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時明月夜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要說哪一部作品對人的影響最大,多數人肯定首推《平凡的世界》。這部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出自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筆下。

    路遙不姓路,就像魯迅不姓魯一樣,這是他的筆名,他原名王衛國,與共和國同歲,1992年因肝硬化醫治無效逝世。路遙的生命是短暫的,貧窮和疾病伴隨了他一生。

    他曾說過:“我幾十年在飢寒、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曆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

    就是因為路遙對成功有無比強烈的渴望,所有他才在文學的道路上,始終以一股“拼命三郎”的幹勁兒去創作。

    為了寫《平凡的世界》,他在三年的時間內潛心讀了100餘部長篇小說,還專門找來各種報刊進行翻閱,為此甚至磨破了手指。為了增強文章的現實性和真實性,他多次下到各處煤窯礦洞,和工人們一同工作、生活……

    如此“玩命”的創作態度,終於為他換來成功和聲譽,在三部作品還未完成之際,就在中央人民電臺進行廣播。

    1991年路遙終於完成百萬鉅著《平凡的世界》,也就是在這一年,他榮獲茅盾文學獎。不過,貧窮的他居然連去領獎的路費都需要去借。

    本以為,獲獎之後的路遙會走上人生的巔峰,卻不曾想死神卻向他伸出魔爪,或許是創作《平凡的世界》耗費了他太多的生命力,1992年逝世,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路遙的弟弟,王天樂曾說:路遙就是一個“悲劇人物”。

    悲劇的人生經歷,會讓人產生絕望,這種絕望是深入骨髓中的,它會下意識地影響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或許不承認他已經被絕望,但他的作品中卻到處充斥著悲涼和不完美色彩。

    我們單從路遙作品中的所彰顯的愛情觀來看,可以用”有情人難成眷屬“來進行概括。

    《在困難的日子》馬建強只能躲在自卑的角落中,看著心愛的吳亞玲和門當戶對的鄭大偉走到一起;《人生》中高官子弟黃亞萍因無法自降身段回到農村,只能割斷和高加林的愛情。《平凡的世界》中窮苦人家的孫少安因自知不配田潤葉,多次有意迴避田潤葉那熾熱的求愛......

    路遙作品中的愛情多是是”悲情的“、不完美的,那麼在路遙的所描繪的所有女性角色中,沒有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而且僅有一個。

    這個女性角色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

    她出身高貴。父親田福軍,歷任原西縣革委會副主任,黃原地區地委書記,陝西省省委副書記等官職。

    她人美。

    她敢想、敢說、敢做。

    她性格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如同溫暖的Sunny般光芒四射。

    她有思想,有文化,在追求愛情上勇於打破世俗!

    ......

    在田曉霞身上凝聚著如此多的優秀特質。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田曉霞的身上滿足了所有男人對女人的幻想!如此完美的一個人,必是所有男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女神。當然,田曉霞作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路遙心目中的女神。

    作品中,圍繞田曉霞展開的是她和孫少平的情感歷程。

    田曉霞和孫少平的相識非常簡單、簡短。

    田曉霞問孫少平:“你和潤生是一個班的吧?”

    孫少平只是”嗯“了一聲。

    當孫少平看到一個又漂亮又洋氣的女生像自己問話時,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叫花子般。所以,自卑的影子在這時開始在在孫少平的心中萌芽。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交流接觸變得多了起來,倆人從一起參加文藝宣傳對,再到後來他們對書籍、對人生、對生活等共同的價值追求,使得二人的關係拉近了許多。

    隨著興趣和精神上的共鳴,原本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純粹友誼,慢慢地迸發出絢爛的愛情火焰,這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

    在孫少平的眼中,田曉霞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和導師,二人自確立關係之後,多是聚少離多,分開的時間遠多於相聚。於是,書信成了二人互訴思想的主要工具,他們的情感也在書信的往來中得到了昇華了。

