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思微文
-
2 # 玉鄉大哥1
選自己最喜歡的練就行了,練字說來哪個都難,入了門都不難,練字更享受學習的過程,看到自己不斷進步就是最快樂的…
-
3 # 雲松書法
我是靈飛經和趙小楷一起寫的,趙小楷不一定是道德經,汲黯傳和妙法蓮花經都不錯,以及二王小楷也要參習。當然一開始以一個為主。趙小楷是墨跡,可能更容易看清筆路,更適合初學。目前,我寫靈飛多一些。
-
4 # 松風閣書法日講
這兩個字帖各自都有各自特點,總體來說有這樣幾點:
1.作者方面相傳,靈飛經為唐朝鐘紹京所作,但是這一觀點最初是來自明代的董其昌,董其昌認為靈飛經是鍾紹京書寫的,啟功先生認為只是無名經生所書。因此,在作者的考證方面,靈飛經存在爭議,而且鍾紹京其實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僅僅是以靈飛經出名,其他並未有更多的佳作或者更大的貢獻。
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書學二王、褚、薛,在當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鐘”,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
因此,鍾紹京的名氣比不了書寫道德經的趙孟頫,如果你想要學習能更好書法、更為正宗的內容,建議你去學趙孟頫的道德經。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歐波等,世稱“趙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後人稱“趙吳興”。幼聰慧,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
他出仕後,從元世祖到元英宗,共經歷了五個皇帝,先後在濟南、浙江任職,又在**擔任兵部侍郎、集賢直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等職,“榮際五朝,名滿四海”。卒後追封“魏國公”,諡“文敏”。
所以後世又稱他為“趙集賢”、“趙承旨”、“趙文敏”、“趙魏公”等。《元史·趙孟頫傳》說:“(仁宗)以趙孟頫比唐李白、宋蘇軾子瞻。又嘗稱孟頫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道德經》是趙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書於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時年六十三歲,字型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
所以,在書寫作者的名氣上,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趙孟頫和鍾紹京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趙孟頫顯然要比鍾紹京名氣大,學習趙孟頫起碼在作者方面是不錯的選擇。
2.風格方面
趙孟頫的道德經,整體上講,比較溫潤秀雅,雖然我們說趙孟頫並無真楷,但是道德經書寫得十分端莊秀麗,中規中矩,基本上,筆畫書寫非常到位,表現的也很出色,基本上吧趙孟頫小楷的真、秀、雅表現的淋漓盡致。
靈飛經書法雖然表現的並不差,但是與趙孟頫的書法相比,少了一份文人書卷氣的雍容華貴,多了一分書寫的自然、灑脫、俏皮可愛,靈飛經的書寫者非常喜歡用露鋒入筆。因此並沒有趙孟頫書法的圓潤,反而多了一分方硬之氣,虛尖、波折較多,讓字型飛動靈活,更有韻致。
3.版本方面的考究
趙孟頫的道德經書法,版本就此一家,比較可靠,而且大都是以墨跡本傳世,書寫的也是相當好。
但是靈飛經歷來版本較多,有墨跡本和石刻本兩種,而且出入較大,墨跡本比較靈活飛動,喜歡用尖峰,而且字型俏皮可愛。石刻本有所不同,比較秀雅溫潤。因此學習靈飛經需要一個選擇和考校的功夫。
因此,相比之下,我覺得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比較可靠一點。
從上個圖例,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實石刻和墨跡本的出入非常大,建議有了一定書法基礎再去學習不遲。
-
5 # 冷靜面對85987691
個人練了三個月汲黯傳,換換手感練了一遍靈飛經,還沒寫完,個人覺得汲黯難度大於靈飛經,因先寫的汲黯傳,再寫靈飛經時覺得很容易上手,不過兩個帖練練都很好!
