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場舞珠珠
-
2 # 泉市界
我們先看看興起跳廣場舞的是哪些人群,是些什麼人?他們大部分是5O後,6O後,也有少量7O後的老大媽。
這些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都非常響應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積極參加做廣播體操,體育活動。
改革開放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的迪斯科,搖滾舞,搖頭舞,鬥牛舞,街舞,等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舞蹈,不斷的傳到中國,被80後的青少年所接受,衝散了華人民喜歡的廣播體操運動。
由於西方舞蹈,不斷的變著花樣衝擊著,中國文化領域,因此,這些50後老年人,就沒有了能替代,廣播體操的活動,在2000後他們發起了,唱紅歌做廣場健身操活動。
由於這項健身操活動,涉及到的老年婦女之廣,可是,這又是一種,新中國文化活動,不被滿腦子裝滿,西方文化的青少年所接受,因此,老年人經常與青年人,以咬民為名,不斷髮生衝突。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黨中央號召,我們要建設文化強國,要把中國文化,向全世界傳播,而紅歌會廣場健身操,又是很好的大眾紅色文化載體,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在黨的領導號召下,不斷的向前推動,廣場健身操得到了發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場舞。
我認為廣場舞,是最能代表中囯紅色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大眾化舞蹈,它的歷史起源,應從廣播體操開始演變而來。
-
3 # 雨中的漂萍廣場舞
(一)我們先看看興起跳廣場舞的是哪些人群,是些什麼人?他們大部分是5O後,6O後,也有少量7O後的老大媽。
這些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都非常響應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積極參加做廣播體操,體育活動。
(二)改革開放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的迪斯科,搖滾舞,搖頭舞,鬥牛舞,街舞,等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舞蹈,不斷的傳到中國,被80後的青少年所接受,衝散了華人民喜歡的廣播體操運動。
(三)由於西方舞蹈,不斷的變著花樣衝擊著,中國文化領域,因此,這些50後老年人,就沒有了能替代,廣播體操的活動,在2000後他們發起了,唱紅歌做廣場健身操活動。
(四)由於這項健身操活動,涉及到的老年婦女之廣,可是,這又是一種,新中國文化活動,不被滿腦子裝滿,西方文化的青少年所接受,因此,老年人經常與青年人,以咬民為名,不斷髮生衝突。
(五)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黨中央號召,我們要建設文化強國,要把中國文化,向全世界傳播,而紅歌會廣場健身操,又是很好的大眾紅色文化載體,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在黨的領導號召下,不斷的向前推動,廣場健身操得到了發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場舞。
(六)我認為廣場舞,是最能代表中囯紅色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大眾化舞蹈,它的歷史起源,應從廣播體操開始演變而來。
-
4 # 波瀾985
一、廣場舞的起源
據史料考證,可將其歷史追溯至古代的祭祀活動,有文字記載的廣場舞可追溯至戰國晚期,是古代統治階級用來進行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社會和古代社會最為常見活動。《管子•輕重己》曾記載“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這也是最早時期形式的廣場舞了。
二、廣場舞的演變
