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牙子的牙啊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對人性的洞察、與對愛情的悲觀,使張愛玲筆下的人物都帶有悲劇色彩。張愛玲尤擅長描寫女性的悲劇,而女性的悲劇,離不開男性的推波助瀾。

    看完《半生緣》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會分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半生緣》女主顧曼楨與男主沈世鈞從相戀到分開,只發生了一次爭吵,而恰是這一次爭吵使二人賭氣分開。大多人將二人的分手怪罪於沈世鈞的懦弱,但在親密關係中懦弱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是其家庭模式對他潛移默化地負面影響,他不過是在重蹈父母覆轍。

    當我從父母婚姻失敗感、被動攻擊式憤怒、舊時代階級思想等方面分析世鈞在此次爭吵中暴露的的軟弱與殘忍後,我震驚地發現張愛玲隱藏在書裡的暗示:世鈞從未對與曼楨的感情抱有信心。

    《半生緣》(2017年版本)劇照

    這次吵架是在世鈞的父親猜測曼楨的姐姐是他曾相熟的舞女後,父親認為在這樣家庭裡出生的孩子,早晚都會去做舞女的。因此,父親並不喜歡顧曼楨。本想對父母坦承自己與曼楨關係的世鈞,既憤怒又難過,他並沒有承認自己的戀情。

    沈世鈞回到上海後立刻找到曼楨,同她說自己父親認識她姐姐,而他告訴母親曼楨沒有姐姐。他想把這件事情隱瞞下去。

    曼楨不以為意,希望世鈞將姐姐目前已婚並且有錢的事情講給他父親,這樣他爸爸也許不會很固執了,並且事情是瞞不住的,只要來家裡弄堂一問就知道了。

    早有準備的世鈞拿出自己在上海攢下的錢,希望曼楨一家搬家。曼楨認為世鈞應該拿出點勇氣來,世鈞默不作聲了一段時間後對曼楨說,她一定覺得自己軟弱,對他很灰心。

    曼楨問他,希望他誠懇回答以後會不會從家裡出來做事,她覺得世鈞應該不甘心一輩子待在家裡,像他父親一樣。

    世鈞認為曼楨看不起自己的父親,為自己父親辯解說他只是腦筋舊些。

    曼楨情緒激烈地接話道,是世鈞看不起自己姐姐,要說不道德,她不知道可舞女與客人誰更不道德!曼楨摘下世鈞送她的戒指,說倒也不必為這事發愁。世鈞看著她緊張蒼白的面色,自己的臉色也變了,將戒指丟進紙簍裡,離開了。

    《半生緣》(2003年版本)

    再相愛的人都逃不過人性,張愛玲將她對人性的理解融進男女主的對話中,讀者遺憾的是兩人的吵架以分手告終,而在張愛玲眼中即使後來世鈞沒有誤會曼楨結婚,二人的愛情亦不會有完滿的結局。

    為何相愛卻逃不過悲劇的結束?張愛玲將原因早已說明。“我們看不慣父母的做法,卻註定要重蹈覆轍”,世鈞的懦弱失敗感、被動攻擊、以及自己都不願承認的舊思想皆源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01.忍讓妥協維持婚姻是母親失敗感的源頭,亦造就了世鈞柔軟懦弱的性格,成為他戀愛開始與結束的原因。

    世鈞父母的婚姻並不幸福,父親只提供母子生活費,人卻住姨太太處。對於父親的行為,母親雖氣憤,但無可奈何,這段婚姻帶給世鈞母親深深的失敗感。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下,世鈞為人溫柔不惹事,亦懼事,和母親一般習慣忍讓與妥協。

    此性格對世鈞戀愛的影響顯而易見。世鈞透過好友叔惠認識了曼楨,曼楨沒有將自己複雜的家庭講給叔惠聽,反而告訴了沒見幾次面的世鈞。世鈞柔軟包容的性格使曼楨感到踏實。

    經上文描述:拿不出勇氣的世鈞令曼楨難過,賭氣提出分手,我們可以看到世鈞這種性格負面的地方,即遇事逃避。他想到的辦法是隱瞞與令所愛之人受委屈。

    一個事事溫柔的男人,往往是一個老好人。他們既想維護父母一方,又不想失去愛人一方,容易搖擺失去自己對事情的判斷,也不能做出基於自己本身價值觀上“正確”的決定。想擺脫父母相處模式的世鈞,遺憾地在戀愛中複製了母親一方的“模式精髓”。

