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評價民國第一大網紅呂碧城?
4
回覆列表
  • 1 # 篆刻書光

    簡介

    呂碧城生於1883年,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修、山西學政等,家有藏書三萬呂碧城卷。12歲那年,父親去世,因呂家無男子,族人便以其無後繼承財產為名,霸佔呂家財產,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見呂家變故,也連忙退婚。

    1904年,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斂之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從此,呂碧城聲譽鵲起,一發不可收。此後,她興辦女學、提倡女權、出國遊學,後因不屑袁世凱稱帝,毅然辭去了大總統秘書的職位。

    動盪的時代,新舊擅遞,社會劇烈的變革,個人不同尋常的境遇,使碧城的詞別開生面,多姿多彩,倍受世人矚目。呂碧城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傑出的女詞人,她的詩詞創作,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才華,作為辛亥革命前後著名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錄六十六位名家詞

    作四百九十八首,呂碧城五首殿後,有"一代詞媛"之稱。文學家潘伯鷹形容她的詞"足與易安俯仰千秋,相視而笑"近人錢仲聯先生作《南社吟壇點將錄》將呂碧城目為"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認為"(碧城)近代女詞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評價

    "網紅"兩個字怎麼可以硬生生地套在呂碧城身上呢?"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才華怎麼是”網紅“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呢?人生路不平,但是呂碧城以她的微薄之軀來興辦女學、提倡女權,不畏強權,實乃中國女性的典範。所以,對於一個已經帶有貶義色彩的詞來形容她,我不是很認同。

  • 2 # 作家桑妮

    星辰般的女子:

    中國歷史上,魏晉的男人、民國的女子,皆是活得最有風度的人。

    民國女子裡,那個最特立獨行,才情異絕,以高調綵衣大觸世目的呂碧城,最是入我心頭。孤傲的張愛玲,是極少盛讚一個女子的,唯有碧城,她用一支妙筆寫道:“中國人不太贊成太觸目的女人,早在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滿清,卻有一位才女高調綵衣大觸世目。便是呂碧城。”

    碧城的詩詞,真的極美。

    讀來有一股絕美超然的情愫襲上心頭,一如她的名字——碧城,有的全然是“仙人之城闕,超脫於紅塵霧靄,只遙思那片無垠的遼遠壯美”之意境。

    且碧城的容貌,是為當時女子少能及的。

    加之她獨有的穿衣風格,她開闊的交際,使得她在任何場合上都躍然成為一隻華麗的孔雀。人前可肆意招搖,人後是為男人眼裡的“驚才絕豔”,是女人眼裡雖妒忌卻羨慕的“風致娟然”。

    逼人的才華:

    碧城,生於1883年。安徽旌德人,翰苑世家,家有藏書三萬卷。

    父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任國史館協修,後任江西學政。母嚴士瑜,通文墨,工詩文。姊妹四人,長姐清揚,字蕙如,後任南京兩江女子師範校長;次姐美蓀,字眉生,後任奉天女子師範校長;碧城行三。三人皆以詩文名世,有“淮南三呂,天下知名”之稱。幼妹坤秀,亦工詩文,後任廈門女子師範國文教師。

    自小,碧城於姊妹中就尤為慧秀多才。

    追溯時光,且看到一個十二歲“含苞”之齡的碧城,在詩詞書畫的造詣上已頗為可觀,時人贊其曰“自幼即有才藻名,善屬文,工詩畫,詞尤著名於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頌。”

    年方雙十之際,碧城已憑著過人的才情成為京津一帶頗有名氣的閨媛才女。她的文章在報刊上屢屢刊登,各種文藝聚會上她的身影亦是常常出現。

    不過,這般諸多曝光率的碧城,並不是其令人欽佩著的一面。她令人欽佩著的,是她才情之外的那顆率真剛直的心性,以及那如橫刀立馬的氣概。時年,《大公報》創刊之際,她即成為其主要的撰稿人之一,在此她連續寫著鼓勵女子解放與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寫著這樣文章的她,如同一顆鬱鬱蔥蔥搖曳著的樹,而被無許那個時代的女性向往著和傾慕著。

    事實上,倘若放如今,渾身散發著獨我正能量的她亦是會被追捧的。

    碧城還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官辦女子學校。

    那際,袁世凱任直隸總督,為推行教育改革,而奏請慈禧太后廢除科舉制度,建立新式學堂。恰這時,碧城正為開發民智,維護女權,而積極籌辦女學。不久,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官吏的撥款贊助下,“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

    那一年,碧城,僅二十一歲。

    碧城在這所當時女子最高學府裡一呆就是七八年,後提任校長,為我國女性任此高階職務的第一人。

    1905年3月,英斂之刊印了《呂氏三姊妹集》,在《序》中他稱譽碧城“是中國女界‘碩果晨星’式的人物”。

    清醒的內心:

    那時,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年方28歲的碧城便被受邀擔任大總統的公府機要秘書,後任參政。

    只是,走馬燈似變幻的政局著實讓碧城無所適從,且看不慣一般趨炎附勢之徒的卑鄙行徑,她便帥性離京南下,奉母隱居上海。

    十里洋場的上海,碧城亦是將生活翻轉得如魚得水。

    她,涉足商界,憑著炫目的背景,良好的人脈,優雅的舉止,生意做得是風生水起,兩三年間便一躍而成為商賈鉅富。

    上海時期的碧城,是奢華的、物質的。不過,奢靡充裕的物質生活並沒讓她沉溺其中,她始終對蒼生抱著“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般的濟世關懷,以及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熱衷。

