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志青

    我本人是做室內空氣檢測的,就是檢測個甲醛、苯系物、TVOC之類的,另外因為同行業,也見識過人家做大氣檢測、土壤檢測什麼的。

    不瞭解別人如何,單說我,不順心!原因如下:

    排名首位:不賺錢

    人麼,從事工作、從屬行業,本質來說就是為了利益。你別說工作也有為興趣、為愛好的,我承認,在其他的行業領域當中確實也有不為錢而工作的,但我們這個環保檢測行業,可以說99%應該都是為了利益(我從事這行有5年多了,應該有一定發言權,至少我們這個城市的同行是這樣的)。

    這個行業因為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基本靠儀器),所以從事的人太多了,人多競爭就大,大了就砸價。 而且這個行業又缺乏創新或者說特別明顯的附加值,所以大家就只能拼價格,結果就是大家把自己的利潤拼沒了。

    所以,這個行業在我們這個城市的特徵就成了:每年新上一批公司,讓後倒閉轉行一批公司,能撐下來的要麼有點規模,要麼就有其他副業。

    我舉個例子,像我們城市,按照國標檢測一個點位(就是一個50㎡~100㎡的室內空間),有CMA認證的需要300~400元錢,其中人力成本得25%,檢測耗材成本得10%,交通成本10%,剩下還有什麼營銷成本、稅費,攤銷成本等等,你算算能剩多少。所以,點位多了還好說,像家庭就檢測1~2個點位的,基本就是賺個和客戶臉熟。

    排名第二:吃力不討好

    首當其衝就是解釋成本太高,雖然這個行業門檻低,但對於客戶而言還是有一定專業性的。比如,某項檢測物質的國家標準是什麼,檢測的依據是什麼,檢測的方法、條件是什麼等等。遇到明白點客戶還好,遇到比較不太懂的,光解釋你就得半天功夫,檢測20分,解釋1小時那是常態。讓客戶明白固然好,但對於一個利益性的工作來講這就是無效溝通成本啊,花時間難倒不要錢?

    另外有些客戶較真,多重比較,他們才不考慮什麼客觀條件呢,比如溫度溼度、某些儀器的精度問題,他們就會拿著自己的手持檢測儀上的資料和你比對,有個5%的偏差都會說你半天。

    排名第三:對個人而言缺少發展前景

    上邊已經說過,這個行業技術含量不高,因為現在都靠儀器,儀器呢無非就是進口中國產、精度高低之分——有了外在的依靠,人的作用無非就是出點體力和精力。長此以往,個人在職業通路上就會有侷限。

    總之,基於上述三個原因,我不順心,而且是很不順心。但話說回來,這個世界上有讓人100%順心的工作或行業嗎?所以,我還在堅持,但堅持之餘,也得另謀它事,比如寫個問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NBA就此結束了,對於誰來說最可惜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