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沁芳心
-
2 # 愛麗娜說車
同一件事情,每個家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則給出錯誤或者對的結論則不同,我認為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許她認為是對的也有可能,下面我就從我的角度羅列一下我曾經見過身邊人的錯誤教育方式:
從孩子的低年齡開始說起:我有時候會見到馬路上有孩子哭鬧著找家長要東西,不買就在地上打滾,家長覺得孩子這樣在地上打滾會著涼、心痛孩子就妥協了!久而久之,孩子就理解為只要這樣哭鬧就會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上學的時候孩子同學過生日舉辦個大聚會,現場參加的有抽獎平板電腦;然後自己孩子過生日,也不管自己家裡啥情況,就算借錢也來這樣一場聚會!家長的初心是好的:別人家孩子有的,我也要給我家孩子也有,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可是,家長你知道麼?你能這樣幫孩子扛幾回?人生畢竟是孩子的人生,孩子若有天要買十輛跑車,你也借錢給孩子買麼?建議教育孩子接受自己暫時經濟方面的不如人,同時,你要教育孩子要經過自己的奮鬥,努力有一天比身邊那些家境好的孩子過的好,才是正道!
孩子走上社會了,不是讓孩子憑本事去應聘,而是花錢託關係走後門,把孩子安排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各位家長可知道,有些企業家的為什麼安排自己孩子從基層做起?這樣直接安排自己孩子的後半生,孩子真的從內心裡接受麼?這樣類似母雞保護小雞似的保護教育,沒有讓孩子經歷必要的風吹雨打,對孩子的後半生職場競爭真的是有積極正面的影響麼?不盡然吧!
-
3 # 小可時間
作為家長來說,要先有正確的價值觀,有堅定的信念,並堅持學習,才能讓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和水平,才能以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有些家長和老師可能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但是有些做法可能是對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對的。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儘量避免以下五種錯誤教育方法: 一、 嘮叨數落式教育,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有時嘮叨同時就是數落。總是數落孩子,你怎麼不用功啊?你怎麼樣啊?總是在那兒數落。其實有時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落常常有譴責性質。數落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二、 訓斥打罵式教育,有時老師和家長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三、 達標式教育,規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各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教育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擔心達不了標。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因為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很難自由發揮,也很難發揮出應有水平。 四、 疲勞式教育,學校搞題海戰術,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 五、 愁眉苦臉式教育,家長老為孩子操心,父母的面孔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孩子回到家裡,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拉長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其實在最後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和老師,在生活中,家長老師的微笑和常識勝過一切,我們有很多家長會有這種體會,孩子對你的一句讚賞常常十分感動。你用微笑與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會舒暢;你用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孩子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微笑面對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態度來關心孩子的學習,支援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以最大的學習動力。
-
4 # 香香愛營養論育兒
1、給予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家人給予處處特殊照顧,“三獨”孩子,如吃“獨食”、“獨享”、做“獨生”,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變得自私自利,橫行霸道,沒有同情心和責任心,不會關心體貼他人。
2、家人輕易滿足孩子
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寬鬆忍耐和吃苦耐勞精神。
3、家人大包大攬剝奪獨立性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喪失自信心,慢慢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的性格缺陷,出去遇事猥瑣,獨立處理事情能力很差,都是託父母的“福”。
總之,育兒之路任重道遠,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首先走出溺愛的誤區,可以適度寵愛,不可過度溺愛!
-
5 # 青少年諮詢專家華老師
教育孩子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有很多父母沒有教育過孩子,在教育方面基本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就導致了很多教育方法的錯誤,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還在用著錯誤的教育方法。那麼下面就總結幾個錯誤的教育方法。
1. 過度溺愛孩子。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很多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就造成了過度溺愛孩子,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會無償答應。“你想要這個啊,那就買了,只要你喜歡,媽媽肯定答應你。”“別動手累著了,放那讓媽媽做”像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父母們想要寵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注意分寸,不能過度的去溺愛孩子,這樣對孩子百害無一利。長期下去,孩子會造成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別人的感受,自私自利,不利於孩子以後的成長。所以,在生活中,各位家長不應該去過度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好。
2. 放養孩子,把孩子給爺爺奶奶管。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雙親都十分忙碌的情況,父母工作十分繁忙,沒有時間去管孩子,也沒辦法參與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管理。長期下去,就會與孩子造成隔閡,而長期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孩子也會變得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影響孩子創新個性的形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各位家長平常在忙,都要抽出時間去教育孩子!
