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若智叟

    周瑜不死,三國鼎立局面也是照樣。因為赤壁之戰曹操已退回北方,周瑜在和諸葛亮在爭奪荊州的軍事鬥爭敗下陣來。鼎足之勢已經形成。

  • 2 # 風繼續吹437

    改變不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孫權不會任由周瑜做大,功高蓋主,會約束周瑜的用武之地,最後的結局比陸遜好不到哪去,同時周瑜又是強硬的吞劉派,周瑜活著,即使孫劉結盟,劉備勢必也會對東吳多一個心眼,關羽未必敢輕易去北伐,畢竟關羽可以小看呂蒙,可以小看陸遜,但絕對不敢小看周瑜。

  • 3 # 陽光4832188218510

    周瑜就因赤壁之戰而聞名,其它的也沒有什麼很特別的事蹟,東吳招贅劉備、孫尚香一事,周瑜完全就是一個錯誤,我說他錯誤不只是計策失敗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問題,就算是成功了,真殺了劉備能行嗎?後果會怎樣?劉備應該那個時候死嗎?

    如果是周瑜不死,會和關羽僵得更早,不用很久就會攤牌,周瑜有那麼一點點打怵關羽,關羽又看不起人,周瑜也並不是十分聽孫權的,有周瑜在“孫劉聯盟”搞不好,而“孫劉聯盟”是吳、蜀兩國很長一段時間的立國執政基礎,若不明白這事對這兩國都有害無利,周瑜時刻惦記著荊州,甚至是臨終前都一直嘀咕著荊州的事,而恰恰是周瑜去逝後,魯肅接任了大都督的任期內,正是吳、蜀兩國最鼎盛的時期,魯肅之後,吳、蜀兩國都沒得好。

    由上分析,周瑜不死,統一不了天下,無能力滅掉北魏,極有可能因為荊州之事與劉備集團早早的決裂,甚至是連三國鼎立局面都維持不好,並不是僅有會打仗這麼一技之長就能平定天下的。

  • 4 # 銘記恩澤方

    三國裡,周喻的能力不小,計謀也多,但作用有限,諸葛亮幾乎可以說一直不把他放在眼裡,甚至是在在欺負他,周喻在,連荊洲也都沒要回,所以,周喻在與不在,三國仍是三國。

  • 5 # 與生活交朋友

    周瑜要是不早死,三國格局可能會有很大改變。

    周瑜在赤壁之戰前積極聯劉抗曹,赤壁之戰後主張軟禁劉備,控制劉軍,抑制劉備發展壯大,自己攻取荊州,益州。有沒有奪天下的意願搞不清楚,很顯然周瑜是不滿足當下東吳的地盤的,更願意開疆擴土,以攻代守。就不會出現三足鼎立的狀況。

    周瑜死後,魯肅主張聯劉抗曹,借荊州給劉備。劉備攻取益州,漢中,將劉備養肥。孫權找劉備要荊州,不止沒要到,還被關羽羞辱。最後還是不得不出兵,搶回荊州。

    東吳這邊論攻城略地,打硬仗,也只有周瑜有這個能力。周瑜死後,東吳的統帥防守有餘,攻城不行。北伐還沒開始就失敗了,合肥打了那麼多次都打不下來。進攻路上的戰績也就只有偷襲荊州。孫劉聯盟就只能依靠劉備去北伐搶地盤,但劉備是那麼好說話的,前面打下地盤,將後面的地盤分給東吳?

    周瑜早死不敢說東吳就能一統天下,但周瑜的死意味著東吳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再有爭奪天下的資本。

  • 6 # 影視尋歷史

    周瑜不死,可能變化也不會太大。

    但不能因此否定了周瑜的才能與功績。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

    1,開拓江東,鞏固東吳

    2,忠於孫氏,擁護孫權

    3,建議孫權蒐羅魯肅等大批人才

    4,聯劉破曹

    赤壁之戰,火燒赤壁,重創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是孫吳政權與三國分立的奠基者,早逝的周郎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赤壁之戰後的三國格局基本趨於穩定,而且周瑜之後所出現的繼任者也都十分強大!

