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迷茫者
-
2 # 谷鳴書社
你開始學書法,為什麼先臨帖?誰教你的!你就從來沒有質疑過?
你開始學書法,費盡心思物色一支筆,你就沒有分析過圓錐形的毛筆怎樣才能發揮她的功能?
你開始學書法,在某寶購買宣紙,寫字時紙洇成墨豬就像棍子搗在漿糊裡,你就沒質疑過紙?
帶著這三個疑問,筆者展開文章,引導大家質疑、辯證、批判。揭開中國書法的神秘面紗,讓學書的年輕人不要誤入歧途。
書友思考下,你想自學書法,首先會做什麼。
查資料?搜字帖?在網上搜教書法的影片,講座?搜初學者怎樣學書法,從哪兒下手?再或者找一個感覺還不錯的老師跟著學。
我相信一定是這樣的。
然後呢,按網上你搜集的各種資料、內容、影片、字帖,根據老師的安排開始臨摹起來。然後老師給你點評,哪兒寫的比較不錯,哪兒寫的不像,繼續努力,臨帖臨帖再臨帖。如果你對這種學習方法感覺有疑問,對老師質疑,他會告訴你他臨摹某個字帖都1000多遍了,現在還在臨摹,是用功不夠的問題,繼續臨摹!然後再給你介紹各種大家的字帖,讓你惡補書法知識。然後通篇大論講這個字帖的來歷,特色,怎麼樣臨摹,又回到了原點,繼續臨帖。
學書法不是用臨帖的方法學習的。
那是什麼,是從學習毛筆的使用方法開始的。毛筆是在中國存在數千年的傳統書寫工具,絕不是拿筆塗塗抹抹描描畫畫那麼簡單。
為什麼?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早有定論,那為什麼老師不從用筆開始教?而從臨帖?
說出來令人噴飯,應為你跟的老師就不懂用筆,只能教你臨帖。你不信讓他寫點橫豎撇折捺勾試試。當然他寫的頭頭是道,按著讓你臨的貼,模仿的幾可亂真。寫的不像的地方描一下,就像了,於是你也跟著模仿,把筆畫字形描的越來越像,然後老師表揚你,進步不小!你心中竊喜,我終於入門了。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是讓你的老師寫寫其他大家的字,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虞世南?你會發現,也是描來描去,把橫(收尾的地方)描一下,豎(起筆收尾的地方)描一下,撇捺描一下。哎,像,寫的真像!
於是你更疑問了,難道古人寫字就是這樣寫的麼?答案肯定不是。
各個所謂的書法老師不會用筆,只會臨摹字帖,為了臨摹的像,總結一套自己塗描方式,反正只要寫的和原帖像就行。於是各路門派就出現了,各種方式,千奇百怪。
那古人寫字是怎樣寫成的?
三國晉唐時期筆法一脈相承,法度精嚴,在那個時代書法百家爭鳴,若一座一座高山,巍峨挺拔,令人仰望而高不可攀。而唐之後,筆法遺失,書法從巔峰一落千丈,演化到今日,早已不是本來的面目,只剩幾塊破落的石碑和散落各處的殘片,證明書法曾經在世間存在過。
筆者查閱資料整理的筆法族譜
筆者五歲習書至今數十載,偶得頓悟,方窺得晉唐筆法真面目。
為什麼是頓悟後方得筆法,這個筆者解釋下:專研一門技能,要從哲學的角度批判辯證,他為什麼是這樣的,他從哪裡開始,是怎樣發展的,要到哪裡去。你不批判,就不會懷疑,不懷疑就不會思考,不思考就無法頓悟。
舉兩個例子。
魏鍾繇少時,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筆法於韋誕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從其訊息而用之,由是更妙。
歐陽詢過一荒郊,見亂石索靖碑,勒馬觀之,不捨離。數里而返,臥碑前,甚觀之,得其妙。歸之,徹夜難眠。次日,復尋碑,反覆揣摩,凡三日,瞭然於胸,得筆法,飄然而去,
這兩個例子均提到筆法的問題,一個是盜墓所得,一個是頓悟所得。
這就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訴學書朋友們,學書法要從筆法開始,否則終生難進書法之門。而臨帖是學習結字,結字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這也是每個書法家的書法特點不同的原因。
用筆學會了,點橫豎撇折捺勾還愁寫不好?點橫豎撇折捺勾寫好了,書法還難學?無怪乎結字問題,就是字形特點,顏體有顏體的特點,歐體有歐體的特點,柳體有柳體的特點,褚虞王有他們的特點。
你把點橫豎撇折捺勾透過運筆發生形態變化,就演變成了各個大家的線條特點,線條的組合就是結字,這才是學習書法的正確方法,而不是從開始就臨帖學結字,那其不成了學武的朋友直接練詠春?學國粹京劇的朋友直接唱《霸王別姬》?貽笑大方也。
那用筆怎樣學習?
