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石筆記

    我覺的是家長的溝通出了問題,我們不能按照大人的溝通思路來和孩子做溝通,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世界,試著用孩子的交流方式和孩子溝通才是最合理的!學會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教育!

  • 2 # 嬰幼兒奶粉第一線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原因就是因為你說的吼,孩子還小需要耐心,最好的教育是就是語言耐心溝通,你經常吼孩子,孩子就會有種逆反心裡,是不滿情緒的抵抗。是不服氣的表現。現在寶寶超過2歲基本什麼都能聽懂,需要耐心讓他知道什麼是√的,什麼是錯的。長期對孩子怒吼,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不服管教,需要耐心和給予更多關愛。用語言慢慢開導才是正確的教育觀念,繼續努力哦。

  • 3 # 月亮的窩

    其實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很多寶爸寶媽很頭疼的事情,孩子教育上還是要以溝通說服教育為主,吼叫式方法其實很不可取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叛逆、性格懦弱膽小、內向等問題。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好好跟他講他不願意聽從呢?大多數原因跟家庭有關,首先現在年輕父母都需要賺錢養家餬口那麼孩子的管教大多數是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由於隔代關係長輩的教育方式大多數是溺愛,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不順從父母,因為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親暱變淡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平時跟孩子相處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跟平日的言談舉止影響了孩子的思維,孩子的本就是以感官思維為主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平日的方方面面一定要多加註意。管教需要家長們慢慢探索觀察自家孩子的特點來進行!

  • 4 # 星晴5200

    現在多半的小孩都是這樣,順意的時候很乖很挺話,不順意的時候只能吼了才聽,多半還是爺爺奶奶過多的溺愛,應該要立規矩,而且父母也該做好榜樣,從事情中教育孩子,分析給他聽對與錯,減少溺愛,多一點培養和教育。

  • 5 # 小魚er的日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願意聽家長的話,絕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在溝通方法上出了錯:不重視孩子的內心想法,對孩子提各種要求,而自己卻做不到跟孩子聊天,只有喋喋不休地嘮叨或者冷冰冰地講道理,或總是用“嗯、是、好”等詞敷衍孩子。

    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1.傾聽

    許多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的父母“說”得多,“聽”得少。溝通是雙向的。成年人首先應該表現出傾聽。傾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應停止正在做的事情來傾聽。當孩子們被傾聽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尊重,這樣他們就可以傾聽父母的建議,將來也願意和父母說話。

    2.重視孩子的感受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他們對媽媽說:“媽,我腰痠。”媽媽會直接回答我:“小孩子哪有腰,我看你是閒的!”這個看似普通的笑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對孩子感情的忽視。當孩子告訴父母他或她的悲傷時,父母不願意聽他或責怪他或她敏感。當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成績單回家時,父母不會鼓勵他或她,而是擔心他或她的自滿。當一個孩子告訴他或她的父母他或她喜歡什麼,父母會說不要在這些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當孩子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後,同樣的情況不會遇到就會告訴你,想讓孩子聽父母的教誨,以後很難。

    3.嘮叨的話,不說

     孩子去上學,媽媽一直在身後催促,不管媽媽怎麼著急,孩子就是不緊不慢。長此以往,父母的話就成了耳旁風,甚至會對父母的嘮叨產生厭煩和抵抗。

    對孩子說話,簡短、有重點,用規則代替無用的嘮叨。

    4.多描述,少評價

    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進行事實的描述,而不是直接給出評價。

    比如孩子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你可以說:“玩具應該放在你的箱子裡”,不是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快點收起來!”

    把問題描述出來,會讓孩子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並著手解決。

    5.分享你自己的感受

    孩子貪玩很晚才回家,比起指責,不妨對孩子說:我知道你跟你的朋友們在一起玩很開心,但是回來得太晚,媽媽會擔心的。”

    先說出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覺被理解了,他們才更願意聽你的感受和需要。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母,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會有情緒特別糟糕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小孩還不聽話,那就放任他自由活動,我們迴避一下,用一種能舒緩自己情緒的方式,等情緒穩定一點了,再跟小孩進行溝通。

  • 6 # 梁哈哈的vlog

    那就要找原因了,為什麼好好說不聽,要麼孩子在叛逆期,要麼父母沒有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看你發火了自然就聽了,因為是父母

  • 7 # 小曼和芊芊的vlog日記

    我是個寶媽,自從有了孩子就自己帶,孩子的脾氣性格很瞭解,每次我說什麼都不聽,剛開始的時候年齡小,依賴媽媽比較厲害,只要我說啥她都能聽進去,而且就把我的話當命令一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氣了性格是雙重性格因為她是雙子座。我說的話耳朵根本沒聽進去,自己玩自己的去了,比如玩具玩完了扔了一地,讓她自己收拾起來說了不至於五六遍剛開始時候我很溫柔的說,最後沒法聽不進去我只能大聲的吼她。想讓她從小養成好習慣。還有就是就這麼一個孩子依賴感比較強,都說頭一胎就是比較嬌氣,公主脾氣,按照自己的規則來不讓我動她的東西。這應該就是3歲左右孩子的生長規律吧。吼完她後我覺得還挺後悔的自己聲音太大,她會害怕,而且只能聽一會,過會又一個樣了。可能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呵呵

  • 8 # 平子的數字育兒術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

    你回想一下,一開始和孩子好態度溝通的時候孩子有沒有聽,是從何時起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而你是哪一次因為什麼事而大聲吼了他?