-
6 # 子衿書法
靈飛經都是上乘之作。看你自己的喜好而定,都沒問題。
靈飛經為唐人寫經,傳為鍾紹京所書,並無確鑿證據。字型飄逸靈動,流暢剛勁,瀟灑自如。趙孟頫書道德經,端莊秀麗,集華美與逸緻於一身。為趙孟頫經典之作。二者風格各有千秋,無論你選哪一種,都不會錯。小楷的練習,最講求筆法的精細。對毛筆的要求也非常高。書法最能讓人澄心靜性的,莫過於小楷。古代善書之人,莫不精於小楷。選擇練習小楷,是考驗一個人意志品德的最好方法。它能讓躁動不安的心情很快的平伏。小楷的風格流派多種多樣,現代淡泊名利之人,大多也會選擇練習小楷。他們遠離喧囂的筆會,譁眾取寵的當眾表演。只能在安靜的環境中,伏案筆耕,並樂此不疲。
-
7 # 不二齋
1、樓主說作為一個新手,如果樓主的新手指的是初學,那就不要先練小楷,還是先練中楷或者大楷,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再練小楷。歐體、顏體體都可以選。
3、所謂取法乎上,但也未必越“上”越好,事實上越是古老的東西越難以理解。
4、道德經的年代比較近,字口清晰、筆畫沉著,適合初學者。它的文字內容也比較多,對於以後的創作也比較有幫助。
5、等學了幾個月的道德經以後,可以兼習靈飛經和其他小楷字帖,開闊眼界、加深對書法的理解。沒必要死抱著一個字帖。
6、小楷的高明不僅體現在結構的美觀,章法、氣息的高古更為重要,所以最後還是要學王羲之、鍾繇的小楷。
-
8 # 船長讀書
強力推薦靈飛經。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後人初學小楷多以靈飛經為範本。
明代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得三四耳。
靈飛經雖然是楷體但是有行書的流暢和飄逸,妙趣橫生。
靈飛經可稱小楷第一。
-
9 # 掛在明堂射古今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對小楷的練習也有些年頭了,我提一些愛好者的看法。
如果你剛剛接觸書法,要從基本功開始,也就是描紅、臨帖,掌握筆法,熟悉結構,掌握框架。清朝人黃自元的《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是不錯的範本,對楷書間架結構的學習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對小楷來說只有大字練好,小字才能寫的好。還有小楷對懸腕的要求很高,而從大字的懸臂開始練習會更好的掌握懸腕。
還有小楷對筆、墨、紙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蠅頭小楷就我感覺還要注意對氣息的調整,要放鬆,字才能寫好。
對初學小楷來說,還要多看帖,從鍾繇到王羲之再到晉唐小楷,再到明清小楷。我還是喜歡明代文徵明的小楷,特別是他到80歲還能寫小楷,真讓人感慨啊。還有館閣體小楷也是很好的範本。對清代的小楷,我喜歡林則徐的小楷。
寫小字要注意用墨,特別是調墨,還有筆蘸墨的多少都是有要求的。如果墨掌握好,筆法到家了,生宣、熟宣都可以寫好。
剛寫的時候要從字少的寫起,比如心經小楷,在都掌握了熟悉以後再寫多的。還有就是要注意章法,可以買現成的小楷紙,如果你是高手了,就另當別論了。
附上我的練習
-
10 # 翰墨書道
選擇字帖,一般有兩種方法,自己選和在老師指導下選擇。對於這兩個書法經典法帖,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這兩種字帖,我至今還都沒有臨寫過。
但我比較喜歡高古一路的小楷字帖,所以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會選擇《靈飛經》和文徵明的小楷書法或鍾繇王羲之一路的小楷。
就這兩種小楷書法來說,《靈飛經》的字,在結構上更立的起來,精勁可喜,遒潤勁媚,行筆流暢無一絲不遲滯,給人的感覺舒暢大方。字寫的很熟而不膩,有如得道高士,無一點塵俗之氣。從筆畫造型上看,起筆順鋒入紙,收筆回鋒,而且字的內部氣息流走通暢。筆畫質感圓潤,和起承轉合清晰有致。還有字寫的很精神,新意十足而不失高古質樸意境。趙孟頫的小楷也很有特點,法度謹嚴,筆法豐富多變,字型端莊大氣。在用筆上和《靈飛經》相比筆畫略顯扁平,雖然不乏質樸古雅之意。字雖然非常嫻熟,但流暢度略欠些。
所以個人認為,在學習《靈飛經》的同時,能臨習一下二王書法,使得書法更加古質妍美為好。有了這些基礎後,在學習一下趙孟頫的小楷也未嘗不可。
