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揚州八怪爺

    書聖的家傳筆法傳到七代孫智勇老和尚時出現了傳承問題,好在有個牛逼皇帝李世民,硬是把智永的家傳法貼搶了大半,其中就包括聖人第一發貼《蘭亭序》,並將幾乎所有書聖真跡帶進棺材裡去了。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我要說,去你妹的李世民,要是哪天考古發現你棺材裡東西都燒沒了(文獻記載墓被盜被燒),我絕對會去踩踏你的墳地,嘛玩意!中國最偉大的書法文化在你那被毀了!

    李世民雖然收掉了真跡但是軟硬兼施,智永收徒弟了!這是王家人破天荒的大變通,所以說智永腦袋瓜子被驢踢過,祖宗東西都沒了 ,還帶個屁的徒弟,家法當真要外傳?這個還真不好說,我個人看法,他是真的佛性了,起碼是傳出來一點真貨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上一回我說了,書聖玩陰的,搞出兩套筆法,一套叫“永字八法和五執筆”屬於普世筆法,其實就是忽悠外人的假把式,學這套筆法也能玩玩書法,反正就是不能玩成頂尖高手,而他的家族凡事玩書法的,無一不是高手,全是大書法家,他老王家就真祖墳冒青煙,要多靈就多靈,亦或他王羲之真得道成仙會仙術?那麼毫無疑問,他們有家傳筆法!我叫這個家傳筆法為內法。

    考證可知,老和尚肯定是把內法傾囊傳授給虞世南了,其它得內法者不提了,就只說可以考證到的傳承關係:1虞世南—2陸柬之—3陸子遠—4張旭。老和尚傳虞世南應該是李世民威逼利誘的,虞世南情商也高智商也高,反正老和尚傳法了。唐朝人子舅關係可真不是一般近,舅舅為大在唐是非常靠譜的,虞世南傳給了外甥陸柬之,陸柬之給兒子,兒子陸子遠又傳給外甥張旭——這是個混賬瘋子。

    王家秘法就是那麼神奇,傳給誰誰不想變頂尖書法家都不可能,你們看看,哪一個不是最頂尖的書法家?所以現在有人懷疑到底有沒有聖人筆法,你不用懷疑,你用屁股都可以感覺得到,這套筆法在誰手裡,他想不成為頂尖書法家都不可能!就是這麼神奇!

    張旭應該是第十一代筆法的正統傳人,得到這套筆法他搖身就成為草聖,不得不佩服王羲之的偉大,到底創造的什麼神奇筆法!

    我剛才說張旭是個瘋子!怎麼講?第一,他收徒弟多,且每個人只傳一部分,這混賬玩意,敗類!第二,他自己搞草書上癮,非常不近人情,就是性格有點怪。這兩點怪異的性格,成了最大的地雷。我考證來考證去,書法從張旭開始就走下坡路了,雖然他徒弟顏真卿得到了楷書筆法,併成為亞聖。徒孫懷素得到了草書筆法,徒弟徐浩,崔邈得行書法門。但是,這瘋貨沒有將聖人筆法完整傳給一個人,沒有培養出一個傳承體系,亦或是說,這瘋貨人如其字,才大張狂就是不會教徒弟,徒弟們也沒互相借鑑,沒有好好的復原張旭所知的內法,反正各玩各的去了。

    這一下慘了,顏真卿,懷素等人雖說是聖人筆法的傳人,可是他們繼承有問題,不完善,除了徐浩的徒孫柳宗元,和崔邈的徒孫日本和尚空海玩出點名堂,幾乎沒再出過劃時代的書法家,其實柳宗元和空海的書法離聖人筆法就已經很遠了,雖有傳承關係,但是空靈俊逸的書風已經稀薄了。我覺得,張旭在培養後輩上出了問題,亦或他壓根就沒把心思放在培養後輩上,要不然他收那麼多徒弟,卻沒有一個完整繼承聖人筆法?