    愛情永遠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很殘酷的。

    任憑孫少平如何告慰自己,他始終無法真正跨越他和田曉霞之間階級差異的鴻溝:孫少平窮困家庭出身,田曉霞高官子弟出身。

    好在,田曉霞愛情的執著追求,不僅僅停留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鳴,還包含有對孫少平生活的理解。需要大家知道的是,這裡面的理解不包含對孫少平的同情。

    如此懸殊的社會差距,卻並未對田曉霞產生半分的影響。她很自然地去工地上、煤礦上去看望自己的情郎,從這也可以看出田曉霞對孫小平的感情之深。

    然而,就在田曉霞和孫少平那充滿浪漫的梨下之約即將到來之際,田曉霞,這朵最美麗的生命之花,卻在那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中,悄然凋零。

    她為了救落入洪水中的小男孩兒,獻出了自己美麗的生命,同時,也和孫少平之間的純粹愛情劃上了句號。

    路遙在寫到此處時,曾痛哭流涕,口中痛呼著:“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由此可見,路遙對這一角色的用情之深。

    那麼,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角色,路遙為什麼會如此“殘忍地”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從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情感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但路遙所寫的這部鉅著的基調則是現實主義色彩,因此,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必須要回歸到現實!

    而最完美的結局便是讓田曉霞以英雄的形象,為她的人生劃上完美的句號!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身處最底層的男子能夠和高管出身的女子結合的?恐怕掰著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社會身份帶來的巨大差距,註定是阻擋他們結合的天然鴻溝。即使二人有幸走到一起,不管是對誰,婚姻將會是塗抹了蜜糖的苦藥。

    因此,路遙選擇讓田曉霞偉大的死去。這樣的結果,遠比現實將二人的愛情撕破要完美的多。

    因此,田曉霞的死,才是這場愛情最完美的結局。畢竟,愛情敗給命運總比愛情敗給世俗要好。

  • 2 # 1102657

    路遙在寫田曉霞之死的時候,據說寫過後,把筆都扔了,然後掩面痛哭。一個哲學家說,偉大的作品一定都是悲劇。田曉霞在整部小說中,可以說是完美的化身,家境好,沒有富貴小姐的壞脾氣,和孫少平真心相愛,尊重普通勞動者,記者的工作也光鮮亮麗,為什麼在洪水中死去,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孫少平的角度來看,其實少平作為煤礦工人,曉霞最為記者,兩個人身份上還是有差距的,如果真走到一起了,以後生後習慣能適應嗎?小霞田福軍會不會動用關係把少平給調動,其實這是個難題。如果小霞活著,嫁給了高幹子弟,雖然符合現實,但可能讀者會覺得不舒服。這就是為什麼童話故事都是以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以給人遐想得空間。

    2.從家庭上說,田福軍無疑是一個好領導,之前也說了,如果少平和小霞結婚了,田福軍不調動孫少平,太不近人情,調動了,田福軍的形象受損。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這樣才能梗貼近現實。

    3.從作品的人物塑造上,田小霞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完美的女孩兒形象,最後犧牲了,恰恰說明完美的女孩兒是不存在的,就跟電視劇版的秀蓮最終得病是一個道理。

    因此,曉霞之死雖然是個遺憾,但也是小說的必然走向,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殘缺的也是美好的。

  • 3 # 白日夢想家warm

    田曉霞在《平凡的世界》中是一個善良可愛的存在,她是孫少平心裡的一抹光,她的離去讓孫少平懂得:美好的事物是需要努力爭取的,不能眼巴巴的等著,我們要勇敢追逐愛,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夢想而不懈奮鬥!

    她的死去,使得孫少平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讓讀這本書的讀者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雖然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田曉霞死去了,但是她其實是一直活在了人們的心中,尤其是孫少平:念念不忘,我的姑娘!

