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米小兜

    ┋一般來說魚類上浮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最常見的一種原因就是水中含氧量下降甚至缺氧。

    首先是氣壓偏低造成的水中含氧量低,迫使魚類都浮出水面嘴巴一張一合的試圖呼吸一點空氣中的氧氣。比如暴雨前的悶熱天氣。

    其次就是水質的變化,水體汙染過重或者水體裡面魚的密度太大,都會造成缺氧,而迫使魚群大量的上浮。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水體溫度的變化。

    溫度比較低的冬春季節,如果碰到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太陽直射會造成水域溫差比較大。當某一時段水面溫度逐漸升高溫暖舒適,也會造成一定的魚類上浮現象。

    ┋我們出釣如果遇到魚兒大量上浮的時候,就一定要及時的做出應對,這時候還釣底可能難度就比較大。

    餌料容易在中上層就會被截口,造成空勾到底無魚口。我們可以改用釣離底,從下往上或者是釣浮從上往下,慢慢的去搜索魚層。

    ┋關於魚類上浮餌料的使用

    如果是釣浮,當然是霧化好一點的拉餌比較適用。但是如果選擇釣離底打行程,餌料的霧化和融散就要適當的控制,霧化太好容易招來過多的中上層小魚的爭搶,比如白條。春季用餌還是以腥味為主效果會比較好

    我們在野釣的過程中遇到天氣多變,魚類上浮。就會面臨諸多痛苦的抉擇,需要臨場應變並做出不斷的嘗試。適當的放棄對大魚的執著,轉而去享受狂拉小魚的樂趣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選。

    釣魚如做人,懂得取捨方得善果!

  • 2 # 釣魚人老高

    魚上浮的情況並不少見,實際垂釣過程中經常能遇到,但造成的原因多種多樣。回到釣友的問題“魚兒上浮,應該怎麼恰當、合理的應對”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水體溶氧量不足,導致的魚上浮

    2、低溫環境下,水溫上升導致的魚上浮

    3、魚層混亂(食物誘集),導致的魚上浮

    4、水質或魚自身原因,導致的上浮

    水體溶氧量不足,導致的魚上浮

    魚活躍在水中,對溶氧量異常敏感,水體溶氧量增加或減少,直接影響魚的活性,包括攝食積極性。相比其他季節,夏季氣溫、水溫高,氣壓低,水體溶氧量是四季中最低的季節,特別是在連續陰天的情況下,水中的溶氧量大幅度降低,對魚而言,常有不足的情況,因此在魚趨氧性的驅使下,多有上浮的情況,甚至有時因缺氧嚴重直接導致魚浮頭的發生。如果再遇到微風細雨的情況,如果仔細觀察水面,常有大魚在水錶翻騰泛起的水花、漣漪。

    應對方法:魚上浮,此時需及時改變垂釣方法,鯽魚、鯉魚通常是底層魚,逐氧的原因而上浮,但到底是聚集在水層的哪個位置,與水溫、溶氧量都有關係,需要透過調整垂釣水層的具體位置,直至有魚口出現為止。值得注意的是,餌料建議做的蓬鬆、霧化,提高餌料的適口性,更利於魚的攝食。另外特別是陰天再下雨的情況下,水溫下降、溶氧變得豐富,這時小雜魚也變得活躍,餌料中儘量減少腥味餌的使用,適當新增一些香味、奶香、麥香餌或者薯香、穀物香類餌料,這樣有效避免小魚鬧鉤,吸引大鯽魚、鯉魚的吞食。

    低溫環境下,水溫上升導致的魚上浮

    魚有趨溫的特性,但並非就是趨向水溫高的水層,而是向最接近適宜水溫的水層遊動。比如鯽魚,最適宜水溫是15-25℃,當活躍的水體溫度長時間處於低溫時,遇到水溫上升時,魚多有上浮的可能,這點在早春最明顯。早春相比冬季,氣溫、水溫開始回升,特別是中午時分,水溫比清晨、傍晚有較大的溫差。這個時間段垂釣時,常遇到魚口突然減弱,主要原因便是,水溫上升導致魚上浮,這時需要及時改變垂釣水層,會有更好的魚情。

