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園的生活
-
2 # 張正存
韓愈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任何專業都有一定的學問。師者,傳道授業解感也。老師才是你真正的引路者,書法即便如此。想透過自學在書法上取得輝煌成就,除非你有超人的智慧,有驚人的毅力,有卓越的才能。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書法愛好者。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博大精深。想要練好書法,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臨臨帖,閉門造車,就能領悟書法藝術的精髓。只有不斷地學習,認真研習碑帖,拜名師學習,師法古人,取法乎上,方能有所獲,有所得。
拜名師很重要,是學好書法的前提條件,少走彎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一位好老師必須要有多年書法教學經驗,且都畢業於國內著名院校的書法專業,傳統功力紮實,書寫技法純熟,理論與實踐經驗並重,才能駕奴書法藝術教學之上,所以選擇書法老師很重要。現在的孩子不要談練字,就連坐姿和握筆姿勢都存在問題,練字之前必須要糾正這些錯誤。書法講究法度,運筆的技巧,筆法特徵,章法佈局,落款鈴印等都是書本上沒有提到的內容,需要老師親自指教,哪怕是點撥一下,也讓你少走很長的彎路。
現在有些孩子練書法從不臨帖,也不知道怎樣去臨帖,總認為練字是雕蟲小技,沒有從師的必要,雖然自己練字很刻苦,練習了很多年,但結果寫的字沒有什麼進步,自己卻找不出原因。
其實,一位好的書法老師不僅傳授書寫技能,而且還教會了你做人的道理。練字如練功,寫字如做人,所謂“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只想陶冶情操,作為業餘愛好而已。不想在書法藝術領域達到高深的造詣,那沒有必要請書法老師給予指導。小孩那就不行,字沒有練好,對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一手好字,終生受益。
綜上所述,練書法要不要請老師指導,看你要達到什麼要求?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
3 # 心理宅浩大叔
要想學習好毛筆字,選正確毛筆、選正確的紙張、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這三項是很關鍵的。
要想學習好硬筆字,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是很關鍵的。
(毛筆字)選正確的毛筆:
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
在選擇筆峰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型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毛筆字)選正確的紙張:
初學書法益用毛邊紙、元書紙,有一定成績後再用宣紙。
毛邊紙是江西出產的竹紙,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效能,托墨吸水效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四川產的毛邊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手工毛邊,質地棉軟,厚實而細膩,顏色為淺黃色,兩面手感一樣,用嫩竹漿手工造制。吸水適中,書寫手感相當好,廣大書法好愛者很是喜愛,為練習實惠品種。
元書紙是竹紙的一種。古稱赤亭紙。採用當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筆書寫用紙。主產於富陽市。有謝公紙或謝公箋之稱。特點是,潔白柔韌,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著墨不滲,久藏不蛀、不變色。在古代用於書畫、寫公文、制簿冊等等;新中國建立後,主要用作學生大楷簿,裱裝畫軸等。此外,還可作上等包裝紙。
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達到水走墨流之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適合寫小楷。
(毛筆字硬筆字都適合)正確的臨帖方法:
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絕大多數人和我都認為初學者要以楷書為基礎,但也有人認為應從隸書學起。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複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有些初學者急於練習行書、草書,由於沒有楷書的基本功力,雖然寫得“龍飛鳳舞”,但沒有字型的基本規矩和點劃的基本功力,結果事倍功半,走了彎路。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儘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係。例如:我們讀漢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型,筆畫具有不同特點。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毛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你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練字姿勢:
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
-
4 # 琴棋書畫APP
1、學哪種?
