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世輪迴追夢人

    不如對手還不退卻,寡不敵眾還要殺身成仁,這樣的仗只有一個結果,被南下的中央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合圍在第聶伯河左岸,力竭而失敗。

  • 2 # 趙永峰23

    不撤退不見得是不能放棄基輔,蘇軍留一部分部隊死守基輔,遲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速度,蘇軍應該不是消極的死守基輔而是把基輔方面軍的主力調出來,直插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側後,和蘇軍莫斯科方面的部隊,前後夾擊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德軍拼消耗力爭殲其一部,起碼讓中央集團軍群失去推進能力,這樣即就是基輔丟了,起碼莫斯科方面的威脅會大大減輕,有利於蘇軍後續組織軍力,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進行圍殲,透過基輔的丟失來換取整個戰場態勢的好轉。撤退不見得是唯一的,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既然幾十萬部隊會被損失掉,還不如讓其損失的有意義。犧牲在進攻的路上,比在戰壕裡被俘虜要強好多。三十萬蘇軍主力部隊不計後果的強攻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側後薄弱部位,肯定會打亂德軍的進攻節奏,給莫斯科方面的蘇軍以可乘之機,只要基輔方面軍的主力能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一分為二,莫斯科方面的蘇軍就有圍殲一部分德軍的機會,起碼能攪亂戰場態勢,使得正面戰場亂吃一團,打亂德軍的節奏,使其不能按預定方案來執行戰略目的,德軍就必須更改作戰計劃,作戰計劃的改變一來需要時間,二來倉促改變作戰計劃肯定會有許多的漏洞,給蘇軍創造機會。主要是可以給蘇軍創造出一定的時間來集結動員軍隊,當時的蘇軍最缺乏的就是沒有時間來集結軍隊。

  • 3 # 戰略論

    如果說基輔戰役中蘇軍贏得標準是守住基輔並擊退德軍進攻的話,可以肯定的說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是在官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上蘇軍都處於明顯的劣勢,再加上蘇軍的高階軍官普遍缺乏指揮經驗,幾乎不可能在戰役戰術上超過德軍。從戰術上講,蘇軍的大型機械化部隊已經在邊境附近的戰鬥中被摧毀或者擊垮,蘇軍缺乏強有力的大型坦克部隊來阻止德軍裝甲叢集的突破,而且由於戰線一直在快速變化中,蘇軍沒有時間構築像庫爾斯克會戰中那樣堅固而又擁有極大縱深的野戰防禦工事,以阻止遲滯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當時基本上還是以線式的步兵防線為主,而且嚴重缺乏火炮的支援,一旦被德軍裝甲部隊突破,僅靠那些獨立的坦克旅和步兵部隊無法遏制德軍的縱深突破。

    所以對於蘇軍來說,守住基輔是幾乎不可能的,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在最大化的消耗和遲滯德軍的同時,如何避免大量整建制作戰部隊被德軍包圍殲滅,儘可能的儲存有生力量。斯大林並非是非要死守基輔不可,只不過對於他來說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如果不加以堅守而直接放棄無論如何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對於蘇軍來說較為現實的就是,只要能夠打破德軍的合圍企圖,儲存下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就已經是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了,在這個前提下儘可能的遲滯德軍的推進。

    從軍事具體部署上來看,總體方向就是在加強正面防禦的同時,重點加強西南方面軍和左右兩翼友軍的結合部的防禦力量,那裡是德軍兩個裝甲叢集進攻的主要方向,尤其是西南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結合部的中央方面軍,要給予迅速的強有力的增援,而不是實際情況中那樣撤銷中央方面軍併入布良斯克方面軍。正如朱可夫所建議的那樣從莫斯科方向和西南方面軍以及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中至少要抽調3個有炮兵加強的集團軍增援中央方面軍,對於西南方面軍正面的防禦則主要依靠第聶伯河天險來阻止德軍的進攻,緩解蘇軍兵力不足的問題。

    戰役的重點將放在如何阻止德軍兩個裝甲叢集的突破上,西南方面軍要部署強有力的的預備隊在其兩翼進行縱深的防禦,以阻止或者遲滯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推遲德軍合圍圈的形成。與此同時西南方面軍正面的防禦要進行適當的收縮以縮短防線,從而抽調出更多的預備隊加強兩翼的防禦,保證和後方聯絡的暢通。當時德軍裝甲部隊達成突破後,蘇軍最高統帥部沒有預備隊可做增援,也不同意西南方面軍收縮防線以抽出兵力阻止德軍的推進,最終導致了被包圍殲滅的悲劇。無論戰局如何發展,蘇軍的第一要務仍舊要以儲存西南方面軍這支戰略集團為主。

