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歷史的女人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在三國正史中,確實沒有“五虎上將”之說,但是為何“五虎上將”之說又流傳如此之光呢?大概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五虎上將一說之發明。

    五虎上將之說,最早出自於《三國志平話》,該書中的原標題為《皇叔封五虎》,實際封名為:關公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趙雲封立國侯。

    該說一看,便充滿了民間話本之傳奇性。因為關羽的漢壽亭侯並非劉備所封。

    雖該說錯誤百出,但是因其滿足了民間之口味,所以流傳甚廣。

    第二個原因是正史中蜀國兵制之原因。

    蜀漢之兵制,設定了五軍,為前、後、左、右、中。史書《華陽國志》對於蜀漢的兵制情況恰好也有記載,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此三人皆有假節鉞之權利。其後,又封了黃忠和趙雲,黃忠為後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

    此正史之五軍之將,可能是民間話本乃至其後《三國演義》中所謂的“五虎上將”之依據。

    第三個原因當歸功於《三國演義》。

    若按照史書《華陽國志》之排列五軍之將,其順序為關、張、馬、黃趙。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尤其是經過清代馬氏父子修改過的版本,所謂的五虎上將順序被重新排列:為關張趙馬黃。有此一說,蓋因在民間話本中趙雲的功勞和武功等,都被過度傳奇化有關。

    此外,在有些版本中,五虎上將之中的馬超還被魏延所替代,原因是馬超降劉後,功勞平平,加上英年早逝,而魏延作為後起之將,卻功勞卓著。不過該說,僅限於某些話本,並未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故此該說影響很小,未得以流傳。

  • 2 # 小黑侃大山

    “五虎上將”是演義中的稱號,歷史上是沒有的。歷史上的“五虎上將”的官職及爵位是這樣的。

    關羽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

    張飛

    “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齋

    “追諡飛曰桓侯。”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馬超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

    “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

    黃忠

    “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諡剛侯。“

    趙雲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綜上可以看出,當時是沒有“五虎上將”的稱號的,而且在加封黃忠為後將軍時,諸葛亮已經怕關羽不滿,這也暗示了,前四位將軍的級別時相近的。

    《三國志》還記載“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說明這五位將軍的諡號是後來追諡的,“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趙雲的追諡或許就與長坂保護後主有關。陳壽把五位有諡號的將軍放在一起,小說家則為了吸引眼球杜撰了“五虎上將”的稱號。
  • 3 # 肥仔米99199

    三國演義有五虎上將 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 而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有五虎上將 只有劉備集團四大將軍

    關羽 張飛 黃忠 馬超

  • 4 # 望十安的酒

    其實這個問題給很多人造成一定的錯覺與爭議。

    有人在對比【關張馬黃趙】與【張樂於張徐】時,總會說:歷史上有五子良將,而沒有五虎上將。進而想要證明五子良將比五虎上將厲害,趙雲只是護衛隊長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觀點。

    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亂世中誰也不會給自己的隊伍起一些五虎、八大將之類的組合名字,又不是F4。

    所以【五子良將】這個說法在歷史上也是不存在的。

    而陳壽既然能將趙雲與關張馬黃四位名將排在一起,足以證明他實力不凡。

    【五子良將】:

    這個也不是歷史上存在的。

    因陳壽撰寫魏書,敘述各將功勞事蹟時,這下這麼一句話:“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就是因為這句話,後世小說評話才杜撰出【五子良將】這一稱呼。

    所以呢,歷史不是傳奇劇情,不會有【五虎上將】這麼氣勢的名字。但我們可以剖開渲染,來找尋其中的實質。

    比如關張馬黃趙確實是三國曆史中一流的名將,而關羽張飛更是以其高超的軍事能力流芳千古。

  • 5 # 一個半世紀的青春

    歷史上是沒有五虎上將這一說法的,只是陳壽列傳時將五人放在一起,而且從地位上來看的話也是關張馬黃為重,關張早期就跟隨劉備出生入死,情同手足。關羽樊城之戰一生的輝煌,戰神武聖也並非浪得虛名。張飛更是有勇有謀能文能武的猛將,多次在戰爭中指揮得當,更是擊敗魏軍名將張郃。黃忠更是在定軍山斬了名將夏侯淵,馬超出身名門,在跟隨劉備之前就有指揮大軍的經驗。如果非要評的話也只能是四虎上將,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趙雲卻只是個雜牌將軍,從封號地位上可見在劉備心中的分量。趙雲一直扮演一個貼身護衛的角色,並且在政治中可能多次說錯話站錯隊,沒有得到劉備的歡心。但是在小說演義中趙雲卻突顯了特有的價值,所以人們更願意聽到的是五虎上將一說。