2、看和練。
首先要多看,看別人寫字、看書法展覽、欣賞優秀作品、閱讀各種字帖等等,以便建立感性認識。歷代碑帖是中國傳統書法的寶貴遺產,可從其中篩選部分作為範本。初學者當先選柳公權的《玄秘塔》、顏真卿的《多寶塔》、歐陽洵的《九成宮》等正楷字碑帖,繼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行書字帖。我們可按個人喜好,先選其中一種來學,開始時不宜一味貪多。對於所選字帖,要認真閱讀,仔細研究,看清弄懂該字型的間架和用筆特點,從而加深感性認識。
單看還不夠,必須要多練。開始練字時要循序漸進,先“臨摹”打好基礎,融會貫通後方能脫穎而書。所謂“摹”,就是用比較薄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字影寫。這樣既能學會運筆,也有助於領會字形,與小孩子描紅寫仿、依樣畫葫蘆是一個道理。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旁邊作樣本,另外用白紙按原大小分格子臨寫。透過臨摹,可把閱讀獲得的感性認識初步上升為理
練字有多種形式,臨摹字帖是練基礎,平時應用是練實踐,兩者結合,相得益彰。謄寫作文、抄寫板報、書寫標語、撰寫對聯、填寫表格、佈置展覽、公佈榜文等等,凡是能有用毛筆寫字的機會時,都不要放過。只有在實際應用中不拘一格、不斷練習、反覆實踐,才能打好堅實基礎,提高書法
3、熟悉筆、墨、紙三者的特性。
筆、墨、紙、硯,是練習書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被列為“文房四寶”。
“筆”指毛筆,是書法的主要工具。毛筆的種類很多。按大小分類:有小字筆、中字筆、大字筆和鬥筆,還有更大的象木柄手榴彈一樣的椽筆等,都用於書寫不同的字型。按毛質分類: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等。羊毫筆質地柔軟,適用於寫大、中楷字;狼毫和紫毫筆質地較硬,適用於寫小楷字;兼毫筆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其質地軟硬相兼,寫大、中、小楷字皆可。一枝好毛筆用慣了,就能得心應手,成為書者的心愛之物。因此,我們在使用毛筆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毛筆。使用新毛筆時,先要用熱水把筆頭泡開一半,不能全泡開來。因為新筆頭是用膠定型的,若不泡直接攢墨汁寫字,容易損壞筆尖;若一開始全泡開,整個筆頭都變了型,反而不好寫。每次寫完字後,都要用清水將毛筆頭洗乾淨,並將筆頭裡所含的水份輕輕擠掉,捏齊筆尖,套上筆套或者懸掛起來。毛筆用後不洗,筆尖必然會被墨汁粘住,給下次再用帶來困難。萬一發生這種情況,也不能硬性拉扯筆尖,須用熱水漲開。有的人不注意保護筆尖,甚至有意把筆尖搞禿,認為禿筆好寫新魏體,其實是錯誤的。事實上,筆尖一禿什麼字型也寫不好,禿筆只能報廢。
墨為黑墨或墨汁,是書法的主要原料。傳統寫字用硯臺磨黑墨作原料,現在通常用墨汁為原料。普通墨汁質量不高,久存在瓶內會產生沉澱,使用前要搖晃均勻,才能濃淡適中。高階書畫墨汁,如“一得閣墨汁”就比較好,適宜於書寫有一定價值或需長期儲存的書法作品。墨汁若與空氣和水接觸或摻雜太久,就會起化學變化,能使墨汁變質、發臭。用變了質的墨汁寫字,寫在紙上就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因此,用墨汁時不宜攙水,用後還需將墨汁瓶蓋緊。
紙是書法的主要載體和材料。寫毛筆字用宣紙為最好,沒有宣紙時,其他紙也能代替。當然,除紙而外,室內外的牆壁、屋頂、各種物件上,甚至馬路上、車輛上都可以寫毛筆字。不過,書法還是在紙上寫的多。紙和墨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寫出好書法來。用宣紙、毛邊紙、吸水紙等軟紙寫毛筆字時,墨汁不可太淡,否則就會滃成一團;而用道林紙、有光紙、普通白紙等硬紙寫時,墨汁則不宜太濃,也不能淡,否則,墨汁寫上去一時不得幹,流散開來就不好辦了。
4、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
通常寫毛筆字的姿勢是坐著寫。當然,有時也要站著寫,甚至抬著手寫、彎下腰寫。坐著寫時,身體要坐端正,兩肩要一樣平,兩腳分開,自然地平放在地上,不要兩腳交叉或踮腳尖;腰和背要直,胸要挺,頭要正,頭稍向前傾一點,胸部不要靠桌子邊;眼睛距離手、筆和書件要超過1.2尺,筆竿與鼻樑要基本正對,不要把頭低伏靠近桌子,也不要把頭歪側在左邊,以免損傷視力;寫字時左手張開,平放在桌上按著紙,防止紙移動,用右手執筆寫。