    02.習得被動攻擊,沈世鈞以沉默表達憤怒,激起曼楨的委屈與焦躁。

    憤怒是人類常見的情緒,在親密關係中憤怒成為達成目的的手段。每個人憤怒時的表現不同,有直接發怒的攻擊型,亦有如沈世鈞般沉默寡言的冷戰型,即被動攻擊。

    世鈞不作聲,他好像是在桌上看報。 世鈞又是半天不作聲。 他唯有一言不發,默默地坐在那裡。那苦痛的沉默一直延長下去。

    沈世鈞如此脾氣離不開母親的薰染。母親在婚姻中處於弱勢地位,強烈的不安感與失敗感自然令她感到憤怒,可沈父不在身邊,她無法直接面對怒氣的源頭,所以她的憤怒大多是一個人的惆悵,沈世鈞和母親相處多年,漸漸養成氣憤時一言不發的隱忍習慣。

    在世鈞的被動攻擊下,曼楨得不到迴應,委屈與焦躁下做出衝動的分手決定。從父母婚姻中,便已看出被動攻擊的殺傷力,父母之間的感情總歸是他們二人的事,再親密的身份都無法替他們做決定,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避免憤怒的攻擊,嘗試用溝通與道歉、致謝開闢出我們自己的愛情模式。

    03.母親猜忌父親,世鈞猜忌曼楨,致使錯失解救愛人、挽救感情的唯一機會

    失敗感導致憤怒,憤怒又增強失敗感。在這個負向迴圈中猜忌不可避免地發生。在沈世軍父親生病後,他的母親每日猜測父親的行為,懷疑沈父要將大部分的家產留給姨太太。

    沈世鈞在與曼楨相愛的過程中,他也會不斷猜忌曼楨的行為,甚至懷疑曼楨對他的忠貞。在與曼楨吵架的過程中,他還在猜測曼楨是否會想起豫瑾:

    他的心裡想:“你一定懊悔了。你這時候想起豫瑾來,一定覺得懊悔了。”他的腦子裡突然充滿了豫瑾,曼楨可是一點也不知道。

    正是這份沈世鈞對曼楨的猜忌懷疑之心使他們徹底分開。在曼楨後來被姐姐曼璐囚禁的時候,沈世鈞找不到曼楨,心裡下意識想到的便是曼楨與豫瑾結婚了,從而去曼璐家詢問曼楨在哪裡時,便為曼璐找好了曼楨消失的理由,因為不信任曼楨,明明可發現曼璐的馬腳,卻錯過救出曼楨的機會。

    而處於被囚禁境地、受到肉體與精神傷害的曼楨,從不懷疑沈世鈞,一直堅定地等沈世鈞前來救她。

    猜忌與不安全感相互呼應,而猜忌這種潛意識的行為是不基於戀愛的濃度與狀態的,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對於常有猜忌情緒的人,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懷疑,擺在明面上去證明,只會偷偷的心緒不寧。明明問出口,就會得到答案,卻偏偏讓感情在自己心裡出現裂痕。猜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可見一斑。

    因父親住在姨太太那裡,所以父親與世鈞不常來往,但父親對他影響絕對不比母親弱。父親影響的是他的思維:

    她說:“我並沒有覺得灰心,不過我很希望你告訴我實話,你究竟想不想出來做事了?我想你不見得就甘心在家裡待著,過一輩子,像你父親一樣。”

    曼楨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她瞭解沈世鈞,甚至比沈世鈞更瞭解他自己。在上述問題中,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沈世鈞潛意識的想法。而這是沈詩鈞,隱藏在內心深處,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事情。

    04.離家並非為尋求獨立,而是躲避糟糕的家庭氣氛。享受聲譽帶來的便利是本性,世鈞歸家是必然。

    他對於人情世故也不大熟悉,在上海的時候就吃虧在這一點上,所以他在廠裡的人緣並不怎麼好,他也常為了這一點而煩惱著。但是在這裡,因為他是沈某人的兒子,大家都捧著他,辦起事來特別覺得順手,心裡自然也很痛快。