  • 6 # 芬達雪碧117

    沒有。關羽張飛黃忠馬超位列四方將軍,明顯高出其他軍方幹部一級,屬於高階幹部。趙雲,陳到,甚至魏延,這時候還屬於中級幹部序列。

  • 7 # 9紫氣東來

    應答:歷史上劉備並有封過什麼五虎上將這一說,演義裡確有不少的誤區,主要原因是古今外專家有揚劉,抑曹,有揚曹抑劉的爭論不休,讀者也只能從三國志找比較現實的答案,劉備漢中稱王時確實沒封過五虎上將,排名跟三國演義上也有差距,三國志排名是,關,張,馬,黃,趙,這與演義上關,張,趙,馬,黃,還是有具別的,例如徵西大將軍魏延戰功赫赫地位就在趙雲之上。一來劉,關,張,也沒有什麼桃源三結義,那種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說法不存在,只有情若兄弟的說法,同榻而臥的做法到是有的,打江山時常常在一齊聚到深夜同眠,演義上大的誤區足有三十外之多,特別是過分抬高關羽,諸葛亮,過分的貶低,曹操,魯肅,周愉,虛擬出,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諸葛亮用火,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斬華雄等等,從總體佈局好像一類的文武都出在蜀國,這麼大面積的魏,吳兩國都出二類人物,頂級的沒有,奇怪的結局是蜀國越來越小,越弱,直止亡國,這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不說魏國即使吳國無論是疆土,還是立國時間都遠勝蜀國,準確的說,蜀國文武還是技不如人,雖不好聽,但這是實際,誰也否定不了!

  • 8 # 磨史作鏡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說沒有,是因為蜀漢並沒有正式給予他們五個“五虎上將”的頭銜,他們在同一時期地位也是不一樣的,特別是趙雲,一直地位上比那四個有差距,這也是他為何排在最後一個的原因,一直到了後主劉禪的時期,趙雲才逐漸獲得重用,後來去世後也獲得了諡號,基本趕上了他們四個。

    順便說一句,《三國志》五個人的合傳寫的很簡略,與他們的地位不相稱,關羽的傳記最長也不過幾百字,其他幾人更短。相反。魏國許多我們並不熟悉的一些人物,寫的倒是長篇大論,這應該是和陳壽後來以魏晉為正統寫這部書有關,另外可能是史料收集的問題了,三國志總體來說還是較為簡略,所以讀三國志必讀裴松之的註釋。

    不過五虎上將的傳記還是太簡略了!

  • 9 # 棍哥觀史

    “五虎上將”在史籍是未曾提及的,而是演義裡對比於曹魏“五子良將”而流傳至今的。

    而“五子良將”記錄於《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陳壽的評價,也非當時之稱謂,即“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頜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祥細也。

    在《三國志》詳載了“五子良將”的美名之下,羅貫中為了突出蜀漢政權的正統形象,將蜀漢的關張趙馬黃四位將軍美譽為“五虎上將”。因《三國志》將此五位將軍同列一傳,所以此五人為“五虎上將”似乎說的過去,正如後世傳揚的“東吳十二虎臣”一樣,也因十二人同列一專而流名。但正是聯絡到了“十二虎臣”,才使我們去發現疑點,因為“十二虎臣”里居然沒有太史慈,朱然,祖茂等名將,這不得不讓我們懷疑此美名的可信程度。

    那麼在此五位將軍之中,爭議最大的就是趙雲,為何如此呢?我們就要從這五位將軍生前身後的史蹟中尋找。

    劉備在稱漢中王的時候對文武百官進行了一次大封。主公晉升王位,群臣跟著加官進爵是理所當然,而在武將分封當中,關羽為武將之首,拜前將軍、張飛拜右將軍、馬超拜左將軍、黃忠拜後將軍。而趙雲只是靖羽將軍,屬於雜號將軍,這一點上,趙雲和前邊四位將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這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因為劉備稱漢中王時分封的文武排序下來,我們也會發現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安排。文官裡邊,百官之首為許靖,被封為太傅;次之為法正,封為尚書令;隨後是劉巴的尚書、糜竺的安漢將軍、再次之的才是後世敬仰的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也是雜號將軍,蜀左將軍府事。而武將關張馬黃之後便是魏延的鎮遠將軍,並任了漢中太守。

