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此之前有盜蹠,此後有曹操、陳友諒等,在民間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對此感到不解,歡迎大家發表看法。
8
回覆列表
  • 1 # 午夜迷情9

    蓋世英雄是很少有爭議,因為事實勝於雄辯。而且英雄的事蹟早已就在了人們的心中,摸黑英雄是起不了作用況且要起副作用。就像唐朝摸黑大隋王朝,現在人們也在反思隋帝的千秋大運河至今還在為子孫後代造福一樣,只是當時隋帝楊廣和秦皇一樣,太急了,導致用民力過當,給別有心計的人鑽了空子

  • 2 # 雨燕風塵

    劉幫贏了,項羽敗了。

    項羽帶老婆自刎烏江了斷了一生英雄悲壯,劉幫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的當了皇上,從此楚漢戰爭宣告結束。漢歷史又進入宮庭內亂,追殺韓信等人的篇章。

    那按成王敗寇,為什麼項羽在歷史上沒有以反面形象出現?難道是劉幫對項羽手下留情?

    不能排除這一點!(筆者就不抄節選填文來證明了)凡是讀過這段書的人,劉幫起事之後,確實受到項羽不少恩惠情義。說仁談不上,最起碼人家項羽好心好意幫過或放過他劉幫。就是劉幫再恨項羽,那也只是從所爭鬥的利益上出發。若論對項羽個人品行,劉幫並無有什麼仇恨。再者項羽亦死了,天下已一歸大統被他劉幫收得,他何必要跟個已死了的人過不去?

    項羽是什麼人,一個頂天立地,真情真性之人。他不喜歡彎彎腸子之人,也不喜歡繞來繞去之事。若他不是這種人,便會早聽他啞父之言……,說不定歷史真的就得重寫。

    他之所成為“西楚霸主”,便是他那個性決定的,而失敗致死也是因為這個性決定的。而劉幫有什麼?說是謀略,用如今之言就是叫小人玩的算計。這個正是項羽不玩的東西,也是他不肖玩的東西。

    而正因為項羽不玩劉幫的這些東西,造成項羽成了有勇無謀的主兒。那後來無任他怎樣的頂天立地,豪情霸氣,終究抵不過劉幫一“計”之長。

    但項羽敗了!雖說也如窮寇般被逼死烏江,可他可歌可泣的豪情氣概,卻受到了後代敬懷和崇拜。

    為什麼呢?因為,畢竟很多人是成不了劉幫也能混個皇帝乾乾,那當個項羽又不失男人本份豈不為妙!這樣一說,損人不利己的事誰幹?

  • 3 # 語文老師28

    不請自來的人扯兩句。大哥們你真逗,你這個反面形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項羽絕對是功大於過的人,我們所說的項羽有瑕疵只是人的性格有缺陷,但是在道義上的缺陷並不多。

    其次,看來你沒好好讀史記,項羽坑殺秦軍降卒,廢義帝自立,烹書生,屠田齊等等,你說這算不算是反面形象?只是項羽豪氣蓋世,所以有些人就忘了這些了,才感覺項羽很正面。

    第三,和項羽相比較的事劉邦,劉邦齷齪的事更多,像是逃跑的時候把自己女兒踹下車,誅殺功臣等等,所以就顯得項羽形象比較正面。

    《史記》是記載歷史的書,後面有司馬遷的短評,更多的是要人自己去體會,所以多讀書吧。

  • 4 # 時鐘滴滴答

    一是劉邦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為了安撫降將和新佔領的地區,所以在項羽死後,劉邦以魯王之禮安葬,並且多次祭祀。二是司馬遷的史記,在這部史詩著作中,對項羽做了傳記。

  • 5 # 君子好球

    劉邦沒黑項羽,這個是肯定的。

    首先,劉邦是個公私分明,一碼歸一碼的人。

    其次,他和項羽算是拜把子兄弟,不論這個兄弟意義,但人各有志,各為其主...

