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雷書院
-
2 # 歷史來揭示
唐太宗 侍中 魏徵 我個人認為魏徵最大的功績是為樹立了良好的君臣關係,正是因為有了魏徵,唐初的諸多名臣才有了最大的發揮舞臺,因此他是太宗朝政治清明的根本,魏徵太宗朝諸臣為唐朝的基業打下了堅實基礎。我認為魏徵可居此列。 武則天 內史 狄仁傑 很難想象沒有狄仁傑,武周政權會走向何處,狄仁傑最大的功勞是匡正武則天的弊政,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存在,唐朝才能走過武周時期的政治動盪,他舉薦的張柬之、姚崇更是唐中期的名臣。我認為論出色的宰相,狄仁傑當仁不讓。
房玄齡 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貞觀中,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 杜如晦 如晦為相時,正值唐新建不久。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兩人所定。時稱如晦長於斷,玄齡善於謀,兩人配合默契,同心輔佐太宗,後世論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長孫無忌 貞觀朝功臣濟濟,僅唐太宗圖形於凌煙閣有特殊貢獻的就有24位之多,長孫無忌被列在首功之位。不過,就才能而論,他在謀臣猛將、良宰賢相中絕對算不上突出,但從與唐太宗的關係看,卻是太宗的腹心。由於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賴,長孫無忌不但在貞觀朝發揮了特殊作用,且受託輔佐高宗,成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李泌 (1)善於協調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 這一點十分重要,統治集團內部關係是否和諧,直接決定了這個集團的成敗存亡。肅宗即位後,打算任英武多才的建寧王李談為天下兵馬元帥,而李泌力爭,認為應該由其兄太子李豫(即代宗)擔任此職。太子是虛名,元帥有實權,二者的分離勢必會造成政權的分裂。肅宗聽取了李泌的建議。李談遭讒被殺後,李泌又勸代宗追封他為帝(見《新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這些做法,既協調了兄弟之間的關係,又保證了政權的統一。在克復二京後,李泌再一次協調了玄宗與肅宗的父子關係。當時,肅宗上奏避難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願意再回東宮為太子,李泌斷言玄宗不會回來了,當肅宗問起該怎麼辦時,“泌乃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玄宗接到第一次奏章後,果然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新唐書·李泌傳》)直到接到第二本奏章,這才高高興興地回去當了“天子父”。因為玄宗知道,即便是兒子真心讓位,那些功臣也不會願意,權力交接的結果很可能會引起另一場動亂,更何況自己已經老了。李泌可以說是洞察了各種政治關係和政治人物的心理,從而作出相應的恰當安排。
(2)具有闊大的政治家胸懷 肅宗當太子時,權相李林甫多次陷害太子,使太子位幾乎不保。肅宗即位後,便想復仇:“(肅宗)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使脅。從之徒得釋言於賊。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舊怨,將內慚不懌,萬一有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新唐書·李泌傳》)李泌想盡辦法,就是希望肅宗能夠以一位心胸開闊的皇帝形象出現在臣民面前。他對別人這樣要求,對自己也是如此。貞元三年(787),當李泌被任命為宰相時,他對皇上表態說:“臣素奉道,不與人為仇。……臣無可報也。”(《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二)這充分表現出一位宗教家、政治家的氣度。
(3)反妥協,反割地,作風果敢 建中四年,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反,緊接著,身為太尉、朔方節度使的李懷光亦反,再加上當時出現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德宗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於是就有大臣提出與李懷光妥協。這時,“李泌破一桐葉附使以進,曰:‘陛下與懷光,君臣之分不可複合,如此葉矣。’由是不赦”(《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用帶有文學浪漫色彩的方法十分清楚地分析了李懷光與朝廷的關係,說服了皇上,李懷光叛亂最終被平息。 對國內的悍將態度如此,對國外強敵的態度也如此。朱泚叛亂時,德宗曾向吐蕃人求援,並答應事成後把安西、北庭兩塊地方割讓給吐蕃。後來,還是依靠唐軍的力量擊敗了叛軍,而吐蕃不僅不積極進兵,甚至連追擊潰退叛軍時也不賣力,而且還趁機把武功地區搶劫一空。
