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基文化
-
2 # 史海撈蝦
《東周列國史》嚴格意義上只能是一部以歷史題材為素材的小說,與《三國演義》的性質相差無幾,不能把它描述的歷史事件當作史實來考證。在《東周列國志》中,有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描述與真正的史實存在一定的爭議。比如勾踐雪恥復國後,西施的結局就與其它史料的記載有所不同。《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王后令人縛石沉江的,其它史料則述說不一。有說西施本是范蠡的情人,范蠡在吳國城破後攜西施潛逃,也有說當即被勾踐賜死或死於亂兵之中的。
《東周列國志》的成書,是馮夢龍根據《史記》、《左傳》、《戰國策》等史籍經典,以小說筆法將歷史人物和事件串編成籍,方便人們閱讀的一部史籍小說。但比較《三國演義》而言,《東周列國》虛構的成份要少一些,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敘述描寫基本忠實於史實。但其中也摻雜了一些神怪之說,讓人覺得不知所以,有讀志怪小說之嫌。總之,瞭解春秋戰國歷史,從讀《東周列國志》開始也是不錯的選擇。
-
3 # 朱微年
《東周列國志》敘述春秋戰國五百年間的歷史故事。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後串聯起來,熔鑄成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全書108回,前83回寫春秋五霸,後25回寫戰國七雄。小說敘寫周幽王殘暴無道,引起西戎之亂。周平王東遷洛邑,從此周王室逐漸衰弱,諸侯國互相兼併,互相爭霸。在諸侯國內部,大夫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他們之間也互相兼併,致使有的諸侯國為大夫所瓜分。接著出現了七雄並峙的局面,各國征戰不斷。其間謀臣搖唇鼓舌,武將東征西討,天下多事。最終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其中包括許多歷史故事,如:烽火戲諸侯、曹劌論戰、弦高退敵、趙氏孤兒、二桃殺三士、伍子胥過昭關、勾踐復國、商鞅變法、西門豹治鄴、孫龐鬥法、蘇秦合縱相六國、屈原投汨羅江、田單復國等。
小說的結構佈局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複雜,但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不僅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變化得到如實的反映,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關係,都條分縷析,寫得清清楚楚。小說的故事性很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全書的一部分。許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勝,如“衛懿公好鶴亡國”、“西門豹喬送河伯婦”、“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等等。由於小說反映了五六百年的歷史,不可能有貫串始終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裡,人物形象描繪得還是相當生動的,如管夷吾的博學奇才、齊小白的王霸之度、鮑叔牙的苦心薦賢等等,又如晉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孫臏、龐涓、廉頗、藺相如、文種、范蠡等等,都寫得個性分明。
該小說還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齊桓公那樣煊赫一時的霸主、周幽王那樣昏庸殘暴的國君、管仲那樣富有陌略的政治家、孫武那樣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廉頗那樣勇猛善戰的武將、荊軻那樣視死如歸的義士、蘇秦那樣能言善辯的說客,也有易牙、豎刁那樣陰險奸詐的小人。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戰圍時期的時代特徵,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東周列國志》取得了較高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是除《三國演義》之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該書刊行後流傳甚廣,影頗大。後世戲劇、影視等多種文體裁以此為素材進行創作,其人物故事等傳播甚廣。
-
4 # 南陵士子愛讀書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演義類的小說。是明清古白話文小說之一,作者是明末的馮夢龍。時間跨度較長,從西周時期(周宣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共五百年的時間。
這一段的歷史複雜多變,所以馮夢龍是把《左轉》,《國語》,《戰國策》和《史記》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串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內容豐富多彩,結構龐雜的歷史演義。
重點突出了這段時期的“亂”,比如父子相殘,兄弟相殘,各種亂倫事件,總之就是為了反應這個亂世。這個亂世有著太多的不像君王的“君”和太多的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而這麼亂的一個社會,分久必合,所以才有了秦國的崛起,秦王嬴政帶領一幫強臣武將用十幾年的時間迅速蕩平海內,統一六國。
東周列國裡,不僅僅是昏聵的國君和賣國求榮的貪官,還有更多的雄才大略霸主,也有數以百計的強臣能臣,他們或變法強國,或征戰沙場,或周遊列國遊說諸侯,更多的謀國之君臣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強權角逐的國家統一畫面。
-
