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是國民黨高階將領杜聿明的女兒,可以說是位相貌出眾的大家閨秀。

    翁帆在第一時間被媒體曝光後,好奇的人們透過查詢對比,發現翁帆與楊振寧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在相貌上極其相似,所以很多朋友對楊振寧的前一段婚姻,以及他的髮妻杜致禮的資料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杜致禮

    跳級考入西南聯大的時候,楊振寧是所有大學生中年紀最小的,當時只有16歲,4年後,楊振寧本科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並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物理學部讀研究生,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後,當時的楊振寧也才僅僅22歲,並於當年考取了留美公費生的資格。

    在等待出行的一年中,楊振寧到西南聯大附中做代課老師,教授高一、高二的數學科目。而楊振寧的第一位妻子杜致禮,當年就在這所高中讀書,是楊振寧班上的學生。

    當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杜致禮的家世、相貌在學校中都非常出眾,父親杜聿明當時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手握重兵,所以杜致禮的到來引起了校內幾乎所有人的注意。

    做為杜致禮的老師,楊振寧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的楊振寧非常關注杜致禮,但一直到授課任務全部結束,他也從未單獨與杜致禮有過私下接觸,面臨出國進修,楊振寧又忙於相關各項事宜,自此多年二人不曾相見,這一年多算是彼此初識,但在感情上沒有什麼實質進展。

    杜致禮早就知道楊振寧的大名,22歲的物理學碩士並考取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再加上他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博學謙和,又是自己的老師,這些都增加了杜致禮對楊振寧的好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崇拜,但在當時也僅限於此,她當然不會主動接近楊振寧。

    楊振寧開始了夢寐以求的深造之旅,不久抵達美國。他放棄了在聞名世界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原子核物理的機會,直接進入芝加哥大學,追隨他仰慕多年的費米教授。在進修過程中,楊振寧還在愛因斯坦的辦公室,與這位科學界的巨人暢談一個多小時,據楊振寧說,與愛因斯坦對話、探討令自己受益匪淺。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楊武之又與胡適先生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所以在知道胡適先生正在安排美國的行程以後,委託胡適幫自己給兒子楊振寧捎句話。

    楊振寧當時也搞不清楚,父親的老朋友怎麼會找到自己這個晚輩,細問之下才知道,父親只是捎來一句話:“振寧現在該交女朋友了”,即便當時國人的思想禁錮已經解封幾十年,但27歲這個年紀也的確不小了,該是想想個人婚姻問題的時候了,老人家知道楊振寧好學,這本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同時也怕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去,錯過姻緣,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事實證明,楊武之先生的擔憂還是早了些,因為就在這一年的聖誕節,身處異鄉的楊振寧在中國餐館用餐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一個印象深刻的人,這個人就是杜致禮,當時普林斯頓附近只有這一家中餐館,這就促使他倆在分別4年後再次重逢。

    他鄉遇故知,驚喜之餘,他們互相傾述著自己的以往和近況,交流著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所謂的佳偶天成就是描述他倆的這種情況,太過湊巧,本來杜聿明想借機跑到美國求醫,但被蔣介石所阻撓,最終杜致禮只能獨自來到美國進修、生活,如果杜聿明一起來到美國,他倆就未必有機會碰面了。

    楊振寧與杜致禮是相互傾慕繼而產生愛情,杜聿明並不是杜致禮的加分項,因為當時某些國民黨官員告訴杜家,杜聿明已經陣亡在前線(假的)。雖然蔣介石信誓旦旦的保證負擔杜家的所有費用,但當把杜家騙去臺灣以後,每月給的一點點錢連吃飯都不夠。

    杜致禮的母親一把年紀了還要出去打工,養尊處優了一輩子哪有什麼一技之長,所以收入菲薄,勉強應付度日。家無餘財,杜致禮的哥哥無法獲得學費進修,繼而對生活、對前途都不再報以希望,憂憤之下自戕殞命。

    家逢變故,杜致禮也無法獨善其身,在宋美齡的推薦下,杜致禮本來就讀於衛斯理學院(女子學院),但在生活費斷絕的情況下,手中的餘錢只夠生存而已,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學業,所以杜致禮只能轉入免費的聖文森學院,繼續攻讀英國文學專業。

