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創立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萬有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而非什麼作用力,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在這一點上,目前還沒有統一。為此,為了最終統一強力、弱力、電磁力、萬有引力這四種基本作用力,彌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分歧,又產生了弦理論、超弦理論、M理論,它們認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一小段極其微小的能量弦,不同種類的基本粒子只是能量弦的不同振動頻率所導致的,但由於能量弦的尺度太過微小,試驗和觀察難度極大,目前也是處在研究之中。

    在這裡有四個基本的概念,是不能繞過去的,那就是能量、時間、空間、意識。

    先說能量。正如上面所述,能量是我們人類能夠感受到的最真實的存在,相反,物質只是人類大腦神經系統對感官獲取的能量子所進行的一種二次呈現加工品,物質可進一步分解成各種微觀粒子,而各種微觀粒子分解到最後就是能量子,所以物質的本質就是能量子的某種有序結構。而科學告訴我們,所有的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微觀粒子既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前者體現為能量感知,後者體現為有形的物質感知。那麼微觀粒子什麼時候表現出波動性,又什麼時候表現出粒子性呢?量子干涉試驗告訴我們,當一個微觀粒子不被人們的意識觀察時,它就呈現波動態,即能量子;當一個微觀粒子被人們的意識觀察時,它就由波動態坍塌為粒子態,即物質粒子。所以我們的宇宙實際上是一團超級巨大的呈現有序結構的能量之海。

    時間與空間是什麼?它們真是存在嗎?時間是由於物質運動演化的不可逆轉性,使我們產生和創造了時間的概念,這裡牽涉到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熵”,它表示物質的混亂無序程度,熵值越大,物質更加無序;熵值越小,物質更加有序。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宇宙中所有物質的自然演化,都是由有序變得更加無序,也就是說,宇宙的整體熵值是逐漸增加的,宇宙在整體上越來越趨於混亂無序,所以這決定了物質運動演化的不可逆轉性。所以我們為了度量物質運動演化的進度,我們創造了時間這個概念。

    空間。物質的延伸讓我們感受到了空間的存在,但是這個說法比較粗淺。似乎空間的另外一個等價詞就是“距離”。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個超級巨大的能量場,能量場中的能量子都呈現出一定的有序結構與組合,而我們人類本身就是一團能量子的有序結構,當我們人類的神經系統透過感官感知,然後呈現被觀察的能量子結構時,就給我們感官自身創造出了“距離”感,也就是空間,而實際上這種感覺是組成我們感覺器官的原子分子,與被觀察的能量子結構之間的基本作用力,這主要是原子間的電磁力,當然也會有萬有引力,只是萬有引力比電磁力的能量級低很多,而強力和弱力被緊鎖在原子核內部,是不能被我們人類直接感知的。在現實世界裡,我們需要度量空間的尺度,所以我們創造了空間這個概念。

    意識是什麼?這是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比前面的那些概念更加地神秘和不可琢磨,這是目前自然科學界需要避談的問題。在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都是人的問題,其實就是意識的問題,但這僅限於對意識的開發和運用,而並不牽涉到意識的本質問題。自然科學研究意識最大的障礙就是,所有的科學結論都要透過試驗來證明,但是當我們研究意識時,就會面臨一個首要問題,究竟是誰在觀察意識?是我們人類的意識在觀察意識,那麼意識能夠發現意識自身是什麼嗎?這個問題的確很燒腦,只能寄希望於科學的未來發展,逐步探索和解開這個謎團。目前有些人提出意識本身也可能是一種量子態,但僅限於有限的所謂證據或者猜測。有意思的是,前面提到的量子干涉實驗中,因為意識影響了微觀粒子的量子態,沒有意識作用,微觀粒子呈現波動態;有意識作用,微觀粒子呈現粒子態。於是有人就此提出,我們所感知的整個有形的宏觀宇宙,是透過人的意識建構的,否則它就是無形的能量海洋,這只是基於現有理論所作的一種推測。