1986年,遼寧老幹部局派人找到遼寧歌舞團,說要排一套適合老年人鍛鍊身體的健身舞,但模版和參考資料都沒有。隨後,歌舞團演員趙志斌開始到黑龍江、上海等地考察,“把洗衣服、幹活編成了舞,但大都是迪斯科。”趙志斌說,山東有山東秧歌,但遼寧這方面的舞蹈缺乏。“迪斯科並不是特別適合老年人。”趙志斌說,自己是搞舞蹈專業的,當時這個任務就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在創編第一支健身舞之前專門檢視幾十本醫學書,趙志斌說,健身舞不僅是舞蹈與健康的結合,更要符合當代老年人的心理。既然是舞蹈,動作必須優美,但專業的舞蹈動作,老年人一定承受不了。然而,更重要的則在於“健身”兩個字,趙志斌雖說跳了大半輩子的舞蹈,但他並不懂得醫療保健與舞蹈的關係,更不懂得老年人都有哪些常見的疾病及防治。
1987年3月,趙志斌第一套健身舞《三月三》創編出來後,被錄製成音像全國發放,同時,遼寧人民出版社根據健身舞《三月三》,出版第一套健身舞,並向全國發售。隨後,第二套、第三套健身舞陸續向全國推出。趙志斌老師說:“那時候全國沒有叫健身舞的,都不敢叫,因為我的《三月三》出名最早,是全國第一個叫健身舞的,從此有人叫我健身舞帶頭人。
三、廣場舞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胡錦濤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其中提到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免費開放。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廣場舞是健身運動文化的一種,體育文化是社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場舞在社群中開展居多,且形式多樣,以其廣泛的包容性聚集著追求運動健康的人們,人們在清晨或晚間融入到快樂的健身舞海洋當中,徜徉著歡快,民眾在廣場舞平臺上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健身操,扭秧歌、扇子舞、腰鼓等,極大的豐富了社群居民文化生活。
四、廣場舞的型別
廣場舞顧名思義就是在廣場上跳舞,但是,廣場舞並不僅僅是在廣場上隨意跳的舞蹈,現在廣場舞分為很多的型別,因為型別不同廣場舞的特點也是相同。具體不說有1.平四步舞,平四步舞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意,你可以和平時走路一樣自由。2.吉特巴,吉特巴是快速的四步舞,節奏感非常強。3.倫巴,倫巴和拉丁舞是有著很大淵源的。倫巴是一種男女情感表達的舞蹈,倫巴的特點主要是纏綿和浪漫,可以凸顯男女之間的若即若離。4.探戈,探戈也是情人之間的舞蹈,探戈的節奏是非常明快的,有著很強的節奏感。在進行探戈的時候,你的情緒是熱烈的奔放的,情人之間的熱情在探戈中會有著酣暢淋漓的表現。
總之,廣場舞起源於人民的勞動生活,在豐收之時所逢重大節日,在生活中都有跳廣場舞的習慣,現代的各種舞蹈都是由廣場舞發展分化而來,群眾是廣場舞的創始者和表演者,隨著近千年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娛樂越來越豐富,舞蹈也是各種各樣,廣場舞在廣大群眾之中深深地紮根,廣場舞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寓藝術、運動、娛樂、健身等多種作用於一身,具體展現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色,是民族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
-
5 # 趙姐廣場舞
大家好,我是阿四,今天我來回答關於廣場舞歷史淵源的問題。廣場舞歷史久遠,根據歷史學家多方考證論證,廣場舞起源是由人類初期各種舞蹈演變而來的。
1早在人類初期,男人了人女人為了交流感情,打獵歸來高興之餘,自然地跳了舞蹈。隨著人類的發展到了隋朝,人類開始嘗試敲打器皿,產生各種音響,人們也嘗試起舞,慢慢的演變成給皇上奉樂。2到了唐宋時期舞蹈慢慢的成熟,由各種器具演變成敲打由工匠製造的金屬樂器,並且節奏感較強,也同時成為皇宮及民間的一種誤樂專案。3隨著歷史的發展,各種舞蹈也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現代音響普及,由舞蹈的形式演變多種多樣,曾出現迪士科,交誼舞等各種舞蹈,由於誤樂的需要,到了九十年代,人們自發的到廣場公園去跳舞,因而演變成了廣場舞。由於人們對廣場舞的熱愛,一直到今天也是人們的酷愛。
4現在看來,廣場舞的淵源的確是歷史悠久的舞蹈演變而來的,好了,我是阿四,今天關於廣場舞的歷史淵源就談到這裡,如有不同看法,我們共同研究,共發展。
-
6 # 老頭156934080
答:廣場舞是大眾娛樂健身活動,我認為廣場舞歷史淵源於廣播體操,廣場舞是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的,為什麼?