    異國他鄉,兩個孤獨的人,兩顆孤獨的心就這樣碰到了一起,不久後,他倆建立了戀愛關係,並於轉年在普林斯頓當地舉行婚禮,當時的楊振寧28歲比杜致禮大7歲,即便結婚後,楊振寧也不時地提起此事,盛讚上天眷顧,為自己安排了這麼好的一段姻緣,一切都太巧了。

    婚後的杜致禮重新給自己定位,為了最大限度的支援楊振寧的研究工作,杜致禮承擔了所有家務,孩子的撫養重擔也繫於她一人。在杜致禮的全力支援下,心無旁騖的楊振寧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獎、美國國家科技獎、本傑明富蘭克林獎、鮑威爾科學成就獎、拉姆福德獎等眾多獎項。

    ▲翁帆、楊振寧、杜致禮(楊振寧與翁帆結婚前,三人已相識十年)

    1971年到1974年,楊振寧4次回國,受到毛主席與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特地要求見到自己莫逆之交、同窗好友,兩彈元勳鄧稼先,對這件事,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對楊振寧感激終生(當時紅衛兵侵襲九院)。

    楊振寧與杜致禮的婚姻維繫長達半個世紀,而不幸的是,金婚之後的杜致禮身患絕症,於2003年10月去世。

  • 2 # 傑瑞哥侃戰史

    談到楊振寧的第一任夫人杜致禮,我認為對她的評價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杜致禮女士是一個即便是經歷風雨和挫折也能傲然於世,並且把日子過得十分精彩的秀外慧中的優雅女性。

    杜致禮女士

    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

    杜致禮生於一個氛圍良好的家庭,父親是國民黨陸軍中將——杜聿明,母親曹秀清則是一位賢良淑德,知書達理的優秀女性,而且思想獨立,很有自己的主見,這在當時的中國傳統家庭中是十分少有的。常言道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杜致禮也是完美的繼承了他母親的性格,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由於父親經常在外征戰,杜致禮習慣了沒有父親陪伴的童年,這使得他的性格更加獨立。雖然杜聿明是一個經常不在家的父親,但是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女兒的教育,杜聿明對女兒的囑咐就像一個平常人對子女的告誡那樣:

    吃飯時不許說話;見到長輩要行禮;在學校要聽從老師的話;每天要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對待學習要踏實刻苦,勤奮努力;不許仗著父親的身份在學校欺負同學......

    母親曹秀清則成了他女兒行為的最佳監督者。

    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

    杜聿明在軍隊治軍嚴格,在家裡對女兒的要求也一樣。所有工作繁忙的父親們一樣。雖然對不能陪伴女兒心懷愧疚,但是杜聿明沒有因此就對女孩產生溺愛以致於放鬆要求。杜聿明是一名軍人,在戰場上人命關天,軍人這種神聖的職業使得他對待任何事情都是一絲不苟,毫無疑問,杜聿明也把這種性格特點交給了自己的寶貝女兒。

    杜致禮因為受到父母有形無形的影響,對待任何事情都是一絲不苟,小到學業大到工作,他都能做到名列前茅,不僅學習優異,在舞蹈,音樂,雕塑和藝術教育都有非常高的造詣,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成為了一個很有才華的優秀知識女性。如果把杜致禮和民國時期其他的才女(如林徽因,冰心,楊絳等)放到一起,她也是毫不遜色的。

    二. 遭遇變故的坦然

    杜致禮在西南聯大附中學習時,遇到了伴隨他一生的那個男人,時任西南聯大附中的高中代課老師——楊振寧,那時的楊振寧青春年少,而杜致禮也是正值豆蔻年華。由於父親的身份,當時的杜致禮在全校都是風雲人物,她在學校幾乎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包括楊振寧,這個時候兩個人就已經暗生情愫,畢竟像杜致禮這樣家世背景極其顯赫的女子,要想不引人注意實在太難了。而且楊振寧的年輕有為和學識淵博,也同樣吸引著杜致禮。