    《三國志·呂蒙傳》:“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軍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魯肅,呂蒙即便稍遜周瑜,但陸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其他功績暫且不表。

    219年,陸遜參與謀羽取荊州。

    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最終,劉備在白帝城含恨而終

    228年,陸遜在石亭大敗魏軍,一舉斬擒一萬餘人,繳獲上萬的牛馬騾驢車輛,軍資器械更是無數。

    即便周郎在世也未必做的更好了。

    由於小說,影視的渲染,更多的人喜愛劉備寬仁,喜愛曹操一代梟雄,對東吳反而印象不深。

    其實東吳很強盛,文臣武將輩出,不然怎能在這戰火中立足。若不是後繼之君太作,歷史的發展也未可知。

  • 7 # 阿u閒談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具有翩翩君子形象的周瑜,而周瑜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叱吒風雲的江東名將了,由此可見周瑜是一個典型的“文武全才”。而當時的孫權就認為周瑜“性度恢廓”是東吳不可多得的奇才,而江東諸賢更是贊周瑜有“王佐之資”。

    公元208年,意氣風發的周瑜連同劉備陣營中的諸葛亮,以前後夾擊的形式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同時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赤壁之戰中周瑜戰勝曹操,率領東吳軍隊佔領南部,還將荊州相當多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周瑜有個二分天下的戰略,他對孫權說:“現在曹操在赤壁剛被打敗,內部不穩定,暫時肯定不會再南下侵犯,我請求率領部隊進攻巴蜀劉璋漢中張魯。”

    周瑜與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戰略發生衝突,按照諸葛亮的戰略巴蜀應該由劉備控制,周瑜的建議被孫權採納。

    公元210年,被譽為“三國戰神”的周瑜卻在討伐益州的過程中,病逝於巴丘。面對周瑜這位王佐之才的病逝,孫權直言不諱的說:周瑜病逝之後,遍觀江東諸賢,誰人又可依賴呢?如若周瑜不死的話,或許孫權將統一中國也未可知!

  • 8 # 家是最小國

    周瑜20歲左右就已經隨著孫策攻打江山,穩固孫吳的政權,論起權謀智慧來,周瑜未必在諸葛亮之下。

     

    巧用火攻的方法擊退曹操的主意大部分都是周瑜提出來的,而周瑜與黃蓋聯合欺瞞曹操的計謀更是成為經典,令人拍手稱讚。

      這些謀略都是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體現出來的才能。

    周瑜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助孫策取江東立業,為孫權赤壁打敗曹操。但可惜的是,周瑜竟然英年早逝。如果周瑜未死的話,天下形勢很可能會變動。

    赤壁之戰後,周瑜奪取南郡,劉備也佔領了荊州的南方四郡。具有長久戰略眼光的周瑜親自領兵征討西川,只可惜中途病死,東吳不得不退兵。倒是劉備借南郡、奪西川,實力大增。孫劉兩家的矛盾越來越大,隨有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導致吳蜀兩國國力削弱,魏佔據上風。 可以試想,若周瑜沒有病死,劉備絕對沒有機會佔領西川。連一代奸雄曹操都被周瑜擊退,更何況懦弱無能的劉璋?相信不出三五年東吳就可以擁有西川。而劉備,則只有荊州。 曹操也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他一定會趁東吳和西川交兵之際,趁勢攻下涼州。這樣一來,曹魏的勢力跟歷史上幾乎一樣,蜀漢沒有西川,但有荊州。東吳則擁有江東、西川。此時,孫劉多半還是保持結盟,便不會有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吳蜀兩國的實力都不會被大大削弱。

    周瑜、諸葛亮便可以聯合率軍北伐。曹魏雖然有曹操、司馬懿,但聯盟的力量會很大,曹魏未必能抵抗的住,也許不出十年就會滅亡!吳蜀兩國平分魏土。 吳國實力依然強於蜀國。估計這時候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等人也差不多掛了。

    應該還是劉禪和孫亮繼位。孫亮雖然不如孫權,但總比劉禪強。而且東吳有東西兩面,會對蜀國形成夾擊,蜀國還是會滅亡,吳國會一統全國。

  • 9 # 西嶺先生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翁給讀者描繪了一個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美周郎形象,然而天妒英才,36歲早逝令人唏噓不已,不禁讓人遐想若是周渝不死,歷史會是什麼樣子呢?