3. 打罵孩子。有不少的孩子都被父母打罵過,有很多父母在生氣的時候,都會說出一些對孩子傷害很深的話。“我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你腦子是怎麼長的,這都不會?”雖然父母事後很後悔,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沒有辦法在去收回了。孩子聽多這些話後,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遭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就潛移默化的認為自己就是很笨,慢慢的變得內向,也會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家長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下次去改正。不應該去以打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塊金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而我們作為家長,在遇到孩子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要透過正確的、專業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取得進步。而許多家長盲目的指導孩子,有時候就會錯誤的引導孩子,讓孩子走向輟學、耽誤孩子的學習與未來。
-
6 # 大帥小娟學習課堂
教育孩子離不開學校老師的知識傳授,其實也離不開父母的家教指導。
總結歸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犯的三個錯誤:
一、過多溺愛:一部電視劇《虎貓貓爸》曾出現在很多家庭中,一個“孩子教育問題”話題傳開。其實現實家庭中也存在溺愛孩子現象,家長的理由非常很簡單:“現在就這一個孩子,我掙得都是他的,就隨他這樣子吧。”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物質續需求;父母不自覺地把孩子抬到了家庭的中心位置,使孩子成為“小皇帝”“小公主”,久而久之對孩子的溺愛變成了放縱,由放縱到管不了,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乃至更糟糕的事情發生。對孩子的過度關注、過度遷就、過度滿足、過度包辦會讓孩子出現問題,父母要避免對孩子溺愛,尤其是家裡老人,我們保持以科學的愛保護孩子成長。
二、壓制剝奪:隨著現階段的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升,對孩子的剝奪形式不再是物質和教育上的不滿足,而表現在對孩子的心理需求剝奪、剝奪孩子處事權利和過分壓制、溺愛造成的孩子不動手不動腦。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風箏線拉的太緊,使孩子失去翱翔天空的自由機會。
三、不停催逼:過去時代的孩子自然生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帶來的人與人的競爭,孩子的成長環境都是壓力。孩子的升學競爭讓每位父母都很操心,父母開始催逼孩子完成自己定製的目標,未來的安排等,其實很多天才般的孩子失敗都是因為父母的不停地催逼造成的。
教育孩子錯誤的方式必定導致不良的行為,孩子成為問題兒童,父母需要“照鏡子”去找找真實的自己以及發現問題:
一、不尊重孩子,總是一味地打罵、批評、否定孩子: “我對你非常失望”聽上去很平常,但對孩子的打擊很大。在教育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去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總是打罵、對孩子破壞性的批評、總是否認孩子等都會給孩子內心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害。
二、處處管教干涉孩子,讓孩子服從自己:“難道你不聽媽媽的話了”也是經常在嘴邊,您是不是控制性的父母呢?孩子不需要活成父母心中的樣子,父母不能讓孩子處處都服從自己從而維護父母的權威。其實長期會拉大親子感情距離,也可以影響親子之間的溝通,看似孩子表現是服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內心是反抗不滿。
三、總是拿自己家孩子與其他家孩子進行比較:“你看看人家的晨晨多懂事,學習也好,也聽話。你再看看你......”比較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沒有用,嚴重打擊自信心。我認為可以進行比較,但是要把孩子自己和過去作為比較物件,而不是別人,這樣的孩子可以更清楚的瞭解到自己進步和不足,可以再次激勵孩子前進。
四、對孩子總是大聲吼叫,命令式與孩子溝通:“你作業寫完了嗎?把電視快點給我關掉,快去寫作業......”有的父母對於孩子犯錯誤立刻就大喊大叫,生怕別人不知道,其實大聲喊叫是沒有任何用的,還會埋下可怕的禍根子。如果父母期待用吼叫的方式震撼來教育孩子,這是可笑而可悲的,這絕對不是教育的正確開啟方式,父母和孩子進行和平溝通來解決問題是最好的途徑。