5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不錯的小說,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四大名著。但是如果非在中國文學史上排出第五大名著的話。我認為就排的著東周列國志了。
我個人對於古典文學的閱讀次數。讀得最多的是紅樓夢,前前後後看過三五十遍。然後就是三國演義看過十幾遍。西遊記和水滸傳各看了一遍。東周列國志看了四五遍。史記讀過一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看了一遍。文學上的論語,古文觀止,唐詩宋詞等瀏覽了一些,未看全。
所以我對東周列國志還是比較偏愛的,認為它是一部不錯的小說。它應該算是一部史學鉅著吧!描寫了東周王權旁落開始一直到秦統一六國500多年間各國諸侯爭權奪利,風生水起的故事。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三國演義,絕對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好作品!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
6 # 沙門島主
不是。《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
《東周列國志》全書共108回。敘述春秋戰國五百年間的歷史故事。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後串聯起來,熔鑄成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小說起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結束,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小說的佈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
本書的成書經歷了三個階段。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分節不分回,共8卷,226節,每節隨事立題。內容起於武王伐紂,終於秦統一天下,比較全面地記載了列國故事。到了明代末年,馮夢龍“本諸左史,旁及諸書”,加以改編,改名為《新列國志》,凡餘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都根據史書做了訂正。篇幅較原書大為擴充;在文字、故事情節、人物描繪等方面也做了許多藝術加工,使原書的藝術水準大大提高。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新列國志》做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註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23卷,108回。現在流行的本子就是蔡元放的整理本,作者定名為馮夢龍、蔡元放。
小說的結構佈局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複雜,但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不僅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變化得到如實的反映,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關係,都條分縷析,寫得清清楚楚。小說的故事性很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全書的一部分。
小說還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齊桓公那樣煊赫一時的霸主、周幽王那樣昏庸殘暴的國君、管仲那樣富有陌略的政治家、孫武那樣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廉頗那樣勇猛善戰的武將、荊軻那樣視死如歸的義士、蘇秦那樣能言善辯的說客,也有易牙、豎刁那樣陰險奸詐的小人。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戰圍時期的時代特徵,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東周列國志》取得了較高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是除《三國演義》之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同《三國演義》一樣,《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小說,不是歷史書,該書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多有裁剪、虛構,不能當作歷史書來讀。
-
7 # 竹書木簡
不是!
許多版本都明確標註是:古典文學名著!
裡面有許多鬼怪傳說,還有一些歷史事件沒有其它史書佐證!
-
8 # 莊蘇谷
《東周列國志》和《三國演義》一樣,是歷史演義小說,但是藝術成就和在民間的影響力都不如後者。
作者為明代馮夢龍,清時蔡元放為之編撰,“敷衍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從這點看,《三國演義》也是如此,作者是羅貫中,後來毛宗崗為之增刪調整。
但是,《三國演義》整部書的風格是高度統一的,《東周列國志》卻不是。
該書一到八十三回是寫春秋故事,主要人物的形象雖然也鮮明,但視角更多是在諸侯國之間切換,大致順序是鄭——齊——晉、楚、秦——吳、越,中間穿插衛、宋、魯等國。
八十四到一百零八回是寫戰國故事(趙襄子和孔子其實是同時代人,但作為三家分晉的奠基者,把他的故事算出戰國時代)。
此時不再和前面那樣一段一段的講某個國家的故事,而是幾乎完全以人物為中心來敘事。
主要有趙襄子/豫讓——孫臏/龐涓——蘇秦/張儀——范雎/白起——呂不韋/秦王/荊軻,中間還穿插樂羊、吳起、商鞅、趙武靈王、藺相如、廉頗、戰國四公子等。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差異?
