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你把自己的心裡話說給你認為關係很好的朋友聽的時候,而你的朋友沒有什麼反應,該怎麼辦?也有想過可能對方不能感同身受沒有共鳴,但是還是會有點失落
7
回覆列表
  • 1 # 雀之靈品味人生

    對方沒有反應,我認為他或她對你訴說的事情不贊同,但是看到你很委屈的樣子,又不能再給你撒上一把鹽,所以,也只有默不作聲。看到這種情景你也只有知趣些,擦乾眼淚,改變話題,不要再讓朋友難做的啦!

  • 2 # wenny2020

    (1)你需要的是一個認同自己感受的人,但不是所有的朋友能做得到,有些人好細心體貼,而有些人粗枝大葉。 (2)不用經歷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件事的會有不同的看法。

    (3)當你在傾述你內心感受的時候,你朋友也有自己的事情煩惱呢。

    (4)學會自己消化問題,不要對別人太多期望。

    所以,請你不要為此而失落。

  • 3 # 漫語隨心

    很正常,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承擔,即使有時候對方聽了你的吐槽,也理解不了你的心情,改變心態吧,放寬心,一切都會過去

  • 4 # 陳新鑑

    對朋友談自己的苦楚對方沒有反應,說明你找錯了傾訴的物件,那個所謂的朋友也不是什麼知心朋友。人心內的喜悅是人人都可以分享,苦楚最好是藏在心裡,不是知心朋友,最好別提,因為苦楚苦的是你又不是他。

    你問我怎麼辦,那種場面我也覺得很不好受,還能怎麼辦,離開他,到別的地方說去。

  • 5 # Jennymichelleray

    當我們尚在襁褓之時,有了任何不開心,哇哇兩聲,總是會有人湊上熱臉,抱起鬨逗開心。

    隨著時間歲月流逝,我們慢慢成長。這是段蛻變的過程:牙牙學語蹣跚挪步時,我們磕過頭摔過跤卻總被告訴再來一次;意氣風發狂放不羈時,我們總是碰壁卻也總被鼓勵勇敢。

    而今,我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豐滿了羽翼,強健了肌體,也在生活中迎來了自己的煩惱苦憂。每每此時,回望四周,卻往往很難找到那個發自內心為你鼓勁為你加油的人。

    好吧,從現在開始,你要學會自己療傷!

    生活銘刻在我們內心的苦楚好比別人看不到的傷疤。鮮血淋漓卻也有自己知曉,沒有和你完全一致生活的人,對於你所遭受的苦楚,哪怕是朋友,卻也難覓高山流水琴瑟知音。

    殊不知,世間最好的安慰便是感同身受!不應怪他。

    學會堅強,便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

    關上門,清理好傷口苦痛。還記得當初做錯1+1等於幾時爸爸媽媽和你說的話嗎?再對自己說一遍。這些話語是父母在我們離開時放在我們身邊的。時刻不要忘記!

    好吧,從現在開始,你要學會自我療傷!

  • 6 # 文心雕龍666

    首先,要知道有人願意向你傾訴是一件不錯的事情,這說明你還是一個人讓人信賴的人,比人願意將自己的苦惱和你分享,首先應該抱著敬畏的心情。至於是否幫忙解決問題,取決於你和傾訴的關係親密程度。

    舉個自己的例子,本人男,典型天平座。身邊有不少女性願意和自己分享一些生活或感情的瑣事,實在說,有些時候並非出自本意傾聽他人的苦惱,因為我覺得情緒是可以傳染的,我更有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

    一般如果有人主動找我訴苦,我會首先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判斷,是否能夠理解對方的狀況,畢竟在雙方不夠熟悉的情況下,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個傾聽者,無法實際的給出解決方案,這時候最好以自己的中心為原則,告訴對方你何時有時間,如果對方堅稱希望和你分享,那你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說明人家很重視和你的關係,那就應該給與一個明確的態度,約定時間地點和主題。

    人在傾述的情況下,尤其是女人,幾乎都會失去對他人的關心,以自我為中心,這時候我的建議是:多聽,少數。適當補充。儘量順著對方的意思走。但是要注意控制時間和主題,防止說著說著漫天胡言,到最後情緒沒發洩出來,還耽誤自己的事情

