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大源

    王維的《山居秋暝》前三對聯,描寫大自然的美景,那雨後的青山,蒼翠欲滴,秋高氣爽,竹林中浣衣的美女,田田的荷葉下,輕輕擺動著歸來的漁舟,這種雅緻清新的環境,表達詩人內心的聖潔與高雅,使人浮想聯翩也融入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配上我寫的一幅《山居秋暝》草書作品。

  • 2 # 詩書家國05

    王維觀察自然的藝術本領很高,他既能概括地寫雄奇壯闊的景物,更能夠巧妙地捕捉適於表現他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東坡志林》:“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可以說是他山水詩中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山居秋暝》寫的是秋天傍晚山中雨後的景色,本詩可以說是“詩中有畫”的典範。分析本詩應著重讓學生體味其意境美。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突出新雨之後和晚來秋之時的特定環境,山雨初霽,幽靜閒適,清新宜人,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出筆自然,氣氛籠罩全篇。秋天的傍晚,在一個寂靜深遠的山村裡,青山剛經過山雨的洗滌,愈顯蒼翠,天氣也更清新爽人。本聯中“空”字很耐人尋味。詩中明明有“竹喧”,有茂密的森林,怎能說“空”呢?當然,這裡所謂“空”,絕非指荒山禿嶺,而是說由於山中樹木繁茂,隱沒了人們活動的蹤跡。作者在其他作品中也愛用“空”字,《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看來,多次提到並非偶然的巧合,所謂“空”,也許還有更深微的含義,是由虛空的意思引申為深遠和寧靜,難怪人們稱王維為“詩佛”。這裡的“空山”與柳宗元絕塵寰的桃花源相似,這裡人跡罕至,空明潔淨,清幽絕塵,正是隱居的好地方。“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者描繪了兩組自然景象。讀完這兩句,再回頭來體會一下開頭兩句的意境,就越發感覺到這境界之美了:一場秋雨,把本來就很秀美的山村洗滌得更加潔淨,空氣也似乎分外新鮮,月把柔和清澈得光輝灑遍了山峰、竹林,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它們通通蒙在一望無涯的潔白朦朧的輕紗薄綃裡,顯得飄渺、神秘而綺麗。因新雨後而格外充溢的泉水,水面浮起一道月光,遠遠望去,彷彿一攤水銀,溪水澄清、清澈見底,在“石上”潺潺流動,山石也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這裡描繪出了一幅清幽明淨的自然風光。“照”與“流”兩字,一上一下,一靜一動,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彷彿覺得自己也被秋雨月光洗淨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王維寫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備,狀態逼真,活現月照松林雨後,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也引導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光的恬靜和空靈。如果說第一句側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緻,那麼,第二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靈動生機。描繪清泉用“流”字,盡顯風流,頗有柳宗元《小石潭記》“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韻味,也引導人們去體味小溪與山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淙淙的合鳴。可謂意態橫生,妙趣橫生!“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寫法是先寫聽到的“竹喧”聲和看到的“蓮動”景象,然後再寫“竹喧”和“蓮動”的原因,從而構成一幅有層次有節奏的電影鏡頭般的活動畫面:竹林裡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原來是姑娘們在溪邊洗完衣服,結伴回家;亭亭的荷葉,搖動分波,原來是漁舟返航了。這兩句妙在寫人而不見人,竹海之中傳來的姑娘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歡聲笑語的喧鬧打破瞭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原來這便是漁夫披著著月光歸來。浣女、歸舟都隱藏在竹林、蓮葉深處,多麼富有情趣啊!這兩句主要是寫動景,而寫動,卻是為了襯靜。在藝術手法上,如要描寫山林的寂靜,若一味地寫靜,毫無聲息,就是一片死寂,反使人覺不出它的靜。人的感覺總是透過鮮明的對比映襯,才會愈發清晰。“蟬噪林益靜,鳥鳴山更幽”就是這個道理。本聯以“喧”來反襯“靜”,“喧”、“動”打破了山中寧靜,具有一種生活氣息,這生活是勤勞人民的純樸的生活,也是詩人所喜愛的生活,這就從反面襯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第三聯作者描繪了一幅恬淡淳樸的山村風光。這些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裡的人美。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樸,心性高潔;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作者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意思,作者由眼前秋天山中美好的景色而發感慨。詩人對山中生活的痴戀之情,躍然紙上。正如詩人在《青溪》中所寫:“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一方面表露出詩人對山中秋色的喜愛,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他情願隱居山林,而不願做官的思想。王維不僅是位傑出的詩人,還是一位有名的畫家,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被後世推為南宋山水畫派的鼻祖。他在寫山水詩時,常以畫家的眼光觀察山水,因此他的山水詩不僅有豐富的詩情,而且有濃郁的畫意。從《山居秋暝》一詩中就不難看出。在深山雨後,秋天傍晚的背景下,明月高照,松林一片,清泉汩汩,流於石上;竹林中喧笑的婦女,荷葉深處的漁舟。這不就是一幅詩意盎然的山水畫嗎?我們在讀詩,彷彿又是在觀畫;讀出來的是詩,而呈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卻是有形有色的畫面。王維不僅是詩人,而且是位深通音律的音樂家,因此他對大自然的聲響有著特殊的感情。本詩詩人眼耳並用,把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融於筆下。既有優美的景色,又有動人的音響,那淙淙的泉水聲和脆亮的喧笑聲,給本來就非常清新的畫面,增添了無窮的生氣。王維不愧為語言大師。本詩中“照”、“流”、“暄”、“動”四個動詞,對這首詩意境的構成起著一字落下而境界全出的作用。如一個“喧”字就把婦女們浣洗歸來的音容笑貌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詩語言自然樸素,不假雕飾,選取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清幽明麗、活潑新鮮的畫面。有“明月松間照”的寧靜,有“竹喧”、“蓮動”的喧鬧,有翠竹、青松、青蓮的悅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悅耳聲響,動靜結合,聲色並茂。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生活圖景,所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趣,都是那樣的和諧自然。意境之妙,全在語淡而意濃,言近而旨遠。

