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茶的龍貓
-
2 # 美術王沛老師
謝謝邀請!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原因有二。第一,藝術生比正常的考生付出的更多。藝術生不僅要學習文化課,還要學習專業課,尤其是專業課方面,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藝考前半年幾乎都在學專業課,所以沒有更多的精力兼顧文化課的學習。第二,社會在進步,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化,社會更需要專業型人才,學業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讓藝術生把自己的專業做好做精,成為專業型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
3 # 手繪之幫
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很合理,畢竟我們也付出很多,為了考大學,我們專業要學,文化要學,雖然文化分是要低但是專業分一點都不低啊,而且前幾年好多大學對藝術的要求很高,都是專業佔70%文化佔30%.也有專業佔60%文化佔40%甚至還有專業佔80的,文化佔20%,所以如果我們專業不好,考文化拉分更加艱難。所以我贊成文化分低一點。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學藝術的填志願的時候只有一次機會,一不小心填不好,就是名落孫山,所以學藝術的很多復讀生,這些復讀生中很多就是因為填志願不謹慎挨刷下來的,這其中的心酸我想也只有復讀生能體會了。
-
4 # 學者求知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告訴你。這是合理的。就像高考少數民族加分,那你認為這合理麼?
因為藝術生每天他要花時間在藝術課上,尤其是到了高三的時候,幾乎文化課就是停止不上了,一直上藝術課。這樣藝術生在和那些純文化生拼,那什麼拼尼?
這也和少數民族加分一樣,因為他們的教育資源比我們匱乏些,所以只能採用些照顧政策。
-
5 # 不二齋
我覺得是合理的,我是走的書法藝術生。
1、藝術生除了學習文化課,還要用大量的時間學習專業課,我學藝術,初中每週上一天,高中前兩年每天學兩個小時書法,到了高三要全天學八個月書法,每天練十個小時,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並不多。
2、藝術生未必是差等生,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偏科,總成績不夠本科,才選擇藝術。
3、很多人認為藝術生都是為了考學才學的藝術,並不真的喜歡,其實當時可選的專業有很多如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播音、模特等,完全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4、藝術生的競爭壓力也很大。因為藝術生的分數比較低,所以有大量的學生湧入,造成學習藝術的競爭也很大,比如南京藝術學院每年招收十個書法生,每年報考的人數都在三千以上,命中比例還是很低的。
5、藝術生要參加兩次高考,一次藝術類招生考試,通過了後再參加全活普通高考,有的省份還要進行一次藝術類統考。等這些考試完回來,離高考都不到一百天了。
-
6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合理。因為藝術生是以藝術為業,文化水平一般即可。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為主。有偏門,有特點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應該使其發揚光大。目前的均衡課程評價體系,有抹殺人才之嫌,不符合特殊人才成長需求。
-
7 # 蠶工
當然不合理!藝術是特長愛好,如果沒有紮實的文化基本功,根本難有大作為。況且藝術成績考評問題多多,謀私者和投機者合流搞得烏煙瘴氣,巳被詬病。書法本小道,作為主業真該質疑!因為漢字書藝先載文,連古文都讀不懂,歷史也無知,怎麼寫?能寫到啥程度不言自明。如書法乃雕蟲小技也,本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其它亦是如此
-
8 # 餘二槓
我覺得是合理的。
首先,定位不同,標準也不同。你不可能要求藝術生們費心費力的學了那麼久的專業課回過來和普通學生一樣比文化成績吧。如果考試及格是100分,那普通學生的考試內容文化分佔全部,但是藝術生的考試內容是分開的,它包括兩部分,藝術分以及文化分,一起構成100分,那他們的文化分會低於普通學生的文化分,這有什麼不合理的呢?你不能拿藝術生的部分和普通學生的全部來比較。
其次,術業有專攻。藝術本身對於傳統的文化考試要求就不是特別的高,這並不是說文化考試對藝術生不重要,但是之所以他們的定位是藝術生,肯定是因為他們在藝術考試這一塊佔比要多一些,他們有他們專注的領域。現在你既要求藝術生們專業過關,還要求他們文化成績和全部精力都放在傳統學科複習上的普通學生們一樣,這是不是對藝術生們太苛刻了呢?
