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
2 # 歷史知事
乾隆的爺爺是康熙,康熙叫孝莊奶奶。乾隆是孝莊的孫子的孫子,孝莊是乾隆的爺爺的奶奶。
乾隆是清朝中期的年號,使用時間61年,作為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別稱。
孝莊是康熙皇帝給祖母布木布泰上的廟號簡稱,全稱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皇太極在位時,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是皇后,姐姐海蘭珠是第一寵妃,布木布泰是五大寵妃的第五名。這時期,布木布泰只能叫做莊妃。
皇太極死後,莊妃的兒子福臨成為皇帝,就是順治皇帝,莊妃和姑姑哲哲並尊皇太后,莊妃這時期只能叫做“昭聖皇太后”,如果按照後世對慈禧稱呼徽號的習慣,應該叫昭聖。
順治皇帝死後,皇三子玄燁成為皇帝,年號康熙。這時昭聖皇太后應該稱作昭聖太皇太后,簡稱昭聖。
昭聖太皇太后死後,廟號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
-
3 # hjh海闊天空
孝莊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野史裡的大玉兒)死後孫子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給的諡號,全稱孝莊文皇后。乾隆的爺爺就是康熙皇帝,所以乾隆的爺爺就是孝莊的孫子,孝莊就是乾隆皇帝的爺爺的祖母!
-
4 # 別人叫的大師
乾隆的父親是雍正,雍正的父親是康熙,所以乾隆的爺爺是康熙。
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孝莊是順治的母親,康熙是順治的兒子,所以說孝莊是康熙的祖母。
康熙與孝莊的關係非常的好。康熙八歲失去父親,由孝莊帶領下登上皇位。在十歲的時候失去母親,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是祖母孝莊在撫養和教育這位孫子,給與康熙人情的溫暖。
在康熙親政,進行一些重大決策的時候,孝莊也是給予很大的建議與支援。康熙每次出行,如果帶著祖母,也必攙扶,如果不帶,則必每日報平安。在孝莊死後的37年間,康熙總共去了26次奉安殿,祭奠懷念自己的祖母。
-
5 # 不是來搞笑
你是說康熙麼,康熙應該算是她的孫子,康熙是孝莊文太后拍板決定的,有人說,是因為康熙當年得過天花,所以就選他當了皇帝,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順治和同治都是因為得天花而死,死的時候年齡都不大,也就20來歲,而康熙已經得過天花而且沒有死,所以孝莊文太后就拍板決定了,順治死的時候,他的孩子年齡都不大,所以就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的權利之爭。
-
6 # 歷史簡單說
乾隆的爺爺是康熙,那康熙的父親是順治,而順治的父親是皇太極,順治的母親是孝莊,也就是說康熙的祖母是孝莊。順治帝是六歲登基,康熙是八歲登基,也就是說孝莊是輔佐著一個六歲皇帝和一個八歲的皇帝直至他們親政。
這就是孝莊的最大的貢獻,那我們再來理一下孝莊到康熙,從上到下的層層關係,也就是從皇太極(孝莊是皇太極的福晉)到康熙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建立了大清,所以皇太極是大清朝的第一個皇帝,努爾哈赤是被追封的,要說努爾哈赤是大清國的第一個皇帝也是對的。
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而我們知道明滅於公元1644年,也就是說皇太極死於入關前的前一年,所以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不是皇太極,而順治帝福臨才是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
皇太極死得太突然,並沒有留下遺詔說讓誰來繼承,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個人就開始了皇位之爭,因為雙方勢均力敵,多爾袞就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案,讓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繼位。
皇太極共有十一個兒子,為什麼多爾袞選擇的是福臨,這肯定不是隨便挑一個的,由此可見多爾袞與福臨的生母孝莊的關係肯定不一般。
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這個名字確實是取得很有意思,所以民間有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很難去證實,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孝莊與多爾袞的關係非同尋常。