頓悟?非也。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頓悟,這需要苛刻的思維邏輯,知識儲備,及外界刺激等條件,具備這些條件方有頓悟的可能,否則歷史上留下的書法家不止顏歐柳褚遂虞王張了。
佛門雖廣,難渡無緣之人。如果你認為刻苦臨帖就能學好書法,筆者並不反對。但你也無緣窺探書法的真面目了。
-
3 # 狂喜淡墨a
學習書法必須臨帖,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臨帖貫穿始終如一,無論是初學還是已經多年幾十年,因為學書法就是玩味書法魅趣,學書法就是一種體驗書法藝術的各種意趣,意境美,韻之美,線條使轉的靈動跳躍美。
初學主要學習古典書法作品的技法,以及書法藝術的內涵文化,從中追求藝術的風雅所在,讀書法,欣賞書法藝術文化,心中領略其中體驗的嫵媚動人的姿態萬千之美,感知藝術文化底蘊深厚魅力所在。
一旦接觸一筆一畫,其中體現了興趣於墨之舞蹈,有其法度,僅僅一點就有很多寫法,奇妙就在一點可有墜石,空中一石,或規則或不規則,皆在鋒毫墨滴如何落下,或藏鋒於內而渾圓之石,或露鋒自然順勢垂露之點,依然呼應之點,兩點遙有接應,三點水更有多種點的運用顏平原之點都有千鈞之力,更有萬千變化的王羲之點,豐富的想象力有幾何,那麼點的形狀也有多重映像,出現在各種狀貌,其中有瓜子點是歐陽詢楷書常常出現的韻致。恰到好處的點運用妙出,則有生輝奕奕。
可見書法古典,古人如何研磨如何神妙,皆知巧運毫毛之間緻密舒闊散淡或濃厚,技巧性是有多麼令人神奇,剛剛開始出入書境,會有目不暇接,呈現的是首要永字八法,八種筆畫可以側重了中華漢字的基本筆畫。
那麼軟筆書法如此豐富,如此技法頻繁而又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技術,一波三折,有時候筆走有三折之勢。弋戈鉤,稍直失之拙,稍彎失之柔,有斫戈,有築戈,有反戈,有飛戈。古云:作戈頭必直,中必細,形如強駑。勾必三角。從一個戈美其形致,達及巧匠,必有悟性恁多而舉一反三,只有讀深處,臨摹表淺,關鍵在於思考,多於穎解,一絲不苟,臨摹,一心不亂,讀帖,從而入其法理,入其奧秘,從焉則興趣開盤,深遠則會法備。
張旭傳永字八法並五畫軌則,頓筆,先縮鋒聚努,令下衄之,其垂露懸針,即衄之餘勢。抽筆成懸針,住筆成垂露也。
更有五十六種書,所謂五十六種書者,皆曲說或重複,或虛誕,學者乃定大、小篆,八分(隸),楷、草、行為法足矣。由此古論有之誇大之辭,也有妄虛之言,遇之而分析之,而意會之,不言其中而喻之,則更加有境,初識讀,非霧非雲,而覺奇誕,從王羲之行書于思想解放,達到了玄幻修真,而才有的情懷筆墨,懷抱激情四射,才得靈犀於鵝掌捋水之妙。
學書法無論是基礎開始,抑學習多年,必有風骨焉得,離俗去塵,湧在眼前的是煙雲,乾乾淨淨,利利落落,心慮心志,一集一聚,覺醒執著再執著。
由此抒發內心所想,之所云云,拋言引妙,促興致,長精神。
狂喜淡墨,寫文四月有整,期待批評,以資鞭策。
-
4 # 芥園主人