    應對方法:魚在趨溫的驅使下上浮,魚上更適宜的中上水層遊動、聚集,這時釣浮魚情更佳。需要注意揚竿頻率,餌料入水後不斷散落、霧化,能夠起到邊釣邊誘的作用,更利於將魚吸引、聚集在設定水層。如果是打窩誘魚,選用一些像豆餅粉、玉米麵、麥麩等輕質誘餌,入水後快速散落,而不至於沉沒水底,再將魚群吸引至水底。

    魚層混亂(食物誘集),導致的魚上浮

    每個魚種都有各自善於活躍的水層,比較鯽魚、鯉魚多活躍在水底,而鰱鱅喜歡遊弋在中上水層,但並非固定不變的,魚層錯亂在黑坑搶魚或者粉末狀窩料投擲過多時有發生。黑坑搶魚時散炮類誘餌入水後,快速窩料,氣味分子在各個水層傳播、快速,瀰漫在整個水體,魚群在食物的吸引下,在水中各水層穿行、覓食。所以每個水層都有魚群的活躍,包括中上水層。

    應對方法:魚層混亂,一般透過改變垂釣方法,比如經典的飛鉛、行程釣法。兩種 垂釣方法本質上是一致的,均是延長鉤餌下落、就位的時間,在穿越各個水層時,留有充足的時間等待魚的發現、攝食。其中飛鉛釣法不改變原有的線組,操作簡單,只是改變鉛墜與8字環間的距離,保持10或15公分均可,極端情況下,鉛墜緊貼浮漂的下腳,這樣操作無疑延長子線的長度,擴大了擺動幅度,鉤餌緩慢下落的過程中,動感十足,類似於活躍在水中的小蟲,很容易吸引魚群的注意。

    水質或魚自身原因,導致的上浮

    垂釣的水域,包括野河、湖泊都會水質異變或不利於魚棲息的情況,這時魚通常有較強的不適感,活性差,甚至頻繁上浮露出脊背。另外魚棲息在自然水域,總有生病的可能,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肥水塘或者無外來水源的死水塘,魚容易生病,也會導致上浮。這兩種情況的魚上浮,不同與水溫升高或缺氧,一般攝食慾望低,即使遇到食物,也很難引起它們的興趣。

    應對方法:遇到這樣的魚上浮,再改天垂釣方法,或者更好餌料味型、狀態等,也難有較好的魚情,這是魚自身的活性低,攝食興趣低落所致。筆者曾在魯西農村遇到這種死水塘,水難迴圈,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棲息在這裡的魚多上浮,有時甚至有尾巴拍打水面。筆者把所帶商品餌料、玉米、小麥顆粒,包括蚯蚓等等,試了個遍,魚口零星,提竿也不上魚。窩料投擲後,窩點周圍水面平靜,毫無魚星。所以在這種水域垂釣,筆者建議早早收竿,更換垂釣場合,是更佳的選擇,避免浪費餌料、時間。

    寫在後面

    本文介紹了4個上浮的原因及應對措施,不過在實際垂釣過程,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至於原因要不本文描述複雜的多。另外垂釣是個系統工程,上述應對措施也並不保證一定有好的漁獲,這還關係釣浮漂調釣、餌料味型搭配、提高技巧等等,所以釣魚人需要更細緻、全面的應對,這樣有好漁獲的機率更大些。

  • 3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作為老釣魚人,什麼樣的魚情都是會經歷過的,對於魚兒上浮,其實大家並不陌生,因為一年四季都是能看到的,所以釣魚人多多少少也會去關注和解決,但是能引起魚類上浮的原因卻是有多種多樣的,針對不同的原因,其應對方法也是有所不同。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就是在魚兒上浮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找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形成的問題。

    一、由溫度引起的上浮

    溫度是天氣構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最明顯最直接的,夏季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熱,冬季的時候會感到冷,這些都是氣溫直接導致的,而在水裡,也同樣存在溫度的差異,只不過水溫是透過氣溫影響到的,而且有一定的時間差,一般在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是根據水域面積,水深,及天氣變化的程度大小決定的。

