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宮商角徵羽羽羽
-
2 # 文墨閣樓
出自《喜雨》
偶徇一官偷祿計,
便懷千里長人憂。
桑問舉箔蠶初繭,
隴上揮鐮麥已秋。
更喜風雷生北極,
頓驅雲雨出靈湫。
從今菽粟非虛禱,
會見甌窶果滿篝
曾鞏,生於1019年9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083年4月30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逝世,字子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南宋理宗時追諡為“文定”,世稱“南豐先生”。漢族江右民系。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佔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個人觀點:此人的胸懷很大,推崇大道。
-
3 # 行山定川
詩句出自北宋文學家曾鞏的《喜雨》,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上很有成就。
這首詩的原文如下:
偶徇一官偷祿計,便懷千里長人憂。桑問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從今菽粟非虛禱,會見甌窶果滿篝。
這首詩並不是很出名,可以看到不出名也是有原因的,整首詩晦澀難懂,佶屈聱牙,想流傳都難。
第一句:偶徇一官偷祿計,便懷千里長人憂。
“偶”就是偶然,“徇”就是巡視、遇到,“偷祿”就是做官不盡職,白白享受俸祿。“長人”應該是指當時的君主。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偶然遇到一名官員不盡職,白白享受俸祿的打算,心中便為千里之外的皇上感到憂慮(也不排除這一官員指的是蘇軾)。
第二句:桑問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
“桑”就是指的桑樹或桑葉,桑問應該指桑葉全都用光了(喂蠶寶寶了)。“箔”在這裡指的是用竹子做的養蠶用的器具,舉箔就是指全部的器具。“蠶初繭”就是蠶寶寶都剛剛結成蠶繭。“隴上”指的就是陝西西部、甘肅一帶(不排除這裡指的是鳳翔,當時蘇軾做官的地方)。整句意思:桑樹葉已經喂光了,所有的蠶寶寶都開始吐絲成繭了。隴上地區已經揮舞著鐮刀將麥子秋收完畢。
第三句: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更喜”就是更加快樂的是。“風雷”就是風和雷。“生”指從....生出。“北極”在這裡應該指的是秦嶺北麓的太白山。“頓”是馬上。“驅”是驅使。“靈湫”指的就是深潭,古人認為水深一點的地方都有仙氣兒嘛!整句的意思就是:更開心的是風雷從太白山中升起,頓時驅趕著雲雨從仙氣兒飄飄的水潭飄出。
第四句:從今菽粟非虛禱,會見甌窶果滿篝。
“菽粟”中,菽指的是高粱,粟指的是小米,菽粟就代指所有糧食。“虛禱”指的就是無用的祈禱。“甌窶”原意指的是狹小的高地,這裡指乾旱貧瘠的高處耕地。“果”也代指糧食。“篝”指籠子,這裡指裝糧食的器具。這句的整體意思是:打今兒個起,糧食的豐收不再依靠無用的祈禱,即使是高處那乾旱貧瘠的土地收貨的糧食,也能裝滿糧籠。
為什麼說這首詩時我總是提到蘇軾呢,這裡的原因還有點複雜。當時蘇軾與曾鞏同時考進士,考官歐陽修誤以為蘇軾的卷子是自己學生曾鞏的,所以為了避嫌給了個第二。得了進士第二名的蘇軾去當時陝西鳳翔(隴上)做官,但是正趕上當時隴上大旱,蘇軾就到鳳翔城南的太白山(北極),那裡有一個求雨很靈的有仙氣的深水潭(靈湫)。但是第一次求雨的結果並不好,蘇軾又蒐集料有四處打聽,後來讓皇帝給太白山的雨神封了爵位,第二次求雨下了,但是第二年又大旱......
另外當時正是王安石變法時期,蘇軾不支援,曾鞏支援......這裡亂七八糟的事情,您品,您細品!!!
最後要說一下以上都是自己的看法,如果哪裡不對,還請多多指正批評。
曾鞏其人
-
4 # 成功138445501
是一首詩詞對句對聯類,出處不論。我對風雷講解一下己論:這次武漢戰疫,建成了〈風神山〉〈雷神山〉醫院看,是有聖人指點,用〈易經〉演算,決定的,有感興趣的朋友們可看看(易經)。
-
5 # 顧南安
“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這兩充滿豪氣和歡快的詩,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之手,源自他的七言律詩《喜雨》。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渴盼天降雨水而終於實現的無比歡喜之情。下面詳細進行解答:
一、詩文意思曾鞏的這首詩,寫作年份不詳。但透過寫作內容來判斷,應該是在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之後所作。當時,曾鞏因在王安石的變法之中站錯了隊伍,得罪了變法派與保守派兩方,被外放到越州、任州等地擔任官職,略有些不得志之感。
加之當時任地的氣候無常,要麼連續多日雨水頻繁,導致洪水肆虐莊稼受災,要麼天氣乾旱雨水稀少,莊稼幾乎被幹死。曾鞏本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不僅時時刻刻關注著百姓的農事活動,也一心盼著風調雨順,讓勞苦奔波的百姓們有個好收成。
曾鞏的很多詩中,都記載和反映了作者在履職當地看到的農事活動的情景,表達出作者對勞苦百姓的殷殷愛戴和深深同情,如:
隴上雨餘看麥秀,桑間日永問蠶眠 。——《到郡一年》
隴頭刈麥催行饁,桑下繰絲急轉車。——《 水西亭書事》
在當時靠天吃飯的種植條件下,曾鞏曾為莊稼得不到灌溉而焦灼萬分,也為天降大雨滋潤萬物而難掩心中的愉悅之情,於是便有了這首《喜雨》——
喜雨
宋 · 曾鞏
