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在農村種田的都是我們的父輩一代,等他們老了做不動的時候誰來種田呢?指望80後90後是不太可能的。
5
回覆列表
  • 1 # 老李養殖

    往後的農業發展應該會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人口大量湧向大城市,東部地區,中西部人口減少,土地空置變多,也為農場式種養殖提供基礎,所以那時一人管理上百畝地將變為常態。

  • 2 # 優福臨

    邀必答。

    中國上下5000年的農耕社會,別說20年後,就再過2000年也是農民種。

    今日說90後00後不會種田,那是你想像中城市的農民,他們不會種。可是還有多少農民在農村,過著日出而作的生活……15億口,閉上眼睛想像下,假如你周邊在15萬人圍著你是什麼概念?你看到了多少90後00後的農民。

  • 3 # 愛看愛思考

    這種事情不用操心了,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完全可以取代了人工操作。所以中央政府才會大規模的鼓勵農民進城,如果真的是這樣了?那將會是政府鼓勵的行為。畢竟機械化農業是需要大量的耕種地面的,但是,普通農民故土難離這個才是政府頭疼的地方。

  • 4 # 真32771685ii

    改革土地政策,農民承包一小片土地己落後形勢,把土地收歸國有或集體所有,加快土地流轉,把土地農場化企業化集中經營,國家加大農場企業扶持力度,讓其機械化,培養農場企業主,這樣種地也有效益,這樣會沒人種地嗎?

  • 5 # 楊哥的

    不用擔心。20年後,仍然有人在種地,只是種地的方式由牛耕變成了機耕,由手種變成了機器人種地,由分散型變成了專業戶種地。

  • 6 # 蓆鄉公民

    自有種田大戶來種,你大可不必煩這個神,現在不是就有許多地方這樣做了嗎?把田租給他們種,一年,老百姓可以得到600元左右。

  • 7 # 與時代同步

    地永遠是農民種,現如今的折騰農業只能隨行就市做為副業來對待,每年農民盼一號檔案,如此如此等待再等待,再過五會有奇蹟。

  • 8 # 閒雲野鶴26155

    種田地是農民的事,但農村的中青年講極都不肯下田,種田的我個老骨頭,八十歲了,種四畝田,還有坡地呢,還要種瓜茶就算是工作多時病痛也多,食齊降壓藥止痛藥,帶旱菸,茶水才敢去,外用藥也周時隨身帶,以後誰來種啊,年輕人到時自然會回來種的,家庭的老幼各種負擔,使之不敢離家,田地照樣種,。

  • 9 # 執著73489

    在過二十年,土地沒人種,一定會撂荒,為什麼?我們這裡五十歲以下的全村找不出兩三個人來,還是種地不賠錢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種地,是上了上一輩的當了,以為種地能致富還隨便,能過上富裕的日子,沒想到活的太累,在看那些不種地的,比我們活的滋潤輕鬆,想讓我們的孩子們種地,不可能了,想種我們也不讓,更何況他們不想種,至於二十年後誰種地,如果沒有戰爭,照這樣發展,土地長草是必然的。

  • 10 # 大海16289

    其實,這個問題是農民最關心的一件大事,會種田的老農民相繼離世,年輕的農村人又不願種田,中國十四億人口總得要吃飯,18億畝土地不能荒廢,20年以後誰來種田?

    也就是2040年以後,做為80後,都有60多歲了,80後,90後這一代人,根本沒種過田地,也沒吃過苦,他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學校度過,但他們有文化,有知識,到那時,農村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一個新型農民可以管理幾十畝,甚至上百畝,根本不成問題,做農業有機械,又輕鬆,又自由,到時候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沒有人做農業,相反,許多有錢的大企業,大公司,都想擠入農業,分享農業這塊大蛋糕。

    我相信,再過二十年,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強大,更加富裕,對農業投入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時候農民也許不再單純種植糧食,從事種植,養殖,加工多種經營之路,以後種地的農民會越來越少,種地的經濟效益會越來越高,這就是未來的農業之路。

  • 11 # 工廠三瘦

    農村空心化嚴重,只剩下老人了,年輕人也不會種地了,看起來中國的農業很危險。但是這一切在資本面前都是紙老虎!

