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暖知天下

    可口可樂應該算是一個吧!!

    從1886到1950年代,可樂在美國的售價一直是5美分一瓶。那70餘年裡,中國經歷了從光緒親政到共和國成立,而美國也從美西戰爭打到一戰二戰。世界格局翻天覆地,咖啡因和焦糖等等原材料價格也不斷變動,連咖啡的價格都漲了六倍。但是,可口可樂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中硬是一分錢也沒漲價,6.5盎司始終賣5美分,比黃金還穩定,堪比硬通貨。

    難道可口可樂公司老闆特別有情懷,堅持不漲價?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故事要從可樂剛開始流行時說起。19世紀末,飲料還在街邊小攤論杯賣,可口可樂推出不久就在街頭大受歡迎。看到可樂這麼火,有兩個搞技術創新的創業者就跑到可口可樂老闆的辦公室去,打算推銷他們的玻璃瓶包裝。但是他們可能不太會吹牛講故事,所以路演失敗了,可口可樂創始人阿薩·錢德勒並不喜歡他們的主意。但是是在軟磨硬泡之後,錢德勒還是答應他們以90美分一加侖提供可樂,允許他們自主販售瓶裝可樂。

    這個長期供貨的許諾本身倒沒什麼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可樂會一直火到21世紀,所以當時籤合約的時候雙方就沒有設定期限。也就是說,這個供貨價格無法改變。

    後來瓶裝可樂風靡市場,但可口可樂受困於合同,不得不以每加侖90美分的價格賣給瓶裝分銷商。

    那麼為什麼賣瓶裝可樂的分銷商不提高售價呢?

    這就是可口可樂的機智之處。由於它供貨的價格不變,可樂漲價它也沒法從中獲益,反而會損失消費者。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可口可樂就瘋狂的在街邊,樓房的廣告牌,雜誌等地方投放”5美分一瓶可樂“的廣告。如此一來,所有消費者都知道可樂的“官方”價格,分銷商想單獨漲價變得很難。可口可樂的意圖是,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多賺錢,順便還能獲得消費者的好評。

    利用這條釜底抽薪之計,可口可樂終於在1921年重新和分銷商簽了新的合約,拿回了定價的主動權。但是,由於之前宣傳用力過猛,影響尚未消弭,重新宣傳成本又太高,所以短期內可樂價格還是保持在5美分一瓶。等到終於可以給可樂漲價時,新的問題又來了 —— 自動販售機已經普及。

    1940年代,美國本土有46萬臺自動販售機,其中40萬臺是賣可口可樂的。當時的自動販售機不設找零,如果要漲價就需要一步漲到10美分。顯然,一夜之間價格翻倍並不合適。而如果他們把所有販售機換成只收1美分,需要多次投幣,就會讓消費者覺得很麻煩。

    生意人麻煩消費者當然不行,所以當時可口可樂就選擇了簡單點的方法,去麻煩美國總統。他們的老闆跟艾森豪威爾總統常在一起玩,能夠上達天聽。他趁著某天一起出去打兔子的時候說“老艾啊,我想給可樂漲價,不好弄,你給印點7.5美分的硬幣吧。”

    艾森豪威爾總統於是真的在1953年跟財政部合計此事,結果財政部評估了半天,認為為了賣可樂而專門發行新幣實在有失體統,所以婉拒了這個提議。

    說服政府鑄造新幣的計劃失敗之後,迫於經濟壓力的可口可樂不得不漲價1美分。時代雜誌,福布斯雜誌,商業週刊等等美國媒體紛紛如喪考妣的報道這一重大新聞。畢竟當時白髮之人,也不識6分可樂。終於,在堅持了半個多世紀後,可口可樂在1959年售出了最後一瓶5美分的可樂。

    看來不論是五毛美分如何堅守,最後也終究抵不過經濟週期。可發一嘆。

  • 2 # 小甲哥

    電費,對比十幾年前居然還跌了…………水費漲了好幾倍!速效感冒藥好像一直是5毛……吃起來還挺有用,土豆價格好像一直是幾毛一斤浮動,白菜大米翻很多倍

  • 3 # 運河陶山

    90年到96年小麥、玉米2-5毛,娶個媳婦花2-3千。〈腳踏車縫紉機〉96-2千年後小麥、玉米0.6-1元,娶個媳婦花6千至2萬〈摩托車電視〉,兩千年至2010年後小麥、玉米0.8-1元,娶個媳婦花3-8萬〈蓋新房-摩托車-彩電〉,2011到2017年小麥、玉米0.6-1.2元娶個媳婦花46萬-81萬〈訂婚2-6萬,彩禮16-20萬,新房25-45萬,婚禮3-10〉!哦裡個去27年糧食漲了2倍,娶媳婦漲了200倍…坑坑真坑人