中國的書法於晉唐時間期達到了成熟和高峰,尤其是筆法、章法。後人欲學書法必須透過臨古人的碑帖方得要領,正所謂取法乎上。關於臨帖,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說得好:“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就是說要細心觀察每個字每個筆畫的位置、方向、長度、形狀、質感等,是把握點畫精準的基本要素,也是在觀察中與臨習時,所要注意的內容。所臨的作品,就像是與原帖一個模子脫下來的一樣。臨摹要專一於一帖,一但選定,就不要輕易換,長年累月臨習,直至爛熟。
-
5 # 浮石散人
臨帖的重要性如同開車上路,先得學會駕車的基本技能才行。這些技能是無數先人的總結,跟著老老實實地學,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書法作為一種書寫的技法,主要是要處理好大腦、手、筆和紙的關係。其中手是主要環節。當手能夠靈活到幾乎是無需大腦指揮,下意識地也能把筆劃寫好,那麼你的寫字也就由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了。這就如同開車,當手感練到很自如的地步了,才有可能應付各種路況。倘若一邊開車,一邊還在想手應該如何動作?這個車是斷然開不好的。
寫字也是這個道理。要使自己的手能夠"自主"地行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必須反覆練習,不斷地修正。這比學開車要難得多。開車,只是手與機械的關係。當機械接受手的指令後,後面的動作都交由機械和電子去完成了。而寫字則不同,還要兼顧手和筆、筆和紙的聯動關係。所以要花大力氣去臨帖習字。
臨帖也有訣竅,一味埋頭臨帖是不夠的,要與記、背、悟相結合。在臨寫中對某些筆劃的處理,可以試著用不同角度去寫來作比較,以加深對法帖的領悟。每次臨寫好的字,最好貼掛在牆上,經常地觀看琢磨。當你發現自己前面寫得不好,也感覺到不好的原因,說明你已提高了。
以上系筆者六十餘年來習字的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
6 # 鋒行笛子
這裡也沒有什麼必須,不過在剛學習時,只有參照別人好的字型學習模仿,就和學說話一樣,最終還是有你自己的特點才對。
-
7 # 子衿書法
學習書法臨帖的目的,是為了借鑑學習,建立自己的書法美學觀,透過臨帖,學習掌握正確的筆法,筆勢,結構的規則。
學習之初,大家的記憶中並沒有清晰的字型,對書法的風格和流派也不知道。如果不臨帖,拿起筆來就寫,什麼是提按頓挫,疾澀收放,什麼筆畫用什麼筆法,就不知道。寫出來的字別人不會認為是書法作品。雖然有自命不後凡的人認為古人可以創造書法,自己也有這個能力。
古人的書法,已經根植在了世人的心裡,他們的書法,就是書法美的典範。要改變大眾的認識,不按傳統的套路出牌,自己獨創一種字型,大家能夠接受,當然可以。不過,從毛筆誕生至今兩千多年,能按著前人的方法寫字的人,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等等,他們都是在繼承了前人的基礎上開創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成為了一代宗師。在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書法家是自己獨自一人不臨古帖而創造出來的。
臨帖的哪些方面要真功夫?