    2、再從中國哲學的角度探討。在中國古代哲學領域,對世界本源的探索,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其它的諸子百家思想在這方面涉及的相對較少。需要強調一下,佛教不是西方的那種崇拜上帝的宗教,佛教是一種哲學思想,佛教裡面沒有什麼至高無上的萬能的神,佛教是要我們人類透過禪修達到覺悟的境界,覺悟了的人就是佛,覺悟就是你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人皆有佛性,你覺悟了你就是佛。

    道家和佛家對世界本源的認知,理解起來是非常抽象的。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那個萬能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又是我們人類的感官無法感知的,用老子的話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能感悟到這個東西的存在,但是無法用語言來精確地描述。

    佛教理論認為,我們人類所感知的有形的物質世界是一種虛妄,這一點好理解,因為物質的可分性和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從而表明了“物質世界”的非實體性,這種實體的感覺是來自於意識對組成我們感官的微觀量子與被觀察事物的微觀量子之間的基本作用力之二次呈現。佛教理論有一個重要的三局義,比方說“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第一句表明了我們所觀察到的世界的實體性;第二句又馬上否定了這個實體性,根據前面的解釋,容易理解;第三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意思就是你否定了世界的實體性,但是你不能夠否定世界的存在,所以千萬不要執著於第二句話,就認為我們的世界空無所有,那麼存在的是什麼?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皆有的佛性,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指的自本心,或者說自本性。我們的一切都是由這個自本心生出來的,如果生出來的是妄念,就會形成我們的煩惱;如果生出來的是無分別、執著、妄想的清淨真心,就會形成我們的智慧。而佛性,或者說自本性、自本心,需要透過禪修才有可能“感知”得到,這裡的感知加上雙引號,是因為佛教告訴我們禪修的時候,人需要完全拋棄感覺器官的作用,這對於我們常人來說確實不大好操作,不能採用理解方式,因為這用到科學的概念、推理和判斷,而應當採用超前於科學的想象、直覺和感悟的力量。(佛教三句義,參照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王德峰教授,對《壇經》的解讀)

    我把道家與佛家對世界本源的思考和認知歸總一下,他們都承認了世界的非實體性,他們都認為創生這個非實體性的背後還存在一個更加玄妙的東西,道家思想稱之為“道”,佛家思想稱之為“佛性”(即自本性、自本心),這個東西是我們人類無法透過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需要透過“悟”的方式,才有可能參透。這裡需要再次強調,佛教思想不是宗教,佛教思想是哲學,佛教思想的中國化是由六祖慧能完成的,即禪宗;中華文化主要是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的融合,他們是最高的哲學思想,它們是人類最高的心智活動之一,而後來產生的科學是次一等的心智活動,因為科學推理的原初前提就是依靠這些哲學思想產生的直覺真理(後面會提到)。

    道家思想與佛家思想對於世界的本源的探索,既可以作為我們個人思想境界修行提高的指導,也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理論參照和啟示。現代科學發展到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大型粒子對撞機幾乎已經炸出了所有的基本粒子,往後呢?目前似乎很難取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突破,為了彌合分歧和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科學家們所創立的弦理論,截至目前,也沒有被證實完全成立,甚至其試驗也是相當地困難。科學誕生於近代,它是理性的,依靠的是推理的邏輯,基於推理的邏輯,無限往前推,你會發現,推理的最原初的依據就是人類直覺和感悟所形成的真理,注意這與科學的推理形成的真理是兩碼事,前者無法驗證,也無須驗證,後者則需要驗證。

  • 16 # 陽光yh

    宇宙法則是什麼?宇宙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我把這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來回答吧!

