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月寫吧

    關於這個問題,魯迅先生談《紅樓夢》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意思就是說,同一部文學作品,相對於不同的受眾(讀者),可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解讀。

    不同年齡、性別,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職業的人,他們的藝術感受力及文學鑑賞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有句經典語錄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音樂作品也是這樣,一個人在二十歲欣賞《命運交響曲》,更多的感受是鏗鏘有力,激昂向上的動力。而在他進入知天命之年,歷經人生坎坷之後,再重聆這部作品,內心必定是沉重而惆悵的。

    當年,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據說數學大師華羅庚還美譽其為:“成年人的童話”。但在有些玩世不恭的作家王朔眼裡,武俠小說比垃圾好不到哪裡去。

    在普通的讀者眼裡,武俠小說帶來的卻是一種,與現實社會完全脫節的全新體驗:英雄仗義,執劍天涯,恩怨情仇。這樣的生活,不知很多人神往,多少人痴迷。

    其實,這是人們在進行文學鑑賞時,形象思維與理性認識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結果。

    歌德說過: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精神創造出來的,(那麼)我們也應該儘可能地用這種精神去觀照和欣賞。

    比如,李商隱的名作《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垂暮之年的人讀來,痛感時不我待,滿目淒滄;換作年輕讀者,“少年不識愁滋味”,能在傍晚時分駛車遠遊,什麼不開心的事都拋卻腦後了,忍不住喊一聲:好美的晚霞!

    所以說,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並不完全取決於它自身的情節設計,更多依賴的是不同讀者不同的人生體驗,以及參差不齊的鑑賞能力。

  • 2 # 滾動的丸子

    以我自己為例,幾年前剛讀大學時,《百年孤獨》很紅。但我翻開書,只讀了十幾頁就讀不下去了,我對小說中的世界很陌生,而且那麼長的故事也讓我很沒耐心。

    直到去年,我因出水痘在家休息一週,把這本書看完,大呼過癮。

    一來,我有充裕的時間來消化這本書;二來,幾年工作經歷,讓我成熟不少,也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會,有了人生閱歷的準備;三來,我這些年一直堅持讀文學作品,打好了審美的底子;最後,我把《百年孤獨》和馬爾克斯的自述《活著為了講述》一起看,發現了虛構與現實之間的對照,因而更容易理解小說世界。

    所以說,書不是輕易就能讀進去的,閱讀需要時機。

    我想,影響讀者對一本書的評價的原因,至少有兩點:

    一,與閱讀情境相關。

    什麼是閱讀情境呢?可以理解為你對一本書的期待——你期待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閱讀前,你是否帶著問題去讀?

    如果這本書解答了你的問題,你便會對它有較好的評價。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對一本書會有錯誤期待。比如說,一個男生苦惱於如何追女生、如何談戀愛,如果他去讀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他必定會大失所望,因為這是一本講道理的書而非傳授技巧的書。

    二,與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相關。

    比如有段時間我讀《社會性動物》。這是一本關於社會心理學的書籍。我讀得興致盎然,但當我將書中的知識點複述給我老公時,他卻聽得意興闌珊。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

    是因為我有社會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儲備,又在這本書中找到了已知的心理學知識的出處,這樣一來,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我自然感到很興奮。而他沒有這個領域的知識儲備,自然不知道哪裡好。

    所以,要想有比較好的閱讀體驗、讀有所獲,挑選適合自己的書很重要

  • 3 # 一直笑SM數碼

    每個人的觀念是不同理解的東西也是不相同的。就比如小影片所拍攝的字母W和數字6一樣,站在不同的角度你能看到不同的東西,所以才會有人說是6有人說是9,有人說是W有人說是M的現象。就更何況是一件作品了

  • 4 # 是小嗨啊

    “努力就一定會成功”,這是我們經常能在身邊聽到的一句話,可如果你已經非常拼命地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甚至快把公司當成自己家了,但到頭來依然只能在公司的下游混吃混喝,總也不能薪響事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時肯定有人會跳出來說,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啊。

    那努力就一點用都沒有嗎?等等,別那麼極端,我又沒有說努力不重要,但很多人在努力的時候,沒有看到比努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我們做事的方式方法,好比我們拿著中國地圖去美國旅行,再怎麼研究地圖也找不到想去的地方吧?這說明什麼呢?方式方法不對,有時越努力反而越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如果你也玩過手機遊戲王者榮耀,應該體會過再怎麼刷錢刷裝備,只要團戰的戰術不對,被對手團滅也是分分鐘的事兒。

    那方式方法對了就可以了嗎?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方向!你多年為公司辛苦付出,卻換不來一次升職加薪的機會,很可能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在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不太擅長的領域或發展方向。這和短跑名將博爾特能在百米賽道上稱王,卻沒辦法在足球場上叱吒風雲是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如果你用錯地方,努力不是離成功越來越近,而是漸行漸遠。

    不過,就算上述說的這些你都辦到了,“努力”仍舊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你努力,不代表別人就不會努力,只有當你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候,才會離成功更近。正如記者問NBA球星科比:“你為什麼會如此成功?”,科比反問道:“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在我呆在洛杉磯的每一天。”先不說人家能每天凌晨四點起來練球,很多人就連清晨四點起床都是個問題吧?

    最後還要說一下合作,正如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一樣,職場裡的工作也要講究分工配合,一個好的團隊,做起事來往往能產生1+1>2的效果。就像有位父親問正在搬石頭的孩子:“你知道為什麼搬不動嗎?因為你還沒有全力以赴!”小男孩很生氣的說,我已經用全力了!但父親反問道:“那為什麼你沒尋求我的幫助呢?”

    努力並沒有錯,但努力的方向、做事的方式方法、付出的辛苦程度以及能否需求合作實現共贏,都是通往職場成功道路上,與努力同等重要的因素。要知道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職場中成長的過程也許會很痛、很苦、很漫長,但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不懂得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我們離未來的光明不是更近反而會漸行漸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事隔多年,杜淳和黃覺在《吐槽大會》重提“插刀”事件,你認為他們能“洗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