    最後,還是把握一個原則,根據雙方的親密程度作為判斷標準,畢竟自己身邊親密的人應該值得去珍惜,多花一點時間去理解人家的苦楚,也是作為好朋友應該做的一部分之一

  • 7 # 落榜琇材

    跟朋友講自己內心的故事,其實就是分享心情,就是一種傾訴,既然已經傾訴出去了,也就完成了當初自己的目標,那麼心情呢是需要感同身受的,我的故事對方沒有經歷過,那麼他的感觸自然與我不同。

    如果我希望對方和我有一樣的感觸,豈不是把我的痛苦也讓好朋友來與我一起分擔嗎?這樣的話呢是不公平的。

    兩個人呢,我負責傾訴,他負責傾聽,這就OK了。

    就比如呢,心情的垃圾丟出去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讓對方再挑揀我的垃圾。

  • 8 # 情感獨立人

    其實很多時候和朋友傾訴,並不是需要回應,而是需要傾聽。

    1.朋友,朋友是彼此自在的存在,刻意的迴應反而顯得感情並不真摯。

    2.感同身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生活狀態都會不同,期待反應,不如期待他同樣會向你訴說。

    3.吐槽,朋友是一種不認真嚴肅的存在,大多時候是吐槽你,“彼此傷害”獲得快樂。

    4.交心,許多不為親人知道的秘密,大多朋友知道,能共享秘密的存在已經很美好,別總提出更多要求。

    5.激勵,朋友很少時候會陪你難過,更多朋友透過搞怪、使壞等方法激勵你。

    6.角色,身邊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擅長的也有所不同,如果真的想要回應,就找那個擅長感同身受的朋友吧,放過別的朋友,別給他們施壓。

    朋友存在自有原因,他陪你逛街,她陪你聊天,他陪你追劇,她陪你旅行…但朋友不是萬能的,發揮好各自的長處,為友情保鮮。

  • 9 # 彭小小兔

    一個人的內心越苦越煩,就越是想要向人傾訴,越是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援。當你把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一股腦說出之後,其實心裡就會平靜了許多。當對方聽完你的痛苦遭遇,沒有任何反應,你反而覺得自己更加難受,是因為這時你可能已經強烈的希望對方在這件事上與你產生共鳴,或者是感同身受,但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你覺得很苦惱的事她可能覺得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所以你找錯了人傾述,換個人試試吧!

  • 10 # 我從晨光中走來

    如果真的是朋友,我覺得對方不會無動於衷的,即使對方沒有類似經歷,也會幫你分析分析,安慰你一下。朋友不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嗎?

    如果對方無動於衷,是不是他也陷在某種低落的情緒中,需要救贖,才會無暇顧及你的煩惱?

    又或者這個朋友只能作為一個傾聽者,無法給你提供幫助,所以就表現得無動於衷。

  • 11 # 理法解憂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感受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哪怕知道自己是可以挺過去的,也總有想示弱的時候。所以才會有傾訴,才會有求救。

    但被傾訴者不是含羞草,不是蒲公英,姑且你觸碰它,它就會有反應。她或他在接受你的傾訴時,她有她的心境,她可能從來沒有你這番經歷,所以她沒辦法在腦海裡描繪出你所想表達的境況、畫面,繼而更不可能從神經抵達心臟,做出你想要的快樂或悲傷;亦或是她此前已經經歷過,已經走出過,她已經深深體會到再如何也莫過於此,笑也笑過,哭也哭過,沒什麼大不了的,哪怕她為你擠出了眼淚,也只是在於同情心,而同情心最彌足珍貴的地方在於,你感受過痛苦,你知道痛苦是什麼樣子,所以你不再輕易傷害別人…對此,也只能證明你朋友的善,也尚不能證明她的感同身受…

    親愛的,你為什麼要感同身受呢?你明知道不會有的,但你還是屢試不爽?哪怕只是表面功夫。為什麼呢?我想,你是還不夠理性,因為越理性的人,才越不相信人性。所以我對你的屢試不爽,不置可否。

    要怎麼辦呢?你只是不夠強大。如果你能夠讓自己強大,哪怕你沒有得到一點回應都能應於司空見慣的態度,你就不會受傷。

    要怎麼辦呢?只是你還不夠失望。你覺得還有機會,你覺得會有,你不死心。那就堅持傾訴企圖得到迴應吧,生而為人,不管別人說了多少道理,倘若沒有說服到你,那於你而言就不是道理,那你就繼續傾訴,以此來說服自己。

