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娜媽育兒經

    《紅樓夢》中描繪了眾多女性角色,大多靈動鮮活,讓人印象深刻。單就賈家榮、寧二府的四位小姐,就各有特色。其中三小姐探春詩情、能力兼具,絲毫不輸於男兒。

    玫瑰花探春

    黛玉初次見探春,覺得她“削肩細腰,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後來的詩社也是探春提倡組建的,眾人以菊花為題材作詩,探春的詩句“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寫活了簪菊,才情僅次於黛玉、寶釵,在眾姐妹中排在第三位。

    下人興兒評價探春說:“三姑娘的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她和李紈、寶釵管家時,下人抱怨說:“剛剛的倒了一個‘巡海夜叉’,又添了三個‘鎮山太歲’,越發連夜裡偷著吃酒頑的工夫都沒了。”卻也說明了探春的管家能力不輸王熙鳳。

    探春自己也常常自比男兒,“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志氣之高,實在是鑞槍頭寶玉比不上的。

    遠嫁

    夜宴時,大家玩擲骰抽籤的遊戲,獨獨探春抽中的簽上面用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大家都取笑她是家中的另一位王妃,也暗含探春以後的命運喜得貴婿,曹公已為探春遠嫁埋下了暗線。

    後來,南安太妃、北靜王妃名來祝壽,實為相看。賈母讓王熙鳳把湘雲、寶釵、黛玉帶來,賈府三姐妹中單單隻叫了探春來陪,這就耐人尋味了,說明賈母有意讓探春聯姻。

    遠嫁後的生活

    書中沒有直接的描述,不過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揣測。

    書中寶玉進入靈虛幻境,看到關於探春的判詞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

    千里東風一夢遙。

    畫面上是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這說明探春遠嫁後其實生活的並不幸福,因為遠離家鄉、父母、親朋,難掩思鄉之情,常常偷偷落淚。

    《紅樓夢》中屬於探春的曲子是這樣的: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灑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風雨路三千,說明探春遠嫁之地尚未開化,屬於荒蠻之地,探春一個錦衣玉食的大小姐,如何適應也是一個難題!

    元春省親時,探春擬的燈謎“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謎底是風箏,遊絲、混無力等詞透露出隨風飄蕩、無能為力的味道,如果探春遠嫁後生活幸福,曹公斷不會用這樣的字眼。

    寶玉、黛玉以柳絮為題讓眾人作詩,探春卻只寫下半首《南柯子》:

    空掛纖纖縷,

    徒垂絡絡絲,

    也難綰系也難羈,

    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難綰、難羈、各分離,無不貼合探春遠嫁的命運,也暗示著她如同柳絮一般漂浮不定的命運。

  • 2 # 學易18子

    既入薄命司,結果定不美滿,元妃尚命喪宮鬥,迎春命殞孫府,湘雲喪夫,李紈老而無依,哪種都會是探春的結局,也可能成為香菱晴雯,皆因賈府敗落,覆巢之下無完卵!

  • 3 # 朵朵佬爺

    金陵十二釵,探春應該是活了下來的人,她就脂硯齋的原型,我作了專門考證,請大家指正。

    脂硯齋到底是書中的哪一位?我開始也傾向於史湘雲,後來在書中發現幾處暗示,更傾向於探春。脂硯齋,頭一個字,暗示為女性,寶玉愛吃胭脂。第二個字,硯,研墨用的,我發現探春大廳就是書房,桌上有幾十方寶硯,說明探春對寶硯情有獨鍾,黛玉幾乎是一個文學家,也沒這麼多寶硯,寶玉也常題詞,也沒有這麼多寶硯,我認為是草蛇灰線。探春住所叫秋爽齋,這在大觀園唯一用齋字命名的處所。這樣,脂硯齋三字,探春全應了。秋爽,一般文人都是“秋殺”,用秋爽,有誰笑到最後誰就笑的最好。更令人奇怪的是七十二回的一段對話與脂批,我摘錄如下:

    邢夫人道:“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誰知竟不然,這可不是異事。倒是我一生無兒無女的,一生乾淨,也不能惹人笑話議論為高。” 【庚辰雙行夾批:最可恨婦人無嗣者引此話是說。】旁邊伺侯的媳婦們便趁機道:“我們的姑娘老實仁德,那裡像他們三姑娘伶牙俐齒,會要姊妹們的強。他們明知姐姐這樣,他竟不顧恤一點兒。”【庚辰雙行夾批:殺殺殺!此輩專生離異。餘因實受其蠱,今讀此文,直欲拔劍劈紙。又不知作者多少眼淚灑出此回也。又問:不知如何顧恤些?又不知有何可顧恤之處?直令人不解愚奴賤婢之言。酷肖之至。】

    脂硯齋這樣激動,這麼氣憤,彷彿邢夫人等人對探春的責備,就是講的自己,立即予以反擊。那口氣,有如口誅筆伐,脂硯齋把自己當探春了。

    探春第一次登場,與寶玉對話,二人關係十分密切。探春把自己零花錢交給寶玉買點小玩兒,感情與其他姐妹親密得多,故有“一芹一脂”的脂批。曹雪芹在探春身上,寄予了政治理想,就是大觀園搞承包,開源節流,有治國之才。

  • 4 # 漁鯨

    探春遠嫁,首先清楚她會嫁到什麼地方及嫁給什麼人。從制詞上來看她嫁到很遠的地方"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這說明她不是嫁在國內應該是外國,從明清以來中國與東南交往過密,貿易往來頻繁,探春可能嫁到東南亞某個國家,她會嫁給什麼樣的人從怡紅院開夜宴行酒令抽籤中探春抽的是瑤池仙,有一句唐詩:日邊紅杏倚雲栽,下注,抽此籤者必得貴婿,紅樓夢按排一個人物的命運是從多處暗示,酒籤暗示與警幻仙境正冊的批語是遙遙呼應的,她放風箏是鳳凰被一個雙喜的攪住斷了線飛向遠方,鳳凰是王后或王妃的象徵,說明探春嫁給離中國很遠的一個國家的國王或者王子,從探春本人來評價,第一有人品第二有才華這兩條就墊定了她的地位,不是王后也是王妃,她後來的生活是很出彩的,自己認為紅樓夢人物最後的結局最好的就是探春。