執筆方法的正確與否,對於寫字好壞的關係極大,執筆方法一錯,就寫不出好字來。歷代書法家常用的執筆方法有三種:鵝頭、龍眼、鳳眼。在吸取古代執筆法優點的基礎上,今人常用的是“普通執筆法”。普通執筆法用右手執筆,五指分工,各有主次。食指與中指併攏,用這兩指的頭一節在右邊鉤住毛筆桿外側,再用姆指指尖在左邊頂住筆桿內側,頂在食、中兩指的中間位置,即由姆、食、中三指共同捏住筆桿,起主要執筆作用;無名指緊靠中指,把無名指指甲的中部緊帖筆桿內側,小指又緊帖在無名指之後,由無名指和小指共同起輔助執筆作用。這種執筆方法雖然普通,但也是從無數次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人用執鋼筆的方法來執毛筆,這是錯誤的,一定要改正過來。
古人對於執筆有“指實掌虛”的說法,所謂“指實”,即五個指頭要著力,寫出的字才蒼勁有力;所謂“掌虛”,即手心要空,寫字時才能靈活。人們常說要“筆直”的,所謂“筆直”,就是執筆時要把筆桿拿正,不能歪斜,不能象抓鋼筆那樣朝裡傾斜。筆若不握直,執歪斜了,寫的字也就會跟著歪斜。此外,握筆時筆桿要捏得不緊不松,鬆了,筆桿容易動搖,寫出來的字活活抖抖的;太緊了不靈活,字也寫不端正。
執筆有高低之分,一般地,姆指尖到筆尖的距離約七釐米左右為宜,寫小字時可略低一些,寫大字時應略高一些。寫大字、特大字時,往往需要懸書,懸書時要懸腕(手腕)和懸肘(膀彎),此時更要用正確的執筆方法寫,才能運轉自如。寫小字時,一般不需懸腕和懸肘,但手腕部位也不能死死地按在紙上,也要能自由移動。
四、怎樣學寫正楷字
學書法首先要學寫正楷字,因為正楷字最實用,也是書法入門的唯一基礎。
1、先寫中楷。
一般把正楷字分為大、中、小三類,兩釐米以下見方的叫小楷,三、四釐米的叫中楷,五、六釐米的叫大楷,特大的叫榜書,更小的則叫“蠅頭小楷”。初學者應先學寫中楷,因為大楷是中楷的放大,小楷是中楷的縮小。
2、注意書寫規格。
正楷字是工整的方塊字,書寫時要分行分格寫,並留出適當的字距與行距來,在紙的上下左右還要空邊,這樣寫出來的整幅字,就能橫豎成行、黑白相間、排列整齊,從而增添美感。
3、注重間架結構。
漢字筆劃的種類並不多,但如何一筆一劃地寫出好看的字來,卻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每個楷字都有各自的間架結構,筆劃結構得好,寫出來的字才美觀大方,否則就很難看。前人把漢字的間架結構歸納為“永字八法”,“永”字是由一點、一橫、一豎、一鉤、一剔、一長撇、一短撇、一捺所構成,寫好“永”字,就能初步掌握這八種漢字筆劃構字的基本方法。
注重間架結構,就要構字在前,動筆在後,即所謂“意在筆先”。每寫一字,下筆前都要考慮該字的所有筆劃在紙上如何擺佈,而不可拿起筆來就搨。正楷字也有長體、扁體、方體、斜體等體形,一般多寫方體,略長、略扁些沒有關係。每個正楷字都有它的重心,掌握住重心才能運筆,寫出來的字才站得起來。小學生寫大仿,用的是米字形的方格紙,就是為了便於學生看出重心所在的位置,方便筆劃分佈。因為各個正楷字的間架不相同,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橫平豎直頂格寫”。有的字較平正,如“王”字;有的字較緊小,如“日”字;有的字較瘦狹,如“月”字;有的字較扁闊,如“工”字;有的字向左斜,如“力”字;有的字向右斜,如“戈”字;有的字筆劃少、空白多,如“乙”字;有的字筆劃多、空白少;有的字上松下緊,如“山”字;有的字左緊右松,如“們”字;有的字左松右緊,如“海”字,等等。對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字的間架,分析研究,區別對待,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4、掌握運筆技巧。
運筆技巧即筆法,是書法藝術中的重要環節,貫穿於整個書寫過程之中,得法或不得法對書法效果的影響很大。筆法有如下幾種:
(1)分筆:把毛筆頭分為前後兩段,再把前段分為三分,前段靠近筆尖的三分之一為一分筆,向上的則分別為二分筆、三分筆。寫楷字用筆,最多不超過前段的三分筆。
(2)斂毫:寫正楷字時,筆鋒要收斂,把墨包含在筆內,書寫時筆鋒不甚鋪開,基本上保持原來的圓錐形。
(3)頓挫:即頓筆和挫筆。頓筆在起筆時,應先向內、向下輕輕地頓一下再起,在收筆時也應向外、向上稍微停頓一下再收。頓筆能使鋒尖不外露,使寫出來的筆劃既有筆鋒,又比較圓滑。所謂挫筆,就是在停頓的短暫,表現出欲停不停、欲前不前的勢態,蓄住筆勢,著意摩蕩。掌握了頓挫,就能寫好橫和豎的筆劃。
(4)提筆與轉折:字寫到轉角處要換筆時,必須用提筆和轉折。如寫“橫直彎鉤”這一筆劃,在由橫到直過渡時,就要把筆向高處稍提一下,然後一頓挫,接著一轉折,再一豎下來。用了提筆與轉折,就能把轉角處的筆鋒完美地表現出來。