另外,對於字帖的選擇,在有了紮實的基礎後,不能完全固守一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有選擇有目的的選擇一種字帖進行臨習學習。
-
1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靈飛經》、《道德經》這兩個帖,無論是筆法節奏感及其書寫速度,還是字型風貌特徵等方面,差異較大,而且它們彼此個性也非常突出。正是這個緣故,這兩個帖一直被眾多書法家推崇為經典之列。
我特別喜歡小楷,曾練過多個不同風格的小楷帖,雖然學藝不精,但對小楷技法精要和訓練方法與步驟還是很熟悉的。透過多年實驗,覺得毛筆小楷非同尋常,別看字小,卻是一個龐大的書法系統,很多書法機秘要訣隱藏在字裡行間,若不身臨其境手摹心隨,很難知道小楷竟然是一個多彩奇妙的世外桃源。真的是一個範本一支曲、一個字帖一首歌,的確不練不知道,練過見分曉。
如果,將小楷字型和唐楷《九成宮》《多寶塔》,全都放大到10釐米左右進行比對,這時候就會發現,小楷那種美妙絕倫的風雅姿態比《九》《寶》更加討人喜愛。我想,初學楷書的朋友,要是面對這種情況,肯定會主動親近小楷,而不去觸控《九》《寶》。
所以說,初學書法,選帖很關鍵,這和找物件有點類似,一但要與某帖結緣,不僅興趣大增,還可能它真的屬於你。以我之見,初學小楷,不要急於確定哪個帖,更不能聽人家說哪個帖好就立馬買回來開練。先上網搜搜,或去專業書店瞧瞧,找到更加適合自己心意的。因為,歷代毛筆小楷字帖琳琅滿目,不勝列舉,個個都是瑪瑙珍珠。只有見的多了,視野開闊了,眼光也就自然高了,原來覺著挺好的,可能透過一番尋覓改變先前印象。比如《靈》《道》雖然都是精品,也該學,但不一定適合用作起步入門範本,可以作為第二步打算。
憑我練過小楷的經驗,認為初學小楷,應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例如: 趙孟頫《龍興寺》、文徵文《琴賦》、成親王《赤壁賦》等等,比《靈》《道》難度低,易上手。當然,我這只是一個小小建議,提個醒的意思。真正哪個更好還是由你自己決定。不妨用電腦上《書法欣賞網》查尋,那裡有歷代名家(名字),點選一下眼花繚亂……
-
12 # 京城一間茶舍
道德經變化更豐富,但格調上不如靈飛經高古,我一直在練靈飛經,感覺收穫非常大。但無論練哪一個都需要中楷和行書的基礎。初學不建議練小楷,很容易練歪。
-
13 # 桔鄉小農女
想練小楷,不知道靈飛經和道德經選哪個?首先要曉得這兩部小楷字帖的風格特色,然後試寫一下感覺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繼續練下去才會越來越有感覺的。
不要在意什麼字帖天下第一還是天下第二,能流傳至今必然已經經過歷史和人民的考驗。還是要對每種字帖有個清楚認識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行!
先介紹靈飛經啊,又名《六甲靈飛經》,為唐人小鐘所作,現行版本有很多哦,注意挑選,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此帖用筆靈動輕盈而不失厚重,結構側媚多姿又不失端莊;既有寫經書法常見之精練純熟,又處處顯現二王書風“明月入懷”之雅緻。
《靈飛經》的章法為縱有行,橫無列。由於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字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 《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著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鍾愛。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小楷《道德經》,精工中透靜穆之氣,穩健中露靈動質感,是趙孟頫著名的道教寫經之一。本卷小楷界烏絲直欄,縱24.5釐米,橫648.6釐米,計百餘行923字。
卷首繪老子直立畫像,並以小楷書其《道德經》全此卷端莊嚴正,格調典雅,結構穩健,點畫精到,筆筆中鋒,兼有魏晉小楷的筆意,唐代小楷的嚴謹法度。整幅作品點畫精到,結體穩健,疏密適宜,筆畫舒展。雖法度嚴謹,備極楷則,但由於字大小隨度,用筆靈秀飄逸,覺悟工板和侷促感。姿態綽約,流美瀟灑,結構和筆法上都是精心用意。
都是小楷中的精品,所以選擇哪個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選對風格堅持下去,祝學書成功!