五、過分嘮叨、挑剔、挖苦孩子:《媽媽嘮叨之歌》您有沒有聽過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無休止地嘮叨,看孩子這也不順眼,那也不順眼,總是在不停的挑剔。從實際來看,嘮叨給孩子帶來的痛苦遠比暴力還要更深刻,父母有責任對孩子進行言語和思想教育,但是需要注意形式。父母多換位思考孩子的感受,可以和孩子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留字條、寫信、引導孩子主動表達等。
六、家庭教育孩子方式不統一問題:教育孩子的觀點不同時,會造成家庭不和諧,孩子夾在中間左右搖擺,這樣的教育的效果打折扣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問題出現觀點分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面的孩子的時候,必須有一方進行妥協選擇適合的教育觀點進行統一教育。
七、總是對孩子言而無信、說大話:“你別說了,都跟我說了多少次了,你一次都沒有做到過......父母有多少次失信於孩子的承諾呢?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許下很多承諾,但是經常不實現,和孩子之間失去了信任,孩子還會聽你的話嗎?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也不能胡亂說,孩子也是不服氣的,所以以理服人才可以培養道德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
八、礙於面子,忽視向孩子道歉:孩子犯錯誤,父母情緒失控進行教育孩子,當時說的語言會出現過激現象,會造成孩子內心受傷。事後父母可能也會後悔,這時父母如果放下面子,勇於向孩子承認自己錯誤進行道歉,孩子也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會主動向父母道歉,這樣子可以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
7 # 邁著魔鬼的步伐
拿我家裡的事來說吧,我爸是個很固執很固執的人,身邊幾乎沒有什麼好朋友。我家是個很普通的家庭,不富裕。5年前我大伯收垃圾啦回來一個飲水機,然後給我家。拉過來就試了下,漏水,而且是那種很老很舊的飲水機,白色的地方都發黃了。我說扔了吧,這什麼啊,又不能用,又不好看,然後我爸就罵人敗家,什麼玩意,大吵一架。到現在我都很恨那個飲水機。不是我不節儉,那東西根本不能用,又不好看,非要那麼一直襬著,而且我一看到就想拿鐵棍砸扁它,到現在還在家裡擺的,我一看到他就想到我爸沒有理由的罵人。還有他那種家裡的專權統治。就那麼小的家,所有的事必須聽他的,不管對錯,不管你們怎麼想的。他就是天。
-
8 # 佩玉的爸爸
父母以愛的名義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可能的確錯誤。但是我們卻不能以自由的名義去傷害了父母愛我們的心。
每個人都享受著時代給我們的一切,包括學習包括生活,但有些人卻已經被時代所拋棄,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年齡。
所以說對於我自己來講,從來就沒有認為父母的教育有些錯誤,到目前為止,我認為他們的教育都是正確,相反有些地方是我沒有聽從他們的教育。
從網路中截取了一段話,這就是我們曾經的父母。在我們心目中的位置。
五歲的時候,覺得父親很偉大,無所不能。十歲的時候,覺得父親就是上帝,主宰一切。十五歲的時候,覺得父親有些話沒有道理卻不敢說出來。二十歲的時候,覺得父親的方法有些過時了。三十歲的時候,嘲笑父親如果能像自己一樣的話,他早成富翁了。三十五歲的時候,認為老頭子的話有些道理。四十歲的時候,開始痛恨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聽父親的話。而這時候,父親已經開始老了。 …… -
9 # 大愛無疆6895
我只談一下從教以來看到的一些現象。
一,無視型。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不管不問,只要孩子別闖禍就行。
二,專制型。這類家長要求孩子唯他命是從,不論對錯,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
三,無力型。這類家長通常為女性家長,孩子對她的話充耳不聞,甚至可以當面頂撞。
四,溺愛型。這類家長對孩子無條件溺愛,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五,粗暴型。這類家長對孩子較為關心,但缺少耐心,所以打罵是常態。孩子不是懦弱就是具有暴力傾向。
六,民主型。這類家長是最理想的,這種家庭也是最容易出人才的。
-
10 # 愛看電影的小熊哥哥
謝邀!關於父母教育方式,我覺得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因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他們時時刻刻的表現都在間接地影響著孩子,也是在間接的以一種教育方式在教育著孩子,或許是您們的習慣,或許是您們的處事方式,或者是您們的脾氣等等。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他父親因為工作經常晚歸,搞得他現在經常在外面也跟著晚歸,問起他為什麼這麼晚又沒什麼事做幹嘛不回去,他說他都習慣了,不想回去那麼快。這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實,作為父母,真的很累,當父母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只是想讓孩子按著你們的規劃走下去那也得給他們動力或者是讓他們有意識的走下去,那首先父母在家庭中就得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最大最開始的影響者就是父母。如果你是一個自己都覺得自己是碌碌無為的父母,卻還不肯為了孩子改變你的壞習慣或者是你習以為常他人卻覺得是不好的東西,那我覺得這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錯的,甚至是你還不清楚自己是錯在哪裡還在找他人原因,這真的是太不應該的或者說是不能存在的