(5)飄和帶:在寫點、短挑、短撇、短橫的筆劃時,起筆較重,收筆卻極輕,好象要飛去一樣,這種筆法叫“飄”。寫捺或鉤的筆劃,當筆勢欲收或欲鉤時,不立即停止,略微提筆,著力拖出一點或挖出一下,形成捺腳或鉤環,這種筆法叫帶。
(6)渴筆和補筆:當筆頭上的墨快用光時,筆鋒就乾裂開花,此時若不添墨繼續寫,則為渴筆。渴筆寫出來的筆劃中有若干條白線,如運用得當,頗有些蒼勁的風格;若運用不當,就顯得毛糙。當一個筆劃寫出來後,發現有缺陷,即為敗筆。有的人隨手一筆搨下來,覺得敗筆不好看,就用筆翳一下子,翳得不好又繼續翳,結果卻越翳越難看,這是一種很壞的習慣。初學書法時,每寫一個字,每寫一筆,都要嚴肅認真,千萬不可亂搨亂翳。當然,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描一描來補救某一筆,也是難免的,這就叫補筆。
綜上所言,書法之道,業精於勤,故只有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才能逐步入門和不斷精通。
一種很壞的習慣。初學書法時,每寫一個字,每寫一筆,都要嚴肅認真,千萬不可亂搨亂翳。當然,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描一描來補救某一筆,也是難免的,這就叫補筆。
綜上所言,書法之道,業精於勤,故只有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才能逐步入門和不斷精通。
-
5 # 席子老師
學書法必須是要有專業書法老師指導。因為書法不同於其他技能,它是需要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藝術體系。尤其是初學書法者如果沒有按照規範化操作練習,是很容易走偏的,一旦走偏了,後期是很難糾正回來。因為書法基礎講究的是基本運筆方式和對筆法的理解運用。所以初學書法者建議請專業老師指導。
-
6 # 韓輝
就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學書法一定要找老師,我在八十年代初期,曾臨隸屬字帖,當時只是感覺隸屬好看,但是隻是按貼臨習不知其中道理,隸書書寫一直沒有長進,後來就沒有了興趣。前年開始跟隨林新學老師學習行、草書,林老師從點畫開始講起,我才知道書法的知識和樂趣,所以我認為學習書法一定要有好老師的指引。
-
7 # 馬鳳軍書法
對,學習書法要找老師指導,而且要找有實力的老師,以前我就是自己練,走了很多的彎路,以至於十幾年沒有提高,後來經過老師指導才知道很多技法不是書上能學到的。
-
8 # 愛看評論的老軍
練習書法找個老師是很有必要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只能教會一些書上沒有的技巧,但還是要自己勤加練習
-
9 # 墨誠書法
練字終要靠自己堅持,而非依靠老師。
初學不建議去培訓班,當然年齡小的除外。
年齡大一些的人,初學書法會非常煩躁,這是一個“修心”的機會,如果連這點脾氣都磨不平整,就想找老師走捷徑,那未來也不會有多好的成就。
初學在結構用筆上,應該慢慢來,先適應,在學會動腦,忍得住寂寞,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去找老師,就是事半功倍的。
-
10 # 清風軒書法篆刻
學書法要不要找名師指點?當然需要,然真正有實力的名人,忙於應酬,有空指導平民百姓嗎。那些扯大旗做虎皮冒牌貨誰又需要那?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有一定實踐能力又有理論修養的書法明白人。
任何一門藝術的傳承,都是口傳手授的結果,書法藝術,是中國特有傳統藝術,歷盡千年,歷久彌新。沒有真正明白的人指點,你將行走在錯誤的練習和重複的錯誤的路上。
現實中,有很多朋友,沒有真明白這段話意思,原因是,他們對書法有以下幾種錯誤的態度。其一,書法不就是寫字嗎?華人誰不會寫字?其二我鋼筆字還可以,毛筆字有什麼難,更極端甚至說,書聖的老師是誰,老師的老師是誰?如果抱著這樣思想學書法,肯定是錯誤的,可以這樣回荅,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是書法。否則還學什麼書法。書法是藝術,是藝術就需要長期嚴格的訓練。自然需要教師點化,學書沒有老師,如夜行沒有路燈,連家門,都找不到。便筆軟筆的區別,先練幾年楷書再談。很多人練習了很長時間,只是走在錯誤的訓練和熟練錯誤的路上。那真是很可惜又可怕的事。因為,好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益,而壞習慣養成了,終生受害,不能進步。人是習慣的奴隸,好的習慣,必須從嚴格的訓練開始,這是無需質疑的。
孩子學書法,家長一定找懂書法的老師,給予指點明白到要什麼,不 要自以為是,現實中,有的家長一知半解,給孩子買幾本字帖,就自己知指導起來,其結果是學過還不如重新學好,很荒唐的事。