臨帖的方方面面都要真功夫。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投機取巧。日進一寸,則有一寸之功。書法靠的是手上的技巧。可以越練越精,卻不會停留在停止練習的地方等你。所有的書法神韻,意境,都得透過手中的毛筆去表現。手上的功夫達不到,心裡縱有千山萬壑,無奈手中無活,再好的構思也無法表現。書法,就是在不斷的臨帖學習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唯一的途徑,沒有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我這說是不是過於絕對了,怎麼可能就只有這一條路呢?古代書法家理論中,很多篇關於書法學習的文章,談到了很多書法學習的方法,並不是只有臨摹一個方式。
比如懷素觀夏雲、公孫大娘我舞劍,從中體悟到學習書法的真諦,因此大膽創新草書書法,開啟了狂草的藝術世界。
但是我們看這些學習方法,它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無法複製性,基本上這樣一個學習方法 ,基本沒有可以操作的地方,它是非常主觀、而且帶有很多個人經驗特色、誇張的理論。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這些說法,那麼,你會覺得一個整天連毛筆都不拿的人,天天看雲,就能學會書法怎麼寫麼?
所以書法的學習途徑,我認為只有臨帖,其他都是騙人的傳說,即便是真的可以實現,那一定也是在學習書法的基礎之上,掌握牢靠的書法技法才可以做到。
而臨帖就不同了。臨帖第一要義是幹什麼?是要你好好的去模仿、學習字帖上的字,跟著範本一起學習,重複當時書寫者書寫這些字的時候,他的狀態、感覺。當你可以準確無誤的寫出這些書法字形的時候,那麼就可以說,書法上的技法就掌握到家了。
所以,作為技法錘鍊的過程,書法臨帖是必不可少的。臨帖是我們學習技法最快捷、最方面的方法。
臨帖不僅對我們書寫書法的技巧會有所培養、有所提升。而且在我們認識書法、瞭解書法、鑑賞書法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書法的構成分為文化因素所影響的書法風格和氣韻,以及基本功訓練所影響下的技巧。
技巧是基礎,也是關鍵,更是我們學習書法最應該注意的地方、最應該學習掌握的地方。
技巧上,可以分為筆法、結構、章法。筆法是用筆之法,是書法中技法的基礎和關鍵,結構是安排筆畫字形的空間佈局,而章法是安排每一個字的空間佈局。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絡,構成了書法的一個整體技巧安排。
初學者無必要在技法上下足功夫。
文化因素影響下的書法風格和氣韻,就涉及到藝術鑑賞力、欣賞力的問題了。
藝術欣賞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書法家的書寫習慣、技巧功底有關。他不是具體某一個方面的表現就可以說清楚的,而是從整體的書寫效果上得出一個大致的印象,整個印象帶有主觀性,但是就同樣鑑賞水平的人來說,他們做出的評價基本一致,所以也是客觀的。
因此臨摹書法作品,在技法技巧上,要善於總結書法技巧、總結其中的書法規律,形成自己紮實可靠的書法技能。在文化風格和氣韻上,則不能光靠臨摹加以解決了,而是需要進行書法之外的文化修養的提升。
這就涉及到字外功的問題。字外功就是和書法藝術相近的藝術門類,比如繪畫等。除此之外,還應該瞭解與這幅書法作品相關的書法文化背景,比如《祭侄文稿》背後顏真卿一家抗擊安史之亂的事情。
總之,書法臨摹是書法學習必經之路,而且需要我們下足功夫去學習,在技巧上注重從筆畫、結構、章法三個層面進行掌握,而文化背景知識則需要我們去著重涉獵,尤其是和書法作品相關的文史知識。
-
9 # 翰墨今香
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就是臨帖,臨帖的目的就是要像古人學習如何把字寫好。但是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在說,臨摹古人就是頑固不化,不臨帖自己在家想怎麼寫怎麼寫,任意揮灑創造自己的風格,只要好看就行。
