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聽寫作

    這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作為一個長期教授寫作的人來說,只有技巧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另外三種都只能交給上帝。

    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知道什麼樣的思想會流行,什麼樣的思想會源遠流長,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庸人了……

  • 2 # 洋蔥圈之體

    文學,就是舒答內心的感受,但你要知道,人類的文明,語言,都是我們假設的,包括錢權,而我們作為生靈的感觸,卻是實實在在的,同時享受著一切的恩澤,所以描述,或者抒發情感,語言是一種,你的言談舉止,吐納眸思,這一切都在表達,寫作貴在真實,實實在在的說出內心的話,就已足夠,當然,之間穿插的比喻,各種手法只是基於真實之上的裝飾,我不是說不屑,也很好,不過這需要人的另一種特徵,那就是智慧——想象力,關於想象力,我以前有詳細的講過,改天再講吧

  • 3 # 西紅柿女青年

    我覺得一部好的文學作品要追求: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廣度!作者需要從思想、人性、生活中汲取出營養,編織成文字,幻化為一種力量,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好的文學作品是文化中極具強烈感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寫到人心裡面的文字,永遠不會磨滅,將隨著閱讀記憶的傳遞和精神價值的傳承,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記取、相傳、仰望,最終成為文化傳統乃至精神形象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

    一部文學作品,能不能把故事講到讀者心裡去,能不能獲得讀者的認可和認同,能不能成為廣大讀者眾內心世界和文化潛意識的一部分,是衡量其文學海拔的一把尺子,同時也應成為廣大作家的根本關切與恆久追求。

    文學作品當然要追求思想的高度。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它的主題思想是不會隨波逐流,會有所放棄更有所堅持。好的傳世佳作,大多數作者都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來讓他的文字在社會、甚至歷史的長河中有所影響的。好的作品是對世人有影響的作品。而具有影響力的像文學巨匠魯迅,他的作品中由愛國主義精神出發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

    人性的深度在路遙筆下描繪的惟妙惟肖。“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如是說。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澄清,但不平靜。深入人心才是最能體現人性深度的文字。所以說但凡能更深層次的體現人性的作品,都是要追求人性深度的,也需要作者能夠真真切切的對生活、對社會有深層次的感悟。

    一個人的格局,是由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所決定的。讀者希望從書中汲取到智慧,從這個世界獲得的閱歷。每個人生活的廣度,都不盡相同。背景、經歷、方向的不同,都決定了生活的廣度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文學作品要有更大的世界、讀者自己廣闊的世界外的未曾到過的世界。

    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反映,使人們能夠透過文學作品體會當時的社會生活現實。

  • 4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感知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理性的基礎,理性是思想的開始,理想是思想的最高升華!千百萬年來,人們在感知、意識、理性、思想、理想的左衝右突中傷痕累累滿目瘡痍,在逐漸抽絲剝繭中找出了理想的脈絡!這裡少不了武士們的冒死拼搏、少不了人文集大成者嘔心瀝血的雕琢、更少不了億萬勞苦大眾的求救吶喊或揭杆而起!歷史是逝者、存者、來者的共同腳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作出一定貢獻,其中,既有勞苦大眾的功勞,也有紅色地主、紅色資本家自我犧牲的財源支援或理想上的自我革命!人文是史實不是寫出來的,但沒有寫就會出現斷層,人們就不知所云、就不知所做、更不知如何發揚廣大!該邀題中的"一巧三度″,沒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能把思想(思想依然有彈性爭議,儘管有可能亂爭,其實有的思想已經是理想了)上升到理想就更上了一個檔次!但願作家、讀者有一天都能成為"畫中人″、"詩中景″、"文中主″!相信中華大地,新時代的地平線上會出現燦爛輝煌的永恆!

  • 5 # 古城漁樵

    我認為: 這個問題問的猛一看很有道理,但仔細品味一下,且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①什麼是思想的高度?②什麼是人性的深度?③什麼是生活的廣度?大家如果看了這三個"度"後,誰能理解出題主說的三個"度"高、深、廣是個啥樣?是不是人們的文學作品都能俱備有這三個"度"?是不是大家都能知道這三個"度"的標準,然後再去追求它?

    人們都想知道"形而上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個典型的"形而上學"例子!!

    由此看來!所謂的"三個度"也不過是一個"巧立名目,故弄玄虛"的把戲而已!旨在把自己推上一個"至高無尚,惟我獨尊"的境地。到頭來必然會落一個"玩弄文字遊戲,遺臭萬年的臭文人“!!!

    文學作品的真正作用應是要把人間的真、善、美弘揚! 把那些假、惡、醜徹底地批判並砰擊!為開闢一個和諧的人類社會文明而服務。任何拋開這個前提的文學作品,不會算是一個好作品。

  • 6 # 戈壁灘駝鈴

    “除了技巧外,文學作品追求三個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廣度。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個提法概念的內涵是重複的,其中“人性的深度”和“生活的廣度”都屬於寫作技巧的範疇內。

    “人性的深度”應該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描寫形象鮮明;而“生活的廣度”應該是作品中所涉及的生活面要寬泛,也就是人物所處的環境複雜,場面宏大。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應社會生活。在作者創作過程中,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活動。

    文學作品有三個重要特點:

    一、文學作品的思想性。

    文學作品思想性應該是伴隨著整個文學作品強烈的感情活動,這種感情活動崇尚的是一種人生境界,激勵人們向上的生活熱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謳歌人性的真、善、美,鞭撻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就是“假、醜、惡”。

