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偷天偷地偷心的賊

    首先我們要理解道德經是老子寫給誰的書?

    道德經這本書是老子寫給管理者的,是管理者的智慧,文中開頭 道可道,非常道。道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道路,二是指智慧,身為一個管理者管理企業,治理國家,通往強盛的道路,需要各種智慧的運用,非常人智慧可以企及。

  • 2 # 桃花島主何金寶

    人有生死,由生至死為人道;生死不由己為天道。

    說的清的道叫路,比如公路、鐵路、航路等等,有始有終有形可循,叫可道。

    大道通天,各走一方,方的盡頭,道歸一處,叫非常道。

    人生一世,選擇之道,是人生之路。

    回望人生,命不由己,是非常之路。

    看人生象直達車,由生至死為人道。

    看世象千變萬化,世事不由人為天道。

    人道可言,天道不可言。

    方為:道可道,非常道。

  • 3 # Lucy老師

    道可道,非常道。這也是孔子第四次問禮老子,苦苦不得解的地方。

    孔子第四次問禮於老子時孔子5l歲,老子71歲。

    從公元前551年起,吳楚之間戰爭不斷,老子來到了沛地(今江蘇沛縣)避亂隱居。

    老子與周禮正式決裂,開始走向探索新的治世方法,再進而探索宇宙本源,形成道法自然,以無為本,有無統一的天道觀。

    同時期,在魯國的孔子仍為苦苦探索天道不得而苦惱。當他聽說老子隱居沛地,經過探索已獲得天道的訊息後,便決定再一次訪問老子。

    老子見到孔子,便說:“你來啦!我聽說你現在已經成了北方的賢者,你也已經懂得了天道嗎?”

    孔子回答:“還沒有懂得天道。”

    老子問:“你是怎樣尋求天道的呢?”

    孔子說:“我從制度名數來尋求,五年還沒有得到。”

    老子問:“你又怎樣去尋求呢?”

    孔子說:“我從陰陽的變化中來尋求,還沒有得到。”

    老子說:“是的。陰陽之道是目不可見、耳不可聞、言不可傳,是通常的智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所謂得道,只能是體道,如果試影象認識有形、有聲之物一樣去認識道,用耳朵去聽,那是聽不到的,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用言語去表達,也是沒有恰當名詞可以表達的,確實是不會得道的。你說你尋求了十二年而不得,那是當然的。如果道是可以奉獻的,那麼人們就沒有不把它奉獻給君王的;如果道是可以進貢的,那麼子女就沒有不把它進貢給父母的;如果道可以告訴別人,人們就沒有不告訴兄弟的;如果道可以給予他人,人們就沒有不給予子孫的。然而這些只是假設,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就是道不可見,不可聽,不可言,不可贈送。你努力尋求道,關鍵在於內心的覺悟。心中不自悟則不能保留住道;心自悟到道,還需與外界環境相證。如果得不到印證,道就不會暢通無阻。所以,當有了內心的領悟但還不能被外人理解接受時,聖人便不以道告訴於人。如果一個人僅僅從外界獲得關於道的認識,但心中沒有真正領悟時,聖人便不會教誨他。名,是天下公用的工具,但不是大道,不可以多取。你所宣講的仁義也只是先王使用過的旅舍,也只供他們在人生旅途上居留一宿,而不是可以長久居住的。大道是沒有形跡的,一個人的形跡太昭著,不懂得和其光、同其塵

    的大道,一定會遭到很多責難。”

    從老子處回到客棧,孔子心中一直在琢磨老子所說的大道,但總覺得恍恍惚惚。整整三天,他一言不發。弟子們問他:“老師見到老子有什麼規諫呢?”

    孔子回答說:“鳥,我知道他們善飛;魚,我知道他們善遊;獸,我知道他們善奔走。對於善奔走的野獸,可以用網縛捉;對於善遊的魚,可以用鉤去釣取;對於善飛的鳥,可以用箭射獲。至於龍,我不知道它是怎樣上九天的。老子所講的道,就像是龍,合起來成一體,散開來成雲彩,乘駕雲氣而翱翔於陰陽之間。我聽了這些道理,還覺得恍

    惚,怎麼能去規諫老子呢!”