  • 6 # 孝陵衛小校

    在推翻秦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當時的人,直至現在大家也一致認為項羽的功勞最大。特別是在鉅鹿之戰中一舉擊潰秦軍主力,戰前

    “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戰後

    “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可以說項羽一戰而定天下,所有的諸侯都服氣。而相對於劉邦,大家的都表示不服,覺得他這個關中王當得很投機,鴻門宴就是最好的證明。

    司馬遷寫《史記》的手法上確實造成了項羽形象高大而劉邦處處的黑歷史的情況,也正是這樣的記載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其後《漢書》的記載與《史記》大體一致,但項羽已經由《史記》中的《項羽本紀》變成了《漢書》中的《陳涉項籍傳》,《漢書》的正統性和國史觀表現得很顯著。

    但在對項羽的評價上,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除了項羽滅秦的原因外,個人認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1、王位正統性

    懷王約定入關中者王,那麼劉邦的王號應該是關中王,但項羽不承認劉邦攻入關中的功績,故而將其遷到巴蜀之地,授其漢王稱號。換句話說劉邦這個漢王也是項羽封的,因此劉邦在跟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一直打著為懷王報仇的旗號,儘量避免這一層面上的糾葛,但在當時人們的心裡,這個東西還是存在的。

    2、漢王朝的國勢較弱

    漢朝的建立更像是一種政治合作,漢初異姓王、異姓侯的問題很突出,漢王朝中央集權和皇帝的權威很容易受到挑戰,有許多諸侯來自於楚國陣營(甚至是項氏一族),也有許多諸侯在楚漢爭霸中並沒有明確的歸屬方或者敵對方,他們算是投注或者合作。全面否定項羽,是有國家穩定上的危險性的。

    諸侯上疏曰:“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於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

    從中可以看出,劉邦當皇帝在於諸侯們認為漢王的稱號不足以體現與他們的區別,因而勸劉邦稱帝,可以說劉邦這個皇帝並不具有絕對意志。

    3、鼓勵忠義、體現寬大胸懷

    劉邦奪取天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長者”風範,項羽死後

    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史記正義》記載了關於項羽墓的情況:

    括地誌雲:“項羽墓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七里,穀城西三里。述徵記項羽墓在穀城西北三里半許,毀壞,有碣石‘項王之墓’。”

    劉邦多次對叛亂諸侯王的手下體現這種寬大的胸懷,這是他一以貫之的穩定國家政局的措施,鼓勵忠義對於漢朝的穩定是極為重要的,畢竟自己的皇帝不是繼承於誰。

    “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只有承認項羽爭奪天下的實力和權威才能更加體現自己的王者風範和天命所歸,這就定了對項羽評價的論斷。

    因此,在後世的評述中可以存在著高祖英明神武和霸王拔山蓋世的雙重正面形象。

  • 7 # 薌江釣叟老林

    歷史上項羽能成為英雄,首先要歸功於司馬遷,因為司馬遷認為秦始皇是暴君,項羽是推翻秦朝第一人,司馬遷就將項羽寫成英雄,將劉邦寫成流氓,因此司馬遷也遭到宮刑之苦,對每一個歷史名人,史家是最關健的,因為後人是以史書為據的。

  • 8 # 日慕鄉關

    成王敗寇,項羽為什麼沒有以反面形象出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項羽以楚國貴族,繼承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以推翻秦朝載入史冊,並自封為西楚霸王,在秦末起義這個大時代中,項羽是個勝利者,只是在楚漢戰爭中失敗,如果完全否定項羽,就否定了推翻秦朝的合法性,進而影響到漢家的正統地位,這是當權者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必須認同項羽的合法性以及在推翻秦朝過程中的貢獻。

    (2“史記”是對項羽以及那個時代描寫最權威的著作,眾所周知,太史公司馬遷是項羽的鐵粉,項羽雖然沒有稱帝,卻被列入“本紀”一欄,“史記”中對項羽也有不少美化之處,而對項羽犯的錯誤以及失敗一筆帶過,這些都對後世項羽的評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客觀上提升了項羽的形象。而 “漢書”等對項羽的評價幾乎照搬“史記”,雖說“項羽本紀”被修改為“陳涉項籍傳”,但絲毫不影響項羽地位。

    (3)項羽成就太高,民心所向。垓下之戰後,項羽自刎烏江,餘部死的死降的降,但在禮儀之鄉的魯國,民眾卻拒絕投降,《史書·項羽本紀》記載:

    項羽在民間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4)劉邦的胸懷

    如果劉邦想黑化項羽,即使以上三條都成立,也是分分鐘的事。比起後世的君王,劉邦上臺時期年紀較大,雖然厚黑但是長者之風還是有的,在對待項羽以及項家後裔方面,劉邦表現的十分厚道,不但厚待投降的項氏親屬,對項羽的身後事也寬大為懷,既體現了仁君的風度,也為自己收的好名聲。

