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小廚

    .天下父母對孩子都是疼愛有加,,但是確實要有一個度,超過了一個度可能就變溺愛了,其實對孩子的合理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才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利的,我不知道你家寶寶多大了,不同年齡的孩子,是要讓他們獨立的做些屬於他們自己的事,這樣既鍛鍊他們的動手的能力,又不會以後生活什麼都不會做!有的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因為過分疼愛,往往就不會在意孩子犯的錯!這樣都是不對的,犯了錯誤就應該受到懲罰,當然懲罰不一定都是武力!第一次犯錯你可以提醒他,告訴他那裡做錯了為什麼會做錯,第二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要 懲罰了!懲罰的方法你可以讓他站軍姿,這樣既不會因為打而傷到孩子,又可以讓孩子以後有個好的姿態!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還是要靠家庭環境的薰陶!

  • 2 # 小羅英文老師

    每個父母都想孩子獨立,認真完成作業,這是每個家庭對小朋友的要求,但是如果父母都幫著做這些孩子力所能及事,孩子們怎麼樣會懂事呢?所以說還是慣出來的原因,其實小朋友是可以做一些家務,整理自己的東西,桌面,你想讓孩子成為人才,但保姆式的父母,最後只會毀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怕孩子做錯事,所以很多事情都幫小朋友直接決定,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未來都為孩子決定了,如果孩子喜歡音樂,被拒絕後孩子會不高興然後不願在跟父母溝通,因此有的孩子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父母又不理解,覺得自己越來越不瞭解孩子了。把孩子的一切都確定好,可是不犯錯不經歷,孩子怎麼樣知道成長,所以孩子離開家庭的照顧傢什麼都不敢嘗試,怕錯。所以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是他們需要還是父母真正需要?可孩子會感覺幸福嗎?孩子會感恩這份愛嗎?

  • 3 # 一點正影片

    愛孩子方式有很多種,都會無形中出現在我們和孩子的生活當中,怎樣把握寵愛孩子的這個度,就要我們從孩子的生活習性,性格型別中掌握,自己感覺他做的事情不對,要理性的制止他,不要大聲罵他,要和聲和氣的慢慢勸導他,講一些做這個事的危害等,或者用別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教養孩子最關鍵的就是有耐性,好多事情都得從細節中開始,平時少玩會手機,多和孩子交流感情,多講一些樹立正確三觀的故事,從小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 4 # 米哈里EDU

    我來支個招,包你滿意!是這樣,之所以我們把握不住這個度,是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糾結,愛過頭了,怕變成溺愛,寵壞孩子,嚴厲一點吧,又怕孩子反叛。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的教養方式究竟要怎麼把控呢?我的觀點是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要求控制程度這兩個維度來平衡。

    1、情感維度

    用積極、肯定、耐心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情緒、情感、行為,什麼意思呢?就是父母對孩子要充分的接納,從情緒到生活再到行為,不管孩子是個什麼情況,我們都給與支援和理解,也就是經常說的無條件的愛。

    2、控制維度

    愛雖然是無條件的,但是愛是有邊界的,什麼意思?就是父母愛孩子這件事不變,但是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處事有一定的約束,最佳的方案就是,用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幫助孩子努力達到,在過程中激勵他們,鼓勵他們,欣賞他們。

    這兩種組合方式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權威型教養方式”,是英文直譯過來,聽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是組合方式確實是這樣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溫柔而有邊界”。那麼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獨立性強,自尊感和自信心都很好,長大後善於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對人也比較友好,善於跟人相處。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第一,他們可以感受到愛,第二,他們在父母的支援和幫助下,願意去探索和挑戰,不會擔心犯錯,即便犯錯,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他的。

  • 5 # 柏藝康

    作為父母的您,愛孩子嗎?

