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佳景

    是能生活。可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既餓不死,也不會富裕……但千萬別生大病,否則就只能憑天由命、恙疾而終!外出務工只是權衡之下的無耐選擇。為的是更好的改善生活……但並不意味著徹底放棄土地,而是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妥協。

  • 2 # HAO夢先生

    這個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以我老家為例,連田帶土總共約八分一個人,(零點八畝)而且附近沒有河流,水庫,一但農作物在需水期乾旱,完全無法可想,一旦農作物在揚花期持續下雨超過特定時間(我不是特別懂,但植物揚花期應該有時間極限吧)顆粒無收都不是沒有可能,而是機率很大,糧食畝產量以稻穀為例,不會超過兩千斤,產值超不過三千元,還要扣除抽水,牛梨地(否則漏水)肥料等,簡單點說就是一個人的土地以最最好的收成算,也不過毛收入幾千元,還連成本,扣除成本,頂天不到五千,所以,老家青,中,甚至相對年青點的老年人(比如六十多歲)都出外務工為生,除了春節前後一個月,村子裡人很少的,死個人,湊人抬棺都夠嗆,(真有人過世,外出務工的會回去很多人)。所以,在我老家,單純在家務農為生,生存很難。(圖片來自網路,向原作者致謝)。

  • 3 # 銀河系來者

    把青年人都留在農村搞實業,這個想法不實際。部分青年留在農村搞農業合作化,以機械代替人力降低生產成本,這是未來農村的一條出路。

    農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擺在創業者面前最大的礙障就是人力成本。要麼降低工人的工資,要麼提高農副產品價格,否則收支根本不呈正比。

    降低人工,就意味著更多農民失業,尤其是農村中老年人群體,我想國家在鼓勵合作化的同時,也應該鼓勵農村副業發展。農村發展應該是多專案,全方位的。組織利用農村中老年人都出來,找一份力所能極的工作,這也是解決農村人力緊缺的一種方法。

  • 4 # 南海小靜

    現在我感覺在農村生活還比城市瀟灑沒那麼大壓力,種植養殖現在都不錯,主要還是要勤快,管好土地做好專案還是很不錯的

  • 5 # 清風79468855

    對於土地來說,它就像一個工廠、一個企業,甚至於一個公司,關鍵在於如何去經營和管理,這是最主要的,經營和管理好了,土地裡面生黃金,經營和管理不善,那就是一年到頭白忙活。外出打工不也是如此嗎?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農業產業科技化,只要努力付出,勤奮耕耘,在廣袤的土地上也會拼打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 6 # 梵夢

    能活但是不能生、也不敢生、也沒人給你生,現在種自己的口糧地只能說餓不死自己,要想娶媳婦做夢呢!媳婦都沒有誰給你生啊!

  • 7 # 冰清韻a

    當然,我同學夫妻二人。55週歲以上,他們去年收入10萬。他們倆能吃苦。種人參、細辛、沙參。種四十畝地 。閒時女同學還去幫工一天100,還種雪山茄……

    另一個同學,他們只種地,不養參,收入4萬多。男同學60了,他們說出去打工,年齡大了。孩子一個在南方,一個在瀋陽,過的挺好的。孩子買房也能拿出些錢。他們養了30多雞、鴨、鵝,還有二頭豬。

    其實,農村勤快也不少掙。有些人種地閒時去城裡打工。家家過得挺好的……

  • 8 # 初晨A

    按照現在只耕種自家的地基本不能養活一家,只有一些歲數大的還留在家種點地,那也是沒辦法,要不然就是家在平原有大量的耕地,還有生存空間

  • 9 # 山農小新

    能不能生活下去,就看不出去打工只種幾畝地是個什麼樣的收入。

    如果是種糧食,五口人按十畝地算,人工是自己的身體,一年純利潤應該不會高於一萬元。如果種植幾畝普通果園或者其它經濟作物的話,收入應該不會超過兩萬元。暫且就按兩萬元算。

    以三萬元的年收入,如果是“正常人過正常生活的話”,那肯定是生活不下去的。

  • 10 # 緣200444495

    不出打工也可以生活的,在家根據自己的地做好合適的選擇,如是水田可以當地氣候選擇一年兩季的種植方法,提高水稻產量增加收入,也可將水田改變做水產養殖,比如蝦魚之類的,種植水稻閒餘時間可以在周邊做些零工來增加家庭收入,現在國家有政策對水田還有補助款,加之人勤勞現在農民不出打工也可以生活下去的。