  • 4 # 蘋果一二一

    每一次看到曉霞和少平的愛情都為他們惋惜,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本身就是一個帶有悲劇的故事,所以沒有那麼多圓滿的結局,讀者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也許他們能順利在一起,為了生活在一起努力奮鬥,也許也會被生活瑣事變成普普通通的夫妻一樣,誰知道呢

  • 5 # 汽車李工

    田曉霞是完美的,是理想主義的代表。她的死去,會讓主人公迴歸平凡的世界。

    這部小說主題講的是苦難!講的是在苦難深重中奮爭。

  • 6 # 榆林王山而

    如果作者不讓曉霞死去,少平就無法和師孃在一起,不在一起少平肯定不會一直待在煤礦,會去城市發展,也無法體現平凡的世界

  • 7 # 宜爾文化

    《宜爾雜談》:

    《平凡的世界》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特點,充滿正能量的人物比較多,對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接近完美。

    田曉霞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說完美到了極致,漂亮有才華,自然大方不做作,出生幹部家庭不勢利,獨生子女不嬌氣,尤其對孫少平的感情更是至真至純。

    所以作者對田曉霞的最後歸宿設定在抗洪搶險中被洪水淹沒,這樣設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其次,為了維護田曉霞完美的形象。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加上客觀因素的影響,田曉霞倆人的愛情是建立在單純唯美的校園愛情基礎上的,隨著二人的知識文化水平,社會閱歷見識,認識水平,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變化,他們的愛情難免會出現裂痕。一個是高幹子弟,生活在省城,大學畢業是報社記者;另一個家境貧寒,中學畢業在小城市的山溝溝裡做煤礦工人。愛情面對柴米油鹽的時候,難免不會出現裂痕。我們試想一下,假如田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結婚的可能性有多少,年少時候懵懂的愛情不能代替成年後生活閱歷思想等等方面的交融。所以說設定田曉霞的結局是為了維護田曉霞的完美形象,這一點我們可以想想作者本人自己的婚姻。

    最後,設定田曉霞被洪水吞噬的結局,也是為後文孫少平的思想改變以及萬念俱灰埋下伏筆。正是因為田曉霞死了,孫少平才會受到打擊,進而安心呆在煤礦裡,也是故事發展的需要。

    但無論如何,田曉霞的形象在整個作品中都是一個崇高偉大充滿正能量的人,這也是一個時代青年的特點,是值得我們肯定和讚美。

  • 8 # 西奈山的火柱

    小說中田曉霞必須死。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差距太大。如果曉霞不死,那麼這個故事就是個童話,但這部作品能夠打動人的正是其現實主義的力量。所謂現實主義,往往是說不能像你所想象的那樣。曉霞的死,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倆不太可能在一起。這種不太可能,深刻揭露出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社會階層開始急劇分化的現實。

    他們的美好愛情是為什麼不能如願呢?在小說當中是因為洪水,但洪水也是一個象徵,一個現實生活的象徵。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現實生活的洪水,毀滅了他們的愛情。

    小說中的洪水當然是個意外,但這個意外也是必然。曉霞救了小孩子,犧牲了自己。曉霞是個好女子,決定了她從人性善的角度出發來生活。然而,如果沒有這場洪水,也會有其他自然災害,甚至其他社會困擾。

    在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難的時候,曉霞的善良,決定了她必然和社會發生許多碰撞,曉霞的理想主義讓她選擇拒絕,但堅持自我,就必然要犧牲很多,有時候,甚至常常就是生命。比如在現實生活當中,已經出現了一個貴公子在追求她,周圍有各種聲音,正如那場洪水,也在包圍她,想要吞噬她。

    這對曉霞來說如此,對孫少平來說也是如此。看看孫少平後來娶了師傅的妻子就知道了。

    這不是說好人沒好報,而是說他們倆的愛情是建立在理想主義的基礎之上的,曉霞的死,是理想主義愛情的悲劇,也正是因為她的死,在讓人無力的社會現實面前,成全了年輕人心目中純潔神聖的愛情。

