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082050894

    神仙對於凡人來說,那可是無敵的存在啊!每個人做夢都想成為神仙,但是在西遊記中,有一種神仙,那可是一點地位都沒有,還不如當凡人好,居然被凡人給殺死了。

    他就是涇河龍王,和凡人袁守城打賭,最後輸了被凡人魏徵在夢中給殺死了。其實,涇河龍王是含冤而死,只有他死了才有後面的取經計劃,他的死是促進取經計劃的形成。

    所以說,袁守城的身份也非常的可疑,他壓根就不是凡人,而是觀音菩薩所變。要知道,如來佛和玉帝制定了取經計劃,觀音菩薩是總執行人,但是要怎麼執行下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當時的唐朝非常的繁榮,李世民壓根就不太信這些。所以觀音菩薩才想出個這麼陰謀,讓李世民覺得自己罪孽深重,然後才能順利的引出唐僧的出場,其實這一切都在觀音菩薩的掌握之中。

    可憐的涇河龍王,成了取經計劃的犧牲品還不自知!要知道如果這不是高層授意的話,玉帝不知情,一個凡人怎麼可能算出玉帝的旨意呢,所以說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高層如果想要你死的話,下雨只是一個藉口,哪怕沒有這回事,也會有別的事情。所以說,涇河龍王最後只能含冤而死,而區區的凡人卻能上天入地,在夢中都把他給殺了!

    其實,魏徵也是沒有辦法,在人間他要聽從唐王的旨意,但是天庭的旨意更加不可違!

    結語:不管人還是門派,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肯定是要犧牲很多人的。你只能努力成為高層,讓自己不變成犧牲品!

  • 2 # 葉之秋

      

      袁守城的真實身份是觀音菩薩。袁守城之所以能夠算出玉帝旨意,是因為那道旨本就是觀音菩薩自己親自去天庭,向玉帝求來的。

      證據很多,略舉如下:

      其一,原著中如來佛祖曾強調,經書不可輕傳,必須由東土派人來取。於是觀音菩薩奉命來到長安尋訪取經人,她召集長安土地、城隍,嚴令曰:“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訊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

      之後,觀音菩薩在忙啥呢?原文說:“他師徒們隱遁真形。”觀音菩薩從此就隱藏了本相,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其二,不久之後,長安城就莫名其妙多出一個神秘道人,此人自稱是大唐司天監袁天罡的叔父,最擅算卦,能未卜先知。若是能算出尋常小事也還罷了,此袁守城竟然能算到玉帝下達的聖旨中內容,能力可謂逆天。正因為能力太逆天,袁守城反倒不可能是一個普通人類。

      其三,袁守城登場中唯一目的,就是激怒涇河龍王,讓涇河龍王刻意更改下雨點數,從而引發涇河龍王求唐太宗李世民幫助一事。而唐太宗答應幫助後,魏徵卻夢中斬殺龍王,導致涇河龍王怨恨唐太宗,最終使得幽冥使者把唐太宗勾去陰間。為求活命,唐太宗不得不答應修建道場,超度萬千亡魂。

      最後,觀音菩薩化身癩和尚,告訴李世民,大唐流行的小乘佛經根本不能超度亡魂,唯有到西天取來大乘真經,方能大成目的。

      於是,為超度隋唐之戰死去的萬千冤魂,更為保全自家性命,唐太宗派遣唐僧前往西天取經。

      觀音菩薩透過種種佈局,最終促成了大唐派出使者取經一事。

  • 3 # 新知傳習閣

    要想知道袁守誠是誰,先看袁天罡是誰?

    歷史上對袁守誠記載很少,大致只有一條:袁守誠,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公。就這樣完了,其它的都只能看民間傳說了。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鹽官令,唐朝任火山令。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和李淳風共著)《袁天罡稱骨歌》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

    袁天罡算命看前程,在當時是神一級的高手,基本上百算百準,不少隋唐官員在他手上算過的壽命和官員品級都準確無誤。

    最傳奇的是:武則天還在襁褓之中時,袁天罡見到其母楊氏,馬上說她“法生貴子”,楊氏召二子元慶、元爽,請天綱看相,天綱說:“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見武后之姊韓國夫人,天綱說:“此女貴而不利夫。”此女後嫁給賀蘭越石,果然早寡。武則天乃楊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飾似男兒,天綱仔細觀察她的耳目,驚呼道:“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袁天罡的算命本領是跟袁天誠學的,袁天罡能算到武則天能當皇帝,那你說袁守誠牛逼不牛逼?

    有人說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唐僧西天取經成行而佈局的棋子,所以袁守誠一定是佛教中人的化身,具體參看其它問題。

    當然說這是為唐僧西天取經成行而布的局中的一環,是對的。但如果說袁守誠是佛教中人,就太荒謬了。

    我們不妨來看袁守誠初來長安都做了什麼?

