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道黃老
-
2 # 長眉
人觀察自然界的事物有美與醜的區別,是與生具有的,而對心靈和道德層面上的美與醜的認識,則基本是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為什麼說人對自然之美醜天生就有審視能力呢?主要在於宇宙物質的構造,有一個統一的自然規律,例如,物質的具有對稱性,我們就很自然的感覺到它美,不需要後天學習,一看就認為它美。還有成比例的事物,尤其是成黃金比例的事物,我們不需要人教導,生而知道這種比例的事物優美,就算一個沒有學過什麼叫黃金比例的人,他也能感覺到有黃金比例的物體,比其它物體美觀好看。這是因為我們這個宇宙,就是以黃金數為比例常數構造萬物的。黃金數就在宇宙物質的週期運動裡,圓由黃金比例構成,螺旋結構物質的層次比值,也都是或趨近於是黃金數。物質的構造和生物的生長增殖,都以黃金數為結構增長值的,人體細胞的螺旋增殖,就具有黃金比例,這直接使人身體上長出了許多黃金比例,不少人都知道人體的黃金比例部位。大樹的年輪螺旋層次間,也具有黃金比例,葵花籽粒的螺旋排列具有黃金比例,松果和鸚鵡螺的螺旋結構具有黃金比,天上星球和螺旋星系具有黃金比例,描述兔子繁殖率的斐波那契數列,就是個以黃金數為比例常數的等比數列,原因在於他們都反映了宇宙大自然用黃金數為比值構造萬物的本質,人體也是這麼構成,故而天生看到黃金比例就覺得美。人需要學習後才能感受到的美,在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這些非自然的抽象領域,上面提到的心靈美,行為美,道德美等等,是在後天學習模仿中獲得的,人不透過學習,不能天生就知道這種美。這後一種美的感覺,跟黃金比例也沒什麼關係。黃金比例是宇宙構物天然存在的,無論人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它都在那裡。例如,圓本來就是以黃金比例構成的,數學界到現在都還不知道,但是,這並不影響人人都在以黃金比例畫圓,用1單位的半徑,絕對只能畫出6.18的圓周長,而不可能是6.28。大家都還不知道這一自然規律,也就不辨到底誰對誰錯。好啦,審美觀是人生來具有的,她源於以黃金數為比例常數構物的宇宙,把握宇宙真相,我們就不會在認識宇宙時迷茫。
-
3 # 空谷幽生
敝人亦是贊成美醜概念後天之說!!!譬如初生嬰兒,睜童子純真率直之眼,見萬物無一別,唯覺新奇,並無善惡美醜之分。及人之長成,經世事,歷人情,從中體味千辛萬苦,千滋百味,自此有了對世界的美醜觀念及認識。所以,美醜是後天閱歷經驗在個人意識中的深刻定性。而千人千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美醜從表象到內容,往往錯位。如《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形象。
名家有關不同的美醜觀點表述,諸如:
絕對的醜陋是沒有的。——羅斯金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但是醜陋是永久的。——巴爾扎克
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老舍
人應當一切都美,外貌、衣著、靈魂、思想。——契訶夫
……
所以,為樹立後天正確的美醜觀,必要我們在後天的生活學習中不斷甄別經歷中的世事,反省所思所言所為。對照前人和他人,正反方面鞭策自已,恪守初心,種善因結善果,方知人問美之好醜之陃,為自身美好和社會和諧,盡一份人力!