順治七年冬,公元1650年,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中,被追封為清成宗,不過兩個月後,順治八年,多爾袞的這個稱號被剝奪,他的墓甚至被掘開,可見孝莊和福臨是多麼的恨多爾袞。
孝莊出自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她的姑姑叫哲哲,是皇太極的孝端皇后,她的姐姐叫海蘭珠,被封為宸妃,而孝莊本名叫布林蘭泰,被封為莊妃,她們先後嫁給了皇太極。
福臨最寵愛的妃子是董鄂妃,但是董鄂妃體弱多病,又再加上有喪子之痛,在順治十七年八月去世,福臨悲痛之下,想剃髮出家,在孝莊與玉林通琇禪師的勸說下,福臨暫不出家。
但在順治十八年正月,福臨染上天花病重,在湯若望的建議下,福臨立已得過天花的八歲的玄燁為皇太子,玄燁繼位,即為康熙帝,玄燁從小也是很受孝莊的疼愛,玄燁也是一直很孝敬孝莊。
雖然清制裡面說後宮不得干政,康熙還是會把很多事情先告知孝莊後才做最後的決定,不過孝莊更多的是給意見,而不是直接干預,孝莊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享年七十五歲。
-
7 # 宋安之
乾隆的爺爺是康熙,康熙的奶奶是孝莊太后。
簡而言之就是,清朝第一任CEO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第二任CEO是清太宗皇太極,而孝莊是皇太極的妻子。
第三任CEO是清世祖順治帝,是孝莊的親兒子。
第四任CEO是清聖祖康熙帝,康熙帝是順治帝第三子,自然是孝莊的孫子咯。
第五任CEO是清世宗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
第六任CEO是清高宗乾隆帝,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帝的孫子。
所以說乾隆帝的爺爺是康熙,而康熙的奶奶是孝莊,也就是說康熙是孝莊的孫子,而乾隆是康熙的孫子,於是乾隆與孝莊的關係就是孝莊孫子的孫子。
-
8 # 一抒己見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之前的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小孩子學英文時有首兒歌,爸爸的父親叫爺爺,那麼咱們來接一下,爺爺的父親叫曾祖父,爺爺的爺爺叫高祖父,爺爺的曾祖父叫天祖父。
書面一些就是這個樣子的:
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父),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看著亂啊,梳理一下:
孩子→父親→爺爺→曾祖父→高祖父→天租父→烈祖父→太祖父→遠祖父→鼻祖父
整個走下來已經是十代了,影視劇中人物拜見列祖列宗時,那祖宗的排位可是擺滿了一祠堂,當然還有旁系的親人。
羋八子是秦昭襄王的母親,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是秦昭襄王的孫子。縷一縷,羋月的兒子是秦始皇父親的爺爺,也就是說羋月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所以,羋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乾隆的父親是雍正,乾隆的爺爺就是那個很了不起的康熙帝,孝莊太后是順治的母親,康熙的奶奶,乾隆的爺爺是孝莊的孫子。
別暈,你看,是不是與羋月和秦始皇的關係是一樣的啊!所以,孝莊就是乾隆的高祖母。
我們常說的四世同堂是到曾祖輩,那麼五代就是高祖輩,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五代吧,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所以孝莊太后就是乾隆的高祖輩。
-
9 # 北冥小魚昆
事情是這樣的,乾隆的爸爸叫雍正,乾隆的爺爺叫康熙,康熙的爸爸叫順治,順治的母親就是孝莊。所以題中說的乾隆的爺爺康熙是孝莊太后的孫子。
提起這祖孫二人,可謂無人不知,可謂是大清真正的開拓者。
孝莊太后可以說是清朝前期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共歷三朝,分別為皇太極朝的莊妃,為順治朝的孝莊太后,康熙朝的太皇太后。嘔心瀝血,輔助三朝君主,康熙八歲登基,一路以來,政績卓卓,這都跟孝莊的扶持分不開的。
康熙皇帝更不必說了,千古一帝,是一位不世出的聖主。八歲登基,擒鰲拜,削藩,徵沙俄,主張滿漢一家,整治朝綱,開創了康乾盛世的鼎盛時期。
所以,這祖母二人所創的政績,使整個大清朝的頂峰!