    回答這個問題必要結合吳國當時的國情考慮。孫策用玉璽從袁術處借兵後,周渝輔佐孫策短短几年就統治江東,曹操袁紹爭霸河北時甚至準備奇襲許都,整個孫吳勢力都是銳意進取的策略。轉折點出現在孫策遇刺身亡,孫策去逝前曾打算選三弟孫翊作為接班人,孫翊為人果斷勇猛,與哥哥孫策很像,張昭等大臣都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這個與孫策相像的三弟,但是孫策自己卻屬意二弟孫權,並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從這裡可以看出孫策給孫權定的國策是割據江東稱霸一方的保守方針。孫權掌權後確實也是這樣執行的,少有的兩次主動出擊也是魏蜀兩敗俱傷後抱著漁翁得利的心態去搶地盤。孫策去世後到周渝去世前這段時間,周渝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練兵,赤壁之戰成為為數不多的對外戰爭,而且還是被動防守的。由攻轉守的國策轉變就註定周渝沒有了爭霸天下的機會。

    早逝或許對周渝來說是個最好結局,近有陸遜遠有岳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 10 # 寂寞一刀本尊

    這是個有趣的假設,大部分人對於周瑜的印象可能都被《三國演義》帶歪了,感覺他也就那樣,才智不如諸葛亮,氣量還小,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活活被諸葛亮給氣死了。

    但真實的歷史其實不是這樣的,真實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其實沒諸葛亮什麼事,完全是周瑜一手主導,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正史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說他“性度恢闊”“實奇才也”,所以孫策臨死之前特意囑咐孫權,要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赤壁之戰前,曹操大軍壓境,包括張昭在內的諸大臣皆主降,唯有周瑜力主聯劉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大勝,可見其大局觀遠勝他人。

    赤壁之戰後,周瑜還曾向孫權獻計要他趁曹操新敗,無力南顧之時,軟禁劉備,吞併劉備的軍隊,據長江天險與曹操隔江而治,個人覺得周瑜的這一計策是很有可能成功的,這樣一來或許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而是魏吳對峙了,可惜孫權沒有采納周瑜這一建議。

    到後來劉備據四川之險建立蜀國,大勢已成,孫權才感覺自己吃了虧,殺了關羽奪回荊州,導致孫劉聯盟破滅,從而給了魏國各個擊破的機會。個人覺得若是此時周瑜未死,以他的大局觀必會阻止孫權這樣幹,繼續堅持聯蜀抗魏的戰略,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

    當然天下分久必合,以三國的情況而言,最後統一天下的依舊會是魏國,但如果周瑜不早死,或許三國鼎立的局面會維繫更久。

  • 11 # 匍匐的前行著

    從孫策臨終交代孫權的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周瑜是一個軍事人才,同時堅定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實行苦肉計除掉蔡冒、張允這樣的水將人才,並指揮打敗曹軍,可以說是周瑜憑一己之力幹趴下了曹軍,劉備就是打醬油的,撿便宜的。

    如果周瑜不死,對三國的鼎立之勢短時間不會又什麼影響,但隨著蜀、吳兩國關於荊州爭奪的加劇,三國鼎立之勢不會持續太久。

    東吳如果不得到荊州,北上的路線只能打過巢湖,但曹操在巢湖邊修建軍事重鎮-合肥,吳軍多次攻打均失利,同時從此路線進攻許昌,路途遙遠,孤軍北上容易遭到徐州駐軍切斷後路的危險,況且東吳水軍強大,陸戰士兵偏弱,加上南方缺少戰馬,很容易遭到曹操騎兵的進攻,可以說這條路線危險性太高。

    荊州之地位於江東上游,對江東來說時必須佔領的地方,不然江東始終處於敵人的兵峰之下,況且荊州人口眾多,糧草豐盛,距離許昌近,從此處出兵能直搗曹操的大本營,對於志在天下的孫權和劉備來說,荊州就是美味,周瑜這樣軍事人才肯定知道荊州的重要,兩家對荊州的爭奪會急劇的激烈。

