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面具的農民

    孩子犯了錯誤,首先大人要有一種平常心,小孩犯錯誤,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有一個定位,他是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教育。

    其次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有耐心,給孩子慢慢的說明白孩子錯在哪,應該怎麼做。而且對孩子多次犯同一錯誤,要反覆說。有些家長面對孩子多次犯同一錯誤表現不佳,老是糾結於“上一次不是和你說過了嗎”。孩子形成記憶往往需要反覆說,我們家長要有這樣的耐心。

  • 2 # dut的小螞蟻

    這個問題還是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孩子無意犯的錯誤,這種情況下,不管錯誤多大,都不能嚴厲批評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面對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引起的不良後果,以及以後如何避免這種錯誤,這樣既不造成孩子心理負擔,又能避免以後再犯這樣的錯誤。第二種情況,孩子故意犯的錯誤,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和孩子溝通,孩子如果故意犯錯誤是有原因的,逆反心理?故意引起注意?家長要開啟孩子的心結,找出問題所在,試著和孩子做朋友,同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行為,採用批評+深度溝通+採取措施的方式化解孩子的心理問題,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實,成人也會犯錯,所以,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犯錯誤,都不要太責怪孩子,孩子一路成長,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 3 # 平淡的胡塗塗kathy

    給孩子有犯錯的機會,有誰天生就不會犯錯?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成年人都是從各種體驗中經歷過來的,所以不要給孩子壓力,不要把“錯誤”這件事放大。我相信孩子對於自己做對還是做錯內心是有數的,可能那一刻他會因為愧疚或恐懼而拒不承認,去理解他,不帶指責的詢問和傾聽他的感受,也不帶評判的把你對他做這件事的感受和擔憂告訴他,相信他會有自己的判斷

  • 4 # 九土薈

    那要看孩子犯錯輕重與大小了,所謂“小錯不斷,大錯不犯”這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常掛嘴邊的一局話,大資料總結出一個問題,平常小錯不經常犯的孩子,往往一犯錯就是大錯,原因是因為她沒經歷過犯錯誤的經驗,再換個角度來想想,無論大人小孩誰有不犯錯的時候呢,對吧?所有孩子平時小錯連連時你讓他長記性,只有犯下了那個錯誤,他發覺對他自己不利的時候他更能長記性,所以通常這個時候需要好好講道理,讓他人知道錯誤之處,給到孩子明確的方向,那麼話說回來,從小錯經常去犯,犯了之後大人再去指引,大人一定要理解,不要動不動就是打罵,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之,大人你要理解犯小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更是你孩子成長的資源。多與孩子溝通。不要因為一些小錯或者家長覺著不應該犯的錯誤讓孩子懼怕你。一旦他在犯錯後家長打罵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對家長就有恐懼感,越到後面孩子在外面的錯不敢跟你說,接二連三他不與你說 他就會走向大錯特錯的深淵。 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裡,經過大人好言好語相對,讓孩子慢慢自己承認或者這個錯誤或者對這個錯誤他有了認知,才能不斷改正錯誤。有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些是我個人總結出的對自己孩子犯錯教育方式跟認知。希望提問者能透過我說的話多理解孩子,也希望所有家長都要去學會理解自己的孩子。

  • 5 # 花樣年華TW

    1. 讓人自卑、氣餒。如果孩子對於犯錯沒有正面的認識,會傷害他們的自尊,讓犯錯的人覺得氣餒、自卑,在這樣的觀念引導下,孩子難以學習和健康成長。

      2. 讓人畏懼犯錯。如果孩子形成潛意識隱藏自己錯誤的習慣,這樣會妨礙他們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更不能讓他們從錯誤中學到什麼,反而只會讓他們變得畏懼錯誤、裹足不前。

  • 6 # 方寸基礎教育

    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確實是值得商討的問題。

    做為師長,最好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要分析情況。看看引起錯誤的原因及孩子的態度。對於小錯,常糾常改,循序漸進,給孩子改錯的機會及時間。

    二是要勤於監督。對於孩子已經形成的壞習慣或不容易改正的方面,家長要冷靜分析,長期監督。對於意志力薄弱的孩子,還要引導孩子尋求改錯的有效方法,或者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與示範,身體力行,讓孩子在改錯的過程中感受到老師或家長的重視及陪伴。

    三是要注重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結交習慣良好的小夥伴,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習慣;還可以激發孩子多方面興趣,將注意力引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減少負面影響;或者和孩子一同讀書習字,在詩書學習中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分辨曲直,自覺修正某些不好的做法。

  • 7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怎樣面對孩子的“錯誤”?

    可以說“犯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歷;從不犯錯的孩子,也就意味著徹底失去了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機會。

    況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犯錯而變得膽怯或自卑;而孩子看待錯誤的態度,主要取決於父母對其的態度;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這孩子的自我認知和性格。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錯誤”?

