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猴子軍師

    我說一下去年的情況吧。

    2016年是民進黨上臺執政首年,在經濟發展問題上沒有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未能實現蔡英文“大選”時提出的“點亮臺灣”之目標。經濟發展困局依舊:年經濟增長勉強“保1”,經濟發展動能嚴重不足;民生問題未有明顯改善,民眾更感“苦悶”。年底外貿出口與經濟增長翹尾,民間投資明顯增加,經濟形勢有明顯回溫跡象,但不確定因素眾多,預計2017年臺灣經濟增長2%左右。

    經濟增長勉強“保1”

      2016年,臺灣經濟增長在1%左右徘徊。2016年上半年,臺灣經濟持續不景氣,還有惡化態勢,臺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先後兩次(2月與5月)下調經濟增長率至1.06%民間機構則普遍對“保1”不抱期待,大多降至1%以下。下半年開始,隨著美國等外部經濟大環境的改善,臺灣外貿出口恢復增長,經濟增長逐步重新調升。臺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於8月將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22%,11月進一步調升至1.24%,預示著2016年臺灣經濟增長“保1”有望。就實際經濟增長結果看,臺灣經濟有逐步走出低谷之勢,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預計達2.06%,創下近6個季度以來新高,預計第四季度會持續保持2%以上,全年基本可以確保1%增長率。

    大陸游客持續減少,臺灣熱門景點顯冷清,圖為週末的阿里山風景區神木火車站

      就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言,臺灣上半年外貿出口、投資與消費均表現不佳,是上半年整體經濟疲弱的重要原因。其中,出口形勢好壞是臺灣經濟景氣的關鍵指標:出口好,經濟好;出口差,經濟差。2016年前三個季度,臺灣外貿出口持續下跌,但跌幅逐步趨於縮小,10月份開始由負轉正,增長9.4%,創下近26個月的新高;11月更是增長12%,這是經濟增長好轉的重要保障。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另一重要動能,而且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間投資一直保持較低增長水平。依統計,2011年以來,民間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只有2%左右,2016年上半年民間固定投資僅增長0.79%,與2014年的3.17%、2015年的2.75%相比有明顯下滑,預計全年只有1.15%。投資率(投資金額佔國民收入GNI的比率)自2010年達到24.23%以後持續下降,預計2016年只有20.06%;同期超額儲蓄率(佔GNI的比例)則持續走高,預計2016年為14.89%,創下1988年以來的最高(臺灣《工商時報》2016年7月4日)。這一現象顯示臺灣投資渠道嚴重不足,超額儲蓄過高,不利經濟發展。不過,2016年下半年開始民間投資有明顯好轉跡象,第三季度固定資本形成增長3.24%,這是整體經濟好轉的重要標誌之一。民間消費這項內需動能表現相對平穩,第三季度民間消費增長2.4%,好於預期,也是經濟好轉的另一重要原因。不過,這種經濟好轉是相對2015年以來的低增長或近乎零增長而言的,並非根本性的好轉與經濟景氣。臺灣自2010年經濟增長10.6%,創下新世紀以來唯一兩位數增長紀錄之後就開始急速進入低增長時期,2011年至2015年經濟年平均增長率只有2.5%,2016年1%的增長率顯然差強人意。

    外貿、外資表現不平衡

      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臺灣,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外貿形勢好,出口增長顯著,經濟增長就有了基本保障;外貿出口衰退,經濟景氣就會變差。2016年這一規律表現更為顯著。上半年,臺灣外貿進出口持續負增長,自然影響到整體經濟,經濟呈現低增長。隨著外貿尤其是出口形勢逐步好轉,第四季度更是顯著回升。11月,臺灣外貿出口金額243.4億美元,年增長12.1%,創下46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其中,智慧型手機、光學器材與積體電路等電子產品的國際需求回升是拉動出口主力。其中,電子零元件年增長達27%,是整體出口速度的3倍,也是2010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就10、11月臺灣五大出口市場觀察,不論是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市場金額還是增長率,均大幅領先其他四個主要市場。其中,對東盟出口額與增長率僅次於大陸及香港,遠高於美國、日本與歐洲,美國、歐洲與日本分別居臺灣出口市場的第三、四、五位。臺灣進口則自9月份開始正增長,但起伏甚大,10月增長近20%(19.5%),11月僅增長3%,預計12月會持續增長。其中,1月至11月,資本與半導體裝置年增長率創下近6年來最大增幅。這是經濟回溫、民間投資趨於積極並帶動原材料進口的主要體現。