    20年小麥玉米漲了兩倍,上上上-邊-眼-歪了,沒看見

  • 4 # 乾乾9233274

    我四川嶽池人81年的我來說一說:香蕉糖1分錢顆,牛雜糖5分錢顆,五香瓜子1角5一兩,汽水3角瓶,可樂就奢侈了5角,童年我就是看著別的小夥伴吃,夾心餅乾1角錢塊,冰糕5分,雪糕1角5,不過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家裡臺熊貓牌黑白電視機,我老爸是個彈花匠,500多塊錢買的,一個村就兩臺,村長和我家。晚上整個村,還有隔壁村都來我家看電視(再向虎山行)(太極張三丰),(珍珠傳奇),(雪山飛狐)……這就是我的童年雖然沒錢,但是很快樂!(只是想表達我的童年開心快樂,不喜勿噴)謝謝!

  • 5 # 誰讓我如此傷

    各地普通啤酒,二十年前兩元一瓶,至今還可以買到2元一瓶的普通啤酒,最近無事在啤酒廠觀察幾天,從未見啤酒廠進大麥,啤酒花,也沒有見到啤酒廠有煙冒出來,真不知道啤酒廠是用什麼釀造的啤酒,難道現在釀造啤酒先進了?不需要發酵了,不需要蒸餾了?不需要烘培了?不需要翻炒了?只見啤酒廠天天幾十汽車的啤酒往外運。這運出來的是什麼啤酒?

  • 6 # 使用者5388432248

    電視機二十幾年如一日從未漲價,二十幾年前買一臺金星21寸彩電要2幹7,現在買一臺55寸現晶超簿智慧彩電也只要2幹7

  • 7 # 新豐齋主

    上世紀六十年代,汽車司機每月三十塊左右,柴油一毛多,噸公里運價一毛八。現在,汽車司機每月四五千塊,柴油五塊多,還有好多地方要買路錢!運價竟然也有不到兩毛錢的時候!運輸行業真的好辛苦!

  • 8 # 中華王爺

    八五年的物價,現在沒漲十倍等於降價。如此而已,例如:可口可樂的價格幾十年基本走動,等於降了十倍,因大多數物品漲了十倍。漲了萬倍的也不是沒有,例:那時上大學發生活費<助學金>現在是……。旅遊門票,那時是一票通,一兩角錢,現在是……

  • 9 # newgtv

    可口可樂,和路雪的夢龍,BB機,可樂的價格還略有下降從最初的1.5L到現在的2.25L價格可沒有太大變化,一直不解原因。

    頭兩天去舊貨市場看到BB機,三十到五十一個,說是收藏品。

    泡麵都兩塊多錢一袋了,總體吃穿用都是可以接受的,就算有漲幅收入也增長了。但住就不說了,哎。

  • 10 # 雅識怡趣

    打火機、口香糖身價恪守不渝

    這10年間物價飛漲,百姓感觸最深的就是錢不經花,但是有細心的市民留意到,綠箭口香糖在零食中身價恪守不渝。“上中學時,一支5片裝口香糖零售價格1.5元,10年過去了,很多物品都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提高了終端售價,但口香糖仍維持這個價格,確實令人佩服。”提及未漲價的東西,有網友第一反應就是口香糖。

    口香糖的身價僅僅是未漲價物品中的一個樣本,一些抽菸的菸民發現,打火機的價格也沒有變化。“10年多來,普通打火機零售價基本維持0.5元-1元,買菸是時常會稍帶買一個打火機,別看它不起眼,煙癮來的時候作用大著呢”。

    其實日常生活用品中袋裝調料的價格也大多未漲,網民們找出了不少日常食品中不漲價的。如袋裝的醬油、黃酒、普通的鹽,跟10年前一樣,還是大約1-1.2元每袋。

    除此之外,0.5元一包的幹吃麵,一支真知棒棒糖售價0.5元,每瓶娃哈哈AD鈣奶售價1.5元。大大泡泡糖、易拉罐裝的可樂和辣條等零食價格都沒有大的波動。

    另有細心網友一一列舉的多樣商品,肥皂、針線、燈泡、火柴、蠟燭、作業本等都沒有漲價。

  • 11 # 南及瀟湘

    最深體會就是家電。九三年買一臺黃河牌21吋平直彩電2千8,一五年買一臺海信液晶45吋2千2百多(家電下鄉價);九三年買一臺水仙雙桶洗衣機1千1,一二年買臺海爾全自動1千3;九四年買臺容聲193的冰箱1千6,一五年買臺容聲208升1千9百多。總覺得現在的家電比起以前來,價格下降了很多,不升反降,物價上漲因素還沒考慮。