    楊振寧一家和李政道一家

    杜致禮的優雅大方很受他人喜愛,尤其是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在1947年的時候,宋美齡親自保薦她進入美國著名女子學院——“衛理斯學院”攻讀英國文學。杜致禮在美國過了一段很愉快的時光,但這種愉快時光沒有過去很久,1948年淮海戰役中杜聿明全軍覆沒,被解放軍俘虜,從此杜致禮的生活也是一落千丈,從一個名門閨秀變成了戰俘的女兒。

    楊振寧和李政道

    杜致禮家道中落,蔣介石當時信誓旦旦地說要把杜家接到臺灣並承諾負擔所有生活費,但是實際上連吃飯的錢都不夠,杜致禮的母親不得已出去打工掙錢,家無餘財,杜致禮的哥哥無法獲得學費進修,繼而對生活、對前途都不再報以希望,憂憤之下自戕殞命。

    而此時的楊振寧正在美國深造,專攻於學業的他此時對杜致禮疏於書信來往,而杜致禮由於國民黨垮臺補貼斷絕的緣故,此時此刻不得不放棄原有的高品質生活,一邊學習一邊在餐館打工。

    楊振寧和杜致禮的結婚照

    杜致禮和楊振寧再度相見是在美國一家中餐館內,這種環境兩個人的相見多多少少讓杜致禮都有些尷尬,一個曾經在西南聯大教數學的窮小子如今成為了物理學界的風雲人物,而曾經家世顯赫的名門閨秀如今卻淪為戰犯的女兒。但是兩個人都不排斥對方,隨後楊振寧便對杜致禮開始了猛烈的追求,就跟所有愛情故事的結局,兩個人在一起了。

    楊振寧夫婦與李政道夫婦

    他和楊振寧結婚後,便把自己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丈夫身上,過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雖然家庭的變故將她的生活受到了打擊,但是很顯然上天很眷顧他,給她派來了一個如此優秀的丈夫。婚後的杜致禮不僅把家裡掌管的井井有條,而且把家裡的各類事情和賬目搞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對於文學藝術和音樂的愛好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使得丈夫枯燥的科學研究生活變得富有情趣。

    楊振寧和杜致禮

    人生的大起大落,杜致禮沒有抱怨也沒有退縮,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三. 大家閨秀的自然優雅

    我們從留下來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杜致禮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充滿著精緻和優雅,即便是進入暮年,也是衣著得體,保養絕佳,楊振寧有著這樣一位妻子,真是羨煞旁人。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經常出席社會各界名流的宴會和舞會,有一次還在宴會上翩翩起舞,頓時轟動全場。而且她的廚藝也十分出色,每每客人到來之時,杜致禮總是要親自下廚款待來客。

    杜致禮與瑞典國王手挽手進入舞池

    在家裡,杜致禮的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把三個子女全部培養成才,長子楊光諾是電腦工程師,次子楊光宇是化學家,女兒楊又禮是醫生;在外面,她是丈夫的賢內助,丈夫出席各種場合時,她總是可以恰到好處地扮演者自己的角色,讓丈夫的同事朋友們感佩不已。

    正是由於杜致禮的辛勞付出和全力支援,才使得楊振寧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這裡面不得不說有杜致禮一半的功勞。

    “我的科學成就,有一半要歸功於我的夫人杜致禮。”——楊振寧如是說。

    七十年代楊振寧全家福

    2003年,或許在楊振寧的生命中是最不願意回憶起來的,因為就在這一年的十月,他失去了自己的摯愛杜致禮女士,與他相伴五十多年的妻子就這樣離開了他,楊振寧的心裡十分悲痛。

    就在不久以後,傳出了楊振寧迎娶翁帆的訊息,這對相差五十四歲的夫妻讓社會輿論一片譁然。當時網上都充斥著罵聲,大家的口誅筆伐不絕於耳,說他在亡妻屍骨未寒時就另尋新歡,說他老牛吃嫩草,說他為老不尊......

    楊哲寧與翁帆(右)

    但是看過了翁帆和杜致禮年輕時候的照片,大家都不做聲了。

    年輕時的杜致禮

    17歲時的翁帆

    杜致禮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即便是很多年以後,丈夫仍然不忘她最開始時的模樣,這就是愛情吧......