平叛後,吐蕃派使者來要土地,德宗也已經同意,而李泌堅決反對,說:“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吐厥,皆捍兵處,以分吐蕃勢,使不得並兵東侵。今與其地,則關中危矣。且吐蕃向持兩端不戰,又掠我武功,乃賊也,奈何與之?”(《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的意見合情合理,朝廷最終拒絕割讓土地。 透過這兩件事情,我們看到了李泌果敢堅強的一面,他不僅捍衛了朝廷的尊嚴,而且還捍衛了民族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4)具有傳統士大夫的死節精神 以上所舉事例,都還沒有直接涉及到李泌的個人利益,那麼在關係到自身安危時,李泌又是如何表現呢?德宗立李誦(即順宗)為太子,太子妃的母親是郜國公主,郜國公主犯蠱媚罪被幽禁,此事自然牽連到了太子,於是德宗便有意廢除對蠱媚事毫不知情的太子。對此,李泌反對的態度相當堅決,以至於德宗說:“卿違朕意,不顧家族邪?”竟拿滅族來威脅李泌,而李泌執意更堅:“世衰老,位宰相,以諫而誅,分也。……”《新唐書·李泌傳》接著記載說:李泌“執爭數十,意益堅,帝寤,太子乃得安”。
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泌毫不妥協,不顧全家性命,竟然與皇上爭執達數十次之多,這種威武不屈的精神實為難得。 除上述外,李泌的政績還很多,如調整官俸、裁減冗員、如何安置功臣等等,都能匡正時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陸贄 陸贄是唐代賢相,他的學養才能和品德風範,深得當時和後代稱讚。權德輿比之為漢代的賈誼,蘇軾認為他是“王佐”、“帝師”之才。有著述多種,流傳至今的有《陸宣公集》(亦名《陸宣公翰苑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重新出版)。其關於時政的奏議、制誥等文章,傳誦古今,被稱為“經世有用之言”、“昭昭然與金石不朽”、“於古今政治得失之故,無不深切著明,有足為萬世龜鑑者”。陸氏後裔繁衍嘉興、湖州一帶者甚眾。嘉興城內舊時有陸宣公祠(址在今嘉興市汽車配件廠),多歷代石刻,“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嘉興城區東門外原有宣公書院,清代已不存。
東門外原有石橋名宣公橋,為人所熟知,近年整治河道時拆掉,其附近尚有宣公路。郊區新豐鎮附近舊時有陸贄墓(按陸贄卒後葬於忠州,此墓或系衣冠冢),今亦不存。城郊古時尚有陸宣公讀書檯、鶴渚、放鶴處等古蹟。 裴度 裴度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也有成就。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寄李翱書》)。這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對韓愈的才能是讚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晚年留守東都,築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唱酬甚密。
方回說:“裴晉公度累朝元老,於功名之際盛矣,而詩人出其門尤盛。”(《瀛奎律髓》)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 張柬之 大器晚成張柬之唐代著名宰相,以主謀迫使武則天退位而知名。字孟將。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襄陽)人。登進士第 。永昌元年(689),舉賢良科,對策第一。武周時,歷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宰相。長安四年(704),以夏官(兵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時,武則天已病,寵臣張昌宗、張易之侍疾在側,弄權用事。柬之與另一宰相崔玄暐等人密謀除二張。神龍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500餘人,迎太子(先被廢黜的唐中宗李顯於7年前立為太子)由玄武門入宮,斬易之、昌宗,迫武則天傳位太子。二月,恢復唐國號。柬之進位夏官尚書、中書令,與崔玄暐、敬暉等併為宰相。但武氏家族武三思等及其羽黨仍當權用事,他們勾結韋皇后,譖毀柬之等。同年五月,封張柬之為漢陽王,同時罷相。柬之自請養病返襄州,乃出為襄州刺史。次年六月,貶新州司馬。至新州,憂憤病死
-
3 # 你我談歷史
唐朝曾出現過很多賢相,比較熟悉和有名望的賢相有:
房玄齡
杜如晦
長孫無忌
狄仁傑
宋璟
姚崇
張九齡
-
4 # 遠望C
唐朝主要以下四大賢相!