-
11 # 視微觀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都很關注的,很多的父母也是都很關注對孩子的教育的,對於孩子的教育的誤區也是不能忽視的。
錯誤方法一、家長權威嚇出來
孩子不聽話時,有很多爸爸媽媽會借用“警察”、“醫生”、“老師”等這些特殊職業人物的權威,“威脅”孩子吃飯、睡覺、聽話。這種方法長久之後,孩子不僅會對這些職業產生恐懼,而且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這些都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要順著孩子的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比如透過講故事、看圖書來跟孩子講一些事理,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做交流,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錯誤方法二、盲目替孩子做主
聰明的爸媽永遠是站在孩子身後的,在碰到孩子與人交往中的問題時,爸媽不妨先等一等,觀察一下孩子自己的反應,讓他獨立拿主意。如果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時,爸媽再適時加入,引導他與同伴正確交往。這樣會干擾孩子之間的獨立交往,讓孩子失去跟同伴交往鍛鍊的實踐機會。
錯誤方法三、把孩子想得脆弱
擔心自己的孩子小,被大孩子欺負,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們的交往都是單純的,他們表達情緒很直接,多數沒有惡意。爸爸媽媽可以在旁邊暗中觀察,這樣就不會破壞現場的愉快氣氛,而且不斷干擾孩子的正常交往。
-
12 # 學思地理
本人農村出身,父母也是地道的農民,對我要求比較嚴格,從不溺愛,但有一樣是我受不了的,而且現在想想當時父母的教育是嚴重錯誤的,就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舉幾個例子:
小學的時候我貪玩,整天和其他小朋友玩的天昏地暗,這個時候我媽就很生氣、很嚴厲的給我說你看人誰誰家孩子,天天學習,也不出去亂跑,不跟那些學習差的孩子玩,你和那些人(學習較差)玩,你也學習不好!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冒出的想法就是那讓誰誰家孩子當你孩子行了。就這樣慢慢的我不再和其他小朋友玩了。稍微大了一點之後情況又變了。我這個人屬於腦子比較慢,性格內向,嘴上也不會說話的那種人,可偏偏我們鄰居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孩子,張嘴叔叔嬸嬸、哥哥姐姐的叫著,讓大人覺得這個孩子懂事,聰明。這導致我媽整天說我你看你,整天憋在家裡不出門,見了人也不會說話(其實我是打招呼的,就是不會寒暄太多),你看人誰誰家孩子怎麼怎麼樣的.。這個時候我心裡還是在想那你讓這誰誰當你孩子好了。後來我去外地上初中後,和村裡的孩子(不上學了)聯絡越來越少,當然了回家之後和我玩的孩子們也越來越少,用我媽的話說就是沒有朋友。還是那個鄰居家比我大兩歲的孩子,不上學了,在家和一大幫人整天在一起玩,有什麼事都互相幫忙(比如說秋季收玉米、剝玉米皮),這個時候我媽又開始說我了,你看你比人家上學也不少,一個同學都沒有,看看人家那麼多同學來幫忙。這個時候我心裡都不在出現讓別人家孩子當我媽媽孩子的想法了,因為我知道,無論怎麼樣,我媽都會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比。“別人家的孩子”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經常用到的“法寶”,在他們看來拿別人家孩子長處和自己家孩子短處比,就會激發自己家孩子的上進心,向“榜樣”學習,殊不知這是嚴重的錯誤,這隻會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甚至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
-
13 # 守望者LF
我認為我們這個社會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認知跟不上發展。
我們過去的社會是封建社會,社會關係提倡的是隸屬與服從,比如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親子關係中提倡的孝順,最主要講的還是順。
那麼為什麼傳承了幾千年的封建隸屬思想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突然就傳承不下去了呢?