不知何時,好看成了判定書法好壞的唯一標準了,可是你若問他什麼是好看的字呢?有什麼標準嗎?往往都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碰到這樣的人我就會問他,你為什麼要讓小孩子上學啊?不上學不行嗎?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要有所發展就要受教育,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高下,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強弱。我們上學學的知識哪裡來的?肯定不是你新創造出來的,你如果有那水平也不要上學了,這些學習內容都是前賢留下來的各種經驗、知識和文化。
書法學習要臨帖,臨帖的目的就是接受書法的教育,因為一開始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書法的“好與壞”,你眼中的“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你眼中的“不好”也不一定是真的不好,學習可以讓你明辨是非。而學習古人的最好途徑,就是透過臨帖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構,讓它有法度。你學好了以後還可以教給孩子,不然你的孩子問起你如何才能寫好字,你總不能回答說:隨便寫,放開了寫就好了。
臨帖非常重要,那麼臨帖時需要怎麼下功夫呢?臨帖一定要像,這是一開始臨摹的主要目標。有些古代書家曾留下他們的臨摹作品,有的看上去完全不像,臨摹別人的字,但都是自己的影子。但是我們初學的時候不要學這樣的。初學就是要像,透過臨摹來理解、消化古人創造的書法形象。臨摹的相像程度反映了你學習和掌握的程度。
你臨帖的越像,說明你對這個字帖琢磨透了,證明你觀察的仔細,是訓練我們形象感知能力的極好手段。練的是你的眼、心、手的協調能力,這是一個書家的基本素質之一。
臨帖的時候,不要小瞧了“摹”。“臨”和“摹”,本來是兩個意思,“臨”是“對著
寫”,“摹”是“蒙著描”。這兩種方法,對初學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對於“摹”大家往往不重視,其實你如果真的試試,就會發現效果也許比前者更加明顯。
臨帖不是抄帖,不是讓你照著字帖拿毛筆抄一遍就完事。初學書法的朋友,一開始臨帖要各個擊破,一個字一個字的來,每一個字都是一場戰鬥。
臨帖不能貪多,每天定個目標臨幾個字,並且把這幾個字吃透記住,堅持半年你對書法的理解就會上一個臺階。但是要熟練、流利、創作的話,還需繼續努力。
學習書法臨帖雖然很重要,但別忘了還要讀帖,讀帖的重要性不比臨帖差。讀帖能提高我們的藝術分析、鑑賞能力和修養。清蔣驥《續書法論·臨古》中亦曰:
“即此可以涵養性情,感發志氣。若絕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則不足與論書。”當然學書者“讀帖”不光是領略其文采,更重要的還是要從書法的角度去觀察其章法、筆法和情趣意境。
-
10 # 翰墨書道
臨帖是需要做到功課不少。對於初學者,可以就像做飯,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需要準備。比如執筆技法,運筆技法,點畫形態位置問題,點畫的取勢問題,都要先從理論上了解到。但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讀帖。只有在讀帖時分析的透徹,從整體到區域性都能夠做到精準的讀帖,然後在臨摹是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落筆有準,有法書法的法之一。
臨摹前和臨摹時要做的功夫主要有:
用筆方面,我們要透過理論學習知道,點畫用筆的基本原則,起筆行筆收筆的技法。比如起筆逆鋒,收筆回鋒、中鋒行筆、提細按粗、頓筆、挫鋒,方筆、圓筆、提筆暗過、轉筆、翻筆等技法知知識,同時要清楚這些技法都在收筆時候,什麼地方使用。
讀帖。讀帖一般在臨摹前進行也可在不臨摹學習的其他時間去讀帖;臨摹過程也可以讀帖。
因為臨摹書法是有範本的,是照著字型的範字進行臨摹,所有要首先了解範字的從整體到細節的具體情況。讀帖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點畫,二是結構和偏旁部首,三是章法,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這些我們都要在臨摹前把功課做足。