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為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
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後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姚崇: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憚有大臣與之名,故命以字行。後又避唐玄宗開元年號,遂改名崇。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祖籍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宋璟: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裡鄉宋臺)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臺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
-
5 # 浮生若夢
房玄齡
隋末戰亂時便投奔了李世民,後李淵建立唐朝之後,還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整頓吏治,修定律法,為唐朝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杜如晦與房玄齡齊名,也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和房玄齡同為李世民的左右丞相,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論功行賞,在文臣裡他與房玄齡排在了第一位。
魏徵不畏強權,犯言直諫,李世民將其比喻成一面銅鏡,可以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誤。據記載,魏徵向李世民直言進諫五十多次,總共數十萬句話,是唐朝所有官員都不能比的。
長孫無忌同樣為玄武門之變的參與策劃者,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將其定為第一功臣。李世民死後,他開始輔佐唐高宗李治,後被汙衊造反,最後被逼自縊身亡。
狄仁傑武則天時期的丞相,最大的功績在於犯言直諫,保住了李家的血脈,從而讓李姓子孫重新坐上皇位。
姚崇參與過神龍政變,因不歸附太平公主而被貶,唐玄宗做了皇帝后重新當上了丞相,他輔助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被稱之為救時宰相。
宋璟與姚崇一起輔佐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唐玄宗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之流為相,宋璟一輩子的努力付之東流。
張九齡開元盛世最後一位賢相,王維,杜甫都曾為他做詩讚揚。他曾經斷言,安祿山必定會造反,可惜唐玄宗沒有聽,結果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玄宗只得深深後悔。
-
6 # 麗醬每日分享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名的清官,他們大都不畏強權、為官清廉,因此流芳千古、成為歷朝歷代的榜樣,其中家喻戶曉的人物有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瑞以及清朝的于成龍。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位唐朝宰相,也是一個為官清廉的好官,家裡窮的甚至連皇帝都看不下去,此人就是陸贄。
唐代宗大曆八年,陸贄高中進士,德宗即位之後,他先後擔任兵部侍郎、中書侍郎和宰相,曾上書皇帝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藩鎮發生叛亂時,陸贄勸誡唐德宗頒佈罪己詔,他起草的詔書言辭懇切,前線的將士看完後紛紛痛哭,叛亂者也主動上表謝罪,可以說是挽救了大唐王朝的一次危難。
陸贄為人剛正不阿,十分痛恨那些貪官汙吏,只可惜當時朝中的官員貪汙成風,只有他一人在上奏彈劾,用屈原的話說就是“舉世皆濁我獨清”,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
皇帝看不下去,竟然勸他多少貪汙些,不然與朝中的其他官員不合群,可陸贄卻不為所動,或許是因為他的忠言逆耳,也或許是被奸臣陷害,公元794年,他被罷免宰相之職、發配忠州,最後在鬱鬱寡歡中病逝,時年52歲。
蘇軾曾評價陸贄是“帝師之才”,文辯智術超過西漢的謀臣張良,只可惜他生不逢時,沒能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來輔佐,最後落得這樣一個悲慘的下場。
-
7 # 月明如昔
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
千古明鏡-魏徵
斷案聖手-狄仁傑
奠定開元-姚崇、宋璟
開元名相-張九齡
牛李黨爭-李德裕
這些都是我自己記憶裡的名相,其他沒有查
-
8 # 羨之書院
魏徵算一個。他雖然是李世民大哥李建成的人。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之後被李世民接收。魏徵並不怕太宗打擊報復,敢於直諫,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
9 # 孤城影隨
唐太宗時期的房玄齡,杜如晦,都是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的文臣,房玄齡善於出謀劃策,杜如晦善於決斷大事,人稱“房謀杜斷”
武則天時期的狄仁傑,桃李滿天下,被武則天稱為“國老”,並說服武則天把皇位傳給李姓子孫,還給李唐天下.