      2016年外商對臺直接投資增長並不顯著,但因多個外商大型購併專案,導致外商投資總額有明顯增加。據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1月至10月,外商對臺投資專案為2838件,年衰退8.9%,投資金額達到102.9億美元,年增長178.9%。投資金額的大幅增長,並不是臺灣投資環境改善、外商加大對臺投資的結果,而是由於幾起大型企業併購案的資本交易所致。相對整體經濟不佳,臺灣對外投資仍呈現較快增長,1月至10月,臺灣對外投資專案(不包括大陸)416個,年增長10%;投資金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03.5億美元,年增長10.1%。如果加上對大陸投資,則臺灣對海外投資專案合計達604項,投資金額達177.9億美元。總體觀察,臺商對海外投資遠大於外商對臺投資。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是,臺商對大陸投資佔有很大比重,而大陸企業對臺投資比例甚低。

    觀光產業變“慘業”

      就2016年臺灣主要產業與行業觀察,表現不平衡,工業生產持續負增長,商業低增長,行業內部也有很大差異。總體看,電子、科技、石化、金融等產業表現不錯,知名或指標性企業營業收入與盈利普遍增加。最大的變化則是觀光旅遊產業的變化,尤其是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大幅減少對旅遊相關行業的衝擊。

    臺灣台北西門町,人潮熙攘

      近年來,在臺灣經濟持續不景氣中,諸多產業表現相對欠佳,唯有觀光業一枝獨秀。馬英九任內,大力發展觀光產業,尤其是開放與鼓勵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極大地促進了臺灣觀光產業的發展。赴臺觀光旅遊人數一年一個臺階,並於2015年突破千萬人次大關,帶動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2016年上半年,在蔡英文上臺執政之初,赴臺觀光旅遊人數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沒有顯著變化。下半年開始,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陸旅客重大傷亡事件影響,大陸赴臺旅遊人數顯著減少,但日本、韓國與東南亞等旅客有所增加。依臺灣觀光局統計,2016年1月至10月,韓國赴臺旅遊人數達131萬人次,年增長32.6%;日本為152.6萬人次,年增長17.5%;東南亞地區122.7萬人,年增長12.9%;大陸旅客為308.8萬人,年下降11.7%。大陸旅客比重從上年的40%下降為25%左右。赴臺觀光旅遊總人數基本與上年持平,預計達1066萬人次,再次突破1000萬人次。

      儘管總體赴臺旅遊人數變化不大,但以全島觀光旅遊為主的大陸游客顯著減少,對臺灣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酒店與醫療等相關行業產生很大沖擊,讓這一“黃金產業”頓時變為“慘業”。據統計,2016年5月以來,已有20多家遊覽車公司倒閉,旅館住房率顯著下降。同時,由於大陸旅客減少,兩岸航班相應減少,從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運輸業也受到影響,尤其是以經營二線城市的復興航空公司因旅客減少、虧損增加,不得不於11月22日宣佈停飛解散。臺灣醫療界預計,陸客減少,影響到臺灣美容醫療的大陸客戶減少,臺灣醫療美容業至少損失2.5億元新臺幣。