    張稍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獲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

    袁守誠教漁夫下網捉魚的要點,幫助漁夫得了不少魚蝦,這顯然不是佛家所為。

    佛家主張不殺生,甚至信徒們經常放生。

    現在你說佛家中的高人,在下土叫人如何多打魚蝦,如何多殺生,這是說不過去的。

    況且袁守誠算出下雨的量和時間,這也不是佛家所管的事,這是道家天宮所管理的事。

    如果袁守誠是佛教的人,應該傳授袁天罡更多佛家的東西,為什麼傳道家算命星相術?

    如果說袁守誠不是佛教的人,那又是什麼人呢?

    整體的故事情節是沒有問題的:如來為了能把佛教傳播到東土大唐來,故意設計殺了龍王,龍王索命,所以讓李世民下了陰間一趟,讓李世民明白,只有佛家思想才能救他幫他洗脫罪行。這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經的由頭。

    但關鍵的地方,並不能就此認為袁守誠是佛家高人化身。

    只能推論出袁守誠是佛家在道家天宮收場的臥底和間諜,而沒有其它。

    袁守誠在天宮應該是中等級別的官員,在龐大的天宮官員隊伍中,是不顯眼的,應該也是沒有多大深厚背景的。

    這樣的官員知道的很多,鑑於位置,能做的又太少,是最合適不過的收買物件。

    如來借用經常到天宮講學的機會,收買袁守誠為自己所用,導演出龍王違反規定的事。多下少下點雨水,晚下早下一會都不是什麼大事,誰做事沒有偏差。但關鍵是袁守誠向天宮舉報了龍王,還說龍王這是故意的行為,是與天宮對抗的舉動。如果放任自流,讓其它神仙效仿,會破壞神仙的純潔性,會導致天宮隊伍進一步腐敗,最後嚴重影響道家天宮事業的長遠發展。

    所以龍王不得不死,就算李世民求情也不行,這才有了李世民入了陰間,發現自己罪行深重,需要佛家來解救的事。

    佛家套路深,天宮如農村。一場無間道大戲在佛家如來和道家玉帝之間上演。

  • 4 # 咦咦咦咦1

    袁守城在西遊記裡面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雖然出場不多,但是大家對他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因為他作為一個凡人,竟然能算準玉帝的聖旨,知道玉帝安排明天什麼時候下雨,下多少雨,什麼時候停雨!

    因為此事涇河龍王還和他打賭,結果涇河龍王為了贏袁守城,私自改了玉帝聖旨上面的下雨時辰,從而招來了殺頭之禍!

    看了圖片知道是誰了吧,而且袁守城在西遊記裡面可是非常關鍵的人物,為什麼呢?因為袁守城害死涇河龍王之後,便引出了唐太宗地府還魂,唐太宗地府還魂回來之後就辦理了水陸大會,之後在水陸大會上選出唐僧西天取經,直接引出西遊記的核心!

    所以說袁守城是是西遊記裡面的關鍵人物是沒有錯的,畢竟唐僧能去西天取經還是有他的功勞的!同時袁守城在網上的爭議也是非常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袁守城作為一個凡夫道士,卻能算出天上玉帝的聖旨,能知道玉帝安排誰來斬首涇河龍王!再來看一看涇河龍王被斬首後的一系列事情,簡直就是一環扣一環,最後引出了唐僧西天取經,好像這個取經就是他一手安排的!

    要知道唐僧西天取經可是如來一手安排的,觀音負責具體實行的,這樣來看不覺得奇怪嗎?不覺得有問題嗎?這些事情是一個凡夫道士能做到的嗎?而且整件事情有條有理,跟已經安排好了的!

    所以網上就很多人說袁守城的身份不簡單,肯定不是一個凡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實小易也是比較贊同這種說法的,因為你看袁守城做的這幾件事,怎麼都不可能是凡人能做到的!那如果不是凡人,那究竟會是誰呢?而且還和西天取經關聯的這麼緊密,且聽小易詳細講解

    首先網上有很多人說袁守城是觀音變的,在小易這裡這個觀點不成立,為什麼?袁守城是道士,觀音信佛,不可能變成道教的道士去害涇河龍王,觀音完全可以變成一個會看相的和尚,沒必要為此不尊重自己的信仰

    還有觀音憑什麼知道玉帝的聖旨,事先和玉帝商量好的嗎?不可能,因為兩人教派不同,西天取經又是佛教的事情,玉帝幫忙可以,但是完全沒必要為了你佛教取經去坑死自己道教的涇河龍王

    哪觀音能算出玉帝的聖旨嗎?也不可能,為什麼?你觀音要是連玉帝要乾的事情都能算出來,那簡直逆天了,豈不是偌大的道教要活在你觀音的眼皮地下了?透過這幾點分析,袁守城不可能是觀音變得,整個佛教都不能!