  • 12 # 在夢裡吻著你1

    糧食的漲幅很小很小,前20年玉米價格0.4-0.5元,2016年,0.5--0.6--0.7元,大米價格前20年1.2----.1.5元,2016年2.4-2.5--2.6元,

  • 13 # 法之萊招商部

    80後,記憶中沒漲價的東西有:

    打火機,一直是1塊錢一個;

    紅塔山,一直是7塊錢一盒;

    白熾燈泡,永遠1塊錢一個;

    公交車票,幾十年如一日;

    小袋洗衣粉,一直是2塊吧;

    125摩托車,90年代12500元,現在5000左右,沒漲價反而降價了;

  • 14 # 咖哩獅子王

    桑塔納一直在上演著老兵新傳,2017款桑塔納1.6L手動舒適版 ,官方指導價:10.79萬,預估落地價:10.94萬,

    桑塔納汽車

  • 15 # 沒事逗個嗶嗶嗶

    公交車,90年代初期烏魯木齊市公交開始無人售票,一人一元,到現在還是!打火機一塊一個現在還是!香皂4塊左右,現在還是!好多東西號稱不漲價就活不下去,不知這些20多年不漲價的都是怎麼活下來的!

  • 16 # 西索的蘋果

    真要說三天三夜說不完,現在隨便說幾個,拋磚引玉。不用說了吧?十幾年前隨便一個上點檔次的就是三五千。而現在蘋果6低配也就2300,但是功能天差地別。我這裡統一歸納為數碼產品。類似還有電腦,數碼相機等產品。廢品回收的價格都漲了,一般的報紙還是五六毛一份。遇到廣告多的報紙,一塊一份,回收八毛一斤,賣廢品的錢比訂報紙的錢都多……從開始2塊500萬封頂,到現在2塊能中800萬。某種程度不但沒漲還貶值了……差不多二十年以前剛出的時候,隨隨便便一輛就要上千。當時求了父母好久,買了輛800來塊的,算是很奢侈了。對比收入,現在入門的山地車應該在五千以上。但是隨便車行或者迪卡儂,一兩千的山地車已經算不錯了。這個也不用說了吧?二十年前開的起普桑的,絕對比現在賓士600牛逼多了。當時記得要20來萬吧。前幾年最後一代老普桑下線,售價是七萬七。同事的老公二十多年前考的要一萬多。老婆十年前考的,花了三千不到。我四年前考的,也就花了五千。估計再也不會漲到一萬以上了。現在我們這裡市區2塊通坐,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辦理各種卡還能打折。一般卡六折,兒童卡三折,老年卡免費。軟糖,各種各樣的。最早的時候(估計有20年了)老爸買的時候看錯價格了,其他糖都是500g為計價單位,這種糖以100g為計價單位,15塊100g。結果一買買了60多。回來以後我嚇的都不敢吃……現在也就二三十一斤吧。家裡93年裝的電話,3500……電話機另買,280……最早聽說要一萬多……現在裝電話免費,電話機也就100一個吧。機票白菜價了……淡季的機票連高鐵的半價都不到。要不是準點率太差了,打飛的也不錯啊。以電視為首的大家電。記得20年前家裡買了臺純進口的東芝,29寸,畫中畫,低音炮,5800大洋。現在的5800國產65寸曲面4K智慧隨便買了吧?還有空調。20年前買了臺日立,正1.5匹,近7000大洋。現在7000大洋差不多能買三臺1.5匹吧?大學剛去網咖,15寸球面,垃圾電腦,一塊五一小時。後來進了新機器,17寸純平,15寸改成一塊一小時,17寸兩塊一小時,滿10塊送個小飲料。現在一般的網咖至少19寸液晶了吧?處理器都高階的不得了,也就兩塊一小時吧?還有上網費,以前撥號163……滴滴滴,90後都不知道吧?網速用K計算。三塊一小時,只能上QQ。現在各種什麼網通,移動,廣電和電信競爭。現在家裡用的廣電寬頻,20M,兩年加每年360的電視點播,才1200……礦泉水,隨便拿了張圖,請忽略牌子。高階的不說,就說低端好了。基本都是一塊一瓶。低端調料,包括醬油,醋,鹽等。以前一塊一包,現在還是一塊一包。公園。以前都五毛一塊的門票,現在免費。