    民生問題未有明顯改善

      蔡英文上臺後,雖然口頭上一再強調重視經濟與民生問題,但卻排斥以經濟增長為主的經濟發展思維,更強調“創新、分配、就業”,但“想得到做不到”,未能有效推進與落實,經濟民生問題沒有明顯改善,反而變得更糟,尤其是讓原本對蔡英文抱有很大期待的青年人更為失望。

      臺灣中信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公佈的2016年度代表字是“苦”字當頭,隨後的“變”、“悶”、“彎”、“狂”、“滯”等年度代表性的漢字,均充分體現了民進黨上臺後“兩岸凍、經濟悶、人民苦”的臺灣社會真實狀況,也是民生問題的集中反映。

      臺灣就業壓力並不是很大,失業率沒有明顯上升,2016年1月至10月平均失業率為3.94%,僅較上年同期上升0.18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失業率也不會超過4%,10月份失業人數為46.4萬人。這與過去經濟景氣週期講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原理不一致,這一現象與經濟景氣週期不規律發展與不對稱就業有密切關係。許多就業者是高學歷低就或高位低就以及非典型就業普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因。依據臺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2016年11月底釋出的“2016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非典型就業人口(臨時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時等工作者)持續上升到79.2萬人,再創新高,較2008年的65萬人增加了近15萬人,佔就業人口總數首次超過7%。這類就業者工資普偏低,不及正常就業者工資的一半,不僅生活相對艱苦,而且也拉低了臺灣就業者的工資水平。另外,青年人失業率持續偏高,加上學貸壓力,“青貧族”問題非常突出。據調查,目前臺灣有近30萬青年人有學貸,青年人畢業薪水普遍不足3萬元新臺幣,月還貸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由於島內政治紛爭、兩岸僵局與經濟改革爭議,導致蔡英文上任後與旅遊相關行業企業倒閉現象顯著增多,不僅有大量旅行社、運輸公司、酒店與餐館等企業關門倒閉,尤其以復興航空公司無預警倒閉影響更為顯著。企業倒閉,直接造成大量員工失業,許多家庭生活受到影響。另外,調查顯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數持續下降,只有52.2萬人,佔就業者的比例降至4.65%。這與經濟動能不足、好工作難找與高齡化社會密切相關。

      蔡英文執政後,迅速啟動一系列重大經濟民生改革,但因準備不足、政策變化頻繁,而引起很大爭議,改革進展緩慢。2016年初,臺灣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制(每週正常工作40小時,有部分企業已於2011年率先實施),目前有65%的勞工已有周休二日,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或平均工時有所減少。依臺灣地區勞動主管部門調查, 2016年1月至9月,勞工每月平均工時為169小時,較2015年的173.5小時減少了4.5個小時;正常工時為160.8小時,較上年的165.1小時顯著減少。民進黨執政後,推出首個重大經濟改革方案就是勞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圖在勞工與資方之間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覆,結果引起很大爭議。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堅持取消傳統7天法定假日與實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達成社會普遍共識情況下,於12月初依靠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的多數優勢強行完成立法,引起勞工強烈不滿與社會廣泛非議。同時企業也批評此舉是“民粹治國”,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不利經濟發展。蔡英文上臺後,改善民生與照顧勞工的承諾沒有兌現,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眾滿意的答卷。

      民進黨執政後,臺灣長期存在的薪資停滯問題並沒有改變。2016年1月至9月,臺灣名義平均薪資為50097元新臺幣(基本工資與獎金等總收入),其中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144元,均較上年同期只有微小增長,若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薪資還減少了1.01%。

      物價是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2016年以來,臺灣物價總體表現平穩,1月至11月消費者物價平均上漲1.66%,但第四季度開始有明顯上漲趨勢。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97%,創8個月以來新高,尤其是年底前臺灣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價格顯著上漲,普通民眾的生活壓力增大。可以說,蔡英文執政後,她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沒有亮點,沒有贏得人民的信賴,反而民怨更多,這是執政者必須深刻檢討的。

  • 2 # ZBLiu

    在網上,要肯定什麼,必須舉出證據——事實、資料;要推倒一個說法,同樣必須舉出證據——事實、資料。舉不出事實或資料,惡罵“牧羊犬”或諸如此類的汙言穢語,就是宣佈自己已經無理可講,不說“認輸”事實上認輸。前面的帖子裡水平還沒有這麼次,不過繞著彎說話,夠累的。“臺灣有什麼稀奇,我們一個大集團生產總值就超過他”,豪氣沖天!