    那麼究竟會是誰呢?小易覺得這個人必須會是玉帝身邊的人,而且還是深得玉帝信任,因為這樣才能知道玉帝什麼時候發聖旨,知道玉帝的一舉一動,西遊記中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太白金星!

    "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拘束此間"

    所以小易覺得能達到這個要求的只有太白金星了,那麼有人就想不通了,太白金星為什麼要變成袁守城?他和佛教西天取經搭不上邊啊,真的搭不上邊嗎?我們來看下太白金星在西遊記中做的幾件事你就明白了

    1.太白金星自稱我是西方太白金星,看見西方二字沒有,可能是吳承恩在暗示什麼!

    3.太白金星在西遊記出現的每一次,都是在幫唐僧師徒,大鬧天宮二幫孫悟空,豬八戒因為調戲嫦娥玉帝要殺他,太白金星求情才讓豬八戒被貶下凡,在取經路上遇到黃風怪時也是太白金星變成老人指路,在師徒四人將要遇到金翅大鵬、青獅、白象的時候,前來報信

    你太白金星一個道教的神仙為何要這麼關心佛教的西天取經呢?而且關心的每一個人都是取經團隊的,這麼一看,這個太白金星就不正常了,肯定和西天取經脫不了關係,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易這邊覺得有兩種可能,第一太白金星是如來安排在天庭的臥底,第二唐僧西天取經就不是佛教一派的事情,而是道佛兩教的事情!

    所以透過以上分析,西遊記中的袁守城極有可能太白金星變的,而且目的不純潔!

  • 5 # 微彰

    如果僅就西遊記這本書而言,袁守誠的身份沒毛病,是袁天罡的叔叔,一個算命先生,算得很準,算出天機,也不是難事,算卦的常說天機不可洩露,當然不排除有些騙子故做高深,但是至少說明能人是能算出天機的。

    但是,他做的事情是有問題的。涇河龍王犯了天條是玉帝要殺他,魏徵只是執行者。袁守誠讓龍王去求李世民,如果李世民能成功,魏徵沒有殺龍王。那魏徵和龍王都得死,因為都犯了天條,玉帝會派別人殺了他倆。無疑,通天徹地的袁守誠出的是個徹頭徹尾的昏招。結果,龍王與李世民結怨,之後陰魂不散,把李世民引到地府,連騙帶恐嚇,徹底相信佛教。

    至於他的身份,書中沒有交代,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我想說的是,有句俗語,讀了西遊記,說話像放屁。