因為和《三國演義》主要參照《三國志》不同,《東周列國志》參照的史書不指一本。春秋部分主要參照《左傳》和《國語》,當然是以諸侯國視角為主。戰國部分主要參照《戰國策》和《史記》,尤其是《史記》,是列傳體,就變成以人物視角為主了。
-
9 # 老男孩Tony966
歷史演義小說,和《三國演義》類似,把春秋戰國時出現的主要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都寫出來了,矛盾衝突激烈,人物形象鮮明
-
10 # 頌風f
馮夢龍,馮夢熊,馮夢桂,吳下三馮。三言二拍是言情體小說,東周列國志是演義並非歷史書。演義有作者的新增內容。杜撰稿歷史加故事。
-
11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創作的一部小說,不是史學著作。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眾多的人物一起組成了書中絢麗的場面。
書中有許多個性不同的人物,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他在越國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波的兒.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於是,勾踐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著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後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晚了。
-
12 # 海洋詩詞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其敘述春秋戰國五百年間的歷史故事。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後串聯起來,熔鑄成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
13 # 悍蒙新媒體
東周列國志 清代小說。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列國”故事。關於 “列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以武王伐紂的故事開篇,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
明末馮夢龍加以改編,凡餘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都根據史書作了訂正,藝術上也有顯著的提高,改名為《新列國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間,秣陵(今江蘇南京)蔡元放(名 □,號七都夢夫、野雲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註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
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秦漢前的一些史家為了某種原則立場,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有時會隱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記述的文字中,沒有一定見地的人,很難發覺,更談不上理解了。
這部書的通俗之處,正是將那暗礁一樣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畢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是作者編寫此書的用意,也是他們對後人的貢獻。 《東周列國志》與其他史書一樣,以國家的興亡成敗為主題,致力探討氣運盛衰、人事成敗之間轉化變遷的因果關係。
作者透過人物命運的沉浮,形象地告訴人們,能否注重道義,任用賢能是判斷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依據。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義是對無意的闡發,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舉,民心亡,其政息。這種人本主義的觀點,是有進步意義的。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千百年後,雖不乏其人,但這一時期的人和事,在歷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幾乎是後世是非成敗的理論源頭,更是後人行事為人的標準和榜樣。小說透過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情節,讚揚了從善人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和忠貞、有勇有謀的將相,也讚揚了那些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
與這些正面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說也塑造了一些昏聵、殘暴、荒淫無恥的帝王、諸侯等統治者,和貪婪、奸詐。陰險的佞臣小人。作者對他們揭露與鞭撻的態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節的進展之中。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共分封有大小諸侯國數百個,這一時期的歷史紛繁複雜,頭緒繁多。 要將這一段歷史有條理地敘述出來,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很高超的藝術技巧。本書 就做到了這一點。
本書結構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複雜,但來龍去脈 交代得很清楚,不僅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變化得到如實的反映,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 之間的關係,都條分縷析,寫得井井有條。 本書故事性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 全書的一部分。
許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動聽,引人人勝。如“衛懿公好鶴亡國”、“西門豹喬送 河伯婦”、“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等等。本書講述了五六百年的歷史,不可能有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裡,人物形象 描繪得還相當生動,如管夷吾的博學奇才、齊小白的王霸之度、鮑叔牙的苦心薦賢等等。
又如 小說故事性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全書的一部分。許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如“衛懿公好鶴亡國”、“西門豹喬送河伯婦”、“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等等。由於小說反映了五、六百年的歷史,不可能有貫串始終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裡,人物形象描繪得還相當生動,如管夷吾的博學奇才、齊小白的王霸之度、鮑叔牙的苦心薦賢等等,又如晉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孫臏、龐涓、廉頗、藺相如、文種、范蠡等等都寫得個性鮮明。小說用語簡潔、通暢,但因汲取了多種史書的內容,文字繁簡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本書譴責了那些昏聵、殘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諸侯,以及貪婪、狡詐、陰險的佞臣; 本書同時也讚揚了從善如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和忠貞、勇敢、有才幹的將相,也頌 揚了那些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
本書用語簡潔、通暢,不過因為汲取了多種史書的內容,本書語言風格有前後不同的地方, 文字繁簡也有的地方不一致。
-
14 # 淨安齋
《東周列國故事》算是一部小說,但馮夢龍是在史實的基礎上加以演義的。《東周列國故事》可以和《左傳》、《國語》、《史記》相對照,學歷史的朋友也會去讀。
我在學《古文觀止》的時候,前面這一部分不是很清楚,背景、人物模糊,學起來有些費力。學歷史的朋友就給我推薦《東周列國故事》,都了之後再來學,就好理解的多了。《左傳》、《史記》離我們兩千年了,文字不容易理解,古文基礎不好,讀起來就很吃力。《東周列國故事》是明清白話文,離我們比較近,讀起來就容易的多。
-
15 # 文化點心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應歸為文學類,不是史學著作,與《三國演義》類似。
但是,它卻比其他所有歷史演義類小說都更貼近於歷史真實,其史學價值和文化價值遠高於其文學價值,這是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所不能比擬的。與四大名著相比,它顯然被低估了!