    不過,沒有了真正施展濟世關懷舞臺的碧城,內心是悵然的。

    不久,碧城為開拓眼界與胸襟,實現自己的“世界主義”,便遠渡重洋遊學到歐美。

    無奈的愛情:

    關於紅塵情愛,碧城是深諳過其苦痛的。

    九歲。因著媒妁之言,她被議婚於同邑汪氏。卻因家庭的變故,而得來恥辱。那一年,她十二歲。父親不幸離世,雪上加霜的是,族人覬覦其家財產,而無恥地唆使匪徒將其母嚴氏強行幽禁。

    所幸,十二歲小小年紀的碧城,竟有著七尺男兒般的膽識,她火速以年家侄女的身份向時任江蘇布政使的父親的好友樊增祥求助。未幾,母親真的由此脫險。只是,未曾想到的是,會由此遭到婆家的看低。他們,竟以其小小年紀便可遇事“翻雲覆雨”未免日後家訓難嚴為由,而提出了退婚。

    面對如此刁難,經此一劫又一劫的呂家自是門祚衰微,無力反對。碧城母女,因著勢單力孤而只求得全,而忍了這欺辱。

    話說,在那個年代裡,女子被退婚,是為一件奇恥大辱的事。

    因而這份恥辱,讓小小的碧城感應到了世態炎涼、苦風淒雨,並在心底深處狠狠地烙下了銘心刻骨的印記。並且這烙下去的印,終生再未曾消失減淡過。

    恨歸恨,即便恨意比天高比海深,也跟愛無關,無法阻擋得了愛的靠近。

    她的那顆破碎過的心,在他的細緻溫存下,竟神奇地癒合不見任何塵垢傷痕。她漸漸地,便生了雀躍的心,在他面前會率真地袒露心聲和那些久久無法釋懷的過往。而他,始終在默默地聆聽著,專注得不曾離去半步,一點一滴悉數都為她珍藏。

    再美好的過往,也只是過往。她和他終還是落入了那俗氣的窠臼。

    1920年,迫於政治情勢,碧城不得不黯然出國,這一段良緣就此也沒了下文。

    不過,我知道,她心裡會始終記得,在上海居住的那些時日裡,年方三十的她向儒雅的他學道,並互述綿密心意;她亦會始終記得,他的名字叫陳攖寧。

    此後,碧城與袁家二公子“寒雲公子”有了交往。

    其實,早在呂碧城任職新華宮時,袁克文就愛上她這位比自己年長七歲的才女。

    那際,碧城曾有一部詞集《曉珠集》聞名於世,袁二公子極為欣賞,還作詞寫文傳於碧城。碧城,亦早聞袁克文頗有才名,見其詩詞情致後遂心有所感。加之兩人同在京城,便有了時相過從的機會。

    那時節,碧城會常常參加袁克文主持的北海詩酒之會,與京內名士唱和酬酢。碧城去滬後,兩人間的書信依舊往來不斷。及至袁克文十年後定居天津,兩人還有詩詞酬答。只是,後續情愫了無。

    後來談及這段過往,碧城只淡淡地一笑道:“袁屬公子哥兒,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

    好個醒世高潔、深諳世事的呂碧城,愛之頓悟是這般地清雅明瞭。

    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病逝於香港,時年61歲。

    她,將全部財產二十餘萬港元佈施於佛寺並留下遺囑:“遺體火化,把骨灰和入麵粉為小丸,拋入海中,供魚吞食”。

    做女子,就當若碧城一般,擁有最強大的韌性,即使腳下再泥濘也能生存,哪怕全世界都被推翻,亦可成一株矢志不渝的向日葵。

    始終,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3 # 搞哥讀史

    1901年,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後,大清帝國最後的裱糊匠李鴻章,因身心遭受重創,不久便憂憤而亡。

    李鴻章臨死前,向慈禧太后保舉了自己一手培養的袁世凱,並得到了慈禧的認可。因此袁世凱得以繼任李鴻章,坐上了清朝直隸總督的位子。

    這一年袁世凱43歲。年輕富有朝氣的宰相,看起來與這個已經走向沒落的大清帝國極不相稱。不過袁世凱在任期間,還是在大清這個老舊的框架下,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如廢除科舉、督辦新軍、創立巡警以及開辦新學等。

    其中,開辦女子學堂,提倡女子的受教育權,也是袁世凱在任期間的主要功績之一。

    晚清和民國之女權先驅呂碧城,正是在袁世凱的贊助下,創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家公辦女學堂——北洋女子公學,擔任總教習。周恩來總理的妻子鄧穎超女士,就曾經是女子公學的學生,呂碧城門下的弟子。

    由於呂碧城欽佩於袁世凱提倡女權、興辦女學的理念,在民國時期,曾加入袁世凱的總統府,擔任其機要秘書。但後來袁世凱竊國稱帝后,呂碧城對其大失所望,便選擇離開了袁世凱,下海經商去了。