  • 5 # 使用者張廣範

    探春遠嫁是悲歌,

    離家千里異鄉國。

    雖領諸候一方土,

    背家離親如刀割。

  • 6 # 有言妙人

    探春遠嫁據考據是嫁給一個外族王爺。

    探春是紅樓夢中活的清醒且能力較強的女子

    我倒是希望她可以生活的很好

  • 7 # 潤楊的紅樓筆記

    探春是太虛幻境薄命司裡金陵十二釵正冊裡的女子。凡是進入薄命司裡的女子都是薄命女,這一生都以悲劇結束。

    探春遠嫁後,來到異國他鄉,夫君垂垂老矣,雖然愛好中原文化,但是他那些後宮佳麗,沒有一個把探春當做自己人,都視探春為仇敵。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她費盡心機,終於在後宮立穩腳跟。然而,國王死了,探春的好日子也結束了。

    新君登基,探春被流放在大海上,她帶著侍書漂流在無垠的大海中……

  • 8 # 少讀紅樓

    《紅樓夢》是封建社會各種悲劇的大集合,其中為各階層女性鳴不平的悲劇是最多的,脂粉英雄探春的悲劇,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遠嫁後她縱然在異國遊刃有餘,也不過是夙願遙遙,除了保住自己的平安,其餘在她眼中,不過都是虛幻。

    探春的判詞一片大海、一隻大船,清明一帆風雨路三千,說明探春嫁到了海外某島國,中國北面是歐亞大陸,不可能北方有藩屬島國,需要坐帆船走水路,探春清明出發,乘船南下,遠嫁之國肯定在南方。

    京都長大的探春在眾姊妹中體質較好,也許初到時難免水土不服,但相對北方小國苦寒乾燥、黃沙漫漫,她更容易適應南方島國的氣候。

    一、邊疆戰火起,探春被選中

    《紅樓夢》中提到的外國有爪哇國、真真國、暹羅國、茜香國、俄羅斯國、波斯國、海西福朗思牙,除了暹羅國、茜香國分別進貢了茶葉、汗巾子,其他國家並沒進貢,書中中國的藩屬國極可能只有暹羅國、茜香國。

    相對其他國家,藩屬國與天朝除了經濟、貿易往來,武裝衝突、較量更多,《紅樓夢》中有東平王、西寧王、北靜王、南安王四王,東西南北,四方安寧是歷代帝王、臣民的願景,寶玉給芳官改名耶律雄奴時還稱頌“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挽頭緣遠來降”。

    諷刺的是,沒過幾年,原先投降的南方藩屬國就不服了,挑起了戰事,天朝已征服了南方多年,自然也不肯善罷甘休,雙方開打。負責南方戰事的主帥,當然最可能是南安郡王。可能他的鎮守地在那裡或者祖上跟隨先帝征戰的就是南方,對南方熟悉。

    打了幾年,不管雙方勝負如何,中央軍跋山涉水、遠道而來,水土不服,離京城又遠,又臨近海島,補給也不容易到位;藩屬華人口、經濟、軍事實力不如中央,雙方都耗不起持久戰,不管最後是中央朝廷為了養精蓄銳增強了國力再打,還是藩屬國被胖揍了求饒,都可能提出和親,而南安郡王是和親事宜的執行者,君命不可違,作為主帥,幾年征戰在外,他也想班師回朝了。

    南安郡王要完成和親事宜首先要讓他的母妃物色和親的女子,不管是皇帝還是王爺,肯定都不願自己的女兒去海外和親,和親的人選身體不好或者性格軟弱愚笨肯定不行。

    像探春一樣鴨蛋臉面、俊眼修眉的皇族女子也許很多,像她一樣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的女子卻沒幾個,南安太妃在賈母的壽宴上見過探春,在物色和親的女子時第一時間就很容易想到她,就鼓動南安郡王將探春作為和親人選上報了朝廷。

    二、朝廷議和親,探春悲遠嫁

    元春之前回宮後,曾命將省親時所有的題詠,命探春抄錄妥協,自己編次優劣,說不定皇帝在宮裡元春處就見過探春的書法。探春的秋爽齋書法方面的教材、用具是最多的,她的大丫鬟又叫侍書,元春讓她抄錄,肯定她的書法非常出彩。

    皇帝接到奏疏後,肯定會再問元春有關探春的情況甚至命其入宮面聖。元春雖知皇宮、藩屬國都是不得見人的去處,但自己只是普通的嬪妃,又失寵了,太監都敢去孃家要銀子了,又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規矩,唯有暗自埋怨自己當年不該省親,更不該命探春抄詩詞。

    王子騰身為九省都檢點,縱然能直達天聽,對於皇帝已經拍板了的和親,也無可如何了,賈政雖然不願女兒遠嫁受苦,作為臣子,還得叩謝這樣的“天恩”。

    探春面聖後最終被封為公主,並選定清明時出發南下,此時賈家雖已在走下坡路,但並沒大廈傾倒、家破人亡,皇族、其他王公大臣暗自高興他們的女兒沒被選走,賈府卻到處是一片悲傷。

    皇帝為了安撫賈府,籠絡老牌的政治勢力四王八公,向公卿階層表明自己體恤臣子,更為了向藩屬國示威,讓小國看看天朝的富庶,探春的陪嫁肯定很豐厚,金銀珠寶也許不多,但必要的頭面、排場還是有的,不然上國的威儀何在?說不定陪嫁還有瓷器、茶葉、絲綢、佛經、種子、書籍......但探春自己一定會帶走書法器具、起詩社時大家做的詩。

