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洪承疇(1593——1665)在崇禎朝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本人善謀略,有將帥之才,曾數破農民軍和滿清官兵。後在1642年對清松錦之戰中戰敗被俘,歸順清朝。仕清後他也不遺餘力,積極獻計,在剿滅農民軍,緩解滿漢民族矛盾方面出力不少。可以說,在清朝擴大版圖,定鼎中原,收復人心的創業階段,洪承疇絕對是清朝的核心智囊。入關後,因功勳卓著被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併入內院佐理軍務並授秘書院大學士,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大學士。在南方局勢不穩的情況下,他被封為“招撫江南各省總督軍務大學士”,敕賜便宜行事,權傾一時。

    (洪承疇)

    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老臣,在清朝立足已穩的情況下,在新朝的待遇也慢慢起了變化。在康熙朝,洪在懇請退休的時候只是被封為三等輕車都尉,與受封“平西王”的吳三桂相比,為天壤之別。不光豐厚的獎賞沒撈到,而且在去世幾十載後,被列為“貳臣”,其中可見清朝統治者策略的轉變,和為維護本朝正統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考量。

    (乾隆)

    早在康熙一朝三藩、臺灣相繼平定,海晏河清,顯露出大統一的盛世,國勢升隆,利用儒教維護思想大一統,確立綱常倫紀則成為統治者的重要課題。所以才有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乾隆修四庫全書等等舉動。中國向來推崇春秋褒貶,修著史書時對前明遺臣的評價也是扶正世道人心,維護倫理綱常的重要舉措,於是乾隆將明朝遺臣改仕清朝的官員120餘人,修著於《欽定國史貳臣表傳》之中。分甲、乙兩編,甲編為仕清後有大功的,乙編則為改仕後無所建樹,為人可鄙的官員。洪承疇的條件則是甲編的標準,吳三桂等仕清後反叛的,另有《逆臣傳》予以收錄。

    (乾隆令國史館修著《貳臣傳》)

    (1)在乾隆實錄當中,乾隆反覆申說維護綱常名教的良苦用心,以下摘自清高宗(乾隆)實錄:

    乾隆四十六年:我朝定鼎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祖大壽、李永芳等。在勝國雖為不忠於主,在本朝則為宣力之臣,特命入於貳臣傳之甲編。其進退無據。謬託保身,如錢謙益、龔鼎孳、馮銓諸人,則列入乙編。以昭褒貶之公。

    乾隆四十八年:(貳臣傳)此實扶植綱常,為世道人心之計,自應另立專門,以存直道。

    乾隆五十四年:所有貳臣傳內,似馮銓等之曾給美諡者,亦著國史館查明,概行追奪,以示朕維植綱常,慎重名教至意。

    (2)不惟如此,為了收復人心,旌表忠義,乾隆還將對抗清朝的明朝殉難官員一併褒獎:

    乾隆五十四年:明末殉難諸臣,亦一併褒諡,蓋以各為其主,在本朝則為梗化,而在勝國不失為效忠,未忍令其湮沒弗彰。

    (3)乾隆也並非否定全部明臣,其中還有細微區別,以來收攬人心:

    五十六年:有身事本朝,而在勝國時僅登科第,未列仕版者,均著查明改正,毋庸概列貳臣。

    而洪承疇等人則以“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而明順逆。今事後平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輒復畏死刑生,靦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的理由被列入《明季貳臣傳》中。揹負著背主的罵名,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2 # 怒懟精神美麗奸

    俗話說的好,狗入狗窩,不會因為換了個主子,就成人了,所以主子還是會把它安排進狗窩。

    抗日時代的漢奸偽軍為例子,一個炮樓一般是一個或幾個日軍把守,但是會有十來個漢奸偽軍協助防守,最髒最累最挨槍子的活都是偽軍幹,甚至跪舔洗腳倒夜壺都不新鮮,活生生的幾人十幾狗生活的畫卷啊!!

