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微草堂筆記

    這種說法是可取的。

    古時候天子、諸侯的築城稱之為“國”,遠郊稱為“野”。不夠隨著各諸侯地盤勢力的擴大以及相互征伐,“國”與“野”的界限已經逐漸不分,從這時起,“國”就被用來抽象的指代某一地理區域的政權和人

    “大明國”這個說法,不僅存在於近代小說繪本中,在歷史上也有例項。如史可法寫給多爾袞的《復多爾袞書》,裡面開篇就寫到“大明國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殿下”,這句話裡面的“大明國”與“大清國”就可以指代為“大明這個地方/這個政權”與“大清這個地方/這個政權”。所以明朝人自稱“我大明國怎麼樣”是完全可以的。

  • 2 # 微臣張氏

    對的,明朝國號就是“大明”,是元朝開始以“大元”為國號,在此之前,漢隋唐宋都是正式國名,沒有“大”大隻是修飾詞

  • 3 # 老王聊歷史

    應該是不對的,大明一般自稱時都尊稱“皇明”,比如:陳子龍編選本朝人詩歌作品集,名為《皇明詩選》。但更多的是自稱為中國,可見明末陸人龍寫的小說《遼海丹忠錄》,整部書稱呼明朝都是中國,幾乎沒有用“大明”這個詞,例如第一回:“這奴酋卻也乖巧,就習得中國的語言,知的中國的虛實…”“四十年,他兄弟速兒哈赤是個忠順的人,屢次勸他不要背叛中國,自取夷滅…”

  • 4 # 穿越再現彼岸

    這種提法沒有啥異議,不過明朝人也可以稱自己的王國為“中國”,可以自稱“我中國怎麼樣”,兩者並不衝突。

    朱元璋建立的王朝國號是“明”還是“大明”吶?是“大明”,而不是“明”,我們在好多文物上看到底部上註明的都是“大明”,如下圖:

    明朝的瓷器、銅器之上籤署的都是“大明”,而不是“明”。明朝的石刻也是如此,見下圖:

    從左至右劃紅線的部分分別是:大明國山東兗州府、大明國河南歸德府、大明國直隸大名府,然後下面記載其他人名等。

    我們從明朝的器物、石刻、小說著作中對明朝的稱謂大都是“大明”或者“大明國”,因此明朝人人自稱“我大明國怎麼樣”的稱呼是準確的,無可厚非。

    明朝人為何稱呼自己的王國為“中國”也可以?

    我們引經據典證明“中國”一詞在明朝代替“大明國”可不可以,先看一看朱元璋釋出的《諭中原檄》。這篇檄文釋出於1367年,是朱元璋進軍中原的檄文,被後人稱作“諭中原第一檄”,可以比肩周武王的《牧誓》和周公姬旦的《大誥》。部分原文如下:

    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之人曰: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朱元璋《諭中原檄》)

    這是開篇,共用了“中國”一詞四次,全文八次,其中還用了華夏、中夏、中華、中原等稱呼多次。比較著名的誓言詞如下: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朱元璋《諭中原檄》)

    看著和1905年同盟會的綱領差不多吧,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那是孫中山等人學習後在創作的結果,這一綱領在推翻清朝之後就取消了。朱元璋在文中提到的“中國”、華夏、中華都是指漢人建立的王國,自然“大明國”也不例外。(《諭中原檄》原文圖,中國一詞頻繁出現)

    朱元璋都大張旗鼓的稱呼王朝為“中國”,下面的民眾自然也是跟著說了,因此明朝人稱呼“大明國”或者“中國”都是可以的。

    在明朝的一些小說中也稱大明國為“中國”,明朝的人自稱“中國人”。

    “中國”一詞的演變。

    其實“中國”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在西周的文物上,刻有這樣的記載。原文是這樣的“餘其宅茲中或”,這個“中或”其實就是“中國”的意思。

    中國一詞在古代的含義有很多,王朝的都城可以稱“中國”;帝王居住的城池可以稱“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邢國也稱“中國”;華夏人居住的地區也稱“中國”;在黃河流域建立的王國也稱“中國”。

    《史記.天官書》中稱“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

    久而久之,凡是華夏人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建立的王朝都可以稱“中國”,中央之國、居於中心的國家,所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國”其實也是“中國”,在明朝這兩者是可以通用的。

  • 5 # 老輪

    這種說法當然沒問題了,一個大字代表國民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 。懂收藏的人都知道,明朝官窯器物普遍落款大明萬曆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等等,這些都是最有力的證據。

    我們稱大明,大清,大唐,大中國,因為我們確實大,無論領土面積,經濟實力還是人口都當之無愧,而有些國家也稱大,只能說是心大,比如大韓民國,大日本帝國。

  • 6 # 南嶺說史

    關於明代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所處的朝代的自稱,其實有多種,我大明國這種說法亦是可以的。

    《滿洲秘檔》之中有“滿洲國皇帝,致書大明國之執政大臣等”之語,可見對於大明之外的政權或者說國家而言,大明所處的國家就是大明國,那麼其民自然可以說“我大明國”

    明代萬曆年間的大思想家李贄在其著作《續焚書》中亦是有記載:

    及抵廣州南海,然後知我大明國士先有堯、舜,後有周、孔。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融法師從日本國來,至我大明國。”

    一般而言,此類自稱多在對於外邦的語境下。

    此外還有其他的自稱方式。

    我大明

    見於《滇載記》中:

    我大明龍飛淮甸,混一區宇,陋漢、唐之小智,卑宋、元之淺圖,天兵所至,神龍助陣,天地應符。

    《清稗類鈔》中:

    殆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開國,初撫綏天下軍民,凡歸其化者,皆賜地以安居樂業之鄉,誠一視同仁之心也。

    《明史》中:

    我大明天子神聖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後。

    等等。

    見於《岱史》:

    然而秦漢之事,君子諱之,惟我明一切屏絕封禪。

    《科舉論》:

    至我明高皇帝,釐正經術,宗濂洛之義理,存先漢之註疏,使士子有所據依,於是釋老莊列影響依附之言廓然盡矣。

    《西湖二集》:

    元朝失之而亡天下,我明得之而大一統。

    我中國

    中國一詞,自來有之,幾乎每朝每代都有一此自稱的現象。

    《皇明經世文編》:

    其藐視我中國可謂極矣、昔我 成祖嘗奮揚天威、三掃其穴、豈知今日遽至此乎。

    《明太祖實錄》:

    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佈滿四方,廢我中國之彝倫。

    我中華

    中華一詞亦是和中國一詞一般,源遠流長,明代人亦是常有此稱呼。

    《明太祖寶訓》:

    元運既終,天命歸我中華。

    《明世宗實錄》:

    若海寇,則十九皆我中華之人。倭奴特所勾引驅率者耳,夫患在胡,則事重於外攘,患在中華之人,則事重於內修,此不易之理也。

  • 7 # 人心中的歷史

    明代絕不會出現自稱“我大明國”的情況。原因很簡單,那時,在中國的角度不存在國與國對等的情況。也就是說,中國皇帝是萬邦之主,是皇帝,是天子,其它無論是藩屬國還是敵對國,都只是“王”,國與國不對等,皇帝與國王不對等。所以絕不會出現明朝君臣自稱“我大明國”的情況。

    如果遇到需要自稱的情況一般有兩種:

    一、“我天朝”

    萬曆三十六年四月庚辰:“禮科給事中胡忻題:朝鮮國王李昖兩子,臨海君珒居長,光海君琿居次。今國王即世,其妃金氏為次子請封光海君琿,業以署國事告訃。夫使該國安陋承舛,不稟俟我天朝則可廢置……”(見《明神宗實錄》卷445)

    天啟四年正月十六日:“令天下後世謂今日邪術用兵,已非我天朝堂堂正正之體。況其不驗聞之中外,不將笑破夷虜之口,而大損中國之威哉?”(見《明熹宗實錄》卷7)

    二、“我大明”

    洪武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奏振皇綱之曲曰:周南詠麟趾,卷阿歌鳳凰,藹藹稱多士,為楨振皇綱,赫赫我大明,德尊踰漢唐。”(見《明太祖實錄》卷141)

    永樂十五年八月丁卯:“宣聖情怡懌,作我士類,世有才賢,佐我大明,於萬斯年。”

    南朝鮮有些古裝影視劇中出現過稱明朝為“明國”,我不敢判斷私下有沒有這種情況。但就朝鮮官方史料《李朝實錄》中,絕沒有這種稱呼,一般稱“天朝”或“大明”,沒有加“國”字的記載。因為,明朝和朝鮮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是天下與國的關係,是君臣關係。

  • 8 # 摩羯阿超

    明朝不會自稱“大明國”,只會稱“大明”,類似的“大清國”也是近代條約外交後才有的說法。下面,本文將從“國”的含義以及之後“大清國”之名的產生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古今“國”之不同 首先,關於“國”的概念,古今即有極大差別。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提出過亡國與亡天下的說法。在古人的世界觀中,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所謂的“國”是指王朝,也可以說是政權,因此,諸侯、藩屬皆可稱國。而“天下”是指受中華文明影響的世界,包括朝廷直屬的州縣、透過羈縻間接統治的邊地,以及朝貢稱藩的屬國。 明朝作為朝貢體系的中心,不能與其他的“國”平起平坐,明朝皇帝“王化”所及,也絕不僅僅是一國之地。所以,明朝不會自稱為國,也沒有“大明國”之說法,即使是國,也是稱為“中國”

    二、條約外交中的“清國” 近代國家的概念,是由領土與民族等因素構成的,而中國從王朝國家到近代的國家的轉變,是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西方條約外交體系的結果

    清朝稱“大清國”並非所願。在近代條約外交興起前,鮮有“大清國”的說法。即使在近代外交中,清政府對西方稱其為“中國”極為樂意,因為在傳統朝貢體系中,稱清朝為“中國”是對其中心地位的肯定。 在近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中,傳統的朝貢體系被打破,清朝喪失了天朝上國的優越地位,並接受了近代的國家觀念,“大清國”才成為其正式稱呼。

  • 9 # leo大劉

    感謝提問。作為大明朝的子民,當有如此自信,自稱“我大明國如何如何…”

    作為拜讀過當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兒》的讀者,對明史略知一二。出於對明朝開國猛人們莫名的崇拜感覺(當然是被他們的豐功偉業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也曾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深究過,透過對歷史細節的體悟與設想,即為明帝國曾組織過七下西洋的壯舉驚呼,又感慨崇禎煤山自縊那發自內心的無奈抗拒。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帝國國力強盛,先後推翻蒙元,平定四海,痛擊倭寇,驅趕北方韃靼蠻夷…旦看明帝國疆域版本,雄渾壯闊。氣勢如宏,讓高句麗(今朝鮮韓國一帶)等一眾周邊國家甘願俯首稱臣…耀眼的光芒消散了為創立明朝的人們所付出的隱忍,犧牲,包括長久的等待和壓抑,同樣帶來了發自心底的自信與豪邁!正如漢代那句,也印證了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深邃精神底蘊。當是時,揚我國威莫等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網路遊戲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巨大,為什麼沒人禁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