    賈府此時早已江河日下,元春入宮多年已失寵,寶玉依然無心科舉仕途,探春出嫁時因是清明,故有人在放風箏,她走時又是告爹孃,而寶玉、探春平時叫王夫人“太太”,按封建規矩,探春是庶出,只能叫王夫人“太太”或者“母親”,叫趙姨娘才能叫“娘”或者“姨娘”,說不定王夫人因元春、寶玉的事憂心過度,探春出嫁時已經去世了,來送她的是賈政、趙姨娘。

    探春遠嫁的場景,不過是繁華下的一場悲涼,不知前路如何,唯知自己就要拋親離家了,前面有無數風浪等著自己,她還勸著年邁的雙親不要牽掛自己,自己家貧窮通達都是有定數的,以後彼此又怎麼可能無緣相見呢?在家時無知短見的娘欺負她的事已經成過往了。快開船了,離別在即,還叮囑爹孃要平平安安,擔心他們因為自己遠嫁哭得損耗了他們衰弱的身子。

    帆船一路南下,她毫無退路,只能向前,好在名義上是公主,又有和親的使命,她自己又氣質出眾,聰慧果斷,船上諸人自然會護她平安到達,一路辛苦顛簸,船上的人也算患難之交了,這些人很可能成為她在島國的心腹,希望侍書也在裡面。

    三、貴為王妃後,大展拳腳時

    寶玉生日時群芳開夜宴,探春的籤子註明“必得貴婿”,眾人又說:“我們家已出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極可能暗示探春成了島國王妃。

    明清兩朝,藩屬國正妻才稱王妃,就算不是正妻,以探春出眾的容貌、氣質、聰慧、才情,得到夫君的喜歡也是極容易的,既然一時半會兒已經回不去了,她一定會努力適應當地的氣候、生活習俗,學習當地的語言,摸清前朝、後宮的禮儀、體制、人際關係,儘快在異國站穩腳跟。出力出物,好好表現,同時時時留意朝廷及賈家的訊息,為賈家謀一份平安,也為自己晚年回家謀一點資本。

    清朝乾隆前期,中國還算世界上的強國,不管探春嫁到了暹羅國還是茜香國,所在國都會對中國的物產感興趣,鄭和下西洋時船隊裡的馬歡,著有《瀛涯暹勝覽》一書,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

    國周千里,外山崎嶇,內地潮溼。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檳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藤扎縛甚牢固。上鋪藤簟竹蓆,竹臥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迦以錦綺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華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亦住庵觀,持齋受戒。其俗凡事皆是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輕重買賣一應鉅細之事,皆決於妻。

    探春自己在榮府管家時就興利除宿弊,之前就知道一個草根子、一個破荷葉根子都是值錢的,站穩腳跟後更可能利用自己的陪嫁指揮填海造田,種水稻、開闢田地種花、種樹、種蓮藕、種茶......讓宮裡可以喝到更好的茶,也有了跟島國汗巾子媲美的絲綢。

    同時,她還教宮裡其他人刺繡、做鞋等女紅,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輔佐君王處理政事,畢竟不管國王還是平民,所有的事都是妻子做決定,茜香國是女王,女子應該也比較有決策權,入鄉隨俗,她有義務輔政。

    四、家族被抄沒,漂泊他鄉客

    探春嫁後不久,賈家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應了抄檢大觀園時她說的“將來一敗塗地”,以那時才抄了兩處就有人回了她的情況來看,賈府諸子弟流散後不久她應該就知道了,如果她在,肯定會叫環兒把家產都拿出來,祖塋附近早就置了田莊、 房舍、地畝、家塾,賈家子弟務農為業,守住田產,後代略識些字,不再入那滿是是非名利的官場,小家子平安殷實也好過家亡人散各奔騰。

    賈府祖籍金陵在南方,清朝有“南人北放、北人南放”的規矩,以防罪臣輕易東山再起,就算有人還有性命,也很難有人流放會到離她近點的地方了,爹孃的平安,已被擊得粉碎,而她在島國還沒立住腳,不能哭,只能忍著,像個沒事人。

    只是故國傷她太深,家已經沒了,她再也不想回中土了,此後,她只能保住自己的平安了。也許努力奮戰數年後,她權傾朝野,一時風光無限,她再也不羨慕大姐生日比別人佔先,福氣也大,也不會再想如中土的男人一樣立一番事業了。

    不用她出走,中土擁有天下的男人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把她作為禮物、籌碼送到了這裡,中土被流放的官員還有戴罪立功,早點回家封妻廕子的盼頭,而她如斷線的風箏,獨自飄零,再無歸期,只有寂寞、惆悵如影隨形,與她不離不棄。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美目巧笑,流年暗偷,不管她成了朝堂上高高在上的女王或太后,還是因不願改嫁給繼子或小叔子,逃到草野間隱姓埋名,與幾個心腹僕人過著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的尋常百姓生活,那都不是她想要的。

    也許多年後,又一個清明時,萬物欣欣向榮,奼紫嫣紅開遍,正是踏青好時節,東風正好,她卻在屋裡悶坐不動,抱著帶來的書法器具,默唸著起詩社時眾姐妹作的詩詞,想著這季節真適合睡覺,點上香,等會又可以夢迴大觀園一次,看見海棠社了,自己這麼聰慧,也不過就剩下了這點歡樂。

    她早過了落淚的年紀,不過心底輕嘆一聲罷了,不過好歹,她算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了。

    此時,外面兩個下人悄聲閒談,一人道:“聽說中土以前有宗室永不與外族和親的規定,苦了我們小姐了!”又一人道:“在家,女孩兒家,都是父母說嫁哪裡就去哪裡,命就是這樣。”

    東風吹得更猛了,似乎也沉醉在這嘆息、談話裡,一個如花似玉的人,一生還不如風裡的一株草能自由自在、搖曳生姿地生長,誰讓她生錯了時代呢?可她依舊是那朵光彩奪目、倔強帶刺的玫瑰花,她守住了她自己想要的平安啊!