  • 12 # 野狼77651049

    現在的農業基本上還是小農意識的農業,基本上是小方格式個體單幹的手工操作的農業。隨著社會發展,城市程序加快這種形式的農業不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一段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離開人世,我看二十年後基本上就沒人種田了。那麼二十年後國家還需要糧食,人們還要生活那麼現在必須要進行土地改革,必須進行整合實行大戶制,公司制才能讓以後的年青人用機器化的方式進行種田。否則大片耕地就沒人耕種而荒掉,百姓衣食就無法有保障。

  • 13 # 海棠春花木盆景

    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是合作社,是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一起勞動,記工分,這樣的生產方式就是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人不勤地也懶。糧食收成少,大家都吃不飽,更不提有餘糧和餘錢了。大家都窮,都比誰窮的根紅苗正。

    國家也看到這樣不行啊,這樣下去會餓死人,會出大亂子!於是在上層的默許下試點聯產承保責任制,土地分給各家各戶,收穫的糧食上交夠國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一生產方式的變革,徹底激活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人勤了地也不懶,糧食逐年豐產,人們也慢慢吃上精米細糧,雞鴨魚肉也漸走上農民的餐桌。

    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活躍,大批農民,農村年青人湧入城市打工,出現了80,90年代的打工潮,這又極大的改變了農村農業的生產方式!青壯年進城務工,老弱疾殘的留守農村,大量農田拋荒,無人耕種,城市化也在蠶食農業用地。這種狀況直接危脅中國糧食安全。於是國家又制定政策,土地積約化經營,土地經營權可流轉,讓有能力有實力的種糧大戶和農業企業承包農民土地實行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市場化經營。這也是當下農村農業正在實行的模式。

    那未來20年誰來種田呢?可能是以下幾種人去種田。

    1.青年人。那些掌握農業科學技術,有廣闊視野的年青人迴流到農田。他們用高科技培高產高質的農業產品,利用高效的物流網快速把農產品分銷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他們也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也為社會農產品豐富做出貢獻。

    2.大企業。不論是大的房地產企,如碧桂園,恆大,還是網際網路高科技企如阿里,都逐步涉足農業,他們依靠企業強大實力,整合資源,利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高新農業科實現無人化或少人化大規模現代農,這將未來中國農業的主流。

    3.農民。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以前進城務工的小青年也逐步變成中老年,也逐步不適應城市快節奏高技術化的生活方式,逐漸也反鄉種田創業,他們實力不強,只能從事小規模種養業,因為數量大分佈廣,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種田力量。

  • 14 # 幸福一家人0613

    不論什麼時候,種田的永遠是農民,至於20年後種地的農民是個什麼樣兒,決定於對農業的重視和忽視,到那時,只要能像開發商佔用耕地1/3的精力去投資農業,一切現代化,機械化,水利灌溉、機械耕作都可在室內電鈕化操作。公民可坐等自己那份應得的享受品,甚至用不了十年,這並不是夢。

  • 15 # 李老農726

    二十年後種田的肯定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農民,我想產糧區可能是承包三四百至上千畝的小農場,蔬菜區可能是管理幾十畝的智慧大棚。到那時肯定是機械化,智慧化管理,城市人買菜不用去市場,而是在網上選擇誰種的好買誰的。

    所以說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一定要在勞動的空餘時間努力學習,才能跟上是代的發展,有條件的年輕人進修農業大學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不要象我們這些老年人,學業被文革定格在小學畢業,現在被時代潮流所拋棄。

  • 16 # 最喜歡山鷹

    願意種田的留下,不想種的走人,就等你放棄呢,沒人會強迫你種田的,也好規劃未來農業,多少大戶農場主在等機會呢,農民越少越好乾事,全套農業機械化在等著施展弘圖呢,還怕沒人種田嗎?