    沈家少爺是父親帶給他的身份,這是以前與父親不常來往的沈世鈞鈞感受不到的。在父親生病,他為父親做事時,他才感受到以前瞧不起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多大的便利與虛榮。

    因此在母親稍微地勸說下,他沒有與曼楨商量,亦不敢告訴曼楨,便立刻辭掉上海的工作。而這本就是他的心之所向:與他的父親一樣,安安穩穩地在家裡過一生。

    用現在的話講,在曼楨面前,他的人設翻車了。所以他越發猜忌,在吵架中便懷疑曼楨對他辭職一事,感到失望。

    《半生緣》1997年版本

    與曾向曼楨許諾的人生規劃路線不同,並不是父親給他帶來最大的問題。深陷愛情的沈世鈞直到與不喜歡的人翠芝結婚之後,才敢觸碰自己內心深處的可怕想法:

    05.對婚姻保有舊時代階級思想,不看好與曼楨的愛情,使放棄成為解脫

    世鈞是富家子弟,而曼楨不僅家境貧窮,還有一個做舞女的姐姐,若不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根本不會有交集。根深蒂固的舊時代階級思想是他與曼楨分開最根本的原因,這是父親帶給他的最深遠、最不願承認、最難改變的想法。

    婚後,沈世鈞回想與曼楨在一起時關於結婚的幻想,永遠都是飄渺的,沒有一件事情能夠落下地來,而與翠芝結婚,婚後要住什麼樣的房子,買什麼樣式的傢俱,牆壁漆什麼顏色,一切都是具體有形的。

    因為從一開始他便覺得和曼楨的婚姻是幾乎不能成功的事情,所以他才會有虛幻飄渺的感覺,這對深愛她的曼楨,將他視為信念的曼楨過於殘忍了。本質上不相信與曼楨的愛情會有結果,所以他猜疑猶豫不決,想出隱瞞的辦法,拉著曼楨一起妥協。

    如果說吵架中曼楨先賭氣提出分手,不如說是世鈞在心底裡從未對這段感情抱有期待。所以他分手後,便可隨便結婚,甚至與一直以來不喜歡的翠芝結婚。因為這才是他心底裡,為自己想象的婚姻與生活。借他十多年後與叔惠相見時說的話:“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張愛玲擅寫女性悲劇,她營造的悲涼在每一個細節裡。她將萬般不如意的人生給了曼楨,將唯一值得他回味的愛情戳破。沈世鈞無法擺脫父母給他的負面影響,他便無法與喜歡的人相守,留得一生的遺憾與惘然。

    父母作為我們生命中最親密的人,他們給我們的影響如影隨形。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也順帶把自己在愛情婚姻中的情緒傳給了我們。

    我們震驚地發現,自己某些行為正是父母令我們看不慣的做法,發現之時正是改變之時。對父母的不滿不該成為我們的揹負,反而是汲取經驗的源泉。不讓父母的問題成為我們的錯誤,這是每個成年人面對愛情、生活該有的態度。

    世鈞與曼楨的愛情已成悲劇,我們的愛情不可重蹈覆轍。

    願每個人都可與所愛之人,攜手到老。

  • 2 # 金魚驚娛

    如今時隔多年《半生緣》又要翻拍了,這次由娛樂圈的大姐大劉嘉玲親自主演,劇中還有蔣欣,曝光的劇照中充分展示了劉嘉玲的獨特韻味,成熟優雅又大氣,非常有範!

    對於張愛玲的原著小說,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她的筆觸從來都是犀利的,善於運用環境的渲染烘托出主角的愛恨悲愁,她把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生動。

    顧曼璐的心狠手辣與妒忌猜疑,曼楨的溫柔似水與不認命倔強性格,世鈞的優柔寡斷與安於現狀,祝鴻才的貪心無厭與淫蕩不堪都透過張愛玲的筆觸描繪出來,讓人感到是如此涼薄心寒但是卻不忍放下手中的書本,因為實在是太引人入勝了!