    其實,西遊記中前後矛盾的地方,不合邏輯的地方,比比皆是。

    神話小說,以奇和趣,取勝,如果事事都符合常理,那就不是神話小說了,況且,脫胎於民間傳說故事,成書於眾人之手,出現邏輯矛盾,也再所難免。

    當然,有很多人,認為另有深意,我看了很多,大多是咬文嚼字,在玩兒文字遊戲,過度闡釋,姑且不談。

  • 6 # 史路路2

    唐貞觀十三年,長安城裡有位課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誠,專為人算命,據稱能知陰陽,斷生死。這人的來頭倒也不簡單,是那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則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經發明瞭流傳至今的稱骨算命法。 涇河問卦賭雨 袁守誠在長安西門繁華大街上賣卦,生意自是十分興隆,涇河龍王尋到卦攤前,本想當場發作,卻被袁守誠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懾,於是收了輕視之心,向袁守誠問上一卦。 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涇河龍王自認身為司雨龍神,那凡人袁守誠怎麼可能比自己還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時辰,這場賭賽,自己定是贏了。誰知剛回到涇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長安,降雨的時辰與水量和袁守誠所言不差分毫。龍王雖然大驚失色,嘆這世間竟有如此通天曉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極剛烈,怎也不肯輕易服輸,那爭強好勝之心讓它暈了頭,竟然決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時辰,又剋扣了雨量。次日,龍王捱到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一個時辰,克了三寸八點。雨後,龍王化為人形,徑直去那袁守誠的卦攤前,一口氣將卦攤砸了個稀爛,還要袁守誠立即滾出長安城。可袁守誠只是安靜地看著龍王打砸,末了冷笑一聲,說道:“我小小卦攤不值錢,只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認得你,你不是什麼白衣秀士,你是那涇河龍王,你私改時辰,剋扣雨量,犯了天條,明日恐難免一刀!”涇河龍王這才慌了手腳,後悔自己一時衝動,連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誠救命。袁守誠嘆道:“求我無用,明日午時三刻,你該被魏徵處斬,那魏徵是當朝丞相,你若能在唐王處討個人情,尚有生路一條。”涇河龍王拜謝袁守誠後,匆匆趕到皇宮,直待到子時,唐王李世民入夢之後,它才潛入李世民夢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唐王吃了一驚:“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道:“臣乃長安城外涇河龍王,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下天條,當被陛下賢臣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唐王見它苦苦哀求,心生惻隱,便答應了它:“既是魏徵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這才放心,叩謝隱去。唐王李世民從夢中醒轉,思量龍王所託,想來想去,決定明日將魏徵留在身邊一日,不放他出宮門半步,應可救下那龍王。翌日,唐王退朝之後,獨留下魏徵一人,宣上金鑾,召入便殿,先議安邦之策,再論定國之謀,拖到巳末午初時候,見魏徵有些坐立不安,唐王暗笑,又命宮人取過棋枰,要與魏徵紋枰論道,魏徵不敢不應,只能謝了恩,與唐王對弈。 魏徵夢中斬龍 魏徵棋力高強,唐王本意卻只是拖延時辰,廝殺至中盤,唐王已呈敗象,不由低頭陷入長考,待到唐王拈子落枰,再抬頭望向魏徵,魏丞相卻已伏在案頭,呼呼酣睡。唐王笑曰:“賢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唐王任其盹睡,更不呼喚,眼見午時三刻已至,想那涇河龍王,應已逃過一劫。忽而伏案之魏徵,額前汗珠密佈,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恐因天熱,心疼賢臣,便親自為魏徵打扇,涼風徐來,魏徵密汗頓收,睡得甚是沉穩。突聞朝門外有人大呼小叫,唐王起身觀看,卻是徐茂功,秦叔寶等人,秦叔寶手中提有一物,見唐王在此,便將那東西擲在地上,那東西滾到唐王腳邊,竟是一個血淋淋的龍頭!那龍頭鬚髮戟張,一雙眼還未閉合,正正瞪著唐王。唐王嚇得後退,驚問:“此乃何物?”秦叔寶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裡落下這顆龍頭,微臣不敢不奏!”魏徵被喧鬧聲驚醒,步至唐王身邊,俯伏在地道:“臣該萬死!適才暈困,不知所為,望陛下恕臣慢君之罪。”唐王道:“卿有何慢罪?且起來,但看這龍頭,卻是何說?”魏徵仍伏在地,並未起身,說道:“此龍是臣適才夢中所斬!”唐王聞言大驚:“賢卿困睡,並未見動身,更無刀兵,如何斬卻此龍?”魏徵答道:“此龍犯下天條,當被臣於今日處斬,臣雖身在君前對局,卻夢離陛下駕雲提劍追斬此龍,誰知孽龍倉皇逃竄,一時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為臣打扇,借那三扇涼風,臣撩衣進步追上孽龍,手執霜鋒一舉斬下龍頭,那龍頭就此滾落虛空。”唐王心中一時悲喜不一,喜者,有魏徵如此能人豪傑相助,江山豈有不穩之理。悲者,夢中曾許救龍,豈知竟致遭誅,魏徵更是借自己三扇涼風之力才斬了龍王。無奈,唐王強打精神賞了魏徵,眾人散去。

  • 7 # 微影悼紅

    袁守城在《西遊記》中是神一般的神課先生。原著中提及他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提及此人,你也許不聞其神作《推背圖》,未閱及《五行相書》。但其為幼時武則看相,並預測被謊稱為男孩的武則天“如是女子,以後可為天子”一卦必定有所耳聞。侄兒尚且如此不凡,叔公豈是常輩?

    袁守城在《西遊記》與涇河龍王有段淵源。涇河龍王聽聞長安街上有位擺攤的先生神機妙算,算準自己轄治的河裡魚蝦情況,叫人百下百著,這還得了?如此下去,自己水族豈不是滅絕了?涇河龍王便喬裝探訪,並與袁守城打了個賭:“你算準了明天的雨數時間,我就送你五十兩銀子。如果算錯,我就把打爛你的攤子,趕出長安城”。

    結果我們知道了,玉帝的指令一到,果真與袁守城所算無差。太嚇人了!此人到底是誰?

    首先,袁守城肯定是凡人,但凡人肯定不會知曉天上律條,深曉涇河龍王私改布雨點數犯了哪些律條,哪些人將要來捉拿,行刑。

    這就跟現在一個擺地攤的,被城管莫名其妙拆了手推車,他便數出城管犯了那條法律,等會將會由誰來將你繩之以法,還會被定什麼什麼罪一樣。儼然一個法官。

    所以,袁守城背後有神仙,而且這個神仙來頭不小。

    很多人猜測是玉帝下凡幻化成的袁守城,為了暗訪民間疾苦。但這個說法有點站不住腳,玉帝體察凡間沒必要教人天天去涇河龍王的轄域侵害人家子民。二來玉帝與一個地方官員打賭是為了什麼?難道在天庭的高高在上還不夠滿足他的虛榮心?三來玉帝要殺涇河龍王就殺了。還教他去跟李世民求情,為了什麼?對於玉帝來說沒必要。

    但對於取經集團就很有必要了。涇河龍王拉了李世民到地府講理。在這裡讓李世民經歷了一堆陰魂的捉弄,最後將其“教育”成功,深刻的認識到因果輪迴,唯有真經可破,堅定不移地讓唐僧去取經吧!