  • 3 # 茶小北

    基本上GDP馬上要被貴州超過。我老闆臺灣人,說大學生畢業,平均工資22000新臺幣,也就是4400人民幣。已經大不如前了。

  • 4 # 旺旺旺旺旺

    經濟水平一般以人均GDP、PPP來作比較。一、GDP(nominal)以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提供2016年的GDP (nominal)資料、大陸和臺灣人口等進行概略比較:2016年中國GDP是11,391,619(百萬美金)/13億8271萬人=8,238.6美元/人2016年臺灣GDP是519,149/2300萬人=22,571.7美元/人人均收入:臺灣大約是大陸的2.7倍。二、GDP (PPP)以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提供2017年(估計)的GDP (PPP)資料、大陸和臺灣人口等進行概略比較:2017年中國GDP是23,066,062(百萬美金)/13億8271萬人=16,681.8美元/人2017年臺灣GDP是1,168,780/2300萬人=50,816.5美元/人人均購買力平價:臺灣大約是大陸的3倍。三、和中國大陸省份的對比目前1美元大約等於6.9元人民幣,以此為換算匯率。2016年臺灣的GDP(nominal)大約是3兆5821億。由“2016年各省GDP排名”,河南省是40160.01億,四川省是32680.5億。

  • 5 # 魔飛公寓

    首先看GDP吧,臺灣跟其他省比較,大概處於一個什麼位置呢?GDP的增速又如何?下面拿資料說話:

    2016年臺灣省GDP為5663.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在全國37000億,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六位,其中河南於2015年超過臺灣省,按照GDP增速,四川、湖北、河北等GDP超過臺灣也不遠了。

    下面說的就是GDP增速,從2000年以來,臺灣每年平均GDP增速約3.36%,而其他省份平均增速均在7-10%左右,所以從GDP總量及增速上看,臺灣的目前經濟發展形勢並非十分樂觀。

    但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省人口約為2351.59萬人,人均GDP約15.7萬元,還是處於一個很高的位置。如果與中國其他省/直轄市相比,將超過天津(11.6萬元)、北京(11.5萬元)、上海(11.4萬元)、江蘇(9.5萬元)、浙江(8.4萬元),列第一位。所以其經濟發展水平可以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

    2.臺灣支柱產業

    臺灣經濟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臺灣的經濟命脈。

    著名企業如下圖。

    臺灣科技產業輝煌的成就莫過於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但是除了宏基,華碩與明基有自己的品牌以外,都只是專注製造。臺灣品牌拓展乏力,始終困守在一個只有兩千萬人口的小市場,隨著宏基錯失手機時代對電腦產業的衝擊與明基併購歐洲品牌的鎩羽而歸,HTC逐漸敗退,臺灣只剩下臺積電,聯發科與大立光電這些八零年代辛苦建立的科技老本支撐著最後的榮光。大概這就是臺灣目前科技產業的尷尬吧。

    3.不拿資料看實際生活感受。沒去過臺灣,貼一些認同度比較高的評價吧。

    據統計,大部分工作8年以上的臺灣人月薪在35000-40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900-7800元(按最新新臺幣對人民幣匯率5.1計算,下同),這部分人群約佔26%,一般是大型企業的主管層以上或者政府官員。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月薪不足30000新臺幣,這部分人群佔了一多半(約61%),通常是學歷一般、能力一般、經驗一般的員工,絕大多數服務行業的店員拿的就是這樣的工資。