    說到這裡,基本可以斷定,張旭這個重要轉折點,王羲之筆法被分解了,並最終被演化消失。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點在宋末,唐筆由於製造工藝複雜,幾乎在宋末失傳了,這個可以考證蘇東坡的用筆,蘇東坡還是北宋時代,他用的是唐筆,執筆是羲之執筆,但是由於沒得到有筆法,幾乎經常被同僚取消,可以看出,北宋就基本找不到聖人筆法了,也幾乎沒人用唐筆了,到宋末元初,趙孟頫那邊基本就用的和我們現在差不多的毛筆,筆法也就剩下“永字八法和五執筆”了,趙孟頫復古失敗,徹底宣告聖人筆法消失。

    寫到這,作為書法愛好者感覺很可惜,作為一個神奇的筆法,幾乎學到的都可成為一代宗師,且幾乎不怎麼費力就能融會貫通,這個筆法肯定很玄妙,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多年沒有複製出來,而且幾乎可以肯定,這個筆法不是靠苦逼練習學精的,必有其神奇教學的一面。如今的我,只能用只有一句話惋惜“晉唐書法宗師輩出,乃聖人筆法光環助力也”

    王羲之筆法的失傳,真是中國文化的大不幸!

  • 2 # Aaron基金投資顧問

    為了說明白這個問題,需要扯遠一點。

    有很多經典理論和重要發明,現在看來司空見慣,但追溯到若干年前乃至數千年前,往往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比如蒸汽機,現在隨便一箇中學生都能明白其中的原理,但在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明第一臺蒸汽機之前,卻無人能夠看明白蒸汽中蘊含的可被利用的動能。

    再比如車輪、獨木舟這些人類社會的早期發明,現代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稀鬆平常,但它們的第一個發明者絕對是具有超高智慧的。

    還比如第一代iphone,首創在觸控式螢幕上用兩根手指縮放圖片的操作,我們早已習慣,認為智慧手機的操作就應該如此。可是在iphone之前,怎麼就沒人想到這個方法呢?

    又比如孔子的一系列經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等。我們說起來很是順口,並不覺得有多高深,但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能從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中提煉總結出這些觀點,具有極高的創新精神,作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

    回到王羲之。他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差不多就已經窮盡了筆法的各種可能,奠定了此後一千多年書法藝術的大致格局。時至今日,筆法仍然跳不出王羲之創造和總結的範疇。這些筆法現在看來可能平淡無奇,很多書法家都能做到,甚至在王羲之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但作為這些筆法的首創者,或者說是那個時代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王羲之的創作是具有極高難度的。我想,這就是王羲之對於中國書法最大的貢獻。

    我們可以看看王羲之以前的書法作品的面貌,甲骨、金文、小篆、隸書、章草、早期楷書,再來看看王羲之書法的面貌,就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王羲之對書法藝術作出了多麼巨大的創新

  • 3 # 儒雅大健康

    王羲之《筆法訣》《指意》全文

    ●筆法訣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鬱,貴蹙鋒而總轉。

    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而疾掩。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圓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

    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

    “艾”須上磔扭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

    巧在乎躪礫,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

    採摭箐葩,芟剃蕪穢,庶近乎翰墨。

    脫專執自賢,缺於師授,則眾病蜂起,衡鑑徒懸於暗矣。

    ●指意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面板,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

    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沖和為妙,今比重明輕,用指腕不如鋒芒,用鋒芒不如沖和之氣,自然手腕輕虛,則鋒含沉靜。

    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

    虞安吉雲: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耶?縱放類本,體樣奪真,可圖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奧室也。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

    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動而手鈞,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粗而能銳,細而能壯,大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 4 # 茶韻書齋

    王羲之的書法到底有多神奇?

    王羲之的書法博採眾長,繼承並改革前代真書,章草的用筆,精斫體勢,獨闢蹊徑,改變漢魏質樸書風,使行草書流美研麗,貴越群品,古今莫二,世稱書聖。這就是神奇。

    有沒有傳下來?從晉傳到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直至今天,愛好書法的人有誰不知,有誰不學王羲之法帖呢!這不是傳下來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術考前課選擇哪裡學習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