    所以,袁守城背後的人就是取經集團的神仙。而取經集團最初的組建執行者是觀音和木吒。在第八回,木吒與被貶下凡的捲簾大將打鬥時就提及:“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吒惠岸行者,今保我師父往東土尋取經人去……”。

    所以,袁守城厲害是真的,但這麼厲害卻是假的。不過是取經集團的一枚棋子罷了。

  • 8 # 赤兔電影

    袁守城可以說是《西遊記》中一個非常低調的神人了,他最神的就是算卦非常精準了,甩那些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預言家十幾條街。

    在《西遊記》中對袁守城的介紹並不多,但是他對《西遊記》的劇情走向是有巨大的影響的。

    看過《西遊記》人應該還記得,在長安城外靠涇河吃飯的漁人張稍,每日孝敬袁守誠一尾金色大鯉,袁守誠便會指引他們在何時何處下網捕魚,必然網網不落空,捉去許多涇河的水族。不知道怎麼的,這事傳到了涇河龍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潛入長安,尋那袁守誠的麻煩,之後便有了龍王未被玉帝旨意,私自篡改降雨數量,最後被處死的事了。

    那麼,這個袁守城到底是何許人也,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在《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有對袁守誠的描述,描述其生得“相貌稀奇,儀容秀麗,”能知前後,善斷陰陽。

    袁守城是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叔,而袁天罡,則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經發明瞭流傳至今的稱骨算命法。

  • 9 # 我只想過得好

    《西遊記》中袁守誠隨便掐指一算就能把玉帝的聖旨給算出來,那還有什麼算不出來的呢?不光對玉帝是一個威脅,恐怕對三界都是一個威脅吧。袁守誠如果能把凡間皇帝聖旨算出來,這能力還說讓人信服的。玉帝上修煉一千七百五十劫,道行也是不淺的。這能力不簡單,恐怕三界之中少有幾人或者沒有人能幹成這樣的事情吧。玉帝如果知道了能繞過他嗎?那麼袁守誠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呢?

    在《西遊記》中,袁守城給漁民算卦,讓漁民能夠有大的豐收,捕獲很多的魚蝦,這讓當地的龍王涇河龍王很是惱火,就跑到袁守城那去找茬,打賭,讓袁守城算最近的一次是什麼時候會下雨,下多少,袁守城給出了答案,涇河龍王放下狠話就回去了。誰知,涇河龍王才回去到,就有天庭的旨意到,給出了下雨的時辰和雨量,這跟袁守城算的一樣,為了贏得賭約,涇河龍王私自修改了時辰和雨量,下雨後還去袁守城那裡耀武揚威。袁守城卻說涇河龍王私自修改旨意,大難臨頭了,涇河龍王大悔,求袁守城救命,袁守城就暗示李世民可以救他一命,自此就消失了。涇河龍王夢中求助李世民,李世民應了,行刑那天就把行刑的人魏徵宣進宮下棋,讓魏徵沒空去砍涇河龍王。

    誰知,下棋途中,魏徵睡著了,在夢中把涇河龍王給砍了。涇河龍王被砍後,冤魂跑去李世民那作么蛾子,說李世民說話不算數,害得李世民睡不著,需要佛法的保護才能睡好覺,自此,才有了唐僧的西行取經。

    要說在這裡的袁守城肯定不是普通人,那麼他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能夠把玉帝的旨意算的那麼準,有多種的說法,一說是西方的人變化的,為了有理由讓唐僧西行,從而使佛法能夠進入中原,並在中原盛行;又有另一個說法,就是袁守城是玉帝變的,有可能是涇河龍王得罪了玉帝又或者玉帝忌憚龍族,才想出了這麼一個方法來對付涇河龍王。這袁守城不是別人,據我推測正是唐朝頂頂有名的風水大師,天文師,玄學大師袁天罡。

  • 10 # 炒米視角

    袁守誠究竟是何人?為什麼能預知未來;能通曉天條?又為何每日獨要一尾金鯉魚?最後怎麼悄無聲息無影無蹤?原來袁守誠乃袁天罡之叔叔,乃道法森然,旁門集大成者。所謂旁門有八,換日為最。袁守誠本欲捕捉轉世金蟬,以渡三災利害。然不曾想觸及涇河龍王之憂患,終而至其賭氣觸犯天條,使得唐王李世民爽約,陰間走一遭。因觸及八部天龍,神佛爭鬥,袁守誠乃隱。

  • 11 # 祗樹

    要說西遊記裡哪個凡人最值得推敲,當屬袁守誠。他是西遊大業的開端,是整個故事的導火索,又在斬殺涇河龍王之後,全身而退。他為何這麼牛掰?