成年朋友,更不要自以為是,買幾本字帖?就比著葫蘆畫瓢。這樣做,你將付著超長的時間代價。現代為多媒體時代,自學苦學,是愚腐的觀念。
當下,找明白的老師,有很好的條件。中國書畫臺上的有講書法老師,網上授課也有很好老師,這需要鑑別考察,是不是自己菜,合不合自己的口味,這裡我推薦,北方網田蘊章老師的歐體楷書講座,書畫臺張旭光老師的行書講座,都有著上乘的水平,可以作為入門的嚮導。各類輔導班裡,也有不錯的老師,只要你虛心,明師會有的,只要你奮進,辦法會有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自行加入學習書法的圈子,愛好者中一定有你的老師。如果能得到具體的指點,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找到好老師難,找準且得到有效指導更難。真正有實力的老師,你要從心裡崇拜,不要朝三暮四,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你要維護老師的尊嚴。絕不在背後亂說老師的怪話,這是底線。要虛心向人家學習,在老師面前,要敢露一手,請求能得到指點。對學問,要敬畏。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老師要虛心聽,別反駁,誰願意指導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對老師,一定要敬之又敬,學藝不精,敬師不到。要記住,滿袋子,不可能裝進新東西。有好的老師,指點你,批評你,是你一生的福緣。
-
11 # 墨雲館主文重
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他告訴我們:(1)、不管任何領域、任何門類,只要形成”學問“,就必定有老師。
(2)、“早學”者可為師、“學有專”者可為師。
學習書法這種複雜的學問,須要老師來引導是毋庸置疑的。
1、書法是“動手”的藝術,關鍵地方,特別是筆法環節——入門功夫,須要老師親手示範,而且要反覆示範學生才能明白。有些人學書許多年,沒有老師引導也過不了筆法這一關。
2、學習書法入門以後,每進步一個層次都要由“觀察、感悟、練習、提高”這四個步驟逐漸完成,這四個關鍵點都須要老師逐個啟發、引導。有些人沒有老師指導,不知道在這些關鍵步驟上耗費了多少歲月。
3、老師是書法醫生。
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就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一樣,也會犯錯誤、會生病——出現了病態,從病態中恢復正常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從此將誤入歧途,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4、老師是書法教練。
體育運動員須要教練指導就不贅述了,練書法作為動手的藝術,老師會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學書方向、練習步驟等進行科學的指導,方向對了,方法對了,進步就會很快。
5、人生苦短,歲月有限。
書聖王羲之少年開始學書,在老師指導下,到53歲時才認為自己書法初成規模。大家想一下,以我們智力、學識、環境、天賦,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把書法練好須要耗費多少歲月?
總之,如果人生無限,學書法可以不要老師;如果把學書法當作一種休閒,也可以不要老師;如果想把書法練好,跟著老師學習是明智之舉。
-
12 # 王寶成487
學書法不一定要找老師指導!但有老師指導也很好!當今學書法還是很方便的,首先可以買到各種書法名帖,和書法理論書刊。也可以透過媒體和影片也能自學。所以透過自學的正確方法不一定要找老師指導!
回覆列表
學書法要不要找老師指導?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老師指導肯定是少走彎路。但是,學習書法需要長期訓練功力,這個過程比較慢長,對於青少年來說,有老師指導並帶領學習,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但對於成年人學習書法大多屬於興趣愛好,沒有目的,如果長期找老師學習沒有必要,一是因為經濟投入大,另一個是因為成年人自主學習能力較強,靠自學及網路學習完全可以。所以,成年人自學書法完全可以。我的回答完畢,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