武則天后期,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姚崇人稱“救時宰相”,撲滅了大規模蝗災,宋璟為人謙遜,二人輔佐唐玄宗建立了“開元盛世”
奸相就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
-
10 # Sunny普照4269
唐朝賢相:被李世民以人為鏡的魏徵,有房謀杜斷美譽的房玄齡杜如晦,貞觀之治的長孫無忌,有神探狄仁傑,還有開元盛世的姚崇宋璟。
-
11 # 風陵渡上一青年
唐朝不止良將如雲,也是良相如雲。
-
12 # 94310417小云
大唐賢相有,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張說,杜如晦,張九齡,狄仁傑,張諫之,等知名大將偉相。
-
13 # 使用者5083826866
長孫無忌 房玄齡 魏徵 秦瓊等
-
14 # 狼LY
首先魏徵,其次狄仁傑。最為有名就這兩位
回覆列表
唐代名相很多,留下了不少動人故事。
唐人裴坦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楊收的女兒嫁給裴坦的長子,陪嫁的資財很豐厚,各種器具多用金銀嵌飾。裴坦崇尚儉撲,聽到這事後不高興。有一天,他與夫人和兒女們到新媳婦的宅院.見臺几上用碟盛果品,裴坦很高興,又看碟子內,放的是非常名貴的臥魚犀。裴坦十分憤怒,用手將茶臺推倒,拂袖而去,說:“破我家法啊!”後來,楊收果然因貪圖賄賂而受到懲處。
唐代宗時,李廙擔任尚書左丞相,有清廉之稱。劉晏是李廙的妹夫,當時正掌管錢財。他看到李廙家的門十分破舊,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測量長和寬,然後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門簾子,想要把它送給李廙。簾子做好後,劉晏多次去李廙家,但每次都不敢提這件事就離開了。
崔玄暐是唐朝宰相,以清白著稱。剛踏上仕途,母親盧氏就告誡他說:“我的姨兄屯田郎中辛玄馭曾說過:‘兒子一輩的人做官,有人說生活貧困,這是好訊息。如果錢財過多,穿好衣服,騎名馬,這是壞訊息。’我很贊成這句話,認為很在理。常常看到親戚裡有人做官,帶回大量錢財給父母,父母只知道喜歡,卻不問從何而來。如果確實是從俸祿裡面省出來的,也是好事。如果這些財物來路不正,有違天理,這和做強盜有何區別?即使沒有大過錯,難道能夠無愧於心?”
唐代名相宋璟負責選拔人才。候選的官員宋元超在吏部自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因此能得到關照。得知此事後,宋璟發文書給吏部說:“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於他定居在洛城,因而未能經常前去參見。我既不敢因為他是長輩就為之隱瞞,又不願以私害公。以往他沒有提出這層關係,吏部自然可以照章辦事,現在他既然已把我們的關係聲張出去,那麼就必須矯枉過正了,請不要錄用他。”
唐代宰相姚崇生活儉樸,平時粗茶談飯,家人也都穿著布衣。姚崇在朝為官時,處理政事來不及回家時就寄居在一座寺院裡。唐玄宗曾經要求姚崇住在辦公地四方館,既可以改善生活條件,又可以就近處理政務。姚崇謝絕了玄宗的好意。
唐玄宗時擔任宰相的韓休為人正直,敢於直諫。玄宗在宮中玩樂時,常常對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不知道?”往往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玄宗左右的人說:“韓休做宰相以後,陛下的容貌清瘦多了,為什麼不罷免他?”唐玄宗嘆息說:“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其他人稟報事情常常順從旨意,退下以後,我無法安睡。韓休經常據理力爭,辭別以後,我反而睡得很安穩。我用韓休是為了國家,不是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