    對於她的《半生緣》可以說是她的經典之作,這部作品無疑是殘忍的,處處透露出絕望,可是在絕望中又有一絲希望,世鈞過了十幾年後依舊愛著曼楨,他的心從未變,就算再見兩個人依舊念著對方,這大概是荒涼塵世裡最值得的安慰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不如等電視劇上映先看看電視劇版的吧,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期待!

  • 3 # 大嘴筆記

    張愛玲的文章,總是會帶有為愛前仆後繼式的追尋,像一隻沒有腳的鳥,不停不停的飛。

    《半生緣》講述幾對平凡的年輕人愛恨情仇的故事,他發生在9.18,12.8,解放上海,支援東北等大的故事背景下,註定最後的結局是個悲劇。

    世鈞對對於他的愛情是真心愛過,只是事實弄人,造化不夠。讓愛情美好的一切都改變了,變得現實和政治。

    讓我想起電影《甜蜜蜜》裡面的黎小軍和李翹因為同一首歌曲走到一起,但是因為不同的生活目標和理想而分手。

    如果沒有變故,他們可能不會再有交集。但生活總是會給你不同的安排和選擇。

    愛情和生活要向花兒開在春風裡。

  • 4 # 優優飛揚

    《半生緣》是張愛玲創作三次的成果,處處顯示著張愛玲的精緻與細膩。

    舉個例子講,世鈞回老家,吃飯的時候,大家說起狗,然而翠芝說,世鈞是討厭狗的。

    後來翠芝與世鈞結婚,她依舊養了狗。

    用一隻狗就將兩個人的尷尬婚姻寫出來了。

    世鈞與曼楨談戀愛時,他這樣想過翠芝,

    尤其是翠芝這一類的小姐們,永遠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個地位相等的人家,嫁過去做少奶奶——這也是一種可悲的命運。

    後來曼楨與世鈞分手,世鈞和翠芝結婚,他最後還是成為翠芝生命中那個地位相等的人,他過得也是可悲的命運。

    張愛玲用《半生緣》寫出了人生的身不由己,告訴我們,戀愛從來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家人的事情。

    她用大量細節來證明,家庭影響人生,性格決定命運。

    這些家庭性格對人的影響,張愛玲都是用細節來完成的。

    比如說,曼楨的家庭很苦,經濟狀況不好。

    曼楨與世鈞第一次正式見面就是在一家小髒館裡面。

    這個髒館,叔惠是嫌棄髒兮兮的,他的不適應是因為他很少來這種館子吃飯,去相對乾淨的館子。

    這一次之所以來到,因為常去的那家館子春節不開門,逼不得已。

    曼楨去小髒館吃飯就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她和世鈞叔惠的家庭差距就一下子出來了。