  • 4 # 0詩意0769

    蘇聯用於反擊的t26.bt坦克在開戰前一個月就已經領盒飯了,後面面對德軍裝甲叢集而且還是三個,不談前期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的作戰力,想打贏的話,除非所有德國坦克全部沒油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1941年7月5日,倫德施泰特指揮德南方面軍進攻基輔,到9月15日,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兩支裝甲勁旅在基輔以東210千米的羅赫維策會師,合圍了蘇軍西南方面軍第5、21、37、26、38集團軍。斯大林同意突圍,但為時已晚,66.5萬紅軍被俘,只有布瓊尼、鐵木辛哥元帥、赫魯曉夫等少數高幹突圍。那基輔會戰,蘇軍該如何指揮能打勝,恕我直言:當時蘇軍差不多是沒戲的,原因如下:

    一、蘇聯的肅反使蘇聯原氣大傷。

    蘇聯肅反緣起1934年1月的蘇共十七大,列寧格勒第一書記基洛夫的威望超過斯大林,當選為蘇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在列寧格勒斯莫爾尼宮遇刺,從總總跡象看斯大林難逃嫌疑。可斯大林以此為由,發動肅反運動。1966名黨代表中1108人因反革命罪被捕,139名中央委員中的80%被殺,1923年12大當選的7名政治局委員,被殺五名,他們是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李可夫、託姆斯基,列寧逝世,僅剩斯大林健在。1919年至1935年間當選的31名政治局委員被幹掉20人,1937年6月11日圖哈切斯夫斯基元帥被殺,1939年9月|日,蘇空軍司令、裝甲兵司令被殺,蘇軍五元帥被殺三名,剩下與斯大林關係密切的布瓊尼、伏羅希洛夫哥兩位,可惜兩人的戰法還停留在內戰騎兵時代。請耐心地看以下資料,1334到1938的肅反,紅軍指揮官和政工人員有4萬餘人被清洗,1.5萬人被槍決,被殺的高階將領分佈如下:4名一級集團軍(相當於我野戰軍規模)將領中的3人,12名二級集團軍(相當於我兵團)中的全部,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97名旅長中的221人。

    此外還有軍工專家,如坦克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無後坐加炮發明者庫爾切爾斯基,飛行設計師圖波列夫、喀秋莎火箭炮發明者朗格馬克、第一批火箭發動機研製者、火箭研究所所長克列伊梅諾夫……

    由於高階將領的大量被清洗,使得肅反前的團長、師長未經歷練走上了一級集團軍、二級集團軍的主事主官位置,如二戰名將朱可夫肅反前才是師長,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時,已升至蘇軍總參謀長。這批新任的高階將領還有個適應的過程。蘇軍的戰鬥力嚴重下降,1939年蘇芬戰爭,90萬蘇軍打了4個月,才使總人口300多萬的芬蘭臣服,蘇軍傷亡50萬。

    二、蘇軍戰爭初期,戰法陳舊,戰術理論遠不及德軍。

    蘇軍中有明白人,如朱可夫,他參加過西班牙內戰,領導過對日的遠東哈德里欣戰役,他提出過發展大規模坦克集團軍的觀點,但遭到斯大林和其他軍界大佬的反對,到蘇德戰爭時,蘇軍坦克還是以營為單位配屬步兵,遠不是德軍坦克兵團的對手。

    四、表面看,蘇德軍力相當,但德軍坦克部隊已呈兵團配置,蘇軍坦克雖多,但都是遊兵散勇,無法形成大的戰鬥力。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兵團、第6集團軍、17集團軍、中央集團軍群第二裝甲兵團和第二集團軍,兵力100萬,坦克581輛、作戰飛機481架,總司令名將倫德施泰特元帥;蘇軍是西南方面軍7個集團軍、87萬人、4528輛坦克、1672架作戰飛機,騎兵司令出身的布瓊尼掛帥,看到布瓊尼,蒼茫大地不由得想起八里橋向英法聯軍開戰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

    蘇聯還沒有適應德國這種全新的閃電戰!

    這仗,蘇聯派神仙來也不能贏!

    五、客觀地說,布瓊尼、鐵木辛哥雖然戰法陳舊,但戰場局勢看得還是準的,他們向斯大林請求撤退的想法還是明智的。

    這畢竟能儲存蘇軍的實力,可惜被蠻幹的斯大林拒絕了!於是蘇軍悲劇了!