    他們倆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也是精神上能夠互相取暖的知己。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是省委書記的女兒,一個是挖煤的煤黑子。然而,八十年代以來,這種身份差距越來越大。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堅持理想主義愛情,放棄現實生活當中一切誘惑呢?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往往拒絕不了現實,自己的生活往往是無奈,才更為他們的堅持所感動吧,而曉霞的死,讓這種感動到達了頂點,因為美好的奢望最終也被毀滅了……

  • 9 # 東方歐冶子

    曉霞的離開傷透了所有讀者的心,但是大家都不想曉霞死掉,但是曉霞在小說中必須離去,原因主要如下:

    一,符合小說主旨。《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悲劇,無論是少安與潤葉的愛情,還是少安與秀蓮他們都以悲劇結尾,而少平作為小說主角如果他與曉霞的愛情不以悲劇結尾,將不符合小說主旨“苦難,生活”。

    二,為少平的未來留下無盡空間。曉霞離開了,對曉霞的愛深深埋在了少平的心裡,少平還得在苦難裡繼續生存。他的未來將如何呢?我們不知道,路遙也不知道,留給我們無盡的想象。

  • 10 # 小妖有話說

    我是小鯨魚,發表一下我的感想。

    當我看到曉霞離去的時候,心情很壓抑,到了後面的秀蓮也是如此。原本我以為是過年的時候少平帶著曉霞回家,全家團聚,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可惜不是,多少人也為此而感到唏噓。

    那麼作品中的曉霞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曉霞的個人性格。她是一名記者,並且她熱愛這份工作,她也是主動請求到抗洪前線進行採訪支援的。而在這過程中,為了救一個孩子,她是義無反顧的。其實我覺得家庭對她應該影響也挺大的,她的爸爸就是一個時刻為民著想的好官,也是鬥爭在一線,不怕犧牲,這種精神潛移默化的也影響了他的子女。她多麼美好的一個女子,但是如果當時她放棄救那個孩子,那麼或許她也就不是我們心中美好的曉霞了。我們都希望她既救了孩子,又救了自己,可那怎麼可能呢?如此大的洪水,如此嬌小的女子。作品既要保證人物形象的飽滿度,也得尊重客觀事實。

    2、平凡人的愛情。曉霞少平二人生活的世界差距的確有點大,雖然他們在精神上有能夠契合的點,但是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差距明顯,不難想象往後要是真在一起會有什麼挫折。《平凡的世界》或許本身就帶著悲劇的意味,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摔碎了給人看。少安秀蓮也是,原本我以為他沒能跟潤葉在一起就已經是他的悲劇了,可是這麼好的秀蓮也像枯葉一樣將要隨風而逝了,可能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吧,我們不得不接受。

    3、無限接近現實。現實中絕對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或許正是因為作者按著人物自身的性格展開情節,尊重他們各自的選擇,也接受他們各自的結局,這部作品才顯得不同,顯得如此真實,彷彿就在我們身邊一樣。而現實就是這樣,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

  • 11 # 千島胡

    《平凡的世界》的世界讀了三遍,總是反覆研究”田曉霞之死“,心裡越來越越難受。曉霞和少平的那種愛情是純潔的,自由的,跨越世俗的。小霞是少平心目中的良師,益友,愛人,並逐漸升級。原先的少平是自卑的,他的自信來源於小霞給他的無私幫助和給予。然而,這麼一個清純,脫離世俗,勤奮好學的女孩為什麼要死,路遙為什麼要這麼寫?我思考了許久,終於有些感悟:

    1.因為路遙的人生經歷非常的艱難,內心非常沉重!精神上的枷鎖壓抑著他,他要發洩!他要表達,作品喜劇的結尾不足以流露完他的哀愁和悲傷,他要告訴世人的是,苦難是打不倒他的,儘管他已精精疲力竭,嘶聲裂肺。

    2,路遙所表達的寫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現實非常殘酷,少平跟小霞的愛情太理想主義了,讓我們看了十分羨慕,可是現實中真有這樣的愛情嗎?我說可能有,但是也不會這麼刻骨銘心。所以作者選擇讓小霞悲情地死去,樹立少平更加強大的內心。

