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秦始皇一統六合成為千古一帝,《史記》乃史家絕唱無韻離騷,但是翻看史記,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司馬遷堪稱抹黑秦始皇第一人,而且站在當時的立場上,司馬遷是不可以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因為漢的天下可以說是從秦奪來的,所以秦朝必須是暴秦,實行的必須是暴政,這樣以漢代秦,才是天意所歸民心所向。作為漢朝的史官,抹黑前朝皇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就是他的本職工作。

    但是我們可能真的冤枉了太史公——司馬遷是一個嚴謹的史家,也曾敢於直言,並且因為替李陵抱不平而受了宮刑,要讓一個有良知的史家去故意抹黑某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司馬遷採用春秋筆法,在《史記》中留下了很多破綻——這破綻不是一個很可能是故意留下來的,就是為了讓後世之人透過對破綻的探究,重新認識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心或無心留下的破綻:

    首先一個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理由站不住腳。

    秦朝之所以滅亡,是陳勝吳廣點了第一把火,而按照史記的記載,陳勝吳廣起義的理由,是為了保命。

    我們來看一看《史記》的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因為天降大雨的客觀原因遲到了,就要全部砍腦袋,這法律可真夠殘酷的。

    但是秦朝的法律真的是這麼規定的嗎?要不是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出土,我們就真被《史記》給騙了——我們不能說是被司馬遷給騙了,因為這很可能是司馬遷故意留下的破綻呢。

    睡虎地秦簡徭律(關於服役的法律)上面明明記載著: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皇帝下達命令讓你去戍邊,你找藉口不去,罰你出錢購買兩套鎧甲上繳國庫,要是遲到個三五天,要受到口頭批評,遲到六到十天罰你出錢購買一面盾牌,遲到十天以上,罰你出錢購買一套鎧甲。

    也就是說,遲到最大的懲罰,是一套鎧甲,要是你堅決違抗命令根本就不去,也只是罰兩套鎧甲,也就是說,陳勝吳廣造反的理由“失期,法皆斬”,根本就不存在。

    那麼司馬遷知不知道秦朝的這項法律規定呢?當然知道。

    今天的我們還能從出土文物中找到秦朝的法律竹簡,而漢朝又沒有“焚書坑儒”,司馬遷又有別人沒有的職務便利(太史令),可以讀到一般人讀不到的秦朝法律,自然知道陳勝吳廣的遲到,也就是口頭批評或者罰點款,根本就不可能“皆斬”。

    不管是不是司馬遷告訴我們的,反正我們是知道了:陳勝吳廣造反是不對的,他們造反的理由根本就不存在。

    《史記》乃至後面的史書中,秦始皇是個暴君,既然是暴君,就免不了要乾點濫殺無辜的暴行。

    但是不幸的是,當年的史官不管怎麼費盡心機,都找不到秦始皇濫殺大臣的“罪證”——呂不韋是自殺,嫪毐是該殺。其餘的大臣即使跟秦始皇意見相左,或者喪師辱國(比如李信),甚至拿秦始皇開涮(比如王翦),都沒受到追究,更不要說殺掉了。

    但是沒有暴行的皇帝怎麼能成為暴君?於是司馬遷“發現”了“梁山宮事件”:(秦始皇)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鍾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洩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

    這裡就有三大疑點:第一,即使咸陽是一個點,以這個點為中心,半徑一百公里(二百里)畫一個圓,那就是3.14萬平方公里,用複道甬道相連,還要掛上帷帳,那可能要比修十座秦陵的工程還要浩大,用綢緞布匹圍起來這麼大的地方,全國人民都要光屁股了。

    疑點二:究竟誰洩露了秦始皇的話,其實很好追查,但結果居然是“案問莫服”,也就是沒有人承認。看起來當時秦始皇和辦案人員都是腦袋進水了——只要把李斯找來一問,豈不就真相大白了?借給李斯幾個膽子,他也不敢在前始皇面前撒謊呀。