  • 11 # 鄉村微辣哥

    網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民不出去打工,只在家種自已的地,會怎麼樣,因人而異,咱不能一棒子說好壞,大體上收入很低,現在糧價那麼低,種糧是根本沒效益,種些雜七雜八的,銷售上是有一定困難的,哎總的來說,活在農村不出門打工的,都是有原因出不了門,‘老,弱,病,殘,現在每個農村,都跑得差不多,剩原來的百分之四十了,以我個人為例,在家也是勉強度日,出門暱?又沒有文憑,技術,又沒熟人帶,想出門也只是難,現在很多都機械化,靠勞力賺錢也越來越難,每年的開銷又要四到五萬,難阿!在家耕種自家土地,也是勉為其難,絞盡腦汁的生存,我的回答完了,謝謝收看

  • 12 # 海濤66459380

    要看你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要求不高(應該說低)是可以生活下去的,種幾畝田,糧食留作口糧,種點蔬菜,養幾隻雞鴨過年,但是日常日子會過得苦巴巴的,沒有其他經濟收入,連正常的人情往來都沒法維護。再加上現在鄉村人口外流,一些鄉村學校,商店,衛生室等公共服務都維持不下去,現在農村基本是些老年人,現在農村生活確實比較困難。

    對生活要求高的,就比較難了,就要看你的能力,現在也有人將別人的田地流轉來,要麼做種植大戶,種經濟作物,設施農業,搞得風聲水起,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當然搞這些的也有失敗的。

    大多數農民要麼出去打工,要麼到城市裡做點小生意,比起在家收入就強多了。

  • 13 # 老時養羊經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里,金錢支稱著每個家庭的命運,為了自已的家,有選擇離境背鄉的

    有選擇在家種養結合的,還有一部分人在家上班種著幾畝責人田兩不誤的。

    假如你在家在一個好的企業上班月能拿到3幹元工資以上,種著你那幾畝地還免強生活下去,如果在家拿著3幹元一下的工資就屬溫飽型了。

    別人在外打工拿著高工資,也忍受著常年在外的思念與寂寞,多少次熟睡的夜夢被妻子笑臉和兒子的打鬧聲而驚醒。

    這種分離的生活我想沒有一個人想過,在外掙著錢,心在想著兒孑學習怎麼樣。

    在家上班能有固定的收入也未免不可,雖說工資低了點,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也很幸福的,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作業有人問,孩子能德,智體全面發展,弊免了隨馬溜江的孩子。

    當一個人下班回家,老婆把熱騰騰的飯萊端上桌,送上一雙快子說了聲“老公吃飯吧”的感覺,公資低點種幾畝地也能生活的讓人嚮往。

  • 14 # 鈴鈴鈴鈴鈴鈴鐺鐺鐺

    我正在推動這種事實,解決這種問題,不過我是個百姓,可能要等很久,等到話傳上去還得

    一步一步去做,不是那麼容易的。

  • 15 # 段福常

    如果在離城市附近的郊區還可以,因為交通方便,各方面的資源配置也完善,工廠企業也會密集,不用出遠門就能在打工掙錢,並且還能照顧家裡,比離開家還放心。

    但如果生活在偏僻的農村就大不相同了,雖然消費低但收入也是非常低的,就必須外出打工才能增加經濟收入,否則想過上富裕的生活很難,當然在家創業的也有,但卻是鳳麟毛角。

    現在大部分農村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可是不出去打工,在家的收入也只能維護一般的生活,看看周圍的年輕人那些蓋樓的買車的那一個不都是在外打工掙來的。單指望那一畝三分地很難想象,種糧食作物價格普遍低,又沒有什麼特色的農產品,所以說對於大多人來說,佔有大部分的人收入來源於外出打工。

  • 16 # 使用者3022325291762

    如果沒工打,也不做生意,就種一畝三分地,只能說解決溫飽。各種開銷愁死人,餓不死,富不起,這就是農民的寫照。

  • 17 # 天星農村小哥

    在50年代結婚需要,嗩吶,轎子,一把糖。到了60年代,趕上困難時期,家裡條件好的找個木匠給婚房訂做個大木床、大衣櫃和桌子、椅子等木製傢俱,湊夠“72條腿”或“36條腿”。70年代結婚三大件:“三轉一響” ,腳踏車、手錶、縫紉機加收音機。80年代結婚三大件: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90年代結婚三大件:彩電、影碟機和摩托車。現在結婚就要:有房,有車,有存款。

    而現在隨著經濟的增長,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了,幾畝良田也就不能保證生活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了。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打工掙錢,留著農村種地的青壯年越來越少了。現在田地裡的中堅力量幾乎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力、精力在田地裡已經達到了極限。

    再加上現在的糧食價格有不太理想,老人們在田地裡面刨了一年,收穫卻寥寥無幾,付出和收穫不對等,農民在種地上也就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所以說要想在地裡給兒子刨出房子,車子,單靠幾畝良田是不行的了,所以說種地真的不如外出打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