  • 9 # 我就是竹韻

    賈探春判詞、紅樓夢曲,以及第63回擎的花籤,第70回放的風箏,都預示著探春遠嫁海外。

    第5回探春畫和判詞:

    畫和詩表明,探春遠嫁了,在清明時節,乘船走海路,應該是嫁給了東南亞某海島國。

    在第63回,在寶玉生日晚宴上,探春掣到的花籤是一支杏花,上面的紅字是“瑤池仙品”,詩是“日邊紅杏倚雲栽”,加了一個注,“得此籤者,必得貴婿”。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高蟾的《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那個時代,讀書人都是用“日”來比喻皇帝的,杏花能夠日邊栽,那就是攀上了皇室。賈探春的才貌是在她的大姐元春之上的。但是賈探春成年之後,賈府已經到了末世,賈探春就只能攀上外番。

    第70回,眾人放風箏一節,探春放的是“鳳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兩隻鳳凰絞在一起,又和“囍”字兒絞在一起,說明探春的婚事,是被另一個“鳳凰”接走了,嫁給另一個“鳳凰”飄向遠方。

    探春遠嫁海外後,生活如何?

    物華天國,社會安定,東南某番國,仰慕天國文化,派使者朝拜,領隊恰是該國太子。太子本就為仰慕上國風光、文化而來,在都城住下,遷延已久,也曾結交朋友。某日太子來北靜王府做客,同座中有賈府公子賈寶玉,二人相見,惺惺相惜。席間不免說酒令、吟詩詞。不自覺地,賈寶玉搖開摺扇,而扇面上是幾枝白海棠,潔白的海棠花下題著一首詩:

    《詠白海棠》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太子愛那幾支海棠,一會兒一起出來,借過寶玉的扇子瞧看,看落款“蕉下客”,太子稱讚道,公子真乃高雅之人。寶玉說,這是舍妹之號。舍妹有興致,作成了“海棠詩社”,家裡幾個姐姐妹妹一起作詩,這首恰是三妹所作。太子很是仰慕,對女孩兒家詩詞雖不便於妄加評判,但記在心中。

    太子啟程回國後,對“蕉下客”的女子仍是念念不忘。又一年,國王再派使者來朝,太子自請再來天朝,臨行前秉明父王,要求娶賈府三小姐為妃。國王沉吟,賈府國公府的姑娘,也是金尊玉貴,一定不會自願捨棄父母家園來我這偏遠島國。他沉吟半晌,給兒子說:“我和南安君王交情尚厚,我修書一封,我兒可以拿著書信謀於君王”太子大喜,遂啟程。

    太子覲見了皇帝,上了國書和進獻之禮,去驛館重新拿了禮物來拜見南安君王。南安君王開啟書信,哈哈大笑,說:“如果成就,倒是一段好因緣,只是……我中原女子一去海邦,回國那是遙遙無期,賈太夫人不一定捨得讓孫女遠嫁。”於是請母親太妃商議此時。

    太妃聞聽,也道是好因緣,又極力誇讚探春模樣(太妃在賈母八十壽宴上見過探春)。太妃說:“我兒要促成此婚事,可以以和番的名義,奏請皇上,這樣不僅提升了賈府地位,而且皇上會送很多陪嫁,太子迎娶明正言順。”

    南安君王說有理。第二天早朝罷後,南安君王單獨面見皇帝,說道:“那國國王仰慕中國風範和文化,想求娶我天朝一女子為妻,這是發揚我大朝文化的好事情。”皇上說:“但海疆邊遠,我可不想把女兒送到不得見人的去處”。南安君王道:“皇上可從郡王家女子中,找一品貌俱佳的女子替公主遠嫁”。“如此甚好,愛卿去辦理吧”。

    略去中間細節,無非是南安君王回家和母親說知,南安太妃認探春為乾女兒,以郡主的身份出嫁海外。報於皇帝,皇帝賜婚,又賞賜大批物品作為郡主嫁妝:絲綢、瓷器、書籍、墨寶、種子、農用機器、織布機器……,各式各樣。在隨嫁人員中除了賈家的陪嫁侍女、陪房家人,皇帝又贈送一批匠人一起一同前往海疆。

    上船出嫁這天,南安太妃、南安君王、賈家至親眾人親來江邊送行,賈探春知道,一路煙雨,幾萬裡海路茫茫,從此一別,可能今生無法相見,他看到祖母、父親、母親還有自己親孃趙姨娘,雷雨滂沱,哽咽難行。但君命難違,只好悲悲慼慼灑淚而別。

    探春在島國也有語言不通、想念家鄉的苦惱,也有水土不服、飲食習慣的不適應,好在探春身體很好,適應能力又很強。探春又絕頂聰明,學習當地語言,很快能用當地語與人交流。

    探春有才有智,而又謙恭有禮,很受人喜愛。每當有使臣去中土,或者有家鄉來人,探春就著人帶家信、禮物。但不久,中土新皇繼位,賈家獲罪被炒,家人離散,父母生死未卜。與本國交好的南安君王府也遭遇牽連,四王八公無人替賈家說話。探春空有心焦如焚,無奈無能為力。只好替家族禱告,祈求家族儘快度過磨難。