  • 3 # 溫讀

    楊振寧,晚年娶了小自己五十幾歲的嬌妻翁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大部分是非議和嘲諷。而熟悉楊振寧的朋友和同事卻在鏡頭前說,失去了夫人的楊振寧,過得十分寂寥。而對比前後兩位夫人的照片,我們會發現這兩人極其神似。杜致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讓楊振寧到了晚年還會鍾情於另一個和她肖似的女人?

    杜致禮,其父杜聿明。杜致禮年少時接受了良好而又苛刻的家庭教育,她在藝術上天賦突出,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雕塑都有著過人的造詣。1942年,楊振寧考上了清華大學研究生,1944年,楊振寧獲得了清華大學第六屆公費留美的留學生的名額。這一年,楊振寧擔任高中教員,杜致禮就是他班上的學生。

    杜致禮這樣優異的女生,讓人忽視太難了。不僅僅是因為她父親的赫赫名聲,也因為她貌美有禮,活潑善良。而這一段交集實在短暫,一年後,楊振寧來到美國,不久之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這是一處類似於中古修道院一般脫離世俗的地方,在前輩的建議之下,楊振寧本打算一年後就結束研究。

    但是他最終簽訂了五年的合約,就是因為在那裡,他與杜致禮重逢,這次偶然的相遇讓兩個本來就深有好感的年輕人陷入熱戀之中。楊振寧為了可以陪伴尚在紐約讀書的杜致禮,就下定決心留在普林斯頓大學。1950年,楊振寧發表《海森堡表象中的S矩陣》。這篇文章提及了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海森堡、費曼、泡利,隨即楊振寧提到了自己的愛人,杜致禮,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她的愛意。

    1950年8月,兩人結婚。1951年,他們生下了第一個兒子。

    杜致禮是一個明亮的女人,但是在世界矚目的丈夫身邊,婚後的她會像所有的名人婦人一般操持家族,撫養孩子。偶爾,在楊振寧出席重要宴席之時,杜致禮會非常得體地陪伴左右,舉止優雅,言語不俗,舞姿綽約。楊振寧身邊都是世界著名的學術精英,杜致禮即使身處其中,從未覺得不適。杜致禮婚後留給後人的記憶甚少,但是他培養出了三位傑出的兒女,一位是電腦工程師,一位是化學家,一位是醫生。

    而從留下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杜致禮的生活依舊如少女一般充滿了情調。她整理自己的花園,衣著得體,保養得甚好。有這樣一位妻子陪伴了50幾年,楊振寧的大半生都是幸福和充足的。杜致禮逝世不過八個月,楊振寧帶著年輕的女碩士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杜致禮這般從容通透的女人,如果知曉,大約也不會說什麼,我們又何必惡言苛責呢?

  • 4 # 布夫舟

    楊振寧老先生可以說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原因倒不是因為楊振寧老先生的科學成就。雖然楊振寧是目前世界上在世科學家中成就最高的,但是大部分人是很難搞清楚楊振寧老先生的到底做了什麼。畢竟大部分的人的對科技的瞭解是相當有限的。相反,由於楊振寧老先生早年在國外,並沒有立即回國,並且他老人家在晚年的時候,完全不顧及世俗的眼光,82歲的時候和28歲的翁帆結為了夫妻。一時間楊振寧先生的家事可以說是被全華人民都知道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於大部分的我們來說,更喜歡的往往是一些八卦。哪怕是現在,科學家是遠遠不及明星出名的。某個家喻戶曉的明星可能換了個髮型就能夠上熱搜,但是很多努力了一輩子的科學家,除了袁隆平這樣的,真正為世人知道的,真的太少了。這也是現在的小孩很多都要當明星,當歌星的原因之一。