    所有的變化應該都是有質可循的,我們也要反思孩子不聽的時候是不是我們的話術出現了問題還是我們自己本身沒做好?

    現在的父母不僅是言還得身教,這樣孩子才會心服口服,凡是大哄大叫下聽話的孩子都只是表面的聽話而已,內心反著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小時候我老爸經常動不動就大聲教育我,但很多時候他對我們的要求他自己都沒做到,我就開始心不爽了,每次都是左邊進右邊出,而且會經常和我媽抱怨“他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我做到?”

    那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言傳身教就更加的重要了,就像我兒子不許我在看他打球或者讀書的時候看手機,那我就不看,我還會說“媽媽聽俊俊話,俊俊也要聽媽媽話哦”,所以後面我讓他做其他事,他也會非常的樂意。

    還是那句話,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什麼在於父母的引導,而出現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因果的,所以好好回想一下當初第一次不聽你話是發生了什麼事,你是怎麼做的,也許就找到答案了。

  • 9 # 樹袋寶寶孕嬰坊

    這個世上沒有熊孩子,只有錯誤的育兒方式。而一切育兒方式的起點就在於我們如何和孩子溝通。

    1

    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判性語言

    當孩子自己在家到處扔紙巾的時候:

    大人一般會這樣說:“你怎麼這麼皮,把紙巾弄的到處都是,把家弄得那麼亂?”

    試試這樣說:“這些紙巾在地上擋住了路,我們都不能好好行走了,這樣不好。”

    在孩子調皮搗亂時,少評價孩子的行為,一旦有評價就會有抵抗和衝突;而是描述事實並且指出這個事實可能產生的影響。當父母在描述事實時情緒會更加平靜,自然就更加容易解決問題。

    2

    多給情緒貼標籤,少給個人貼標籤

    當孩子打人、踢人、咬人的時候:

    大人一般會這樣說:“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乖,怎麼可以打人?!”

    試試這樣說:“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太生氣了,真的非常生氣,你並不想**。但我們不可以打人,打人會痛。”

    3

    多提供彌補方式,少用懲罰工具

    當孩子不小心把杯子地水撒到了別人身上的時候:

    大人一般會這樣說:“和你說了很多次了,看,打翻了吧。趕緊對他說對不起!”

    試試這樣說:“哎呀,太不小心了,你把杯子打翻了。他的褲子都溼了,你可以去幫她擦擦和他說對不起嗎?”

    當孩子做錯事後,我們太急於想要糾正錯誤,往往急於希望孩子馬上可以說對不起。但因為我們太著急了,既沒有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抒發,也沒有讓孩子有時間真正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有的父母甚至會認為孩子的牴觸是“頑劣”而進行打罵,那就更加不好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教會她學會如何對自己的錯誤負責,提供一些彌補方式讓孩子的羞愧情緒轉變成更加正面積極的情緒:我的確做錯了,但我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我現在正在彌補我犯的錯。這樣的行為教育要比口頭教育深刻得多,也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10 # 曾經踩過的那些雷

    最好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處理問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記住,生氣的當下,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在處理一個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才有意義,這也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一項重要技能。否則,你用大吼大叫來解決問題,那麼孩子學到的也是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吼孩子看起來當下有效,但卻不是長久之計,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沒有力量跟你對抗,但等到他有力量了,他會更叛逆。

  • 11 # 童話寶貝愛分享

    可能是方法不對,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有獎懲,說了就要堅決的執行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我家孩子,6歲,之前也是一個話說好多遍都不聽,老要發脾氣,知道大人生氣了才聽,比如早上洗漱,穿衣服寫作業,什麼都要催,少不了一吼,孩子也老說媽媽不愛我,老愛發脾氣

    後來我就反省,可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孩子都不囉嗦的媽媽,試著訂好規矩和時間,明確告訴孩子,規定時間做了有什麼獎勵,沒有做好會有什麼懲罰,懲罰和獎勵一定是懲罰孩子最在意最喜歡的事情,對孩子有威懾和吸引的。並且家庭成員堅定的執行。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或者嬉皮笑臉就不了了之,讓孩子知道規矩訂好了一定要遵守,否則就要承擔代價,這樣避免了父母反覆嘮叨,孩子仍然不聽,最後再怒吼下,迫於威懾才就犯,那麼下次孩子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沒有定好規矩,依然會重蹈覆轍