所以, 不要覺得藝術生文化成績要求低不合理,藝術生們也是付出心血在藝術考試上面的,這就是他們和普通學生的區別。
然後題外話,當初我們班好多藝術生的文化成績比普通學生的文化成績還高,所以不論學的是什麼,都加油吧。我愛學習,學習使人快樂
-
9 # 中國美網
首先說其合理性:
藝術生由於要應對藝考需要學習專業課程,因此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少藝術生還會赴外地甚至國外進修,因而在文化課方面想要完全趕上是不現實的。此外,藝術是有專業性的,如果因為文化課要求過高而淘汰了專業能力很強的藝術生是十分可惜的,你能想象假如齊白石放在當下因為英語不佳而不得進入國畫系,畢加索由於數學不佳而落榜油畫系這種事情發生是多大的諷刺嗎。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文化課要求和其他學生如果一樣高,對藝術生而言是不公平的,這樣也會打消部分藝術生的積極性,不利於藝術人才發掘和培養。
但是,這樣做看似合理,但也具有侷限性:
首先,藝術素養的形成離不開文化素養,沒有文化底蘊和文化視野,哪怕藝術技巧再好,也會因為缺乏底蘊和創造力變得“匠氣”,限制以後的發展。另外,藝術家同樣需要文化修養來提升個人形象和藝德。
針對於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應該有如下解決措施:
保持現有的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但在大學等高校繼續深造時,注重文化綜合教育,提高大學畢業所需文化課要求,即對大學藝術類專業採取文化課“低進高出”的原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做到統籌兼顧。
-
10 # 徐蓉芳1
挺合理的,藝術生就算文化成績要求比文化考生低一點也是有錄取比例的而且錄取比例遠遠小於文化考生,可謂競爭之激烈,要考入一所重點大學也是挺不容易的比文化考生付出更多,就如同古代文科和武科如何只能用文化考試來決斷是一個理
-
11 # 第三視界
這段話摘抄於今年中央美術學院開學典禮上校方講話,請大家看完再說話
今年,2016級本科新生共招錄本科新生834人,其中男生中男生255人,女生579人,平均比例為2:5,男女生比例出現了歷史上的最高性別差。2017級本科生專業考試、文化課成績均表現出色,特別是高考文化課成績維持高位,其中,本科生高考600分(含)以上者16人,最高分為641分,已被人文學院錄取,500分(含)以上者309人。
宣傳部 吳瓊/文宣傳部 徐新立 宋曼青/圖
閱
-
12 # 紋鐸1
1、藝術生學費壹萬伍仠,比其它學生的學費及生活費貴三倍以上,你認為合理嗎? 2、藝術生心目中八大美院三大藝院是全國藝術生竟爭是百裡挑一,真的就比其他學生只是在省裡競爭的文化成績低?
-
13 # 英文主播皮卡丘
藝術生由於要應對藝考需要學習專業課程,因此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少藝術生還會赴外地甚至國外進修,因而在文化課方面想要完全趕上是不現實的。此外,藝術是有專業性的,如果因為文化課要求過高而淘汰了專業能力很強的藝術生是十分可惜的,你能想象假如齊白石放在當下因為英語不佳而不得進入國畫系,畢加索由於數學不佳而落榜油畫系這種事情發生是多大的諷刺嗎。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文化課要求和其他學生如果一樣高,對藝術生而言是不公平的,這樣也會打消部分藝術生的積極性,不利於藝術人才發掘和培養。
網友二:
藝術生除了學習文化課,還要用大量的時間學習專業課,我學藝術,初中每週上一天,高中前兩年每天學兩個小時書法,到了高三要全天學八個月書法,每天練十個小時,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並不多。
很多人認為藝術生都是為了考學才學的藝術,並不真的喜歡,其實當時可選的專業有很多如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播音、模特等,完全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網友三:
藝術生要參加兩次高考,一次藝術類招生考試,通過了後再參加全活普通高考,有的省份還要進行一次藝術類統考。等這些考試完回來,離高考都不到一百天了。
藝術生的競爭壓力也很大。因為藝術生的分數比較低,所以有大量的學生湧入,造成學習藝術的競爭也很大,比如南京藝術學院每年招收十個書法生,每年報考的人數都在三千以上,命中比例還是很低的。
網友四:
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很合理,畢竟我們也付出很多,為了考大學,我們專業要學,文化要學,雖然文化分是要低但是專業分一點都不低啊,而且前幾年好多大學對藝術的要求很高,都是專業佔70%文化佔30%.也有專業佔60%文化佔40%甚至還有專業佔80的,文化佔20%,所以如果我們專業不好,考文化拉分更加艱難。所以我贊成文化分低一點。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學藝術的填志願的時候只有一次機會,一不小心填不好,就是名落孫山,所以學藝術的很多復讀生,這些復讀生中很多就是因為填志願不謹慎挨刷下來的,這其中的心酸我想也只有復讀生能體會了。
網友五:
首先,定位不同,標準也不同。你不可能要求藝術生們費心費力的學了那麼久的專業課回過來和普通學生一樣比文化成績吧。如果考試及格是100分,那普通學生的考試內容文化分佔全部,但是藝術生的考試內容是分開的,它包括兩部分,藝術分以及文化分,一起構成100分,那他們的文化分會低於普通學生的文化分,這有什麼不合理的呢?你不能拿藝術生的部分和普通學生的全部來比較。
其次,術業有專攻。藝術本身對於傳統的文化考試要求就不是特別的高,這並不是說文化考試對藝術生不重要,但是之所以他們的定位是藝術生,肯定是因為他們在藝術考試這一塊佔比要多一些,他們有他們專注的領域。現在你既要求藝術生們專業過關,還要求他們文化成績和全部精力都放在傳統學科複習上的普通學生們一樣,這是不是對藝術生們太苛刻了呢?