    如果看到這個題目,99%的父母肯定會說“扯淡嘛,做父母的怎麼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其實經過調查,很多父母(這個比例應該不低於40%),不知道如何去愛孩子。也就是說很多父母,沒有掌握好如何去愛孩子的這個度。

    在說這個度之前,我想引入一個話題——愛孩子的目標準是什麼?也就是說如何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世上很多愛的表現形式是拉近距離,而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分離……

    因此,作為稱職的父母,愛孩子的出發點就要以孩子能夠將來生活自立、自理、自尊、自強為出發點,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孩子屬於國家,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產。

    如果真得能夠明白愛孩子的目的和標準了,其實愛孩子的度自然就能感覺的到了。

  • 6 # 宛悅

    所謂“愛孩子”,愛適度了叫“愛”,愛過度了叫“溺愛”。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也是管制、包辦、批評。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怎樣把握愛孩子的度呢?

    第一,不要事事為孩子搶著做好。在你介入孩子的事情之前,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看看孩子會怎麼做。

    第二,要對孩子多多鼓勵,要分清楚鼓勵與表揚的區別。不要只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要表達對孩子的感謝,強調孩子的力量很強大。

    第三,在孩子感到沮喪的時候,要記住這只是一種感受。允許孩子情緒不好,並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與他們自己的情緒待一會兒,相信他會挺過去的。

    第四,要避免為孩子過度服務。什麼時候可以為孩子做事,能幫助孩子做到什麼程度,這樣的界限要早早的與孩子交代清楚,並且堅定的執行下去。

    作為家長,我們都特別希望被孩子需要,但其實我們永遠都會被孩子需要,但是一定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變得堅強,並且能夠自由翱翔。一旦你的孩子看到他沒有你的幫助,也能夠自己很好的解決問題,他就會擁有人生中最重要的力量和勇氣!

  • 7 # xeina1

    愛孩子,首先要做到給孩子的一個榜樣!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其次就是陪伴!最後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個人認為在中國,特別多的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包辦一切事物,大到選擇工作,小到追著餵飯!但是,現社會,還是有不少父母能做到,在孩子小的時候懂得陪伴,建立孩子心裡的安全感,在孩子稍微長大了,表示出獨立性了又懂得放手,建立孩子的責任感!愛孩子就是讓他擁有安全感!懂得感恩!

  • 8 # 小源奶爸

    父母寵愛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我們可以多注意這幾方面:

    1、父母的過度“溺愛”

    現在很多人認為物質生活遠遠大於精神健康,我只要對孩子做到有求必應,就能就使孩子健康成長,這種所謂無私的“愛”並不能給孩子日後帶來穩穩的幸福,比如拿玩具來說,不少父母認為現在市面上的智力開發玩具可有效斷念孩子的思維,孩子從小接觸這種玩具不僅可以得到快樂,還能開發智力,一舉兩得。當第一個玩具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會無比的興奮,看到孩子的情緒後;部分父母開始“父愛母愛”迸發,頻繁地幫孩子更換玩具,反而會孩子越來越煩躁。常常會出現,左手拿著汽車,右手拿著飛機,沒過多久汽車、飛機都不要了,變成了玩積木,如此熟悉的場景又有多少父母回去留意呢?如此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在一個玩具上集中,導致以後性格浮躁。

    2、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出現分歧

    由於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不同,通常夫妻雙方在育兒理念上會有分歧,但人的天性會告訴我們,我們自己的決定才是對,我會用我的方式教好孩子。從而導致夫妻雙方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教育目標,這樣會使寶寶無所是從,難以形成定性。

    3、父母經常會因為出於“關心”,去幹擾孩子

    “孩子,你渴嗎?先喝點水吧”、“孩子你餓嗎?要不要煮東西給你吃”“孩子,快來吃點東西”等等,當孩子對事情產生興趣時,部分父母會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不知不覺的去幹預孩子的活動,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擔心那個。如此的做法不但沒有得到孩子的青睞,還潛移默化的在影響他們的專注性和獨立效能力的養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不會有人理解自己,越想越心涼,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