本人強烈推薦,如果讀者願意更多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應該首先選擇讀《東周列國志》,而且要認真讀、反覆讀。因為那個時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是“根”,讀透了它,有助於理解中國幾千年來的幾乎所有文化現象。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東周列國志》的故事,大都直接取自於歷史事實,作者自行演繹的不多,基本能夠反映當時的真實。除了本書開頭關於褒姒的神話之外,全書沒有任何神話和怪誕,都是認真地講述發生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均取自《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歷史文獻之中,情節都沒有變化。比如,《曹劌論戰》一節,作者幾乎是直接將《左傳》的文字搬了過來。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取自於《史記》,也沒有什麼新的渲染。更為特別的是,秦漢之前的史學家,對於一些歷史事實,出於某些原因,往往加以隱喻、隱藏或者回避,馮夢龍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那些隱喻隱藏的歷史真實全部呈現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語言通俗易懂,使人一看就能明白分辨出是非善惡、忠奸智愚。另外,作者將當時的故事和人物,完全遵循了時間的先後順序加以敘述,正符合歷史發展的順序,更能增進讀者對那段歷史的記憶和理解,是不可多得的讀史佐證之書。
二、《東周列國志》既敘述了那一時段的政治史,也更鮮明地敘述了那一時段的文化史,充分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端和根源。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鬥的同時,相伴產生了“百家爭鳴”這一偉大的文化現象。大爭的時代,紛亂的環境,恰恰給思想自由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時,一切的條條框框都被打破了,一切的思想藩籬都被拆除了,只要你的思想和學問能夠幫助我發展壯大,我就會用你,所以催生了“諸子百家。”按照《四庫全書》記載,當時實際上學問有上千家,只是稱之為“百家”,最後流傳下來的影響比較大的有儒、墨、道、法、名、雜、農、兵、醫、陰陽、縱橫等等,大大地豐富繁榮了中國文化。與此相適應,那時候也是名人輩出,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孫武、列子、蘇秦、張儀、韓非、呂不韋、管仲、樂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始皇等等,何止成百上千人,這些人的故事和影響直到現在還讓人們耳熟能詳,好多的文化藝術作品都將他們的故事不斷傳頌。我們經常講傳統文化,那時候形成的文化現象和內容,直到現在仍然鮮活得如在眼前。不說別的,光是成語,就有近百個來源於《東周列國志》的故事之中。那個時代,是中國文化充分發育成長的時代,是中國文化的“根”,後來的很多文化內容和現象都能在那裡找到初始和影子。
三、《東周列國志》所記述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歷時最長、社會變革最為巨大的時代,不僅完成了祖國統一,還完成了基本行政和區劃制度的定型。公元前789年西周滅亡,統治者東遷,進入東周,但原來西周的社會制度土崩瓦解,禮樂崩壞,周王朝不再具有號令天下的力量,諸侯爭霸的時代來臨,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五百多年的戰亂。先是“春秋無義戰”,後是“戰國七雄”,中華大地上不斷上演著爭、分、合,雖然慘烈,卻也不斷地提高人們的智慧,增長人們的認識,消除戰禍,過上統一安寧的生活,是人們的共同追求,秦國的統一,固然有其強大的原因,也是人民的願望所在。經過歷史的教訓,秦統一了天下,統一了度量衡、擴大了疆域、統一了思想,此後,中國綿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雖然不斷分分合合,但秦時所固定下來的基本政治制度、行政和區劃模式基本沒有變化。《東周列國志》完整客觀地記述了這段歷史,而且通俗易懂、栩栩如生,即是對中國文學的貢獻,也是對中國史學的貢獻。
綜上所述,《東周列國志》價值之大,非一般歷史演義小說能比,想更深刻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不可不讀《東周列國志》。
-
16 # 陳相因631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文學名著。
寫的是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國為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都洛邑為東周。周朝分封諸侯制,共有七十多個諸侯國,後來互相爭戰,只剩十八諸侯囯,歷史上為“春秋”時代到了公元前770一256年只剩下七個諸候園,歷史上稱為“戰國”時代。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