所以, 不要覺得藝術生文化成績要求低不合理,藝術生們也是付出心血在藝術考試上面的,這就是他們和普通學生的區別。
網友六:
第一,藝術生比正常的考生付出的更多。藝術生不僅要學習文化課,還要學習專業課,尤其是專業課方面,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藝考前半年幾乎都在學專業課,所以沒有更多的精力兼顧文化課的學習。第二,社會在進步,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化,社會更需要專業型人才,學業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讓藝術生把自己的專業做好做精,成為專業型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
14 # 新華書畫
藝術,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學科,有自身的獨特性,他最重要的是創造力的培養。重要的是發現和探索,而不是學習和背誦死知識。藝術最重要的是情感、心性,而不僅僅是技術。藝術不能只是重複前人。藝術是與科學相對立相補充的。科學給生活,藝術給心靈。歷史上最優秀的畫家多不是大學教授,滿腹學問的適合教書,學問多受到的約束就多;藝術需要的是生活,需要的是第一手體驗,直接的而不是間接的經驗,在生活中積累情感。說實話技術並不難,文化課好的人原子彈機算機都能造,掌握藝術是很快的。藝術是生活,生活往往不一定全是書本知識。所以叫畫與其人。齊白石、凡高都沒讀多少書,米開朗基羅十幾歲就當學徒。
藝術與文化有關聯,又不完全一樣。
-
15 # 美術藝考狸大叔
看到這個問題的我:
第一點,人得講理,考試製度也得講理。
你每天在教室裡學習,每天從早上八點早自習到晚上9點多下晚自習,學個三年,
然後要求你690上清華,
我每天要學兩三個小時專業課,高二 暑假開始去集訓,高三下學期才回來學文化課,
你還要讓我也690上清華,
請問,為什麼?
難道我的專業課不算分嗎?
你數學+語文+英語+數理化/政史地 = 690,
我數學+語文+英語+數理化/政史地+美術=690不行嗎?
那如果行的話,我數學+語文+英語+數理化/政史地 < 690不合理嗎?
我這等式有問題嗎?
第二點,如果藝術生必須要有人文底蘊,藝術理怎麼辦?
藝術生有藝術文,也有藝術理。
你說藝術生都需要人文底蘊,那藝術理怎麼辦?
理科生誰認真聽政史地?那他們如何提升人文底蘊呢?
如果按照你說的,是不是以後還得整個規定,
“藝術生只能學文,不能學理。”
或者,高三回來的藝術理全部轉向藝術文?
第三點,文化課成績高就等於有文化底蘊嗎?
我覺得並非如此。
文化底蘊是什麼?文化底蘊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
這個東西你用文化課這種東西就能成就了嗎?
如果你只學文化課,而忽視現實實踐的東西,你只讀萬卷書不走萬里路,
一切都等於零。
我作為一個美術藝術生,在高三集訓休息的時候,
去故宮、去頤和園、去看展……,
這些不僅無形之中提升了我對歷史的理解,更反哺了我的文化課成績。
我不知道提出這個的問題的你,是否反對應試教育,是否知道為什麼大家反對應試教育。
原因就在於,它讓我們學了太多沒有用的東西,並且讓我們太晚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
——
多少人在面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都抓耳撓腮的問自己,
“我到底想學什麼?”
而又有多少人,對自己選的專業根本不瞭解,
也許是因為它當下火爆?也許是因為遠房表親的哥哥姐姐選了這個專業?