(一)我們先看看興起跳廣場舞的是哪些人群,是些什麼人?他們大部分是5O後,6O後,也有少量7O後的老大媽。
這些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都非常響應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積極參加做廣播體操,體育活動。
(二)改革開放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的迪斯科,搖滾舞,搖頭舞,鬥牛舞,街舞,等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舞蹈,不斷的傳到中國,被80後的青少年所接受,衝散了華人民喜歡的廣播體操運動。
(三)由於西方舞蹈,不斷的變著花樣衝擊著,中國文化領域,因此,這些50後老年人,就沒有了能替代,廣播體操的活動,在2000後他們發起了,唱紅歌做廣場健身操活動。
(四)由於這項健身操活動,涉及到的老年婦女之廣,可是,這又是一種,新中國文化活動,不被滿腦子裝滿,西方文化的青少年所接受,因此,老年人經常與青年人,以咬民為名,不斷髮生衝突。
(五)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黨中央號召,我們要建設文化強國,要把中國文化,向全世界傳播,而紅歌會廣場健身操,又是很好的大眾紅色文化載體,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在黨的領導號召下,不斷的向前推動,廣場健身操得到了發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場舞。
(六)我認為廣場舞,是最能代表中囯紅色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大眾化舞蹈,它的歷史起源,應從廣播體操開始演變而來。
-
7 # 周夫人鬼步舞
有人說,廣場舞的好處在於,既可以滿足中老年對於音樂和舞蹈的熱愛,又不至於惹出有傷風化的口水官司,自我解放的追求與授受不親的舊俗中西合璧,自然風起雲湧,星火燎原。
-
8 # 單身大叔VLOG
廣場舞自古以來都有,具體形式有所變化更新,廣場舞源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融自娛性與表演性於一體,以集體舞為主要形式。
-
9 # 皎月夕子
廣場舞,真是一個輕鬆愉快的話題。我也經常去廣場或公園跳舞,也跟跳舞比較優美的舞者學習,還可以解鬱呢。心裡有什麼煩惱,跟著優美的音樂舞動起來,踩著音樂的節拍,緊繃的神經就會自然放鬆下來。一天的勞累和負面情緒,隨著歡快、輕盈、飄逸的舞步,沉浸在優美的音樂中,微微出一點薄汗,就會散發的無影無蹤。回家時只感到身體舒服心情愉快了。
說到廣場舞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有文字記載的廣場舞,可以追溯到戰國晚期。是統治階級用來進行祭祀的一種形式,祭祀是古代生活和古代社會最為常見的智力活動。
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古代人民的勞動生活,在糧食豐收或逢重大節日時,大家都會聚集起來,跳舞慶賀。現在少數民族還經常聚在一起,舉行篝火晚會又是唱又是跳呢。 隨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健身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形式也豐富多彩起來。人們的生活娛樂也越來越豐富,舞蹈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比如扇子舞、打腰鼓、扭秧歌、交誼舞、各式各樣的健身舞、太多了。廣場舞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社會生活之中,這種產生於人民群眾的舞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甚至不只是國內,那些外華人也樂此不疲,深受華人影響,中國的廣場舞曲,把老外也點燃的瘋狂舞動起來。現在真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娃娃聽到音樂節拍,也會開始合著音樂扭起來。
-
10 # 妖夢千河
這個問題我引用李蕊的《廣場舞的起源與發展》來回答。
一、古代廣場舞
據相關藝術史學方面專家考證,舞蹈是人類產生最早的藝術,所有的舞蹈都來源於廣場舞,這是由於廣場舞產生在人們生活之中、產生在人民群眾之中,群眾不僅是廣場舞的表演者,也是廣場舞的創造者。最早的廣場舞是統治階級用來進行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會最為經常的智力活動之一,有文字的記載《後漢書・東夷傳》:東方民族“常以五月夕各坊市扮唱秧。”特別是作為清代京城的北京正月,也到處都有“秧歌小隊鬧春田竟(農事完畢)祭魔神,群聚群舞,舞輒人數十人相隨,踏地為節。”隋代吳震方的《嶺南雜記》上記載南方的舞龍、秧歌說:“湖州燈節,有魚龍之戲;又每陽”之說。
二、近代廣場舞
1840年-1949年頻繁而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使武術、武藝成為廣大群眾強身健體、除暴安良,乃至保衛國家的重要手段。晚晴時期,各地民間均有舞龍活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蘇州胥門外的百花洲龍燈隊,他們平日刻苦操練,練就了一手舞龍絕技,既能調舞於地勢崎嶇之處,又能在週轉餘地甚小的舞臺上表演,形成十多種套路,能連續調舞行進兩裡多路。與此同時,南方舞獅活動也尤為盛行,例如在福建閩中一帶,民間廣泛流行有單人舞獅,雙人舞獅,以及多人舞獅的活動。1919年,教育部公佈了一份《推廣體育計劃案》,《推廣體育計劃案》認為在社會體育推廣中,應大力“提倡武術,以發展人之特殊運動”。