    (一)不要把孩子的“錯誤”等同於孩子

    孩子就像一個“罐子”,罐子的價值不在於它曾經裝過什麼,或裝了多久,罐子的價值不變。

    孩子所犯的“錯誤”,就像裝在罐子裡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裝在罐子裡多久或多滿,孩子的價值不變。

    因此,父母不要將孩子的“錯誤”等同於孩子,更不能由此把孩子定義為“壞小子”或“頑固分子”;

    這無異於將裝過“泥土”的罐子,定義為“爛泥”的價值,這將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以及自我價值。

    (二)包容並接納孩子無傷大雅的錯誤

    人無完人,不要苛求孩子事事都做得完美,父母對孩子過於苛刻,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敏感、畏縮且優柔寡斷。

    因此,對孩子無傷大雅的錯誤,父母應該以包容接納的態度對待,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對孩子原則性的錯誤必須追究到底

    對於原則性的錯誤(例如:例如偷錢、撒謊等),第一次就必須嚴厲指出,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懲罰;

    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攻擊;更不能用“打”的方式,來逼迫孩子改正;

    而應該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以及父母對該錯誤生氣、不滿的原因。

    (四)面對孩子的錯誤,用“眼神提示”代替“嘮叨”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嘮叨”、“反覆”、“翻舊賬”等問題,容易引發孩子不耐煩以及反叛的情緒;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犯些小錯誤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提醒的眼神或表情,讓孩子自己體會;

    這樣既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也不至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或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擅長解決孩子玩手機、遊戲、叛逆、厭學等問題;感謝關注,有你的關注,家庭教育在科學化的路上會更進一步。

  • 8 # 青櫻老師育兒

    正視並承認。

    每個人都會犯錯,有的人是無論如何不肯承認,或者從心底不認可,不願面對,這樣的人無法從錯誤裡提取精華而進步。

    還有一些人,正視自己的錯誤,並能吸取教訓,摒棄錯的,讓自己變得更好。

    孩子們很需要這樣的教育。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而不自知。

    孩子們的錯誤,是他們進步的機會,要引導好他們。

  • 9 # 嘿呦喂哦

    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會犯很多錯誤,無論多大年齡,無論你有多麼小心謹慎,計劃周密,都難以保證錯誤不會存在,錯誤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父母在應對孩子的錯誤時,進行三思而後行。不要過於依賴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處理和判斷。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出錯時,你要怎樣做?想要先提醒大家的是,孩子犯錯其實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們的錯誤更多的是源於他們身心發展上的不足所致,而不是道德或是意圖上面的問題。

      比如孩子剛剛進行過安全演習,知道救火需要滅火器或潑水,在家裡玩假裝遊戲時,把各類塑膠積木和插片當成是著起來的火苗,不斷扔向床上面,然後拿個枕頭當滅火器,端個盆子假裝潑水滅火,可是玩著玩著,孩子就更投入,總得來點兒實在的內容才會讓遊戲更加有趣,於是真的跑進衛生間接水,潑向床。。。直到媽媽進屋,險些被地板上的水所滑到,驚呼“你們在幹什麼?地板上的水哪來的?”直到此時,孩子們似乎才注意到自己犯了錯誤。

      犯了錯誤要怎樣?你常用的處理辦法是什麼?懲罰?訓斥?講道理?囑咐?建議你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情便是:

      讓孩子注意到他們犯的錯誤

      把水弄到床上和地板上,床墊子溼了?地板上鋪著水?如何睡覺?會不會滑到?

      讓孩子想想如何善後應對錯誤

      如何讓床上用品變幹?更換還是吹乾床單?用什麼擦乾地板?怎麼擦?要不要開窗通風?如何收納積木插片?收到哪裡去?是夠必須暫停遊戲?

      讓孩子學會道歉而不是一味爭辯

      不管怎麼樣,即使大人發火了,即使你們有緣由,請要告訴孩子,首先道歉,並主動承擔補救!因為沒人會在你給他們造成大麻煩以後,還能耐心聽你解釋。“我錯了!對不起,我能做些什麼彌補?”一定要分配給他們一些事情走,讓他們在補救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讓孩子重點是汲取教訓

      我們可以玩這個遊戲,很有意思,但不能把水倒到床上。這樣爸媽很生氣,我們也有很多麻煩!如果是戶外或者沙灘,我們就可以這樣玩,完全沒有問題。玩的時候,也要動動腦子,可不可以做什麼,不要想到什麼立馬就做,根本不過腦子。如果自己拿不住新玩法是否可行,可以徵詢一下父母的意見。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足矣,如果你再做其他,就會把氛圍弄得很糟糕,百害而無一利。比如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你朝孩子發火,你把孩子趕到一邊,自己在那裡辛苦的收拾。你做的這些,統統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象,你真的可以喝下一碗心靈雞湯:“啊!他們還是小孩子,他們多有意思!真是可愛頭透了!”而不是“我得好好教訓他們,要不然他們會更加無法無天,還不知道以後會做出什麼沒規矩的事情來!不能往床上潑水,這些小事還不知道嗎?明知故犯!”

      父母有時終究敵不過自己的情緒(被孩子的錯誤氣炸)、物質財產上的損失(摔壞東西喪失興趣班學費)、擔憂孩子的未來(沒有規則沒有自控,哪裡會有未來?),但這些負性的內容向你湧來之時,告訴自己:你放棄了一切,你就掌控了一切!這不是一碗雞湯,這其實是一份有效的心理調節劑。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10 # 趣口才

    與其一次又一次的兇孩子使孩子屈服,不如看看自身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出了錯。兇孩子給孩子帶來的只有心理上的恐懼。久而久之使用這樣的方式會使孩子變得不會反抗同時有極大可能孩子的性格會變的內向。

    對於孩子聽不聽話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對方法。

    道理說了一百遍孩子還是聽不進去,那麼父母有沒有考慮過可能問題不完全是出在孩子身上呢?或許是父母的表達方式不對,又或許說再多遍不如一次實踐?

    試著讓孩子看到事情的弊端,要在孩子的認知裡烙印下這件事情是不好的。

    孩子也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時候父母越是制止孩子的好奇心便會越高,說的再多不如以身作則,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在父母想要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時,不妨試試給孩子一些選擇。有了選擇還會更好的知道怎麼樣做是不好的而怎樣做才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同桌鬧別矛盾,擔心她會到處亂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