    中土新皇繼位,漸漸地改變了以往的對外政策,加上國力下降,閉關鎖國,慢慢地該島國與上國的聯絡也斷絕了。探春回家的夢想更加地遙遠,或者一生都無法回去了。

    探春和匠人,積極地普及把中土先進技術,幫助皇帝和太子教化土人。又過若干年,老皇帝去世,太子繼位,探春晉升為皇后。島國不比中土,女士地位較高。經過太子和探春的合力治理,人口日盛,物產漸次充足。探春後人也在島國繁衍生息……

    (說明:由於喜歡探春,想給探春一個好的結果,所以寫了這樣的故事。也許有朋友說這不符合曹雪芹原著的設定。其實竹韻認為,探春遠嫁永遠離開故土就是悲,但曹雪芹安排探春在賈府被抄前遠嫁,或者是對探春的厚愛,使探春免於家庭不幸的波及,探春或者成為十二釵中結局最好的女子。)

  • 10 # 如意間

    《紅樓夢》是一部以悲劇見長的女性故事大合集,雖然明面上講的是金陵城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極必衰,實際上呈現出來的卻是各階層紅樓女孩兒們的悲歡離合。

    三姑娘賈探春的悲劇遭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遠嫁的她即使地位崇高,平安康健,也是一個脫了線的風箏,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底意難平!

    賈探春的判詞是清明時節,一帆風雨,離家遠走,萬里迢迢,有猜測說探春被嫁給了南方權貴,或是被嫁去了海外番邦。彼時的賈府定居金陵城,探春乘船南下出嫁,愚以為遠嫁海外邦國的可能性更高些。

    寶玉過生日的時候,以李紈為首的紅樓群芳猜謎做做花箋,探春抽到的籤子寫明瞭“抽此籤者必得貴婿”,李紈笑言說我們家已經出了個王妃,難道說你也要做王妃不成?這就暗示了探春之後做了“王妃”。才貌出眾、落落大方的探春如果遠嫁番邦國家,生活會是如何呢?

    一、閨閣得封,家族興衰為根

    紅樓故事發展到後期,元春已逝,政敵虎視眈眈,家族四面楚歌,為了給賈府眾人一個喘息之機,賈母打聽到南安王妃欲於權貴中認下一女充作公主,代女遠嫁。而探春,就成了這場交易中的犧牲品。

    探春是庶出,賈政不覺得難捨,王夫人無關緊要,又因從小在賈府金尊玉貴長大的探春,在眾姊妹中屬於體質、性格、心性較好的一個,所以南安郡王府就將探春作為和親的第一人選,上報朝廷賜封“南安公主”。

    二、公主出降,天國顏面為重

    朝廷和藩屬國經過幾年的征戰之後,雙方內耗嚴重,有臣下提出了和親保平安。而皇帝扒拉過皇親之後,將目光投向了主戰的南安郡王府,君王捨不得自己女兒去海外受磋磨,於是讓他的母親在落魄權貴中物色可以和親的女子。

    經過一番周折後,探春被封為公主,並擇定清明時節出發,遠嫁南方藩國。船舶、車馬上的嫁妝滿滿,遠超過侯府庶女的體面,不管是為了讓南方藩國見識到朝廷的富有,還是為了國家的體面,探春的陪嫁肯定是不少的。

    作為天國出降的公主身份嫁出去,只要兩個國家之間還有和平的默契,探春的地位就不會有動搖。哪怕是為了政治勢力的平衡,哪怕是為了維護天國的赫赫威嚴,探春也不會輕易失了體面,失了尊貴。

    三、貴為王妃,正妻體面為要

    雖然探春出嫁不久,賈府礙了政敵的路被打擊得江河日下,家破人亡,但罪不及出嫁女,更何苦是帶著國家大義出嫁的功臣!

    雖然遠離了年邁的雙親,投契的姊妹,但憑藉她敏慧果斷的性格,大方穩重的氣質,何愁不能得到藩國的尊重?她好歹還是名分上的天朝公主不是。

    以探春的聰敏,她早早就明白了自己的立場和處境,所以就算身處貧瘠弱小的海外藩國,她也能如文成公主一般,做兩國邦交的友好橋樑。更何況探春在榮國府代王熙鳳掌家的時候,就已經展露了她管家理財的天賦,知道哪怕是一個破草根,一片荷葉都是可以賣錢的。將中原大地有的之植樹種花、刺繡女紅、書畫財政在藩國發揚光大,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夢裡花香是歸客,雖然現實生活中的探春會戰戰兢兢生活,或許多年之後也是如賈母一般兒孫滿堂的老封君,但她內心永遠會有一處天地,那裡有她的秋爽齋,有她的海棠詩社,還有她心中的另一番天地……

  • 11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探春遠嫁的結局是紅樓夢最沒有異議的共識。作為賈家的三姑娘,賈探春自身果敢堅毅,智謀決斷都為大觀園翹楚。她儘管詩才不如薛林二人,可生存之道,治家之道卻有勝出。這樣一個姑娘,恨不生為男子,否則賈家何至於樹倒猢猻散。即便為女子,脂硯齋也認為,賈家抄家時,若探春在,絕不會令賈家人分崩離析,必然會將所有人團結起來共抗難關!關於探春的結局,資料並不多,需要一點點梳理!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 千里東風一夢遙。

    根據賈探春的判詞可以知道探春遠嫁大體去了東方。很多朋友認為下了南洋,暹羅、爪哇、甚至南越並不對。探春的判詞圖畫最重要,圖畫上有放風箏,表明還在中華文化圈。如此,能夠出嫁的地方就是北韓半島、日本或者琉球國。

    而一片大海,一隻大船,也指出賈探春出嫁的物件是海國!為什麼一定是東方三國中的一個,而不是南方。在於判詞中放風箏的寓意。探春遠嫁在東方,家鄉在西方。風箏一斷隨著東風可以向西飛去。賈探春有夢迴家鄉的寄望。希望自己回不去,放飛的風箏能帶著自己的思念回到家鄉。