    疑點之三:要按封建王朝的規矩,李斯這已經是“結交近侍圖謀不軌”了,可是這個案子的結果,居然是秦始皇身邊的人被殺了,主犯李斯反倒安然無恙,還照樣當他的大官。

    疑點之四: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難道秦始皇出行,身邊只有小貓三四隻,連一個有分量的大臣都沒有,以至於這些人連個名字都沒留下就被殺掉了。而這件事要是真的發生了,那麼就沒有趙高僭立秦二世搞垮大秦江山的事情了——因為要是真的殺光身邊的隨從,第一個挨刀的就是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趙高了,他既是秦始皇司機班班長,又是管印章的機要秘書,他一定是要寸步不離秦始皇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秦朝的人是不可以帶兵器的,甚至要幾家合用一把鎖在案板上的菜刀,因為天下的兵器都被秦始皇拿去搞雕塑藝術了:“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這裡就更錯得離譜了:秦國剛剛結束戰爭,而好戰的秦人家裡刀槍劍戟是必備之物,一有徵兵,擼起袖子就上——去博取功勳爵位。

    但就是這麼個軍事國家,再加上六國的兵馬刀槍,全部收集起來,居然只做了了點編鐘和十二個金人,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多噸(秦代一石109公斤),這大一統的大秦帝國是不是太窮了一點?

    再說了,每個金人一千石,也就是一百零九噸,別說是秦朝,就是現在你給我鑄造一個這麼大的純金屬雕像來試試?那肯定要破了吉尼斯紀錄了,這麼大的雕像別說鑄造不可能(沒那麼大的爐子和模子),就是搬運進廷宮,那也比建金字塔還難。

    而且我們知道,在秦代,項羽是可以學劍的,落魄的韓信腰裡彆著一把劍招搖過市,好像秦朝的官吏都看不見似的——看見了而不管,那說明在秦朝,老百姓帶著兵器並不違法……

  • 2 # 阿森466

    暴君嘛,這得分開看吧,從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來看,他其實算不上是暴君,畢竟社會變革總是會流血的。然而就單獨取秦王朝的那十幾年歷史來看,始皇帝的作為也確實很像暴君。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我們對先人的功績要宣揚,然而同時我們對先人的不足之處也應該看清。這才是我們人類能夠走向更加光輝的未來的保證!

  • 3 # 易大精深

    始皇帝暴政天下,早已蓋棺定論,建立的暴政體制更是遺毒2000年,身為華夏子孫,不學禪讓之德,卻建立獨夫統治,暴政之害王朝輪替,始皇首當其衝,難逃爆政批評!!!

  • 4 # 文物樑子

    如果與前邊的殷紂王與後邊的後趙石勒相比,秦始皇算暴君嗎?

    顯然不算。

    那麼為什麼從司馬遷、漢賈誼、唐杜牧以來的學人認為秦始皇施暴政?

    他們用一個虛構的原始社會——黃金時代的五帝作對照,來框秦始皇。實際從出土材料看,舜帝被禹囚禁而死,並非道德光芒下的“禪讓”。《陳涉世家》所謂“逾期當斬”被新出土材料否定,實際並沒有如此苛刻。司馬遷不自覺地將漢武帝強加給他的羞辱發洩到了秦始皇頭上。

    “焚書坑儒”顯然被誇大化了。

    古代文人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秩序,極力塑造一個實行霸道行暴政的反面形象,秦始皇不幸躺槍了。

    秦始皇開創的“車同軌,字同文”以及錢同範,為社會加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他本人認識的文字,批閱過的檔案,估計是凱撒大帝的數十陪!

  • 5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秦始皇處在歷史的變革和動盪時期,新型國家的誕生和周王朝的沒落,是前所未有、亙古未見,作為學識有限的網友,不枉議!

  • 6 # 孫大聖愛調皮

    中華歷史千百年來秦始皇暴君的名號是家喻戶曉,說秦始皇是怎麼殘暴,怎麼貪戀權術,怎麼視人命如草賤,但不知秦始皇對外北擊匈奴,南征北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統一度量衡,滅六國將中國推向大一統的時代,為建立君主專制主義集權制度是開創了新的局面,從而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所以秦始皇說你們說的這些鍋我不背,

    千百年來那個皇帝不殘忍?那個皇帝的手上沒有別人的鮮血?懦弱的皇帝那個能長命?統治能長久?就像後唐的皇帝李煜,他是一名傑出的詩人,我們承認。但在當皇帝這一方面十足的軟蛋,他生性多疑,膽小怕事,生性多疑咋們可以理解,畢竟每個皇帝都是有這方面的性格,但你膽小怕事,做事是稀裡糊塗,做皇帝期間優柔寡斷,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你也沒放過,最後是做了俘虜被人毒死,實在是活的憋屈死的窩囊。如果秦始皇成為李煜這樣的人,請問他能滅六國,統一天下嗎?