    所以投降外族的,都不會有好下場,當代那些哈美狗,香蕉人,美帝會把此類當人看嗎?狗糧估計都拖欠。在中國最差也至多是個爛人,去美國再好也是個賤狗。

  • 3 # 傅斯鴻

    將洪承疇寫入《貳臣傳》是乾隆皇帝在修訂《明史》時所下的旨意,不僅洪承疇,但凡是明朝的遺老入清朝做官的,統統都劃入了貳臣的行列,包括錢謙益、侯方域等等。乾隆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要讓清朝的臣子們學史可法、張煌言這樣的為明朝盡忠的臣子,而讓臣子們看到做貳臣所要揹負的千古罵名。

    當然,洪承疇的問題還得兩說。當時,洪承疇率兵圍剿李自成的闖軍,眼見孫傳庭就要把李自成消滅在秦嶺峽谷之中的時候,清軍在此時攻入長城,崇禎皇帝的調令下來,要求洪承疇、孫傳庭率軍北上。以洪承疇為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指揮明軍在松錦一帶與清軍作戰,史稱“松錦之戰”。

    然而,松錦一戰,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作為明朝最高軍事官員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在堅守40余天之後,被清軍俘虜。被俘後的洪承疇一心求死,在皇太極的各種好言勸說之下,最終歸降清朝,成為清朝的漢人大學士。崇禎皇帝在北京以為洪承疇已死,還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追悼儀式。洪承疇降清之後,對於清王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滿洲貴族們也開始了“習漢文,說漢語”,為日後大清王朝入關奠定了文化基礎。

    應該說,洪承疇降清一方面有他自身的考慮,皇太極僅僅抓住了他的潔癖這一點,就用攻心之道將他成功說降。另一方面,崇禎皇帝刻薄寡恩,也是洪承疇降清的一大原因。按說,洪承疇有理由讓孫傳庭在剿滅了李自成之後再揮師北上,但洪承疇知道,如果拖延時日,崇禎必定會像對待袁崇煥一樣對待他們。此後孫傳庭就在崇禎一怒之下被貶入獄。所以,洪承疇降清也有崇禎的作用在裡面。

    當然,作為為清朝建立下定鼎之功的洪承疇,在清朝受到的待遇也非常一般。順治十八年,洪承疇致仕,按功勳洪承疇封不說封王也能封侯。但清廷最終只給了他從五品的三等輕車都尉,爵位中的最後一等。而洪承疇降清之後,他的親人也都感到恥辱,他母親責打於他,他弟弟也不住他蓋的房子,自己在船上生活。而洪承疇最終連福建的祖墳都進不了,在北京西山草草安葬。

  • 4 # 在水一方1975490

    洪承疇明末第一毫無節操的,虛偽無恥的大漢奸,殘殺同胞,食君之祿,敗君之事,屠戮養育自己的母國百姓,是豬狗不如的畜牲。自這狗日之後有沒有禮義廉恥的吳三桂,曾國藩之流,這些畜牲本民族人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異族也是隻拿這些狗日當狗對待的,所以康熙,乾隆都把這貨歸為貳臣的。

  • 5 # 陸棄

    清朝乾隆期間,編制了三本書《欽定國史貳臣表傳》甲編、《欽定國史貳臣表傳》乙編、《逆臣傳》,這三本書是專寫明朝降清大臣的。《欽定國史貳臣表傳》簡稱《貳臣傳》,其中甲編收錄原明朝官員,降清後為清朝的建立立下大功者;乙編收錄原明朝官員降清後未立什麼功勳的;《逆臣傳》收錄原明朝官員降清後又叛清的。乾隆編制這三本書,意在褒揚忠義,以正視聽。靠儒家的思想統治天下。許多明朝誓死抵抗清朝遇難的官員,因此在身後也受到清朝皇帝的褒獎。

    洪承疇是被列入《貳臣傳》甲編的官員,符合乾隆帝的編書體制。他是原明朝官員,在明朝時先後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等職。洪承疇是有將帥之才的明朝官員,否則也不會受到如此重用,將明朝的軍權賦予之。洪承疇是鎮壓明朝農民起義、抵抗清朝入侵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洪承疇是屬於雖然有才,但最後關頭沒有堅守氣節的人。在被俘後降清,因為其卓越的才能被滿清重用,先後擔任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等職務,為清朝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勳。雖然如此,但在他身後,乾隆帝正確地評價他,將他列為《貳臣傳》甲編人員,這是對他合理的蓋棺論定。

  • 6 # 陽城導航

    洪承疇,原明朝高官,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後赴遼東抗清。松山戰鬥失敗後,投降清庭。1644年清軍入關時,充當急先鋒,為滿清主子攻城掠地,表現神勇。

    洪承疇屬於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人物。他的才能主要表現在鎮壓農民起義上。前期,他替明朝打李自成,幾近完功。後期,他替清朝殺漢族老百姓,絕不手軟。聽說在任九省經略期間,他發揮了很高的聰明才智,用鐵腕手段將江南百姓治得服服貼貼。對江南富戶敲骨吸髓,掠奪了大量財富。明朝時極其繁華的江南大地殘垣斷壁,十室九空。

