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笑象害蟲
-
2 # 林海青松24105996170
關於(為什麼印度飢餓指數全球第一,卻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印度土地制度和人口結構。印度的土地制度還是封建地主制度,也就是同中國在解放前的土地地主制度一樣,印度有13億幾人口,大部分在農村,但在這大部分人口中的大部分是沒有田地的,只有同地主打工或租地主的田地來耕種,還有居住在城市裡的貧民也同樣是沒有土地的,並且沒有工作,試想,這樣的社會,這樣的制度,這樣的人口結構,貧困人口占大部分,如果沒有飢餓那才是怪事,在這樣的人口結構下出現全球飢餓指數倒數就不足為怪了。至於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的問題,主要是田地集中在少數人的地主手裡,這樣就造成了每年產出的糧食,大部分都落在了這些地主的手裡,試想,這少部分人口,每年他能食用得完這大部分糧食嗎?結論是不可能的,那吃不完又該怎麼處理?方法很簡單〈賣〉,這樣就把糧食變成了商品,至於那些貧民手裡是沒幾個錢的,買不起那麼多的糧食,城市人口占少數,也消耗不了多少糧食,那剩下的那麼多糧食怎麼辦?那只有出口這條道可走了,所以印度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糧食出口大國了。(本人篇後語,在這我慶幸我們中國,在解放後推翻了土地地主制度,解決了人口結構制度問題,同時解決了溫飽問題)。
-
3 # 四都火雞
美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lFPR)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飢餓指數”排100名,全球墊底,低於朝鮮、伊拉克,排名比上一年下降3名❕(排名越低說明飢餓程度越高)
印度的鄰國中,中國的排名最高,位於第29位,尼日、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情況也都比印度好,只有巴基斯坦(第106名)和阿富汗(第107名)不如印度,此外朝鮮排名93,伊拉克第78❕指數是根據營養不良、兒童死亡率、兒童消瘦和兒童發育遲緩這四個指標對國家進行排名的;印度今年飢餓指數得分31.4,處於“嚴重”類別的高位,其中印度的兒童營養不良問題最為明顯❕
美國lFPR的報告顯示,超過五歲以下的印度兒童中,超過1/5的兒童相比其身高而言體重過輕,超1/5的兒童相比年齡而言身高不足❕
但是在一些民眾都不能吃飽的情況下,印度卻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過1000萬噸,令人吃驚❕
一邊是幾億人口忍飢挨餓,解決不了溫飽問題,另一邊是源源不斷的糧食出口,為何如此❔印度政府為何不作為❔為何不能優先解決內部溫飽,餘糧再出口❔
對於這些問題,原因或許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印度勞動密集型工業不發達,農民缺乏賺錢渠道,只能以農業為生❕
也就是說,大量農民的收入只能從種田中取得,他們要買其他商品,只能拿農產品去賣,尤其是拿糧食去賣❕
不管種得多不多,總要出售一部分換錢,以便買其他生活必需品❕
這樣大量糧食就從農民手中流到市場,產糧較少的農民就出現飢餓問題❕其二、印度幾百年來,並未發生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加之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
土地集中於少數高種姓的地主手中,廣大低種姓農民只能種地主土地,或者給地主打工,這些人往往生活貧困,溫飽不能解決❕
地主則由於擁有大量土地,生產的大量糧食無法自己消費,只能拿到市場上去出售❕其三、印度政府應該也有以糧食出口創匯的意圖❕
總而言之,印度作為農業大國,廣大農民除了種地,缺乏其他賺錢渠道;由於封建土地生產關係的存在,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又形成了大量的貧苦農民;這兩部分農民購買糧食的能力低,甚至反而要餓著肚子拿糧食去換其他生活必需品,這就使他們成了飢餓人口❕
從農民或地主流到市場上的糧食在滿足市民或富裕的印度人口需求之後,仍會有大量的剩餘,這些剩餘的只能出口❕
這就導致了大量人口飢餓的情況下還能大量出口,簡言之,就是印度農民購力低,導致虛假的產能過剩❕
-
4 # 木林森79526590
這個問題要這樣看, 捱餓的是沒有土地或土地少, 或沒工作者, 土地多的大地主,生產的糧食賣國外比賣國內價格更高, 當然就出口啦。印度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和經濟市場化國家, 一切市場說了算 。
-
5 # 老粥科普
我們常常會想當然地認為,農民種糧食,會首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有多的再拿出來賣。
他們忘記了印度的土地是地主所有,大多數的農民是受僱傭為地主勞動的,無論是否豐收,農民的收成並不歸農民所有。農民必須拿地主支付的薪水去購買糧食和其它生活必須品,如果收入微薄,農民就很可能餓肚子。更不用說印度的人口眾多,還有很多人沒有工作,連種地的機會都沒有呢!