    要怎麼辦呢?你只是還沒看到世界的浩大。如果你看過世界的浩大,你才會發現自己的渺小,你才會弱化自己的痛苦,你才會熱愛世界。

    親愛的,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 12 # 荷葉三兩枝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由自主想到的是祥林嫂。

    祥林嫂是魯迅的經典文學作品《祝福》中的主人公,她命運坎坷,在喪子之痛的打擊下,精神不濟,見到人就訴說她兒子的不幸遭遇,反反覆覆地重複去講,魯鎮的人都失去了聽的興趣。

    日常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都會聽到別人的議論,某人像祥林嫂一樣,沒完沒了地說著他遇到的煩心事,或者是不幸的遭遇,讓人非常的厭煩。

    我想首先得排除這種情況,你跟朋友講自己內心的苦楚是講了一兩次而不是反覆講了很多遍。如果好多遍的話,對方沒有反應,這樣的反應也是在情理之中。你想啊,聽得次數多了,很難讓人再生出許多同情,對你進行安慰了。

    其次你得審視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平時喜歡抱怨,喜歡發牢騷。因為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一樣,你認為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可能在別人看來非常平淡,不值得掛懷。這就是說多愁善感的人和豪爽灑脫的人,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截然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是天壤之別。

    如果你經常喜歡抱怨,朋友已經習慣了,沒有任何反應,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可以安慰的,你發發牢騷也就是排遣一下自己的煩悶吧。

    不過人還是要注意牢騷太盛防腸斷,有什麼事情不滿意的話,就去想方設法做得滿意。改變不了的話,就轉換看問題的角度。千萬不要抱怨和發牢騷,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

    最後還得排除一種可能,你向你的朋友傾訴你內心的苦楚,不是希望得到他的某種程度上的幫助或者是寬恕吧,比如有一個人向朋友借了一筆小數目的錢。他想晚些日子還款,於是向朋友訴說自己手頭有多麼緊,日子過得有多麼艱難,這樣的苦楚,怕是朋友聽了也沒有什麼反應。

    如果上述情況都沒有出現,那麼,是時候去結交新朋友了。

  • 13 # 暮春時

    傾訴和傾聽,就像琴瑟合音,是最合適的一對,缺一不可。沒有傾訴的人,就沒有傾聽者。

    這世上不缺傾訴者,缺的是傾聽者。常常聽人說,想找個能聽我傾訴的人真難。確實很難,世人都很忙,忙著生存,忙著賺錢,心都很累,好不容易閒下來,誰想聽你訴苦嘮叨?能認真聽你嘮叨且給你提好的建議的人,是不是該稱得上你人生中的貴人?

    茫茫人海,貴人難尋,傾聽者難找。最怕的是病急亂投醫,抓著個人就當救命稻草,以為對方會很認真聽你傾訴,會產生共鳴感,會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你。當看到對方沒有相應的迴應,會很失落,心會受到第二次傷害。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停止傾訴,很理智的寬慰自己:無動於衷已是給我最好的體面了。見過太多還沒說兩句,被生生打岔過去的例子。

    遇到苦楚,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自我療傷,不要總想著藉助他人的安慰來減輕傷痛,這個世上除了父母無條件的擔憂心疼你,沒有誰能真正幫得了你,能幫你的還是自己。

    但我們不否認,這世上還是有認真聽你傾訴的人,因為善良的人還是很多,終會碰見。

  • 14 # 水木清華鄭先生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Happiness is like drinking water,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ts temperature. You are not me, you don"t know my experience, my pain or my joy.

  • 15 # 冷漠的心開掛的人生

    沒有誰能夠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這件事兒他沒有經歷過。所以他當然不理解。你的苦楚對他來說只一件事兒一句話。他當然沒有反映。總嘮叨就煩了。你的朋友只能對你漸行漸遠慢慢的就離開了。有些事情只能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即便是麻煩別人把事情說出來,也沒用,自己解決不了,還討人嫌,你能做的只有強大自己。而不是這麼軟弱,一有事情就跟別人訴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聽的動漫主題曲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