    說起來,有時候真的非常奇怪。社會的道德輿論對科學家這樣的人要求太高了,彷彿我們印象中的科學家都應該兢兢業業的工作,甘於貧困,甘於寂寞。這樣的科學家才是好科學家。所以楊振寧老先生這樣晚年結婚,大部分的人反而接受不了。如果楊振寧老先生不是一個科學家,而是世界上的某個大明星,估計也沒有人會說他什麼了。畢竟很多明星出軌,弄得全國皆知,還不是照樣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楊振寧老先生一輩子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很早的時候,他就接受了世界級物理大師的教育,比如費米、泰勒。當時楊振寧先生已經通過了留美的考試,不過還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因此,楊振寧老先生便在西南聯大的附中當了老師。他的學生當中,有聞一多的兒子,哲學家馮友蘭的女兒,以及他未來的太太杜致禮。從這一點看,楊振寧先生還是很喜歡師生戀的。畢竟兩個太太都是自己的學生。最有意思的是,他兩個太太長相都是優點像的。

    杜致禮後來也到了美國留學,之後便和楊振寧走到了一起。由於民國的時候杜致禮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杜聿明,而楊振寧當時也沒有多大成就。所以那個時候也沒有說杜致禮嫁個楊振寧是有別的目的。相反,楊振寧老先生倒有點攀龍附鳳。

    其實,杜致禮到美國留學還是宋美齡安排的,她讀的學校也是宋美齡的母校。畢竟民國的時候,能夠出國讀書的大部分都是非富即貴。不難想象,杜致禮肯定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家教良好。

    楊振寧和杜致禮二人的婚姻生活是非常幸福的,直到2003年杜致禮去世,他們整整生活了53年。

  • 5 # 傻瓜騎豬去趕集

    文中寫到:老楊教書的時候22歲,小杜15歲,他們相差7歲,後來在美國相遇,這時候的老楊27歲未娶,小杜22歲未嫁,此時他們相差5歲,請問小編同志,去了美國的老楊透過自己高超的學術,製造了時間凝固機 ?硬等了小杜兩年?我看人只要有才,萬事皆有可能

  • 6 # 貓眼觀史

    杜致禮是一個聰明伶俐、熱情自信、秀外慧中、出塵脫俗的女子,與楊振寧的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很是般配,杜致禮一直被稱為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

    01

    這一切雖說得益於楊振寧的成功,但是楊振寧的成功離不開杜致禮的協助,這種協助是多方面的,使得楊振寧最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不過今天不談楊振寧,談談他背後的女人——杜致禮。

    杜致禮於1927年,出生於名將家庭,陝西米脂縣人,父親是國軍將領杜聿明,因此從小就受到非常嚴格的教育,尤其是母親的影響,其母曹秀清,是一個賢淑達理、勤儉節約的家庭主婦,但是曹秀清是一個非常有個性有見解的獨立女性,因此,杜致禮同樣是個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憧憬美好生活的女性。

    02

    1947年,杜致禮前往美國留學,在美國留學的生活並不滿意,這主要是因為她的家庭原因,就在杜致禮去美國後不久,其父杜聿明就被俘虜,這意味著杜致禮的留學費用受到制約,這一切在兩年後才得到改變。

    1949年,杜致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的中國“茶園餐館”就餐,在這裡遇見了她的老師楊振寧,此時的杜致禮早已經不是五年前的女學生,女大十八變,變得不僅僅是杜致禮的美貌,變得更多的是她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楊振寧自然格外開心,異國見到舊鄉都值得慶祝,更何況還是師生,楊振寧比杜致禮只大5歲,28歲的楊振寧意氣風發、玉樹臨風,面對23歲青春懵懂、正值芳華時期的杜致禮,二人很快由師生情演變成了愛情。

    03

    杜致禮在這次遇到楊振寧,可以說她的人生就已經開始改變,杜致禮是一個為愛人能夠付出一切的女子,她愛著眼前的這個男子,尤其是看見他深夜苦讀的精神以及楊振寧正直誠實的品質。原本這一年楊振寧要離開普林斯頓,但是戀愛是偉大的,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擋人們對愛情的嚮往,楊振寧為杜致禮,選擇留下來,因為杜致禮還在這裡唸書,二人也可以經常見面。

    1950年8月26日,杜致禮被眼前的男子所打動,二人結為夫婦,一年後就有了兩人第一個孩子,從此杜致禮開始收起了對文學的追求,開始相夫教子,都說杜致禮的好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她為楊振寧付出了太多。