作者馮夢龍就是參考一些歷史資料,如《史記》、《左傳》、《戰國策》等進行演義成為《東周列國志》。
-
17 # 秋水文瀾原創
《東周列國志》 是一部以春秋戰國時期“列國”故事為題材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這部小說同其它一些古典長篇小說一樣,有其較長的成書過程。僅就列國故事演變為說部而言,唐代已有“俗講”《伍子胥變文》。至宋、元時期,由於“說話”技藝的繁榮與發展,“說話”分列為四大家數,其中“講史”一家,講說的是“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頗受群眾歡迎。
而列國故事由於其屬非常時期,多有非常人物,非常事件,興廢戰爭之事更是繁多,極富傳奇色彩,所以,便成了“講史”藝人喜歡採用的題材。今存有關列國故事的元刊“講史”話本,就有《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 《全相秦併六國平話》、《吳越春秋連相平話》等。
明代特別是明中葉以後,通俗小說繁盛,其中以正史為據,採擷野史、話本及傳說,寫一朝一代盛衰興亡的歷史演義之多,“可與正史分籤並架”。 現存的竟有十餘種,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者,仍屬演列國故事的歷史演義小說。
明代嘉靖、隆慶(1522-1572)年間,福建建陽人餘邵魚(字畏齋)編撰有《列國志傳》。 小說雖重刊數次,但今未見原刊。所存的有明內府彩鈔本、陳繼儒評點本和由其族侄餘象鬥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在原版基礎上校正重刊的 《列國志傳評林》。 全書八卷,分節不分回,共二百二十六節,每節隨事立題。 書起妲己驛堂被魅、武王伐紂,止於秦並六國一統天下。 是一部比較完整、系統地記述列國故事的演義小說,基本依據史實,同時也保留了不少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 為以後列國題材小說的發展奠下了基礎。
至明末,畢生致力於通俗文學的馮夢龍,在《列國志傳》的基礎上重加輯而成《新列國志傳)、全書共一百零八回,由《列國志傳》的約二十八萬字・激增至七十六萬字左右。據馮夢龍在該書的《凡例》中稱,他在重加撰寫的過程中、是以《左傳》、《國語》、《史記》為依據,參以《孔家語)、《公羊》、《管子)、《晏子》《燕丹子》、《越絕書》、《吳越春秋》等等十多種舊籍的。
該書訂正了餘氏的疏漏,去掉其明顯不合史實的荒誕傳說,增添了情節和人物,使“凡列國大敵、一一備載;令始終成敗,頭緒並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節結構的安排上,細節的渲染描繪上,語言的提煉運用上,都作了較大、較為成功的藝術加工。“敷演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大大地改變了餘氏《列國志傳》簡括、粗樸的面貌。標誌著列國題材的歷史演義小說的最終成熟。
中國古典小說的刊行,歷來以小說和評點並行為尚。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馮氏的《新列國志》略作修訂潤色,並詳加評點,改稱《東周列國志》刊行。列國題材的歷史演義小說,至此體制完備。因而這個評本也最為流行。
《東周列國志》從西周末年宣王三十年(公元前789年)寫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為止。
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較為生動地再現了列國時期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同時,表述了鮮明的進步傾向。
對那些敢於改革、奮發圖強的公侯將相,如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西門豹、吳起、商鞅、寧威、孫叔放等,作了充分的肯定與讚揚;而對那些兇惡殘暴、荒淫無恥的如周幽王、衛宣公、陳靈公、晉靈公、宋康王等,則進行了揭露和達。
對宋襄公的“行仁義失眾而亡”的“蠢豬式的仁義道德”,作了辛辣的嘲笑與諷刺。對於一些昏暴的君王被臣下殺害,作者也不循封建的倫常之見,深表理解與支援。晉靈公被殺,“百姓怨苦日久,反以晉侯之死為快,絕無一人歸罪與趙穿。”齊懿公被殺,“華人方幸其死”。
總之,在作者筆下,都是罪有應得,大快人心之事。作者還提出“昏君亂命豈宜從”的主張。這都是民主思想的表露。
《東周列國志》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如“董狐直筆”,“程嬰救孤”、“二桃殺三士”、“孫武演陣”、“臥薪嚐膽”、“孫龐鬥智”、“蘇秦拜相”、“甘羅早成”、“荊軻刺秦王”等等,都具體生動地反映出我們民族不畏強暴、百折不撓、堅持真理、勇於鬥爭,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精神,顯示出中國人民無比的聰明才智.
