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泡麵侃史
-
2 # 風一樣的橘子88
三國演義裡面三位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演義說法:劉備孱弱,好像一個老好人,婦人之仁;曹操是一代奸雄,陰險狡詐且有雄才大略;孫權是一代梟雄,繼承父兄遺志。
我認為除了孫權,《三國演義》對曹操和劉備的評價都非常偏頗,甚至是錯誤的。劉備是一代梟雄,但大器晚成,而有固執己見,曹操是雄才大略,統一北方為國家再次統一奠定基礎。
司馬氏得位不正,所以西晉很快覆滅,東晉雖然比較久,但皇帝與大臣分權明確,主暗臣強,皇帝大多當得沒什麼意思。
一句話,劉備曹操為人民傳頌,至於司馬氏天道輪迴,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吧
-
3 # 掌樂人生說歷史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一下歷史的戲劇性了,按理來說袁紹 曹操 劉備 董卓這是個人在人生巔峰的時候是很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但基本上都因為性格或者運氣的原因沒有繼續創造輝煌,孫權只適合固守疆土,打天下還得是他哥哥孫策和父親孫堅在行,司馬懿之所以成功,出了比曹操 劉備年輕之外,還有隻身原因,司馬懿最大的本事就是忍,換句話說就是堅韌不拔,論軍事能力,後期只有諸葛亮,陸遜是他的對手,論心計和野心,只有他最會偽裝,他就是弱化版的曹操,而且他的兩個兒子也是其他人後代所不能比的,而且曹家有能力的前輩相繼離世,沒有人可以壓制司馬懿了,曹操,曹丕,曹睿之所以不殺他,一方面需要他守護大魏,一方面賭他沒有反心。司馬懿的成功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第一活的久。第二曹爽沒有反抗就認輸了。第三生了二個好兒子。
-
4 # 鏡面看史
都說司馬懿是贏家。歷史上哪有絕對的贏家?
曹操在東漢末年成功統一北方,後期曹丕稱帝,他當然也算贏家。
孫權佔領江東,當然也是贏家。
劉備佔領蜀地,肯定也是贏家。
司馬懿算贏家嗎?在三國演義三國志中,他當然是毫無疑問的贏家,但是把時間放長一點,司馬炎統一三國,才幹了幾年就經歷八王之亂,很快被趕到南邊,司馬家族幾乎被屠殺殆盡。
同時司馬懿的名聲非常不好,晉朝的名聲在中國歷史上也非常不好。如果從名聲的角度來看,曹操,孫權,劉備都能算得上是開創基業的英雄,但是司馬懿,只能是一個比較長壽的權臣。
-
5 # 虛竹不虛
三國中劉備被刻畫為賢德的明主,以德服人的典範,但是缺乏必要的政治鬥爭技巧,和統御能力,所以劉備前期被世人稱頌卻很少有曠世良臣能將輔佐,說白了就是平臺不行劉備雖有大志但是除過賢德仁義其他才能只能說平平,劉備可以說是沒落的帝室甲冑的窮二代,在諸葛亮出山後劉備頹廢落敗的局勢才得到遏制並出現轉機。而曹操是典型的政治家,軍事家,野心家。馭人之術當屬曹操第一,所以曹操手下謀士猛將如雲,而且曹操是典型的官二代背景家資也是他能夠平黃巾後大志得酬的根本。而孫權雖然也算明主但是是典型吃老底,安於現狀的軍閥人物,缺乏必要的野心,才幹謀略比起前者二人都略顯平庸,但是先輩為孫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典型富二代東吳之所以能撐到三足鼎立都是靠東吳老臣和周瑜,魯肅等人苦苦支撐的結果。如果綜合評定三個人的功績劉備當屬第一,其背景創立蜀漢的艱難可想而知,論才幹管理曹操當屬第一,而後期的司馬家族只能說是投機取巧,專於權術之輩。
-
6 # 臨江陸子鴻
先說魏武大帝曹操,說實在的,曹操的家世是最好的。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親曹嵩,官至太尉。雖說是宦官後代,但這個給他帶了極大的潛在條件。他可以說是官二代,富二代。年輕時曾刺殺張讓(當時最大的宦官),失敗後能全身而退,換劉備那種草根死一萬次都夠了。但曹操又是一個特別有能力的君主,麾下能人志士數不勝數,能馭人,又能用人。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他的曹氏宗親,夏侯家族了,宗親八虎騎可不是浪的虛名。獨眼將軍夏侯惇、虎步關右夏侯淵、天人曹仁、虎豹騎統領者曹純、 精忠救主曹洪 、千里駒曹休、入為腹心出當爪牙夏侯尚、抗蜀名將曹真。孫家和劉家就沒有這種優秀的親戚,曹操兒子數量和質量都是三者之中最高的。總體來說,曹操無疑是三者之間最優秀的。赤壁之戰敗在曹操太大意了,就算如此,曹魏的實力一直都是三國裡面最強的。
