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橙遊天下
    清朝元素知名度更高

    首先,在大眾的眼裡,清朝的知名度和明朝相比,顯然要高出不少。

    清朝距離現在也不過100多年,很多老人都從自己的父母、祖父母輩的人那裡,聽到過關於清朝的舊聞軼事。在各地的文化遺產之中,也是清朝的文物數量最為豐富。開啟電視,我們能看到的古裝劇,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甄嬛傳》,大多以清朝為歷史背景。近代歷史的開端、當今世界的格局、中國領土的基礎,都是形成於清朝。由於在時間上距離很近,因此,在人們的心中,清朝的存在感和其他朝代是不相同的。

    而明朝滅亡於376年前,距今已經比較遠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一個概念。比如在電視上,幾乎沒有關於明朝的電視劇。現存的歷史古建築,也少有明朝年間修建的。明朝的服飾、風俗,對於今人來說,都是相對生疏的。因此,在售賣旅遊紀念品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弱化了明朝的元素。

    國內旅遊紀念品開發不完善

    在國內,旅遊紀念品開發的不完善,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現在,中國已經擺脫了物資緊缺的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富足。在任何地方旅遊,都看不到物資緊缺的現象。相反,售賣當地特產的商店鱗次櫛比,貨品的數量也是非常豐富。但是,如果去過比較多的地方旅遊,就會發現,中國的旅遊紀念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而有地方特色、景區特色的旅遊產品,卻很少能見到。在很多旅遊紀念品商店,都能看到造型雷同的扇子、花燈、撥浪鼓等玩具。這些紀念品大多從小商品市場批發而來,毫無地方特色可言。看多了,往往會審美疲勞。

    當然,中國的旅遊紀念品開發也是在逐漸進步。比如,在景德鎮的景區,可以買到很多瓷器主題的紀念品;在敦煌的商店,可以買到以莫高窟壁畫為主題的瓷盤和杯子;在青海,可以買到犛牛和羚羊的玩偶。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各地開始注重自己的特色,開發與自己本地旅遊資源相關的旅遊產品。

    我相信,隨著旅遊紀念品市場的不斷升級,在不遠的將來,明十三陵會開始售賣明朝主題的紀念品和玩偶。而不是將清朝主題的玩偶,錯安在明十三陵上。

    小結

    總體來說,在明十三陵出現旗袍、清朝皇帝玩偶的現象,確實是一種不協調的現象。但是,這主要是由於清朝較高的知名度,以及中國旅遊紀念品發展不充分造成的。相信在將來,明十三陵會銷售明朝主題的紀念品。

  • 2 # 在路上旅行達人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在明朝皇陵景區,銷售清朝的服飾,玩偶。這是滿清政府也沒有幹過的事。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估計也要氣的跳起來,大罵這是數典忘祖。

    不知景區的管理者是無知還是不在乎,但是不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堅守一些底線。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就讓我們忘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了嗎?就忘了抗清英雄史可法嗎?史公廉信,臨危授命,獨撐殘局、力矢孤忠。在揚州城破之時,本有親兵部將掩護出城,但史公看到清兵砍殺百姓,毅然放棄撤離,高聲喝止:“史可法在此,莫傷我百姓!”最後以身殉國。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抗清名將李定國率領大西餘部堅持抗清二十年,兩蹶名王,復地三千里,打的清軍聞風喪膽,收復江南半壁江山。可惜清軍勢大,獨木難支,最後敗退緬甸。李定國聽聞永曆帝被害,嘔血數升,泣血而亡。

    抗清志士張煌言本為一介書生,面對國家危亡,棄筆從戎,高舉義旗,聚眾十數萬,三次率兵北伐,可惜無力迴天,被俘後誓死不降,慷慨就義。

    鄭成功為抗清與父親決裂,率領部下獨自抗清,縱橫東南,數敗清軍,南京之戰打的清軍聞風喪膽,可惜因驕傲自滿功敗垂成,被迫退往東南,收復寶島臺灣,以臺灣為基地堅持抗清,成為大明的最後一面旗幟。

    明朝滅亡三百多年了,但是有些人有些事,應該被我們銘記。

  • 3 # 又耳草三心

    個人覺得,賣的東西要展示當地的特色!不要什麼都拿來賣!現在想花錢害怕花不出去嘛!價格就親民就好!感覺都是一錘子買賣嗎?景區靠的是什麼,做好規劃!否則,沒火,到栽進去了!