    手機碼字不易,先到這裡。當然還有一樣不漲絕對有共同語言,就是工資!這個是相對不漲。感覺每年的工資漲幅,一個是永遠跑不贏cpi,一個是和平均工資的差距月拉越大……

  • 17 # 歲月如歌一曲新

    我本來想說"鹽"從未有漲價,但幾十年來鹽也稍有提價。所以,從商品銷售角度看,從未漲價的商品幾乎沒有。

  • 18 # 扮豬並不吃老虎

    大白話,撈乾貨!

    如果你看我們的通貨膨脹率,其實我們的物價上漲並不厲害。

    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成本的上升,我們的生活變好了,有一些技術進步帶來的物價下降。

    其實資產價格的上漲比較大,這部分並不計入通脹,這是由現在的貨幣體制和債務機制決定的。而物價主要是由於需求決定的。

    關鍵詞:通脹,成本,技術,資產,貨幣,債務。

    第一,看物價上漲主要是看通貨膨脹,我們要澄清幾個關於通貨膨脹的誤會

    關於經濟,關於中國經濟一直有很多的誤解,最核心的就是關於通貨膨脹。很多人認為我們的通貨膨脹非常的高,我們的物價非常的高,其實這是不對的。

    通貨膨脹指的是什麼?這個指標最初做出來是為了統計與人們息息相關的消費品,人們平時用的,吃的這些東西有沒有上漲。核心指標就是CPI,消費者價格指數。那麼這個指標現在是多少呢?上個月是負的0.5。也就是說我們是接近通貨緊縮的狀態,物價並沒有上漲。

    通貨膨脹的定義是物價水平持續全面的上漲。實際上這個是看不到的,首先他要持續的上漲,也就是說一年,兩年這樣不斷地上漲。還有就是要全面性的,你看到一個大蔥,你看到豬肉上漲並不能代表所有物價的上漲。

    通貨膨脹是一個宏觀經濟概念,用微觀的例子去舉例是沒有意義的。我年輕的時候跟菜販子打過交道,每週要跟他們老闆談調價的事情,這一點我比較有發言權。像大蒜,像蔬菜這種東西,波動是非常大的,早上和晚上都可能不一樣。有的時候高起來大蒜賣到過將近20塊錢,便宜的時候一兩毛錢都有。這當然不能算通貨膨脹了。

    比如說當年你買一件羽絨服,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2000年初也是好幾百塊,現在呢其實漲了不太多。而且質量並不一定比那時候差。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阿迪耐克的鞋子也是好幾百塊,現在可能漲了一些,但是沒有那麼多,比起你的工資,他其實上漲的並不快。

    再者就是手機,電子產品這類東西,這些東西的更新換代非常的快,由於技術進步,成本下降,規模變大。功能更強大了,價格實際並沒有明顯的上漲。我記得原來家裡買過一個只能玩兒貪吃蛇遊戲的諾基亞手機,五千多塊錢。現在誰還用這種手機?

    我們國家起碼現在是沒有通貨膨脹的。而且通貨膨脹和物價高也不是一回事。

    當然還有一些人認為房價漲的非常厲害,所以我們的通貨膨脹非常嚴重。但是我還是想說資產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是兩碼事。通貨膨脹是消費品,比如說房租的上漲,就算是通貨膨脹,而房價上漲不算,如果你把房價算進去,那麼資產都要算進去,股票算進去,比特幣算進去。那麼你到底是要看大家的生活成本上漲了呢?還是要看資產價格漲了多少呢?這個指標就沒有意義了。

    第二,物價逐漸變高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年物價確實是在上漲的,而且有的還漲得非常厲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成本在上升,因為稅負制度在變,因為資源價格在變,因為你自己變有錢了。

    比如說吧,一件衣服過去由於人工很低,由於運費很低,由於稅費很低,由於資源價格低,那他可能賣50塊錢,成本就是10塊錢。

    而現在呢,由於各個環節的人力成本漲價了,稅費成本漲價了,資源的價格提升了,需求量變大了,那有可能從出廠到賣到你手裡賣200塊錢,即使原材料只有五塊錢,他也不掙錢,為什麼?因為中間大家都要分一杯羹,因為大家的收入上漲了,這些年漲價最快的一是資產,二是人力資本。