    呂碧城出生於1883年,自幼天資聰穎,辭賦一絕,思想開放,容貌秀麗,在那個還提倡婦女三從四德的年代,呂碧城無異於一朵奇葩(褒義詞),引得京城公子紛紛前來“朝聖”。

    在她的追求者中,不乏同儕青年之佼佼者,如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但呂碧城卻頗自傲,對他們的追求一概不予青睞。

    呂碧城喜歡什麼樣的人呢?她自己也給出了標準,說是“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算來算去,只有寥寥幾個人符合要求。

    這第一個滿足呂碧城條件的,是任公梁啟超先生。梁啟超早年跟隨康有為,是戊戌變法先驅。變法失敗流亡海外後,梁啟超專注於理論著述,在政治、文學、歷史領域都頗有建樹,文壇上地位極高。可惜梁“早有妻室”,苦於不能與其成秦晉之美。

    呂碧城第二個看得上眼的,乃是因刺殺攝政王而暴得大名的汪精衛。其實汪精衛當時在文學上並沒有什麼地位,呂碧城看上他可能只是因為他長得英俊。汪精衛在很年輕時就與後來的妻子陳璧君相遇相知,呂碧城當然是沒有插足的機會的。不過這一點,呂碧城倒沒有提到,只是說汪精衛太小,與自己同年,不太適合作為婚配物件。

    當然,還有一些勉強能符合呂碧城條件的,她要麼嫌太老,要麼又是早已成家,因此一直難覓佳偶,孤獨終老。

    實際上,呂碧城下海經商之後,賺得家資不菲,完全可以靠自己過上奢華的生活,無需依附男人。加上她自知思想理念太過超前於時代,若為了結婚而結婚,可能反受其害。所以她前面多番挑剔,也可能只是自己不想婚嫁的一種託辭而已。

    呂碧城雖終身未婚,但其晚年生活仍然活得豐富多彩。她憑著自己的積蓄,周遊世界,吟詠各地風土人情。同時她也作為中國首位動物保護主義者,四處宣揚動物保護觀念。在完成四方遊歷後,她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在臨終前,她參透了生命,要求自己死後不留遺體,而是將骨灰和上面粉,灑在中國南海之中。

  • 4 # 司馬長史

    呂碧城出生於官宦之家,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曾任袁世凱女秘書,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第一位女性撰稿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開創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裡的民國奇女子。

    創造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景觀,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壇以至整個社交界,“驚才豔豔”、“風致娟然”,是真正的人中之鳳。

    柳亞子稱她“足以擔當女詩人而無愧”。

    龍榆生稱其為“一代詞媛”,“鳳毛麟角之才女”。

    潘伯鷹形容她的詞“足與易安俯仰千秋,相視而笑”。

    錢仲聯先生稱她為“地彗星一丈青扈三娘”,“近代女詞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其終生未嫁,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骨灰投於南中國海。

    其著作:《信芳集》、《呂碧城集》、《歐美漫遊錄》等。

  • 5 # 契茶書舍

    命運就像一粒渺小的沙子,除了先天條件和自身努力外,更與時代洪流息息相關,在民國那個風雨飄搖、動盪不安歷史舞臺上,多少人苦心探索,多少人迷茫徘徊,個人對其命運的掌控是如此的蒼白和無力,自古皆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呂碧城亦如此。

    呂碧城——民國奇女加才女,與秋瑾被並稱“女子雙俠”。呂碧城雖出生於書香門第(安徽旌德),但她的童年卻歷盡坎坷,9歲便定下婚約,12遭受喪父痛,後來家產被奪,夫家退婚,呂碧城迫於無奈,只得寄人籬下,生活異常艱難。

    只到20歲,心高氣傲的呂碧城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生活,於是,她“背叛”了安土重遷的古訓,隻身登上北上天津的列車,踏上“逃離”之路。在更廣闊的世界裡,一代奇才之女呂碧城的人生路由此拉開帷幕。

    憑藉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呂碧城很快就聲名鵲起,紅極一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權運動倡導者、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第一位新聞女編輯、第一位女性撰稿人、第一位大學“女校長”、“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等眾多頭銜與光環蜂擁而至,說她是民國第一大 “網紅”,不為言過。 當時“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可謂是清末一道獨有的奇觀。

    抱負滿滿、雄心勃勃,呂碧城本以為自己能一展才華、實現理想,但冰冷的現實卻逐漸讓她心灰意冷。袁世凱復帝野心昭然於天下時,她毅然辭去了總統府機要秘書及參政等職務,轉而移居上海經商,憑藉自己的非凡才智與商業頭腦,她在短時間內便聚集了鉅額財富,一時間讓無數上海人豔羨生妒。

    35歲的呂碧城再次選擇“離走”,這次是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47歲時,呂碧城皈依三寶,成為居士。1943年1月24日,60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遺命不留屍骨,骨灰投於南中國海。

  • 6 # 春花秋實5872

    呂碧城,1883年生於微州一個書香門第,從小聰敏。12歲時父親去世,與母投奔舅家後因母舅保守逃出家門,1904年創辦“北洋女子公學”,時年23歲,出任總教習、監督。成為近代中國投身女子教育,職位最高的女性。她天生麗質,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成為當時雅人俊男的追求物件。

    呂碧城曾對人流露過自己對婚姻的看法:

    “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而諸宗元年屆不感,鬚眉皆白,也不太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

    縱觀呂碧城的一生,她以自己的才華,從不仰望,攀附任何人。詞學家龍榆生稱她:“鳳毛麟角之才女。”又說“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詩人”。詩人易實甫則讚道“詩文見解之高,才筆之豔,皆非尋常操觚家所有也”。

    (呂碧城的書法)

  • 7 # 四十五度說

    冠蓋群芳、風華絕代,“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足以看出這位民國才女的容貌和才情在那時都是頂頂好的。

    呂碧城是近代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的一生頗有一些傳奇色彩。出生於黑暗時代,她出淤泥而不染,身為女子關心民生,同情弱小。在民國這個泥濘不堪的時代中盛開出清蓮之姿,十分難能可貴。她是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還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者等等這些光環共同組成了民國才女呂碧城。

    百年時光,倏爾遠逝。關於呂碧城的音容笑貌我們只能從殘存的灰白照片和世人的隻言片語中推斷一二,嚴復曾經作出評價盛讚她“高雅率真,明達可愛”“美豔有如仙子”。天生麗質的呂碧城,才情和容貌使得名聲大盛,民國時期的名流才俊們爭相追逐。包括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也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但是呂碧城是一個個性極強的女人,她並不願意將就自己。在談及自己感情的時候,說到生平趁心如意的男人不多。梁啟超已經有家室了,汪精衛過於年輕,要麼君生我未生,要君生我已老。如此才情驚豔絕倫的她終身未嫁。

  • 8 # 煮酒君

    呂碧城(1884-1943),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安徽旌德人。父親呂鳳岐是光緒年間的進士,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深厚。20世紀初,呂碧城在中國文壇、女界乃至整個社交界都頗為活躍,她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與鑑湖女俠秋瑾齊名,號稱“民國南北二女俠”,她是有著鮮明個性和個人影響力的民國奇女子。呂氏一門數傑,呂碧城的姐姐,呂惠如和呂美蓀都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呂碧城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父親呂鳳岐在她十二歲的時候病逝,還未來得及從悲痛中緩過來,呂氏家族中的人便以呂家無子嗣的理由,霸佔了呂家的財產,更將呂碧城的母親軟禁了起來。得知此事的呂碧城並沒有驚慌失措,坐以待斃,而是拿起紙筆來,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求援,各界的聲音傳達到安徽政府,這才將母親解救了出來。見微知著,從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呂碧城不同於尋常女子,小小年紀便富有才略和膽識。這也是她後來能成為“民國第一大網紅”的伏筆。

    然而此事傳出後,卻引起了與呂碧城訂婚婆家的不滿,婆家汪家認為呂碧城小小年紀竟能呼風喚雨,將來過了門必定不好管教,又逢呂家家道中落,於是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在當時年代,一個女孩子被婆家退了婚,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只會招來旁人的飛短流長和冷嘲熱諷。想來這件事的發生跟她終生未嫁不無關係。

    失去了父親的依靠和呂家的蔭庇,呂碧城只好跟著母親北上投靠在塘沽任鹽課司大史的舅父嚴鳳笙。寄人籬下的生活並不好過,性格孤傲的呂碧城並不甘於這樣的生活。1903年,戊戌變法開始, 此時十九歲的呂碧城萌生了到天津“探訪女學”的念頭,在遭到了舅舅的反對後,她毅然離家出走,隻身前往天津,身無分文的她卻在火車上遇到了貴人——天津“佛照樓”旅館的老闆娘。鄰座的老闆娘在瞭解到呂碧城的情況後,便邀請呂碧城到自己家中住下。

    不久後,呂碧城得知舅父署中秘書方君的夫人住在《大公報》報館內,便寫信向她求助,信件恰巧被《大公報》的創始人英斂之看到,英斂之同情呂碧城的遭遇,也欣賞她信中的文采,於是親自到方夫人家中探訪,相見之下對其更加賞識,並邀請她擔任《大公報》的見習編輯,這才有了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呂碧城從此開始了她開掛的人生。

    縱觀呂碧城的一生,教育上,她創辦女學,使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文學上,她才華橫溢,在《大公報》上鼓動風潮,造成時勢,為當時的女權運動發出了有力的聲音;政治上,她曾是袁世凱的總統府的機要秘書......在那個波雲詭譎,人人自危的時代,她不甘平庸,奮勇向前,做出了自己所能做的努力,實為現代女子的楷模。

  • 9 # 饕餮心靈

    第一次知道她,是在大學的課堂上。新聞學老師說她是個有故事的人。

    她是《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和《大公報》的結緣其實是偶然,《大公報》的創始人英達(英斂之)在偶然間讀了呂碧城的寫給報社編輯的一封信後,被呂碧城字裡行間透露的才氣所打動,親自登門拜訪呂碧城,後來呂碧城就成為了《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

    呂碧城當時還和鑑湖女俠秋瑾共同創辦了女子學校,提倡女權,倡導婦女解放……

    她無疑是民國時期女子的另類,在那個年代的某個宴會上,她穿了一身袒胸露背的“孔雀服”,這無不是她個性張揚獨立的體現。

    她的身邊也從不缺乏追求者,比如袁世凱之子袁寒雲以及李鴻章的後輩等,但是她的眼光頗高,終身未婚,直至晚年仍是孤身一人

    我想如果呂碧城出身在現代,那麼她也必將會是現代的一位奇女子,因為身上的光芒自會散發出來。

  • 10 # 問歷史

    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強到逆天!