    首先都是透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起,然後萬事萬物也都始終遵循著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這十二種狀態,迴圈往復,生生不息的發生,發展。這一切現象即是宇宙的法則,又是宇宙哲學的基礎。

  • 17 # 大王2639

    我個人認為,宇宙法則是超越時空的毫釐不爽的因果法。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部都報。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宇宙的哲學基礎是,整個宇宙萬物同一生命體,一神化萬物,萬物即一神。

    大王原作:

    宇宙法則是因果,

    善惡必報難逃脫。

    無惡不做下地獄,

    身行一法到極樂。

    宇宙哲學是一元,

    中華文明永不落。

    一神化物物即神,

    宇宙哲學太極說。

  • 18 # 命理師陳一宏

    宇宙法則,這是一個很科學的話題,又是很有文化韻味的話題。因為僅憑目前科學來解釋,不全面。僅用文化哲學思想來解釋,也不全面。所以,宇宙法則,就成了一個綜合性的話題。

    在這個回答中,我異想天開,天馬行空了。

    宇宙法則,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沒人知道,有科學家說宇宙產生於一個奇點,空間和時間也是在這個奇點之後開始產生。這個說法算是比較科學了,也比較廣為人所熟知,但不一定對!

    很簡單,假設確實有奇點。那麼,奇點之前就什麼都沒有嗎?奇點要大爆炸,需不需要一個醞釀的過程?一定要的吧?一定要的話,這是常識。那麼,奇點之前就有時間這個東西了,不然一切靜止。對不對?

    所以從此便知,時間是貫穿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在我們現在這個宇宙未誕生之前,時間也一直存在著。

    時間,這個東西,到現在人們也搞不清楚它是什麼?我把時間形容為能量,時間就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能量。時間是能量,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觀,可以引領科學往前推進上萬億光年,也不過時,我說的,信不信由你。宇宙任何一切,都離不開時間,並且拿時間沒辦法,一定得被時間或者推或者拉著走,由不得你。

    在時間面前,我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身不由己。所以,宇宙法則,受制於時間,法則就是時間。同意嗎?

    說宇宙有法則了,也不全然是。宇宙不需要法則,就是順其自然的那樣就可以了,該幹嘛就幹嘛。

    很多人一聽就反對了,要是沒法則,我們現在的宇宙,能這麼井然有序?是啊,宇宙沒有法則,怎麼可能?

    其實,宇宙開始也是亂成一鍋粥,誰跟誰啊,誰也不跟誰好,沒有規律可言。任何有形物質,就是亂飛亂撞,不知道撞了多少光年,以光年計應該比較靠譜了。然後才出現我們現在這個井然有序的世界,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都是撞個稀巴爛,剩下的,他們再也互相撞不到一塊了。OK,就是這麼簡單。偶爾有那麼一些不速之客,以前撞碎的小塊塊還在亂飛,不過,那已經形成不了氣候了。

    至於什麼哲學思想的話,那這個思想就是,不管你如何雜亂紛飛,最終都將歸於平靜。

  • 19 # Liund

    物質永恆,不斷變化和轉換;世上一切都是能的存在形式:有形無形,可知不可知,肉體靈魂;....都是能的存在方式。

  • 20 # 藏在文學裡的人性

    宇宙的法則是什麼?宇宙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物質層面已知的法則不勝列舉,但能概括一切的法則,很遺憾,並不存在。

    無法從整體上明晰宇宙的全部的話,法則就像是從山上挖出的一枚泥塊,無論如何探究只能知其一二。

    所以宇宙的法則是什麼,其實就歸於宇宙是什麼。

    物質層面的宇宙是什麼,其實就歸於哲學層面的宇宙是什麼。或者說已無需區分,就歸於宇宙是什麼。

    宇宙即為一切。

    記得電影《超體》最後一句臺詞嗎?

    ——where are you?

    ——i am everyehere!

    我們明白宇宙是全部、所有、一切,但我們是無法明白其全部、所有、一切的。

    而關於宇宙哲學的基礎。編撰《中國哲學史》的馮友蘭先生總結過。引之

    一:研究“存在”之本體及“真實”之要素者,此是所謂“本體論”

    二:研究世界之發生及其歷史,其歸宿者,此是所謂“宇宙論”(狹義的)

    也不知道,你能明白我在說什麼嗎?不過哲學就是這樣,不只是從字面理解的。

    Good Luck!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以鍾南山為原型拍攝電視劇,你認為哪位演員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