    兩方不停地爭鬥,是曹操最想看到的,在兩方精疲力盡時,曹操一定會發動攻擊,因此,如果周瑜活著,三國鼎立的時間會縮短,魏國很快就可以統一南北。

  • 12 # 小僧讀史

    據《三國演義》書中記載,周瑜好像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他都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眾將誠服。 如說諸葛亮是高風亮節的話,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無可挑剔的。

    才:他征伐沙場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

    他的文武全才在世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周瑜無疑是那個年代中的佼佼者。他作為孫策帳下的一員大將,為孫策謀劃出了江東之地,並且還為其謀劃了未來的發展道路。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周瑜的二分論,也使得孫策對於天下統一有了很大的信心。這也足以見得周瑜對於江東政權的發展,有為的重要。可以這麼說,蜀漢政權的關鍵在於諸葛亮,那麼東吳的關鍵就在於周瑜了。如果周瑜沒有出現在江東,那麼三國就會發生重大的改變,就是不存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只可惜周郎早早離開,也使得天下局勢又悄然的發生了改變。如果周瑜不死,那麼歷史又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呢?會有三國這個局面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還是要從赤壁之戰來談論,當時孫劉聯軍五萬對曹操的二十幾萬軍隊,在周瑜的謀劃之下,能夠以少勝多戰勝曹操,就可以看出周瑜的才華出眾。在這場戰爭中,周瑜也是名揚天下,其風采也流傳千古。多少的文人墨客,對周瑜十分的讚賞,都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手中筆,對周瑜的風采進行一番描寫。尤其是蘇軾的詩中,表達出了對周瑜的敬佩之心。他描述周瑜的儒將風度,認為如果周瑜能夠活著,那麼就不會有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現。可見人們對於周瑜的才能,給出了極大的肯定。

    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並沒有想要統一天下的野心,而且一直都是依靠劉備或者是依靠曹操來穩定江東局勢。後來孫權為什麼有了的稱帝之心,有了想要做帝王的夢想呢?其實這個答案非常的簡單,就是周瑜曾經對孫權說過,想要將江東萬事存在,那就必須要統一天下。東吳如果一直在江東發展,完全不能將政權發展壯大。而且劉備和曹操之間也相互在發展,東吳如果不發展的話,那麼一定會遭到兩個集團的打擊。所以孫權才有了想要去統一天下的願望,周瑜對於東吳十分忠心。周瑜在沒有加入孫策之前,早就名滿天下了。而且和孫策又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周瑜對於東吳集團也有著特別的感情。周瑜看到漢室江山快要分崩離析時,看到了東吳就有了發展的機會。因此他才會把好友魯肅推薦給孫權,讓其不必為漢室復興考慮,應該為東吳未來的發展做考慮。在周瑜和魯肅兩個人的支援之下,才使得孫權有了堅定的稱帝之心。

    後來,曹操為什麼在赤壁大戰中大敗?這點可能和史書記載不一樣,我個人認為就是周瑜早就已經料定了,曹操會來攻打東吳,他早就做好了準備。他提前一步在赤壁大戰前,做了輿論利益。周瑜大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樣讓東吳直接就站在了輿論道德的制高點。當曹操來到了荊州以後,並沒有得到百姓們的支援。導致曹操在赤壁大戰中失敗,從此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綜上可看出:周瑜的存在,將三國這段歷史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洗禮與改變。如果周瑜沒有出現在赤壁戰場上,那麼曹操必定會打破孫劉聯盟,曹操統一天下的願望將直接到來。只可惜周瑜的存在,讓曹操沒能夠如願以償,使得曹操遠大的志向在這場戰爭中形成了泡沫。讓曹操重回北方,幾十年不敢對東吳有任何的打算。這無疑不是周瑜的功勞,保護了江東的穩定發展。

    縱看周瑜的一生,就可以看出周瑜在三國中的作用的突出。如果他不死的話,一定能夠為江東開闢一個萬世江山。而且還能夠為孫權統一天下作出鋪墊。如果周瑜不死的話,孫權統一天下可能會存在。但令人遺憾的是,周瑜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讓他沒有在盛年之時,完成他二分天下的願望。如果他在世的話,三國可能將重寫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又到了年終,員工離職高峰來臨,企業該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