所以印度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稻米出口大國,同時又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飢餓人口就不奇怪了。
-
6 # 鷹的家園
印度的耕地面積遠排名世界第二,遠超過中國,而且由於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可以三季四季播種。
印度的飢餓指數很大部分是人為的。因為宗教原因,大部分印度人都是吃素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豬肉。吃素的飢餓指數肯定高啊。
還有個事,不吃牛肉的印度也是牛肉出口大國。
-
7 # 南迦巴瓦山
除了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外,是不是還應該有人口與計劃生育的問題,人口結構倒掛,近年來印人口增長迅猛,都集中在無產 無知識階層,這就加劇不平衡與予盾的尖銳性,一有風吹草動 難免不動盪。
-
8 # 漩渦鳴人yy
印度人多,這是公認的事實。而且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糧食壓力可想而知,農村人口居多,城鄉人口所佔比例偏少,這樣的人口比例,造成的結果就是印度的科技科普水平偏低,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科技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效率不高,所以印度是一定會面臨糧食這個問題的,可是為什麼印度卻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呢?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印度的地理條件。印度處於熱帶地區水熱充足,使得他的稻米生產可以一年三熟,而且印度的平原居多,他的平原面積比中國的多。這也就造成了印度的耕種極其便利。而且印度的整個產業結構都是偏向於農業的。或者這麼說吧,印度的農業生產所產生的GDP在印度經濟裡面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說,印度對於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是極其重視的。這也就造成了他有足夠的資本去販賣糧食。可是有人就會問啦,是都已經可以出口了,為什麼印度的飢餓指數全球倒數呢。
這第一嘛,就是印度的人多,多到連他自己都管不了。印度人口就最新的統計的話,應該是13億人。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肯定是糧食生產的壓力。那麼這麼多的糧食缺口。究竟該怎麼解決呢?
第二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得整個社會分成四類人兒。或者說的直白一點兒就是富有的人,天生富有,窮人就有天生就有窮人的命。這樣就造成了印度的土地是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大多數的農民都是替這些人打工的。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糧食生產可以保證集中。而生產出的糧食又是歸那些地主所支配的。分出來的糧食分給農民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地主家又是靠什麼東西才能夠發財致富還不是賣糧食。
第三,袁隆平在中國這是作為一箇中國人最大的性慾正是因為有了元老的存在,我們中國人的糧食生產。可以說是解決了或者說是20年之內我們不必去擔心糧食的問題。但是印度人卻沒有袁隆平。
第四,印度的管理十分混亂。印度人口多,但是其基礎設施建設卻十分落後,而且關於他的行政系統仍然是多種混亂的制度並存的。這也就造成了他市場管理,商品管理,生活物資管理。有時候會陷入一種混亂的局面。看看印度人坐火車吧,你認為一個管理十分系統完善的國家會允許國民那樣子坐火車。
第五,印度人也習慣了這種生活。這並不是黑印度,對於生活在那些複雜來,豪宅裡面的印度貴族來說。恆河平原上的草民就像一匹野草。死了一批又長了一批,死了一批又長了一批他也從來沒擔心過這批草民會死的乾淨。自然而然,對於底層百姓關心就少之又少了。
-
9 # 191995015
我看回答的都是些常識和大家都知道的,以本人在印度的體驗發覺還有個大原因,印度人很多但他們的食量差我們太多,且不論印度餐遠沒有中餐的豐富和豐盛,很多印度人一把手象炒米一樣的東西就當一頓過的。他們食物的消耗比我們少多了。慾望都在來世,今世吃也是無所謂的吧。呵呵
-
10 # 糧油市場報
沒錯,印度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糧食問題,以2015年的資料為例,印度的人均糧食產量只有192公斤,不到中國的一半,(當年中國人均為453公斤),跟非洲一樣屬於赤貧範疇。
2015年全球、印度、中國、美國糧食資料:
糧食總產量 人口 人均產量 耕地面積 公頃產量
全球:24.67億噸 74.43億人 330公斤 18.29億公頃 1.35噸
印度:2.52億噸 13.11億人 192公斤 1.7億公頃 1.48噸
中國:6.21億噸 13.71億人 453公斤 1.35億公頃 4.6噸
美國:5.2億噸 3.21億人 1662公斤 1.97億公頃 2.64頓
農民種植收穫的糧食自給卻買不起,這個現象不得不說很是奇葩!