    我們家這樣執行過後,孩子比以前好溝通多了

    剛開始需要規矩的懲罰和獎勵需要孩子和父母都認可並且執行,並且需要堅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的決心。

  • 12 # 婷婷Amber

    因為孩子就是張白紙。孩子所有得壞毛病都是父母給寵出來的。他現在有自己的思維了,慢慢和孩子溝通一下。好好的給他講道理。

  • 13 # 歡寶育兒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和孩子溝通,交流中我們應該時刻最重孩子的話語權,尊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讓孩子能夠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我們才能夠共同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因為我們生育孩子養育孩子從而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作為家長只能起到的作用是:不斷的引導孩子,不斷的鼓勵孩子往前前行。

    比如在孩子3~4歲的時候他處於一個佔有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他會開始強烈地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且尊重孩子自己的獨立空間。在執拗期間的孩子他會想要事事都依照他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上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如發脾氣,不停的哭,不停的鬧,還會火冒三丈,那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安慰孩子的情緒,耐心的陪伴孩子。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尊重,不能因為自己所想而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 14 # 西諾講影視

    那些講,要按照孩子的思維進行教育的,一定是自己沒有孩子。再者,孩子很快就會進入社會,社會可不會按照孩子的思維教育他。社會對他的教育可就殘酷多了。孩子之所以是未成年人,就是因為他對事物的判斷是不準確的,所以才要有監護人。監護人就是要幫助甚至替他做對的決定。所謂的快樂教育,遲早會害了孩子。

  • 15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家長期望孩子說了就聽,其實是希望孩子服從自己。

    聽話應該有兩個含義:你聽我的,我聽你的。

    往往彼此傾聽得出的結果執行力更好。

    “我以前兇吧,態度不好,他不聽我理解,可是現在我好好說了,他還是不聽。”這是家長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長會走進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說,那麼一定能到達我的目的:“讓你好好聽我的話。”

    家長的目的就是要:你聽我的。

    這個想法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間如果這麼要求對方:你要聽我的,顯然會有矛盾,那麼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遲早會出現矛盾,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矛盾會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那麼孩子的想法呢?我還沒玩夠呢,等我玩夠了再說啊

    所以家長的期望和現實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聽話

    (2)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一而再而三地嘗試

    比如說,商場裡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貴,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對商品的價格和材質沒有概念,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他也沒有辦法以預判形式是什麼樣。他沒有我們大人的社會概念,比如說碰壞了要賠,賠還要不少錢,而且這個錢賠出去沒有回報,是冤枉錢,這些孩子統統沒有概念;即使家長跟他說:“不要碰哦,壞了媽媽要陪的”這樣的話,他也只是聽,對他來說,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商品呈現出來的漂亮的樣子或者功能在實際地吸引他,讓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沒法聽大人的“離得遠遠的”

    給大人的感受就是,這孩子越說越做,不聽話

    (3)這是孩子一個個性化過程,對說“不”的產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或者反抗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激烈反應,讓孩子體會到“不”這個詞真的很有力量,那麼大的孩子很享受這樣的力量感。

    比如說今天是規定的穿校服上學的日子,孩子說“我不想穿校服”。家長就著急了,“今天是規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麼?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長就噠噠噠,一頓講道理,目的是要說服孩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覺到我只要說“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雞飛狗跳,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他會常常來刺探一下大人

    給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怎麼就說不聽呢,真不聽話

    (4)孩子對“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

    比如說,過馬路,大人認為過馬路就是快步走,謹慎前行,注意前後左右的行人啊,拐彎的車輛啊,總而言之要小心地儘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聽到大人說過馬路不要跑,他拉著你的手,一蹦一跳,因為紅燈變綠了,大傢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讓人興奮啊,我是其中一個很讓人開心啊,剛才停著等,現在齊步走,這個很讓人激動啊,所以他的動作完全表現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沒法理解那些個危險和緊張。

    那麼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真是越是危險,他就越做危險動作,真是不會聽話的熊孩子

    (5)大人不傾聽孩子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孩子說:“媽媽,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覺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頭、玩具或者水桶頂上頭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創意,通常家長們沒有感受到危險,或者正在忙著的時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煩“唉呀,正忙著呢,沒看到嗎”於是這樣的反應也給孩子做了個榜樣,他也學到了,下一次,他也會這樣對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飯啦,睡覺啦

    這個時候家長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示範,他只感受到當下孩子的行為:怎麼叫都不聽,真是不聽話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學生黨是否應花錢去看喜歡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