    12歲因救母被退婚, 20歲寫詞罵慈禧, 後成袁世凱秘書, 強到逆天

    大家對民國四大才女瞭解多少呢?四大才女包括張愛玲、蕭紅、石平梅和呂碧城,她們四個人都是文壇上不可或缺的人物,相信大家最瞭解的應該是才女張愛玲吧,張愛玲的詩詞我們也聽得最多,但是有一個女子的一生遠比張愛玲要傳奇,她就是呂碧城。呂碧城可以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女,她真的強到逆天。

    為何說呂碧城強到逆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傳奇的一生。

    12歲成功救母被退婚

    呂碧城在幼年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被綁架,此時的呂碧城只有12歲,但是她卻異常的冷靜,在京城打探這各種訊息,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求助,四處奔波,她以年家侄女的身份向時任江蘇布政使的父親的好友樊增祥求助,沒想到母親真的就此脫險,沒想到的是夫家認為這麼小就可以翻雲覆雨,以後肯定不好管教,因此提出了退婚。

    在當時退婚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退婚讓呂碧城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並在心裡面落下了深深的印記。恨終歸抵不過愛,呂碧城在之後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但是後來因為政治情勢,呂碧城出國了,這一段良緣終究沒有結果。

    20歲空手去天津,寫詞罵慈禧

    因為去探訪了女子學校,被自己的舅父被罵,最終負氣出走,隻身來到了天津,這一出走,呂碧城成功的開啟了她的文壇道路,她也開始於各界人交往。但是呂碧城得知舅父署中方秘書的夫人住在《大公報》社,呂碧城便給方太太寫了封長信求助,這封信被大公報的總經理看見了,對她的文采連連稱讚,最終呂碧城成為了大公報的第一個女編輯,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女編輯。

    登上文壇高峰,走上高職

    呂碧城的文章因為格律謹嚴,受到很多詩詞界的前輩的稱讚,她還提出了女權,這在社會上激起了一千層浪,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向,一時間出現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從此呂碧城在文壇上聲名鵲起,也走上了獨立的人生之路。秋瑾在1904年專門來天津拜訪呂碧城,兩人很快情同姐妹,定為文字之交,成就了當時的“雙俠”傳奇。

    不僅在文壇上,在職位上,呂碧城在1912年的時候成為了袁世凱總統的機要秘書,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任此高職的女子。呂碧城與袁世凱的二公子還有過交往,只是也沒能幸福的在一起。

    孤老一生

    對於愛情,誰說一定要擁有,1943年,呂碧城在香港病逝,享年61年,呂碧城終身未嫁,但是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了一生。

  • 11 # 亭殿閣

    有些女子,存於歷史裡,任花開花落,月缺月圓,時間的河流涓涓不息,卻依然盛放在歲月裡,精彩了命運,驚豔了眾生,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段傳奇,民國時期的呂碧城便是這樣的女子。

    呂碧城

    呂碧城——與秋瑾齊名,號稱“民國南北二女俠”,是“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第一人”,與古人李清照媲美,被稱為“三百年來第一女詞人”,她曾一人遊學歐洲,被稱為“北洋女學界的哥倫布”。可她的一生,縱然風華絕代,卻獨身終老,給後人留下無盡的唏噓,關於她終身未嫁一事,一直眾說紛紜,而答案,似乎可以從她的生平裡尋找。

    少年失怙,家產被奪,夫家退婚,寄人籬下,母妹服毒,這是呂碧城的少時經歷,一樁樁一件件落到別的女子身上,都足以摧毀一個人,然而,當這些落到呂碧城身上時,就成就了一個傳奇。

    1985年,呂碧城十二歲,其父呂鳳歧去世,族人巧取豪奪,霸佔呂家財產,甚至唆使匪徒將母親劫持。當時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訊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才得以圓滿解決。這本是一個女子無奈之下的機智之舉,可放到那個時代,落到旁人的眼裡,卻是一個女子不安本分,不宜家宜室的表現,尤其是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更是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喚雨,於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只能答應。

    家庭破敗,遭遇退婚,呂碧城和其母只能投奔舅父嚴鳳笙,在之後,時代風雲變幻,呂碧城受西方民主思想輸入,中國女性開始覺醒,“張女權,興女學”,爭取男女平等權利和女子受教育權利,為當時婦女解放運動潮流的影響,逃出家門,奔赴天津,探訪女子學校,自此以後,她開始登上文壇,與各界名人開始交往。

    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正式開學,呂碧城出任總教習,傅增湘為監督

    呂碧城提倡女權,建設女校,聲名鵲起,盛譽隨之而來,同時與秋瑾也結為摯友,值得一提的是,秋瑾為了呂碧城慨然取消其號,原因是呂碧城已經名聲大著,“碧城”一號從此應當為呂碧城專用,自此京中人士不再誤會呂碧城的詩文都是出自秋瑾之手。面對秋瑾勸說自己與其一起去日本從事革命活動,呂碧城以“持世界之人,同情於政體改革”,只想繼續留在國內辦報拒絕了,但她願以“文字之役”,與秋瑾遙相呼應。