    臺灣的醫療保障制度比較好,很多人都是過得無憂無慮的那種,也不想著賺大錢,店鋪我想開到幾點我就開到幾點,甚至大半年都扔在那,自己跑出國去玩。每個人都是在追求著生活中的幸福,不是很看重成功。

    臺灣吃的很豐富,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好吃不貴,人民幣15塊錢就能吃的相當豐富,有肉有海鮮。”這個價錢在大陸吃個沙縣小吃都夠嗆。

    房價被名列臺灣10大民怨之首,連臺塑集團Quattroporte王文淵也感嘆“臺灣的房價太貴,連我也買不起”。臺北市的房價最高,中心區域每坪(一坪=3.3平方米)100-200萬新臺幣,約合每平米6-12萬人民幣,最貴的達到25-30萬人民幣每平米。其他重點城市均價在2-5萬人民幣每平,一般的縣級市在2萬人民幣以下。

  • 6 # 找靚機科普君

    臺灣省是中國第一大島,面積約為3.6萬平方公里,共有2350萬人,那麼臺灣省的經濟,現在到底是怎樣一個水平呢?我們可以透過和其他城市的比較來衡量。

    臺灣省不僅擁有著美麗的風景,還有著發達的半導體和電子產業,它的整體面積比海南省略大,總人口較少跟上海人口差不多。

    從整體GDP來看,2017年臺灣省GDP為39072億人民幣,可以排到全國第六,廣東89879名列第一,臺灣省距離第五名河南省的44988億,還有一段距離,但又比第七名四川的36980億高了2092億。

    不過,雖然在整體GDP排名上,臺灣位居第6,但在人均GDP上,臺灣卻可以位列第一 ,臺灣省人均GDP為2萬美元,拉開了北京的17406,天津的17271,上海的17120一小段距離。

    不過,臺灣省近幾年的GDP增長速度一路走低,甚至在2015年出現了負增長,2016年增長僅有0.85%,比倒數第二的甘肅、天津的3.6%,還要低很多。

    臺灣省主要依靠加工貿易、工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近幾年一直屬於發展遲緩的狀態,除了經濟外,臺灣省會臺北市的城市建設等與南京、遼寧類似。

    比如最高建築臺北101 高509米,南京紫峰大廈高450米,南京擁有79所高校,而臺北擁有25所,地鐵線路同樣是6條,臺北GDP為9139億,而南京GDP為9720億。

    不過,人均GDP臺北市要更高為51370美元,南京為17812美元,也就是說,臺灣省整體經濟相當於四川省,人均GDP與天津類似,但高於天津,臺北市整體綜合相當於南京市,但臺北市人均GDP要更高。

  • 7 # 強人華英雄成功上位

    臺灣現在的經濟水平應該算一般般吧。反正比廣東沒得比,因為廣東有廣州,深圳一線城市,還有東莞新一線。臺灣只有臺北市是一線城市,別的城市,比如臺中,臺南之類的應該是二線三線城市吧?除了臺北,別的城市都一般般,廣東除了廣州之外深圳很牛逼的。所以臺灣是比不過廣東省的。可能比浙江好一點吧?

  • 8 # 一牛財經

    臺灣省當局釋出統計資料,201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7.44萬億新臺幣,約為人民幣3.7萬億,增長2.8%。

    臺灣GDP一度接近大陸一半

    2016年,大陸第一經濟強省廣東以7.95萬億元人民幣,連續28年名列大陸第一,2017年這個數字或突破8.5萬億元。曾幾何時,臺灣是廣東的追趕目標,而如今臺灣的GDP不足廣東的四成。

    1990年是兩岸經濟實力最為接近的一年,此後臺灣GDP/大陸GDP的資料便一再下降。到了2007年,臺灣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12.2%,就是在這一年,廣東實現超越臺灣的目標。而到了去年,臺灣GDP相當於大陸的4.5%,已遠遠被廣東甩在身後。