不過如果是書法初學者,建議不要先寫小楷,先寫大字,有點基礎了再臨寫,這樣對用筆和結構會有更好的掌控!附上本人前段時間臨寫的大字習作,本人小楷喜歡文徵明的落花詩,靈飛經練過,可惜悟性不夠用筆不精,找不到感覺。
-
14 # 老路書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功課,《靈飛經》我臨寫過多遍,《道德經》少一些。
《靈飛經》的作者是唐朝的書法家鍾紹京,他是楷書鼻祖鍾繇的第17世孫,歷史上有“大鐘”和“小鐘”之稱。
《道德經》是趙孟頫的小楷名篇。下面我分別對這兩部作品進行了臨寫。臨寫的目的就是親身感受一下這兩部作品的藝術魅力。
先看一下我臨寫的《道德經》——
下面是趙孟俯的行楷書《三門記》——
趙孟頫的書法多用圓筆,擅藏鋒,風格穩健,不乏靈動之氣。
而《靈飛經》行筆多露鋒,筆在空中就開始發力,每個筆畫都寫得力道千斤。在結字上,善於厚重和清勁相結合。結字嚴謹,又富於變化。兩者相比較,我覺得《道德經》比較容易些,《靈飛經》相對來說難一些。
我們學習書法應該是先來容易的,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
15 # 驚龍軒
因為不瞭解題主的具體情況,這樣的問題無法做出肯定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鍾紹京(也說無名經生)的《靈飛經》和趙孟頫的《道德經》都是經典小楷法帖,都是學習小楷書法不可多得的上乘範本。所以,無論你是選擇了《靈飛經》還是《道德經》,都不會走彎路,勤加臨習,必見成效。
就藝術水準來說,《靈飛經》頗具唐楷法度,同時帶有行書筆意,靈動典雅,規範美觀;《道德經》完美呈現了趙楷俊逸妍美,又不乏力度的特點,具有豐富的藝術底蘊。這兩本法帖各有千秋,書法水準亦在伯仲之間。其實,《靈飛經》和《道德經》書風比較接近,非常符合大眾審美習慣。
相對來說,初學者更適合選擇《靈飛經》來臨習。因為相對趙楷來說,《靈飛經》筆畫更為舒展,結體更為規範,個性不及趙楷,初學者更容易把握範字的特點,臨習效果一般也會更理想一些。
趙孟頫的楷書不太適合初學者臨習,因為趙楷表面看來妍美,實則非常有力道。初學者容易得其妍美而失其力道,很難學到精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楷書四大家”的傳承中,很少有學習趙楷而名世的書家。但是,趙孟頫的小楷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文徵明等一眾小楷高手都受3其影響頗深。
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是初學小楷,可以選擇從《靈飛經》入手;如果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書法功底,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擇其一臨習。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範本一定要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字型,否則很難堅持下去,也無法保證最好的學習效果。
-
16 # 使用者110532322291
首先,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兩個貼都是極品,任何一本學通了都可以成為大家。
筆者總結的選貼要點如下,僅供參考。
練字的第一步肯定是選一本字帖,今天略說說我選貼的思考過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選貼第一原則:選古人不選今人
學古人還是學今人,這個問題,網上爭論不休,各執己見!我的答案是:誰寫的好就學誰!那麼什麼是好?我們如何在初學書法時就能分辨出誰的字好呢?答案是不可能!在初學書法時,沒有能力分辨出誰寫的好誰寫的不好。所以,還是簡單一點,把選擇標準交給歷史,千百年來歷史沉澱下來的這些名家,都是大師。況且今人裡面公認的寫的最好的那一批人無一不是深入古貼取法古人的。
選貼第二原則:選墨跡不選刻本
趙孟頫在《定武蘭亭跋》中講到:“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筆法從何處學?當在古人墨跡處用功。
現代人學書比古人幸運太多太多了,在古代只有帝王和極少數的達官貴族可以親見真跡,現代人得益於印刷術和數碼照相技術,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見到高畫質印刷品和高畫質圖片,可以隨時學習隨時臨摹,這些資料的還原程度是真正的“下真跡一等”,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再從刻本入手。