    事業風生水起,可感情卻遲遲沒有找到歸宿,她不是沒有遇見過愛情,只是永遠擦肩而過,她是袁克文窮盡一生也沒能擁入懷的佳人,也是眾多人心心念念卻只能遠望的才女。昔日退婚給她留著了深深的傷痕,她道:“不遇天人不目成”,可其實她是害怕了吧,人年少時候在感情裡受到的傷害往往不可被治癒,那年被退婚,她成了眾人眼裡的笑話,關於愛情,還沒有體會到美好,就只剩一聲嘆息。

    1929年在奧京維也納萬國保護動物大會演說時之服裝

    晚年的呂碧城周遊歐洲,她加入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宣揚保護動物的理念,在遊歷的過程中,她以良好的形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女子的風采。1930年,在滾滾紅塵裡走過大半生的她,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十三年後,她長闔雙眸,骨灰撒向南海,她這一生隨海水逐流而去了。

    回望呂碧城的一生,呂先生俠骨柔情,她的才情凌駕於革命之上卻又不涉足其中,只是命運讓她遁入空門,命途多舛讓她獨身一人過了一生。

  • 12 # 一往文學

    談及民國奇女子,或許你首先想到的是孤高冷冽的張愛玲、身世飄零的蕭紅,亦或一身詩意的林徽因,然而當我們拂去歷史百年的塵埃,一個超絕景觀便躍然眼前——“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嚴復稱許她說:“此女實是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收她為徒;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延邀其為自己的機要秘書;蘇雪林更是稱其“美豔有如仙子”。不僅如此,在她61年的生命歷程中,數度與“中國第一”相逢:“中國第一位女編輯”、“近三百年女詞壇第一人”、“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執掌校政人”、“中國第一位系統翻譯佛經的女性”、“中國近代第一位系統提出女子教育的思想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就是這樣一位美麗摩登、才膽兼備的奇女子,月老卻吝於牽線,少年閱歷坎坷,青年走上歐化之途,老來清修梵音,一生未有婚嫁。

    隻身一人遠上天津,從此天高海闊

    呂碧城,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於1883年生於山西太原,排行老三。父親呂鳳歧任山西學政,官居三品,博學廣智,為人志誠清高,家中藏書多達數萬卷。呂碧城天賦極高,加上自幼耳濡目染,五歲能屬對,七歲繪山水,十二歲就寫出了“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的絕妙好辭,聞者無不讚嘆。然而父親的突然離世過早地結束了她安定富足的生活,呂鳳歧膝下無子,僅有四女,一場財產爭奪的醜劇鬧哄哄上演,讓十二歲的呂碧城初嘗人世冷暖。呂家親族為奪得遺產,唆使劫匪劫持呂家遺孀,遠在京城的呂碧城聽聞後四處告援,尋求父親生前故交、學生的幫助,竟將母親安然無恙地解救出來。憑此一事,與呂碧城締結婚約的汪家認定她絕非安於在家相夫教子的池中之物,當下退婚,惹出不少閒言碎語,給她年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翳。

    年少失怙,無人護持,母親帶著她們姐妹四人投奔舅父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1903年春,維新思想有如雨後春筍,勢如破竹地在中國大地綿延生長,才膽兼備的呂碧城有感於新思潮的召喚,向舅父提出到天津探訪女學的想法,被因循守舊的舅父一通呵斥。面對前路茫茫的未來,二十歲的呂碧城毅然決定掙脫家庭的束縛,伺機出走,隻身一人遠上天津。這一離開,便不回頭,從此天空海闊。

    匆忙離家的呂碧城錢財有限,舉目無親,生存堪憂之際,得知父親生前一位秘書的夫人住在《大公報》報館,便寫信求救,機緣巧合,這封信最後落入《大公報》總經理兼總編輯英斂之手中,英斂之感其英勇,愛其才華,便邀她做《大公報》的見習編輯。因禍得福,呂碧城經此一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編輯。而這,只是她傳奇人生的開始。

    當時之中國,民智未開,歐美新風吹醒了一批志士仁人,男女平權與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主題。主筆《大公報》後,呂碧城連發《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振奮人心的文章,同時她也工於詩詞,以橫刀立馬的氣勢寫出許多宣揚革命的豪邁詩句,一時大放異彩、風頭無兩,“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秋女俠”秋瑾亦慕名前來,兩人促膝而談,同塌而眠,締結了深厚的友誼,被時人稱為“女子雙俠”。後來,秋瑾遇害,呂碧城冒著巨大的風險,為其收殮樹碑。

    在報紙上宣揚男女平權的思想收效顯著,但呂碧城認為治病良方仍在教育。1903年,她參與籌辦北洋女子公學並任總教習,三年後便升任校長,年僅23歲。在此學習的許多學生後來都成為中國傑出的女權革命家、教育家、藝術家,包括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等,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也曾在這裡親聆呂碧城授課。