    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活動,都是最樸素、自然的思想活動,是透過人物“正和反”兩種思想的矛盾衝突,以達到弘揚正義和真理,摒棄邪惡和謬誤。

    至於“思想的高度”提法,有一些政治傾向,類似政治口號。

    二、文學作品的藝術性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把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精華部分進行再加工,透過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情節,描寫生活中的善、惡、美、醜,更加形象地展示一種藝術美感。

    三、文學作品的文學性

    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

  • 7 # 醉臥西湖18

    除了藝術技巧外,文學創作要追求“三個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廣度,這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們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相輔相成。不過,在這裡,“思想的高度”提法似不太妥當,既有政治性過強之嫌,又未能準確表述出文學創作與思想之間的內在聯絡,改為“思想的深度”可能會比較妥當,表示文學創作中的“思想”是從生活中挖掘出來的,不是外在強加進去的。

    藝術技巧是前提,生活是基礎,人性是根本,思想是昇華。這裡的兩個“深度”,一個“廣度”是對文學創作更高意義上的追求。

    一、文學創作要有思想的深度

    作家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生活的表面事實看到其背後隱藏的東西,對社會、對人生做深層次的思考,挖掘出事實的深層意義,從而提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世界文學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才能成為偉大的作品,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反之,缺乏思想深度的作品是不會有重大意義、重大價值的,因而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文學作品,甚至只能成為平庸的作品。這從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中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為什麼許多作品除了捕風捉影的虛構,虛無縹緲的描寫,技巧的炫耀之外,不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引人深思。

    二、文學創作要有人性的深度

    “普遍的人性是一切偉大的文學之基礎”,文學就是“人學”,文學是表現人性的,是表現人之常情的。莫言說過:“我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應該超越黨派、超越階級、超越政治、超越國界的。作家是有國籍的,這毫無疑問,但優秀的文學是沒有國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屬於人的文學,是描寫人的感情,描寫人命運的。它應該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應該具有普世價值。”其實,這個觀點也不是莫言首次提出,歌德早就發表過同樣的觀點。只有基於人性的作品才會具有普世價值,具有超越時代、國界、民族和階層的力量。文學作品挖掘的人性深度愈深,這種力量就愈大,愈能撼人心魄,愈能感染讀者。反之,時代性愈強,缺乏人性表現和人性深度的作品,其所表現的特定時代改變了,作品的生命力也就終止了,這在我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就有許多突出的例子。

    所謂人性的深度,就是要探究人物行為背後的動機,發現人類靈魂深處的秘密,看到平靜的水面之下潛流暗湧,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瞭解人物表面上的所作所為,那是遠遠不夠的。

    三、文學作品要追求生活的廣度

    這裡所說生活的廣度,指的是作家觀察面要廣,視野要寬闊,不拘一隅。你要刻畫一個創業成功者的形象,你就不能僅僅只是瞭解一個創業成功者的經歷,而要了解十個甚至幾十個創業成功者的經歷;你要描寫一個地方的特色,你不但要深入細緻觀察瞭解這個地方,而且要在更大的範圍內觀察比較這個地方,所謂既“入乎其裡”,又“出乎其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遠看草色近卻無”;你要反映一個事件,你就要把它放在更廣闊的生活範圍裡來審視和考量,然後,才能從共性中發現個性,寫出自己筆下獨有的“這一個”。只有在共性中發現個性、普遍中發現特殊,才會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而在普遍性中寫出了具有獨特性的“這一個”,也就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只有視野寬闊,觀察廣泛,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具有廣闊的生活畫面,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具有生活的廣度,未必具有人性的深度。人性的深度是要依靠作家個人的智慧、人生經驗和閱歷以及洞察力去發現、去挖掘的。對人性認識的深淺是因人而異的,同處於一個生活圈子裡的人,不會人人都一樣對人性的瞭解洞若觀火。所以,對人性的洞察力需要長期的學習、培養和訓練。

    具有生活的廣度和人性的深度,也未必就會具有思想深度。同樣一個素材,挖掘的深淺不同,表現的思想意義也不同,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那樣寫。思想深度的挖掘因人而異,它與作家個人的思想境界、個性特質、文化素養有關。

    文學作品是生活的圖畫,而不是現實的照相。它應該給讀者提供比現實本身更全面、更鮮明、更令人信服的圖景,而這離開了思想的深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廣度,是難以做到的。

    是否具有生活的廣度,決定了文學作品能否引起讀者精神上的共鳴;是否具有人性的深度,決定了文學作品是否具有震撼心靈,強烈感染讀者的力量;是否具有思想的深度,決定了文學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決定了文學作品是否有益社會進步,促進人類向善。三者結合,決定了文學作品是否偉大,是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而這需要作家減少功利主義,關注現實,擁有現實情懷,掌握高超的藝術技巧,在具有生活廣度的基礎上,深入洞察人性,瞭解人性,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生活本身所包含的意義,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創作出有益於時代,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族,有益於人民的偉大作品。

  • 8 # 秋歌988

    老掉牙的說法,死搬硬套,機械主義!你可知道嗎,人就是世界!

    文學,是靈魂的工程。是寫人和他的靈魂的。這個才是文學的核心。

    人的生活,時代,是他的外殼。現實主義,主要寫的是人的社會行為。浪漫主義則是精神世界。側重不同。思想高度,和空氣一樣,屬於人的天空。大氣層。

    文學主要寫人,靈魂,人性。非要高大尚去卡量,當然得有高度廣度,一個活人肯定有思想,有吃喝拉撒。有生活。

    批評家的理論下哪會有藝術,文學!誰會照他們的理論去創作呢!

    哼,搞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家種植大櫻桃,怎樣才能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