選貼第三原則:選字數多的不選字數少的
初學時一定要選字數多的字帖。字數多的字帖涉及到的筆法,結字(結構),章法更全面。
選貼第四原則:選順眼的不一定非要選名氣大的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練字最難的是堅持不懈,如果不是從心底裡真心喜歡,很難長期堅持下去。所以最喜歡哪個貼,就學哪個貼。千萬不要因為大家都說鍾繇好,說王羲之好,不喜歡也勉強去學,這樣學的基本都會半途而廢。
至於我自己為什麼選《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本作為主學,原因很簡單,我喜歡!《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本究竟好在哪,這裡就不寫了,網上搜索一下大量文章都在介紹。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本)
-
17 # 扶搖而上
不好說
個人絕的道德經難臨
-
18 # 愚言7
注意董其昌在靈飛經後的第二段題跋,大意是趙一生都在學鍾紹京,才得其三四耳。當然到底選哪個上手智者見智,董之所言有抬高藏品聲價之嫌,可硬筆先摹數遭,間架大定再上手毛筆亦無不可
-
19 # 高閣聽雨
道德寫的平穩,靈飛經寫的靈動些。都很好,要看個人的喜好。要是為寫字規範就道德經吧,要寫些變化,就寫靈飛經吧。還有許多小楷深受喜愛,趙孟頫的其他作品,文徽明作品,王羲之作品等等都很好,多看些,找出自己喜歡的一種。
-
20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旗鼓相當
這個問題以前我曾經也會回答過,總體上講,這兩個字帖難分伯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是初學者的話,我建議,還是先學習道德經比較好,理由有如下幾點:
1.道德經書寫者的名氣較大我說這句話可能有很多人不愛聽,我首先說明,我是十分喜愛靈飛經的,並且對於靈飛經的書法也是欣賞的態度。
但是,如果要論趙孟頫和鍾紹京二者在書法史上,尤其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氣,恐怕趙孟頫會更甚一籌。
我們講,趙孟頫名列四大楷書書法家之列,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書法好,藝術性高就可以。我們都知道,四大家書法被提及最多的是在學習者的層面上,對於學習者而言,四大家的書法是無與倫比的,是楷模也是典範。
之所以四大家書法可以在學習書法的人心目中有這麼重要的位置,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對於法度、對於規範的不懈追求,他們將書寫開啟了一個法的時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他們都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法的代表。
因此,但凡學習書法的,無不是從此四家入門學習。因此,兼具法度性和藝術性的四家書法成為書法學習的典範。
所以,雖然鍾紹京的靈飛經看起來比趙孟頫的道德經書法要靈動許多,要生動許多,但是如果僅僅從入門角度來看,還是先從趙孟頫的小楷入手比較好,可以更容易打好底子。
鍾紹京的靈飛經肯定是學習書法必備的,必須要研究的,但是不建議這麼早就開始研究,有一定基礎練習不遲。
2.道德經書法更靠譜我說的這個靠譜,是指版本上的,並不是藝術上的。毫無疑問,鍾紹京的靈飛經藝術性很高,研究價值很大,但是相對於趙孟頫比較確定的墨跡來說,靈飛經有墨跡石刻兩種,而且出入很大,初學者容易抉擇不清,道德經墨跡本容易學習臨摹,是難得的範本。
一般而言,墨跡本優於石刻,石刻本在刻的過程中必然會與一部分失真,這個時候墨跡就比較重要。因此道德經僅有墨跡本傳世,這一點使得他的書法比較靠譜。
3.法度上考較如果從法度上將,靈飛經更加灑脫,不拘法度,靈活飛動。趙孟頫的道德經比較森秀,有法度,比較嚴謹。
初學者學習書法最好選擇法度相對嚴謹的,規範的,這樣先學會規矩,才好辦事。
回覆列表
我臨靈飛經斷斷續續大約三個月,目前仍不得法,道德經只通臨過一次,感覺比靈飛經好寫。但我還是建議新手先臨靈飛經,我覺得道德經容易臨也是因為有臨靈飛經的基礎吧。照片是我以前臨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