  • 4 # 拉呱聊家常

    明十三陵景區銷售清朝旗袍、馬褂清朝皇帝玩偶之我見

    明十三陵銷售清朝旗袍,馬褂,這不是我所想看到的,眾所周知,明十三陵肯定是明朝的陵墓。有人賣清朝的東西,這算什麼事啊。

    遊客去旅遊,都是茂名而去的。

    首先選品就不大正確,賣明朝的特產,小吃,小飾品,無可厚非,讓遊客感受明代的生活習俗,學習歷史知識。而選清朝的東西,就有點誤導消費者,

    這樣做,不尊重遊客,就像有人在三亞買了一包新疆特產回去。對於遊客來說,求他們的心裡陰影面積。

    當然也不尊重先人,尤其是皇帝玩偶,商家應該有職業操守才對,什麼能賣,什麼不能賣,在哪裡能賣,在哪裡不能賣,不能因為有錢可掙,就失了原則。

    其次,給中國的文化事業添加了汙點,中國歷史淵源流長,我們不能因為個別商販,給它新增汙點,該自覺地還是要自覺。

    以上是紅姐姐講故事對於明十三陵售賣清朝旗袍,馬褂和皇帝玩偶的見解。

  • 5 # 唐山土著八零後

    很正常,我去清明上河園時,裡面也有穿清朝服飾照相的,當時我也很奇怪,為什麼在北宋的都城要穿清朝服裝照相?後來覺得商家可能也想置辦一些宋朝服飾,第一是不知道正確的是什麼樣式,第二不知道還去哪裡買,畢竟已經過去一千多年。

    其實如果只是當成民族服飾來說也無可厚非,雖然在明朝的皇陵賣清朝的東西的確有點不恰當,但也沒必要就上綱上線。但如果是別有用心就是民族感情的問題了,我估計,這些商家腦子裡只想著錢,根本就沒有這些知識。自從滿清入關易服剃髮之後,漢人的傳統服飾就已經瀕臨絕跡,現代人對明朝的服飾瞭解太少,更有很多人誤把漢服當做日本和服,讓人貽笑大方。

    這和國家的宣傳是有絕對關係的,國家的民族政策就決定了漢服運動只能是民間發展,所以根本無法在大眾之間普及開來。而且人們的接受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大城市還好,在三四線城市如果穿一件漢服上街,人們會當怪物一樣看,更不要說上學上班了,老師和領導會當奇裝異服的典型去教育你,更有甚者會直接影響未來的前途。這就叫做無知者無畏。而當無知者成為大多數的時候,無知也就成了主流。相反正確的反倒成了非主流。

    不過我覺得西安這一點做的很不錯,我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看到很多身著漢服的男孩女孩,他們走在大街上神情自若,市民們也都沒有異樣的眼光,看來漢服在群眾眼裡還是能接受的,需要的只是正確的引導和社會的支援。

    所以說問題中的根本原因還是教育,只有教育到位了,才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不過我個人覺得也不必橋枉過正,衣服只要合身舒適就好,也不能天天穿漢服。當年趙武靈王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採取了胡服騎射,現代社會世界的主流就是時尚隨性的衣服,只要自己喜歡穿什麼都是美的。只要別出現那種腦子大條的人,穿著日本軍隊的衣服還招搖過市就好了。

  • 6 # 大唐御史官

    我想題主問題的重點是明朝陵園景區買賣有關清朝的東西。是因為清朝滅了明朝?還是清朝不是漢人統治,所以買賣這些東西都是不應該的。

    旗袍很多人會想這是旗人的衣服,滿族人曾經奴隸過漢人,穿他們的東西是恥辱的。但關於旗袍的起源存在爭議,部分學者認為旗袍可以追溯到漢代。

    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一,1984年國務院指定女性外交人員禮服為旗袍,旗袍還是非遺物品。現在的旗袍和那時候旗人的旗袍也有很大的不同,旗袍的發展不僅僅是滿族的功勞,全國民族都起了非常重要。

    往大了說,滿族也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都是一家人。曾經統治中國的少數名族如遼、西夏、金、元,也不過是構成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所以說買賣旗袍在哪裡都可以,明陵也行。這不存在尊不尊重的問題,因為有利可圖,商人就會幹。

    清朝皇帝的玩偶誰不想有一個呢?這麼可愛,這麼萌。在已故的先人面前賣他的敵人怎麼說都有一點過分,但這不是他們故意的,因為小販要生存,那個熱門那個就有市場。

    買賣清朝的東西不是忘記歷史,清朝也是中國的歷史一部分。紅遍網路的故宮文創產品不也大多是清朝的物品嗎?