    探春判詞提到了幾個重要線索。

    兩個人:絕不是賈探春和丫頭侍書。一定是個身份和探春相當的人。七十回瀟湘館眾人放風箏,探春的鳳凰風箏和另一個鳳凰風箏一起被雙喜字風箏裹挾走。寓意二女同嫁。兩個人放風箏也有二女一同遠嫁的意思。

    一個女子:兩個人出嫁,卻生下一個女子掩面而泣,指出另一個女子死去,留下探春孤零零自己。

    風箏:既代表遠嫁自身,也代表對故鄉思念。有風箏的地方,能夠採用中華紀年,清楚清明節氣的。也就那幾個國家。

    大海、孤船、江邊,在在指出探春遠嫁的海上國家並不小,還有江。所以個人猜測是北韓半島。清初,半島為清蕃屬,但對明認同使得半島李氏內心多不臣服,身懷異心。清朝對其時有安撫。

    《紅樓夢》中背後的政治氛圍是皇帝和北靜王兩個集團虎兕相爭的皇位爭奪局面。無論是皇帝一方,還是北靜王一方,都應該對身邊半島這個最不穩定的因素有所拉攏。南安太妃在賈母生日當天要見姑娘們,就是為了選合適的女子賜婚。作為四王八公集團一分子,南安太妃出頭,北靜王妃在側卻不說話,明顯是避嫌,出頭不好只為把關。所以才有壽宴相看一說。應該是北靜王覺得勢力薄弱拉攏半島李氏為己所用,才選了兩個女子遠嫁示好並拉攏!

    根據八十回前線索,這次相看,不光看上賈探春還有林黛玉,賈探春給林黛玉取名瀟湘妃子本就是兩個人:娥皇女英。加上探春判詞中兩個人放風箏,只剩一個人哭泣。瀟湘館內兩個鳳凰風箏被雙喜字裹挾走。林黛玉的芙蓉花籤取自王昭君和親遠嫁的“莫怨東風當自嗟”;賈探春的杏花籤必得貴婿,有“日邊紅杏倚雲栽”。而下兩句是“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更指出杏花芙蓉相同遭遇,芙蓉卻生不逢時,秋天一到,芙蓉枯萎……大體對應上探春判詞內容。

    二女遠嫁後,林黛玉很快去世。賈探春身在異鄉,回家省親並不可能。但她還是見到了家裡人。《柳絮詞·南柯子》:

    (賈探春)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賈寶玉)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兄妹二人同作一首詞相和,尤其賈寶玉最後一句“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表明賈探春和林黛玉遠嫁後的第二年,賈寶玉和賈探春又見面了。而賈寶玉的詞,表達的並不是兄妹之情,更多是男女之情。那麼,只有一個可能,賈寶玉其實是去尋林黛玉,不想林黛玉已死。只能兄妹二人相見。

    ……明兒我掉在池子裡,叫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再根據賈寶玉這個誓言,聯絡《柳絮詞》的時間,賈探春遠嫁不久,賈家被抄家。第二年,賈寶玉懸崖撒手,被癩頭和尚(癩頭黿)像甄士隱一般度化作了和尚(大王八),尋到林黛玉的墳前守墓一生(馱一輩子碑)。如此,賈寶玉和賈探春兄妹二人在餘生可以常見面。

    《柳絮詞》屬於賈探春和賈寶玉的一首,名為《南柯子》,形容兄妹二人的富貴是南柯一夢。而賈探春的名號是“蕉下客”,也有“蕉葉覆鹿”的意思。“蕉葉覆鹿”也講述的一夢。鹿更有爭奪天下之意。點出探春遠嫁,實為替北靜王逐鹿天下做犧牲。但終究難逃一夢!前後兩個夢,表明賈探春才是那個經歷夢境,在現實與夢幻來回切換的人。兄妹二人餘生因林黛玉的墳墓而聚首。每到清明兄妹二人也會放風箏,是不是也影射判詞圖畫中二人放風箏?最後,一個“情僧”撰寫《石頭記》,一個在夢幻和現實中穿梭,協助抄書、批書,是否類似“脂硯齋”?

    賈探春以書法見長,賈元春省親的詩稿,日常大觀園眾人聯詩詩稿都是賈探春謄抄。最後兄妹二人,一人寫書,一人抄書。應該是《紅樓夢》最後的設定!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 12 # 緣來緣去

    探春遠嫁為妃,就如斷線的風箏一樣,以她剛毅正直的性格,作為封建社會男權制度下的和親形式的婚姻,探春遠嫁的生活絕不會好了。

  • 13 # 大天使

    林妹妹第一次到賈府看到的對三春的形容就看得出三姊妹的區別,第一個,肌膚微豐,身材閤中,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形容迎春用了六組詞語,而形容探春用了七組詞語,惜春的最少兩組詞語。削肩細腰是不是和晴雯有點相似,晴雯是水蛇腰,探春是細腰基本差不多,說明探春的身材很好,後面還有長挑身材就是有點高,她的眼是用俊來形容就有點男孩子的味道了,因為俊多指男孩子,英俊瀟灑,

    而且探春的眼神是環顧四周有一種神采飛揚的感覺,並且還看得出她的文采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和黛玉即受天地精華有異曲同工之妙,探春是集文采之精華,見到探春可以叫你脫俗,這就是探春第一次亮相紅樓夢展示給我們的有鴨蛋臉兒的貌美,有較好的身材,有神韻,有文采的飛揚的氣勢還有男孩子的俊眼,

    探春有一種做領導的天賦,表現在她提議建立詩社

    所有大觀園裡的女孩子包括男孩子寶玉都沒有想到會建詩社,詩社一般都是文人雅士基本是男性所獨有的一種社交形式,在詩社裡展示自己的才華,共同切磋對文學藝術的探討和體會,