    說起袁守誠,有一點必須要搞清楚:到底是先有《西遊記》?還是先有袁守誠?說白了就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根據西遊記的介紹,袁守誠是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家住長安城西門大街上。除此之外,對他的背景,再無更多瞭解。可是老鬼翻遍了新舊唐書,也沒找到關於袁守誠的隻言片語。

    很明顯,袁守誠是個杜撰的人物。既然是杜撰的,那就想怎麼吹,就怎麼吹了。事實上,在西遊記裡,作為凡人的袁守誠,也是被作者給刻意神話了。

    欽天監是個什麼玩意兒?袁守誠又因何能算出別人的生死?涇河龍王死後為何不去找袁守誠麻煩?

    欽天監差不多相當於如今的國家天文臺吧,袁天罡是天文臺臺長。這麼一看,國家天文臺的地位有這麼高嗎?地位的確是比現在高,可畢竟只是個三教九流,沒咱們想的那麼厲害。

    關鍵的地方在於,袁天罡的本事太高了,高到幾乎通神!所謂兒子英雄叔好漢,袁天罡就這麼厲害了。他的叔叔袁守誠呢,自然也得壓他一頭,方才顯得合乎常理。

    這對叔侄,甭說扔在欽天監了,就是扔在御馬監,他們照樣能夠名鎮一方。沒辦法,推背圖太厲害了,哪個澡堂不得來個十套八套?要不然,您就不好意思開張。

    拋開一切陰謀論,袁守誠如何算出別人的生死?又如何算出事情的前因後果?預知此事,請把書翻到西遊記第一回。

    ‘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皆有正果。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凶之理。

    很明顯,袁守誠叔侄二人是術字門中之人,而且都得了正果。術字門人精通問卜,也就是算卦,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就是,他們精通預言術。袁守誠透過固定的程式,預知了涇河龍王的生死。

    富貴有命,生死在天。一個人能參透生死,便可成仙;倘若一個人能參透別人的生死,這是洩露天機,要遭雷劈的。袁守誠何德何能,參透了涇河龍王的生死,卻屁事沒有呢?

    原因都在於,他得了正果。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大老遠跑到靈山,除了唐僧之外,其他人都是奔著正果二字去的。此正果雖有別於彼,根源上都是相通的。

    西遊記有三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儒教。無論在哪一教得了正果,皆可成仙了道。涇河龍王只不過是個二世子,又怎能與得道之人想爭執?

    儘管袁守誠算出了涇河龍王之生死,而且還明確告訴了涇河龍王死因,他就能夠擺脫干係了嗎?

    從古至今的道理都是逝者為大、逝者有理,而很多律法條文都是站在逝者的一方,以求息事寧人。在誅殺涇河龍王這件事上,也是遵從這一規則。

    袁守誠贏了這場賭注之後,本可大肆炫耀,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妥協。是的,妥協,你沒有看錯,袁守誠向涇河龍王妥協了。怎麼妥協的呢?

    守誠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

    涇河龍王身死,魂不能遠行,想找袁守誠報仇找不到人,只好把怨憤撒在李世民身上。由此引發了唐王遊地府,唐僧遊西天。

    後記

    說到底,袁守誠不過是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情。沒有人指使他這麼做,也沒有人敢這麼做。

    要知道涇河龍王雖然官職卑微,卻是玉皇大帝的人,誰也不會為了唐僧取經,而刻意得罪天庭的。再者說,袁守誠神機妙算,他能不知道站隊站錯的結果?

    一炮灰爾,仙不眷,神不顧,死則死矣。

  • 12 # 一覽眾河小

    袁守誠,《西遊記》裡明白說了,是袁天罡叔父,這可是紮紮實實活了幾十年,沒人抹殺的掉的。但是袁守誠是個術士,全是道家做派,為何所做卻是為了推行佛事呢。在此,依據《西遊記》全書行文,我大膽來做個情節補充。

    這袁守誠、袁天罡系出同族,袁守誠本來天資聰穎,所學甚精,又恰逢亂世,這袁守誠準備大展神通一番。沒想到他侄子袁天罡也是天縱之才,關鍵袁天罡遠比袁守誠會經營,年紀輕輕就聲名在外,後來更是在李世民身邊做事,深得信任,以後是要成就大道果的。

    要說這術士面相,本來就是洩露天機的事,要遭天妒的,一家出一個大能已經是了不起的了,要想兩個都出頭那是萬萬不能。袁守誠空有一身本領,也只能到處給人算命為生,以後只有再度輪迴,慢慢熬了。