  • 9 # 閒聊天下事

    一是因為,項羽是個悲情英雄。

    英雄情節人人都有,對失敗者的同情之心也是人人都有。況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對項羽,人們又有同病相憐之感。項羽身上有了這許多能深入引發人們共鳴的因素,其之俘獲人心無數,也就是自然的了。

    只是委屈劉邦。

    但劉邦有成功的慰藉,所以這點委屈對他來說也就不算什麼了。

    二就是司馬遷的原因了。

    司馬遷以大才華寫成震古爍今的史學鉅著《史記》,《項羽本紀》更是曲筆婉轉,甚至配以美人來烘托、煽情,給後世讀者活畫了一個天不與之而卻敢與天爭的絕代悲情英雄。

    同時司馬遷又將本是成功者但因是項羽對立面的劉邦,有意無意矮化、醜化,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項羽的同情。

    這也是人們一直嘲諷劉邦的原因,是劉邦的大委屈。

    所以說漢武帝看了《史記》後沒殺司馬遷,真是大度,不愧是千古明君!

    至於其他歷史人物,自行對比具備了這些要素沒有,自然就能判斷了。

  • 10 # 陽春白雪

    司馬遷大叔文筆好,很同情項羽,把項羽寫的有血有肉,把他跟虞姬的愛情故事寫的蕩氣迴腸,他雖然非常殘暴,但在做人上光明磊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 11 # 聽風說142

    一、鴻鵠之志

    秦始皇東遊,項羽看著宏大的氣勢說“彼可取而代也”二十二歲的項羽,蔑視秦始皇,敢說敢做,不懼秦皇的威嚴,想成為敬仰的人。“秦滅六國,唯楚無罪,楚雖三戶,滅秦必楚。這是他少年壯志的思想境界鑄成的,無人可比。

    二、勇猛無敵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個道理在項羽那裡是至理名言,項羽力大無窮,曾舉起千斤重的鼎,為後人敬佩。項羽善戰,他的驍勇,令敵人聞風喪膽。

    三、大敗秦軍

    鉅鹿之戰,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個個以一擋十,一往直前大破秦軍主力。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大挫敵軍士氣。為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四、為人直率

    項羽不懂利用人的貪婪之心和虛榮之心為自己賣命。鴻門宴上,他分明可以將劉邦除之而後快,范增的多次暗示,他都不曾理會“大丈夫不屑做此事”,結果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五、重情重義

    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劉邦是出於重情義.鴻溝議和,釋放劉邦家小是因為情義。可是劉邦卻不曾領情。如果不是項羽重情義,又怎麼會有那麼多計程車兵,願意以命相護。項羽專情一生只愛虞姬一人,俠骨柔腸。他們的愛情悽美,在生命的盡頭有最愛的人相陪,天堂也不會寂寞。

    六、寧死不屈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注重名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死,都不願低頭。或許現實與他而言,已沒有了什麼眷戀了吧。也註定了項羽的悲劇吧。

  • 12 # 空間座標物

    虞姬維護的好,有一幫好兄弟給捧場,要不他那點風流事早讓大家給敗壞了,光醜事都夠她喝一壺的,這玩意戰國混戰,誰保證都是正人君子,還是流氓多,純陽之水多啊,誰能放過純陰之水做的陰兵啊!!!!!

  • 13 # 遙望燕園

    不不不,歷史上的項羽,雖然沒以完全反面的形象出現,但也絕對不是完全正面的。

    在司馬遷為項羽做的傳記中,就曾多次以具體事件勾勒項羽的負面形象。

    項羽不學無術。

    項羽不愛學習,所以見識短淺。

    最初,項羽學《尚書》,學不好;項梁又安排項羽去學劍,還是沒學成。項梁怒了,問項羽,你小子到底要學個啥,能學個啥?

    項羽開始為自己學不好《尚書》和學不成劍辯駁了,辯駁的理由充分體現出項羽的見識短淺。

    項羽竟然認為,《尚書》只是記名記姓的東西,多麼無知、可笑、自大!

    項羽號稱要學“萬人敵”,項梁就安排項羽學習兵法,但項羽學了個大概,就不肯再學了。如果項羽能像韓信一樣把兵法吃透,或許就不至於落個四面楚歌的地步了吧?