    幾乎就沒有女子有這種形式的存在,因為在那個無才便是德的時候,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所以黛玉來的時候問姐妹們讀過什麼書賈母就說也就是認識幾個字罷了,這樣的女子才是合格的將來的賢妻良母型。

    而賈府的幾個女子早已不是認識幾個字的程度了,加上後來來的黛玉和寶釵,寶琴,香菱,妙玉,邢蚰煙個個都遠遠不是才高八斗可以來加以衡量的了。假如她們用詩詞來罵人的話,整個賈府除了賈政父子而外賈珍父子,賈赦父子恐怕很難聽出個所以然。

    而建詩社居然由一個女子提出來實在是體現了探春心胸的寬大和就是有男兒風的氣魄,連寶玉都說倒是三妹妹高雅。說高雅還是有點不確切的,會作詩做出好的詩詞來就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高雅和書生意氣,而組建詩社應該是一種號召力和凝聚力的表現,這就是有聚眾的領導風範。

    探春還有獨特的反叛精神

    探春的反叛精神不是一般的青春期的叛逆的表現,是敢於對一切不看不順眼的事情和人物發起猛烈的進攻的鬥牛士精神,有敢於伸張正義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這點很像她的媽媽趙姨娘,但探春的不懼怕一切的精神和她媽媽沒有策略純屬突發的沒有預測沒有底線的火山爆發是完全不同的。

    探春就敢對地位身份都高於自己的王熙鳳發起猛烈的進攻,不管她是為了王熙鳳對自己的母親一貫的不友好甚至是敵視的回擊,還是她心裡擔憂賈府的衰敗可能就從王熙鳳指揮下抄檢大觀園開始,都敢直接和王熙鳳過招,看看她在抄檢大觀園對王熙鳳說的那些話火藥味十足,攻擊性明顯。

    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櫃,他們所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你果然倒乖!連我的包袱都打開了,還說沒翻?明日敢說我護著丫頭們,不許你們翻了?你趁早說明,若還要翻,不妨再翻一遍!”。我們做賊的人,嘴裡都有三言兩語的,就只不會背地裡調唆主子!

    每一句話都包含要是平常的人都可以讓王熙鳳憤怒的含義,但王熙鳳就是沒有發怒,不知道是王熙鳳的大度還是王熙鳳這個強勢性格的人就是懼怕更強勢有點不要命的性格的人,總之王熙鳳對探春就是不發火而且還好言好語相勸和解釋。作為一個庶出的女孩子在王熙鳳面前威風凜凜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探春的戰鬥民族的精神

    我們知道世界上對俄羅斯民族的美譽是戰鬥民族,因為他們勇敢頑強是具有血性的一個民族,沒有太多的語言,沒有事先預告的習慣,說打就打而且很威猛,善戰。這個特性非常像探春,幾乎讓我懷疑探春的祖先是不是也有俄羅斯民族勇猛的血統,俄羅斯民族就是在他感覺到受到侵犯的時候就沒有二話快速而堅決的予以強烈的反擊,直到將你消滅為止。

    你看探春對王善寶家的拉扯她的衣服的回擊用迅雷不及掩耳非常恰如其分,也幾乎就是在王善寶家的拉扯探春衣服的同時我們就聽了一種響亮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的猛烈對撞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探春的五指和王善寶家的臉皮發生猛烈摩擦力產生的巨響,沒有預告,沒有語言,沒有遲疑。

    這像不像戰鬥民族的性格和作風,對敢於侵犯自己尊嚴的人格的舉動有什麼好預告的,有是語言一個字元都是多餘的,沒有遲疑還等什麼喃,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一百次抗議不如一架洲際裝載核彈的轟炸機繞你飛行一次。探春一百句怒罵不如一記響亮的耳光,探春是學到普京大帝的思維精髓。我現在知道了王熙鳳為什麼不願意和探春為敵的原因了。這樣的敵人最好不要有。

    探春還不是有勇無謀的鬥牛士

    因為賈赦要想娶賈母身邊的鴛鴦讓賈母非常的生氣當場就逮著當時賈府輩分最好的王夫人指責和數落,王夫人是有口難辯,整個空氣都凝固了,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媽是外客當然更不好幫自己的妹妹說話,王熙鳳,李紈也都不敢開腔,因為這是涉及到王熙鳳的公公的事情,多有不便說話,可以說她們都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好勸的,

    但是探春是有心的,這時候曹雪芹是說探春是有心的人,有什麼心,細心和判斷事務的智慧之心,可以說在場的人就沒有想到王夫人有個絕好的理由不應該受到賈母的怪罪,探春想到了,想到了是一回事,說出來又是一回事,那個場合就是想到了也沒有一個人敢說,

    探春都和姐妹們出去了再視窗有回來了,陪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嬸子如何知道?”這就是探春的智慧和膽量。雖然探春認為她來說是最好的。但我認為屋裡的人都可以說,因為這個理由太成分了,不存在和王夫人有親戚關係的寶釵和薛姨媽還有其他姐妹不能說的理由,王熙鳳和李紈都可以說。

    因為事實就是探春說的那樣任何人都不帶偏袒誰的因素存在。只是她們想到了沒有,想到了又敢不敢說出來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這次探春想到了,說出來了就和所有的人有了一次智慧和膽量的較量而且勝出了完美表現。

    探春的管理才能是槓槓的

    其實按照管理人才來說平兒的管理才是最合適代管王熙鳳生病期間賈府的管理事務,因為平兒就幾乎是王熙鳳的全方位的管理旁觀者和直接參與者,經驗肯定比探春還要豐富,也就是代管一段時間,還有李紈和寶釵的協助應該沒什麼問題,探春也可以作為副手協助,