    繼廣東之後,江蘇、山東兩省的GDP在2008年雙雙超越臺灣;接下來,浙江、河南也陸續追上臺灣。2016年各省GDP出爐後,臺灣幸運地保住第六名,但與第五名河南的差距拉大了,後者GDP為4.02萬億元。

    臺灣人均GDP仍位列各省之首

    如果算人均GDP,在所有省份中,臺灣仍排名第一。按2016年統計數字,臺灣人均GDP約為2.2萬美元。而在大陸所有省份中,只有天津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為20008美元,北京、上海分別以18471美元、17340美元列二、三位。福建以11657美元列第六,頭號經濟強省廣東則以11075美元排第七。總體來算,大陸去年人均GDP為8866美元,跟臺灣還有一定差距。

    單從資料看,臺灣人均GDP並不低,但縱向比較,20餘年來這個資料增長還是太慢。要知道,早在1992年臺灣人均GDP就已突破1萬美元,約是大陸20多倍。沒想到過了近20年,在2011年臺灣的人均GDP才增長至2萬美元。而這段時間內,大陸各省的人均GDP不知翻了幾番。

    臺灣經濟停滯的原因

    1. 外包優勢下降,經濟結構處於轉型期

    臺灣產業升級有所進步,但關鍵技術對發達國家的依賴依然很高,整體工業技術進步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2. 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於國外大型企業

    臺灣地區沒有像南韓三星、現代那樣的大型企業,而是以大量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抵禦經濟危機的能力差,資本利用能力有限,民間投資規模較小。

    3. 內部未形成應對衰退的有效政策

    當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更多是謀劃自身的政治利益,而不是協同治理經濟困境,島內出現了政熱經冷的格局。

  • 9 # 小白讀財經

    不少人對中國臺灣經濟很感興趣,有歷史原因,也有被茶葉蛋薰陶的因素,臺灣人也是比較喜歡聊大陸人的生活狀況(找找優越感)。

    那麼,臺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

    用資料說話,2017年,臺灣GDP(3.43萬億人民幣),與四川GDP(3.48億人民幣)旗鼓相當。不過臺灣人口不到四川的三分之一。臺灣(2340萬人),四川(8260萬人)。

    論經濟水平,我們最關心的還是臺灣人民一個月工資可以吃多少個茶葉蛋,也就是個人收入狀況。

    2017年,臺灣人均GDP(2.2萬美元),與深圳人均GDP(2.5萬美元)相當,同期,中國大陸人均GDP只有8866美元(我們已經奔小康啦)。

    臺灣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錯,但是也要看到趨勢:

    1990年,臺灣GDP(1700億美元)是大陸的43%,相當於半個中國的經濟生產總值。

    到了2017年,臺灣GDP只佔大陸GDP的5%。

    雖然大陸居民收入不如臺灣人民,但大陸發展的更快,近年來,臺灣學生主流已經開始集中來大陸創業或工作。

    南韓有三星,臺灣有富士康,郭臺銘一家的產值,就對臺灣人均GDP貢獻了30%,可能臺灣人民也會像大陸人民一樣,懷疑自己為什麼拖了那麼大的後腿吧!(畢竟都是一個國家的人)

    總體來說,臺灣發展水平比較高,但發展後勁不足。在未來的巨大挑戰下,經濟與大陸繼續拉開差距是可以預見的,2017年,臺灣GDP佔大陸GDP的5%,未來可能連3%都不到。

  • 10 # 61431913215共創輝煌

    臺灣目前經濟水平嚴重落後!在落後兩岸同胞也是血濃於水,統一祖國後,建造跨海大橋,拉動臺灣金濟飛速發展!!!

  • 11 # 巴音木仁王金禮

    我感覺臺灣好的方面是公民素質不錯,在臺灣很少看見掃大街的,因為臺灣公民不隨便扔垃圾。臺灣交警很少見,因為遵守交規是臺灣人民的基本素質。所以人均GDP就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門當戶對的感情到底讓人生和婚姻有多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