    04

    杜致禮認為楊振寧整日忙於物理學,回到家中肯定是枯燥無味的,於是開始將自己對雕刻還有音樂的愛好投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為枯燥的生活增添色彩。為了讓楊振寧一心一意進行科研工作,杜致禮學會了開車,每天親自接送孩子上學,楊振寧作為一個成家的人,反而並沒有因為家庭瑣碎的事情影響到工作,在這幾年,楊振寧的成就更加突出,看到丈夫手中捧著的諾貝爾獎盃,杜致禮興奮的像一個孩子,比楊振寧還激動,楊振寧第一個感謝的人便是自己的妻子杜致禮,這個為他默默付出一切的女子。

    1971年,楊振寧開啟了中美科學、文化交流的大門,他帶著自己的妻子杜致禮,在祖國講學,杜致禮也正好在這段時間遊覽了自己的家鄉——西安的名勝古蹟。

    05

    1981年,杜致禮在父親杜聿明病重期間,一直守在父親身邊,最後為父親送終,她以自己的孝道,再次展現出不一樣的自己,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杜致禮不一樣,這足以證明她是一個孝子。

    此時的杜致禮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他的言行舉止都要為他們做出更好的榜樣,她希望自己能像母親一樣,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兒女,讓兒女做一個尊師重道、對祖國有貢獻的人。她陪楊振寧度過53個春秋,從一個青澀女子,逐漸成為一個滿臉滄桑的婦女,她這一路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她和楊振寧的愛情是美好的,不比青春偶像劇的愛情差。

    2003年,杜致禮病逝,享年76歲,縱觀她的一生,她是幸福的,一個出生富貴家庭的千金,有自己的追求,甘心做楊振寧背後的女人,與其說她是個賢妻良母,倒不如真像人們說的那樣“是個偉大的女人。”

  • 7 # 歷史這樣說

    當年82歲的楊振寧迎娶28歲的學生翁帆,一時間成為媒體焦點,這讓人選擇性地忘記了楊振寧的原配夫人杜致禮,這個低調而有氣質的女人。

    杜致禮絕非一般的女子,接下來,悅史君說說她的故事。

    杜致禮的父親是民國高階將領杜聿明,這就保證了杜致禮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1944年,杜致禮上中學時,她的數學老師正是剛剛碩士畢業的楊振寧,楊振寧比她大5歲。

    隨後,楊振寧前往美國深造,杜致禮則在國內就讀大學後,於1947年到美國留學。

    杜聿明被俘後,杜家的條件一落千丈,杜致禮只好轉學,也就在1949年,她和楊振寧在一家餐廳見面,隨著交往的深入,兩個年輕人互相有了好感。

    1950年,杜致禮和楊振寧結婚,婚後兩人生活甜蜜,生下2子1女。

    杜致禮是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但她非常傳統,隱身楊振寧的後面,承擔了家裡的一切工作,讓楊振寧能夠有充足的經歷去科研。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他帶著杜致禮一起去瑞典領獎,把喜悅分享給自己的妻子。

    70年代,楊振寧回國訪問,杜致禮多次跟他一起,得以看望自己的父親杜聿明。

    80年代以後,楊振寧多次帶著杜致禮回國,人們對楊振寧非常敬仰,也把杜致禮稱為楊振寧背後的偉大女人。

    2003年,杜致禮去世,楊振寧也在同年底回國定居。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陷入熱戀,同年底兩人結婚。

    也許有人會說,杜致禮一生全部心思都在楊振寧身上,楊振寧卻在她死後一年,就跟翁帆結婚有點草率,但悅史君要說,正是因為杜致禮把楊振寧照顧得太好,才讓他在杜致禮離開後,無法開始自己的正常生活,和翁帆的結合,實際上也是楊振寧的一個美好歸宿。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 8 # 牛小小90055911

    百度一下|楊振寧博士對祖國的貢獻就清楚了,別去汙化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當年的毛澤東主席,周總理的座上賓,其中緣由國家領導人心裡更請楚。楊的回國帶動了多少國內年輕學者對外的學朮交流,帶動了多少海外科學家的迴歸,其貢獻卓著。雖已年高,但還為全國各高校學生作學術研討。可以說,對楊抹黑的一種是無知,不學無術之輩,另一種就是有政治目的了。別去傷害這偉老人,智者!