    但是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溫差的影響帶來的,也是在升溫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比如:在冬季或者春季大晴天的時候,是非常容易見到魚類上浮的現象。這就是原本低溫的情況下,水的上層在陽光的直射下會迅速升溫,而魚雖然是變溫動物,但是它們也具有一定的趨溫性,所以就會離底起浮,甚至是上浮到溫度最高的水皮。它們也想有好一點的活性,對於巡遊覓食是很有幫助的。

    解決方法:針對因溫度引起上浮的魚類,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它們也是願意進食的,但是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也就是它們能真正適應這種水溫變化的過程,只要充分適應了,就會開口覓食的,而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們不進食的情況,那就是時間沒到,魚兒還沒有適應過來而已。

    二、由氣壓引起的上浮

    氣壓也是天氣的構成因素之一,但是一般情況下氣壓是不會對魚類造成太多的直接影響,能影響到魚類的是氣壓透過水體溶氧量來間接影響到魚的,氣壓高的時候,水體溶氧量就高,魚類就能順暢呼吸,活性就好,反之亦然。

    當然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氣壓也是很高的,所以低溫下魚是不怎麼缺少氧氣的,但是此時溫度的影響已經超過氣壓的影響;而在高溫的時候,氣壓的影響就佔據了主要的地位了。比如:夏季三伏天的時候,這是典型的低氣壓天氣,此時水體溶氧量降到最低,魚就會因缺氧而上浮到水面,尤其是鰱鱅等魚類,會直接在空氣中吸取氧氣。

    解決方法:對於因缺少氧氣,水體溶氧量低而導致的上浮,其實最根本性的方法是等待天氣轉好,可以等一場降雨,或者在颳風的時候在下風向釣魚。此時水體中的氧氣會在雨水颳風的影響下有所增加,魚類的活性就會上升,開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由食物引起的上浮

    自然界的動物,絕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圍繞著食物進行的,魚類也是同樣如此,水中的食物畢竟有限,況且時間長了肯定會變質,對於新鮮的食物需求就非常強烈。新鮮食物哪裡有?水中也有但是有限,競爭力也大,那麼很多就來源於陸地上了。

    所以不管是何種外力因素,從魚類對於食物上的需求方面來說都是有利的,尤其是在下大雨,或者起大風的時候,能將陸地上很多食物帶到水裡,最先接觸到的地方肯定是水面,沉水型的可能會沉底,但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那麼魚類在趨食性的影響下,就會離底上浮,甚至是直接在漂浮於水面食物下面進食。

    解決方法:針對由食物引起魚類上浮的情況,其實作釣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我們就是來送食物的,真好投其所好。但是簡單歸簡單,在實際作釣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一些東西的,比如:對於聲音動作的控制,因為魚上浮之後其警惕性是非常高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游到水底,那麼就要輕輕地將鉤餌放在有食物集聚的水下,可以適當提逗,以刺激一下魚口,幫助就餌。

    最後總結

    以上就是三種引起魚類上浮的主要因素,分別是氣溫,氣壓,以及食物導致的,這也是常規的影響因素,當然也是會存在一些非常規的影響因素,比如:現在人類的活動對魚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對於一些非法的捕撈行為也是會引起魚類上浮的,而這些上浮一時半會可能會改變不了,那麼魚口就很差,所以在平時還是要注意保護我們的漁業資源,遇到違法行為也要積極抵制,才能資源永續。

  • 4 # 宜城戶外

    魚兒上浮一般都是氣壓低了,可以找比較陰涼的地方試試,有可以選擇離底調釣法,餌料適當加點果酸加強誘魚,可能效果會好一點!

  • 5 # 窩食痴貨

    你說這個魚是家裡養的魚,還是池塘的魚,我說說我家裡養的觀賞魚,魚我養了一年辦了吧!共兩條,在一個小魚缸裡,小水泵是天天開著的,一般都在水中間遊,只有不舒服的時候會沉在水底不咋動,餵食的時候都會浮上來!不知回答是否滿意!