改變這一思想最大的因素在於社會的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封建社會又名農耕社會,現代社會又叫工業社會,期中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封建社會中人們最重要的生存資源田地靠祖祖輩輩傳承,而工業社會的生存資源靠的是整個社會合作創造出來。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耕時代生存資源掌握在父輩們手裡,所以那種有利於父輩們的隸屬思想不得不遵從,這也是這種思想得以發展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因此,當社會生產方式一發生改變,我們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立馬就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我們現代社會提倡的關係是,平等,尊重,自由,包容,和諧等,這即是對隸屬思想枷鎖的擺脫也是人們從生存走向發展的道路。
我認為我們的父母最大的教育錯誤在於,意識不到時代發展的改變也需要隨之改變他們的教育方式。他們還在用他們自身的成長模式應對他的孩子,殊不知這一套早就不合時宜了。
比如說過去爹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教訓兒子,哪怕他已經成年了,但是現在就不行了,多說他兩句他就會跳橋死給你看,這不是說現代的孩子比過去的脆弱,而是現代的孩子對平等,尊重,和尊嚴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特別希望當今的父母們能早日意識到發展帶來的改變,從來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來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要在推崇過去的打罵教育。
-
14 # 清心若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言行時時處處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我的父親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大家庭,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是1960年代初的大學生哦!
我的母親聰慧好學,但是我的姥爺有些重男輕女,考學的時候逼著母親考了師範,最後當了小學老師。沒有能夠繼續讀書,這是母親心中永遠的遺憾。
所以到了我們姊妹,我們的父母一直都是抱著上學想上多久就上多久的態度,翅膀有多硬就飛多遠,非常重視我們的學習。當然也非常重視我們的品質教育和習慣養成,所以我們兄妹四人雖說沒有大的成就,但都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可愛的孩子。從這點上講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是很成功的。
但是如果雞蛋裡面挑骨頭,反思一下,就我個人來講,我覺得父母有的做法雖不能算錯,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可能會更好一些。
我的母親非常善良,做事情方方面面很周到,總是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寧願委屈自己。這一點也在她教育我們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比如我的性格就很像我母親。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過於關注別人的意見,為別人著想,所以有的時候難免會覺得委屈。我是家裡的老大,自然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愛。我也很爭氣,處處都表現得很優秀,讓父母自豪、有面子。但也因此背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總想著要給弟弟妹妹做榜樣,總想著不能給父母丟臉,導致不能痛痛快快地做自己,考慮問題左顧右盼,有時候心理壓力就很大,常常感到抑鬱。
所以很羨慕現在的年輕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過自己的人生,談轟轟烈烈的戀愛,來說走就走的旅行。
回覆列表
否定孩子,這不行,那不對;孩子犯錯,不說明道理,暴打孩子;把孩子當玩具,覺得可愛好笑,教孩子罵人、直呼長輩名字等,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家長當孩子面相互指責、謾罵、打架;當孩子面指責長輩、詆譭他人等等。總之,家長的缺點、錯誤行為會影響孩子,所以有“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說。再有,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必害孩子,也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