那麼為什麼印度飢餓人口那麼多,還要大量出口糧食呢?因為印度政府需要用大米、小麥等農產品出口來換取外匯!
印度社會發展水平低下!出口糧食換取其他產品!對於種糧的農民來說,種糧只是謀生的手段。他當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糧食,但是由此拿來賣錢的糧食就變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僅僅是農民眾多需求中的一個,還有穿衣、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產效率低下的社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糧食並不足以滿足農民全部的需求。這個時候,他就需要權衡。他可能會為了小孩的上學會減少一些口糧的消費,他也可能會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壓縮自己的口糧。
國家為了滿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糧食消費為代價來進口他們更為緊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
印度土地私有化,地主土地集約,貧民沒有土地!稍微熟悉印度歷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由於沒有革命或改良來改變封建土地關係,使得印度的土地集中少數高種姓地主手中,廣大低種姓貧困人口沒有土地。由於國家對土地沒有所有權,那些擁有大片土地的地主,為了賺錢,會種植高質量的作物用於出口創匯,卻不會低價供給本國平民。
地主在有廉價勞動力的前提下也就缺乏機械化生產的動力。受地主僱傭的無地農民主要為地主生產,本身缺乏積極性。這就嚴重製約了印度農業的發展。
由於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他們消費不了那麼多糧食,那就只能拿去賣,不可能送給無地貧苦農民。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印度那麼多人吃不飽,卻有大量糧食出口。
除此之外,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的氣候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印度人均糧食消費者低於中國產生了影響,但是印度飢餓人口數量龐大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看來,印度在實現全面飛躍式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多向中國學習啊!
-
11 # 每日新況
印度水稻產量全球第二,我過全球水稻產量第一。
然而印度的飢餓指數卻又排名倒數,這一前一後簡直就是個笑話。
前一段時間還在吹噓說水稻每畝糧食產量打破了袁隆平的記錄,在哪裡顯擺。
而且印度每年還出口大量的大米,本國自己很多地方卻還吃不飽。
真是個開掛的民族,當然這個印度的政策是有關係的。
-
12 # 巴扎嘿love1949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飢餓指數;全球飢餓指數是由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於每年10月14日釋出的反映當年各發展中國家中相對於總人口的營養不足率、未滿5歲兒童的低體重率、死亡率等的綜合指數。在2017年,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在119個調查物件中,印度的飢餓指數排名在第一百位,全球倒數。
印度的耕地面積是遠遠超出中國的,然而,糧食生產率卻低的驚人,生產力水平不忍直視,所生產的糧食應該供應印度百姓才對。但是,滑稽的是印度卻是世界稻米出口大國,且價格較低(與東南亞國家比較),這就顯得有些悖論了。
其實分析一下也可以理解,低效的生產力水平,導致印度貧民的消費能力十分低下,即便是糧食這種必需品;生產的糧食多控制在一些大資本家手裡,顯然,出口到其他國家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收益,他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一味地逐利;印度國比較重視軍事力量的培養,購買供養武器軍隊都需要資金支援,在第二第三產業比較弱勢情況下,農業產品只能被拿來創造外匯了。
-
13 # 快樂的黃二
印度給人第一感覺,無不是,髒,亂,差,
印度真的很窮嗎?要是很窮她們靠什麼“活”到今天?
俗說,沒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懶”這個字,
印度的資源豐富,水裡遊的,天上飛的,都應有盡有,讓許多印度人覺得,為啥我要去幹活?我想吃魚水裡有,天上飛的打就行了,工作也是為了生存,那我不愁吃,不愁喝,我工作幹嘛?閒得?