    看到了嗎,在項羽傳記的一開篇,司馬遷就把項羽不學無術、見識短淺的形象勾勒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一個項羽,是正面的嗎?

    項羽衝動自大

    項羽曾在會稽附近見過秦始皇出遊。

    當時的項羽和項梁,混在會稽百姓隊伍中,一同觀看秦始皇的儀仗隊,項羽沒有被秦始皇的儀仗威儀所震懾,反而誇下海口,說了一句:

    彼可取而代之

    後世往往把項羽的這句話作為項羽少有大志的表現。

    但是,如果你聯想一下項羽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項羽在那樣一個公開場合說了這麼一句反動的話,很可能會為項氏一族帶來滅族的危險。

    因此,謹慎的項梁趕緊捂住項羽的口,告誡項羽說話要分場合,不能如此衝動自大。

    項羽的衝動自大,在之後的軍事、政治生涯中也表現得極其明顯。

    鴻門宴上,項羽並沒有把劉邦當成最重要的軍事、政治對手,不聽軍師範增的告誡,放走劉邦;彭城之戰,若非項羽部署疏忽,狂妄自大,不把劉邦放在眼裡,丁公也未必敢擅放劉邦……

    項羽殘暴不仁

    項羽把殘暴發揮到了極致,以不仁為本事。

    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王聞之,烹說者。

    以上幾段引文,皆出自司馬遷為項羽所做的傳記中,項羽攻下城池後,屠城;項羽對待二十萬手無寸鐵的降卒,也是說殺就殺;項羽進了秦的都城後,依舊是屠城、殺降、放火、劫掠。

    這樣一個殘暴不仁的項羽,也好意思說自己是王?他的所做作為和強盜無二致,怎麼可能是王呢?笑話嗎?

    項羽後來又跟劉邦打,打不過劉邦的時候,就把劉邦的老爹綁上城頭,向劉邦喊話: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這種下三爛的手段,項羽也用得出,哪有一點王者風範?

    其實,在司馬遷為項羽所做的傳記中,據實勾勒項羽負面形象的地方很多,只是司馬遷基本不做評價,需由咱們這些讀者自己體會才中。

    在傳記的最後,司馬遷也為項羽做了評價,該評價是有褒有貶,先褒後貶,一起看看司馬遷是如何批評項羽的吧!

    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 14 # 貓眼觀史

    你們不覺得項羽之所以在現代人心中是英雄,而且無論是文章還是影視劇都不會以反面形象出現,其真正的原因還真的是因為司馬遷這個人,他把項羽描述的很好,有陽剛的一面、有柔情的一面、有血腥的一面、又有善良的一面。總之除了結局項羽的一生都堪稱完美!

    項羽為什麼不會以反面形象出現,這主要是取決於後世人的主觀意識,原因如下:

    一、其實楚漢爭霸,項羽以烏江自刎來結束,大家心裡是很難受的,因為大家受史書以及影視的影響,從心底裡是想要項羽贏的,亡秦必楚嘛!認為項羽,西楚霸王哎!出生貴族反抗秦的暴政,一生征戰無一敗績,就因為垓下之圍功虧一簣,所以你們覺得這樣一個人物死的可惜。

    二、霸王別姬這一幕,張國立演的淋離盡致,多少人看了為之動容,項羽對虞姬的愛情蒼天可鑑,甚至現在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烏江自刎是因為虞姬的死,讓項羽心灰意冷。面對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項羽你們會覺得他壞嗎?

    三、劉邦的襯托,很多人都覺得劉邦就是個地痞流氓,能得到天下真的就是因為有了漢初三傑,項羽跟這樣的人做對手真的是不敢苟同,正因為劉邦在大家的心中不好,又虛偽又膽小又能裝,襯托出項羽的光明磊落、高大威猛的一面。

    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我們的假設只是為了更好的瞭解歷史,實際上劉邦贏真的比項羽好太多,項羽真正瞭解過得就知道,他根本無心天子之位,他只想做一方霸主,一個不想統一天下的人能治理好國家嗎?一個不會用人的領導能做出好的業績嗎?一個剛愎自用的人能讓屬下發揮才能嗎?所以我們倒不如就讓他停留在烏江自刎的那一刻,至少那一刻是讓人尊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4S店做保養和在修理店做保養,除了費用外,有什麼差異?