    後來三個人一起吃飯也是AA制,而這對於曼楨的壓力不是特別大。

    納博科夫曾經說過,小說是細節的天才。

    張愛玲的好就是運用大量細節,來推動敘事。

    有人覺得《半生緣》悶,其實是看不懂小說的細節。如果懂得了,就會感覺到很有趣味。

    我發現朋友們讀過這本書竟然不知道世鈞最愛吃火腿湯。

    而這個細節,張愛玲也是精心設計的。

    曼楨媽媽曾經得罪過世鈞,後來燉他愛吃的火腿湯賠罪,世鈞很開心。

    世鈞和翠芝結婚後,她都不知世鈞喜歡火腿湯。其實世鈞說過很多次,翠芝依舊不記得。

    翠芝記憶力不好嗎?才不是,她記得叔惠也怕狗,所以囑咐家人把狗栓起來,她記得叔惠不喜歡喝中國酒,所以會買洋酒給他。

    她就是不記得世鈞愛喝火腿湯,就是想要證明兩個沒有感覺的人,結婚也不會有感覺,生活不會幸福的。

    叔惠和翠芝有感情,因為叔惠家窮,翠芝媽媽看不起他,叔惠本來也很驕傲,兩個人到底是錯過了。

    這真是一部讓人傷心的書,有情人終成眷屬應該屬於童話。

    兩個不那麼討厭的人,門第差不多的人,哪怕沒有感情,也會結婚的。

    張愛玲能寫得很好,因為她反覆修改。

    小說的最初版叫做《十八春》,1950年在《亦報》連載,也叫做連載版。

    1967年,張愛玲又做了修改,叫做《惘然記》,在《CROWN》月刊刊登。

    後來《CROWN》出了單行本,小說也有了新名字《半生緣》。

    張愛玲有很濃厚的《紅樓夢》情結,在這三次易名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蛛絲馬跡。

    不禁讓人想起《十二金釵》,《石頭記》和《紅樓夢》。

    作為張愛玲的粉絲,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可以說《金鎖記》受《紅樓夢》影響很深,給《半生緣》最大靈感的還是美國小說《普漢先生》。

    聽到有老師告訴我,我還特意買了一本。

    兩部小說的架構相似度極高,這個也是張愛玲承認的(有機會我會專門寫兩部小說的異同)。

  • 5 # 小婷半清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講訴了曼楨和世鈞的情感故事,故事很坎坷,也很心酸,最打動我的是故事的結尾。

    他們久別重逢,可物是人非,早已不是當年的光景,他們走進之前去過的飯店,走進包間,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也是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跟隨著曼楨的心思,淚流滿面。

    曼楨講起了自己多年前的遭遇,她本以為自己會痛苦流涕,沒想到異常的平靜,像是講別人的故事一樣。世鈞根本不知道是這樣,還以為她真的是嫁給了豫瑾。而今見了曼楨,世鈞像下了決心似的說,等我想想辦法,沒有不能挽回的事情。

    而曼楨卻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如今見了一面,就很是難得。

    世鈞一直惦念著曼楨,心裡一直有種期盼,可今天一見,好像是訣別一樣,他們之前種種過往,連同曼楨,都會在他心裡死去。

    世鈞和曼楨在生死離別,家裡的叔惠和翠芝也在難捨難分,叔惠告訴翠芝,自己的前妻和翠芝很像,年輕,漂亮而且有錢,他感嘆,自從認識了翠芝,這輩子好像就逃不掉她這樣的女子了。

    翠芝感覺到了一種淒涼的勝利和滿足。

    故事在這裡收尾,故事中的主人翁,沒有一個人的婚姻是因為愛情,大概因為愛情太奢侈了,經不起時間的磨礪,經不起誤會的滋生,經不起世事的改變。

    有遺憾的才是難忘的,試想一下,如果曼楨真的能和世鈞結婚,世鈞家裡人對她的態度,還有日復一日平淡的瑣粹日子,他們能熬得了多久,就算是嫁給愛情,愛情也難免被婚姻消磨殆盡。

    如此,深愛一場,各自向前,偶爾能想起曾經有段日子,和他一起走過,也算是平凡歲月裡難得的慰藉。

  • 6 # 我是一南

    對於悲劇的愛情小說,張愛玲從來都有著像是看客和旁觀者一樣的態度。明明是自己親筆寫的,看起來卻像在敘述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在小說《半生緣》裡,最讓人為之震撼銘記於心的一句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是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沈世鈞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

    在最開始,愛情到來的時候,我相信世鈞和曼楨是真的愛著彼此的,只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在當時還不夠成熟,這與世鈞自身有很大的關係。

    世鈞的小家子氣,不堅定,不夠信任,是他與曼楨之間最大的阻礙。一個輕易就放下曼楨,和自己不愛的女人結婚生子的男人,並不是一個值得愛和依賴的人。

    這段感情對於當時的曼楨,像是平淡生活裡溫潤的一縷風,是她後來的救命稻草,是她像動物一般,被囚禁在房子裡,唯一渴求活下去和重見天日的希望與動力。

    她心裡唸叨沈世鈞的名字無數次,唸到最後連自己也絕望了,就認命了,強硬了。

    當他們再次相見,是在十年八年之後,彼此都有了家庭和孩子,再想要義無反顧地在一起,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曼楨清醒地意識到現實的情況,她比沈世鈞清醒明白,知道一切都不能回頭,更加了解世鈞的為人。

    大半輩子過去了,他們都很無助,很絕望。

    當曼楨哭著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意味著,她已經將他放下了,認識到這個赤裸裸的現實,並決定面對它,承擔它。