    袁守誠自感身世的時候,卻遇得一個方外之士,那人談吐不凡,幾句話點破袁守誠心事。袁守誠深知自己本事,能夠看破自己的人絕非一般人物。於是趕忙向這人請教,這人卻給他指了一條道路,說你去長安城算命,給人指點打漁,到時候自有好處。袁守誠心中暗驚,如何成就大道,那是要有莫大機緣的,無論是走佛路還是道路,能夠修成正果都是康莊大道。那方士卻不說話,直接霞光萬道,升騰一座祥雲而去了,袁守誠一看居然是觀音大士,慌得連忙就拜,也堅定的要去長安城看一看。

    袁守誠來到長安城,擺攤算卦,恰好遇到一漁民,就指點他打漁。恰好那涇河龍王又是一個心胸狹窄,極為護短的主,便想方設法去打壓袁守誠。於是有了後來的故事,涇河龍王觸怒天威被魏徵斬首,他卻遷怒於李世民,化為厲鬼索命,嚇得李世民戰戰兢兢,要以佛法化解災難,才有了唐僧取經的故事。

    至於說為何袁守誠算得那麼準,可知玉帝旨意,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他自己本領強悍,所以才會被觀音大士看中。在這之前,他自然也可以推演天機,但是他深知妄露天機是要遭天譴的,所以他是不敢的。後來有了觀音撐腰,他就不怕了,所以有了這麼一路。事成之後,他就追隨觀音尋求佛果去了。

    至於那涇河龍王,好吧,死的確實比較窩囊。不過《西遊記》裡,對龍是毫不在意的,四海龍王還都是小仙,隨便一個什麼井裡、湖裡都有龍王,甚至連那羊力大仙一個妖怪都可以煉條冷龍。可以說西遊裡面,大龍漫天走,小龍不如狗。區區一個涇河龍王,死就死了,為了取經大業,算不了什麼。

  • 13 # 羽菱君

    小說中對於袁守誠的身份是有明說的,就是袁天罡的叔父。當年唐太宗命袁天罡跟李淳風推算大唐國運,兩人推算之下,竟然將此後中華的國運都推算了出來(含今世以歷一千多年),這就是著名的《推背圖》。侄子如此厲害,作為叔父的他,道學所出同門,同樣也是術士中的佼佼者,原著中說他術冠長安。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西遊記•第九回》

    原著中他每日收漁翁張稍一條魚,為張稍袖授一課,卜一卦,指明捕魚的方位,從而引致涇河龍王為了和他打賭,私自剋扣御旨中下雨的點數,犯了天條,最終引頸受戮,死在剮龍臺之上。

    涇河龍王的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嚇死唐王李世民,讓他魂遊地府,看遍地獄悲慘,為了自救和超度亡魂,還陽後選舉天下佛門高僧赴長安舉辦“水陸大會”,從而引出了玄奘法師的出彩被觀音選中,順利完成了如來交代給他的尋訪取經人的任務,佈置出取經大業。

    因此,袁守誠首先跟涇河龍王一樣,都是為了最終引出這取經人的兩個關鍵人物。這兩個人中,涇河龍王無疑是被動的,自始至終都被牽著鼻子走,完成自己都不知道的在這個圈套當中的任務。相對於涇河龍王,袁守誠無疑是主動的,首先他是知道這個圈套的,也明白自己在這個圈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負責的任務。最明顯的就是他知道與他打賭的白衣秀士是涇河龍王,甚至連打賭之事都應該一清二楚。

    因為涇河龍王掌管著長安這一方布雨之事,他要跟袁守誠打賭並贏下這場賭局,最有信心的當然就是打賭陰晴之事。從涇河龍王的自信中可以看出,他以前肯定是有更改過下雨點數和布雨時辰的前科的,當然以前玉帝並沒有追究,有可能是玉帝不知道。在這裡也可以推斷出這次玉帝追究涇河龍王私自更改布雨時間剋扣下雨點數,肯定有人在玉帝那裡告發參他,揭他的這個短。而且這個人肯定就是跟袁守誠一樣也是執行這個圈套裡任務的一員。

    因此,袁守誠的真實身份跟太白金星一樣,其實就是如來的人,那袁守誠怎麼能夠跟太白金星有所聯絡呢,太白金星如果直接跟袁守誠來往,明顯就會暴露他臥底的身份。其實我們還漏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肩負尋找取經人重任的觀音菩薩。沒錯,觀音菩薩也是這個圈套裡的一員,而且他還是佈置這個圈套的人。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如來交代給他的任務,找到如來轉世在大唐的二弟子金蟬子,指引他西行取經。但東土大唐百萬臣民,茫茫人海,還要獲得唐王首肯親自差遣取經人西行,按一般的程式,實在耗費時日。於是乎,觀音向如來請求,讓太白配合他,他又在長安選了袁守誠,佈置了這個圈套。

    最終達到目標,唐王李世民還陽後,召集天下高僧,舉辦“水陸大會”,玄奘順利晉級水陸大會主持人的競選,然後在唐王的旨意下踏足西行之路,完成了取經大業的又一步重要環節。

  • 14 # 我是越關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實際上就是觀音菩薩幻化而成,而袁守誠知道玉帝的旨意也是因為和玉帝串通好的。

    袁守誠事件疑點

    一;袁守誠是欽天鑑臺正袁天罡的叔父,且能力超群,術冠長安,為什麼要到長安街頭擺攤算命?