    如果說景區為什麼不賣明朝的物品,可誰知道了解明朝的人物產品,誰會買這些東西?

    一大推的宮鬥劇讓清朝被人們熟知,誰不知四阿哥、八阿哥等人。什麼傳什麼宮什麼計,這些電視劇有多少粉絲,這些人都是潛在的客戶。

    我想不僅僅在明陵園景區買賣這些東西,還有其他的景區也有類似的狀況。

  • 7 # 笑年華

    明十三陵景區銷售清朝服飾和玩偶,我覺得這也算是當地的旅遊特色,不應該帶著歷史的放大鏡去苛責。

    現在國內很多景區都已經商業化了,景區內外到處都是盈利性的商販,商人所圖唯有利而已,什麼能吸引到遊客,什麼能讓遊客願意買單,他們就會在哪裡花心思。

    遊客都有炫耀心理,怎麼向別人展示自己旅遊過的地方呢?除了拍照留念,當地的特色小吃、紀念品絕對也是最好的選擇。商人自然就會在這些地方費腦子,鑽研有特色、有相關性的商品出來。就好比到了雲南能買到民族服飾和鮮花餅,到了洛陽能買到唐三彩,到了西安能買到兵馬俑和秦始皇的擺件一樣。

    明十三陵景區銷售清朝相關產品,我認為也是旅遊業的一種延伸,並無不妥。

  • 8 # Jim偉嘉

    明十三陵銷售清朝的旗袍、馬褂這種新聞看似荒唐,但是對於中國這種旅遊景點運營現狀來看,並不屬於一件新鮮事。

    現在很多景區很多旅遊專案都開始提倡特色旅遊,然而,卻沒有什麼資金投入,參與人員熱情度也不高,只喊口號不做實際行動的居多,因而許多景點的旅遊特色周邊千篇一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出門旅遊,打算到地方買一些特色的紀念品,然而到了景區,看到景區販賣的周邊產品,真正可以算是特色的紀念品少之又少,攤位上的絕大多數物品,除了紀念用字不一樣以外,其他物品都可以在家門口買到。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會在明十三陵中看到有旗袍、馬褂出售了,相比於其他的紀念品,旗袍、馬褂更具有特色,遊客接受度更高。而且現在很多影視劇都有宣傳,很多清宮劇都非常火爆,因此人們相對購買漢服時,不如購買更火爆的旗袍馬褂。

  • 9 # Zoe教練

    十三陵,本來也沒有什麼太多好玩和吸引人的。自然出租銷售古裝成為了商家一樁搶眼事項。

    所以我們就把這些古裝當做展覽一樣,看看就好。心態平和的去觀賞下,何樂不為。

  • 10 # 吉翁公國亞瑟王

    無知的人還是很多,所以歷史教育很重要,不能讓那些滿遺在文化部呼風喚雨了,內閣應該改組文化部將滿洲餘孽清洗 重塑正義

  • 11 # 遊說遊聽

    看到下面很多人說著很多奇怪的理論,想了想,我還是決定自己回答這個問題把。

    我先說一下,我不是大沙文主義者,我不會聽到犯我強漢如何如何就高潮的。我不是明粉,我也不是清粉。我只是就事論事的來說這件事。

    一、中國是個法制自由的國家

    二、中國是多民族國家

    中國是個傳統意義上多民族和諧共生的多民族國家。滿族,作為中國的最主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宣傳滿族文化,銷售滿族的文化符號(衣服,玩偶)等等,都是中國本身民族政策下支援的,同時,這也是中國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可以和諧共生的最基礎的根本。

    三、各位的歷史需要補席一下了

    我不是一個北京導遊,不過,我知道破北京城滅明朝的那個人叫李自成,號稱闖王,創業口號為”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清朝滅的是南明,而滅南明除多爾袞部,剩下都是明朝自己的武裝。吳三桂、耿精忠與尚可喜三個大漢奸。

    順治進關的時候,只雄霸華北的時候,就制定了基本國策就是為明朝各位皇帝來報仇的,消滅李自成。每年清明的時候,還不忘了給明陵稍微祭奠一下。

    因為李自成的”南逃“,所以順路把南明給收了的。

    所以從上面來看,不管哪條,在明陵賣點滿清文化的東西都是無可厚非的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段流行歌曲總能代表一段的心理心情心態心境甚至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