馮夢龍在其《凡例》中曾言:“其描寫摹神處,能令人擊節起舞。即平鋪直敘中,總屬血脈筋節,不致有嚼蠟之誚。”雖有失過誇,但一些人物形象,確亦寫得栩栩如生,如齊桓、管仲、晉文、宋襄、孫臏、龐涓、伍子胥、介之推等。
一些情節如“西門豹治鄴”,、“重耳出亡”、“衛懿公好鶴”、“伍子胥復仇”、“朱亥拒降”等,也描繪得精彩曲折,有色有聲。
列國故事本就頭緒紛繁,但小說卻敘述得主次分明、脈絡井然,不僅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發展大趨勢清楚,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也一目瞭然,這也是其藝術上的難得的成功之處。
如果把《三國演義》和 《東周列國志》相比較,可以看出古典歷史演義小說在創作上的兩種不同方向的傾斜;《三國演義》更傾斜於文學與美學; 《東周列國志》更傾斜於歷史和史學。 所以,《東周列國志》的文學成就遠不如《三國演義》,但它在普及東周列國這個大動盪時期的歷史知識方面,卻是好教材。 也許正因為如此吧! 幾百年來,《東周列國志》成了除《三國演義》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歷史演義小說。
-
18 # 一眼千年58
剛一看到這個問題,我猛地一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史學著作?
我趕緊從書架上取出《東周列國志》,又匆匆瀏覽一遍,真相大白。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全書108回,70多萬字,敘寫了春秋戰國時期500多年間的大部分歷史故事。
關於該書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就我看到的材料:最早在元代,就有一些“列國”故事的平話本。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撰輯《列國志傳》,以武王伐紂故事開篇,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明末馮夢龍將其加以改編和訂正,改名為《新列國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又將其作了一番修改,並加上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註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共23卷、108回。人民文學出版社經過校勘、整理出版的《東周列國志》,題為“馮夢龍 蔡元放 編”,上下兩冊,108回。
《東周列國志》從西周末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寫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兼併六國、統一全國結束,內容極為豐富。它所寫人物、故事、情節,取材史書,也有虛構,是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小說。
-
19 # 美玉的光彩
確.是一部演義化的史書,有可讀性,有讀史的的感覺。
-
20 # 東方鉞
是一部經典好書,通俗易懂,歷史垮度之大前所未有。
回覆列表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清代蔡元放編訂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小說描寫了周幽王兇殘無道,周平王東遷,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小說的佈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物。
內容簡介
《東周列國志》敘述春秋戰國五百年間的歷史故事。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後串聯起來,熔鑄成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全書108回,前83回寫春秋五霸,後25回寫戰國七雄。小說敘寫周幽王殘暴無道,引起西戎之亂。周平王東遷洛邑,從此周王室逐漸衰弱,諸侯國互相兼併,互相爭霸。在諸侯國內部,大夫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他們之間也互相兼併,致使有的諸侯國為大夫所瓜分。接著出現了七雄並峙的局面,各國征戰不斷。其間謀臣搖唇鼓舌,武將東征西討,天下多事。最終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其中包括許多歷史故事,如:烽火戲諸侯、曹劌論戰、弦高退敵、趙氏孤兒、二桃殺三士、伍子胥過昭關、勾踐復國、商鞅變法、西門豹治鄴、孫龐鬥法、蘇秦合縱相六國、屈原投汨羅江、田單復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