    事實上,老子的道,就是順應自然,不要產生競爭,讓民眾攀比。不要產生奢侈品,讓民眾偷盜。也不要口口聲聲仁義道德,真正無慾無求的社會,道德會像喝水一樣自然,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覺。而人類越是強調道德,說明社會安定越是岌岌可危。

    我們可以以瑞士為例,人們的收入大部分買了保險,但是教育醫療基本上得到了保障,也就是實現了衣食無憂。那麼人們還有什麼要競爭的呢?人們的努力都會順其自然,往自己愛好的領域而努力。事實上,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基於個人愛好。很多偉大的作家,都是基於酷愛讀書。

    當一個社會不再攀比(現在的鑽石就開始不那麼受推崇,皮草也受到抵制,這都是進步),不再有階級,不再推崇奢侈品,人們安居樂業,無憂無慮,自然就會把注意力轉到環保,道德,友愛,個人興趣方面來,那才是人類真正應該擁有的,自然的樂園。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幾千年的思想,永遠指導著後人。

  • 4 # 漢府文化

    《道德經》開篇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兩句,歷來注家紛陳,各抒己見,但不外乎將之解為:道,可以說得出來的,便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名,可以叫得出來的,便不是永恆不變的名。這便是“道不可言”的思想。

    “道不可言”思想最早實際上可能是受了莊子道言觀的影響。用這樣的方式去解釋《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思想,或許有些偏頗。

    老子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超越春秋時期僵化的禮樂制度、倫理道德,以及政治制度的人為,回到自然、無為、富有創造力的、變動不居的道,從而為人類社會提供新的安身立命基礎。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關心如何超越具體的人為規制,從這個意義上說,將“道可道”理解為:如果是可以踐行的具體規範就不是恆常不變的道。或許也是符合老子的問題意識的。

  • 5 # 獨立思考人生路

    老子所說的大意是為:諸子百家都很有學問,否則的話如何能夠成一家之言,持一家之道;但是老子很真誠的提出警告,諸子百家都只講了片面的道理,而無法講全面的道理;這不是你們的錯,有可能是語言文字,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我們永遠不可能把真相說清楚;我自是想說,我們只能從我們這家看到的,體會到的,並且把它說出來表述出來;我們這家不應該自大和過分的自我膨脹;我們只有這麼一個時間,只有這麼一張口,我們還有各自的立場,因此我們只能講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或者多面性,他說正的,攻擊他的人可以說反的,反之亦是;但道是整全的,道是非常寬廣的!

  • 6 # 山有德

    道可道 非常道

    簡單明瞭的意思是:道可以表達世界萬物,甚至什麼都是道。但也不能說明世界萬物永恆都是道,道不是語言或某些概念能表達的,如果硬要用某種東西去表達,那就不是道了。 道可道:道可以用語言或某些概念表示道 非常道: 這個概念不是永恆不變的。 就比如牛頓絕對引力,可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錦上添花了,世界沒有絕對與永恆,皆是相對存在。佛教的“善即是惡,惡即是善”也是如此 就像中國封建思想的“性”是多麼的見不得人,而日本卻以“性"為神,崇拜“性”。也許是觀點的區別吧,還有時代發展會發生思變化。

    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應該要辯證去看,應該相對去看。你站在一個立場,相對於另一個立場去解讀,這個意思不一樣。道是大自然界的萬物總稱,他是有規律的,這是唯物立場,但如果站在唯心角度,大自然是上帝建立的,他又是唯心的。這些解釋都是相對的。

  • 7 # 悟空47612830

    可道說之道非作者所表達之道,可說出之名符非作者所表達之名。這是要人們不要拘泥名相,與佛之不可說不可說之意相仿,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需舟。覺者自悟,迷者自迷,順天應人,方為大道。

  • 8 # 金日國學

    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我也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見解。