    但王夫人就是選擇了一個庶出的女孩子探春來全面管理賈府事務,如果說按照長幼之分的話也應該是李紈為主,探春和寶釵為輔助助手,王夫人的決定證明了兩點,第一王夫人絕對的信任探春,並沒有因為她媽媽的低能和惹是生非而對探春有偏見,說明王熙鳳很器重探春這個庶出的非親生女兒。

    第二王夫人認為探春的能力是可以勝任賈府的管理工作,而且事實證明探春的確是把賈府的管理得很有創新和有除舊時弊端的高招,讓王熙鳳都對探春讚歎不已,王熙鳳管理大觀園有不少的漏洞探春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加以彌補,所以王夫人還是沒有看錯探春,

    還從一個方面看出王夫人的用人之道還是很高明的,而她用王熙鳳也是她用人的最理想的人選,所以王夫人在管理方面還是獨具慧眼的,王夫人也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無為之人,至少在賈府管理人員的選擇上比賈政的政績要好很多。

    探春還是一個君子坦蕩蕩的人

    本來探春對王熙鳳是有很多的氣的,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王熙鳳對自己的親媽趙姨娘的不那麼友好,有時還非常的嚴厲和不講情面,所以在管理賈府事務的時候就像給王熙鳳找一些不難看,但經過平兒的會說話讓探春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而且還產生了愧意,看看探春是怎麼說的吧。

    我早起一肚子氣,聽他來了,忽然想起他主子來:素日當家使出來的好撒野的人,我見了他更生氣了。誰知他來了,避貓鼠兒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憐的,接著又說了那些話。不說他主子待我好,倒說‘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素日的情意了’!這一句話,不但沒了氣,我倒愧了,又傷起心來。

    探春的話表達了三個意思,第一就是敢說出來對王熙鳳的不滿和平時的撒野,探春認為王熙鳳的很多行為就是撒野,包括對自己媽媽的撒野。還別說在平兒面前說王熙鳳,就是當著王熙鳳也敢說這就是探春的性格。第二探春的心又是軟的,在平兒的會說話一下子就軟了,就放棄了為難王熙鳳的初衷了。

    第三就是探春就是一個君子坦蕩蕩的人,說討厭王熙鳳就是討厭,說到天邊,在什麼人面前都敢怎麼說,包括在王熙鳳本人面前都一樣,旗幟鮮明不含糊,討厭就討厭,喜歡就是喜歡,而在平兒的溫情下又一改討厭王熙鳳的心情,不但不氣還道愧了傷心了起來,還掉了眼淚,

    剛強的探春背後是善良的溫和,探春就屬於那種你對我好一點點我會加倍償還,你對我不敬不尊我甚至傷害的話我會還以雷霆之怒,疾風暴雨的反擊。對你的好壞都寫在臉上。對你的好壞都表現在行動上,這就是探春的率真性格所致。

    探春還是可愛的小女生

    她讓寶玉給自己買一些小玩意也看出探春依然是一個青春少女應該有的還有些孩子氣的天真活潑,我們看賈府的很多小姐都沒有對這些小玩意感興趣,只有寶釵對自己哥哥買回來的他哥哥模樣一樣的小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給她帶來了不少的快樂,

    而探春是寶玉給她買過一次還讓給她再買些回來,可見這些小玩意帶給探春的快樂是可想而知的,她應該早就度過了喜歡布娃娃年齡卻依然對那些小玩意有濃厚的興趣也說明探春的童心依舊,單從開朗角度來看探春遠遠比其他的姐妹要活躍得多,從她喜歡小玩意的性格就是一個小女生來看你根本就看不出這可是賈府實習管理高層人物,如果她不遠嫁的話,也輪不到寶釵來管理賈府了。

    探春的文采應該在寶玉之上的

    探春在文采方面的才華應該是排在黛玉,寶釵,湘雲之後的,是第二集團的領軍人物,探春的詩詞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名園築出勢巍巍,奉命何慚學淺微。精妙一時言不出,果然萬物生光輝。出勢魏巍,只有和山一樣的高大才有魏巍的氣勢,萬物生輝也是一種浩大的感覺,不是寶玉那些小橋流水,花朵亭臺的狹小空間,遠大高的境界完全不一樣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孩子仰面看的是什麼地方,是天,而天是一望無際的,東風更是可以無限的大,東方一般都是起始點,因為太陽就是從東風升起,別向東風埋怨別離,該走就走,該離就離,這就是探春的胸懷,

    從上面對探春的各種品質和性情和氣質的閒聊,這樣一個多鍾優良品行大集合的探春你還感覺她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會有什麼不好的結局嗎?她頑強可以抗暴,不會像迎春逆來順受,她聰明高智慧而且審時度勢不會貽誤好時機,她美麗光彩照人是男子傾心的愛妻,

    她君子坦蕩蕩會有很多的真心朋友,她有領導者的天賦,聽人調遣的就不是她而是相反,她文章詩詞才華橫溢也是可以廣交天下文人墨客,她天真活潑還有少女的可愛,她的戰鬥民族的精神是她面對並戰勝一切敢於挑戰她的勁敵,她高超的管理才能是很多地方夢寐以求的賢才,

    你想想怎樣的探春應該是要有什麼樣的全才才可以戰勝的,王熙鳳是不是驚世奇才都對探春佩服得不說五體投地,四體投地是可以的吧。試想下如果探春面對的迎春的丈夫結果會怎麼樣,如果進宮的元春換成是探春結果又會是怎麼樣,

    如果是香菱換成探春的話夏金桂就只有被探春扇耳光的份,所以這樣的探春我放心的很,她就是走到天涯海角的結局一個字好,二個字好好,三個字好好好。常常會歪曲曹雪芹的本意的高鶚也不得不描寫了探春和她的夫君風風光光的回到了賈府。這點他認同曹雪芹的觀點,也是我的觀點。如果把探春的結局寫成失敗悲劇那就是犯眾怒是吧。也不符合探春各項綜合素質極品應該有的結局。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國家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