    六、此戰蘇軍雖敗,從戰役上看蘇軍失去了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從戰略上看,蘇軍把龐大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拖入基輔,使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推遲4個星期,對莫斯科會戰造成了決定性影響。

  • 6 # 沉沉相殷

    派朱可夫為基輔方面統帥,崔可夫科涅夫羅蒙索夫斯基帶精幹手下前往軍前接受朱可夫指揮,調集更多的人馬和資源到基輔,也許可以擋住德國人,瓦圖丁,鐵木辛格,華西列夫斯基,安東諾夫都去基輔帶兵,沒有命令不許擅自放棄陣地

  • 7 # 紅色手電筒

    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正處於大規模換裝和擴編所帶來的雙重混亂中,而且由於大清洗的緣故,本來相對於德軍素質就不高的蘇軍軍官數量還不夠,當時蘇軍的軍官大部分是短訓班出來的,對於稍微複雜一點的協同動作還沒有掌握,更甭提比較複雜的空地協同了。戰前的形勢,綠色的是蘇聯,而藍色的是德國控制的地區戰爭初期德軍的攻勢。

    德國人也是用來3-4年的時間才能夠勉強能夠實施空地協同,透過波蘭和法國戰役,德軍的空地協同已經比較純熟了,而空地協同正式德軍地面戰術中最難的一個專案,但是憑藉著這種協同作戰,效能並不佔優勢的德國坦克才能橫掃西歐國家和波蘭,並且在東線處於想打哪就打那的地步。

    在基輔戰役前夕,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由於有兩個坦克叢集,所以連續實施了明斯克和斯模稜斯克兩個大規模合圍戰役,幾乎把原來蘇軍的西方面軍一網打盡,而蘇軍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而且由於蘇軍戰前的錯誤部署,大量後勤倉庫處於德軍衝擊的距離之內,大量油料,武器,彈藥被德軍繳獲,而這些被繳獲的物資對於正在處於動員擴編階段的蘇軍可以說是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和久經戰陣的德軍相比,1941年的蘇軍除了人什麼都缺,就是人也是普通計程車兵不缺,而軍官和技術人員也還是缺。

    不過雖然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德軍也有問題,就是由於中央集團軍群進展太快,而蘇聯歐洲部分的領土是一個漏斗形,越往東越寬闊,德軍的兵力開始被分散了,達不到足夠進攻的兵力密度了,而蘇軍的頑強抵抗也使德軍開始感到精疲力盡,畢竟戰爭已經打了快3個月了,而法國和波蘭都是一個月內解決戰鬥,而在蘇聯現在已經是3個月了,同時德軍的後勤單位都還在後方沒有跟上部隊前進的步伐。而且蘇軍是越打越多。雖然臨時補充的蘇軍是沒有德軍士兵老道,但是在保家衛國的口號下,頑強的抵抗也使德軍傷亡嚴重。

    對於蘇軍來說,如果是不想丟掉基輔,那就是和朱可夫提出的建議一樣,加強中央方面軍,而且加強的兵力恐怕已經不只是3個加強有炮兵的集團軍了,恐怕還要多,因為加強的兵力要準備進行兩手準備,一個是防備德軍南下,就像後來古德里安南下一樣,還有就是預備德軍不顧暴露的兩翼,直撲莫斯科,就像戰後德軍將領認為的那樣,如果德軍直接進攻莫斯科,那麼經過加強的中央方面軍的確是可以像朱可夫計劃的那樣,對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進行打擊,而且由於中央集團軍群的後勤保障已經是不充分了,雖然兩個裝甲叢集還是威力無比,但是被切斷了補給線的裝甲叢集就是一大堆廢鐵,無油無彈,很快就會被吃掉。

    而德軍南下部隊如果被擋住,那麼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側翼就是安全的,也不會像後來一樣被合圍吃掉。

    但是,就像前邊說的,蘇軍拿什麼加強中央方面軍?由於大量的戰備物資被繳獲,蘇軍的動員擴編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且由於同時還在進行工廠的東遷,武器彈藥的數量嚴重不足,蘇聯人這時候已經是停止向遠東部隊下發彈藥,而且把遠東部隊的一部分兵力調到西部,同時還有8000車皮的彈藥,毫不客氣的說這8000車皮彈藥起的作用比調來的30萬援兵要大,沒有彈藥光有人是打不了仗的。

    由於物資供應不足,蘇軍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在這種情況下,用空間換時間就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在1941年蘇軍是無法戰勝德軍投入進攻的,只能用頑強的防禦拖住德軍以爭取時間,使國家進入戰時體制,只有在整個國家進入了戰時體制以後,才能戰勝德軍。在1941年打敗德軍顯然是超過了當時蘇軍的能力,尤其是德軍的指揮沒有犯大的錯誤的前提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遊戲為什麼總是不重視畫面等對體驗有直接影響的表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