說個小故事,關於諸葛亮討厭曹操的,諸葛亮原本是琅琊人,就是徐州人。當時曹操攻打徐州,為洩私仇屠城,在這樣的環境下,諸葛亮一家搬離了徐州。也許,當初曹操不屠城,不嚇走諸葛一家,就算得不到,也不至於到劉備手中。
孫權,孫權沒有曹操顯赫的出生。但他的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給他留下一大筆遺產。江東五郡和一批文臣武將,孫權也是有能力的。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孫權 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孫權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孫權比較與曹操還是遜色不少,熟悉三國的人基本知道張八百和孫十萬吧,後來晚期孫權變昏庸,兩宮之爭將東吳拉進深淵。劉禪昏庸但沒有孫皓暴虐。
最後是劉備,劉備是真正的草根出生。前期四處飄蕩,心懷仁義,愛護百姓。(儘管現在有的人喜歡博關注,特別喜歡抹黑原有歷史人物的形象,滿足人們的好奇欲。如果一個人假仁假義一輩子,我覺得他也可以算是真仁義了。)劉備本身能力不差,奈何背景太差,機遇又不行。從劉備早期沒有高階謀士就可以看出,謀士不像武將,謀士首先要讀過書,在那個年代能讀書都是有錢人,高階層的。最起碼是一個太守才會有謀士來投奔,那種制度下,要麼有錢,要麼有人提攜,否則想當高官是不可能的。劉備前半生的運氣可能一半拿來遇見關張,另一半花在諸葛上了。好不容易打下荊州,益州,還犯了和曹操一樣的毛病,盲目自大,不顧大臣勸阻,攻打吳國。官渡之戰,曹操輸了,魏國算傷筋動骨,夷陵之戰,劉備輸了,蜀國差點毀於一旦。
曹操是三人之中背景最高的,能力也是最高的。劉備能力不錯,相比之下還是遜色,背景最差,但不服輸。孫權主要是後期昏庸,又有孫十萬美稱,本身能力還是不可忽略。
至於司馬懿能奪取政權,原因有三。一主要是他命太長,熬死了曹家三代,諸葛亮。二是曹丕對宗親有些疏遠,妥協世家大族,不想他父親曹操。三是司馬懿奪權時面對的對手曹爽太草包了,完成了一場不可能的政變。
-
7 # 傳統斌形象大使
來聊聊這個話題,只從三國演義來說。
劉備志大心堅、重情重義,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己任。三兄弟同甘共苦經歷了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以說劉備的頑強是有史以來少有的。他也有弱點,漢中打敗曹操後劉備自得意滿了,可能曹操一直以來都是劉備頭頂的大山,當有一天大山被自己搬開後,如釋重負後的懈怠吧。樂極生悲,不久之後關羽就死在了東吳手裡,劉備喪失理智的復仇,打破了諸葛亮制定的聯吳抗曹戰略,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再來說說曹操,曹操野心大,統一天下是他的目標。刺殺董卓說明他有膽識,殺呂伯奢一家說明他多疑,這應該就是是亂世求存的本事了。重英雄,手底下籠絡了大批能臣猛將。有智謀,曹操幹掉了一個又一個諸侯,實力一直穩壓蜀吳兩國。本人一直認為曹操為三國第一人。
孫權在三國中存在感不入前兩位,地理問題限制了吳國的發展,完成統一難度很大。孫權善於用情意籠絡江東人才,就是咱們今天說的情商高,東吳朝堂被他經營的鐵板一塊,進攻不足防守倒是很高明,一個成功的守成之主。
最後來說為什麼司馬家會成笑到最後的人。司馬家是有名的世家豪門人才濟濟,曹操時期打壓世家,雖然用司馬家的人,但是都不大用。到曹丕時期,曹家人才凋零,由於諸葛亮的步步緊逼,司馬懿開始被重用,司馬家的人開始迅速上位。在不斷的征戰中建立了無上權威,曹丕死後魏國的臣子紛紛依附與司馬家族,司馬家族篡位是水到渠成的,成功後改國號為晉。而蜀國吳國後期都陷入人才凋零的處境,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藉助魏國強大的國力,完成了統一。
三國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對老百姓來說是不幸的年代。
-
8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演義》是後世之人羅貫中改編的,三國歸晉是歷史潮流發展的程序,至於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怎麼樣?