    從文官集團的分封中,我們能看出帶有平衡川蜀本土士族大夫的因素,但武將集團的分封還是顯得公平很多。關羽時守荊州,麾下是蜀漢集團最精銳的荊州兵,加上勞苦功高,武將泰斗首當其衝;張飛時督江州,戰略地位重要,也是劉備起家時的老夥計;黃忠在漢中之戰中當屬武將首功,且老將軍頗有威望,劉備入蜀一路跟隨,屢立戰功;馬超是劉璋開城投降的關鍵人物,史書記載劉備迎得馬超之後,劉璋便膽怯獻城,且馬超的羌族影響力是劉備相當看重的。而魏延隨劉備入蜀的一路也是展示了相當高的軍事天賦,“破格”提拔也是無可厚非。

    那麼趙雲都有哪些戰績會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呢?其實趙雲一直都未曾做過統帥來參加大型戰役,記載入《三國志》的戰鬥中,趙雲皆以援兵、副將、協同作戰的方式出現,張飛打江州的時候,趙雲便是張飛所部一名副將,當然,副將也不謂不好,如馬謖守街亭之副將王平,也是蜀漢中後期相當倚仗的將軍。

    而趙雲揚名最盛的一戰是黃忠搶糧入伏,趙雲救援,擺了一道“空城計”後全身而退,此役也被劉備贊為“子龍渾身是膽”,趙雲才是“空城計”的人物原型。但後來應戰曹真大敗還被貶官,可見趙雲的軍事能力與四方將軍沒法比。在此之後,諸葛亮北伐也就未帶趙雲出征,或因確實年邁,或因確實能力不行。

    生前之事若是帶有太多“犧牲品”的不公平,那麼看看死去之後又如何呢?

    我們可以參考《三國志.後主傳》裡劉禪追諡之事。“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四年,追諡故將軍趙雲。”由此可見,在後主眼裡,趙雲的地位也遠遠不如關張馬黃。如果生前身後都不被君主放在第一梯隊的話,我想此人確實不堪與列為將軍同稱。

    所以,“五虎上將”是羅貫中給予我們的一個美好的想象,而非事實如此,況且,在那個年代,任何君主也不會將自己帳下的武將以此來稱謂,拉山頭,分派別和檔次終究是不利於內部團結的。“河北四庭柱”亦同理。

  • 10 # 紅火貓貓

    我把答案告訴各位喜歡歷史的朋友,在正史裡沒有五虎上將,劉備只封了四位將軍,他們分別為,前將軍,關羽,後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根本沒有什麼五虎上將之說~他們四人是名號將軍,而趙雲只是雜號將軍~

  • 11 # 六甲番人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這就是“五子良將”的由來,但《三國志》並無明確提及“五虎上將”,只是在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將合併傳記。

    “五虎將”的說法最早來自《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是元代講史話本,作者不明,全書有上中下三卷,其中在一十二章提到:

    關羽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張雲封立國侯。皇叔恩封五虎將軍,唯不見愛弟關公,使心腹人贈金珠,赴荊州,封關公壽亭侯。

    此處是由劉備恩封的“五虎將軍”,明代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沿用了這一說法,“五虎將軍”的排位依舊是關張馬黃趙。

    明萬曆年間彭大翼撰著的《山堂肆考》則提到:“關張馬黃趙,劉備之五虎臣。”此處“五虎臣”的排位將趙雲往前排在第三,依次是關張趙馬黃。

    明末清初毛綸與毛宗崗父子在《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基礎上,修編成現在的通行版《三國演義》,其中在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中,劉備進位漢中王,大封群臣,將五虎大將與魏延並提:

    “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

    此處五虎大將的排位也是關張趙馬黃,此後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和民間說法都按此排名,而五虎將也漸漸成神,大家也都錯以為這一說法在三國時期就已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汗是不能減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