  • 9 # 歷史三日談

    楊振寧在安徽合肥出生,從小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教育。後來,他用高二學生的身份參加了升學考試,並且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成功被大學錄取,可以看出他學習成績多麼優秀。

    他順利的讀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在他研究生畢業以後,在中學任教了一年。在做老師的這一年中,他認識了班上的一位女學生,就是杜致禮。這位女生究竟是誰,吸引了他的目光。

    杜致禮出生在陝西,父親是國名黨的意味高階軍官,母親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和獨立見解的女性,她從小就生長在這樣一個軍人家庭,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她不僅對舞蹈、音樂有過人的造詣,還對文學、雕塑都有濃厚的興趣。

    她在高中時候就長相秀氣,氣質非凡。像她這出眾的女孩,經常會被別人關注。她沒有因為自己的優秀條件而驕傲自滿,反而非常善良有禮貌,深受別人的喜愛。

    但是,楊振寧並沒有在高中時期打擾到她的生活,他們都在繼續著自己的生活,而確定關係已經到了五年之後。 楊振寧在高中任教了一年之後,就來到了美國學習。之後,他前往美國一個高等研究所進行學習。

    這個研究所就像是中古修道院一樣,脫離了世俗,只有非常深奧的學術實驗。他本來只打算在這個研究所工作一年之後就離開,但是,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計劃。

    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杜致禮正在美國一所學校學習。一天,她正在當地的一家餐館吃飯。就在這時,楊振寧也進來了,她一眼就認出了他是當年的高中任課老師,所以就坐在一起聊天,他們感到在異國他鄉見到彼此非常的親切,隨即互相問候近況。

    這五年過去後的今天,楊振寧看到以前的女學生已經成為了端莊優雅的大姑娘了,這樣美麗動人的面孔和溫柔的氣質很快就吸引了他。這次意外的遇見讓他們產生了對彼此的好感。楊振寧決定先不離開,留下來陪杜致禮。

    在一九五零年,他們順利結婚。 結婚以後,他們相敬如賓,感情很好。杜致禮操持著整個家庭,並撫養了三個孩子。有時候在丈夫出息重要的宴會場合時,她會非常得體的陪伴在丈夫的身邊,言語不俗。

    雖然她的丈夫身邊都是一些出色的學術研究人才,談論的都是學術上的見解。但是她也能與他們融洽的溝通。可以看出杜致禮多麼有學識有才華。

    也正是有這樣一位非常幹練的妻子,楊振寧才能夠專心的研究科學,獲得那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為有像楊振寧一樣默默付出的科學家,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進步才會這麼快。

  • 10 # 老李有刀

    杜致禮有兩個為世人所知的身份,一個身份是名將杜聿明的長女,另外一個則是楊振寧的原配夫人。尤其後一個身份,是大眾對杜致禮印象最深的一點。

    杜致禮和楊振寧的婚姻有53個春秋,一直到杜致禮2003年去世,也是一段很好的婚姻關係了,杜致禮是賢內助,楊振寧專注於物理研究中,做出了非常好的物理研究,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專業物理研究領域,楊振寧的影響要超過霍金。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楊振寧肯定是受到大眾的尊敬與敬佩。但楊振寧在82歲娶了28歲的翁帆,引起軒然大波,結婚也超過十多年了,大眾對楊振寧的“唯一”興趣似乎只有這種老少戀了。作為吃瓜群眾,楊振寧的婚姻箇中情況只有他自己最為清楚,是真愛還是不知廉恥,也只有他自己最為清楚。你對杜致禮的最深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11 # 伊春美食美客