-
10 # 月出皎兮愛讀書
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是順治帝福臨的生母。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皇太極死時順治帝才六歲。至於為什麼是皇九子福臨繼位,這其間是大有文章的。
當時有資格爭奪皇位的一共三撥人。
第一撥:皇太極長子豪格
第二撥: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第三撥:皇九子福臨
皇太極是猝死的,他死之後,皇后哲哲(孝莊的親姑姑)和皇妃布木布泰(即孝莊本人)巧妙地利用了八旗之間的利益糾葛,讓正黃旗與鑲黃旗的重要官員為自己所用,這些重要的官員包括鰲拜,索尼等有勇有謀的實力派。
最後的結果就是豪格首先退出了皇位之爭,多爾袞在左右權衡利弊之後,退而求其次做了攝政王。
這裡出現了清宮第一大疑案:即孝莊皇太后下嫁之謎。孝莊皇太后與順治皇帝當時孤兒寡母,勢單力薄,為了保住順治帝的皇位,不惜下嫁多爾袞。
至於這一說是否成立,民間、史學界眾說紛紜。
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是順治帝與后妃佟佳氏所生。
為什麼選了皇三子做皇帝呢?有一個原因是康熙出過了天花。順治帝據說是24歲那年得天花死的,所以再選皇位繼承人時,就一定要選個出過天花的。
當然康熙從小聰明伶俐,被奶奶孝莊一眼看中,早就暗中示意順治將來立康熙為太子,康熙生母去的早,從小就被奶奶孝莊作為未來的皇帝培養。
不能不說孝莊有一雙火眼金睛,一下就挑出了一位傑出的皇帝侯選人,當然這也與孝莊對康熙的教導分不開。。順治死時,康熙才8歲。
這裡出現了清宮第二大疑案:順治帝有沒有出家做和尚?順治帝篤信佛教,生前曾有出家之舉但因為種種牽絆終不能成行。愛妃董鄂妃死後,他痛不欲生,只在董鄂妃死後半年就死了,所以民間質疑順治帝根本沒死,只不過是出家當了和尚。
康熙之後便是雍正,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
雍正的繼位之謎是清宮第三大疑案。各種版本的雍正矯詔篡位之說層出不窮。
雍正在位十年,暴斃而亡。他的死成為清宮的第四大疑案。有說是累死的,有說是吃丹藥吃死的,還有說是被呂四娘殺死的。
雍正之後是乾隆。清宮第五大疑案就是乾隆的身世之謎。
如果讀過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便知道,這本書中故事的緣起便是乾隆的身世謎團。書中的版本也是一種說法,說乾隆是海寧陳閣老家的兒子被當年還是皇子的雍正調了包。這應當是戲說版了。
說到最後,總結一下,康熙是乾隆的爺爺而孝莊是康熙的奶奶。
-
11 # zhouma730
乾隆的爹是雍正,雍正的爹是康熙,康熙的爹是順治,順治的爹是皇太極,孝莊是皇太極的老婆,孝莊是順治的娘,孝莊是康熙的奶奶。
回覆列表
孝莊除了是康熙的祖母,還有四重身份,且聽我說:
1.玄燁是孝莊一手扶立的。 有一種說法是,順治皇帝臨終時,本無意玄燁,是孝莊看中了玄燁,才透過皇帝信賴的傳教士湯若望說服立了玄燁。
2.玄燁是孝莊一手撫養成人的。玄燁八歲即位,十歲時沒了親生母親,照看他的是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她不但關心他的起居,而且對他的學習,教他做人做皇帝,諄諄教誨。在她的教導下。玄燁健康成長,一代帝王之才在少年時代就打下了根基,這離不了祖母孝莊的苦心培養。
3.孝莊是康熙的得力幫手和堅強後盾。智除鰲拜後,玄燁親政,孝莊仍在不斷進行指導,提醒他要謹慎用人、勤修武備等。而玄燁也很尊重自己的奶奶,重大事情無不先徵求她的意見。清王朝能從動亂走向穩定,從蕭條走向繁榮離不了祖孫倆的嘔心瀝血。
4孝莊還是康熙的心之牽掛。孝莊平時生活儉樸,在平定三藩時,就拿出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支援孫子的事業。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都會快馬飛奔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還把自己在河裡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嚐鮮;
有一年康熙陪祖母巡幸五臺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孝謀劃策,康熙這才得以在成人之後將皇權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康熙對孝莊的感恩之情是非常深厚的。
好了,關於孝莊與康熙,我們就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