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無聊賴一山人

    會。舉個例子,蟹爪蘭和菊花都需要短日照條件才會開花,自然條件下就是秋天。這也是為什麼菊花開在秋天的原因。但是,但是我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菊花盛開的場景,為什麼?這就是人為打亂它們生物鐘的結果,比如你可以把它們放暗室裡培養人為控制光照時間。

  • 2 # 錘錘老師

    大約300年前,人們就開始思考:植物是否有生物鐘。法國天文學家讓雅克德邁朗在他的花園裡發現了向陽植物,這些向陽植物的葉子隨著天空中運動的太陽而變換方向。在傍晚時分,葉子會摺疊起來,到早上又伸展開來。

    1729年,德邁朗進行了一項著名的試驗:他把植物放在一個黑暗的壁櫥裡,那裡完全沒有光線。植物沒有受到完全黑暗的外部環境的誤導:每天早晨會準時在日出時展開自己的葉子,按照一天時間的流逝而朝著那看不見的太陽的方向轉動,到晚上又摺疊葉子。很明顯,植物內部的生物鐘在給植物釋出命令,如何按照明亮的Sunny運動。

    即使是微小的單細胞海藻也有生物鐘。例如可活動的鞭毛海藻—膝溝藻在日出前一個小時就會服到海面,為的是享受第一縷Sunny;在太陽下山之前,這種海藻就沉到海水深處。雖然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但還是不足以證明它有生物鐘。在給予這些海藻相同的光照條件後再對其漫遊的節奏進行觀察,才證實了上述的猜測。

    科學家對向陽植物進行了不計其數的試驗我們發現,植物也有生物鐘,並調控其生命節奏

    現代科技發達,利用技術改造,相信植物的生物鐘是可以適應新的環境。現在我們可以吃到反季節的水果,南方的水果可以移栽到偏北方的城市,都是可以實現的。

  • 3 # 青年醫生林恩

    疫情期間的生活打亂了生物鐘,工作時間表要求我們上班,但是身體卻不想。人們在工作日早晨六點起床,節假日九、十點鐘甚至更晚才起床,身體需要付出的代價和跨三、四個時區旅行一樣。你需要一段時間把它調整回來,適應有規律的工作生活。

    植物也有生物鐘,生物鐘是一門古老的學科。1792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法國天文學家讓·雅克·德奧圖·德梅朗發現含羞草已經“睡覺”了,它的葉子合上了,而白天時它的葉子是張開的。他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續處於黑暗環境中會產生什麼變化,之後他發現,儘管沒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葉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規律性變化。顯然植物能夠“知道”太陽的位置,知道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黑夜。德梅朗是發現晝節律的第一人,他的報告出現在一篇重要的科學論文中,只有350個單詞,組成7個很長的句子。

    後來,其他科學家發現不只植物,動物和人類也有生物鐘幫助自身生理狀態適應環境的日常變化。地球每24小時繞地軸自轉一週,或沐浴於Sunny中,或湮沒於黑暗裡。對生物體而言,“吃喝拉撒睡”皆有定時,隨著地球日夜更替的節拍發生適時地演變。

    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找到了哺乳動物生物鐘的位置所在。動物眼睛後面的小丘腦有兩個很小的區域,現在被稱為視交叉上核,這個區域的神經元連線視網膜,負責對光明和黑暗的週期性反應,讓肌體隨著白天和夜晚的時間活動或休息。視交叉上核只有四分之一顆米粒大小,由大約20000個神經細胞組成,這兩個區域向大腦和身體發出訊號,控制激素釋放、調節體溫和食慾。

    華中科技大學對生物鐘進行研究的張珞穎教授說:“此次得獎內容研究的是生物鐘的核心機制:鍾是什麼,有哪些成員。除此之外關於生物鐘的研究還有很多,比如哪些因素可以調控生物鐘,生物鐘是如何調控生物的行為和生理過程的;幾乎每個細胞都有一套生物鐘,不同的組織和細胞是如何協同來調控行為和生理過程的。”

    生物鐘的出現給生物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是藍藻實驗。科學家用一種叫做藍藻的單細胞生物進行研究,正常藍藻的生物節律是24小時,基因突變的藍藻生物節律可以縮短也可以延長,比如22小時或者26小時。這些基因突變的藍藻和正常藍藻等比例混合培養,處於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條件下,之後發現突變藍藻基本消失了。

    如果把他們放在11小時光照,11小時黑暗的情況下,生物鐘是22小時的突變藍藻生長較快;在13小時光照和13小時黑暗的情況下,26小時生物鐘的藍藻生長較快。無法適應光照更替環境的藍藻,生存競爭力顯著降低了。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飛機發明以前的人,根本沒有倒時差的問題,也就沒有進化出快速和大幅度校表的機制。由於多數生物的生物鐘與地球的24小時節律相差無幾,每天也就調整十幾分鐘左右。“這就像以前的手錶走的不太準,每天晚上對著收音機對對錶,並不妨礙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藏線隧道完全通車,騎行還能見到以往的美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