三、現代廣場舞
1951年新中國公佈第一套廣播體操,它的出臺推動了中國群眾體育的廣泛開展,很快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個做廣播體操的熱潮,很多城市成立了“廣播體操推行委員會”。據20世紀80年代末統計,全國各地30萬個晨練、晚練、輔導站,瀋陽長春等地的大秧歌隊,每天早晚活躍在街頭和廣場,體育鍛煉內容不斷向趣味性濃、組織方便,易學易練、鍛鍊效果好,並比較安全的專案發展。1999年中央一套推出《聞雞起舞》欄目,將健身手段融入舞蹈元素,隨後又推出《秧歌》《民族韻律操》《拉丁》等一系列的健身節目。2002年5月新加坡有11967人一起跳排舞,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緊接著香港也在2002年12月有12168人齊跳排舞,再次打破吉尼斯紀錄。2010年10月,來自湖南株洲九個縣市區的1500餘名廣場舞愛好者代表歡聚炎帝陵,啟動“株洲全民健身萬人廣場舞表演大賽”儀式暨炎帝陵祭祖典禮,啟動儀式上,16個廣場舞節目充分展示了廣場舞的集體性、娛樂性與藝術性。節目中包括有1500名演員表演的《紅色娘子軍》,隊形變化巧妙,令人讚歎,參演者則多為 40歲以上的中年人,其中不乏鶴髮童顏的老者。他們精神飽滿,心情愉悅。2011年10月,四川為國慶62週年獻禮,舉辦了企業贊助的“健康跳起來”大型廣場舞比賽,僅重慶區預賽就有22支參賽隊伍,各隊不僅積極籌備、刻苦排練,還在服裝、舞蹈技巧上下足了工夫,充分展示了各代表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卓越的團隊協作精神。2012年12月,江蘇衛視主辦,定位於普通市民,由全國各地500多支廣場舞團隊參賽的大型公益健身類節目《最炫民族風》受到全國各地的注目和好評。2012年5月由河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東方今報聯合主辦的《幸福跳起來》暨首屆河南廣場舞大賽在平頂山開幕,來自河南各區縣的代表隊伍紛紛展示出了河南人民的風采。透過實地調查,發現豫南地區很早就有跳廣場舞,但是規模都很小,在調查的11個活動地點中,有三個活動地規模較大,人數過百人,其餘大都是幾十個、十幾個,規模較小,但參與者心情都很愉悅。這些都為廣場舞的推廣與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現今廣場舞已經成為廣大群眾接受和喜愛的體育活動,在眾多體育活動中,廣場舞因不受人數、年齡、場地限制,投資少、消費低並且能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交友娛樂的效果,深受廣場舞參與者的喜歡。
-
11 # 太行山下小小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城市裡面的廣場上,突然多了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廣場舞的確是最近幾年才火起來的,要說起它的歷史淵源。
這個怎麼說吶?
廣場舞作為一種舞蹈,要說它來自“姜子牙”那個時代,其實也不為過,這裡面的各種動作和音樂,肯定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而古代人對於舞蹈也是非常喜愛的,宮中有專門表演歌舞的宮女,一些大戶人家,也會請專業的“舞蹈隊”來給自己表演。
但是這些畢竟距離咱們太遙遠,我還是簡單說下“近代廣場舞”的演變吧!
1、秧歌舞時代1942年,當時還是“抗日戰爭”時代,在這個時代,老百姓過的還是比較苦的。
為了鼓舞士氣,1942年5月舉行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主要是商討文化文藝方面的事情。
這次座談會之後,“秧歌舞”就在全國各地流行了起來,動作簡單,有很喜慶,適合多人表演,很快這種舞蹈就從軍隊的文工團,逐漸傳到來了當地的老百姓手裡,能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扭上一段秧歌舞,老百姓是非常開心的。
這可能就是近代廣場舞的最初形式。
2、體操時代秧歌舞是戰爭時代的廣場舞,極大的鼓舞了老百姓和軍隊的積極性,成為那一代人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隨著戰爭結束,建國之後,1951年正式推出了《第一套廣播體操》。
如果說秧歌舞是為了“熱鬧”“紅火”“鼓舞士氣”,那麼廣播操則在這些基礎上,增加的“健身”這個功能。
這套廣播操一經推廣,便可看到,各個機關,各個中小學,甚至在家裡的煮飯的家庭主婦,都要在閒暇的時間,跟著廣播來一段“體操”,畢竟身體健康很重要啊!
所以這個階段的廣場舞,可以稱為“體操時代”。
只是沒想到,廣播體操在經過多次改進之後,稱為很多中小學生“課間休息的噩夢”,唉,看來,年輕人還是對“廣場舞”不感興趣。
3、蹦迪時代這個階段大概是1980年到1990年,在這個年代,我相信“迪斯科”是很多父輩們的回憶,說實話,到我這個年紀,我基本上不知道啥是“迪斯科”。
記得曾經看過開心麻花王寧主演的一個小品,就是講述當年那個蹦迪時代的故事,一個打扮的很潮流的年輕人,扛著錄音機,在人多熱鬧的地方,跳一些很動感時髦的舞蹈。
可別小看‘蹦迪’,在當年這可是追求女孩子很“酷”的方式,甚至大家還要“鬥舞”!