這樣的觀念流傳下來,久而久之眾人皆知,印度人懶,
印度地很多,有些人一生沒有什麼錢,就是有幾個農場,向北的農場種著香蕉,向南的農場種著大米,向東的農場養幾頭“牛奶牛”,向西的農場種著蔬菜,實在沒錢了,拿幾頭牛去賣就行了,
這也是為啥,生活在鄉下得老頭,看著沒有什麼錢,卻能供得幾個孩子都上大學的緣由,
其實印度並不是很貧窮,只是他們對錢沒有多大概念,(沒有多大的慾望),
印度做為老牌國家,能堅持到現在也有它過硬的本領,印度地產資源豐富,也就不難怪,看似“貧窮”卻能成為大米出口大國。
-
14 # 每日糧油
這兩年印度電影的流行,加上印度在軟體領域成績,很多人都對印度的認識也在慢慢改變,逐漸的意識到印度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他可以很富有,也可以很貧窮——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著巨大的貧富差距——就比如題主說的,印度是人口大國,卻也是大米出口大國,他們的糧食真的產量有那麼高嗎?
上面這張圖片是國內主流媒體報道印度糧食生產時最喜歡的一類圖片,其實印度確確實實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資料顯示,印度常年的大米出口量都約在1000萬噸以上——很多人可能對這個資料沒太大概念,簡單點說,全球每年的大米貿易中,每5粒大米里面,就有一粒是印度大米。
而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而更多的資料則顯示,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8%。按照13億人口來算的話,約有7億人來分享18%的GDP。
再從糧食產量這塊,我們人均生產糧食400多公斤,加上進口糧食,人均消費量預計達到500公斤左右;而印度人均生產糧食150公斤,加上出口的糧食,人均糧食消費量預計在140公斤左右。
所以,在農業方面,印度出口市場很富有,而人均可供口糧卻很貧窮。
在2013年,印度通過了《全國糧食安全法案》,要給8億左右的印度窮人每個月提供5公斤的廉價糧食,惠及印度75%的農村人口及50%的城市人口。
此外,從飲食結構來看,印度人吃肉比較少,而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平均下來大約達到60公斤,是全球人口肉類消費量的兩倍——或許,這也是兩國糧食進出口市場的差異。
一旦杜絕進口,中國糧食供應必定緊張,這時候沒人再會想起來他們自己提出的“減肥”計劃——就好像我們每年提倡節約,但剩飯剩菜照樣普遍一樣——取而代之的是對土地的再度掠奪。
而我們的土地,在經過近30年的糧食大躍進之後,地力保護已經勢在必行。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國家開始推行輪作休耕,並給予相關補貼,目的不是為了進口更多的糧食,而是為了給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此外,從中國糧食安全係數來看,這兩年推行的去庫存也讓我們知道,小麥、玉米、大米供應是絕對充足的,進口的更多是以大豆為主的非主糧品種,用來彌補飼料蛋白領域的缺口,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國際糧食更多的是進口了更多的土地和水資源。
最後總結一句:中國糧食市場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遭,也沒你想象的那麼好,很多問題還需要社會多方面共同提供建設性意見去加以改進,只要路不偏,艱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
15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印度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占人口最多比例的賤民階層根本沒被當成人看,餓死也沒人管,所以印度每年都有大批的糧食能夠出口。
雖然從尼赫魯開始印度多位領導人一直在推動破除種姓制度,但收效甚微。儘管印度法律上強調人人平等,但數億賤民的地位並沒有太大改變,到現在印度街頭還常有因觸碰到高等種姓而被打死的賤民,而殺人者賠點錢就行,不用負起任何法律責任。
在政府層面對於賤民階層的歧視更加可拍。政府中的實權職位、國會席次都掌握在高種姓手裡,低種姓及賤民根本沒有任何政治地位。例如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地方政府決定不救災,大量民眾喪生。
-
16 # 孤獨的良心
首先印度的土地不是中國這樣的平均制,而是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也就是高種姓的人手裡,大量的低種姓的人都是高種姓的人的佃農,類似於中國舊社會時期。而農田的產出由地主分配,給地主打工的地主負責養,當然也就是養而已,能吃飽就不錯了,多餘的糧食就可以出口了
回覆列表
印度的對外出口貿易,能拿的出手的除了原材料、外包服務外,也就是糧食和牧業產品了,他的工業品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亮點。有點怪的是,路虎車在國際上並不被看好,卻在中國受寵了,不知是什麼樣的推手讓它在中國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