  • 3 # 申卜元

    中唐、王維【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中唐詩畫大家王維在這首【山居秋瞑】

    中的前三聯所描繪了:秋天雨後傍晚

    山居風景題圖的詩畫。他在畫面中秋

    山、松林、明月清風、清泉、岩石、是

    一遍近景,秋風吹動翠竹,漁舟破嶂霧

    浣女入春美,王孫任留連,是一片遠景。

    遠近有序、動靜結合,聲色綺麗,令人

    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作者王維的這首【山居秋瞑】所表達的

    美好畫面讓人無限遐想,流連忘返。王

    維是一名中唐時期的著名以田園山水為

    主的詩畫大家。可以稱的上他的詩都是

    詩畫一體,是中唐時期頂尖佳作!

    【山居秋瞑】該詩畫為山水名篇,於詩

    情畫意之中寄託著王維高潔的情懷和對

    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詩的確是詩中有

    畫,畫中有詩。

    作者在詩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較含

    蓄,一幅美麗迷人的圖畫背後,其實

    就是隱藏著他一顆不平,但又是無奈

    的心,而對於人民生活之美的憧憬!

  • 4 # 語凝ly

    《山居秋暝》是王維的代表詩作之一。描述了一幅空靈優美的山居圖。

    一.具有鮮明的時令特色。

    從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可以看出點明瞭時間是秋天的傍晚,地點是山間。

    這裡的空山指遠離塵囂、空曠的,適合詩人隱居的山間。

    下了一場雨後,起了一層淡淡的薄霧,如夢似幻。

    這從整首詩的題目《山居秋暝》可以看出來,暝就指的是起了薄霧。

    雨用“新”修飾,敘事獨特,又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更顯得空明澄澈。

    二.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相結合,表現瞭如詩如畫的氛圍。

    頷聯承接上一句進一步寫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的清輝,透過鬆樹青翠的枝葉,在地上搖曳出斑駁的樹影。

    仰望天空有一輪明月,環視四周有松樹翠竹,這是靜態描寫。耳又聽得叮咚的溪水聲,這是動態描寫。

    松樹四季常青,竹子代表君子,這裡暗示了君子的品格高潔。

    動靜結合,營造出了一種如詩如畫的氛圍。

    三,取材於自然,又具有韻律美。

    詩人將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景物信手拈來,從常見的景物中,表現了自然的優美風光。

    頷聯轉而描寫人物的活動,浣衣女和駕船歸來的漁人,在文中並沒有直接出現在畫面中。

    但是透過竹林裡的笑鬧聲、蓮葉水波小船觸碰的聲響,表現了傍晚回家的生活氣息。

    這裡的人是快樂的,這裡的景色是美麗的,因此尾聯就能夠順理成章地抒發作者的情感。

  • 5 # 經典傳頌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王維是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他既有詩的才情,又精於書畫,這樣對他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他的詩中往往能夠呈現出很美妙的畫面,意境維美,又寓於一些生活哲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生的文化成績要求比其他學生低得多,你認為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