在臨摹時需要做到,心要專注,古人說要絕慮靜思,預想字形,先在頭腦中過電影那種過一遍,然後在去寫。寫時一定要把點畫的形態寫準,是方是圓,是長是短,或者斜正曲直、粗細等都都儘可能和原帖一模一樣。所以,臨摹時我們做好準備和字型帖上範字的界格一樣的臨摹練習紙。實在沒有把握或者寫不好的字可以採取描紅和對臨摹結合的辦法,反覆臨摹熟悉甚至幾個星期。
我們要清楚,臨摹是在學習字帖上的技法,和那些美麗的字形,這就要求我們,在讀帖時和對臨是都要有意識的去記憶,經可能就像影印機那樣記入頭腦,直到能夠背臨,而且數月不忘。
臨摹練習切忌貪多和中途換帖。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好每天都抽一定的時間。以上只是大約如此,實際到具體的不同書法家的作品,不同的字,不同的書體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臨摹中分析總結,從書本和老師哪裡去學習。能夠寫好一個字,可以說一點一畫都充滿了功夫與技法,都是我們堅持不懈,刻苦鑽研的結果。常言說,功夫是練出來的,實際上,也不能盲目的去練,要先有理論知識做支撐,然後在去刻苦臨摹練習,才能學到精煉的功夫。
回覆列表
一、臨帖的重要性
1、優秀碑帖是集大成
書法是源遠流長的傳統藝術,在點畫用筆、結體取勢、章法佈局三個方面各自所應有的基本原理、法則及其表現方法與技巧,都集中存留和體現在歷代優秀碑帖中,臨習這些優秀碑帖是後人吸取書法營養,是繼承和發揚書法傳統的根本保證。
2、前人是如此對待古帖
前人對臨習古帖是極為重視的,認為“學書不從臨古人,必墜惡道”,“臨摹用功,是學書大要”,不僅在學書之初要用功臨習,就是在也已成名成家之後也不能間斷。歷來談論大書家的成就,常用“博取百家”、“集合眾美”、“集大成”之類的斷語,若非長期不懈地臨習眾多的古帖,又何以能做到“博取”、“集合”呢?人們對書法美秒境界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許多書家往往習書一輩子、臨古貫始終,只是在不同階段,由於目的不同、眼界不同而取捨不相同罷了。
二、臨帖的方法
臨摹古帖需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1、讀貼
讀帖是對範本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揣摩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點畫用筆、結體取勢、章法佈局的主要特點。比如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三大家的楷書,在通篇的章法布白的處置上,各自的間距行距的寬窄疏密就有很大的區別,在結字用筆方面,也各有千秋,自成體系。正是由於這些區別,才形成了各家的不同風格特點,給人們以不同的感受。
2、摹寫
描紅:買印有原碑文的字帖,直接用筆摹寫。
雙鉤:用一張透明的紙將字的外形輪廓用細線條鉤成空心字,再據此摹寫。重點理解字的結構、位置,筆畫的形狀以及相關筆法的應用
單鉤:用一張透明紙以線條從字畫中間勾出中鋒線,再據此線摹寫,重點理解字的點畫之間的聯絡和筆勢的動態。
仿影:用一張不滲墨的透明紙覆於範本上,直接行筆摹寫。
摹寫重點學習領會前人在結字方面的特點和經驗,認真揣摩前人在單個字中,點畫的縱橫聚散與間架布白的規律。
3、對臨
將臨習的字帖放一邊,仔細體會其結構、筆法、筆勢、筆意後對照書寫,可以看一眼寫一個筆畫,也可看一眼寫一字或多個字,全依臨寫者的熟練程度、體會深淺而定。對臨要學習領會前人的用筆規律,特別是整體用筆的連貫性
4、背臨
不看字帖,僅依靠平日讀帖和練習的記憶來默寫。這是對臨到一定程度,已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字的結構、體勢之後,再採取的進步一手段。可以檢驗自己對字帖的理解程度、準確程度。背臨的關鍵在於事先分析、理解、掌握範字的取勢用筆特點,並將其儲存在腦海裡,以便隨時呼叫,為日後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5、意臨
一般將意臨稱為臨帖的最高階段,或稱為走向“出貼”的過程。
三、如何更加有效的習字
建議從對臨階段開始,使用書法app軟體,將習字拍照和碑帖對比,即可知道自己到底哪裡沒寫好,並且軟體還有打分功能,可以清楚習字的成績。這樣反覆臨摹對比,自然就能把字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