一、三人都可稱為當時一等一的豪傑英雄。引用“三國演義”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與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對當時的人物做了一個評價“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與曹操屬當時一等一的英雄豪傑,當時孫權還小,還未嶄露頭角,故曹操不識。後來曹操與孫權交戰,留下了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曹操是相當認可孫權的。曹操,字孟德。
二、三人的能力突出。能力自不必說,曹操善於挖掘人才,靠自己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招攬了眾多天下謀士和武將,為自己打天下。劉備更多的是靠“仁德”,寬厚待人,有抱負,有理想、拉起隊伍就創業,雖然屢戰屢敗,但毫不氣餒,終於得到諸葛亮、法正、龐統後、一舉創業成功。孫權重在搞團結,對外搞野戰不行,對內搞團結,絕對是一把好手。每次在危機時刻,能團結一致對外,化險為夷。勝在年輕,在熬死劉備和曹操後,終於稱帝,開創了東吳新的局面。
劉備,字玄德
三、三人的成就和評價。曹操統一了北方、未能一統天下,但曹操在世時,三國鼎立,實力最強。為後世鋪平了道路,強大了曹魏的實力,曹操生前位極人臣,加九錫封魏王,死後追封了魏武帝,可以死的瞑目了。劉備從一介草民逆襲成蜀漢開國皇帝,著是不易,可後來伐吳把家底敗光,自己氣死了,留下一大亂攤子給諸葛亮,劉備啊劉備,說好一起匡扶漢室,你怎麼能先走了呢?孫權得父兄基業,得保江東六郡和荊州平安,實屬不易,正所謂“守業更比創業難”,好歹後來也稱帝了,稱帝時期東吳比較穩定,但不該立太子時,三心二意,一會看上這個孫和、一會又鐘意那個孫亮,搞得東吳陷入黨爭,還殺了擎天柱陸遜,把大好基業搞得亂七八糟。孫權和劉備不虧是盟友,不折騰不行。
-
9 # 仁者厚德載物
三國演義對三位主角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是美化的,對失敗者董卓袁紹袁術呂布等比較醜化。
比如呂布轅門射戟救過劉備,劉備卻恩將仇報在曹操面前挑撥離間落井下石殺害呂布,但三國演義卻把劉備完全作為正義的代表而醜化呂布為三姓家奴。
比如董卓對漢獻帝明顯比曹操對漢獻帝好一些,至少董卓沒有像曹操那樣明目張膽殺害漢獻帝的皇后皇妃皇子等。但三國演義卻徹底醜化董卓,而千方百計美化曹操,比如虛構曹操為了正義刺殺董卓的傳奇故事。
秦檜參與皇帝趙構殺害武聖人岳飛被世世代代謾罵羞辱,而孫權殺害另一個武聖人關羽卻很少受到譴責,三國演義基本上沒有譴責孫權背信棄義殺害關羽的行為。
至於最終的勝利者司馬懿,三國演義主要也是美化其老謀深算的一面。
-
10 # 慰平生兮
曹操、劉備、孫權的領導藝術:
一、曹操對內要壓制朝堂,對外要大殺四方——曹操控制局勢靠的是武力。
二、劉備顛沛流離大半生,轉戰大半個中國,還有人不離不棄——劉備凝聚人心靠的是別人對他抱有極高的期望。
三、孫權繼承父兄的遺產,有大量的山頭需要調和矛盾,本身又不善軍事——孫權維持局面靠的是權術。
三國歸晉的原因:
一、三國當中,魏國獨大,其實力遠勝另外兩國,所以,歸則必歸魏。這也是給晉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二、司馬家族竄權,獲得了最終勝利果實。這主要是司馬懿打下了好基礎,兩個兒子也很爭氣,穩定住了局面,最後孫子成正果。
回覆列表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的代表人物,為了爭奪天下為後人演繹了一出三國爭霸。
最有能力統一天下的曹操最終也沒有見到天下統一,但是最後蜀國,吳國還是被魏國滅亡,建立了晉朝,這是三國各位英雄窮極一生爭奪的天下,最後統一。
但是後期政權被司馬家族謀取,可以說司馬家族是最後的黃雀,所以說司馬懿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