    現在有人肯定說秦始皇不暴政秦國能滅亡嗎?首先我要說的是秦國的滅亡不在始皇帝在位期間,而是胡亥即位後,我不是那時秦始皇已經死了,而胡亥卻是一直居住於深宮之中,將朝政交給宦官趙高來把持,胡亥對於外面的情況是一無所知,直到國家將要滅亡,各地起義並起趙高才將局面告訴胡亥?試問秦朝滅亡這是秦始皇的錯?

    說秦始皇殘忍不近人情,但你沒有聽過法不容情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法律你能觸碰?相信大家現在要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我不見得這是秦始皇的過錯,焚書坑儒這件事難道跟那些偏離儒家正道的,在秦始皇面前胡說八道的人沒關係嗎?根據《史記》中記載,那些從齊燕來的儒生方士把儒家的“封禪”的說法是改頭換面,說自古什麼帝王莫不舉行封禪典禮,還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有長生不老的仙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因而秦始皇是派徐福帶領千人去尋藥,而長時間的尋不到藥,花費卻是每天數以萬計,因此感覺被騙,就是個傻子也能知道被騙,所以就有了後來的焚書坑儒。

    其實歷史上哪個皇帝不殘忍,都說漢武帝是第二個大一統的皇帝,可是漢武帝不殘忍嗎?後面的朱元璋不殘忍嗎?其實歷史上哪個皇帝都很殘忍,因為這就是封建君主專制社會的必然表現,秦始皇雖然殘忍,但秦國一直走的是法治路線,犯法了還能饒了,雖然律法殘酷,但那時是剛從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律法雖無情,但秦始皇對於獎勵也做得很好,大力削弱了本族貴族權利,百姓只要有軍功就能封賞,他並不是“暴君”所以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你們覺得呢?

  • 7 # 張真人說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而他之後的一些行為如收天下之兵,遷六國遺民於咸陽,焚書坑儒,徵天下民力造阿房宮,驪山俢陵,修築長城,被後世人稱為暴君。然我以為始皇一系列的政策和當時的天下趨勢有關。

    當時的趨勢是怎樣的呢?長期的各國爭戰對內既不能全力專注於內冶,對外對於一些強悍部落視為中國之患。所以當時需要的是1.對內建立一個久治長安的規模2.對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國版圖,不能的,則確立起一條防線來。秦始皇所行的正是順著這種趨勢。

    對內:

    1.廢除封建設立郡縣制。每郡派兵駐守,並由中央任命一郡守(不世襲)去管理,又派一亇御史去監察他。

    2.解除天下武裝,收天下之兵,遷六國遺民於咸陽。

    3.最根本的要統一人民的思想。把關涉社會政治問題的詩書都燒掉。至於坑儒乃因有人誹謗始皇而起,不能與焚書並論。

    對外:

    1.使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之地,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線起來。

    2.向南徵百越,設立桂林、南海、象三郡。

    秦始皇的政策雖好,行之卻過於急進。北築長城,南收百越,除當時的征戰外,還要發兵戍守,就得運糧餉去供給,這樣人民業已不堪賦役的負擔。他還造阿房宮,驪山修陵,窮極奢侈,到處巡遊。

    統一雖然是勢所必至,然當時人的見解總是落後的,認為其為反常之舉。況且六國夷滅,總有一群失去地位的貴族心裡是不服的,加上大多數苦不堪言的人民,一有機會便乖機而起了。

  • 8 # 清溪詞文

    秦始皇算不上暴君,他和隋煬帝楊廣只能算是一個型別的,就是太急於求成,修長城是防禦北方侵略,是應該修築的,但是他太急於求成,造成民怨沸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和男孩的教育最根本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