    我曾經想,滿清十幾萬人入關,怎麼征服了上億人口的明朝臣民?從洪承疇身上,你可以看到,什麼叫帶路黨,帶路黨又有多可怕!洪承疇對付漢族老百姓的神勇,連他的主子都感到驚奇。

    洪承疇的行為,連他的母親都感到不恥。洪承疇隨清軍入關,坐穩北京後,忙接他老母到北京享福。因為訊息閉塞,老母原以為他替大明效力,喜孜孜地來到北京。沒想到兒子原來替新主子殺老百姓。氣得大罵洪承疇為貳子。隨即與同來的小兒子搬離洪府,回到鄉下,在船上度過餘生。

    滿清主子並不感念洪承疇對他們的忠誠。在建《貳臣傳》的時候,仍把洪承疇列為貳臣,教育子孫後代,千萬不學洪承疇,背主殺民留罵名。

  • 7 # 東風一起千帆動

    將洪承疇列為貳臣,是儒家倫理道德的緣故。近代中國既然選擇了拋棄儒家,那麼實際上應該對洪承疇吳三桂的歷史地位進行重新評價。

    中國近代的文化運動,是將儒家思想判定為統治者愚民的工具的,而清政府將洪承疇列為貳臣,就是從儒家的“忠臣不事二主”這個倫理觀念出發的(實際上這也不是儒家思想,只是披著儒家的皮),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貶低洪承疇這些人!

    從個人主義的角度來講,洪承疇並非大明政府的奴隸,而是獨立的個人,其有權利選擇為誰服務,所以為明朝服務還是為滿朝服務,完全由洪承疇個人決定,任何人都沒有評價的權利,(說洪承疇是奸臣,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從歷史程序的角度來看,洪承疇幫助清朝,很快平定了中原大地數十年的內亂,為百姓的安居樂業創造了條件,也是歷史的功臣,但是古代的中國人普遍受儒家思想毒害,並沒有正確的認識到洪承疇的功績!

  • 8 # 尋根拜祖

    正好看到一個問題,問到與洪承疇類似經歷的范文程,他為什麼沒有被列入《貳臣傳》,放在一起對比回答正合適。洪承疇和范文程都是投降滿清的漢人,雖然兩人都受到漢民族不同程度的批評,但滿清似乎對二人的評價差距很大,范文程被視為朝廷脊樑,洪承疇被視為“貳臣”。

    要論功勞,兩人都為滿清建國及政治統治的穩定,尤其是滿漢一體做出了巨大貢獻,難分伯仲,但為什麼兩個人的待遇差距那麼大呢?我覺得有兩點原因決定了他倆待遇差距:

    一、出身地決定身份差異;

    范文程就出生在瀋陽,雖然先祖是中原人,但他已經是五六代人生長在瀋陽。瀋陽在滿清建國之前就已經成了“淪陷區”,當地的漢人更容易被滿清視為“自己人”。洪承疇則沒有這個便利條件,他是福建人,他投降滿清還是范文程出面勸說的結果。

    二、政治身份的差異,把他們分割成了立場問題和道德問題;

    范文程沒有在明朝做過官,也就是說他沒拿過大明王朝的一兩銀子薪水,就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洪承疇則不一樣,他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官居五省總督、經略使、兵部尚書,為大明盡忠是他的本分。

    因為這個差別,人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范文程降清是立場問題,不需要揹負道德責任;洪承疇降清則是道德問題,必須接受道德審判!

    正因為如此,一直以來,洪承疇罵名不斷。歷史上編造了很多對他貶損的故事。如,當初勸降他,是孝莊太后用美色勾引的結果;他的母親曾經因為他的降清,用柺杖責打他;有人給他家貼了一副對聯,上聯“忠義孝悌禮儀廉”,下聯“一二三四五六七”,諷刺他是“無恥王八”。

    乾隆皇帝對編撰史書的大臣明確說,要設立《貳臣傳》,並直接點名洪承疇,由此,把他打入了永世不得翻身的地獄!

    實事求是地講,拋開道德問題,洪承疇無論為滿清,還是為漢民族,都做出了很大貢獻。史學家李治亭對他的評價非常中肯,我全文摘錄如下:洪承疇順應歷史大勢,棄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獻給了新的統一事業,併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過,更與投降外來侵略者的“漢奸”風馬牛不相及。時代已經變了,舊的史學觀念也在變。只有拋棄那種以華夷之分的標準評價歷史人物,才能對洪承疇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學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布蘭坦克究竟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