  • 17 # 61934131815

    記得剛結婚的時候,有一次在茶館打牌被母親逮住了,她講的話我一直都記得:

    我明朝會不看哪!你跟這樣好吃懶做,您倆口子會不討米去?!

    媽己逝去一十七年了,要是她曉得我們而今的成就,不知她又會怎麼說!

  • 18 # 田野愚人

    關於二十年後誰來種田這個話題,請提問者不必過份躭心,我們當地有句俗話,“生了人頭吃人飯”船到橋邊自會直的說法,這句話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困難總是辦法多,事件總要人去做。我是農民岀身,對農方面的情況比較瞭解。我六十年代初就參加農村勞動,那個年代的農民真叫苦,日曬雨淋,蚊叮咬,起早摸黑,正是“出門雞叫,進門鬼叫”,全靠人工操作。

    後來由於科技的發展,慢慢改進實行機械操作,農民勞動強度大大減輕。農村正在全面實施機械化操作,要想實行機械化,必需土地連片,集中管理,因此農村正在搞撤村建居的試點,以租賃方式將農民手裡的土地全部集中起來,經政府部門成片規劃後,再發包給種糧大戶經營。

    有一次我閒著無聊,在一個承包大戶中瞭解到農村土地承包的情況,據他說,他夫妻倆今年承包了四佰多畝農田,兩人只要顧及田間管理,具它工作多是機械操作,工作並不算幸苦,他倆管管足足有餘,還說今後還有更先進的機器要到農村來,再多承包幾十畝也沒問題。交談之中他談到今年收成,他袒誠地告訴我,根據今年的情況,每畝農田基本有400一500元淨利可獲。這樣按400畝田算的話,他倆一年收入高達20萬元。這樣的高利誘惑誰不願意去幹呢?再說到20年後的今天,農村只要沒有其它變故,可能己經進入現代化時代,那時的農民不是大老粗了,而個個都是精英,都是知識份子,坐在辦公室裡電腦打打,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程式,是件多麼恰意的工作,誰還不願意去幹呢?

  • 19 # 農人說話

    三農改革在即:重在二農:

    我國的三農政策重在農村和農民,其中重點在於耕地荒野及農民的養老和生存關係。如果國家不加以農村的土地和經營耕種方式的改革,如果按照現行的方式繼續往前走的話,20年後的農村耕地,到處可能會是被林地和雜草所覆蓋,放眼觀看或從空中拍照觀,惜日的良田變成今日的生態植被。有很多地方的耕地零散雜小塊地,流轉費用又很低的,承包農戶自己又種不了,可以實行退耕還林。

    國家除了零散地以外可制定流轉費用標準化的數字。有的地方無人耕種且又平展的田塊大而整齊,可以用強制性的政策實行流轉標準去執行,否則會以集體的名義收入囊中,另行發包。耕地是用來從事生產糧食的基地工具,並不是用來增加林地生態環境的。

  • 20 # 絳州四妹

    20年後誰來種田?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個難題,其實也不算是。大家的觀點總落在過去,以為60後老了,種不動地了,70後都出去打工了,再加上本就沒怎麼學會種田,80後更指望不上,90後連小麥和韮菜都分不清,00後洗洗睡吧,腦子裡根本沒有種地這兩個字眼。

    前幾天,回村裡,閒聊中,發現大姐,哥,弟他們都不種地了,我一臉愕然,問弟弟怎麼回事?

    弟弟說,這幾年村裡種中藥材的人多了起來,以前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地,種了也賣不了多少錢,這不人家嘗試著擴大種植面積,就大量的租賃別人土地。

    剛好大姐,姐夫年齡大了,都有身體不適,哥嫂他們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弟弟呢,也是長年跑大車,回來後本該休息,還要忙地裡,所以他們一個個都把地租賃出去,每年得點錢,也算了心事了。

    這不,幹了多少年的農村活,終於不用幹了,我怎麼想起來,心裡還有點怪怪的,一輩子的土地呀,雖然好多年不幹,但對它還是戀戀不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媒體上有的文章寥寥幾句話而且毫無意義瀏覽量卻很高;而專業文章卻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