    如果曼璐是一個正常的,可以生育的女人,曼楨和世鈞之間,還隔著他的母親,還隔著那些人們固守著的世俗觀念。

    對於世鈞來講,正是他的不堅定,讓他最終還是會向母親妥協,繼而離開曼楨,走上與翠芝結婚的同樣道路。

    他們很難在一起,即便是在一起,也不會很幸福。

  • 7 # 雪梨推文

    悲劇。

    雖然已經看了很多年,但是想起來還是覺得太悲劇了。

    姐姐曼璐的一生是個悲劇,為維持一家生活開支輟學當交際花,受盡萬般苦楚,在無奈之下與有婦有子的祝鴻才結婚。誰料祝鴻才看上了曼楨,曼璐為了討好祝鴻才,不惜犧牲妹妹的幸福,導致曼楨被祝鴻才強姦還生下一子。

    曼楨更是一個悲劇,有相愛的人不能相守,還被姐姐設計被強姦,生下仇人孩子。受盡屈辱與祝鴻才離婚後,逃出祝家發現自己的愛人已經與別人結婚。

    祝鴻才這個混蛋真真該死!

  • 8 # 小西看劇

    覺得很符合張愛玲。曼璐當舞女養活一家人,而妹妹的養尊處優和冰清玉潔說白了都是姐姐給的,沒有姐姐提供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曼楨也不可能擁有高階的女大學生身份。如果各自都能按設想的一樣,定然都有比較美好的未來,可如此不經波瀾的人生,定然是張愛玲不願看到的。所以才有了最撕心裂肺的一段劇情,姐夫佔有了曼楨。

    而姐姐曼璐原本是想和丈夫祝鴻才好好過日子的,可祝鴻才一天到晚不著家讓曼璐逐漸心力交瘁,才最終想透過自己的妹妹來留住丈夫,將妹妹納入二房,甚至大房都可以。到了這裡曼璐基本迷失了,將自己墜入萬劫不復之地。

    在這段故事裡,曼楨和世鈞真心相愛,卻被命運拆散,所有人的結局看似是命運的不公,實則也是自己經營的結果,當然也有時代因素。而曼楨、世鈞、翠芝、叔惠,更像是張愛玲眷顧的人,在時代的天翻地覆面前,他們依然擁有最珍貴的東西。結局看似悲,細細一想,其實剛剛好。

  • 9 # 婧淳的星空

    張愛玲太厲害了,將《半生緣》中人物命運的陰差陽錯寫的如此不動聲色。 更厲害的是,乍聽起來這麼荒謬的故事,都被她設定好了人性的伏筆。林心如演的曼楨是新職業女性,遭遇變故前善良單純,遭遇變故後又強大堅韌。蔣勤勤演的也很好,讓人一邊恨她一邊又想起她生活的艱辛與痛苦來。

    但更動人的我覺得還是曼楨。她既讓人心碎疼惜,又讓人敬重。

    曼楨,即使是在現代,說她是堅強、獨立的新女性,一點不為過。

    她從兩次巨大的磨難中站了起來。 第一次是被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祝鴻才設計,遭姐夫強暴後懷孕,甚至被囚禁起來,直至孩子出生。 這樣的痛苦,她是靠著對世鈞的愛撐下來的。想著世鈞在等她,想著世鈞還是她的未婚夫,是她可以信賴依靠的人。 第二次是好不容易逃出去之後,她才知道世鈞結婚了。 但是她也沒有垮掉,甚至,她是靠著世鈞曾經給她的愛繼續撐下來的,讓她相信愛過便是好的。 這個故事按今天的視角來看,結局太不圓滿了。 但這可能才是人生吧,就像曼楨說的那句寥寥幾句卻無限沉痛的話: “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那之後,她還在漫長的折磨中活了很久。 因為生下孩子之後,她本來逃走了。可知道孩子生病之後,因為天生的母愛,她又捨不得孩子了,只好答應祝鴻才在他家住下去,甚至和他結了婚。 但想離婚的時候,她比現代女性還決絕,甚至未雨綢繆。 因為祝鴻才有錢又有社會地位,所以她提前找了律師,想要爭奪兒子的撫養權。 她還重新找了工作,希望給孩子好的照顧。 甚至,在祝鴻才答應了她離婚之時,兩個人相對默默流淚,她心平氣和說了句:“謝謝你,姐夫。” 看到最後,曼楨將她生命裡的恨悉數剔除了,只剩下她和世鈞曾經的愛,還有她對兒子的愛。 這樣的曼楨,可能才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吧,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還有強大的愛。