-
4 # 李志勇LZY
宇宙恆銀河月夜;
四季星空日地晝;
後添微胞卵命人;
時給美醜新標準。
-
5 # 真實純潔
境界無好壞,好壞起於心。心若動念,就會產生二元相對概念,所謂的好壞美醜是非曲直等等無數的分別意識。這就是自性顛倒後,所產生出來妄想執著的二元化概念。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事物現象,都是後天因緣合和而形成的事物,它們都是剎那處於生滅來去變化的狀態,都沒有實性,故而稱其為“緣起性空”,因為自心自迷的緣故,給它們分別確立了種種名稱概念,然後再執著於為實有,從而產生出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其實,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暫時性的因緣聚合的假象,剎那之間都是處於生滅來去變化流轉的狀態。如是可知,既然是幻滅的假象,我們又何必在意這些變化流轉的現象呢?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到位,那就是:若於心中無萬物,何怕萬物常圍繞。例外若能做到,隨緣應事不留情,任心自在無所住。若能人間如是行,不是神仙勝神仙。
-
6 # 一路人生一路修行
不知道把一個人類嬰兒交給一群黑猩猩撫養,待嬰兒長大之後,會不會升起這隻猩猩不好看,那隻猩猩比較好看的念頭。
-
7 # 使用者海鷗紛飛
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醜。
所謂的福與禍、善與惡,比如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每一方都包含著對方。像毛嬙、麗姬都是人間的美女。但魚見了就潛入水底,鳥見了就飛上天空,麋鹿見了就跑開了。對於這幾種動,到底誰是天下最美的?美與醜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後天的成長,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有的人把功名利祿做為一生的追,這種人內心往往是空虛沒有良知的。急功盡利,很容易產生邪惡的念頭。那麼他的外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種醜惡的美。有的人把為國為民當做一生的追求,這種人的內心往往是充實完美的。慈祥正義,憂國憂民
那麼他的外表雖醜,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完美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現和向內觀看的兩種能力。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回覆列表
一切相對而出的名稱概念都是後天形成的,比如有與無,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大與小等等。當人還在嬰兒的混沌狀態時,是沒有分別心的,在他眼裡,這個世界沒有真善美,也沒有假醜惡,一切都是那麼安詳和諧。沒有區別。
個人的嬰兒狀態相當於人類社會的早期,在人類私有制產生前,社會是沒有美醜之分的,社會形態單一,人性單一,沒有高下區別,沒有窮富比較,也沒有貴賤之別。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剩餘產品,生存競爭的加劇,產生了攀比之心,於是對等概念產生,美醜隨之產生。
老子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他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我們上學時就學過的這些經典,至今仍歷歷在目。可惜那時候太小,加之老師講解的也不透徹,只告訴我們一些簡單的對比關係,說有上就有下,有美就有惡,有大就有小等等。對於這種名稱概念的產生和關係,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甚瞭解。
老子的意思是說,所有兩兩對出的名稱概念,都是同出而異名的,只是人們有分別心,只看到了自以為是的一面,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另一面,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有說“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從思辨的角度,我們會看到,任何一個事物的產生,都是兩方面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互動變化過程,而陰的方面和陽的方面的內部,也都各有陰陽兩種力量相互制衡,彼此成就,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即是這個道理。
比如美醜吧,我們小時候沒有這些概念,是大人們給我們一點點灌輸的,比如大人們喜歡穿新衣服,喜歡搽胭脂抹粉,並要求我們站有站姿,說話要文明等等,這些都是大人們的美學思想,他們在談到這些美的時候,會神采飛揚,而談到與此相對應的醜的時候,會表現出討厭的情緒,這些情緒和表現,會慢慢刺激我們的美醜觀念的滋生。
這就是美醜的一組關係。但是這種美與醜不是絕對的,大人們的審美情趣,是他們特定生活環境養成的,他們說的美和醜,可能在別人看來可能正是醜的和美的,這是由每個人的立場角度決定的。
就像儒家兩位大思想家,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其實既不善,也不惡,善惡都是後天養成的,因為人有分別心,並且社會給善惡、美醜、是非等等,都劃分了相應的條條框框,制定了相應的懲戒措施,使人們從小就有了相應的價值取向。
美醜名稱概念的產生,標誌著人們具有了分別心和私慾,社會於是制定許多的條條框框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條條框框越多,人就變得越狡詐。因為這些條條框框都是人為的、有目的制定的,因此,與這些條條框框相對應的“對策”也就出現了。
精於機詐的人甚至借規章制度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看看那些貪官吧,你有政策我有對策,臺上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說的比唱的好聽,一副威嚴不可侵犯的樣子,其實他們制定規範,比誰都知道如何利用規範來謀取私利。
所以老子說: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道是沒分別的,當這個沒有分別的道失去後,開始倡導德,當德也失去的時候,又提倡仁,當仁也不行的時候,有主張義,當義也失效的時候,實在沒法了,開始提倡禮。豈不知,正是這個禮,才是社會動亂的罪魁禍首。
最後一段似乎是多餘的,但又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