    二;袁守誠給了漁夫指示,漁夫也因此滿載而歸,為什麼袁守誠不圖金錢,專門要一尾金色鯉魚?

    三;西遊記中一般情況,下雨都是由龍王自己做主,如車遲國鬥法,朱紫國救王等等。為什麼玉帝突然有興致管下雨?而這時為什麼袁守誠就能算到玉帝想要管這次下雨?即便是如來和老君也不可能算得到三界之主的內心吧。

    四;袁守城既然神通廣大,必然算到了涇河龍王會被魏徵夢中斬殺,那為什麼還要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事件來龍去脈

    首先說玉帝身為三界之主,心思不可能被任何人看透,所以排除袁守誠算到了玉帝想要管理下雨點數。

    那麼袁守誠必定是和玉帝串通好了,或者是有了玉帝命令。

    從袁守誠到街頭擺攤算命可以看出,袁守誠必然是接受了使命,不然這麼大能力的人不可能會在街頭為了蠅頭小利奔波。而這個使命就是後來把涇河龍王處斬,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袁守誠首先要激怒涇河龍王,然後才能和他打賭。於是指示漁夫去涇河中捕魚,當然這個行為無法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鯉魚。這個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在《西遊記》提及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時,他救下了一條金色鯉魚,而這條鯉魚就是洪江龍王,後來洪江龍王感恩,才有了陳光蕊的落水生還。

    而涇河龍王當然不忍看著子孫被打撈殆盡,氣不過的他選擇了和袁守誠去理論。這時袁守誠一眼就看穿了涇河龍王化身的白衣秀士,所以在有了玉帝的指示後開始和涇河龍王打賭。

    打賭的經過不用闡述,龍王私自改了點數,最終被判處了處斬的刑罰(話說這也有點太重了吧)。

    因為是天官魏徵負責處斬涇河龍王,所以袁守誠讓涇河龍王去找李世民求情。這時的袁守誠明知李世民根本無法救下涇河龍王,偏偏把禍水引向李世民。由此看來居心叵測。

    最終涇河龍王被斬殺後,拿著血淋淋的龍頭質問李世民,為什麼同意救我,卻又食言,因此李世民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這時正主出現了,觀音菩薩化解了李世民的危機。並且向李世民展示了無邊法力,由此引得李世民心想佛法,好讓唐僧取經,佛法東進。

    實際上涇河龍王就是天庭扶持西天計劃的一個犧牲品。而整個西天計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爭得李世民的同意,所以玉帝和觀音導演了這一次事件。

    而玉帝決定扶持西天佛教,個人認為是為了制衡佛教和道教,讓雙方勢力達到平衡。

  • 15 # 一曦時光涼透半盞流年16959463

    玉帝本體就是道,(玉帝所決所策就是天道的執行),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本來神仙就都是道的聚合體,所謂聚之為神,散之為炁。神仙地位的高低是在於他對道的理解的高低,而玉帝就是道之本體,(在這裡腦殘的洪荒小說之流別來爭什麼鴻鈞老祖)玉帝自北宋起,就是地位最高的尊神,三清四御或是六御都是聽命玉帝的,這主要是人間政治變化,已經是儒家的尊君思想。這裡面有個小插曲,跟蘇軾有關,道教因三清四御的排位導致很多儒生不滿君王地位在三清之下,上奏朝廷,道教有僭越犯上之心。宗教的煽動性很強,創出的神凌駕帝皇,都被視為造反。所以道教在皇帝的主持下,給玉帝上尊號成唯一天界神尊,從西遊記的寫法可以看出,玉帝無論對西天如來還是道教三清四御都是用的傳旨,可見明朝還是一直認同這種玉帝地位的時代,所以袁守誠能知曉玉帝聖旨不奇怪,這種可以視作對天道執行的一種自我領悟,玉帝既然就是道的本體,所作所為自然就是天道了,有人能參悟並不奇怪,只是道有深淺之分,更深的就知曉的寥寥無幾的了。龍這種神物在西遊記裡確實是讓作者又愛又恨,這也符合民間對於龍的情感,沒下雨求龍王,下多了恨龍王,所以西遊記裡龍犯錯的機率相當高,這隻怕也是作者身處民間對於龍的情感糾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四十萬的華人在義大利自身的防護措施遠比義大利人做的好,現在的感染情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