  • 10 # 輕影軒

    《半生緣》裡講了好幾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卻都是有緣無份,包括,張豫瑾和顧曼璐,沈世鈞和顧曼楨,還有許叔惠和石翠芝。

    其中,以世鈞和曼楨的愛情故事最為典型,他們的愛情,在寒冷的冬天裡開始並結束,他們每次約會不是在晚上就是在下雨天,似乎已經註定了他們不會有光明的結局。

    看完《半生緣》,我最大的感觸有兩點,一個是腐朽的思想真的會害死人,另一個是性格真的能決定命運。

    第一點:腐朽的思想真的會害死人

    《半生緣》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故事是發生在上海,當時的上海正是新舊思想交替的時代,社會結構也很複雜,有小市民,有普通白領,有富家少爺,有舞女,也有投機者。

    故事裡的顧家兩姐妹,就是很典型的兩類人,姐姐顧曼璐是舞女,有著很傳統的舊思想;妹妹顧曼楨是個小白領,是個有新思想的現代女性。

    在顧曼璐的思想裡,女人就是要嫁一個有錢的男人,依靠這個男人過完下半生。而顧曼楨卻覺得,女人也是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養家,而不是靠男人。

    所以,這兩個人對婚姻的觀念一直是不一樣的,曼璐嫁給祝鴻才後,為了留住鴻才,不惜設計讓鴻才強暴曼楨,借曼楨的肚子來生個孩子,以此來討好祝鴻才。而曼楨一直都覺得貞節並不是女人的唯一,所以她幾次想逃走,甚至想到了自殺,並不會因為失身給祝鴻才而嫁給他當姨太太。

    從根本上來說,曼楨的悲劇其實是由曼璐一手造成的,而曼璐之所以會這麼做,也是受了腐朽舊思想的荼毒。

    第二點:性格真的能決定命運。

    沈世鈞和顧曼楨無疾而終的愛情,除了曼璐的破壞,另一個原因是沈世鈞軟弱的性格以及對愛情的不堅定。

    沈世鈞看起來為人穩重,話也不多,卻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對待任何事情都不堅定,對工作如此,對愛情更是如此。從張豫瑾的出現,再到世鈞的父親認出曼璐是舞女的身份,好幾件事情的先後發生,都能直接看出沈世鈞遇到困難就後退,他雖然知道曼楨喜歡他,但他不會為了曼楨奮不顧身。

    再到後來,曼楨被強暴並被軟禁,世鈞雖然去找過她,但也是半途而廢。在被曼璐誤導後,他以為曼楨嫁給了豫瑾,但並沒有再去找豫瑾當面確認一下,而是轉身去和石翠芝結婚了。

    世鈞和翠芝結婚,其實也並不是因為愛情,小說裡說得很明白,兩個人互相不喜歡,只是因為對方剛好是可以結婚的物件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世鈞對待愛情堅定一些,他們兩個人的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了。他就會去把曼楨爭取過來,會和曼楨一起反抗父親對舞女的偏見,而不是讓曼楨否認有個姐姐是當舞女的,更不會在曼楨失蹤後就早早的放棄了尋找她。

  • 11 # 學海無涯學學學

    心疼漫路,全家人一邊花著她當舞女掙的錢,一邊又看不起她,覺得她當舞女丟人,難道這是漫路想當舞女嗎,不是,可她沒得選,她的家人從來不去想一想漫路如果不當舞女怎麼養活她們,怎麼供弟弟妹妹上學讀書,看病,吃飯,真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呸,一群垃圾

  • 12 # 月亮灣呀彎

    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是高一,書名叫《十八春》,結尾是曼幀的兒子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去了,當時覺得有點奇怪,再後來看了電視劇,結尾不一樣,再後來才知道張愛玲把結尾改了,去掉政治性的結尾,同時書名改為《半生緣》,再一次讀《半生緣》,感覺故事完美了,結局悲涼的完美,才更像張愛玲的故事。

    《半生緣》最後,曼幀和世鈞走到一個飯店小房間,相顧,淚眼婆娑,曼幀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看的我淚眼朦朧!