  • 6 # 小栗子娜娜

    海洋大學水族專業畢業的來回答。

    魚兒上浮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上午魚兒會在接近水面的位置,水中的蜉蝣生物是魚兒的美餐,如果是家養的魚兒到了餵食的時間或者看到主人靠近魚缸都會上浮等待餵食。一般這兩種情況都是魚群一起出現上浮。

    如果家養的魚兒一直處於水面處,可考慮魚兒有缺氧情況,可以加氧氣泵,或者考慮換水增加水的含氧量。如果只有個別魚兒在水面處,其他魚兒正常,應仔細觀察上浮的魚兒,應該是這條魚兒生了病。

    家養觀賞魚多見於面板病,魚身有白斑,應立即將病魚取出隔離調養。一般的家養觀賞魚可以使用少量抗生素撒在水裡,或者少量高錳酸鉀治療面板病。注意家庭水族箱換水應將換水管插到魚缸底部,吸出三分之一髒水,再往魚缸里加三分之一新水,新水必須經過除氯,可以買除氯的藥片,或者將自來水放置三天。發現病魚的水族箱要儘快換新水防止傳染。

    最後溫馨提示,家裡的水族箱買新魚回來要連著袋子和水一起放在水族箱裡半小時,等溫度一樣了再將魚兒放出到水族箱,不然溫差很容易導致魚兒生病。

  • 7 # 狙鯽手小張

    其次魚兒上浮後應該如何作釣。這時我們可以馬上改為釣行程,釣的時候浮漂的釣目不用變,只是把浮漂不斷向下移動三十到五十公分左右,來慢慢找到魚成即可,當找到了魚層之後,浮漂就會出現以上的那幾種訊號。如果其它幾種訊號都能中魚,只有加速下層刺不中魚,那麼我們可以多加點鉛皮,把浮漂的釣目調低釣靈,直到能刺中魚為止。(喜歡的朋友可以加關注,小編每天更新精彩釣魚影片,感謝!)

  • 8 # 胡化宇

    魚兒上浮以高溫天氣之多,因為水裡氧氣稀薄,在飼養的水塘裡,就應該馬上打氧,如不及時打氧夜間無風加悶熱,魚可迅速死亡百分之三十以上。

  • 9 # Su1他她它

    在魚塘裡的魚是因為魚塘水位較淺水裡缺氧,還有就是要死的魚也會這樣。在河裡的魚大魚幾乎是不會有這樣的情況,除非是有些魚種(比如翹嘴這類的,因為捕食小魚)還有就小魚會有這樣的情況。

  • 10 # 森6789

    魚兒上浮的情況大至有這些,夏天早晨氣壓低時,中下層的魚都起浮,大約九十點鐘就下去了,再有當天氣十分炎熱時下午一兩點鐘河裡魚兒也上浮,學識淺不知說得對不對

  • 11 # 蛋白埋線

    一般來說魚上浮在高溫天氣,因為水裡氧氣稀薄,會發生缺氧,在飼養的塘中,應該立刻打氧,加大供氧量,如不及時供氧氣,夜間無風並且悶熱,魚會迅速死亡百分之三十以上。

  • 12 # 鴻漁不只是說魚

    魚兒浮頭一般是缺氧造成的,缺氧要考慮是物理性缺氧還是水質汙染造成的水質問題。一般氣壓低容易造成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可及時開啟增氧泵曝氧。如果是因為水質惡化問題造成的缺氧,需要及時對水體進行處理或換水。如水體氨氮增高,曝氣時候產生的泡沫較為粘稠,水質發黑或渾濁,均會導致水體溶解氧下降。

  • 13 # 硒都漁夫

    魚兒上浮,有可能是水中的含氧量不足造成的,應對方法了,你的每個水層是找魚。水底沒口,釣離底,離底沒口釣浮,如果還是沒口,收裝備回家吧,等天氣好了再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妹妹先認識一個男生的,姐姐也喜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