    民國成立後,應袁世凱之邀,呂碧城任職總統府秘書,然而時局的混亂與商場的黑暗讓她從政的熱情慢慢冷卻,她發現自己既無做“指示針”的野心,也無意於爾虞我詐、玩弄權術,“洪憲帝制”議起,她便徹底離開政壇,選擇在上海定居。在此期間,深諳陶朱之術的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在這十里洋場遊走自如,結交士紳,把握商機,居然以一己之力,獲利頗豐,一躍進入極闊綽的上層階級。她在上海的生活極為歐化、奢華,曾經大力提倡西方的交誼舞,出入以汽車代步,著歐式錦衣,時人謂之“怪誕不羈”。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名思想先進、有濟世之意的新女性,呂碧城並沒有隨意揮霍豐厚的家資,而是合理投資,並慷慨解囊,在1920年出國留學之前,將十萬巨金贈與紅十字會。

    往後的十餘年,呂碧城兩度遊歷歐美,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了文學與美術,遊覽了歐洲名勝阿爾卑斯雪山、拿波里火山等地,每至一處,必屬詩文,寄回國內,邀華人一起與她看世界。

    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1928年,呂碧城在日內瓦參加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並發表演說,其間盡棄奢華、持戒茹素。1930年,47歲的她正式皈依三寶,以餘生遙望佛門。

    婚姻不過是她的選修課

    縱觀呂碧城這一生,可謂是聚萬眾視線於一身,走得風光坦蕩。從編輯報刊、興辦女學到涉足政壇、馳騁商界,無一處不肆意瀟灑、風采奪人。然而老天彷彿唯恐有一個太過美滿的人生,她這一生未遇良人、未有婚嫁。

    正如蕭紅揣測的:“當我死後,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久流傳。”人們對知名人物的情感問題總是興致勃勃、津津樂道。而這個聳動京城、聞名中外的呂碧城,在這方面卻是乏善可陳。是被少時退婚的陰影籠罩了一生,此生再不願踏足婚姻?還是受西方新思想的影響,抱定了獨身主義?在筆者看來,並非如此。作為“近三百年第一女詞人”,她曾寫過兩首極好的《浣溪沙》,其中一首的下闕是:“天轉地璇千萬劫,人間只此一回逢。當時何似莫匆匆。”這是怎樣的一場相遇?於千難萬險中擦肩而過,驚鴻一瞥、驚心動魄,而後以餘生回味這一刻。另一首《浣溪沙》的第一句便是:“不遇天人不目成”。天人,是指超越凡俗之輩的傑出人物,“目成”則是取自《九歌》:“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四目相對,一見傾心。可以想見,呂碧城心目中的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對方沒有那一份驚鴻照影的驚豔,沒有那一份過人才識的吸引,她是萬萬不能委曲求全的。因此,即使當時追求她的才俊有如過江之鯽,譬如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人,她也大大方方地公開宣告:“生平的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已婚,張騫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我要的不是錢和門第,而在於學術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東不成,西不就,失去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以文學自娛了。”呂碧城在婚姻上的謹慎堅持,由此可見一斑。

    呂碧城工於詩詞,柔剛並存,有些詞寫得悽惻婉約,窈深綺麗;她提倡男女平等,但不認同女性以著男裝的方式反抗,認為女人天然有自己的美,不必自卑遮掩。世上男人多痴迷於她摩登張揚的一面,卻甚少有人理解她內心的細膩深情。她並非天然一副石頭心腸、清心寡慾,她亦有自己的柔軟浪漫、嚮往愛情,不過她追求的,不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還有細水長流的一生。這是不能有其他人參與分享的一生,因此,即使對方再優秀,若已有家室,她絕不下嫁;這是需要兩人一起妥帖經營的一生,因此面對火熱追求他的袁家二公子,她只輕飄飄來一句:“袁家公子哥也,只適合在歡場中偎紅依翠。”或許,半生致力女學的呂碧城早已意識到,婚姻不過是她的選修課,無關體面,無傷大雅。

    襟抱已開,良人不至。既然沒有一個能與我漫步雲端、並肩而行的知己,不如孑然一身、悠遊歲月,聊以餘生奉送青燈古佛,尋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民國時期的名媛,拼的是爹,官要大,錢要多,再加上良好的教育,優雅的生活,和有名氣的人談幾場戀愛,這就是當時名媛的模樣。

    呂碧城卻是個另類,她無權無勢,憑才華做了無數第一人,一生如戲,跌宕起伏,驚豔了整個民國。

    (呂碧城舊照)

    一、少逢家變,孤身闖天津。

    呂碧城生於清朝末年。父親呂鳳歧才高八斗,考中進士後一直在京城做官,但他為官廉潔正直,因此家中並不算闊。呂碧城的母親嚴氏也是書香世家的千金,呂鳳歧前妻亡故後,嫁給他,並生下4女,由於前妻所生2子夭折,呂鳳歧對4女的教育頗為重視。

    呂碧城自幼聰慧,在父母的教育下,6歲便能與父親對詩,12歲已能寫出渾然大氣的詩詞,因此頗有才名。

    9歲的時候,由呂鳳歧作主,將呂碧城與同鄉故人汪氏之子定了婚約。按說到了待嫁之年,呂碧城就像舊式女子一樣嫁為人婦,相夫教子過一生。但命運卻和她開了個玩笑,在她12歲時,父親中風病故,族人為了侵吞父親留下的家產,竟唆使匪徒綁架了她母親。呂碧城得知後,情急之下,不斷給父親的同僚和朋友寫信求助,最後總算救出母親,但財產那是定然無望了。