    是呀,人生有幾個十年?有幾次青春?特別是青春歲月,一轉身也許就是一輩子!錯過去就真的錯過去了!

    張愛玲筆下沒有完美的人,曼幀是最白月光的存在,但是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也是建立在別人的付出之上的,這才是張愛玲的高明之處!

    人生海海,人性複雜,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愛恨情仇永無休止!

  • 13 # 安夏汐

    我的感想,就是覺得張愛玲小說裡的女主人公都不會幸福的,就跟她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樣,人生沒有圓滿,如果勉強圓滿,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想要被成全,一座城市都要被傾覆。

    《半生緣》的女主人公顧曼楨,雖然年少失去父親,但是她有個很好的姐姐顧曼璐,為了讓顧曼楨跟弟弟妹妹讀書工作,有個體面的生活,顧曼璐放棄自己的婚約去舞廳做舞女,雖然舞女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光彩的職業,但是無依無靠沒有一技之長的顧曼璐為了維持家裡的生活,也只能去做舞女。可惜家裡人根本看不起她,覺得顧曼璐做舞女丟了她們的人。

    顧曼楨跟沈世鈞的愛情很完美,兩個人心心相印,就等著結婚,沈世鈞是想早點結婚的,甚至都向顧曼楨求婚了,但是顧曼楨總是以家裡離不開她一直推脫著,這樣他們兩個人都很累,一直問題不斷。後來就有了祝鴻才的事情。

    在顧曼楨離開祝鴻才後,有一天顧曼楨在馬路上碰見沈世鈞,兩個人傾訴完離別之苦後,顧曼楨對沈世鈞的一句話,我們再也回不到以前了,讓人聽了十分心碎。

    想愛容易相守難,走到一起更難,或許走不到一起才是最正確的。

  • 14 # 喬喬快跑

    我覺得有幾個社會現實:

    我們渴望愛情,但是愛情在生活面前終究是過眼雲煙

    再相愛的兩個人一旦錯過了,他們早已被生活教育回不去了

    女性在當時社會女性沒有地位,也許只是男人尋樂或者傳宗接代。

    我覺得張愛玲能把生活詮釋的淋漓盡致,也是他人生經歷豐富多彩

  • 15 # 看雲說

    一、母親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半生緣》裡最讓我膈應的就是顧曼楨媽媽,一個軟弱沒有擔當的媽媽造成了曼璐曼楨姐妹倆的悲劇命運。

    曼璐爸爸去世的時候,她媽媽應該還算年輕,可她卻什麼也不做,讓曼璐去做舞女,養活一大家子。

    後來在曼璐和祝鴻才好時,明知祝鴻才不是可以託付終身的人,為了把曼璐嫁出去,也為了祝鴻才的錢,默許他們的婚事。

    在曼璐設計曼楨時,她也沒有任何作為,真是一個糊塗的母親。

    二、親姐妹之間也會有嫉妒

    曼璐一開始全心全意掙錢養活家人,她家人開始還好,後來就把她的犧牲看成理所當然。特別是曼璐弟弟,居然以姐姐為恥。

    當曼璐看到曼楨獨立純潔有人愛,嫉妒便不自覺地生長起來。

    為了留住祝鴻才,竟設計讓祝鴻才強暴曼楨。

    人性真是無法揣測啊。

    三、愛情是個奢侈品

    《半生緣》中,沒有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曼楨和沈世鈞,曼璐和張豫瑾,淑惠和翠芝,多少愛恨痴戀終是一場夢。

    因命運錯過,因際遇錯過,因愛的不夠深而錯過。

    好多愛我們無法永遠把握,只有在愛到來時好好珍惜,在愛遠去時悵然地回憶,回憶那一場曾經的空歡喜。

    但縱然情深緣淺,那相聚的光芒仍將照亮餘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路飛是否還會開發五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