    很多人老是槓說自己的收入沒有增加,但是實際上我們看我們的工資水平,平均的工資水平這20年還是漲了六七倍的。我不相信有的人在2000年的時候掙1萬塊錢,現在還是掙1萬塊錢。個例是有的,但是大範圍上不是這樣的。

    第三,資產價格上漲真正的原因是融資方式,經濟增長,市場化貨幣化和債務驅動投資造成的。物價上漲最終靠的是需求。

    大家現在廣為詬病的就是房價太高,資產價格太高。但實際上,在我們選擇了以間接融資方式進行社會融資成本的主要方式之後,在我們經歷了一輪劇烈的波瀾壯闊的市場化程序之後。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之後,我們的房價高就成了定局。

    過去20年,我們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業化,天量的財富被創造出來。

    什麼叫做工業化的工業化?就是過去你用鋤頭犁地,現在你用拖拉機,你想想這是怎樣一種技術的提升。過去你手工縫褲子,現在你用機器縫褲子,你想想你這個褲子得多省時間,產量的增加多少倍,這得是多少財富的增加。

    同時呢,過去我們是計劃經濟體制,各種東西都不要錢,起碼沒有以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一種分配機制,比如各種票證,各種公分。糧票,肉票,豆腐票。現在呢這些東西都需要錢。

    過去不計價的東西現在都要計價,比如過去分房子,現在就是買房子,人們預期心理會把房價推得很高,這些東西都要靠貨幣。

    我們國家的主要融資方式是靠銀行,是靠貸款創造貨幣。大家記結論就可以了,貸出來的錢就是我們的錢,貸出來的錢和印出來錢一樣都可以用,沒區別。

    只要預期未來的物價會漲,預期投資的機會會好,大家就會貸錢,擴大生產帶錢,增加財富,那整個貨幣量也會大增。貨幣大增的過程中,物價也會人們因為人們的預期而上漲。

    這裡有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物價高,資產價格高,導致了貨幣多,而不是貨幣多,而導致了房價高,也就是說是靠人們貸款把價格貸起來的,而不是靠印錢把價錢擠上去的。

    我把物價房價比做抽水機,而不是人們說的印鈔機。

    而現在的情況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的發展,隨著我們的產能不斷提升,隨著成本的不斷上升,你過去吃一碗飯,我現在可以生產10碗飯,這個東西就賣不上價錢。

    所以我們看到除了資產價格,大部分的消費品都是漲不起來的。因為稀缺資產是不會增加的,而消費品是可以生產的。大家一定要把這個底層的原理想清楚,你想買它才會價格高,而不是你印錢多了導致他加的高。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已經接近了通貨緊縮,物價沒有上漲,而且還會下跌,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嚴重,它是一個向下的死迴圈,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在別的文章中有介紹,閒了可以翻來看看。

    結論。通貨膨脹是指物價全面持續性的上漲,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接近通貨緊縮的,你不要總是看個別的東西,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沒漲價的,甚至降價的。

    物價逐漸變高主要是因為稅費的增長,成本的上漲,資源價格的上漲,這和通貨膨脹是兩個概念,而且我們現在沒有通貨膨脹。

    過去30年,我們的工業化歷程,我們的市場化歷程,我們的貨幣化歷程,我們創造了天量的財富,我們銀行的融資方式共同導致了物價的上漲。

    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人們需求的上漲,也就是預期價格高,去貸款,把錢貸出來導致價格高,而不是印錢印的多導致價格高。這個道理一定要想清楚。現在我們接近通貨緊縮,是因為需求逐漸的萎縮,這不是好事。

  • 19 # 曄燁

    第一、 要說物價飛漲的年代沒漲價的物品還不打扣的應該就是火車票了吧。火車票自確定以來,票價就沒變動過。這也算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一項福利吧,不然每年坐火車費用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特別是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

    第二、 有些物品雖說沒漲價,但是商品的質量、數量都有變化,比如食鹽的價格沒變,但是質量,包裝的淨含量倒是變了不少,比以前少了很多,這個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

    第三、 還有就是有些飲料的價格,比如六個核桃、王老吉、加多寶等,雖然價格沒變,甚至還降了,但是質量確下降了許多,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味了,這個相信大家基本都知道,也都認同。

    第四、 中國產的也就基本就火車票沒漲價,國內的常見的應該是可口可樂了。

  • 20 # 50歲從零開始學習

    公交車票沒有漲價,1元投票,都實行好多年了,原來中巴車坐遠的地方要5丶6塊錢,現在統統1元錢。

    原來上廁所要收費,現在上廁所統統免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80萬左右的價效比比較高的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