    首先“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中開宗明義的六個字。

    “道可道非常道”告訴了我們:宇宙中有兩個道。一個叫常道,另一個叫非常道。

    常道它是不可說的,凡是你能講的出來的都是非常道。

  • 9 # 詩易人生

    一個“道”字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

    (道德經)由道經和德經組成,大家看到的版本開篇第一章,多數首語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幾乎沒有異樣。而據古籍記載,這並非是原文,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該書成文已久,傳至漢代,還是原版正宗,因漢帝劉恆繼位,恆字犯了名諱,為了避諱,那時的文篡官改恆為常,一字之差,意思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早年前,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道德經)錦絹版一書,不過,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這也是迄今為止,最能反映(道德經)原貌的原始古籍,後人加以修訂合併,變成了我們眼裡現在的(道德經)卷本,(道德經)的道德二字,和現在應該不是一個意思吧。

    “道可道,非恆道”,有幾年,我將之詠讀了無數遍,我是不看白話的,並非是瞧不起,而是希望透過原汁原味來觸控老子的初衷。看著看著,不知不覺的就將之與(易經)混為一體了:“道可道非恆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後來出了感應,自己加了一句:“道可道,非恆道”,無道是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所以,無道是道。也是老子所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道?(易經)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白話就是:有天有地,就有了高和低,有高有低,就有貴賤。引而申之,就是天下一分為二,統分陰陽兩面,二者合為一體就是無極,一分為二,就是太極,陽轉陰,陰轉陽。“道可道,非恆道”“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道,我的感悟是:自然從無到有,從有到變的變化規律,是自然現狀,二者相生而且相制,相剋又相依。老子希望以這種相生相制,一退一進的方式來治理天下,以實現天下大同、安貧樂道的無為局面。這樣的觀念在(道德經)裡面隨處可見。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是故無為之道,利益平衡也,意義是積極的。長話短說哈,“道可道非常道”,怎麼來解釋呢?用老子的治國目的,是:

    ———有無相生這樣的治國理念可以傳授說教,但並非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真理不會永恆,永恆的都不是真理。這就進入了相對論的領域。———而我的解釋是:自然規律可以總結記錄,但並非是永恆不變的。難易相繼,有無相生,高下相迎,產生了自然的變化特性,因為,永恆是一種靜止狀態。如果說有,就是這種永不改變的自然變化特徵。後來就“道字的自然本意寫了兩篇貼文,(論對立)個(說創新),寫完之後尷尬了,懂者廖廖,徒生伯牙之嘆!

    (道德經)和(易經),她們共同的特點是有客觀的思想,也有主觀成分在裡面,讀其客觀論述,頭腦是清晰的,到了主觀部分,容易糊塗。客觀是世道,主觀是儒道,老子從世道到講人道,孔子從陰陽到講五行,但是,對陰陽對立變革創新這一核心給忽略了,最終使(道德經)哲學實用價值打了折扣。道是道,儒是儒,道濟世,儒修身,應該區分。

    同別人略有不同之處在於,我喜歡用實際來論證理論的真實性。什麼叫“無道是道?”———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這個道就是狹義上的道。什麼叫“道可道非恆道”?第一個人炒股賺了大錢,於是授徒教學,應者如雲,結果所有人都虧著走了,這就叫“非恆道”,這個道是途徑。什麼叫“一陰一陽之謂道?”男女相合組成家庭,生兒育女,家庭就是道,道是生命源。所謂孤陰不生,孤養不長也,這是生命之道!對立無盡言,道無盡性,殊途同歸也。

    可能是看多了,想多了,以至思維入了夢境,記得一個夏天的夜裡,睡意正酣,夢裡說出了八個字:“橫向對立,縱向互依”。驀然驚醒,趕緊記了下來,夢裡的東西很容易忘掉的。對立是並存,互依是統一,這不就是自然的真實寫照麼!從此,再也不看了,我的易道研究得以擱筆。之前好像有報道說,一位解放軍女大學生,研究某軍事程式設計,歷時三年未果,最後夢中破解了難題。也許,這就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

    “道可道非恆道”,以有為道,天下無道,以無為道,天下有道。有無相生,生生不息也,曰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氏璧、隨侯珠最終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