總之這個時代,人們變得更加潮流,更加喜歡動感很強的“迪斯科”,這個階段的廣場舞姑且稱為“蹦迪時代”吧。
4、新舊廣場舞時代在往後,就到了咱們現在看到的廣場舞。
不過廣場舞也不是一下子就火起來的,有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大概是2005年的時候,《全國文明城市資料指標細則》要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活動,甚至規定,每個街道團隊數量不能少於15支。
所以為了完成指標,各種廣場舞團隊開始走向“廣場”和歷史的舞臺,這是廣場舞的前身,算是舊廣場舞時代吧。
時間來到2012年,當年鳳凰傳奇出了一首新歌,叫《最炫民族風》,相信很多人對這首歌很有感覺。
因為當年這首歌發出之後,一開始只有幾個團隊用它跳廣場舞,後來幾十個,慢慢的成百上千,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全華人民徹底愛上了這首歌。
這個時候,連老爺子也坐不住了,小姑年,小夥子都坐不住了,這首歌彷彿有魔力一樣,只要當大家去廣場或者公園散步的時候,聽到這首歌曲,都不自覺的想要加入隊伍,扭上一段。
這幾乎是廣場舞的巔峰階段,也是新廣場舞開始的時代。
從此之後,跳“膩”了民族風之後,又迎來了“小蘋果”,總之大家不再拘泥於歌曲,也不再拘泥於動作,只要有節奏,有律動,似乎都能作為廣場舞的伴奏。
當然,到今天,廣場舞依然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種“群體文化活動”,也基本上是人數最多,範圍最廣的一種“群體健身運動”!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太火爆了,偶爾會發生“搶地盤”的事件,作為年輕人,我實在看不懂,一幫五六十歲,“知天命”的年紀,為啥會為了一塊跳舞場地,大打出手,要是您家裡面有這樣的長輩,還是要多勸他們消消氣,冷靜對待。
畢竟這個年紀,胳膊腿啥的,都珍貴的很。
總結:廣場舞的近代發展軌跡基本上就是這些,作為一項參與人數“太多”的活動,我覺得廣場舞,有時候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
現在的廣場舞也基本上融合了“秧歌舞時代”的娛樂作用和“健身操時代”的健身作用,可見這裡面還是有“舞蹈傳承”的。
作為一項大眾喜愛的活動,希望“廣場舞”能一直帶給我們快樂和健康,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媽大爺”們,千萬別再“搶地盤”了,另外音量也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在自己娛樂的時候,也要給別人留一點“空間”!
-
12 # 廣結善緣福慧雙修
廣場舞自古以來都有,具體形式有所變化更新,廣場舞源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融自娛性與表演性於一體,以集體舞為主要形式。
-
13 # 青春默言
廣場舞對人身體健康有一定良效,也給人精神快樂和積極性,跳廣場舞的一般大多都是六十歲以上的,每天廣場上很多,一隊一隊的,還有一隊年輕的雙人舞,她們每一隊跳舞的步伐不一樣,所放的音樂不一樣,看著她們跳的那麼帶勁,那麼有精神,。我也很喜歡廣場舞,我閒時或者抽點時間去廣場轉一轉,看著那些大嬸,大姐們隨音樂的起佛,腳步開始扭動腳步,彷彿看到年輕的她們,翩翩起舞,精神換髮,生機勃勃,而也跟著音樂和舞蹈們如痴如醉,看個笑意滿懷。不由眼有潤光,相思綿綿,如有你在身邊該多好也隨舞一曲,成為一雙真情的飛蝶,這也想是我們的真正的愛與生活。
這就是中國文化成為未來歷史的廣場舞。
回覆列表
廣場舞的起源:
從中國特色“廣場舞”的諸般溯源可以看出,“大媽廣場舞”的各種源流折射了時代的變遷。新中國史上各種大型公開的集體舞蹈從來就不是、也不被認為是單純的藝術活動。
1940年代陝北“新秧歌運動”作為動員工具,是中國特色“廣場舞”的起源。
廣場舞已經蛻變為一種群眾的文體活動,雖然面臨諸多問題,需要積極引導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