這些是為什麼?
因為在選專業前,我們所學的知識,很多與我們未來學的專業,可以說毫無關係。
所以說,高中的文化課成績真的能提升我們的文化底蘊嗎?
它連讓我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都做不到,又怎麼提升文化底蘊?
你以為,那些有文化底蘊,說話溫文儒雅,談話有獨立見解的學生,
單單只是學了文化課那點破東西嗎?
第四點,學藝術當然需要文化底蘊,但文化課的內容與藝術需要的文化底蘊不盡相同。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學藝術當然需要更好的文化底蘊,
以美術生為例,如果你對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哲學……這些人文學科有更深刻的理解,
當然能對你的藝術創造有更加積極的作用。
然而,這些高中的文化課並不能滿足這些,
且,你上了大學,有了更多的時間再去了解這些也來得及,
它並不是建立在你高中的文化課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瞭解的。
在釐清了“文化底蘊的確能夠促進藝術創作”之後,
我們再來聊聊,我們藝術創造需要的文化底蘊,是文化課給得了的嗎?
先看兩個案例吧。
第一個,一位9歲小朋友的牆繪作品
第二個,一位十歲小朋友的肖像人物作品。
你覺得9歲、10歲小朋友能夠畫出來這些值得關注的作品,是為什麼?
因為他們過早地學習了你所謂的那些“文化課知識”嗎?
我覺得非也。
我們美術藝術生需要的是,對藝術史的瞭解,對藝術流派的理解,對各種作品的分析,
這些東西高中的文化課給不了,只能靠我們課外去學,靠我們大學去系統地學。
所以,為什麼藝術生反而對文化課要求比較低呢?
因為歸根結底,我們,更早的選擇了專業。
我們知道,對於我們這個專業而言,什麼是相對重要的,什麼是相對而言不重要的。
對於某一時期相對不重要的東西,就應該被佔據更小的比例;
然後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去關注對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
這是我所學到的、能夠讓我受用一生的專業知識——“極簡主義”,
也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核心所在。
-
16 # 真的實在想不起來叫什麼
當然合理啊!藝術生不但要學文化還要學藝術,文化課時間比普通生要少很多,特別是高三上半學期基本脫產學習藝術。
-
17 # 文字老窖
你跟藝術生比文化成績,藝術生是不是也應該跟你比藝術成績?在你眼裡藝術生文化成績要求低,在藝術生眼裡你藝術成績就是個零。你認為藝術生升學不合理,藝術生也認為你升學不合理呀。
-
18 # 怡果怒放的夏天
我女兒集訓,比正常文化生少七個月學習時間,所以,藝考生文化成績要求低一些很合理!而且現在並沒有低的多,想透過藝考上好的985和211文化成績一樣得過硬!
-
19 # bella小櫻桃
不合理,藝術多高雅,多高大上啊……更需要高學歷人才襯托才能彰顯品味。反之就是降低了藝術水平和質量那還談啥藝術?就是工匠,匠人。
-
20 # 杭州大象畫室
有什麼不合理?藝考的艱辛誰知道?而且現在文化要求也不低。
“文化低”、“很輕鬆”、“天天玩”,這些彷彿成為了他們在大眾眼裡的標籤。藝考是真的投機取巧嘛?真的不需要文化成績嗎?我覺得對藝術生做出這種評價,真的大可不必!
院校整體程度招收藝考生,在文化的方面是會相對低於文化生。但是對於一流院校而言,想一兩百就上學,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每年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文化還不錯,但是不能上一流大學的文化生轉為美術生。也有一些高分段的學生由於對於美術的喜愛選擇藝考,所以美術生之間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並且現在有很多一流院校都承認聯考了,不需要再去校考,但是他們的評判標準就不再是看美術和文化的雙重分數,而是聯考達到一定過線分,按照文化排名,專業就完全沒有辦法拉分了。
過線簡單,高分不易。在高考衝刺的這一年,藝考生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集訓了。撇開寒暑假班,很多學生四月就來到杭州挑選畫室求學,並且在挑選畫室的過程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畫室,也不是那麼簡單。開始集訓更是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在畫畫,在閒暇的時候才能抽空看會文化書,在文化生大量刷題的時候,他們只有最後三個月用來學習文化。
藝術生,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藝考也是一場硬仗。
回覆列表
很合理,因為畢竟藝術生出去培訓要一個學期的時間,課餘時間還要補課,付出的時間往往也會更大,很辛苦,並且金錢也會投入更大,所以,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