偶徇一官偷祿計,便懷千里長人憂。
桑間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
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從今菽粟非虛禱,會見甌窶果滿篝。
箔,指用竹片、樹枝等編製成的用具,類似於簸箕。
驅,逐遣。
湫,音qiu,意為深潭,大水池。在古時候,人們認為水池中往往生存著龍等靈物,故習慣在湫字前面加上靈字。
菽粟,音為shū sù,指豆和小米,在這篇詩中泛指糧食。
甌窶,讀音ōu jù,意為狹小的高地、山坡。
篝,本意指懸架在篝火之上的三角形竹架,在這裡指裝物品的籠筐。
在此基礎上,梳理全詩的意思:偶然得了一官半職作為獲取俸祿的權宜之計,卻不覺在心裡懷了心繫黎民百姓的諸多憂愁。桑樹之間,有農人正舉著簸箕在為剛剛結繭的白蠶忙碌,田壟之上,秋天的小麥已是黃澄澄的一片,農人正在揮舞著鐮刀加緊收割。更讓人欣喜的是,有清風和雷電從北方生髮,短時間內就驅使水潭裡的水化作了天上的雲雨灑落人間。從這一刻起,渴盼糧食豐收的願望不再只是空虛的禱告了,在幾個月後,將會看到田野裡的果實裝滿了籮筐。
二、表達思想這首詩的標題中,“喜”是用來點題的,並與正文中的“喜”字相呼應。從詩文的字裡行間,我們也可以看出曾鞏流露出的無以言表的欣喜之情,甚至也能夠想象到眼前糧食和瓜果堆滿成山的豐收景象。大抵是當時人為因素有限,靠天吃飯仍佔據主導,一旦遇上風調雨順之年,這種好年景便愈加讓人覺得珍貴,也更加讓人覺得欣喜和歡快。
曾鞏雖然因為個人原因被外放,擔任著不大不小的官職,但是他卻能入鄉隨俗,找準自己的定位。作為一方官員,他是把群眾的生產生活放在第一位的,並且時刻關注著他們,希望他們能擺脫疾苦,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所以當曾鞏看到“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的境況,甚至比普通百姓還要雀躍歡呼,甚至還不惜筆墨,把所思所想訴之筆端。這正是曾鞏與百姓“同甘苦、共命運”的真實寫照,反映了曾鞏尊重勞動者,心繫勞動者,願意替百姓分憂解難的思想認識,表達了他對百姓的愛戴、理解和同情。
同時該詩,特別是前兩句,也隱隱表達出作者對外放的不滿,並期待有朝一日能遇見天時地利,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收穫。當然,這也是作者對當下出境淡然視之,借詩用以自勵、自我鼓舞的表現。
三、曾鞏詩歌的特點錢鍾書曾這樣評價曾鞏:”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的詩歌遠比蘇洵父子好,絕句的風致更比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宋史·曾鞏傳》也評論其文“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
意思是說,曾鞏的詩歌娓娓道來卻又不顯得煩瑣,簡單與深奧之間切換自如卻又不覺得晦澀難懂,詰屈聱牙。其實在我看來,曾鞏的詩是經過精心構思的,因為他的詩歌的條理性較強,但這種構思不露痕跡,又顯出一種質樸之感。
包括這首《喜雨》也是,從最實際的自身情況說起,然後把視線逐漸放遠,逐漸擴大,從桑蠶、隴上刈麥的眼前近物到風雷、雲雨的遠空之景,繼而放飛思緒,想象不久後願望實現、瓜果滿坡的景象,又將時空拉遠。
這首《喜雨》,是曾鞏較為典型的一首紀實詩。顧名思義,就是曾鞏選擇了現實主義詩歌的文學傳統,把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間疾苦、揭弊政、評國事作為主要內容,來體現他關注民生、濟世興邦的思想。此類詩的代表作還有《追租》《邊將》、《胡使》、《嗟嘆》等。
除此之外,曾鞏還有一些詠史詩和離別詩。詠史詩意在以緬懷歷史中的人物、評價歷史事件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和志向抱負,比如在《揚顏》一詩中,曾鞏用詩句表達了對揚雄和顏回的敬慕之情,以兩人執著求道的精神來激勵自己進業修德。離別詩則著重表達對友人的敬仰、親人的懷念之情,其有名的《寄介甫詩》、《江上懷介甫》,均是寫給他的好友王安石的,以表明他的敬仰之情。
回覆列表
出自曾鞏的《喜雨》,結合上下文來理解一下這句的意思會更加清晰:
偶徇一官偷祿計,便懷千里長人憂。
桑問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
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從今菽粟非虛禱,會見甌蔞果滿羹。
“隴上揮鐮麥已秋”,隴上一般指小山坡,非平原地區有的地方把作物種在山坡上。意思是山坡上揮鐮刀收割麥子已經到了秋天。“更喜風雷生北極”,更喜就是更高興更開心。(上文麥子收成好,已經讓人喜悅,此處就用更字說明有更加可喜的事情。)風雷就是字面意思風和雷。生北極:北極古人常用作北極星或者代指朝廷,此處結合上下文看,北極應該沒有特殊含義,指的就是北邊天空。這句意思就是更(讓人)高興的是北邊天空出現了風和雷。“頓驅雲雨出靈湫”:頓是立刻馬上。驅有驅趕迫使的意思。雲雨此處也是字面意思雲和雨。靈湫:深潭,大水池。這句意思是馬上就會有來自深水潭的雲雨天氣。此文的題目是《喜雨》,全篇閱讀我們知道描述的是莊稼收成可喜,天公也成全風調雨順,農民將要大豐收的景象。“非虛禱”、“果滿羹”,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北宋文學家曾鞏,不僅文采斐然,也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所任之地,都是用心幫助解決百姓疾苦。這首《喜雨》便是曾鞏日常為官最真實的心情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