    3.路遙家庭生活影響著他的情緒。

    路遙的生活中,悲傷的愛情。初戀的林紅,他曾經把最好的工作機會讓給了她,然而她卻離他而去,因此他感到無比的失望。妻子林達,是新華社高階幹部的女兒,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相戀也有曉霞和少平之戀的浪漫成分,然而他們的婚姻是不幸的。林達是女強人,幾乎不會照顧丈夫和孩子,路遙也是隻顧埋頭寫作。1992年,路遙生命的最後階段,林達提出了離婚。他的妻子在這個家庭中是完全缺失的角色。也許路遙一生的感悟就是小霞的死亡才能讓這份愛情永恆!

    4.這是路遙的選擇。路遙覺得 作品在讀者心中必須要留下點遺憾,現實生活都是那麼完美的,那就不是人生了。少平和小霞本來就是不同道的,可作者為了他心裡面那個理想的愛情就先選擇浪漫,後選擇悲情,讓讀者的心也壓抑著,思考著,嘆息著,吐出那口氣後一想,也許現實本來就沒有小霞!

  • 12 # 實用讀書

    本人船長,說說我的觀點。

    田曉霞在整本書中都是一個世外桃源式的人物,他純情地喜歡窮苦的少平,只是單純的喜歡,沒有交代少平吸引她的地方,可能是作者少年時的一個心理影像吧。想說清楚又說不清楚。她是活在作者心裡的人物,也是作者心中神聖的女神。

    雖然說少平是作者的化身,但作者也會自私,也會嫉妒,得不到心裡的那個田曉霞,就讓她灰飛煙滅吧,讓她灰飛煙滅於不在少平身邊。二、田曉霞的死是讓讓少平歸於平凡與平凡。重新奮鬥於平凡的世界。

    拙見,見笑!

  • 13 # 心造境

    少平和曉霞這一對在平凡的世界裡最難搓合的一對、作者能寫到小說接近尾聲已很不錯了、他們倆只能說有些共同的愛好、連共同的夢想也沒有、他倆就是將來走到一起也不會長久、拋開門弟之說他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相差很遠?曉霞如果不死、作者肯定沒法繼續寫下去了、或者說他倆的事根本結不了尾。

  • 14 # 黑藥123

    第一,曉霞是理想主義的化身,是不染塵埃和現實生活絕緣,平凡的世界是傳統現實主義的題材,這本身就是悖論和衝突,曉霞只作為一個過客的角色走過了孫少平的人生,這是情節的需要,也是角色和主題衝突的必然,所以,曉霞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第二,少平和曉霞的甜蜜愛情是超越世俗和超越生活的海市蜃樓,他們彼此在精神世界高度溝通,而在現實生活裡沒有任何客觀存在和物質的對等,愛情之花從來都沒有生髮的土壤,註定是悲劇的結局,曉霞同事的追求是伏筆之一,離開了物質的精神是並不存在的,愛是甜蜜的毒藥,註定要製造終結和死亡。而少平的現實和將來只在黑壓壓的煤礦和勞作當中,並不具備曉霞呼吸生存的空氣和空間,他們是對向行駛的列車,只有經過和錯過,沒有終點。所以,曉霞必須死。

  • 15 # 天下有民勤人

    田曉霞,田潤葉,賀秀蓮,是平凡的世界中我最喜歡的三個人物。田曉霞最後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被洪水沖走。看到這裡,讓那麼多喜歡田曉霞的讀者傷心痛苦,包括作者路遙本身,在寫到田曉霞的去世時候,曾經痛哭流涕,嘴裡喃喃自語:“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並且不自禁的打電話給遠在外地的弟弟,只是告訴他:“田曉霞死了”,可見,作者路遙本人對田曉霞是非常喜愛的,田曉霞是路遙心中的一個天使,這個天使的離去無疑是路遙本人自己以及所有鍾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心中難以平復的傷痛。

    但是路遙不得不把她心中的女神寫“死”了!