    楊振寧這個人,對於祖國來說。回到了祖國懷抱的他也真的沒有做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只是取了一個非常年輕的媳婦兒才讓大家知道了他這麼一個人。有的人也就是這樣得了一點成績就會在這個功勞薄上享受一輩子。所以說我對楊振寧這樣的學者還是很不看好的。楊振寧年輕的時候娶了中國抗日名將杜聿明的女兒,叫杜致禮。兩個人是在國外,一個茶園餐廳邂逅以後一見生情的。23歲的杜致禮,在1950年8月26日與28歲的楊振寧結婚。結婚以後度治理,把自己對文學,雕刻,音樂的愛好,充分應用於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學與藝術,在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家庭裡得到了高度的統一。也過著快樂的生活。並且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有的成了化學家有的成了一個電腦工程師和醫生。所以說,杜致禮是一位賢內助。也是支撐著楊振寧走向成功的。這麼一個女人。他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這個功勞上也是功不可沒的。這個女人是一個偉大的女人。最後她在2003年生病去世。

  • 12 # 小司馬說

    楊振寧,當今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

    楊振寧除在物理學領域有著令無數專家學者羨慕的成績外,其家庭生活亦是令人感到驚豔。特別是與其第一任妻子杜致禮的美滿婚姻。

    杜致禮,1927年生於山西米脂縣。此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不同於彼時大多數人家的女子,杜致禮出身較好,其父親是國民政府高階軍官杜聿明。

    受家庭環境的薰陶,杜致禮自幼養成了賢淑達理、勤儉節約的好品性。

    其本人亦很早就開始接受正規教育,杜致禮尤愛音樂和文學創作。

    杜致禮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漸漸長大,並出落成一位才藝俱佳的知性女子。

    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就讀高中的杜致禮隨母校一起南下昆明。

    1944年,在雲南就讀高中的杜致禮初識了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時任自己數學老師的楊振寧。兩人第一次邂逅便給對方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次年,楊振寧考取了清華大學留美資格,並同自己好友鄧稼先一道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在美留學期間的楊振寧,中間鄧稼先)

    身處異域,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3年後的1947年,杜致禮在宋美齡的安排下亦赴美國求學。

    也許是天意!

    1949年,聖誕節前夕。杜致禮在普林斯頓大學一中餐館偶遇了闊別5年的楊振寧。

    師生見面分外親熱。

    5年的時光讓杜致禮變得愈發秀外慧中,亭亭玉立。楊開始被杜致禮的才貌所深深吸引!這次再遇後,楊便開始瘋狂追求自己當年的這位學生。而杜致禮亦被楊身上正直儒雅的氣質所吸引,兩人一拍即合,不久便步入愛河。

    有情人終成眷屬。

    1950年,是年8月26日。年僅23歲的杜致禮嫁給了年長自己5歲的楊振寧。

    (1950年結婚時的楊振寧與杜致禮)

    婚後兩人感情和諧,生活上互幫互助,工作上共勉共進。

    為了讓自己丈夫專心於物理研究,杜致禮逐漸承擔起了幾乎所有家庭工作,例如每天親自開車接送孩子上學。

    不論為人妻而是為人母,杜致禮身上始終都有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美德,即相夫教子。

    她也用自己親身行動踐行了這一美德。可以說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軍功章裡也應該有杜致禮的一份功勞。

    (晚年的楊振寧與杜致禮)

    在以後的幾十年時間內,兩人也一直是相濡以沫,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愛交融。

    我們常說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終於人品。”現在來看,杜致禮確實用自己一生無私的付出,完美詮釋了這一段話。

    杜致禮與楊振寧攜手相伴53載春秋,這段真摯的感情早已成為佳話。

    從兩人真摯的感情中所折射出的生命之絢爛、信仰之聖潔、品格之純淨讓許多人不禁熱淚奔騰。

    2003年,杜致禮因病去世。

    十四個月後,年過80的楊振寧迎娶了自己第二任妻子,即自己的學生——翁帆。

    (左起翁帆、楊振寧、杜致禮)

    對待楊振寧第二段婚姻不管外面怎樣評價,我們有理由相信楊振寧與杜致禮曾經的感情是真實的,是經歷過風雨歲月沉澱的,是值得被稱讚傳頌的!而杜致禮身上所體現的傳統中國女性美德更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眼皮非常乾燥有皺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