    沒想到此事卻讓汪家起了戒心,認定呂碧城小小年紀,竟知道四處奔走疏通關係,必定不能安分守紀。再加上呂碧城家勢衰敗,汪家更加堅持要退婚,呂碧城的母親無奈,只得同意。

    家產被佔,母親只得帶著呂碧城4姐妹回了孃家。

    寄人籬下的生活,自然受盡白眼。難熬的日子,讓呂碧城萌生了早日離開的念頭。她苦學之餘,聽說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天津興辦女子學堂,欣喜不已,時年20歲的呂碧城心嚮往之。然而舅父卻百般阻撓和責罵,並要她安於本分,恪守婦道。

    呂碧城性格倔強,再加上久被壓制,早就想快些離開這讓人不愉快的地方了。所以她與舅父發生了爭執,隨後連行李都顧不得收拾,便登上了通往天津的火車。

    (英斂之舊照)

    二、獨立自主,成女權先鋒。

    呂碧城的出走是勇敢而衝動的,她身上只有一點錢,又無親可投。何況又是孤身一個女子,這簡直是全無希望的掙扎。

    所幸在火車上,她遇到了佛照樓的老闆娘。老闆娘感觸她的勇氣,又為她的率真和才華所驚歎,到天津後不光解決了她的落腳之處,還把她介紹給了好朋友——《大公報》的創始人英斂之。

    呂碧城憑一封信打動了英斂之,她的才情和膽識無不讓英斂之對她刮目相看,很快她就成了《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

    女子走向社會,在當時簡直是開了風氣之先,有人贊成,亦有人指責,呂碧城很快就成了焦點人物。

    僅數月間,呂碧城便有數篇詩詞文章發表於《大公報》,她的詩詞文章瑰麗大氣,立刻吸引了無數讀者,被人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自強自信的呂碧城深感獨立的好處,於是再發“女子解放自由及女子應受教育”的高論,並且在報端長篇累牘地宣傳女子解放和受教育不光是國家的進步,亦於國於民益處多多。

    呂碧城不光鼓吹女子受教育,還身體力行地四處遊說,籌款辦學。

    在英斂之的介紹下,她先後認識了嚴修、傅增湘、盧木齋等社會名流,她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支援和幫助。

    1904年9月,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呂碧城在眾人的推舉下擔任校長,不光要負責學校所有事務,還教授語文。自此,呂碧城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女校長。

    (秋瑾畫像)

    三、俠肝義膽為朋友。

    呂碧城颳起的這股強勁的女權運動風,甚至吸引了身在北京的革命女性秋瑾。秋瑾專門從北京慕名前來看望她,雖相處只有4天,但兩人一見如故,情同姐妹。

    有趣的是秋瑾在之前也一直用“碧城”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文章。因此呂碧城在報刊上發的文章,北京人都以為是秋瑾所寫。秋瑾見到呂碧誠後,見她“美若仙子”,才情出眾,名氣更是大紅大紫,認定“碧城”之名只能是她專用,所以從此再也沒有用過“碧城”這個筆名。

    秋瑾是愛國青年,她一心想去日本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並勸說呂碧城同行。但呂碧城認為女性解放是國家進步當務之急,因此委婉地拒絕了秋瑾的建議。

    3年後,秋瑾密謀在紹興起事,由於事洩被捕遇難。由於清政府血腥鎮壓革命黨人,秋瑾去世後,為避嫌疑,竟無人敢去收屍,更不要說有人敢說句公允的話了。

    呂碧城一生看得上的人不多,好朋友更少。秋瑾與她雖說相聚甚短,卻視為知己,因此她不顧危險,設法將秋瑾的屍身偷出掩埋,並行祭奠之禮。隨後,她又慨然為秋瑾立傳,國內報刊不敢發,她便用英文寫好化名,投到國外報刊上發表,在國際上頓時反響一片。

    清政府憤怒之餘,對她起了疑心,再加上得知她與秋瑾素有書信往來,於是命袁世凱拘捕她。不料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是呂碧城的忠實粉絲,不僅極力幫她脫罪,還在其建議下,呂碧城還成了袁世凱的機要秘書。

    (袁世凱舊照)

    四、無人可及的社交名媛。

    袁世凱稱帝前夕,呂碧誠由於與他政見不一,便辭職遷居上海。由於她人脈廣,不光與名流政界交往深厚,還與各國洋人朋友相交,因此在上海時與洋人在生意上合作,又投資股票,所賺不菲,

    她身邊的好心人難免為她操心婚事,說得多了她亦是撫掌嘆氣說,雖說我不在意對方門第財富,唯希望文學地位高於我,可是梁任公(梁啟超)已娶妻,汪季(汪精衛)又太年少,實在找不到志趣相投之人。

    此後,呂碧城又厭倦了做商業達人,於是出國留學,漫遊世界,寫書亦寫詩,始終孤單一人。

    老年時最終定居香港,一心禮佛,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知大限已到,於是立下遺囑:不留屍骨,火化後將骨灰和麵,捏成面丸,投於大海餵魚。

    呂碧城一生活得自我,自主,自在,連死亦是灑脫,這樣的女子,試問又有誰能配得上她呢?

    (參考史料:《呂碧城傳》《呂碧城自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蓮一教師體罰學生被處理,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