    田曉霞從高中就表現出一種另類,家境優越,但是舉止得體,沒有一點官小姐的的架子。她熱情迸發,敢愛敢恨,卻純潔的像一隻小白鴿。

    可是她不得不逝去,她和孫少平愛的那麼熱烈,兩個人都非常堅持自己理想,誰都可能不會為了另外一個妥協。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是精神層面的高度契合,是理想主義的愛情,而現實生活卻是孫少平是一個每天要下井,烏漆墨黑的煤礦工人,曉霞是純潔美麗的高幹子女。現實生活的油鹽醬醋一定會慢慢的把精神層面的愛情消耗殆盡,讀者看到的曉霞會慢慢變成一個臃腫的少婦,讀者會接受嗎,作者自己會接受嗎?

    作者只能這麼處理以還原保全一個完美的無暇的田曉霞。

    平凡的世界,用平凡的語言,告訴每一個普通人奮鬥的意義。

  • 16 # 春風化雨沐東方

    曉霞為什麼一定要死?

    不是一定要死,只是曉霞死了而已。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經典作品,描寫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陝西一個叫雙水村的平凡的地方發生的平凡的故事。

    田曉霞是其中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天真、善良、單純、勇敢。當她遇到孫少平後,被他的積極、上進所吸引,大膽的開始了同孫少平的戀愛。

    她們之間是有差別的,城鄉之別、家境懸殊,但是田曉霞喜歡的是孫少平這個人,完全不在乎他的家境與身份。

    這樣一個女子,是深得男性觀眾的喜愛的,有錢的男孩子喜歡,沒錢的男孩子更喜歡。看書也好,看電視也好,觀眾通常都是有代入感的。作為一個男性觀眾,是會迸發一個美麗的願望的,那就是深深喜歡上這樣一個不世俗的女孩子。

    這樣一個女子,同樣也會深得女性觀眾的喜愛的。女孩子也會感同身受的去理解田曉霞的,多麼希望自己也變成田曉霞那樣,敢愛、敢恨,執著的面對自己的愛。

    所以,哪一位觀眾都不捨得這樣一位朝氣蓬勃的女孩子,就這樣早早的離開人世的。她需要好好的愛著少平,好好的相夫教子,過著幸福的生活的啊。

    如果這樣寫下去,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也許就是平凡的。因為這樣的女性在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田曉霞只是她們的一個普通縮影。

    路遙要創造經典,要讓平凡的世界裡,出現不平凡的事。也許,只有悲劇才能來的刻骨銘心。也許,這樣才能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路遙選擇了讓田曉霞死去,也許,這樣似乎殘忍了一些。但是,這樣的人設也許有很多的例子,還是有生活的氣息。而這樣的生活,會讓讀者感覺更加的慘烈而真實。

    曉霞的死,讓讀者感動到達了頂點,讓讀者的美麗奢望伴隨著曉霞的死走向了毀滅。

    不知道是願望,還是希望,亦或是奢望,一切都成了泡影。

    是平凡,還是不平凡,真的也就很難說清了。

  • 17 # 如一凡夫

    曉霞是個悲劇性人物,光的美是瞬間,曉霞的美展示的也是恰到好處,根據故事情節的安排曉霞的人物使命已完成,在人們的惋惜之中劃上了感嘆號,也就是謝幕了。曉霞的死把她的愛情推向了高潮,這種悲慼的結局恰恰給曉霞完美的人格劃上了完美的句號,此時無聲勝有勝,曉霞消失了,但是曉霞的美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曉霞的死並不是一個生命的終結,而是美的強大的再生!

  • 18 # 讀書路上我你

    我覺得第一不死就沒有後面少平去煤礦工作的故事了,所以曉霞必須死。

    第二平凡的世界就是人們日常生活,先經歷幸福那麼後面必須經歷痛苦那才符合人生。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第三田曉霞的死才能把農民工和當官的人們區分開,也間接說明農民工想翻身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貪得無厭,不得善終;有人知足,享天倫之樂”,你如何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